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坦罗莱特币基金
❶ GDP是什么东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❷ 世贸组织的贸易管制规则 谢谢了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机构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2006年11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宣布接纳越南成为该组织第150个成员。这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增加到150个。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克·穆尔,第三任总干事是泰国前副总理兼商业部长素帕猜,第四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谈判代表帕斯卡尔·拉米。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了8轮多边关税与贸易谈判,第8轮谈判于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乌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轮称为“狄龙回合”,第六轮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称为“东京回合”。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3年8月30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实施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最后文件。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因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可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其内部通过实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使用和销售有关治疗导致公共健康危机疾病的专利药品。这不仅将大大降低相关专利药品的市场价格,而且将有利于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缓解公共健康危机,确保生命健康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年12月13日至18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通过了《部长宣言》,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农产品出口补贴。 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http://www.wto.org
[编辑本段]主要职能、宗旨、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职能
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各项贸易协定;为各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并为多边谈判结果提供框架;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与法规进行定期审议;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和国民待遇条款;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程度,主要是对关税的规定;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 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编辑本段]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主管外经贸的部长、副部长级官员或其全权代表组成,一般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 第一次会议于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三次会议于1999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第六次会议于2005年12月在中国香港召开。 部长级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任命世贸组织总干事并制定有关规则;确定总干事的权力、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以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做出解释;豁免某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其它多边贸易协定所承担的义务;审议其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提出修改的动议;决定是否接纳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或地区为世贸组织成员;决定世贸组织协定及多边贸易协定生效的日期等。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世贸组织成员资格有创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之分,创始成员必须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新成员必须由其决策机构——部长会议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可加入。 总理事会: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也由全体成员组成。总理事会可视情况需要随时开会,自行拟订议事规则及议程。同时,总理事会还必须履行其解决贸易争端和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的职责。 总理事会下设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这些理事会可视情况自行拟订议事规则,经总理事会批准后执行。所有成员均可参加各理事会。 各专门委员会:部长会议下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处理特定的贸易及其他有关事宜。已设立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10多个专门委员会。 秘书处与总干事:由部长级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下称秘书处),设在瑞士日内瓦,大约有500人。秘书处工作人员由总干事指派,并按部长会议通过的规则决定他们的职责和服务条件。 部长会议明确了总干事的权力、职责、服务条件及任期规则。世贸组织总干事主要有以下职责: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各成员施加影响,要求它们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总干事要考虑和预见世贸组织的最佳发展方针;帮助各成员解决它们之间所发生的争议;负责秘书处的工作,管理预算和所有成员有关的行政事务;主持协商和非正式谈判,避免争议。 截至1999年5月,世贸组织共有30多个理事会和常设委员会。 组织机构图如下: 世界贸易组织组织机构图
[编辑本段]世界贸易组织标识
1997年10月9日,世贸组织启用新的标识。该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标识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标识的设计者是新加坡的杨淑女士,她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率。
[编辑本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与义务
入世后享受如下基本的权利: (1)能使产品和服务及知识产权在150个成员中享受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 (2)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品及半制成品受普惠制待遇; (3)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 (4)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 (5)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经贸摩擦,营造良好的经贸发展环境; (6)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 (7)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 入世后承担如下基本的义务: (1)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依世贸组织规定,给予其他成员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2)依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即具体要求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 (3)按《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 (4)按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成员公正地解决贸易摩擦,不能搞单边报复; (5)增加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 (6)规范货物贸易中对外资的投资措施; (7)按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缴纳一定会费。
[编辑本段]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
尽管在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中没有十分明确地规定“互惠贸易原则”,但在实践中,只有平等互惠互利的减让安排才可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 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 第一,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即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第二,当一国或地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时,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员过去已达成的开放市场的优惠待遇,老成员就会一致地要求新成员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现行协定、协议的规定缴纳“入门费”——开放申请方商品或服务市场。 第三,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历史充分说明,多边贸易自由化给某一成员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一个国家自身单方面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因为一国单方面自主决定进行关税、非关税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及服务市场开放时,所获得的利益主要取决于其他贸易伙伴对这种自由化改革的反应,如果反应是良好的,即对等地也给予减让,则获得的利益就大;反之,则较小。相反,在世贸组织体制下,由于一成员的贸易自由化是在获得现有成员开放市场承诺范围内进行的,自然这种贸易自由化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有世贸组织机制作保障,而不像单边或双边贸易自由化利益那么不确定。因此,多边贸易自由化要优于单边贸易自由化,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
[编辑本段]世贸组织的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根据该原则,世贸组织成员需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有: (1)海关法规。即海关对产品的分类、估价方法的规则,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税率和其他费用; (2)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3)有关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法规和规章; (4)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 (5)有关进出口货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汇管理和对外汇管理的一般法规和规章; (6)利用外资的立法及规章制度; (7)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 (8)有关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经济特区的法规和规章; (9)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和规章; (10)有关仲裁的裁决规定; (11)成员国政府及其机构所签订的有关影响贸易政策的现行双边或多边协定、协议; (12)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 透明度原则规定各成员应公正、合理、统一地实施上述的有关法规、条例、判决和决定。统一性要求在成员领土范围内管理贸易的有关法规不应有差别待遇,即中央政府统一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上述事项的法规不应与中央政府有任何抵触。但是,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除外。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求成员对法规的实施履行非歧视原则。 透明度原则还规定,鉴于对海关行政行为进行检查和纠正的必要,要求各成员应保留或尽快建立司法的或仲裁的或行政的机构和程序。这类法庭或程序独立于负责行政实施的机构之外。除进口商在所规定允许的上诉期内可向上级法庭或机构申诉外,其裁决一律由这些机构加以执行。 透明度原则对公平贸易和竞争的实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世贸组织如何解决争端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是总理事会,该机构负责处理围绕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协定或协议而产生的争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承诺,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当事各方不应采取单边行动对抗,而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及其所做出的裁决。 争端解决的程序是: (1)磋商:根据《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谅解》规定,争端当事方应当首先采取磋商方式解决贸易纠纷。磋商要通知争端解决机构。磋商是秘密进行的,是给予争端各方能够自行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 (2)成立专家小组:如果有关成员在10天内对磋商置之不理或在60天后未获解决,受损害的一方可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依当事人的请求,对争端案件进行审查,听取双方陈述,调查分析事实,提出调查结果,帮助争端解决机构作出建议或裁决。专家组成立后一般应在6个月内向争端各方提交终期报告,在紧急情况下,终期报告的时间将缩短为3个月。 (3)通过专家组报告:争端解决机构在接到专家组报告后20-60天内研究通过,除非当事方决定上诉,或经协商一致反对通过这一报告。 (4)上诉机构审议:专家小组的终期报告公布后,争端各方均有上诉的机会。上诉由争端解决机构设立的常设上诉机构受理。上诉机构可以维持、修正、撤消专家小组的裁决结论,并向争端解决机构提交审议报告。 (5)争端解决机构裁决:争端解决机构应在上诉机构的报告向世贸组织成员散发后的30天内通过该报告,一经采纳,则争端各方必须无条件接受。 (6)执行和监督:争端解决机构监督裁决和建议的执行情况。如果违背义务的一方未能履行建议并拒绝提供补偿时,受侵害的一方可以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授权采取报复措施,中止协议项下的减让或其它义务
[编辑本段]官方语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它的官方语言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这三种语言的文本为正式文本,具有法律效力,中文译本仅供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收录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文本的意义在于,当与世贸成员国发生争端的时候,这些文本中的条文是可以直接援引适用的,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收录了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的中文译本,以便不习惯阅读外语的读者学习、掌握世贸规则。
[编辑本段]世贸组织成员一览
阿尔巴尼亚,2000年9月8日 安哥拉,1996年11月23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岛,1995年1月1日 阿根廷,1995年1月1日 澳大利亚,1995年1月1日 奥地利,1995年1月1日 巴林王国,1995年1月1日 孟加拉,1995年1月日 巴巴多斯,1995年1月1日 比利时,1995年1月1日 伯利兹,1995年1月1日 贝南,1996年2月26日 玻利维亚,1995年9月12日 博茨瓦纳,1995年5月31日 巴西,1995年1月1日 文莱,1995年1月1日 保加利亚,1996年12月1日 布基纳法索,1995年6月3日 布隆迪,1995年7月23日 喀麦隆,1995年12月13日 加拿大,1995年1月1日 中非,1995年5月31日 乍得,1996年10月19日 智利,1995年1月1日 中国,2001年12月11日 哥伦比亚,1995年4月30日 刚果(布),1997年3月27日 哥斯达黎加,1995年1月1日 科特迪瓦,1995年1月1日 克罗地亚,2000年11月30日 古巴,1995年4月20日 塞浦路斯,1995年7月30日 捷克,1995年1月1日 刚果(金),1997年1月1日 丹麦,1995年1月1日 吉布提,1995年5月31日 多米尼克,1995年1月1日 多米尼加,1995年3月9日 厄瓜多尔,1996年1月21日 埃及,1995年6月30日 萨尔瓦多,1995年5月7日 爱沙尼亚,1999年11月13日 欧盟,1995年1月1日 斐济,1996年1月14日 芬兰,1995年1月1日 法国,1995年1月1日 加蓬,1995年1月1日 冈比亚,1996年10月23日 格鲁吉亚,2000年6月14日 德国,1995年1月1日 加纳,1995年1月1日 希腊,1995年1月1日 格林纳达,1996年2月22日 危地马拉,1995年7月21日 几内亚比绍,1995年5月31日 几内亚,1995年10月25日 圭亚那,1995年1月1日 海地,1996年1月30日 洪都拉斯,1995年1月1日 中国香港,1995年1月1日 匈牙利,1995年1月1日 冰岛,1995年1月1日 印度,1995年1月1日 印度尼西亚,1995年1月1日 爱尔兰,1995年1月1日 以色列,1995年4月21日 意大利,1995年1月1日 牙买加,1995年3月9日 日本,1995年1月1日 约旦,2000年4月11日 肯尼亚,1995年1月1日 韩国,1995年1月1日 科威特,1995年1月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8年12月20日 拉脱维亚,1999年2月10日 莱索托,1995年5月31日 列支敦士登,1995年9月1日 立陶宛,2001年5月31日 卢森堡,1995年1月1日 中国澳门,1995年1月1日 马达加斯加,1995年11月17日 马拉维,1995年5月31日 马来西亚,1995年1月1日 马尔代夫,1995年5月31日 马里,1995年5月31日 马耳他,1995年1月1日 毛里塔尼亚,1995年5月31日 毛里求斯,1995年1月1日 墨西哥,1995年1月1日 摩尔多瓦,2001年7月26日 蒙古,1997年1月29日 摩洛哥,1995年1月1日 莫桑比克,1995年8月26日 缅甸,1995年1月1日 纳米比亚,1995年1月1日 荷兰,1995年1月1日 新西兰,1995年1月1日 尼加拉瓜,1995年9月3日 尼日尔,1996年12月13日 尼日利亚,1995年1月1日 挪威,1995年1月1日 阿曼,2000年11月9日 巴基斯坦,1995年1月1日 巴拿马,1997年9月6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1996年6月9日 巴拉圭,1995年1月日 秘鲁,1995年1月1日 菲律宾,1995年1月1日 波兰,1995年7月1日 葡萄牙,1995年1月1日 卡塔尔,1996年1月13日 罗马尼亚,1995年1月1日 卢旺达,1996年5月22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1996年2月21日 圣卢西亚,1995年1月1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95年1月1日 塞内加尔,1995年1月1日 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2002年1月1日 塞拉利昂,1995年7月23日 新加坡,1995年1月1日 斯洛伐克,1995年1月1日 斯洛文尼亚,1995年7月30日 所罗门群岛,1996年7月26日 南非,1995年1月1日 西班牙,1995年1月1日 斯里兰卡,1995年1月1日 苏里南,1995年1月1日 斯威士兰,1995年1月1日 瑞典,1995年1月1日 瑞士,1995年7月1日 坦桑尼亚,1995年1月1日 泰国,1995年1月1日 多哥,1995年5月31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95年3月1日 突尼斯,1995年3月29日 土耳其,1995年3月26日 乌干达,1995年1月1日 阿联酋,1996年4月10日 英国,1995年1月1日 美国,1995年1月1日 乌拉圭,1995年1月1日 委内瑞拉,1995年1月1日 赞比亚,1995年1月1日 津巴布韦,1995年3月5日
[编辑本段]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利:①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⑥也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总结:可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❸ 货币战争
所谓“次级债”,就是指次级抵押信贷(sub-prime mortgage),这是相对于优质抵押信贷(prime mortgage)而言的。简单地说,就是按揭贷款提供商向那些信用记录不怎么好,收入不太高或不很稳定,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购房人出借的购房贷款(当然以房产作抵押),在收取较高利息的同时,也相应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因为这些购房人的信用度不高,美国的房价也不像中国一样疯疯癫癫的)
但是按揭贷款的提供商们并不愿独自承担这么高的贷款风险,当然也是为了及时收回货币满足自己的现金流(因为靠收利息太慢了),所以就利用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美国的金融投资市场极为发达,数以千计的金融衍生投资产品可供选择),将手里这些以房产和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债券化,也就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债转债(中国国企改革的巅峰时刻,朱某某就做过,但中国利用行政手段什么不好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依靠他们手中的债券再向金融投资市场进行再融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市),尽管这样做会降低他们的收益,但能够使这些放贷者迅速回笼资金,形成现金流,同时也化解了自己收不回贷款的风险。
但是,风险还是产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投资市场的泡沫。
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紧接着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确切地说是导致美国的金融投资市场冷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鼓励投资,美联储2001年把联邦基金利率调低到了1%,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流动性资金,但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信贷和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暴涨导致泡沫。
就在这期间,房地产领域的次级抵押信贷市场也随着资产价格暴涨和流动性泛滥而加剧了其内在的风险,那些按揭提供商努力放贷--努力卖债券,同时很多获得贷款的人成了炒房者。市场蒸蒸日上,没有人在乎风险!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泡沫终于出现问题了,众多贷款人彻底放弃了还款义务,因为他们信用本来就有问题,所以不回在乎失去信用,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不还贷款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几家按揭提供贷款商的破产,然后,次级抵押信贷债券这个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开始显现出来,进而变成了垃圾。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这种情况下,受损失的仅仅是投资这个金融投资品种的机构而已,应该不会发生大面积风险。可是,这个泡沫已经太大了,在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本市场中,竟然有众多的基金和机构身陷其中,然后,由于风险导致了恐慌,而恐慌又极其具有传染性,美国市场上所有投资人一旦了解到自己的基金跟次级债有染或有关系,就立即要求赎回资金。于是乎,基金开始抛售次级贷债券,进而发展到抛出其它股票和金融投资产品已回收资金应对投资人挤兑,所以,一连串的危机从债市传导到股市,还会传导给期货市场。整个金融市场对风险突然异常敏感,流动性货币由于一连串的恐慌突然枯竭,形成资金连断裂。
有次级贷纪实备忘录为证:
今年2月——贷款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表示忧虑
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问题的证据开始冒头,全球股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震荡。借款方第四季度违约数据出炉,服务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专业贷款机构开始报告当季出现亏损,从规模最大的NovaStar开始。不到两周,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们担心其能否继续经营下去。现在,这两家公司都面临集体诉讼,指控公司高管误导投资者。4月2日,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5月——瑞银(UBS)对冲基金游戏结束
5月4日,瑞银宣布,成立内部对冲基金的尝试已告失败。该公司被迫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重新并入其投资银行部门,而该基金成立还不到两年。瑞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这只规模约为45亿欧元(60亿美元)的基金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亏损了1.5亿瑞士法郎(合1.23亿美元)。此举使瑞银产生了3亿美元的重组支出。到7月初,瑞银首席执行官胡皓华(Peter Wuffli)被解职,部分原因在于董事会对他在处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问题上的担忧。本周,瑞银警告称,市场动荡可能导致瑞银今年下半年利润“非常疲弱”。
6月——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马失前蹄
6月19日,有消息称,曾贷款给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Bear Stearns Asset Management)旗下两只对冲基金的一些投资银行,即将扣押贝尔斯登资产,以收回现金。负债比例很高的这两只基金投资于被认为非常安全、评级较高的复合债券产品,而这些产品投资于以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消息传出之后,大量其它基金也报告在类似债券投资方面蒙受巨额损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亚Basis Capital,伦敦Cheyne Capital和Cambridge 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国的Braddock Financial和United Capital。贝尔斯登问题曝光一个月后,投资者被告知,他们在贝尔斯登一只基金投入的资金已血本无归,而第二只基金,只能拿回投资额的9%。
7月——私人股本运转失灵
7月25日,用于联合博姿(Alliance Boots)和克莱斯勒(Chrysler)收购交易的融资遭遇严重问题,这加剧了市场对于发生信贷危机的担忧。这是私人股本规模最大的两笔交易。之后数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资者担心,信贷状况趋紧可能会使收购热潮出轨,而正是收购热潮推高了股市,因为投资者认为,几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购。这一消息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领域都面临潜在的信贷问题,它们开始尽可能控制这些风险。
7月至8月——危机扩散至股市
投资者对于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引发了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被誉为华尔街 “恐惧风向标”的Vix指数多次触及多年来高点。尽管本周数据显示,股市整体走势为下跌,富时100指数(FTSE 100)跌至6000点以下,而道指(Dow)也跌至13000点以下,但几乎每日走势的大幅变化令其它市场遭受了重大损失。这种走势给定量(或“黑箱”)对冲基金带来严重问题。此类对冲基金在市场震荡时迅速发展,但当交易模式突然变化时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在上周体现得最为明显,当时高盛(Goldman Sachs)被迫动用20亿美元自有资金,为旗下Global Equities Opportunities基金纾困。
8月——各国央行被迫干预
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已远远超越了美国银行业和小型专业贷款机构的范畴。一些投资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及其它机构运作的复杂证券的货币市场基金,对希望赎回的投资者紧闭大门。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贷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类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都受到牵连,它们难以获得维持自身运作的短期融资。为其提供支持的银行本应介入,提供所谓的流动性安排,为这些机构提供支撑,但这些银行同样也迫切希望减少信贷风险,目前正想方设法置身事外。
德国产业投资银行(IKB)出现的问题,致使国内同行于8月2日为其纾困,但这种做法结果加剧了不安状况,导致银行间市场隔夜贷款利率迅速走高。欧洲央行(ECB)被迫采取了措施,美联储(Fed)、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俄罗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也紧随其后,向市场注入维持这些机构继续运转所需的短期资金。
纵观此次事件的果场,可以得出结论:地产市场的迅速扩张以及房贷机构不负责任地大量制造不良贷款,当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从这个市场的最脆弱的环节,也就是---贷款人不还款这个环节开始惩罚这个市场,从而使这个市场的流动性突然枯竭,就像心肌梗塞一样,让这个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现金应对各种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这就是次级贷危机的本质。当然美联储和欧洲几大央行还是老办法,减息和向市场投放资金。
减息,是不合理的办法,因为这样等于让政府和纳税人为那些不良贷款人的行为买单。投放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性质一样,但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做得非常好,详细的做法还要看最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不论这次次级贷危机到底还会发生什么,是否可以平息下来,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让这个市场重拾信心是最重要的,投资人有了信心,就有了对未来财富的预期,只有投资人自己的好转才能使这个市场好转过来。
借用《华尔街日报》中的一句话:次级债危机昭示着,这个由流动性过剩为基调的全世界经济长期繁荣局面的结束,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将发生变化,而此次次级贷危机就是这个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泡沫形成过程中潜伏的最脆弱的部分先出现问题,然后再逐渐向不脆弱的部分扩散。(本人自己翻译的,见笑了)
有必要再说一下此次次级贷事件的始作俑者,罗斯柴尔德家族
先从正面了解一下这个神秘而又富可敌国的犹太家族:
以下转自《货币战争》一书的部分内容
“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因为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所谓“大隐隐于朝”。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仍在经营着银行业务,但是如果我们随机在北京或上海的街头问100个中国人,其中可能有99个知道美国花旗银行,而不见得有1个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
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如果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奇怪却并不意外的是,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而其知名 度是如此之低,其隐身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迷。保守的估计是50万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是怎样赚到如此惊人的财富的?这就是本人要告诉你的故事。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 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 (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 “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 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5]。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 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终于到达了伦敦,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1/3的士兵,法国完了!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 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 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
这次次级债危机实际上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夺回自己丧失的领地。最近几十年来,华尔街不太听话了,倚仗着自己创造的衍生品和结构产品,以为可以凭借“金融工程学”摆脱罗斯柴尔德密室政治的控制。作为传统的犹太人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重视关系、重视阴谋、重视组织,对于那些天花乱坠的衍生品、金融数学等等不太看重,更不会去潜心研究。结果,在这个交易第一的时代,华尔街巨头们逐渐认为罗斯柴尔德不行了,自己可以凭借强大的交易实力,打破罗斯柴尔德银行家的垄断。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华尔街巨头以为自己创造了货币,可它们创造的毕竟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货币的低劣替代品。罗斯柴尔德家族经过对媒体、银行和政府机构的妥善安排,从今年2月开始,对次级债这个华尔街巨头的软肋发动了攻击。其次序无非是一开始引诱华尔街巨头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次级债,然后通过其控制的媒体和专家夸大次级债的风险,促使市场崩盘,同时又控制了银行系统,使华尔街巨头普遍出现流动性危机,濒临破产边缘。
仅仅半年之内,高盛、瑞士信贷、贝尔斯腾等华尔街巨头已经被整的死去活来,甚至到了必须廉价卖出股权来救命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罗斯柴尔德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利益交换,吸收了大量华尔街巨头的血汗和骨髓,于是从8月开始控制各国中央银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于是,一场次级债危机就开始化解。
不过,如果认为次级债危机到此为止,那可大错特错了。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目标是夺回近年来有所丧失的领地,如果华尔街巨头还有不老实的,它们肯定会以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予以打击。再就是中国问题,中国在次级债中投资较少,牵扯不大,可是下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下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将选择哪种资产来打击中国?让我们拭目以待。
❹ 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有些什么
对冲网的智库网络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他们的投机登峰造极,他们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次贷危机一波一波蔓延,又将对冲基金推到了火山口。在新一场的“货币战争”前,对冲基金何去何从?
对冲网的智库网络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期间的一幕幕悲喜剧,留给世人几多感叹,几多沉思。
上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势头以及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大变革”导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开放,全球对冲基金蓬勃发展,仅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就有3000多个对冲基金在美国与英国出现。不过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基金的倒闭。
因利率上升和行业经历了1991到1993年的调整,1994年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行业历史上首次缩水。1995年夏,布鲁斯·科文纳,传奇的货币与大宗商品投机客,解散了他的美国基金并把其管理的卡克斯顿18亿美元资产的三分之二还给了投资者。卡克斯顿成立于1983年,在其存续的绝大部分期间平均年度回报至少有30%,但1994年出现亏损,1995年艰难挣扎。在接下来的10月份,迈克尔·斯坦哈特26亿美元的合伙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也令人震惊地关闭了。斯坦哈特是华尔街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以激进、短线风格和大手笔、冒险的出手而著称,给投资人赚了许多钱。他在1967年就开始设立运作基金,是行业内的先锋人物,超过30%的平均年度回报使其在顶峰时期管理的资产达到44亿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创立者乔治·索罗斯狙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其旗下量子基金的规模和投机活动也达到顶峰,震惊世界。但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眼里,索罗斯所引领的对冲基金是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贬值的罪魁祸首。
1998年是对冲基金业难忘的一年。那年9月,此前取得辉煌战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铁卢。这家由所罗门兄弟前交易主管约翰·梅里韦瑟在1994年创立、拥有梦幻组合团队的基金,在一系列投资错误后面临资金和信用危机,濒临倒闭。在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下,以美林、摩根为首的十几家国际金融机构注资36亿美元购买了其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不过,坏运气在延续。除了长期资本公司、埃佛勒斯资本的崩溃,罗伯逊的基金回报也在第四季度被一笔勾销,索罗斯旗下的一只基金则亏损了18%。数据显示,当年专注投资美国股票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7%,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8.6%的收益水平。
新千年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没什么喜庆,2000年3月,资产规模6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关闭并清盘,而索罗斯的基金这一年在投资科技股的尝试随着市场泡沫破裂而失败,首席投资官明星经理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等几位核心人物也相继离去。索罗斯宣告金盆洗手、不再从事全球金融市场投资,同时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兴基金将合并重组为量子慈善基金,采取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2002年以来,在投资需求推动下,并伴随着股票市场回升,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呈现迅速增长。2004年12月,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到达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为非官方的对冲基金之都,这里有超过100只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的约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纽约最大的一家从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MotherRock,6、7月在天然气市场遭受巨额损失后宣布关闭。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康涅狄格的AmaranthAdvisors,尽管有全球引以为豪的风险管理系统,还是由于一次天然气投资失误而在一周内损失了50亿美元,使得其管理的资产缩水了一半。几天后,再次赔掉了10亿美元,Amaranth协议将其能源的资产组合出售给JP摩根和CitadelInvestmentGroup。月底,在与花旗集团商讨了资产分拆出售的可能性后,Amaranth宣布清盘,成就了行业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失败。
据对冲网指数与评级研究院统计:在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里,对冲基金的资产从5640亿美元增长到1.5万亿美元,数量从4500只扩张到12000只,5年增长率达到200%。2006年底,对冲基金百强所管理的资产已经从上年的7200亿美元攀升到1万亿美元,升幅达到惊人的39%。对冲基金的扩张蔓延到全球,100强中有23家位于美国之外。
2007年上半年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77%,高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6%,但低于MSCI的8.01%。在回报率的背后,是次贷危机下的“山雨已来”。6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巨额亏损陷入困境,之后这两只基金宣布破产。8月底,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宣布出资16亿美元拯救伦敦的一家对冲基金CairnCapital。事实上,在当时饱受煎熬的对冲基金远远不止这几家。
同期,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8月13日称,它与部分投资者一起向该公司旗下一只对冲基金注入了约30亿美元资金“自救”。截至2007年8月的第一周,这只名为“环球证券机遇基金”(GlobalEquityOpportunitiesFund)的对冲基金净值损失大约15亿美元,达30%左右。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在新的资金注入之前为36亿美元。保住面子是高盛此役的重中之重。参与这次注资行动的投资者包括C.V.斯塔尔公司、佩里资本公司(PerryCapital)和美国亿万富豪伊莱·布罗德。
2008年伊始,稳坐美国投行前5强的贝尔斯登几十年的光辉历程毁于一旦。6月,鼎盛时期资产额超过140亿美元的美国HBK投资公司旗下基金遭投资者巨额撤回资本,公司资产缩水至115亿美元;而另一家对冲基金巨头法拉伦资本管理旗下的离岸投资者基金当时面临14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资。
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西方投机力量为了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巨额损失,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为其注资,为次贷损失买单;另一方面假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后,欧洲一些对冲基金陷入了恐慌,因为它们无法收回抵押给雷曼的资产,促使它们对交易平仓。同时,纽约和伦敦的其他对冲基金目前正努力从其他集团收回抵押品,从而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卖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柜台停止了业务,这又唤醒了人们对对冲基金可能崩溃的担忧
资料来源:对冲网智库网络
❺ 1000苏姆即乌兹别克斯坦的货币能换多少人民币
2007时乌兹别克斯坦的货币苏姆一美元可以兑换975苏姆,所以1000苏姆大概能换6.86元人民币吧!虽然汇率会变化,但是应该不会变很多吧!
❻ 世界各地使用的货币各叫什么
国家或地区 货币单位 货币符号
非洲金融共同体区 法郎BEAC XAF
非洲金融共同体区 法郎BCEAO XAF
欧元区 欧元 EUR
阿富汗 阿富汗尼 AFA
阿尔巴尼亚 列克 ALL
阿尔及利亚 第纳尔 DZD
美国 美元 USD
美洲萨摩亚 美元 USD
安道尔 欧元 EUR
安哥拉 宽札 AOA
安圭拉岛 东加勒比元 XCD
安提瓜和巴布达 东加勒比元 XCD
阿根廷 比索 ARS
亚美尼亚 德拉姆 AMD
阿鲁巴岛 盾 AWG
阿什莫和卡铁尔群岛 澳元 AUD
澳大利亚 澳元 AUD
奥地利 欧元 EUR
奥地利 先令[废弃] ATS
阿塞拜疆 马纳特 AZM
亚述尔群岛 欧元 EUR
巴哈马 元 BSD
巴林 第纳尔 BHD
巴巴多斯 元 BBD
巴利阿里群岛 欧元 EUR
孟加拉国 塔卡 BDT
巴巴多斯 元 BBD
白俄罗斯 卢布 BYR
比利时 欧元 EUR
比利时 法郎[废弃] BEF
伯利兹 元 BZD
贝宁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百慕大 元 BMD
不丹 印度卢比 INR
不丹 努扎姆 BTN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诺 BOB
博内尔岛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盾 ANG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可兑换马克 BAM
博茨瓦纳 普拉 BWP
巴西 雷亚尔 BRL
英国 英镑 GBP
英属印度洋领地 英国英镑 GBP
英属印度洋领地 美元 USD
英属维尔京群岛 美元 USD
文莱 元 BND
文莱 新加坡元 SGD
保加利亚 列弗 BGN
布基纳法索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缅甸 元 MMK
布隆迪 法郎 BIF
柬埔寨 瑞尔 KHR
喀麦隆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加拿大 加元 CAD
加纳利群岛 欧元 EUR
佛得角 埃斯库多 CVE
开曼群岛 元 KYD
中非共和国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乍得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智利 比索 CLP
中国 人民币 CNY
圣诞岛 澳元 AUD
科科斯(基灵)群岛 澳元 AUD
哥伦比亚 比索 COP
科摩罗 法郎 KMF
太平洋法兰西 太平洋法兰西共同体法郎 XPF
刚果/布拉柴维尔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刚果/金沙萨 法郎 CDF
库克群岛 新西兰元 NZD
珊瑚海群岛 澳元 AUD
哥斯达黎加 科朗 CRC
科特迪瓦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克罗地亚 库纳 HRK
古巴 可兑换比索 CUC
古巴 比索 CUP
Cura?o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盾 ANG
塞浦路斯 镑 CYP
捷克共和国 克朗 CZK
丹麦 克朗 DKK
吉布提 法郎 DJF
多米尼加 东加勒比元 XCD
多米尼加共和国 比索 DOP
荷兰 欧元 EUR
荷兰 盾[废弃] NLG
东加勒比 东加勒比元 XCD
东帝汶 美元 USD
厄瓜多尔 美元 USD
埃及 镑 EGP
萨尔瓦多 科朗 SVC
英格兰(英国) 英镑 GBP
赤道几内亚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厄立特里亚 纳克法 ERN
爱沙尼亚 克鲁恩 EEK
埃塞俄比亚 比尔 ETB
欧罗巴群岛 欧元 EUR
福克兰群岛 镑 FKP
法罗群岛 丹麦克朗 DKK
斐济 元 FJD
芬兰 欧元 EUR
芬兰 马克[废弃] FIM
法国 欧元 EUR
法国 法郎[废弃] FRF
法属圭亚那 欧元 EUR
法属波利尼西亚 太平洋法兰西共同体法郎 XPF
法属波利尼西亚 欧元 EUR
法国南部和南极洲附近群岛 欧元 EUR
加蓬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EAC XAF
冈比亚 达拉西 GMD
加沙地带 以色列新谢克尔 ILS
格鲁吉亚 拉里 GEL
德国 德国马克[废弃] DEM
德国 欧元 EUR
加纳 塞地 GHC
直布罗陀 镑 GIP
黄金(盎司) XAU
大不列颠(英国) 英镑 GBP
希腊 欧元 EUR
希腊 币[废弃] GRD
格陵兰 丹麦克朗 DKK
格林纳达 东加勒比元 XCD
瓜德罗普岛 欧元 EUR
关岛 美元 USD
危地马拉 格查尔 GTQ
根西岛 镑 GGP
基尼 法郎 GNF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圭亚那 元 GYD
海地 古德 HTG
荷兰 欧元 EUR
荷兰 盾[废弃] NLG
圣座(梵蒂冈) 欧元 EUR
圣座(梵蒂冈) 里拉[废弃] VAL
洪都拉斯 伦皮拉 HNL
香港 港元 HKD
匈牙利 福林 HUF
冰岛 克朗 ISK
印度 卢比 INR
印度尼西亚 盾 IDR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 XDR
伊朗 里亚尔 IRR
伊拉克 第纳尔 IQD
爱尔兰 欧元 EUR
爱尔兰 镑[废弃] IEP
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 镑 FKP
曼岛 镑 IMP
以色列 新谢克尔 ILS
意大利 欧元 EUR
意大利 里拉[废弃] ITL
象牙海岸共和国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牙买加 元 JMD
日本 日元 JPY
泽西岛 镑 JEP
约翰逊群岛 美元 USD
约旦 第纳尔 JOD
新胡安岛 欧元 EUR
哈萨克斯坦 坚戈 KZT
肯尼亚 先令 KES
基里巴斯 澳元 AUD
科威特 第纳尔 KWD
吉尔吉斯斯坦 索姆 KGS
老挝 基普 LAK
拉脱维亚 拉兹 LVL
黎巴嫩 镑 LBP
莱索托 洛蒂 LSL
利比里亚 元 LRD
利比亚 第纳尔 LYD
列支敦士登 瑞士法郎 CHF
立陶宛 利塔斯 LTL
卢森堡 欧元 EUR
卢森堡 法郎[废弃] LUF
澳门 澳门元 MOP
马其顿 代纳尔 MKD
马达加斯加 阿里亚 MGA
马达加斯加 法郎[废弃] MGF
马德拉群岛 欧元 EUR
马拉维 克瓦查 MWK
马来西亚 林吉特 MYR
马尔代夫 拉菲亚 MVR
马里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马耳他 里拉 MTL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 镑 FKP
马绍尔群岛 美元 USD
马提尼克岛 欧元 EUR
毛里塔尼亚 乌吉亚 MRO
毛里求斯 卢比 MUR
马约特岛 欧元 EUR
墨西哥 比索 MXN
密克罗尼西亚 美元 USD
中途岛 美元 USD
摩尔多瓦 列伊 MDL
摩纳哥 欧元 EUR
蒙古 图格里克 MNT
门的内哥罗 欧元 EUR
蒙特塞拉特岛 东加勒比元 XCD
摩洛哥 迪拉姆 MAD
莫桑比克 梅蒂卡尔 MZM
缅甸 元 MMK
纳米比亚 元 NAD
瑙鲁 澳元 AUD
纳弗沙岛 海地古德 HTG
纳弗沙岛 美元 USD
尼泊尔 中国人民币 CNY
尼泊尔 卢比 NPR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 盾 ANG
荷兰 欧元 EUR
荷兰 盾[废弃] NLG
新喀里多尼亚 太平洋法兰西共同体法郎 XPF
新西兰 元 NZD
尼加拉瓜 科多巴 NIO
尼日利亚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尼日利亚 奈拉 NGN
纽埃岛 新西兰元 NZD
诺福克岛 澳元 AUD
北朝鲜 圆 KPW
北马里亚纳群岛 美元 USD
挪威 克朗 NOK
阿曼 里亚尔 OMR
巴基斯坦 卢比 PKR
帕劳群岛 美元 USD
白金(盎司) XPD
巴拿马 巴波亚 PAB
巴拿马 美元 USD
巴布亚新几内亚 基那 PGK
西沙群岛 中国人民币 CNY
西沙群岛 越南盾 VND
巴拉圭 瓜拉尼 PYG
秘鲁 新索尔 PEN
菲律宾 比索 PHP
皮特克恩 新西兰元 NZD
白金(盎司) XPT
波兰 兹罗提 PLN
葡萄牙 欧元 EUR
葡萄牙 埃斯库多[废弃] PTE
波多黎各 美元 USD
卡塔尔 里亚尔 QAR
留尼汪 欧元 EUR
罗马尼亚 列伊 ROL
俄罗斯 卢布 RUB
卢旺达 法郎 RWF
萨巴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盾 ANG
圣赫勒拿 镑 SHP
圣基茨和尼维斯 东加勒比元 XCD
圣卢西亚岛 东加勒比元 XCD
圣皮埃尔岛及密克隆岛 欧元 EUR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东加勒比元 XCD
圣马丁岛 欧元 EUR
萨摩亚 塔拉 WST
圣马力诺 欧元 EUR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多布拉 STD
沙特阿拉伯 里亚尔 SAR
苏格兰(英国) 英镑 GBP
塞波加 鲁基尼 SPL
塞内加尔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塞尔维亚 第纳尔 CSD
塞舌尔群岛 卢比 SCR
塞拉利昂 利昂 SLL
白银(盎司) XAG
新加坡 元 SGD
圣尤斯特歇斯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盾 ANG
圣马丁 荷兰安第列斯群岛盾 ANG
斯洛伐克 克朗 SKK
斯洛文尼亚 托拉尔 SIT
所罗门群岛 元 SBD
索马里 先令 SOS
南非 兰特 ZAR
南乔治亚岛 英镑 GBP
南韩 圆 KRW
南桑德韦奇群岛 英镑 GBP
西班牙 欧元 EUR
西班牙 比塞塔[废弃] ESP
斯里兰卡 卢比 LKR
苏丹 第纳尔 SDD
苏里南 元 SRD
苏里南 盾 SRG[废弃]
斯瓦尔巴岛和扬马延岛 挪威克朗 NOK
斯威士兰 里兰吉尼 SZL
斯威士兰 南非兰特 ZAR
瑞典 克朗 SEK
瑞士 法郎 CHF
叙利亚 镑 SYP
台湾 新台币 TWD
塔吉克斯坦 索莫尼 TJS
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卢布 RUB
坦桑尼亚 先令 TZS
泰国 铢 THB
多哥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BCEAO XOF
托克劳 新西兰元 NZD
汤加 潘加 TOP
特朗斯尼斯蒂尔 摩尔多瓦列伊 MDL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元 TTD
突尼斯 第纳尔 TND
土耳其 新里拉 TRY
土耳其 里拉 TRL[将被取代]
土库曼斯坦 马纳特 TMM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美元 USD
图瓦卢 澳元 AUD
图瓦卢 元 TVD
乌干达 先令 UGX
乌克兰 赫里夫娜 UAH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迪拉姆 AED
英国 英镑 GBP
美国 美元 USD
乌拉圭 比索 UYU
乌兹别克斯坦 索姆 UZS
瓦努阿图 瓦图 VUV
梵蒂冈 欧元 EUR
梵蒂冈 里拉[废弃] VAL
委内瑞拉 博利瓦 VEB
越南 盾 VND
维尔京群岛 美元 USD
威克岛 美元 USD
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 太平洋法兰西共同体法郎 XPF
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新谢克尔 ILS
约旦河西岸 约旦第纳尔 JOD
西撒哈拉 摩洛哥迪拉姆 MAD
西萨摩亚(萨摩亚) 塔拉 WST
也门 里亚尔 YER
赞比亚 克瓦查 ZMK
津巴布韦 元 ZWD
❼ 《货币战争中》中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真实存在吗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万亿美元的财富。鼎盛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几乎都曾向他们家族贷款,到20世纪末时,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可以说,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兴起的时代背景
在工业革命在欧洲迅猛发展、金融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全新的金融实践和思想从荷兰和英国向全欧洲辐射开来。随着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个远较过去复杂得多的金钱的概念和实践被一大批富于冒险精神的银行家创造了出来。在 17 世纪的一百年中,金钱的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694年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问世时,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量第一次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盾。
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至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们。
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新兴银行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1]
第一桶金
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画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智商,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系统地学习了关于金钱和借贷的商业知识。当父亲去世后,年仅13岁的梅耶在亲戚的鼓励下,来到汉诺威的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当银行学徒。
当时,收藏古钱币是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以期获得丰富的利润。
虽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没有停止。最终,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梅耶以近乎赠送的价格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他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公爵介绍一些顾客,不遗余力地帮他赚钱,使其获得了数倍的利润。
日后,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会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后,再从这类强罗氏五虎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第一个服务的对像黑森公爵来说,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公爵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耶。也正是这300万现金,为梅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财富,成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当梅椰得到了黑森公爵的这笔巨款了以后,便把五个儿子分别派驻到欧洲的五个心脏地区。老大阿姆斯洛镇守法兰克福总部,老二所罗门到维也那开辟新战场,老三内森被派往英国主持大局,老四卡尔奔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据地并作为兄弟之间的信使往来穿梭,老五杰姆斯执掌巴黎业务。[1]
主宰伦敦金融
18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三儿子内森受父亲指派,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该家族中向国外发展的第一人。当时欧洲正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到1815年,内森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巨头,正与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视着欧洲战况。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6月19日清晨,当他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他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员,抛售英国公债,误导交易所的其他投资者以为是英国将军威灵顿战败,跟风大量抛售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的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此时,内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员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由于拿破仑战败的消息公布于众,比内森获得情报时整整晚了一天,从而使得内森于这一天之内,便在公债投机上狂赚了20倍的金钱,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甚至超过了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在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有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自滑铁仑战役后,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实际上操控了公债的价格,左右了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由此,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紧紧地捏在了手中。而由于内森控制了英格兰银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这就使得全民变相向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纳税。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杰姆斯派到法国。[1]
征服法兰西
杰姆斯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主要来往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建立家族运输网络来走私英国货。在帮助威灵顿运送黄金和英国杰姆斯·罗斯柴尔德的画像国债收购战之后,杰姆斯在法国名声大噪。他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并暗地里资助西班牙革命。
从1818年的10月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以其雄厚的财力做后盾,在欧洲各大城市悄悄吃进法国债券,法国债券渐渐升值。然后,从11月5日开始,突然在欧洲各地同时放量抛售法国债券,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恐慌。
当眼看着自己的债券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滑向深渊,路易十八觉得自己的王冠也随之而去了。此时,宫廷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国王进言,试图让富甲天下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时再也不讲皇家的身份地位,马上召见了杰姆斯兄弟。而后者也不负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债券的崩溃,成了法国上下瞩目的中心。
在法国军事战败之后,杰姆斯兄弟从经济危机中拯救了法国,他们的银行也成了人们竞相求贷的地方。至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1]
问鼎奥地利
当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已成为名噪一时的望族,挟征服英法之锐气,底气足了不少。尽管这样,他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画像们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谈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块垫脚石,他就是名震19世纪欧洲政坛的梅特涅。
在打败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由奥地利外长梅特涅牵头建立的维也纳体维系了19 世纪欧洲最长的和平时期。他在奥地利日渐衰落而强敌环俟的不利态势下,把制衡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1818 年的亚琛会议是讨论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英、俄、奥、普、法等国代表决定了法国的战争赔款和同盟国撤军等问题。
所罗门是梅耶的次子,在几个兄弟中具有过人的外交才能,他说话用辞考究,巧于恭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罗门常年穿梭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担任家族各个银行之间的协调角色,进而被弟兄们公推到维也纳开拓欧洲心脏地区的银行业务。
所罗门和他的弟弟卡尔都参加了亚琛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经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引荐,所罗门结识了梅特涅,并很快地与梅特涅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在所罗门的大力资助之下,梅特涅开始扩张奥地利的影响力,四处派出军队去问题多发地区“保卫和平”。这使得原本国力日衰的奥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从而更加依赖所罗门的银箱。
1814年到1848年的欧洲被称为“梅特涅”的时代,而实际上控制着梅特涅的是背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1822 年,梅特涅、金斯、所罗门、杰姆斯和卡尔三兄弟代表家族,参加了重要的维罗讷会议,会后得到了利益丰厚的项目——资助第一条中欧铁路。奥地利人越来越感受到罗斯柴尔德的影响力,人们开始说“奥地利有一个费迪南(Ferdinand) 皇帝和一个所罗门国王。”
1843 年,所罗门收购了Vítkovice联合矿业公司和奥地利-匈牙利冶炼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名列当时世界10家最大的重工业公司。到1848年,所罗门和其家族已成为奥地利金融和经济的主宰者。[1]
把持德意财政
自从拿破仑从德国撤军之后,德国由过去 300 多个松散的封建小国合并成 30 多个较大的国家,并成立了德意志邦联。留守法兰克福的老大阿姆斯洛被任命为德意志的首届财政部长,1822 年被奥地利皇帝加封为男爵。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成为德国金融的中心。
老四卡尔是家族的主要信使,往来欧洲各地传递信息和协助其他兄弟。在帮助五弟在法国1818年国债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被执掌家门的三哥内森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银行。卡尔在意大利发挥了超出其他兄弟预期的水平,不仅资助了梅特涅派往意大利镇压革命的军队,同时以出色的政治手腕迫使意大利当地政府承担了占领军的费用。他还帮朋友麦迪其策划并夺回了那不勒斯财政大臣的要职。卡尔逐渐地成为意大利宫廷的财政支柱,影响力遍及意大利半岛。他还与梵蒂冈教廷建立了商业往来,当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见到他时,破例伸出手让卡尔亲吻,而不是惯常地伸出脚来。[1]
家族的衰落
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相继崛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的是,他们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 [10]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在欧洲金融界占取了绝对主导地位,还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当时,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
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失误,也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资产被战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更是被国有化了),意味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10]
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
自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复没,仅依赖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
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 [10]
与此同时,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现代管理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它的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1]
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家族的现状
进入现代后,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名为“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因为发言权不大,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规模已经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即便罗斯柴尔德银行已经衰落,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视。
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依然存在,也许他不像货币战争说的那样强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欧美学者也对他进行过研究,不过在80年代,很多关于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实情况仍然充满谜团。
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哪些成员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目前有189个,其中180个是主权国家,9个是地区。
(一)亚洲
亚洲共有48个国家 联合国成员:47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43个国家、2个地区
中国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蒙古 Mongolia
朝鲜North Korea
韩国South Korea
日本 Japan
菲律宾 Philippines
越南 Vietnam
老挝Laos
柬埔寨 Cambodia
缅甸 Myanmar
泰国 Thailand
马来西亚 Malaysia
文莱 Brunei Darussalam
新加坡 Singapore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东帝汶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尼泊尔 Nepal
不丹Bhutan
孟加拉国 Bangladesh
印度 India
巴基斯坦Pakistan
斯里兰卡Sri Lanka
马尔代夫 Maldives
哈萨克斯坦Republic of Kazakstan
吉尔吉斯斯坦The KyrgyzstanRepublic
塔吉克斯坦 Republic ofTajikstan
乌兹别克斯坦 Republic ofUzbekistan
土库曼斯坦 Turkmenistan
阿富汗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伊拉克 Iraq
伊朗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叙利亚 Syria Arab Republic
约旦 Jordan
黎巴嫩 Lebanon
以色列Israel
巴勒斯坦Palestine
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巴林Kingdom of Bahrain
卡塔尔 Qatar
科威特Kuwait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曼 Oman
也门Republic of Yemen
格鲁吉亚 Georgia
亚美尼亚Republic of Armenia
阿塞拜疆Republic of Azerjan
土耳其 Turkey
塞浦路斯 Cyprus
(二)欧洲
欧洲共有44个国家、1个地区 联合国成员:43个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40个国家、1个地区
冰岛Iceland
挪威 Norway
丹麦Denmark
瑞典 Sweden
芬兰 Finland
英国United Kingdom
法国 France
爱尔兰 Ireland
比利时 Belgium
荷兰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
卢森堡 Luxembourg
瑞士 Switzerland
德国 Germany
奥地利 Austria
捷克 CzechRepublic
斯洛伐克 SlovakiaRepublic
波兰Republic of Poland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西班牙Spain
葡萄牙 Portugal
安道尔Andorra
意大利 Italy
梵蒂冈Vatican
圣马力诺 Republic ofSan Marino
马耳他 Malta
克罗地亚Republic ofCroat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Bosnia and Herzegovina
斯洛文尼亚Republic of Slovenia
马其顿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塞尔维亚Republic of Serbia
黑山 Montenegro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罗马尼亚 Romania
希腊 Greece
保加利亚 Bulgaria
匈牙利 Hungary
俄罗斯 Russian Federation
乌克兰 Ukraine
白俄罗斯Republic of Belarus
爱沙尼亚Republic of Estonia
拉脱维亚Republic of Latvia
立陶宛Republic of Lithuania
摩尔多瓦 Republic ofMoldova
摩纳哥Monaco
法罗群岛(丹)the Faroe Islands
(三)大洋洲
大洋洲共有14个国家、10个地区 联合国成员:14个国家 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12个国家
澳大利亚 Australia
新西兰 New Zealand
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Cuinea
所罗门群岛 Solomon Islands
瓦努阿图 Vanuatu
帕劳 Palau
瑙鲁Nauru
图瓦卢 Tuvalu
基里巴斯Kiribati
萨摩亚 Samoa
汤加 Tonga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斐济群岛 Fiji
马绍尔群岛 Marshall Islands
美属萨摩亚American Samoa
纽埃(新西兰)Niue
库克群岛(新西兰)Cook Islands
皮特凯恩(英)Pitcairn
新喀里多尼亚(法)New Caledonia
北马里亚纳群岛(美)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关岛(美)Guam
托克劳(新西兰)Tokelau
瓦利斯和富图纳(法)Wallis and Futuna
法属波利尼西亚French Polynesia
大洋洲的14个国家全都是联合国成员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除了瑙鲁 Nauru、基里巴斯Kiribati这2个国家不是其成员外,其余12个国家是该组织的成员国。
(四)非洲
非洲共有54个国家、6个地区 联合国成员54个国家 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53个国家
埃及 Arab Republic ofEgypt
利比亚 Libya
苏丹 Sudan
突尼斯 Tunisia
阿尔及利亚 Algeria
摩洛哥 Morocco
亚速尔群岛(葡)Azores Islands
马德拉群岛(葡)Madeira Islands
埃塞俄比亚The Federal DemocraticRepublic of Ethiopia
厄立特里亚 The States od Eritrea
索马里 Somali
吉布提 Djibouti
肯尼亚Kenya
坦桑尼亚 Tanzania
乌干达 Uganda
卢旺达 Rwanda
布隆迪 Burundi
塞舌尔 Seychelles
乍得 Chad
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喀麦隆 Cameroon
赤道几内亚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加蓬 Gabon
刚果(布)Republic of Congo
刚果 (金)DemocraticRepublic of theCongo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DemocraticRepublic ofSao Tome and Principe
毛里塔尼亚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塞内加尔 Senegal
冈比亚 The Gambia
马里 Mali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几内亚 Guinea
几内亚比绍 Guinea Bissau
佛得角 Cabo Verde
塞拉利昂 Sierra Leone
利比里亚 Liberia
科特迪瓦 Cote d'woire
加纳 Ghana
多哥 Togo
贝宁 Benin
尼日尔 Niger
尼日利亚 Nigeria
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加那利群岛(西)Canary Islands
赞比亚 Zambia
安哥拉 Angola
津巴布韦 Zimbabwe
马拉维Malwi
莫桑比克Republic of Mozambique
博茨瓦纳 Botswana
纳米比亚 Namibia
南非 South Africa
斯威士兰Kingdom of Swaziland
莱索托 Lesotho
马达加斯加 Republic ofMadagascar
科摩罗 Union of the Comoros
毛里求斯 Mauritius
留尼汪(法)Réunion
圣赫勒拿(英)St. Helena
南苏丹 Republic ofSouth Sudan
非洲54个国家全都是联合国成员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除了肯尼亚 Kenya这1个国家不是其成员外,其余53个国家是该组织的成员国。
(五)北美洲
北美洲共有23个国家、13个地区 联合国成员:23个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22个国家、6个地区
加拿大Canada
美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墨西哥 Mexico
格陵兰(丹)Greenland
危地马拉 Guatemala
伯利兹 Belize
萨尔瓦多 EI Salvador
洪都拉斯 Honras
尼加拉瓜 Nicaragua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巴拿马 Panama
巴哈马 Bahamas
古巴Cuba
牙买加 Jamaica
海地 Haiti
多米尼加共和国 Dominican Republic
安提瓜和巴布达 Antigua and Barbuda
圣基茨和尼维斯 St.Kitts and Nevis
多米尼克 Dominica
圣卢西亚 St.Lucia
圣文森特和尼维斯 St.Vincet and the Grenadines
格林纳达 Grenada
巴巴多斯 Barbados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Trinidad and Tobago
波多黎各(美)Puerto Rico
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
美属维尔京群岛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
安圭拉(英) Anguilla United Kingdom
蒙特塞拉特岛(英) MontserratUnited Kingdom
瓜德罗普(法)Guadeloupe
马提尼克(法)Martinique
荷属安的列斯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 Antilles
阿鲁巴 (荷)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Aruba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Urks and Caicos Islands
开曼群岛(英)Cayman Islands
百慕大(英) Bermuda
(六)南美洲
南美洲共有12个国家、1个地区 联合国成员:12个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10个国家
哥伦比亚Colombia
委内瑞拉Repu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
圭亚那 Guyana
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苏里南 Suriname
厄瓜多尔 Ecuador
秘鲁 Peru
玻利维亚 Bolivia
巴西 Brazil
智利 Chile
阿根廷 Argentina
乌拉圭 Uruguay
巴拉圭 Paragu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