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财付通入股
㈠ 四大银行正式动手,微信、支付宝只能接受现实,这一天真的来了吗
㈡ 用数字账户替代现行的货币可行么
微信,支付宝不是做到了吗?用数货币当然更好!
㈢ “国家队”数字货币插手移动支付,马云、马化腾始料未及,如何评价
央行数字货币的入场,不会令用户陷入两难的选择场面。数字货币其实是丰富我们的支付选择方式,未来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宝已然占据移动支付市场“半壁江山”。如今,移动支付已成为网民支付的主要方式,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恰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支付宝和财付通进入市场要早很多,同时注重用户体验和线上线下应用场景的丰富。据坦露的是,它们两者占据了移动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地位稳固。
如此看来,即便江山稳固的微信、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面对数字货币的带来,也变得“不堪一击”了?其实它们都有较为固定和忠诚的用户群体,且产品各具特点,能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理论上说,数字货币的入场不会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地位产生影响。或者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基本布局还是可以维持的。坦诚数字货币有其优势,而这终究一个由市场和用户群长期来“站队”决定的过程,便捷性、商业价值、经济规模等方面因素都会有影响。恰恰看来,央行数字货币会作为除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外的一种补充支付手段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是丰富我们的支付选择方式,未来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㈣ 支付宝们将被收编了吗
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2018年6月30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此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于7月28日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拟共同发起设立网联。
事实上,此前网联的股权结构一直存在巨头独大的担忧,目前持有网联37%股份的,是央行下属7家单位(人行清算总中心、外管局下属的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共出资7 .6亿元;其中,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持股比例为3%,代表不符合入股资格的中小支付机构行使投票权;而支付宝和财付通最终持股比例皆为9.61%。
㈤ 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都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啊
10月10日,国内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同时发声,禁止将平台使用于虚拟货币交易。支付宝、微信为何会同时发声,记者了解到,这或许与近期某虚拟交易平台的一则动态有关。
支付宝、微信:一旦发现,坚决予以清退
国内多次明文禁止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提供服务
实际上,一直以来,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多次要求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
早在2013年底央行等多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就明确,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开展比特币与人民币及外币的兑换服务;开展比特币的储存、托管、抵押等业务;发行与比特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将比特币作为信托、基金等投资的投资标的等。
在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规定,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
同样的,央行营业管理部2018年1月发布通知,要求辖内各法人支付机构在本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
㈥ 四大虚拟货币违法吗
私发虚拟货币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另外《《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紧急通知》对类似问题也严令禁止。
(6)央行数字货币财付通入股扩展阅读
虚拟货币是指非真实的货币。知名的虚拟货币如网络公司的网络币、腾讯公司的Q币,Q点、盛大公司的点券,新浪推出的微币(用于微游戏、新浪读书等),侠义元宝(用于侠义道游戏),纹银(用于碧雪情天游戏),2013年流行的数字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烧烤币、便士币(外网)、隐形金条、红币、质数币。目前全世界发行有上百种数字货币。圈内流行"比特金、莱特银、无限铜、便士铝“的传说。
市场形成
互联网引致了一个新的市场的出现,这个市场就是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市场。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交流和沟通场所,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经营市场,企业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服务为核心,必须转变为以客户为核心。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便利地搜集顾客的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改变企业经营策略,实时掌握经济动脉。
电子金融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向人类的各种活动领域渗透,其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使得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正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
传统的金融也密切地注视到这股势不可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潮流。于是,增值服务是以美术为卖点,可以看作商品;而游戏里的宝剑则不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经营理念——电子金融便应运而生。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要理解电子金融必须从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谈起。所谓电子金融化,是指金融企业采用除互联网技术以外的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服务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进而提升金融企业是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为。
电子金融是对金融电子化的一个超越。与金融电子化有所不同,电子金融运行的主要技术基础是日益完善的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全球连通性、开放性、快捷性和边际成本低廉的特征,电子金融更加强调整个金融服务业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重组和创新,使客户不受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金融企业提供的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事物形态,只以电子信号形式存在的电子货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虚拟货币
㈦ 2018年有哪些投资方式可以尝试
让投资老鸟捶胸顿足,纷纷悔恨没能稳住心态,继续持有的比特币和茅台股在今年相继大爆发,一骑绝尘,呈现谜一般的疯涨态势。
比特币价格由今年2月份时千元一币到12月一度触及19,666的高位,笔者撰写本文时交易价在16,750美元/币,翻了十几倍还有多;茅台股先后在四、九、十月分别突破了四百、五百及六百的整数关口,随后突破七百,虽然现在复价在680元/股左右,但已足够让市场啧啧称奇了,要是从14年初算起的话,涨幅更加惊人,累计达到655%(复权)。
投资圈里有句流行的俏皮话,十年前我们错过了楼市,五年前我们错过了比特币,一年前又光荣错过茅台股,我想,我们是不适合投资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虚拟币和股市都过于千变万化,一般人没那个远见,也hold不住过山车一般的心情。简单粗暴才对口,最好能够一眼望到底,不用天天瞎操心。
我们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大约有四种:货币类基金理财、银行系理财产品、P2P理财和永远的刚需,国人心中不能言说的爱与愁——房产。
眼看17年马上要过去,展望2018年,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这四种投资方式,是我们今天文章的分析重点!
一、国民理财产品:人人可持有的货币基金
今年余额宝三次限额,每日至多购买2万,人均持有最高10万,收益维稳在4个点左右,在基金收益榜上甚至排不上名。所以各位,赶紧抛弃余额宝吧,不要再留恋了!留有一些日常开销的资金即可,家庭备用金和闲钱可以放到其它不限额的货基里。
建议:目前看来,一般大众所熟知的那几家大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如支付宝的网商银行、微信里的财付通和京东小金库等大平台上的货币基金可以择优存放。在挑选时,首先要注意看好产品的期限(T+0,1,2),有些不是随消随转的;其次,最好选择规模适中、成立时间长、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
二、有余的中产阶级:性价比占优的银行理财
前段时间国家出了份通知,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打破刚兑,投资人必须自负盈亏。这其实没啥好说的,有序健康的业内投资风气总是要开始的,银行如若先行长期垫付,那投资人一但同时兑付,那不得资金链绷断,吃亏的到头来还不是我们老百姓自己。
据要求指明,银行将取消90天以内的理财产品,产品形式将分为2种:保本不保息和不保本不保息。
建议:最好选择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保本不保息的理财产品。期限长些是为了追求5个点以上的收益,而保本不保息则是为了控制住投资的风险,毕竟小心使得万年船。
三、持续看好的理财平台:越发明朗化的P2P
P2P今年走来也是风波不断,好在国家及时出了份整改验收通知的生死令,规定了整改期限,明年6月份备案成绩一出,广大投资者就可以看到各家平台的前世今生了。坑蒙拐骗的必然灭亡,剩下的都是靠真枪实弹打下来的。
建议:在18年6月到来之前,无论平台大小,资金多寡,还是要抱以谨慎观看的态度是为上策。步伐紧跟备案平台的有序放出,可先投3月标,以应对过年期间难申购、难回款、难提现的特殊期。到期后就撤出观望,等平台过审备案,再去续投,也可放到其它备案成功的平台。
ps:越早备案成功的平台,在资历和实力上都是最凸显的,一般门槛高,条件严格,相对而言风险就要小,踩雷几率小。到6月后,P2P就可以大胆放心投,降息潮可能会大面积爆发,但无需过于担心,一切终将会趋于正常化!
四、国人永恒不变的话题焦点:房子
回顾笔者之前的文章,关于18年房产的方方面面,已经说过很多了。前十年,房产投资是国人的赚钱利器,买了房的,懊悔没多买两套;没买的,还在纷纷询问明年是不是个好时机?
对此,笔者只想说,自下半年开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价企稳,房屋成交量频频下跌,就连北京也连续跌了7个月,全国范围商品房交易量大约是2016年的一半。有专家预测,2018年房价将跌20%,这个论点信不信就由你了。笔者不做投资建议,一切依个人实际情况考虑为准。
投资说白了,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依政策而行最起码不会吃亏!
㈧ 为什么虚拟货币在中国不合法
2013年央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后又传出央行约谈10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要求其不得给比特币、莱特币等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业务。国内比特币价格从7000元左右一路跌至3300元。更有分析称比特币将退出中国,真的会这样吗?
加大了对比特币的监管力度
2013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称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此举导致比特币交易价格暴跌。
此后网络和果壳电子等机构宣布停止比特币支付,而近日又传出央行约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消息,支付宝和财付通关闭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窗口,导致比特币价格再跌。
更有消息称,银行与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合作也不被监管层支持,这基本上关闭了比特币平台上充值和提现的可能,也就是阻断了国内比特币和人民币的相互兑换。
比特币交易平台如“比特币中国”和okcoin也恢复收取0.3%的交易手续费,并提高提现手续费至1%。有分析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大量投资者套现退出。
种种迹象显示,比特币在中国处境越来越恶劣。不过比特币退出中国的结论,可能言过其实。
一、比特币作为商品可以自由买卖
央行虽然不承认比特币的法定货币地位,但是没有否认比特币作为一种商品的合法性,不禁止投资、买卖比特币。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二、比特币交易尚未崩盘
一位比特币玩家表示,目前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并没有低到导致交易崩盘的地步。比特币的价格仍然高于比特币的成本价,即挖矿的价格。
三、交易渠道并未堵死
虽然部分第三方支付已经停止支持比特币交易,并且银行也不乐观,但是比特币交易平台还可以用其他第三方支付接口,或者用国外的支付接口支付。有比特币交易平台正在考虑将服务器转到国外。
上述比特币玩家表示,他有一次提现,是个人账户给他汇款。也就是说,比特币交易存在绕过第三方支付的可能。
同时,现金交易也是一种可能的交易方式。
四、比特币交易最大风险不是监管
比特币交易最大的风险不是政府监管,而是安全隐患。
比特币存在被黑客盗取的风险。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比特币丢失,会直接影响市场交易的公平性,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不过目前来看,比特币的安全隐患尚未完全暴露出来。
总体风险加大
必须承认,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导致比特币交易的风险进一步上升。
而且,交易门槛较之前显然也是大幅提高。
本质上说,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比特币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最终的人来接盘,即使比特币十分紧缺,也缺乏真正的价值,而只有有限的基于网上的使用价值。找不到最后的接盘者,比特币很可能就像泡沫一样,最终消失。
㈨ 虚拟货币在中国违法吗
虚拟货币在国内是合法存在的,但如果利用虚拟货币从事非法的活动那就是违法的。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
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通知》规定,作为比特币主要交易平台的比特币互联网站,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同时,针对比特币具有较高的洗钱风险和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通知》要求相关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要求,切实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等法定反洗钱义务,切实防范与比特币相关的洗钱风险。
(9)央行数字货币财付通入股扩展阅读:
《通知》要求,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
接受比特币或以比特币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开展比特币与人民币及外币的兑换服务;开展比特币的储存、托管、抵押等业务;
发行与比特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将比特币作为信托、基金等投资的投资标的等。
㈩ 网联财付通协议付款,到底是什么业务
支付宝、财付通这些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互联网金融霸主梦,因为网联的成立,即将破灭了。老老实实做第三方支付,不要再打垄断互联网金融数据的主意。
8月4日,央行发布了一份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带来了一场八级地震!因为这份文件很可能预示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将接入“网联”这个新平台,第三方支付们一心想用于抗衡的用户支付大数据,就这么被“共享”了!
央行在文件上宣布:根据国务院、党中央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从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