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约期货怎么做
Ⅰ 怎样做期货
期货主要有三类操作模式:
一是投机
二是套利
三是套期保值
投机交易怎么操作?
首先,关于期货品种的交割月份选择
一个期货品种有多个交割月份,其中成交量最大的合约称为主力合约。
投资者在选择合约时的原则,一是考虑合约的流动性,二是看远月合约与近月合约之间的价格关系。
1、合约流动性对交易的影响
根据合约的流动性不同,合约又分为活跃合约和不活跃合约,一般来说,我们做期货投机时,要选择流动性好成交量大的主力合约进行交易,避开不活跃的基搜合约。这样才能便于交易者在合适的价位快速开仓,同时,能够在需要退出时,在合适的价位迅速平仓离场。如果你选择不活跃的合约交易,当你想要开仓或平仓时,因盘面流动性不足,可能面临较长的等待或者接受不理想的价格。
2、合约间价格的关系对交易的影响
在上涨趋势中,一般远月合约的价格高于近月合约的价格,专业术语叫做“正向市场”。在这种市场里,做多的投机者,应该选择买多近月合约,而做空的投机者,适合选择卖空远月合约。
这是因为当行情上涨,远月合约价格比近月价格相对偏高时,若远月价格继续上涨,近月合约也会上涨,但近月的上涨幅度可能更大。当市场下跌,远月合约的下跌幅度不会小于近月合约的下跌幅度。
相反,在“反向市场”中,远月合约的价格低于近月合约。在这种市场里,做多的投机者,应该选择买多远月合约,而做空的投机者,适合选择卖空近月合约。
这是因为当行情上涨,远月合约价格比近月价格相对偏低时,若近月价格继续上涨,远月合约也会上涨,但远月的上涨幅度可能更大。当市场下跌,近月合约的下跌幅度可能大于远月合约的下跌幅度。
其次,关于介入时机的选择
选择好期货月份后,就要分析期货,选择介入时机
1、基本面分析
通过某品种期货的基本面分析,预测期货合约价格是将上涨还是下跌。如果将上涨,则进一步利用技术分析方法判断涨幅有多大,持续时间会有多久;如果是将下跌,则进一步利用技术分析方法判断跌幅有多大,持续时间会有多久。
2、权衡盈亏比
投机者在决定开仓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只有预期的盈利幅度大大高于亏损的幅度,并且只有在获利概率较大时,才能开仓入市。
3、选择入市的时点
期货行情具有不确定性,行情起伏较大,即使对行情判断准确,但介入的时点不对,也会引起较大的浮亏,从而影响投机者的心态,所以,入市的时机尤为重要。
做期货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趋势形成之前,不入市,而技术分析是判断趋势是否形成的重要工具。
假设你通过基本面分析,认为某一品种期货从搏码历长期来看将上涨或下跌,如果此时的期货合约价格却持续下跌或上涨,则可能是你的分析出现了偏差,过高估计了供需因素,或者一些短期的因素使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长期趋势出现了暂时的背离。如果依据基本面的长期判断进场,你极有可能出现大幅亏损。
所以,我们入市时,必须在市场已经形成上涨趋势,明确上涨时,才适宜开仓做多介入;必须在市场已经形成下跌趋势,明确下跌时,才适宜开仓做空介入。如果趋势不明朗,或者无法判断当下市场的趋势,就只能在场外观望。
再次,关于加仓
如果开仓介入后,市场行情走势与预期相符,并且已经使投机者盈利,此时,可以增加仓位,但必须采取“金字塔原则”。
“金字塔原则”,是将不断买入的期货合约的平均持仓成本保持在较低或较高水准。具体原则如下:
1、只有在现有持仓已盈利的情况下,才能加仓
2、持仓的增加应该渐次递减。
如果建仓后,市场价格变动有利,投机者盈利了,但投机者之后的加仓,不安金字塔原则,而是每次买入或卖出的期货合约数量总是大于前一次,即采用倒金字塔式建仓,期货合约的平均价格就会接近最新成交价,则只要价格稍有不利变动,便会蚕食已有盈利,甚至出现亏损,因而不建议使用该方法加仓。
最后,关于平仓
投机者建仓后,应该密切关注价格的变动,适时平模塌仓。行情变动有利时,通过平仓了结头寸,兑现盈利,即“止盈”。行情变动不利时,通过平仓了结头寸,限制损失,即“止损”。
Ⅱ 期货交易规则和操作方法
部分规则如下。期货是可以双向操作的,也就是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在做多时,价格上涨赚钱,价格下跌亏钱。在做空时,价格下跌赚钱,价格上涨亏钱。期货是可以进行T+0操作的,也就是可以当天买入或卖出后,当天平仓。
拓展资料:
期货采用的是保证金制度,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保证金。在国内交易的期货品种中,保证金比例一般在10%左右,交易所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保证金比例。也就是说,期货买卖操作是带有杠杆的。
期货买卖也是有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品种不一样涨跌幅限制也是不同的。
期货采用的是每日结算制度,也就是交易所会按当日结算价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
温馨提示:不构成投资建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第一家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1848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该所在1865年确立了标准合约的模式。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现代期货交易所应运而生。我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其上市期货品种的价格变化对国内外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
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