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神经元网和宇宙星系网

神经元网和宇宙星系网

发布时间: 2023-07-22 13:34:22

❶ 科学家发布惊人理论:宇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真是活的

宇宙到底是什么?其由什么构成?

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宇宙就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其中所有物质都是其细胞和其他构成。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根据人类对生命发展演变研究而来的观点,只是很多年宇宙起源与本质的一种猜测。当然,没有人会评判这个猜想的真假,因为 目前谁都没有正确答案。 就像现在,就有物理学家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

去年8月份,美国物理学教授 文维塔利·范丘林(Vitaly Vanchurin) 在预打印服务器arxiv上发布了一段关宇宙的惊人言论。在名为《作为神经网络的这个世界》这篇论文中,范丘林打破了以往学界主流观点中的宇宙形成,重新定义了宇宙的本质, 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观点时候,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人确定一名物理学家?

这并非完全否认此观点的正确性,而是这个观点确实 冲击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本质可能, 有些难以想象。就拿人的大脑来说,如果宇宙在基本层面上是一个神经网络,那么宇宙中各种的物质就成了这个网络的组成部分,可能是代表其某一个功能的“树突”,这个“树突”难道就是各个类似于室女座那样的超星系团?

范丘林的观点该怎么理解呢?其实我们可以不用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将其观点太过具象化,而是 将宇宙和神经网络运行理念进行结合。

神经网络的中一切活动,我们看作是量子或者原子的运动表现,符合经典的量子力学计算法则;非常明显的,在宇宙中, 所有空间的物质运动挪用量子力学观点的的话同样适用。

反过来, 神经网络部分原理可以用来描述宇宙实际的物理运行变化, 不管是用来推敲一个星系的运行的规律,还是研究一个超星系团的构成,都可以和神经网路的某些通路解释对上。

这么来理解的话,似乎也能将宇宙和生命体之间的存在的联系解释出来。那么宇宙和生命的形成又是否存在共性呢?

从物质组成上看,世间万物我们都已将其看作是一颗 原子 ,这么说来 万物的本质都是以一样的, 只是后期的组合方式不同引起不同形态偏差。

正如部分人想象的那样, 宇宙是个巨大的细胞或者生命体,我们都是这个细胞内的物质或者微生物。 而根据题目中观点,再结合现代 科技 下观测到的宇宙形态,我们也不难想象到其中的联系。

比如曾在2012年《自然》6月刊杂志上发布的一篇关于大脑神经和宇宙结构的构成对比的论文。生命的神经元和神经间质之间的影响和构成关系,正同宇宙星体构成星系团的过程及其相似。

总的宇宙形态 看上去就像是由一个个圆形的星际物质构成的网状物, 和大脑神经元系统的构成几乎一模一样。

这样的现象一时之间不知道到底应该感叹造物主的神奇,还是感叹宇宙或者生命的奇妙?所以,宇宙有没有可能真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如果宇宙真的是活的,那人类又是什么?

从宇宙是个神经网络的观点来说看的话,宇宙就是活的,它的诞生就像是一个生命细胞的出现,随着细胞分裂(宇宙大爆炸)、物质或能量重组(星球诞生)、物质成型(星系运动变化)和生命成熟(宇宙“神经元”构成)等, 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出现的机制。

而恰巧, 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细胞又会延伸出2000到数万个不等的“树突”连接。生命体中所有物质组成部分从根上说就是同一种原子构成,后面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这就对应这宇宙空间中不同形态的星球和星系, 那人类在其中的分量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从生命体本身异同上来说,虽然所有部分都受到心脏或者大脑的控制,但同时各个部分又有各自的不同功能表现, 既有统一,又有差异; 宇宙也正是这样,太阳系、银河系再到超星系,既可以拆分出来独立研究,也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观测。

而当中出现的某些精密的运行法则,不论是计算物质最小的幺米(ym)还是宇宙最大的天文单位,皆可利用固定论法则计算。

当然,关于宇宙是个巨大的神经网络这个观点 并没有那么被科学界完全接受, 也并不存在更多的现实证明,只能说在理论上,宇宙和神经元的确 有相似的重合规律。

❷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宇宙其实是一个未发育的生命体的大脑

人类对于宇宙的复杂感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生产力落后的史前时代,浩瀚的星空给予了人类最原始的震撼,人们认为那里是“神”的居所,最初的天空崇拜开始渐渐形成。

或许宇宙存在思维和意识,同样也具有和人类相同的情感,只是这颠覆认知的一切尚在还未成熟的蒙昧之中。

❸ 宇宙本身是一个生命体吗

宇宙本身是一个生命吗?根据现代天文学的观察,人们越来越发现宇宙本身和生命体之间的相似性。道家一直以来就把人体看成一个小宇宙,那么这个宇宙是否是一个大人体呢?据一些古籍记载,这个大人体名字叫做盘古。可以试想,我们地球不过是盘古身体中的一个粒子,银河系则是他身体的一种组织结构。人脑意识之谜和宇宙之谜是当今两大最难解的奥秘,或许它们原本就属于一个问题,本文着重讲解了人脑神经元和宇宙星系网络之间的相似性。

意识和人类大脑的领先研究者克里斯托夫·科赫(Hristof Koch)将大脑称为“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不难看出为什么这可能是真的。大脑拥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和上万亿个连接,是一个令人头晕的复杂对象。

眼睛立即抓住了宇宙网和大脑之间的某种相似之处。在图1中,我们显示了10亿光年宽的切片中宇宙物质的模拟分布,以及穿过小脑的4微米(μm)厚切片的真实图像。

明显的相似性仅仅是人类倾向于在随机数据中感知有意义的模式的趋势吗?足够明显的是,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些系统确实存在定量相似性。研究人员经常使用一种称为功率谱分析的技术来研究星系的大规模分布。图像的功率谱测量属于特定空间尺度的结构波动的强度。换句话说,它告诉我们有多少个高频和低频音符构成了每个图像的特殊空间旋律。

❹ “宇宙星系图”像极了神经网络科学家曝惊人理论

每当夜幕降临,繁星密布之时,抬头仰望,总会对身处的这方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生态位的种群,有着极高的智慧,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也正是因此,也比所有生命有着更为强烈的好奇心,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总会忍不住的 探索 。有些事物在人们的 探索 下露出本来的面目,促进人类发展;但也有不少的事物被无数人付出无数的心血后,依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对于宇宙,俨然属于后者。

地球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人类又存在于地球。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终于成功摆脱了地球,向地球之外的更高层次宇宙进行 探索 。面对着不断的 探索 ,虽然没能成功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但对宇宙的猜测却越来越多。 比如平行宇宙的存在、宇宙大爆炸起源等层出不穷。 而就在最近,有科学家提出,宇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着运作。 “宇宙星系图”像极了神经网络?科学家曝惊人理论。

其实这一说法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是流传于民间,直至最近才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的物理学教授维塔利·笵丘林提出,并就此罗列出了相应的证据。毕竟科研工作者在公众面前发表的每一个言论,都需要事实予以辅佐,这是科研与传言的区别,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所在。尽管笵丘林的这一言论令无数人感到惊讶不已。

笵丘林表示,宇宙是一个“活物”?科学家曝惊人理论。他之所以提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的言论,是因为通过观察研究发现, 目前我们身边存在的各种现象和宇宙已经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建模来进行解释。而这就是宇宙是神经网络最好的说明。

在适当的限制条件中,笵丘林运用目前最为火热的量子力学以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宇宙神经网络动力学进行了阐释。 他确定了包含“可训练”变量(例如偏差向量或者是权重矩阵)和“隐藏”变量(如神经元的状态向量)在内的两种不同的自由度。 其中在可训练变量的随机演化中,当接近平衡的时候,神经网络动力学可以以马德隆方程表示出来;在远离平衡时,则可以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方程进行诠释。而在隐藏变量的随机演化中,神经网络的动力学依然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包含的模型之中。

面对这种比较荒诞的理论,自然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笵丘林是哗众取宠。但对此,笵丘林表示,如果宇宙不是一个神经网络的话,那么请找到一个无法用神经网络来描述的宇宙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但人们却发现,似乎并没有。 难道宇宙真的如同笵丘林所说的这样,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吗?那么人类身处其中又属于什么呢? 类似于我们提出的原子、分子甚至是质子、中子这一类的东西吗?只不过是尺度放大到了宇宙中。毕竟所有大行星都是球体,而我们观察到的分子模型中,大都也是这样的吗?

面对这些疑问,并没有得到更为详细的解答。 但是笵丘林却基于之前宇宙是神经网络的言论上进一步提出,自然选择不仅发生在动植物这些生命体上,而是发生在任何尺度。 他提出,无论是小于10^-15米的亚原子尺度,还是大于10^15米尺度的宇宙,都要遵循自然选择这一根本法则。也就是说所有东西只有更稳定的结构才能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否则最终的结果只有灭亡。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些被自然选择淘汰后的星球又到哪里了呢?如何判断哪些行星是被淘汰的,哪些又不是被淘汰的呢?难道说只要现存的都是留下来的,那就没有正在淘汰中的了,具体的淘汰机制又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再与地球是神经网络的说法结合,那么是不是说明,行星的淘汰类似于细胞的自然凋亡呢?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解答。或者说是笵丘林自己也正在研究之中。 毕竟科研就是在不断的重建-推翻-再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贯穿这一过程中的,就是不断地进行提问,然而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尽管宇宙是神经网络的说法过于天方夜谭,但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再说了,如果没有大胆地想象的话, 科技 也就失去了兴起的苗头,更不要说进一步发展了。

❺ 宇宙会是巨人的脑袋吗科学家找到了证据,宇宙类似于人脑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人,而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细胞。但是,许多人就只是提出了这样的猜测,并没有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博洛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类似于宇宙,并且找到了证据。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物理学前沿》杂志上。

天体物理学家弗朗哥和神经外科专家阿尔贝托对比了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了自然界中两个最复杂的系统:人脑中的神经元网络和宇宙中的星系宇宙网络。尽管这两个网络的规模差异很大,超过了27个数量级,但是研究小组的结果表明,虽然驱动宇宙结构和人脑结构的物理过程极为不同,但它们可以导致相似程度的复杂性和自组织性。

人类的大脑由690亿个神经元的复杂网络组成,这些神经元形成了100万亿个神经连接。神经元聚集成节点、细丝和相互连接的神经簇的层次网络,但是这些神经元占大脑质量的23%,剩下的77%为水。

另一方面,可观测的宇宙由至少1000亿个星系的宇宙网组成。普通物质和暗物质形成了宇宙之间的细丝,这些细丝的交汇处形成了宇宙中的星系。如果使用电脑对此进行模拟,那么生成的图像类似于神经元网络。更神奇的是,宇宙含有25%的普通物质,暗物质则占另外的75%。

两种系统都安排在定义明确的网络中,节点(大脑中的神经元、宇宙中的星系)通过细丝相连。研究人员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连接到每个节点的数量都是相似的。基于3800至4700个节点的样本的宇宙网,每个节点平均具有3.8至4.1个连接。对于1800至2000个节点的样本,人类皮层平均每个节点有4.6至5.4个连接。

例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其它不同的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小脑神经元网络内波动的分布范围从1微米到0.1毫米,这和宇宙网中物质分布的相同过程相同,但宇宙是从5百万至5亿光年。

事实上,对大脑和宇宙的对比研究早就有了。2017年,一项研究分析了两者的信息容量。研究表明,人脑的记忆容量大约为2.7PB,而存储宇宙复杂性所需的容量约为4.3 PB。粗略地说,这种存储容量的相似性意味着,可以将存储在人脑中的整个信息编码为分布宇宙中的星系。

这些研究并不是说宇宙是一个大脑,或者具有感知能力。但这确实暗示着控制两者结构增长的规律可能是相同的。新的有效分析技术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系统随时间演变的动力学。

❻ 宇宙结构与人脑的相似之处,尺度相差极大,却有着相似的演化机制

这个宇宙,有的时候真的令我们感到非常神秘。

大自然纷繁多样,却在很多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一些巨大物体和手边小物件甚至是微观世界的相似,更加令人困惑不已。比如著名的斐波那契螺旋线,就表现出了和宇宙中螺旋星系以及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的相似形状,又或者动物体内静脉的分形和闪电以及树枝的形状高度雷同。

甚至当我们去看最巨大的宇宙结构,也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相似的对应物体。很多人开玩笑说,我们的宇宙可能是某个巨大生物的大脑,因为二者的形状非常相似。下面这张人类大脑神经元和宇宙结构的对比图,相信很多人也曾经在网上看到过——

最近,真的有科学家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Franco Vazza和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Alberto Feletti的跨领域组合,为了破解这个谜题而相互合作,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实际上,很多人说二者高度相似,只不过源自于外形的相似,这只是最初级的相似。而这两位科学家想要知道:大脑神经元和宇宙结构是否也有“神似”之处,或者说是否有功能上的雷同呢?

早在2017年的时候,他们就在《鹦鹉螺季刊》上发表过相关的文章,指出:“星系可以结合为庞大的结构(如星系团、超星系团或丝状结构),延伸出数亿光年,这些结构和附近被称作宇宙空洞的巨大虚无空间之间的边界是极其复杂的。这些边界处的物质会在引力作用下被加速到每秒数千公里,在星系际气体之间形成冲击波和湍流。我们曾经认为:空洞-丝状结构是宇宙中最难以揣摩的结构之一,需要海量的信息数据才能描述。这也使得我们陷入沉思:它是否比大脑更加复杂?”

从尺度上来看,大脑和宇宙差了至少27个量级,也就是一千亿亿亿倍。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大脑的惊人复杂性,甚至丝毫不逊于跨幅达数亿光年的宇宙结构。两个人的研究甚至表明: 虽然驱动宇宙结构和人脑的机制大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的复杂程度和自组织性竟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首先,两个人罗列出了人脑和宇宙的相似之处:

看到如此多的雷同之处,相信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惊呼:何其相似乃尔!

在罗列了这些惊人的相似点后,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量化分析,将脑部切片放大了40倍,与宇宙网状结构的模拟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 二者之间的物质密度高低分布在不同的尺度上竟然也展示出了惊人的不约而同

Vazza介绍说:“我们对两个系统的光谱密度进行了计算,这种技术经常应用于宇宙学中,可以用来研究星系在空间中的分布。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脑神经元网络中的数量分布于1微米到0.1毫米的尺度上。这和宇宙网状结构中物质的分布再一次不谋而合,当然后者的尺度要更大一些,从500万光年直到5亿光年内都有。”

接下来的研究,还带来了更多惊人的发现。

他们对每个节点上所连接的丝线数量也进行了分析,对于宇宙网状结构的星系来说,每个样本中有共计3800-4700个星系,平均下来每一个星系周围都连着3.8-4.1根丝线;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的脑部来说,取1800-2700个神经元为一个样本进行分析,平均每个神经元的连接数量大约是4.6-5.4根,同样非常接近。

甚至,最近还有研究表明,人脑中大概可以储存2.5PB的信息。而Vazza在另一项研究中也表明:如果要储存宇宙的复杂性,大概需要4.3PB的存储空间。考虑到二者之间在尺度上的天壤之别,这个数据相差也不多。

因此,他们在2017年的报告中也指出:“粗略地说,这种记忆储存空间的近似表明,人脑中储存的所有信息(比如他一生之中的所有经历)同样可以通过宇宙中的星系分布来进行编码。”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能粗暴地认为宇宙就是人脑,或者说宇宙有属于自己的意识。但是从这些研究中我们确实发现,至少在生长规律上来看,宇宙大尺度结构和人脑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令人惊呼不可思议。

在此之前,201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在这个加速膨胀的宇宙中,代表时空大尺度结构的因果网络拥有着和人类大脑十分类似的幂律度分布。而这一次Vazza和Feletti的研究,更是助这个理论一臂之力。

Feletti告诉我们:“结构参数再一次证明了这种意料之外的相似度水平,或许,这两个网络的演化遵从着相似的物理法则,虽然二者内部的物理法则有着显而易见的巨大区别。”

我们的宇宙太过宏大为壮观,以至于我们的视野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当我们走得足够远时,发现有些答案可能就在身边。这个宇宙的玄幻,谁又能说得清呢?

相关阅读:黑洞和原子的惊人相似,双黑洞结合为“引力分子”,宇宙太神奇了

❼ 科学界发表惊人理论:宇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真是活的

最初人类观测宇宙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宇宙竟然就像一个 网状结构 一样。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所有的宇宙结构,并且从小到大进行分类,现在科学家们发现的最大的宇宙结构应该是 武仙-北冕座长城 ,它占据了可观测宇宙的20%。

不管是对这些大结构还是各大星系进行 模拟和量化 ,都发现它们的形状酷似人类的大脑神经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学界发表的惊人理论: 宇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 难道它真是活让尘裤的吗?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宇宙就是一个 空间概念 ,在其中散布着这种 粒子、星体和星系 等。

这样的认知或许是基于地球空间而形成的,但是大家却始终存在疑问, 整个宇宙始于137亿年前的一场爆炸

但是为什么在诞生出了所有的物质后,宇宙仍然在不断地膨胀呢?

科学家很难解释其中涉及的原理,因为我们现在对宇宙所有的认识,仍旧 只能用“假说”来概括

在空间概念下,宇宙发展也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可能只有百分之几

于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开始有一些科学家 将宇宙进行具化 ,用人类更为熟悉的结构来解释。

曾经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就提出, 宇宙是一个细胞 ,不同的天体是其中的成分和组织。

后来又有人说,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并且美国物理学教授 维塔兄裤利·范丘林 也十分赞成这样的说法。

范丘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宇宙在最基本层面上可能是一个神经网络,并且是 周围世界运作的实际方式

从范丘林发布的论文 《作为神经网络的这个世界》 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他对这一观点的阐释。

在范丘林看来,宇宙中的每一个可观测对象, 都可以用神经网络建模 ,所以从广义上说,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神经网络。

这一点并不是口说无凭,当科学家 将尺度拉到上亿光年后 ,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和呈现的结构就是网状。

并且他们还发现大脑中神经间质和神经元的关系, 和宇宙中星群核心和星体的关系十分相似 ,几乎可以达到 100%

作为宇宙中尘埃般的存在, 人类与宇宙有如此大的相似性 ,这不禁让人们感到细思极恐。

前面提到,宇宙自爆炸以来,就一直处于膨胀状态,这一点就像人类神经处于发展状态一样。

人类在诞生之初,大脑并没有完全发育成功,在6、7岁之前, 大脑中的神经元并没有很好地连接起来

而宇宙在诞生之初也是如此,只是由于它的 结构过于庞大 ,所以至今都在发育中。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不是宇宙结构像大脑神经,而是 大脑神经像宇宙结构 ,虽然这句话听着很绕,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了。

难道宇宙中的一切,包坦简括人类在内都是被提前设计好的吗?

宇宙是被提前设计好的吗?

如果宇宙是神经网络,那么应该就像大脑神经控制身体活动和思想一般, 控制宇宙内的所有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星系可以看作是其中的 神经元 ,而恒星或许只是神经元细胞中的 某个更小的结构或酶 ,那么深处地球的人类,又该算什么呢?

在目前可以观测的宇宙中, 每个星系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但其实没有那么绝对,毕竟我们的 银河系就被囊括在更大的本星系群中 ,而再往上还有更大的星系结构。

因此或许它们确实可以像神经元一般, 进行合作

范丘林表示,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宇宙神经结构操控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了 天体的死亡

这一点又可以类比地球生物的死亡,地球生物受到 染色体端粒长度的限度 ,因此不能无限永生。

难道宇宙中也设计了这样的系统,来控制天体的灭亡吗?这个科学家可以进一步研究。

在更加科学的层面上,范丘林也给出了相关的研究证据和观点。

宇宙神经网络的动力学

对于宇宙是神经网络的说法,范丘林认为,在 适当的限制下 ,宇宙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或许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比较近似。

实际上,现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最基本的微观层面,量子力学的规律支配着整个宇宙,不过奇怪的是,它似乎总是会表现出 “唯心” 的现象,这其中是否与宇宙神经网络有关呢?

在范丘林的论文中,他 对两种不同自由度的神经网络建立了精确模型 ,并且限制了大量神经元,观察神经网络的行为。

这两个不同的自由度,分别是 可训练变量和隐藏变量

其中可训练变量,就相当于偏差向量或权重矩阵,范丘林发现它可以表现出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行为。

在对其进行随机演化中,如果接近平衡,那么宇宙神经网络动力学,与 马德隆方程 很近似。

而在远离平衡时,它体现出的就和 汉密尔顿·雅可比方程 十分近似。

接着在进行隐藏变量的随机演化时,也发现了动力学可以表现出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描述的近似行为。

宇宙存在自由选择

另外,范丘林还表示,在所有尺度中都有 自由选择 的可能,宇宙神经网络也不例外。

小于10^-15米的亚原子尺度 ,到100米到百万分之一米的生物尺度,再到大于10^15米的宇宙尺度中,都存在自由选择。

在这一观点上, 宇宙真像活着一般 ,因为在我们看来,只有更稳定的结构才能存活。

存在于宇宙中最基本的原子和粒子,可能也是从一些 简单结构进化而来 ,所以宇宙中的所有结构,就像地球上所有处于不断进化的生物一样。

尽管这样的观点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范丘林的这套说法就像 “民科” ,但是类似这样的理论并不少见。

比如曼德勃罗集合,也叫分形理论,就利用很多 宏观和微观层面 的对比,证明人类世界和宇宙中,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都存在“自相似性”。

它指的就是,某个结构或过程的特征, 在不同的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上来看 ,都具有相似性。

并且某个系统或结构的局域性质,局域结构,也 和整体有相似性

尽管这些理论看似难以理解,但是它们都实实在在地有 实验支撑 ,并且没有存在明显的矛盾。

所以范丘林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大门,或许能够 更好地帮助人类理解宇宙

就像前面所说,现存关于宇宙的很多说法,都没有得到完全证明,就像 爱因斯坦的虫洞理论 一般,都还在科学家的研究范畴中。

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不过百余年,而期间 将探测器深入宇宙的时间不过几十年

所以面对已经发展了100多亿年的宇宙来说,我们现在很难完全地了解它,现有的研究和证明中,或许都 不算摸到了宇宙的面纱

所以当对宇宙的研究陷入瓶颈时,这样看似脑洞大开的理论,可以为我们 转化新思路 ,或许其中的某个观点,就能推进人类的认识也未可知。

❽ 科学&宗教|宇宙和大脑有多像这些不可思议的事实令人深思!

因此有人认为整个宇宙其实就是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只不过是生活在这个生命体其中一个部位上,想明白宇宙的奥秘就必须了解自身大脑的秘密,那么宇宙与大脑到底有多相似?

脑细胞(左) 宇宙星系群(右)

你很难直接分辨出图中的脑细胞与星系群的区别,大脑细胞之间都被四通八达的神经元连接着,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非常有序,宇宙的星系与星系之间也是如此,彼此之间被无数张巨大的网络连接起来,科学家称其中负责连接的无形力量叫做暗物质,超过宇宙物质总量的九成以上。

神经胶质细胞是在大脑中支持神经元工作的重要单位,人类对这种胶质细胞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只知道大脑许多功能离不开这种胶质细胞传递信息,而宇宙中暗物质的地位就如同这种胶质细胞一样,整个宇宙在两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下有序的运行着,一种是万有引力另一种就是暗物质。(图中绿色的是星形胶质细胞)

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大概有1000亿个,而宇宙中星系的总数与这个数字相当,而大脑中神经元被超过一百万亿个神经链接牵连在一起,就像恒星之间互相影响的引力波,虽然彼此相距遥远但又互相在影销芹响着,银河系的核心就如同大脑一样,星系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着核心工作,宇宙中那些极快的神秘讯号就像大脑中神经元在传递信号。

图中左边是宇宙星系模拟网,右边是人类小脑的神经元网络,人们第一次看到小脑神经网络时惊讶的发现怎么如此像宇宙中的星系,这也是认为宇宙是个巨大生命体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人体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宇宙星空的样子,这似乎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由无数个宇宙组成的。

人们以前认为宇宙是无边的,然而发现宇宙产生的时间有136亿年了,如果宇宙是有年龄的话,那么宇宙就是有边界的,宇宙的最深处都是宇宙刚刚爆发时形成的古老星系,人们通过分析这些古老星系的光谱才得出宇宙年龄的,如果这些古老星系产生了智慧生命的话,那将会是什么样的?

《众妙之门》中提到了剑桥哲学家C·D·布罗德博士所支持的一种见解:脑部、神经系统与感官的功能主要是排除性的。每个人在每时每刻所能实际知觉到的事物远大于我们所以为的。然而,大脑为了防止我们被这么大量的大多为无用与无关的知识所压倒或迷惑,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只留下可能有实际用途的很小、很特别的部分。但是,通过恰当的方式,例如灵修、催眠或者药物,人类有机会能暂时性地跨越自身的局限。

电影《超体》告诉大家,一般人的脑部只被开发了10%左右,但女主角露西随着电影的进展,她的脑部被逐渐开发,当到达20%的时候,她具备了海豚的声呐系统,开发到近30%的时候,她已经感觉不到痛苦、渴望、害怕,当开发到40%的时候,她获得了永生……最终她的大脑被开发到了100%后,她有了控制时间的能力,并把这些都储藏在U盘中,然后变成了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神。

人们平常的生活通常是向外看 ,很少有人真正的向内看,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每个细胞都蕴藏着我们的记忆片段,他们构成了我们人对于世界的点滴认识,由于它们相互协作又互为关联,所以它们构成了我们的行为系统。但有一天你开始追究行为系统的成因是你搏纳不得不逐步深入去发觉组成自己内心的那些个性的成因,从那个时候起,人才真真正正的开始进入另外一个人陌生的领域——内在。

Lucy从开始认知的那一刻起就能感知万事万物的信息相连性,每个人或物的顶部都一条信息束连向天空。到最后Lucy甚至可以在众多的信息束中间进行过滤找到她想要的信息。

宇宙就像是一台中枢云服务器,每个个体(包括所有的物和人类)都是这台服务器的客户终端。他们将自己的智慧输送到云端组成了整个宇宙的智慧。所以万事万物都有其相连性,也都有其因果性。

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相连的,电影从头至尾都基斗没在刻画这种相连性,从刚刚开始的猿人喝水,到Lucy去送箱子如同猎豹捕杀羚羊的过程,从创世纪的画到Lucy伸出手指和猿人重复创世纪创造亚当的经典一幕……如果明白了事物的连接性这一属性,就能学习并感知应用它。让自己的能量级别越来越高,身边的能量场越来越强大,从而远程小范围的驾驭一个级别的服务器,做到所谓的心想事成。这就是电影作者要表达的境界。而Lucy最后也是通过高度的相连性找到了很多的信息,最后达到了开悟的永生。

虽然《超体》是虚构的“脑部进化”,而《众妙之门》则强调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但两者的倾向如出一辙:借助恰当的途径,人类有机会打开感知的大门,观看事物之本质,直至无限。于是影片中,脑部开发到20%的Lucy打电话给母亲,她说:“我感受到了一切。”Lucy感受到了空间,空气与声音的内在的流动性;她看到一棵树的脉动,它如何根植于地;她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流动在血管中的血液、大脑深入的思考,那些潜藏在大脑褶皱中的记忆与触觉,其实从未失去,人脑最惊奇的地方是它储存了所有事情,只是被隐藏或写保护了。 他看到事物闪烁着内在的荣光,见到无限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中,当Lucy因为急剧膨胀的感知力而获得的信息量爆棚,关于数学、物理、生物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她的自我不断萎缩,七情六欲在退化,感觉不到疼痛、恐惧、欲望。自我的消退,膨胀的“我”逐渐融身在世间万物, 宁愿远离人类存在的平常却必要的利害关系,那个涉及自我、道德与功利主义的世界。

将大脑和计算机相比,就会发现大脑对于一些抽象字符数字的运算速度确实很低。人脑的神经元比构成计算机的元件要多得多,然而三位数以上的乘除法对人类来说就已经很困难了。从信息输入输出速度的角度看,计算机也比人类快无数倍。想想看,人一秒钟只能够听/说不会超过10个字,阅读不会超过50个字。然而,这能够证明人类的大脑利用率低吗?显然不能。以国际象棋为例子,就知道计算机战胜人脑是非常难的事情。人脑看起来弱很多,是因为数学,字符等信息并不是人脑生而适应的东西,而是计算机生而适应的东西。

Lucy不是故意要面瘫,她有那么一个超级内核,还要维持普通人的说话速度。她淡漠了一切人类 情感 ,因为她已经不在和我们一个时间构架中活着了。我们普通人缓慢的理解,观察,思考,我们的存在感依存于这种缓慢而安全的变化,而Lucy,则是一辆超速行使的 汽车 。正如她所说,加速到无限速度,就从时间中消失了。而当她具有无限的运算能力,世界对她来说“瞬间即永恒”,那么她的时间感也消失了,她不再是Lucy,而是万物。“I am everywhere”.

但Lucy的运算能力提高了以后,她仍然是迷茫的。她仍然对该去做什么感到不知所措。直到教授的提醒,告诉她,生命的最大目的在于把知识(智慧)传承下去,她才恍然大悟。没有陪伴,没有感情,没有未来,甚至将要没有了生命。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限时空中,Lucy明白了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并且付诸实践。

当她独自在无限的时间中,遍历群山,大海,历经人类几百万年的繁华变迁,在时光中回到了第一个猿人出现的时刻,如同上帝点亮亚当一般,对懵懂的猿人伸出了手指。Lucy双眼润湿的凝视着我们,她心中定然如同《苏菲的世界》中站在兔子毛顶端的人类,同寂静电影院中银幕前的我们一起,为自然演变的一切而无比的震撼。

影片末尾,Lucy最终化身为上帝无处不在,将自我融入在世间万物的任何一个他者之中。或许Lucy是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超级虚拟对象,然而经由《众妙之门》的中转,我们看到了一些现实的可能性。 逐渐升格为神的lucy,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神,是超越善恶。“神爱世人”,并不意味着它会以温柔的善意来对待人类。正如lucy所说,“我们是没有所谓的死亡的”。当她消失的一刻,应该是世人觉醒的一刻!

热点内容
以太坊经典货币 发布:2025-07-13 15:10:30 浏览:993
公司发工资比特币 发布:2025-07-13 15:10:25 浏览:446
BTC交易确认多久 发布:2025-07-13 15:06:49 浏览:216
为什么元宇宙要在区块链上运行 发布:2025-07-13 15:06:08 浏览:138
美国关闭比特币吗 发布:2025-07-13 14:52:19 浏览:905
以太坊签名过程 发布:2025-07-13 14:42:21 浏览:686
最新一个比特币值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5-07-13 14:40:01 浏览:393
s9矿机一天产出 发布:2025-07-13 14:18:51 浏览:758
青岛流亭机场到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怎么去 发布:2025-07-13 14:13:42 浏览:836
超级矿机邀请码 发布:2025-07-13 14:05:18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