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A. 简述货币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知识拓展:
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
B. 数字货币是什么演化的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数字化不是指扫描。这一点就如同数字签名一样,数字签名不是指将你的签名扫描成数字图像,或者用触摸板获取的签名,更不是你的落款。数字货币经常被讹误成虚拟货币。但是虚拟货币是指非真实的货币,比如在你玩《三国志》 (游戏)或《大航海》,你有钱,那些钱是虚拟的。当然,那些虚拟的钱也会有其真实价值。比如,你从别的玩家那里将她/他的账号买过来,你就可以得到那个玩家的所有虚拟的资产,然后你继续玩下去就会容易得多。 虚拟货币并非一定是数字化的。例如小孩子玩游戏用小石子当虚拟货币。
2019年8月10日,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C. 中国实物货币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历史
1.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2.、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4.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5.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6.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D.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以本位币变化为标志,货币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将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一)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在于: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
4、布雷顿森林体制.
各国政府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这样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处在等价于黄金的关键地位.所以,这种制度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5、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 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② 汇率政策.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④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
(三)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
复本位制从表面上看能够使本位货币金属有更充足的来源,使货币数量更好地满足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扩大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货币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四)纸币本位制
1、将纸币本位制又称作信用本位制,概由于从国家法律而论,纸币已经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
2、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
3、纸币给政府通过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
4、对纸币制度自实行之日起就存在着不同的争论.
主张恢复金本位的人认为只有使货币能兑换为金,才能从物质基础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为,促使政府谨慎行事.赞同纸币本位制的人则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E. 简述货币的发展过程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商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东魏:沿永安五铢;
北齐:常平五铢;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汉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17.元代的货币
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银铸币:银铸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态有银锭、银元宝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铸造光绪元宝,又称“龙洋”,分单龙和双龙,另外还有光绪帝半身像银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
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
(5)央行数字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扩展阅读:
货币分类标准
方法1
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政府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方法2
以物易物 定义:本身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使用时间:古代 缺点:过程费时、不易达成交易、无保障、不易携带
商品货币 定义:本身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缺点:沉重、易碎、无保障、不易携带
法定货币(强制货币) 定义:以法令强制规定(任何人皆不得拒绝)其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塑胶货币 定义:不属于货币的一种,仅为延迟支付的工具
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2,银本位
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
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3,复本位
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叫做复本位。实行复本位实际上是同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复本位的优点是:由于货币单位以两种贵金属为基础,复本位货币价值比金本位或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稳定。
如果金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金本位;如果银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银本位。而复本位的主要问题是:它有时成为金本位,有时成为银本位,难以起到双重本位的作用。
复本位制亦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采用复本位制。
4,不兑现本位
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且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属的本位叫做不兑现本位,又称为信用本位。按照这种本位制,人们可以用一种纸币兑换另一种纸币,但不能兑换贵金属。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金本位或银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它的贵金属存量,而贵金属存量又取决于贵金属的勘探和开采情况,所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不兑换本位制条件下,政府可以决定货币供给量。因此,不兑现本位制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调节。
5,纸币本位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
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F. 货币起源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货币经历的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
偶然的物物交换指在原始社会未期,产生了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它是在部落双方都有剩余产品这种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的商品交换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叫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的次数频繁了,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也增加了,这时的商品交换就是扩大的物物交换。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
在交易的范围扩大、品种增加时,物物交换就显得非常困难,即使能够成立,也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交换效率的低下严重阻碍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于是,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这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用什么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一样,这种情况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为金银自身稀有,而且易分割储存,所以就渐渐将它们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也就产生了。
(6)央行数字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扩展阅读: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
货币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政府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参考资料:网络-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