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刚数字货币监管
① 易纲:中国的M2与GDP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
该比值迅速提高,易纲认为:一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即现在的M2是一个累积的数字,货币的多少,还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货币化全面深化有关,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直接融资规模小,M2总量就会大。二是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这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而形成的。此外,其还认为前任最大的货币蓄水池房地产给写漏了,这些年M2增长这么快,CPI却保持很低,就是这个原因,多出来的水,都跑去买房子了,房子吸收了多余的货币,所以没有通胀问题。
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但实际上,M2比大,绝非仅这三个因素,因素还有:其一,高负债因素。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国内负债上升较快,至今已达到或超过208%。中国经济的“高负债率”,表现为高的M2与GDP之比;其二,物价上涨因素。以1978年为基准年,平减指数为100,2011年中国GDP的平减指数已经是576,平减指数上升了4.76倍。换言之,从1978年到2011年的33年间,年均物价上涨了5.4%。M2与真实GDP之比的快速上升,一致性的反映了物价的上升,至少物价的上升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三,是中国商业信用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使银行信用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直接导致了M2和GDP比率较高。其四,是金融市场问题,即直接融资市场不够发达。发达国家如美国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而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市场越是成熟,企业与家庭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越快,同等规模的经济交易量,需要的流通货币数量就越少;其五,国内投资过热和中间市场过于活跃问题。M2增速较快,表明国内投资和中间市场过于活跃;其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的影响。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这两块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等。
② 关于数字货币政策,央行行长易纲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无论从个人角度出发,还是就易纲而言,对于数字货币政策,站在央行的立场上,其已透露出:
第一,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不大放水,也不猛然收缩。
第二,不会改变比特币得不到合法承认这一点;
第三,强监管,抓安全,保持稳健中性发展;
第四,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考虑到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一贯政策,保持稳定和连续,应该是当前的导向和趋势。
另外,虽然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时指出,将对数字货币的采取严厉态度,但并不表示将停止对数字货币研究的脚步,目前,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怎样能够以更好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以最好的形式安全地发展,规避可能的负面影响,让数字货币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尽管监管趋严,但依然相信未来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发展将会采取疏堵结合的做法。
③ 若GDP的增速赶不上货币供应会怎样
把GDP想象成商品,而市场上的货币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买这些GDP的商品。一般来说两者应该相互平衡。而现在普遍的货币新发行量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与每年国家GDP的增长率相持平。
如果GDP多了,货币少了,那么就是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货紧缩,就是市面上的钱少了。
而GDP少了,货币多了,那么就是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外在表现就是通货膨胀,因为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