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为何会被盗
⑴ 日本现史上最大数字货币被盗案查出原因没有
580亿!日本惊现史上最大数字货币被盗案。
数字货币火热的行情让黑客们垂涎不已。1月26日,日本的一家大型数字货币交易平台coincheck系统遭遇黑客攻击,导致时价580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新经币”被盗。这是已知的史上最大的数字货币盗窃案。
日本史上最大规模数字货币被盗案
涉案金额达580亿日元
当地时间27日下午四点,距日本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check宣布大量数字货币被盗已经过去了一天,但是在现场仍然有许多受害用户还没有离开。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工作人员下来给受害用户一个具体而明确的解释。
coincheck成立于2012年,提供包括比特币、新经币等在内的13种数字货币交易服务,交易量一度占到日本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业界估算,公司至少吸纳了数千亿日元的用户存款。由于该平台有中文交易系统,分析认为或将有部分海外用户也受到了波及。
⑵ 数字货币个人持有安全吗,会不会被盗
目前黑客都盯上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在他们眼中这都是肥肉,盗取里面客户信息的资产安全.很多交易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推荐可以去币易交易所上面把财产安全转移,币易在安全系统上和系统效率上实现平衡点,至今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隐患.
⑶ 数字货币被盗如何追回
⑷ 用科学上网数字货币被盗怎么办
对于虚拟货币被盗,中国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盗数额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从目前国内已经立案的虚拟货币相关事件中,何种被判类型居多?哪类问题是正处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决的?链得得App为此请教了多位专家,试图解答种种疑惑。
盗币,似乎已经成为了虚拟货币身上无法消除的烙印,有关虚拟货币安全性的讨论,从它诞生以来从未停止。
从2013年的Mt.Gox,到2016年最大的事故DAO,再到2018年初日本第二大虚拟货币交易所Coincheck遭受黑客攻击事件,盗币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在逐年提升。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安全性危机。链得得App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查询,以“比特币”为检索关键词,在2014年至2018年9月初期间,刑事案由有134个、民事案由有115个,行政案有2个,此外还有各类“空气币”、“传销币”案件,金额动辄便以“万”起步。
对于虚拟货币被盗,中国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盗数额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从目前国内已经立案的虚拟货币相关事件中,何种被判类型居多?哪类问题是正处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决的?链得得App为此请教了多位专家,试图解答种种疑惑。
“虚拟货币”是否属于“数字货币”?
关于”虚拟货币” 的属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山东警察学院侦查系网络犯罪侦查教研室副主任张璇,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困惑,她透露:“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起虚拟货币相关的网络犯罪案件,以后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安全挑战。”
“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加密数字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但因其在普通民众中自由买卖,就会涉及到资产问题。”
币圈人都有一个共识——“数字货币”属于资产。诚然,“数字货币”是刑法意义上的“财物”,且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当涉及盗窃犯罪时立案标准会有差别。
以北京市为例,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中规定,“数额较大”认定标准为二千元以上(即立案标准),“数额巨大”认定标准为六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认定标准为四十万元以上。
⑸ 担心自己的数字货币被盗吗
数字货币一般不会被盗取,如果您使用正规的钱包,并且投资正规的数字货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⑹ 数字货币对经济的危害
没有任何危害
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保证了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对货币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虽然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目前仍在研究之中,但是纸币已被一些专业人士看成“上一代的货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体量太大,发行数字货币的时间表依然没有确定。有人预测,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
⑺ 数字货币被盗如何追回
⑻ 手机丢了,持有的数字货币也会跟着丢了吗
如果你的手机丢了,你持有的数字货币是不会丢的,因为数字货币并不是储存在手机中,而可以储存在任何的介质中,只要你掌握了密钥,那么这个数字货币就永远是属于你的。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⑼ 数字货币有哪些弊端
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风险:(一)在宏观层面,存在法律风险、系统风险和消费者保护等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立法问题尚未解决,电子货币的概念和相关条款有待明确,许多法律法规都还未跟进。其次,存在因单一发行机构倒闭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某个发行机构因经营不善导致整个市场对电子货币丧失信心,其他电子货币发行机构也会面临挤兑风险。而且,在缺少规范监管的前提下,社会公众难以有效识别发行机构的资质和信用水平,如何有效地提示风险和保护社会公众的权益成为难题。此外,互联网支付的隐蔽性、快捷性和跨国界性使得电子货币不可避免地成为犯罪分子的洗钱工具。(二)在微观层面,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存在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我国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其他企业,由于部分发行主体金融专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我国缺乏强制性的技术安全标准,使得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系统软件或硬件故障会影响电子货币的可用性。其次,发行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投资集中度过高等原因会导致流动性不足,易于出现违约风险。此外,电子货币的支付和流通严重依赖各类网络,存在各类操作性风险,比如蓄意盗用他人账号、发行机构内部作案和黑客的恶意入侵等隐患,均会损害电子货币持有人的利益。比特币、瑞泰币等所有的数字货币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