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ac数字货币
1. 外贸中表示数字的的时候LAC是什么意思比如US DOLLAR ONE LAC THREE THOUSAND TWO HUNDRED
印度人喜欢用LAC做计量单位:
一个LAC 就是十万
有时候他们算金额也是用LAC
US DOLLAR ONE LAC THREE THOUSAND TWO HUNDRED:103200美元
2. 申请美国的LAC大学
1 我就是在LAC。学校非常好,要想学术点儿以后去grad school的话去LAC觉对没问题。但是毕业了想直接找工作或者回国发展的话,除非你牛的不行,否则还是去大U吧。
2 印象中理科比较好的swarthmore, williams,carleton, oberlin, reed,pomona,bucknell, grinell, harvey mudd, lafa,F&M,BMC,MHC,st.olaf,st johns...?现在LAC也都火的不行了,不知道你到时候能申到哪个
3 LAC费用比大U高,但是给国际生的FA相对也多。和专业关系不大。
高二下
现在去报个SAT的班,自己背红宝书。
关注SAT和托福的报名情况,放考位就赶紧报上。SAT1报10月和12月的,托福报8月和10月。
这学期好好考会考和期末,成绩单一定要好看
暑假
主攻托福口语听力,有准备SAT的基础阅读肯定没问题了,写作要注意套路和SAT不一样,主要是考写作语言及用词上的变化。
8月份一战托福。
快开学就开始准备推荐信,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样,至少2封,最多不会超过4封。建议找班主任,英语老师,想上的专业相关的老师,参加过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的负责人写,到时候看学校要求投递就好。
开始构思Main Essay为主的申请材料。
高三上
10月初一战SAT1。
选校,8~12所比较合适。3reach,5match,3safety就差不多了
学校定差不多了开始和Admissions officer套套磁,留个好印象。
10月底2战托福,一般会用这次的成绩。
准备邮寄材料,一般来讲包括班主任的表格推荐信,任课老师的表格推荐信,其他一封推荐信,家里存款证明,父母单位开的工资证明,国际生资产证明表和国际生财政援助申请表。提交网上的申请表格。大U的网申和邮寄尽量赶在11月底前。LAC不急,但最好也是邮寄12月初,网申部分12月底,别过1月15。
12月初2战SAT。可以寄成绩了。
1月份好好准备考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补交mid-year report,就是高三上学期的成绩。
寒假
和admissions officer保持联系,这时候运气好能拿到ED的offer,等于说你签证过了的话就可以去美国了。运气差点ED被拒也无所谓,因为很多保底的offer也是这会儿来。
高三下
没有太多事情可做了。4月份会集中来一批offer。定了学校以后等着收1-20,5,6月份准备签证买机票了。
我平常事情也很多,也就是没事儿上来看一眼,你再有问题直接去太傻论坛的美国本申版看,那里都是留学生自己在交流。别管太傻的咨询顾问什么乱七八糟的。
3. lac是什么意思
1、LAC:location area code 位置区码 (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为寻呼而设置的一个区域,覆盖一片地理区域,初期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现在很灵活了,按寻呼量划分。当一个LAC下的寻呼量达到一个预警门限,就必须拆分。 为了确定移动台的位置,每个GSMPLMN的覆盖区都被划分成许多位置区,位置区码(LAC)则用于标识不同的位置区。一个位置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
2、LAC全称为L2TP访问集中器(L2TP Access Concentrator)。LAC位于远程拨号用户和LNS设备之间,负责远程拨号用户和LNS设备彼此间的数据转发。从LAC向LNS转发数据需要先利用L2TP协议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隧道,LAC和远程拨号用户间仍使用PPP链路。
3、LAC全称Love Across the Coast.是由在美国曼荷莲女子文理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组织成立的公益组织,热心于中国教育,每年暑假在中国非一二线交通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举办夏令营,帮助那里的学生开阔眼界。
4、LAC是长期平均成本的英文long average cost的缩写。
5、LAC指紫胶。
4. 美国大U / LAC,FA党,求前辈指导。。~
你所列的目标学校对任何人都不挺容易,但看起来经过考虑或有高人指点,不离谱。你本身条件洋洋洒洒的列出这麼多,看起来tangible不会是问题,所以关键会在intangible。第一当然是作文不只要好,更要与众不同,第二要把握面试机会,第三当然就是选校。
因为你必须考虑钱的因素,所以你针对目标撒的网要远大过一般的申请人,可能必须申请15~20所,所以作文的量会增加。可考虑Emory,Vanderbilt,Claremont Mckenna,Oberlin,Wesleyan这些也都在目标区的学校。
另外你所说的大U所谓的大似乎不是学校的的大小,因为你所列这些学校最大的Cornell一年新生不过录取5,000,报到3,500多人。名单上其他的大学每年都只有 1,000多人,LAC甚至只有几百人,而学校大小会影响录取机会,也会影响奖学金和财务补助多寡。你所列的学校只有Princeton一所属於International Need Blind School,。Princeton没有奖学金,只有助学金,国际学生需要填写ISFAA申请外加父母的财务证明,明年的二三月截止前要交,不然一毛钱也不会有。
你的名单上其他学校全都是Non-Neeed Blind School,只能靠拿奖学金贴补不够的部分。不过你所列的学校看起来都不太小气,只要被录取有一定机会可以拿部分钱。
最後你虽然全部申请私校但除了Smith外一定要加上1~2所Safety,不然被拒或无奖风险太高。可以考虑Occidental 和Scripps。
不必考虑EA或ED,按照RD Deadline一路申请(写作文)稳扎稳打就够了。
不过必须提醒你申请美国顶尖的学校时若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After thought。关键是录取,录取後拿到奖助学金是锦上添花,拿不到奖反而是正常。所以申请时不要有以拿奖为前题的心态可能会少些患得患失,说不定反而有更好的结果。
把握上述原则,你会有相当不坏的机会。等收到一大堆厚信封後再慢慢挑会是你十七年来最过瘾的时候。
5. F&M,LAC是什么意思(和美国大学有关)
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一个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s, 美国的文理学院,学社在2000左右,专注于本科教育的学校,很多LAC的本科教育堪比常青藤大学
6. 什么是: LAC 支付 钱包 LACPAY
是基于LAC 支付钱包 所开发的加密数字货币,也是民间发行的第四代加密数字货币。 1. 第一代:比特币,2009年发行0.5元1个,现在5万元左右。9年前,如果您选择用200元买400个比特币的话,现在您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了!问题是,当时您既不知道信息,就是知道了也不会买吧?2. 第二代:莱特币,在2011年10月发行,截止到2013年4月,一个莱特币价值20元,目前800元左右。3. 第三代:以太坊,2014年7月,以太币预售,当时一个比特币不到5000元,可以兑换2000个以太币,短短3年时间,目前以太币价格2600元左右。前三代的价格共性:暴涨暴跌。4. 第四代:LAC 支付钱包 大有那种 虎口夺食 之势 锐不可挡!,2018年4月进入中国区。 LAC 支付钱包 是由美国和英国研发团队研发出来的第四代加密数字货币,创始人是Owen·Harris,初始衡量发行3.2亿枚。通过首发1000万枚将母币放在钱包里,运用智能量子算法计算而不断产生新币。LAC 支付钱包 的研发团队获得英国FCA电子货币许可证,技术实力强劲,为业界公认。LAC 支付钱包 采用SHA256算法,在BTC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LAC支付钱包 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原创了POS智能合约体系。
7. 有关美国LAC的问题
个人觉得:
LAC给奖肯定比大U多,哈弗耶鲁除外
LAC有need-based 奖会很多,大U基本上是merit-based,也有Need但这个要看人品 公立大U(加州系列,UIUC,Ann Arbor,SUNY系列等基本上就是不给钱的了)OSU这种给钱不超过10000
LAC前20现在不怎么给奖了,但只要给都是大数额的,只给最优秀的。
女校给奖较多,但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你申他们的奖和申大U的奖都需要很强的实力
20后的有一些会给奖,但基本半奖以下,想申全奖等难度和申前10不要奖差不多,甚至更难
有人申了个30多的要了35000的奖,被拒;申了一个10几名的,不要奖,被录
我们学校的人申LAC现在都不敢要奖了
4W刀足够申好的LAC和大学 成绩好拿merit scholarship 一般LAC最贵55000吧,你T100+ SAT2100+拿个merit $10000 几率还是很大的
LAC排名和大U不能相提并论,大U很多都是排研究生的,主要看你喜好,前30甚至前50的LAC都是很强的,后面的也没说不好。
我认识一些人拒了耶鲁,哥伦比亚去了Amherst,Williams等 不考虑钱的因素
我喜欢人少的,环境好的,老师专心教学的,有能开小灶的,而且我是文科生,所以我选LAC
你要是学理工科,建议往大U考虑
8. 美国LAC的大学怎么样呢有哪些特点呢
文理学院学生人数都比较少,强调人文教育,小班化理念。有点像国内的素质教育,但是一般本科毕业都会去读研究性大学的研究生,不然找工作比较劣势,因为在学校人文历史哲学这些学得比较多,应用能力不强。 不过文理学院一般很富有,对国际生奖学金给的很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