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币问答 » 央行数字货币以后应用在哪里

央行数字货币以后应用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5-05-23 01:38:36

⑴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纸币还有用吗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将与纸币共存,形成并行的货币流通体系。尽管数字货币可能会逐渐普及,但纸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仍将在市场上继续流通,如同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广泛应用,纸币依然是主要的支付手段,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也将如此。

央行版本的数字货币将首先应用于票据市场,利用其货币属性和央行的信用背书,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同时,数字货币将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

除了央行数字货币,近期市场上还出现了以茶为本位的数字货币,如普银集团推出的普银。普银通过三方仓储、鉴定、评估和确权,将优质藏茶资产转化为数字货币,实现了资产的数字化发行。这种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同时也为数字货币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数字货币和纸币的共存将是未来货币流通的一种趋势,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将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而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⑵ 交易额突破600亿 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工具全面应用近了

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可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来的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已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的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

交易额已接近620亿元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据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晓宇介绍,2019年底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景中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2020年11月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和大连也加入试点城市中。

今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截至10月,已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目前,有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和政务等各个方面。同时,工、农、中、建、交和邮储六家国有银行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两家民营银行,已研发出包括纸质卡、可视卡、指纹卡、耳机壳、手表、手环、手套等在内的多种硬钱包载体,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电信运营商也上线各自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央行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参考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提升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有利于保护信息安全

移动支付在全球发展迅速。近年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得以更大普及。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近25%,普及率已达86%,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

易纲说,当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CBDC使得央行可以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在2016年搭建了中国第一代央行数字货币原型,同时提出M0定位、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等基本特征。2017年起,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合作,共同进行数字人民币研发。2019年开始试点。

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存在区别。刘晓宇认为,首先两者的法律属性不同。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而微信、支付宝仅是法定货币的支付工具;二是支付方式不同,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性,而微信、支付宝则必须依赖于绑定的银行账户及网络状态,方可支付;三是在是否支持匿名支付方面,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而微信、支付宝无法真正实现匿名支付。

刘晓宇说,在支付场景方面,数字人民币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将来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后,包括理财、信用卡、生活缴费等支付场景,数字人民币均可全面覆盖。

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公众也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同时,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来的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比特币有根本不同

最近屡被提及的比特币,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有着根本不同。

据中央 财经 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介绍,中美洲的小国家萨尔瓦多之前通过立法,将比特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但比特币等虚拟币并不是货币,而是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加密数字代币”,与以国家信用背书的“央行数字货币”有着根本的不同。而比特币的交易对一国的法定货币形成挑战。

刘晓宇说,比特币是一种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以P2P形式产生的虚拟货币。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是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即所谓的“挖矿”。比特币的总数量有限,具有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总数量为2100万个,并且从技术上保证无法再增加。

黄震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采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宣称“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存在缺乏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剧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导致其难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发挥货币职能。当前全球众多国家正一边围堵打压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一边加快研究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

据易纲介绍,目前,11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了CBDC相关工作。对中国而言,研发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比特币等不法交易果断出手。黄震说,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 社会 领域传递。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开始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据刘晓宇介绍,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7部门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强调,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上述公告将比特币、以太币等定性为“虚拟货币”;并指出“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强制性等“货币”属性,排除了“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属性。

⑶ 人民币数字货币怎么用

人民币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它采用区块链技术,具有与现金同样的效力,可用于日常交易、支付和转账,但形式为数字化的。

要使用数字人民币,首先需要拥有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这个钱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来创建和管理。用户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然后按照提示进行注册和设置。完成这些步骤后,用户就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或其他方式将传统的人民币充值到数字人民币钱包中。

在实际使用中,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用户可以在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线上平台上购物,只需在支付环节选择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方式,然后扫描或显示出的二维码或者直接通过钱包转账即可完成支付。此外,在线下实体店支付时,只要店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顾客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扫码支付或者碰一碰支付。

数字人民币还具备一些传统货币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它的交易记录是可追溯的,这有助于提升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和硬币的印刷、运输和储存成本,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有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之,人民币数字货币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管理和使用,用户可以在线上线下各种场景中便捷地完成支付和转账。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得数字人民币成为未来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微信、支付宝将何去何从靠谱答案来了

微信和支付宝,是国内普及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两大移动支付工具;小到买菜、逛超市,大到转账、汇款,早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据国际数据分析机构Statista此前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微信和支付宝在国内的使用率分别高达76%和87%,远远超过网络支付、apple pay等同类型产品。至于各大银行共同推出云闪付则更加惨淡,其使用率竟然未进前十。

由于使用微信、支付宝的习惯已经养成,很多网友对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发行之后,微信和支付宝的命运问题深感担忧 —— 此前曝光的消息和截图显示,央行数字货币的测试环境均为专用的数字钱包APP,而并非微信和支付宝。这是不是意味着,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被边缘化了呢?

针对上述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疑问,招联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只是支付方式。也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并不冲突。

笔者还了解到,支付宝在今年2月21日—3月17日期间,先后公开了以“数字货币交易的执行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为代表的5项与央行数字货币有关的技术专利,至少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4项职能。

结合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在出席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伊春论坛上发表的观点(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整个流程中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微信、支付宝极有可能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二级发行机构,具备和商业银行同等的运营权限。

一旦微信、支付宝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二级机构,不仅微信、支付宝的自身产品竞争力不会受到影响;广大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惯用的支付工具,享受安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全新移动支付体验。

文章作者:小链 财经 朝云

⑸ 一文看懂央行数字货币,它将如何改变未来生活

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


1/6、DCEP的未来世界


未来的某一天,你在一家奢侈品商店买包包,付款时,原本满脸堆笑的营业员忽然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你:“对不起,这些钱你不能用,它附加了慈善捐款的签名,只能用于慈善物资的购买。”

你大惊失色:“WTF,钱上还有名字?”

营业员冷冷地说:“当然,这个时代的钱都是有名字的,你是穿越来的吗?”

话音未落,耳边已经传过来了警车声……

以上是我设想的央行正在推出的DCEP(央行数字货币)的一个未来使用场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正在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如果测试进展顺利,且如果国内国际形势需求,我们将在一两年内使用DECP进行日常消费。

那么DCEP跟我们现在用的现金,以及跟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跟比特币、脸书正在推的Libra又有什么不同?未来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完全不同的体验呢?


2/6、数字货币与M0、M1、M2


想要知道DCEP央行数字货币与在线支付的区别,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种不同定义的货币——M0、M1和M2的区别。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各种纸币、硬币——所以你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钱不属于M0。

再看M1,又被称为狭义货币,它的范围包括全部M0和单位活期存款。特别注意的是,你银行卡里的钱是个人活期存款,所以网银支付的钱也不算M1。

最后是M2,又称为广义货币,它的范围包括M1和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为什么要搞出三个M这么麻烦?

现代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行,发行数量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容易超发,国家要时时掌握 社会 中的流通货币数量,但货币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支付能力并不相同,经济意义也不同,所以还要分类统计。

把一个国比喻成一个家,评估家庭财务状况,M0就是手上立刻就能用的钱,M1代表需要通过银行渠道支付的钱,M2代表属于你但要拿出来变成M0或M1才能用的钱。

你的财富状况取决于M2,但你的支付能力跟M1有关,但如果忽然生了急病,只有M0才有用。

同理,统计一个国家的货币, M0水平越高,越说明大家手里的现金多,生活越安全;M1水平越高,代表居民目前的购买力越强;M2水平越高,代表整个 社会 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越高,通胀压力也越大

但随着移动支付被广泛接受,这个统计口径越来越不准了。

比如说,为什么以前把个人活期存款算M2,而单位活期存款算M1呢?因为过去我们的习惯是把钱从银行或ATM中取出来才能消费,而单位的活期存款一张支票就转出去了,前者的流动性明显弱于后者,

但在银行卡普及后,个人活期存款不需要取钱也能支付了,理论上说,个人活期存款也应该算M1;等到移动支付出来后,我们身上几乎没有现金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上的相当一部分钱,事实上已经成了M0。

所以现在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以M2为主。

但支付宝、微信支付毕竟不是法币,只是存款。我国数字支付的发达程度虽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它们都只是基于M1或M2的支付,而非货币。

而比特币、设想中的Libra都是真正的M0数字货币,这些超越国界的可能被广泛接受的数字货币,都会影响一国的实际流通货币量,所以,我们早晚需要真正属于M0的数字货币。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说一说DCEP与实物货币,与在线支付,与比特币和Libra等非主权货币的区别了。


3/6、DCEP与实物货币的区别


电子货币虽然是现金的电子化,但这个形态的改变,带来了金融功能的改变,比如负利率。

实物现金时代,如果存款是负利率,你要向银行付“存款利息”,那肯定是持有现金,所以货币政策理论上最低就是零利率。

但到了数字货币时代,负利率不光是针对存款,还能通过数字钱包对数字货币收取一定费用,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利率,你就算持有现金也没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把钱花掉或投资

此外,实物货币时代,货币的发行成本随着发行量上升而上升, 但数字货币建立在提前搭建的技术架构之上,不占用存储空间,无实物转移,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发行一个亿和一千亿成本几乎相同,导致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大大增加。

最重要的是,纸币的使用是完全匿名,且交易不可回溯,所以黑 社会 都是用现金交易; 而DCEP 的本质是加密的字符串,其中携带了持有者的个人身份认证信息,理论上任何一份DCEP 从创设到回笼所经历的每个节点都会被完整记录, 这个至关重要的特征,我们后面还要再重点分析。

当然,DCEP和实物货币都是M0,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与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


4/6、DCEP与电子支付的区别


支付宝的“余额”里的钱是M1,相当于支付宝存在银行里的存款;而支付宝中的“快捷支付”跟网银支付一样,用的是你的银行卡里的钱,属于M2。

你用支付宝的“余额”买了一个2块钱的包子,相当于支付宝内部把2块钱转到包子铺老板的支付宝里,如果是“快捷支付”或网银支付,那就是银行把你卡里的2块钱转到了支付宝的存款账户上。

而DCEP属于M0,是现金的电子化形式。

未来,你用手机钱包里的DECP买了2块钱包子,相当于你付了2元的硬币(只是电子化了),包子铺老板得到了2元的DCEP,跟你们的支付宝余额或银行卡余额没有任何关系(假定你没有用电子钱包)。


对于消费者而言,用DCEP的过程表面上还是跟电子支付一样,但实际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电子支付转移的是账户上的数字,需要对账户进行中心化实时记账,所以一定要联网; DCEP 是“电子形态”的现金,与账户无关,理论是完全可以做到不联网,只需要两个手机之间“点对点”互联就行了。 当然,具体怎么用,目前还不知道。


其次,电子支付事实上会涉及到银行账户,交易不但实名,而且能触及到信息的层面是比较低的,一个银行职员也能看到; DCEP 不需要银行账户,连手机号都可以隐匿,因此它是有限匿名 ——之所以叫“有限匿名”,因为发行的央行还是可以查到的。


最后, DCEP 和网银、第三方支付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

DCEP仍然是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由商业银行以相应的存款准备金向央行发起请求,生成和接收DECP;再由私人部门将手中持有的现金或银行存款转换为 DCEP 后,数字货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变成M0。

DCEP 是法定货币,一旦国家宣布全面使用 DCEP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收;所以网银、第三方支付唯一的选择是如何为之服务。

DCEP是货币,没有利息,大量持有等于坐等贬值,其数字特征又另其方便存取,大部分人只是将其当成“零花钱”,所以未来的网银和第三方支付更有可能以“电子钱包”的形式为DECP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而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鼓励机构创新,也是有意借第三方支付推广DECP。

知道了DCEP与在线支付的非竞争关系,那么它与比特币和Libra等非主权货币又是什么关系呢?


5/6、DCEP与比特币和Libra的区别


首先看一看DCEP与比特币的区别:

前面说了,DCEP 和纸币一样是主权货币,其发行和流通都以国家信用为背书,与人民纸币 1:1 等值交换 。而比特币与传统货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发行者,依据特定算法产生,完全靠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方法提供流通、记录和安全性。

所以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总量有限,不存在通胀的压力,而且完全匿名,无国界,自由跨境流通。

DCEP不依赖区块链,最多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一些技术,用于数字货币钱包地址的管理、交易信息的监管,做到交易可追溯。

再看DCEP与Libra的区别

Facebook设计牵头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从最近的一份白皮书来看,已经回归中心化的货币,不同的是它对应的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等一篮子货币,因而在国际贸易支付清算中优势更为明显。


虽然Libra是私人性质的,不是主权货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持,但Facebook全球拥有23亿月活用户,它拥有稳定且多样化的支付流通场景和广泛的、跨国界的用户基础,如果被广泛使用,会对本地的法币产生替代效应。

中国政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一贯谨慎,但在数字化货币上,却走在各国之前,正是因为比特币和Libra的挑战,它们可能绕过货币监管,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的实施效果。


DECP是未来货币主权的一部分,这是它目前最大的意义。但是,很多东西被设计出来后,其发展就脱离了初衷,DCEP对未来的最大影响可能并不是其货币的一面。


6/6、DCEP与计划经济


从目前透露的技术细节看,DCEP的发行、流通过程涉及“三个中心”:

认证中心:央行对DCEPP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登记中心:记录DCEP及对应用户身份,记录流水;

大数据分析中心:反洗钱、支付行为、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

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场景,其构想来源于 DCEP 的有限匿名和交易可追溯的特征,这本是数字货币的一个附加属性,但如果未来被广泛接受,这个特征很可能改变整个人类 社会 的形态。

举个例子,上半年,为了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低息信贷投放力度,虽然中央强调不要大水漫灌,要定向滴灌。

但是,钱上并没有写名字,实际结果是,一方面,最终还是大企业拿到的钱多,很多不缺钱的企业又回到银行进行无风险套利;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拿到钱后,并没有投入到生产中,而是进入股市和楼市,导致楼市成交火爆。

这种情况在 DCEP 时代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每一笔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个智能合约,可以附加一些交易条款,使之具有特定用途。

从目前已披露的方案看,DCEP 具备投融资功能,可以内嵌智能合约,在融资过程中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实现资金的支付,替代了银行支付结算的功能。打个比方,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开发贷款时,可内嵌智能合约,贷款根据开发进度实现自动打账。

极端情况下,我们未来的钱,都含有一些禁止的用途。

现代 社会 每一次经济活动,都对应着货币的流动,现代经济本质就是货币,如果一笔钱的流动都能被限制、监控和追溯全部交易记录,那计划经济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过去,计划经济最大的障碍就是宏观指令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脱离,类似我们前面说的金融政策导向中小企业与实际资金流向大企业和资本市场的矛盾,而DCEP包括了全部交易数据、附加智能合约,再加上大数据分析,使计划指令的精确度大大提升。

当然, 附加合约的货币也有自相矛盾之处,货币的本质是由国家信用担保的央行负债,具有无限法偿性,而附加的条件越多,价值越低,甚至退化为有价票证,失去竞争力。

只不过,对于一个大政府而言,计划经济具有先天的诱惑力。

如果这一切成真,数字货币会给人类 社会 带来什么呢?是一切井井有条, 社会 充满秩序,效率大大提升?还是每一个人的经济活动都被事先计划好了,时时处于监控状态?


⑹ 数字人民币的四大特征 数字人民币怎么用

数字人民币的四大特征是:法定货币属性、规范化管理、定位现金类支付凭证、主要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方法主要如下

  1. 法定货币属性: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货币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存储等基本功能。这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与现金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规范化管理:数字人民币采用规范化管理,两层运营体系。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在央行,而商业银行等机构则负责数字人民币的运营和分发。

  3. 定位现金类支付凭证: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满足公众对现金的高度依赖需求。

  4. 主要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是一种主要运用于满足中国零售业付款需求的零售业央行数字货币。

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方法

  • 下载与注册:用户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数字人民币APP,通过输入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进行注册,并设置支付密码。之后,用户可以选择运营商并创建匿名钱包,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且无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个人信息。
  • 充值:成功注册并开通个人数字货币钱包后,用户可以通过储蓄卡充值或手机转账两种方式向钱包充值。
  • 支付:在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或平台上,用户可以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支付过程与现有移动支付类似,但使用的是数字人民币钱包中的余额。

请注意,数字人民币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具体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可能会随着试点的深入而逐步扩展和完善。

⑺ 数字人民币哪些城市可以用

1. 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包括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以及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可以使用。
2. 随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持续发展,“数字人民币”这一概念已逐渐取代此前的“DC/EP”,并为公众所广泛认识。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曾发文指出,这一变化是为了避免误解,即央行将推出与人民币并列的数字货币体系。
3. 数字人民币(E-CNY),亦称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币硬币等价,具备价值特征和法定支付能力,并支持可控匿名。
4. 数字人民币的核心概念有两个:一是它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二是它与纸币和硬币价值相等,主要定位于M0,即流通中的现金和硬币。数字人民币旨在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并助力普惠金融。
5. 2019年年末,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涵盖十个城市,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中得到应用。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在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场景的应用。
6. 202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数字人民币白皮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到875.65亿元。

热点内容
蚂蚁矿池antpool以太坊 发布:2025-05-23 05:53:19 浏览:751
矿机死机掉线 发布:2025-05-23 05:43:57 浏览:735
ltc英语培训学校 发布:2025-05-23 05:28:11 浏览:200
计算机算力运用 发布:2025-05-23 05:25:59 浏览:814
币圈自媒体惨遭团灭 发布:2025-05-23 05:22:49 浏览:359
ltc开源代码 发布:2025-05-23 05:09:38 浏览:114
大额比特币转出 发布:2025-05-23 05:04:30 浏览:151
比特币平台有哪几个 发布:2025-05-23 04:19:22 浏览:139
币圈底下交易在哪里买 发布:2025-05-23 04:17:55 浏览:748
通联区块链 发布:2025-05-23 04:17:48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