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以色列峰会
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用一个首都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被英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开始了反以武装斗争。但多年的流血冲突使双方认识到,战争无法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中东和会在马德里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根据宣言,1994年5月,巴勒斯坦首先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1995年以军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后,除加沙地带外,巴在约旦河西岸90%以上的领土内实现了自治,但目前约旦河西岸仍有10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约20万人。2005年8月,以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从加沙地带撤离,彻底结束对加沙地带的占领。
由于巴以冲突不断以及双方在耶路撒冷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严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自2000年7月戴维营峰会中断后搁浅至今。
2. 大家觉得韩国和以色列哪个强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2013年人口超过800万,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犹太人口超过600万,犹太人占75%,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韩国是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之一,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始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名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发达国家名录。
总体来说,以色列吧!不过都不错,都是发达国家
3. 什么是六国峰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会议5月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6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外长出席了会议。
会议研究了将于6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准备工作,并签署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的决议。
4. G20峰会俄罗斯总统发言稿中文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先生:
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为中国“俄罗斯年”拉开序幕,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活动。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主旋律。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俄中关系堪称睦邻友好与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两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和胡锦涛主席共同决定连续两年互办“国家年”活动,一方面希望展示我们两国的发展成就,同时希望将两国的合作推上新的台阶。我们把“国家年”活动视为极为重要、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系统工程,这一举措将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发挥重要作用。
“俄罗斯年”活动包括200多个项目,其中几十项已经得到落实。“俄罗斯年”活动内容丰富,涵盖双边合作的各个领域,包括实业合作和研究交流。两国政府部门、企业界、艺术界以及普通民众对举办如此规模宏大的活动都非常支持。许多人参与了落实工作。俄罗斯地方的积极性也是前所未有的,“俄罗斯年”活动40%的建议由他们提出。俄罗斯部分联邦区将在中国举办推介活动,另外还要举办莫斯科日、圣彼得堡日。我们希望“俄罗斯年”充满趣味的活动,给中国朋友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俄中两国虽然经历过曲折的历史,但两国人民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我们现在对双边交流的战略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希望进一步加强这种交流与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两国的政治对话取得了重大突破。
俄中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它不针对第三国,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完善。我们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密切配合,在许多国际组织中紧密合作,还建立了一些新的国际组织。
俄中两国的经济正处于增长时期,这就有利于双边经济合作的发展。俄罗斯将在哈尔滨、深圳和上海贸易洽谈会期间全面展示俄罗斯的经济成就。关于这一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将于明天开幕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进行充分讨论。
举办“俄罗斯年”系列专题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双边贸易多元化,拓宽合作领域,包括投资合作和地方合作。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将于10月在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国家展,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两国间实质性对话。如今,双方数百万的人参与了俄中合作,两国的实业界、科研机构、青年组织和社会团体也为此而共同努力。他们对俄中关系提出了许多新建议和新的合作方式,如联合兴办大学和研究生院。俄中两国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很大,为此,双方将在“俄罗斯年”框架下举办一系列教育交流活动。此外,还将有一些体育和新闻领域的交往活动。两国文化交流正在不断加强。现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相信,俄罗斯文化节将引起中国朋友的广泛关注,为“俄罗斯年”增添光彩,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深信,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必将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5.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最初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被英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开始了反以武装斗争。但多年的流血冲突使双方认识到,战争无法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中东和会在马德里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根据宣言,1994年5月,巴勒斯坦首先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实行自治。1995年以军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后,除加沙地带外,巴在约旦河西岸90%以上的领土内实现了自治,但目前约旦河西岸仍有10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约20万人。2005年8月,以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从加沙地带撤离,彻底结束对加沙地带的占领。
由于巴以冲突不断以及双方在耶路撒冷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严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自2000年7月戴维营峰会中断后搁浅至今。
6. 以色列有没有参加二十国集团
以色列没有参加二十国集团,因为既不是G20成员国,又不是嘉宾邀请国。所以基本没以色列什么事。
参加G20集团峰会的成员包括:
亚洲: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
欧洲: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以及欧盟;
非洲:南非;
大洋洲:澳大利亚;
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
此外,乍得总统代比、埃及总统塞西、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国总理巴育等作为嘉宾国领导人受邀参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等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本次峰会。
7.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有三个:
1、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
历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他们在公元前约4000年从阿拉伯半岛东部沿阿拉伯海一带到这里定居。公元前13世纪,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移居迦南,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人的土地”。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此外,巴勒斯坦早期还有阿穆尔人和亚兰人等部落居民。
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莱人,他们和迦南人、阿拉伯人、等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他们同其他古老民族一起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以后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亚帝国消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东方新崛起的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太王国,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犹太人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
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之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大片土地,并攻占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的统治,打破了各民族和各国之间的隔绝状态,各被征服国家的民族开始杂居交往。犹太人从此也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这可说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是在罗马帝国期间。公元前二世纪初,罗马帝国不断强盛,并向东大力扩张,于公元前63年先后侵占了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为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史称“犹太战争”。特别是公元115年的最后一次起义,曾给罗马帝国以沉重的打击,把罗马驻军赶出了巴勒斯坦南部,并占领耶路撒冷。但起义于公元135年失败。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公元7世纪,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统一了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各民族和部落,后又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帝国后,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6世纪50年代,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向外扩张。巴勒斯坦从1518年起纳入帝国版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由于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教和阿拉伯文化,因此,这里的阿拉伯民族特征始终没有改变。
可以说,公元一世纪以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为数很少,1880年只有两万多人,1918年也只有5、6万人,仅占当地居民的8%。
2、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慢长岁月中,他们的处境很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而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它们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特别是19世纪末发生在沙皇俄国的排犹运动,十分猖獗,它是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催化剂,使犹太人从一般的复国愿望发展成具体的政治性运动。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沙俄为掩盖阶级矛盾,转移视线,煽起屠杀犹太人的狂潮,被屠杀的犹太人不计其数。1842年5月,沙皇俄国还颁布法令,将犹太人赶出乡村和居民区。这样,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并建立了一些犹太复国主义的移民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步兴起。
犹太资产阶级也乘机打出“犹太民族主义”的旗帜,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推波助澜,从而把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一般愿望发展成为系统的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和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1896年,他写了《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一书,宣称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提出建立犹太人自治的国家,并建议设立“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两个机构,分别负责犹太国组织的筹备和经济上的策划工作。
赫茨尔建立犹太国的主张得到了欧美犹太人的大力支持。1897年,在赫茨尔的领导下,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全世界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赫茨尔当小选主席。这次大会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上揭开了新的一叶,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分散的地区性运动进入世界性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
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它从一开始就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早在1917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英国政府表示他对《贝福尔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国在巴黎和会是提出“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建议”,“犹太国一旦成为事实,国联就立刻承认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国家”。1922年6月30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同时,在经济是开始渗入巴勒斯坦。
为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持犹太复国主义,排挤英国。1943——1945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和宣言,但同时,也加深了阿犹矛盾。
3、“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拥有当地当地6%的土地。)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维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运动,而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联大”分治决议的通过是个大好的时机,决定采用武力建立犹太国。在美国的饿支持下,犹太建国协会征集17—25岁的犹太青年入伍,同时,美国以优惠的价格向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价值千万美元的制造军火的机器和武器装备。
1947年11月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之后,在1948年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8. 七十多个国家分割以色列的事怎么样了联合国峰会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国家。按理说,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以及面积。可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尽管可以找到以色列的位置,但是以色列究 竟有多大面积,国界线在哪儿,在地图上始终找不到。大多数地图还是按照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领土,要不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 停火线。事实是,如果把停火线当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界线,那么就根本无法去理解巴以问题。如果双方都认为这条停火线是合法的化,巴以问题就不算什么死 结。 美国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中东政策,想迫使以色列退回1967年的边界,从而换取中东地区,至少是伊朗以西,埃及以东中东地区的和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 程。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给奥巴马任何面子,声称以色列绝不会退回1967年边界。那么1967年边界,到底在哪儿?为什么以色列在领土上决不让 步? (与中国出版地图不同的是,谷歌地图上没有出现那个1947年混乱地边界,而是出现了1967年边界。黄线内的戈兰高地,还被以色列占领,中国地图根本没有标注) 一、巴勒斯坦?根本不是一个国家,顶多是以色列国的自治地区 曾经听说过巴勒斯坦建国了,可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在哪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在哪儿?阿拉伯人说巴勒斯坦的首都是东耶路撒冷,可犹太人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 永远不可分割的首都,事实上无论在军事上还是行政上都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至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鬼才知道在哪儿,反正停火线不是;联合国181 决议的边界线早被废弃。 巴勒斯坦地区领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加沙、以色列区和约旦河西岸。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后,以色列依然控制着除加沙外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巴勒斯坦国。此外,以色列还实际控制着非巴勒斯坦地区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 所以说,以色列的领土,并不是1947年所说的1.49万平方公里,而是2.8万平方公里(当然如果说道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是2.5万平方公里,除巴勒斯坦自治区)。 美国要以色列退回1967年边界,实际上是让以色列让出业已被控制和管辖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区。也就是说以所谓的停火线作为巴以的国界线。 就是说即便回到1967年边界,以色列的领土仍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远远大于1947年联合国规定的领土。可为什么以色列还不愿意让步呢? 让步就意味着:一、让出戈兰高地;二、让出约旦河西岸。而约旦河西岸有大量的以色列居民区,把犹太人划进巴勒斯坦的国土,显然不是以色列愿意看到的。但是让业已定居的以色列人离开自己的家园,定居者显然也不乐意。而以色列是个民选政府,民众可以决定政府的政策。 所以巴以问题的核心就是东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以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过去只要巴以中止和谈,以色列方面就扩建犹太定居点;而犹太定居点的增多,显然又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二、以色列领土的变化 1、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是苏联),以色列的领土 按照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 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按照这种划分,中国出版的地图上,在巴勒斯坦地区,出 现了三个阿拉伯区和以色列国,用虚线作为分界。三个阿拉伯区彼此分割,互不相连。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 2、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疆界没发生多大变化 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进行的突袭,尽管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就,但是在美苏联合反对之下,以色列撤出了占领的西奈半岛。而加沙地区并没有并入以色列国土,而是由联合国管理。 (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时间,苏联忙着处理匈牙利事件,英法和美国产生了裂痕,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少有的美苏默契的联合。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道理:先发制人的优越性) 3、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领土的扩大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 所以,可以这样说,以色列的现有领土,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奠定下来的。美国人要求以色列回到1967年边界,就是要求以色列吐出胜利果实。 4、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夺回西奈半岛 1973年的第四次战争实际上是对以色列的复仇战争,对第三次战争的修改。战争的进程是这样的: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 战场出现这样的局面,再一次印证了先发制人的优越性,只要准备充分总能打赢仗,就是过去我一直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也印证了以军的强大战斗力。说明了战争前期的胜败并不能说明问题,谁能坚持住前期敌人的进攻,谁就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战争初期,埃及获得了巨大胜利;战争后期,以色列也取得了胜利,总的说来战争达成了平局。这使得埃及阿拉伯人在心理上感到了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 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战后,埃及是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事以色列几乎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转而接近美国。 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可以色列吞并的戈兰高地,在地图上却找不到) 1978年,埃以双发达成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 5、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丢失领土 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这块领土,也没能从地图上找到) 6、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成立,以色列实际控制区的缩小。 1994年以后,以色列先让阿拉伯人在西岸的杰里科建立自治政府,后来扩展到西岸的七个城市,并承诺陆续从这七个城市撤军。 但是,以色列军队仍然控制着西岸的其余地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面积,不过2500平方公里。 三、巴以矛盾问题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利库德集团认为,要确保安全,以色列绝不能放弃对“大耶路撒冷”及其走廊、西岸所有定居点和交通干线、约旦河谷和水源的主权控制,然后在沿 1 9 6 7 年“绿线”以东修建一条有利延长以战略纵深的“安全带”。事实上,以方同意撤军的底牌是保持对西岸5 0 %至6 0 %的控制,只允许 在约4 0 %的土地上成立一个巴勒斯坦政治实体,这与巴方希望在以方完成撤军归还8 0 %以上的领土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相差甚远。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