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炒币挣了几十个亿
⑴ 谁在比特币炒作中赚大钱了
在比特币中赚到大钱的人非孙宇晨莫属。
孙宇晨是谁:
2019年6月4日,豪掷4567888美元(约3154万元, 历史 最高)拍下“股神”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餐的那位。他也是继小霸王创始人段永平、私募大佬赵丹阳和天神 娱乐 董事长朱晔之后,第四位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
如果你还不知道他是谁,那么你应该知道王思聪骂他之后,两人怼上了吧。
王思聪因为欠1.51个亿被列为失信人之后,那个说可以替他还钱的那个人。
他是如何赚钱的
2013年,孙宇晨入职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RippleLabs,并以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国,成立锐波 科技 。
2017年币圈大热,孙宇晨也果断入场,发行波场币。政策叫停之后,波场又在海外登录交易所,交易记录显示,孙宇晨的钱包每天向交易平台发送2亿个波场币,换成以太坊,总计换掉了60亿波场币,套现120亿。
他与“搜狗”王小川赌100个比特币
2014年11月24日,当时孙宇晨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和王小川录制节目,我永远也忘不了他这打量骗子的眼神,他说我是骗子,肯定会失败,和我录节目是耻辱。。。
因为王小川说他是骗子,后来就有了下面这个截图的内容。
⑵ 有人从比特币致富吗
年轻的百万富翁杰里德·肯纳(Jered Kenna)贾里德·肯纳(Jared Kenna)通过以低至0.20美元的低价购买硬币开始了他的比特币投资。几年后,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变成了258美元,他卖掉了自己的硬币并发了大财。该男子承认格式化闪存驱动器后损失了近20万美元。
⑶ 币圈牛市:有人操盘盈利过亿,有人失望清空离场 |非凡“疫”年
编者按
在网络世界,我们自嘲是打工人,我们没有姓名,只有符号。
可在现实世界,我们是骑手、老师、空乘、编剧、金融人、 旅游 人……
过去的2020年,我们是芸芸众生之一粟,也是共同呼吸的一体。
当凡庸浮生,遇上不凡“疫”年,我们一同忧虑、迷惘,也一起感动、展望。
牛年春节,中国经营网特别推出“非凡‘疫’年”专题。这一段段看似庸常的凡人历程,折射出风云变幻的非凡“疫”年,也描摹着生生不息的职人之魂。
如果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么,我们每一个凡而不凡的人,都在让生命更加火热。
文/荀诗林
过去的2020年,一定会在 历史 上留下重重一笔。
自1月中旬开始,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蔓延全球。在这个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时代,无论个体还是机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所有人都会担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财富该怎么办。
恐慌成为常态。2月3日,鼠年A股开市第一天,沪指跌幅8.73%,盘初两市超2900只个股跌停。海外市场也如是,3月,10天里美股经历4次熔断,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2.3万亿美元的美国 历史 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与之相反的却是,数字货币迎来逆风翻盘的一年。从年初的大涨到312惨案,比特币一度跌至不到4000美元的价格,随着时间的修复,重新进入上升趋势,进入DeFi元年。年底,比特币更是迎来大爆发,到2021年初之时,价格冲上4万美元,将币圈推进一步,似乎连老韭菜们都开始高呼牛市已到。
那么,2020年,币圈人真的赚钱了吗?
1998年出生的交易员:操盘盈利过亿
“给你介绍一个牛掰的大佬,1998年出生。”一位资深的币圈从业者对笔者这样介绍。
他叫晴天(化名),1998年生,今年22岁,读完高一肄业。对晴天来说,2020年是重整河山、东山再起的一年。挥别币圈3年后,他重回币圈,再度出现在加密资产市场的交易平台。
幸运如他,恰好赶上牛市。这一年,晴天在加密资产期货市场操盘盈利1亿多元。“尽管这当中我的资产只有1000多万元,但对我来说,也算是实现作为一名交易员的价值所在了。”
但如今的他失眠很严重,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压力非常大。“你看,现在我们聊天基本都挑晚上的时间。”才22岁的他,多了谨小慎微的老成。“尽管当时我手里有了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资产,但因为有过曾经的失败,这一年我操作很谨慎。”
晴天回忆起刚进币圈的悲欢岁月。
2017年,他刚从股市转身投向加密资产市场,而2016年末,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才开始走进大众的视线。
2017年也堪称机密资产市场的第一轮牛市,然而不幸的是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萎靡,再到2020年末的又一轮牛市,晴天刚好走过一个周期。
“2018年初的时候,币市发生了很多大事,市场也很疯狂,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不幸的是,2018年2月的时候,晴天听信了朋友的话,觉得比特币会大跌,试图做空,结果爆仓了。五六天的时间,晴天损失了两三千万元人民币。
做空利润最高只有100%,而损失却是没有上限的。在2018年,晴天不仅仅遭遇了投资失败,还被自己的“合作伙伴”骗了,对方直接卷款跑路。
“那是我最崩溃的时候,我破产了,甚至想过自杀。”晴天说。
但是晴天没有放弃,他不断复盘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开了微博,讲述了自己的经验。“有一天,突然有人愿意给我启动资金,那是我心态的转折点。”
晴天开始组建自己的收费群,因为帮群里一个大户给出了一些好的投资建议。“他给了我一个比特币,再加上自己获得的其他收入,我有了翻盘的机会,靠着这一个比特币,后来我翻了几十倍。”
回望卷土重来的2020年,晴天说:“对我来说,2020年是证明自己的一年,也是魔幻的一年。展望2021年,币圈我认为还是会有一些机会,毕竟美联储依然在全力开动印钞机。给憧憬币圈人的忠告是,这个市场充满了风险和机遇,有时候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坐看起落的新媒体人:大牛市却没挣钱
“很多事情不能站在上帝视角从事后再来想,这个世界没有如果。2018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彷徨,当时甚至很多人想着,这个行业会不会以后就没了。同样,放到2020年的大牛市,也是如此。”小李子(化名)这样表达了这一年的感想。
按照小李子的描述,他也是在2017年就进入了这个圈子。“炒数字货币3年多,我是2017年12月通过进入一家区块链企业负责新媒体板块,从此接触到数字货币。”
小李子同样见证了币圈的火热,甚至疯狂。“2017年开始大火,那时候ICO(首次代币发行)很火热,说白了就是传统公司得把公司做到一定规模才能上市,而在币圈的ICO就是只要有个构想,写一份白皮书,就能在市场上募资。”
“到2018年大熊市一地鸡毛,很多项目最后都是归零。”
小李子说,在2020年他并没有挣到什么钱。“可能也是和我进这个行业来就是熊市有关,从来没经历过一次大牛市,思想比较保守。当大趋势来临时,我看到涨一点就认为涨不上去了,然后就开始逆势做空,亏损很严重。”
对于2021年数字货币的走势,小李子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是认为牛市不会那么快结束,因为过去牛市都是比特币的主力在推动。“他们纯粹是为了追求利益,建仓—拉盘—出货如此循环。”
在谈到数字货币到底具不具有收藏价值的问题上,小李子说:“我对数字货币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信仰,我定位它就是一个投机品。不过我留了一些比特币,不论涨跌我都不会卖,就当一个收藏品以后留给我的孩子,说不定真的100万元一个了呢。”
决心离开的待业者:恰好错过所谓“牛市”
“嗐,没等到牛市,我就跑咯,如今想,可能要拍断大腿吧。”
对于小雪(化名)来说,2020年的币圈宛若一场梦。她今年25岁,原来是在一级市场做投资相关的工作。“后来呢,自己的领导带自己进了币圈,就感觉这东西真的很神奇。”
小雪接触数字货币是在2018年,当时进了一家 财经 媒体公司。“你恐怕真的难以想象2018年上半年的时候,这个圈子有多狂热,所有圈内的人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都会装一下X。”
根据小雪的描述,当时她刚入职,公司给员工FT(数字货币)的ICO额度,她拿到了4000块的额度。
她说:“没想到的是,FT在两周内涨了100倍,非常之疯狂。但因为ICO的额度是锁定的,需要每天挖矿去解锁,所以当时我并没有完全卖掉。”
按照小雪的形容,当时的她因为这波凶猛的涨势已经有点“失去理智”了,后期又投入Fcoin发行的新数字货币。“但是新的盘,基本没人接,哈哈哈哈哈,赔了。”
小雪没有放弃币圈致富的想法,在之后又断断续续买了以太币、比特币。“但是看不到暴富的希望,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比特币大跌,我就全部清空逃离了。”
“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大跌之后迎来大牛市。也许,没有信仰,就赚不到币圈的钱吧。”她说。
在谈及对于2021年数字货币的看法时,小雪觉得自己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圈子了。“我不相信比特币了,我也不相信其他的什么,也许未来的走势会震荡一些,也许还会涨,不过我都不在乎了,我已经决定投入股市的怀抱了!”
币圈资深从业者阿鲲(化名)对笔者说,其实,币圈有故事的人太多了。“每个行业,都会有亏有赚,不能因为一两次牛市熊市,就去下什么定论。”
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停止,币圈的故事仍在继续,对阿鲲来说,尽管成败有时,但浪潮未止,数字货币是钱眼里的机遇,更是 科技 带给人类的命运,他的眼光不只投向已经到来的2021年。
阿鲲说:“数字货币是一个大趋势,就像秦朝统一货币的意义一样巨大,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全球都在使用同一种数字货币(BTC),全球流通,区块链技术也会是人类的未来,因为我坚信 科技 与技术是宇宙的最终奥秘。引用马斯克的话,人类会走出地球,定居火星,使用狗狗币(doge)。”
⑷ 有没有炒虚拟币赚到钱的朋友都是怎么赚的呢
有的人把虚拟的货币放到平台上。定期收取利息。而在市场上他们会用低的价格去买到货币又高的价格去卖出。从中间赚取差价。
⑸ 豪掷6亿炒虚拟货币!美图一个月狂赚1亿,它在走谁的“老路”
自虚拟货币出现以来,大部分时间一直是金融市场的配角,甚至被讥讽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改变了啊,刚刚过去的就是虚拟货币抢尽风头的一年。
什么叫火,一是各大媒体的轮番报道,让你耳熟能详;二是你身边的人都开始投资数字货币了,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这个问题就好比互联网上个世纪就有了,为什么这个世纪才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一样,虚拟货币的背后是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之所以越来越火,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很多区块链的具体应用都已经落地了,得到了实际应用,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根本是大部人才知道靠这玩意可以赚钱)。
虚拟货币不是真实的货币,其交换的运作就像一个货币媒介在某些环境中,但不具有真币的所有属性。后来官方将其定义为“既不是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机构颁发的,也不一定连接到法定货币值的数字表示。但由自然人和法人接受的一种手段支付和可转移,储存或电子交易。
⑹ 币圈年轻人现状:炒币挥金如土,生活缝缝补补
币圈一天,人间十年。
当炒币客在币圈待了三四年,如约成为老韭菜,会不会对这个圈子沉淀出自己的视角?
5.19币圈地震,有人日亏百万,又为何心中毫无波澜?
马斯克喊单、各部门监管、新韭菜乱入...2021又是币圈黑天鹅频飞的一年,对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可以把猪吹上天的风口吗?亦或是一个连光也逃不脱的黑洞?时间给了不同的人不同答案。
这次我们请了几位炒币客,聊了聊自己的炒币经历。我们也要先提醒想入场的朋友,如果这是个新事物,请对它保持敬畏,也保持怀疑。
以下是受访者的口述——
编辑: 九歌
监制: 景岁
玩币收益近千万,吃10多块的面都嫌贵
——大鱼 成都 27岁 最高浮盈1000w
区块链的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数字货币仅仅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信仰是区块链。
我是2019年进的场,我老公比我早两年,他算是这个圈子里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喜欢分析币圈的技术面,也懂一些金融知识,不算是完全的投机者。
我们本金加起来3万块左右,从2017到现在,最高收益到过千万,但是炒币客的状态很相似:币圈挥金如土,平常缝缝补补。 我们连外面10来块的面条都觉得贵,平常的 娱乐 也就是外出看看电影, 到了生活层面的消费,对标的可就是自己的工资了。
币圈开始有不少屌丝,都是生活上不太如意的人。我们2017年在深圳工作,一线城市的房价真遥不可攀,凭工资想都不要想。当时我老公初进币圈正赶牛市,3万本金很快翻到200多万。但是币圈一天,人间十年,很快又跌到几十万,这几年做了10多趟过山车,起起伏伏大起大落,5.19那天我们利润回吐了大概200万,这样的经历算是习以为常了, 币圈挣的钱,像大风刮来的,会刮来也就意味着会刮走。
房产证丨受访者供图
2019年我们回成都买了第一套房,当时还没在币圈套过现,首套房的钱就是东拼西凑,当时我们的心态就是什么也不想,便宜就行。后来套了300万左右,又在成都买了一套公寓和一套住宅,这时候就比较关注房子的品质和小区环境。 在大部分同龄人还在为首付发愁的时候,我们不到30岁在二线就有了这些资产,生活上会很从容,这个里面,有很大运气的成分。
收益图丨受访者供图
开始在币圈我们处于一个囤币的阶段,自己在平台小程序上挖矿,牛市挖矿非常暴利,几万本金一两天就可以收回来。后来一些大佬带着几亿几十亿的巨款入场挖矿,基本把矿挖塌了,形成了一种垄断。币圈这几年其实发展的很快,华尔街几十年沉淀出的金融玩法几个月就在币圈落地,加上国家层面的监管,这个圈子在朝着良性发展,规则建立了,投机者就可能变少。
金融市场是人性的修罗场。不少玩家尤其是新入局的嫩韭菜,手里的币涨了就认定这是经济领域的革命,跌了,币圈就成了庞氏骗局。 我们每天生活的状态就是工作、下班炒币、研究玩币的策略套路、读项目书,我可能挣一个亿也不会离场,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愿意和区块链的技术一起成长。当然,我们也不辞职,工作才是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想入场的新人千万不要借钱炒币,更不能梭哈,最好先亏点钱,心态和技术都需要沉淀,这个圈子里有不少投机行为,但不要成为一个投机者。 如果这是一场赌局,赌到最后都是人心。
带我进圈的大哥,
在熊市的时候找了算命先生问涨跌
——左左 北京 30岁 最高浮盈50w
币圈是把人性放大了很多倍的修罗场 ,24*365不停歇地在路上狂奔,只要赌场还在开门,就一定有赌徒参与进来,狂欢永不眠。
2017年,在一场酒局上,涛哥跟我们谈论一种叫数字货币的东西,当时这还是一个新概念,现在大家听到这个词可能见怪不怪,但在4、5年前听说这么个词,还有人告诉你它可以涨几倍,毫无疑问,你会觉得这是个骗局。
时间不长,当年的9月4号,是币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七部委联合打击区块链泡沫,币灾从天而降,炒币客被连根拔起。 但过后不久,数字货币就开启了新一轮的蒙眼狂奔。 到12月份,涛哥已经积累了千万收益,潇洒地离开传统互联网,转身去了一家区块链公司。这时候我就想好好研究一下数字货币,最终我认为,这大概率就是个击鼓传花的郁金香骗局,可能是本世纪最大的经济泡沫,但即便泡沫破裂,也足以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传奇的一笔。
对话丨受访者供图
作为 科技 公司的年轻人,我决定要做一把时代的弄潮儿,于是就投了5万,成为了币圈切身的体验者。
最近狗狗币比较火了,经常在热搜上徘徊,其实4年前就已经有了,当时我还研究了它的白皮书和背景,和狗狗币的创始人一样,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在 搞笑 。 那时候狗狗币一枚价格貌似就一两分钱,很多人不是买的,是挖矿的时候平台送的。 最近doge疯涨,当年的很多人才记起来自己还持有,不少人都忘了钱包密码。
币圈还是很有意思的,当时我买了一款公链的币,最高收益翻了10倍,但我们就觉得要看到1000倍,天空才是极限。币圈不像股市,可以分析一只股票的PB、PE值,从而推导出股价的合理区间。 炒币是基于共识,就像当有1000个人说玫瑰象征爱情,那玫瑰就真的和爱情产生了联系,共识是什么?有时候就是空气。
在熊市的时候,共识破裂,我的50万收益最低连1万都不到。
涛哥遇熊市,我们去柬埔寨骑摩托散心丨受访者供图
最近兴起了新一轮炒币风潮, 我们公司有个炒币群,我眼睁睁地看着它几天内从300人变成了两千人。 里面很多技术大佬,也有很多年轻人,不少新人来了就开合约,幻想暴富,结果被多空双爆,他们又嚷嚷着要把炒币群改名为“虚拟货币维权群”,给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维权点。在我看来,这是一群心态不成熟的投机者、渴望不劳而获的赌徒,对他们来讲,币圈可能是一个黑洞。
币圈真是存在人生百态。当时引我入圈的涛哥,牛市的时候感觉飞黄腾达,阶层跨越,做各种投资,周游全世界。熊市的时候就很低落,大规模盈利消失,甚至去找了算命先生,问人家币圈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有的人追涨杀跌不知适可而止,赔进家财也不收手;也有人几句喊单就能引起币圈大震。
这是一个各种毒蛇猛兽出没的丛林,心态不好的人成不了万兽之王。
我想和新来的炒币客聊一聊
——何文 深圳 26岁 最高浮盈百万
马斯克属于一个乱入者,币圈这一轮牛市和去年的新冠疫情关联太大。
刚入圈的时候我是个投机者。2017年12月,比特币单价超过2万美金,当时真被这个价格吸引了,不过真正炒币是从18年3月开始的。当时充了大概5万块左右,最初玩的时候也没碰过比特币,对小散户来讲,它的价格太高了,而且涨跌幅比较稳定,一天涨10个点,在币圈不会满足的,买的主要还是以山寨币为主。
18年下半年遇到了大熊市,当时手里的三款山寨币全部腰斩,有的跌掉了百分之九十,最惨的时候,5万本金只剩4000块钱。后来在区块链媒体公司工作,和一些同事聊了聊,才慢慢懂了一些操作。到今年最高浮盈百万左右,5.19币圈被血洗的时候,我一天浮亏了20万,其实还挺难受的。
18年第一次看到btc涨10个点丨受访者供图
炒币是个心神不宁的生意,币圈波动性太大,会忍不住隔一会就看一眼平台。 要盯价格盯k线,研究是不是做的方向反了,会不会亏损,要不要止损止盈。可能睡觉的时候一个波动,单子就爆仓了。
以前我开单的时候,基本上晚上会醒两三次,3点醒一次,5点又醒一次,这是不需要闹钟的,是生理的应激反应。 这几年,就觉得头发白了不少,也掉了许多。
炒币客自我调侃丨图源网络
去年疫情,不少国家放水,大家为了抵抗通胀,不少人进了币圈,加上马斯克的喊单,和各种庄家的舆论博弈,市场情绪显得很浮躁。 作为一个老韭菜,还是想对打算入场的人聊点看法——
投资是挣的认知和认识边缘的钱。 如果你刚刚进场就翻了许多倍,千万不要觉得那就是你的能力了,你可能就是运气好。你不去了解这个行业,不去总结归纳这个行业的规则,不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到手的钱一定会亏出去。就像我18年的时候,总体还是亏得挺惨的。
同时也希望每一个炒币客都能坦然地经历一次牛熊。 熊市来了也不要恐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时机,大部分的投资本身就是挣高买低卖的差价,事非经过不知难,切身走了这一个流程,你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规则。
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别碰什么资金盘、传销币,这个东西太害人,随时都能跑路的平台才是最大的风险环,一定要走正规的渠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THE END-
⑺ 炒币大佬中年陨落,你还在幻想一夜暴富
梁静茹唱了多年《慢慢来比较快》,真心听进去的人都有福了。
最近一则消息称,比特易创始人惠轶于2019年6月5日逝世,42岁。
这在我大学同学群里引起了骚动。
其实,群里并没人听说过“比特易”,更不知“惠轶”是何方神圣。
我们吃惊的是,消息称,这哥们挪用客户的比特币,放大到100倍杠杆做空,导致爆仓,巨亏1.13亿元。
OMG!1.13亿元?啥概念?
拿到三四线城市,一口气狂买100套房子!
逝者为尊,姑且不去妄议事件本身,愿这位70后同龄人安息。
但一夜暴富这件事,总叫人柔肠纠结。
1
暴富神话听太多
这些年,一夜暴富神话太多了,谁的心里不痒痒?
炒房,炒汇,炒矿,炒币,P2P……几年一个热点,一群又一群人暴富,而且,富得莫名其妙,一口就吃成大胖子。
特别是,某位远不如你的阿猫阿狗,读初中时还每天勤抄你的数学作业,却指不定哪天蹦跶成个暴发户。
你能挺过这场内心刺激戏吗?
情何以堪?
其实,一群人抢着往坑里跳的时候,大多数人注定被坑,被活埋,被割韭菜。
然而,坑就在那里,不管你跳不跳,只要有人暴富出坑,形成示范效应,你最终都会被打脸。
我们作为70后的被打脸分子,早被光鲜暴富的80后死死捺在沙滩上。
更不消说,90后生猛哪吒似的,已脚踩风火轮赶将上来,背后又是一通劈头盖脸。
于是,就像《末路狂花》,那些曾经老老实实的70后,也会燃起“最后疯狂一把”的熊熊躁动。
搁不住面子,更安抚不住内心,说穿了就是一个不服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种乎?
有种,你就上吧。
于是,撸起袖子,真的有人去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仿佛是宿命。
2
暴富是小概率事件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可得性偏差”。
什么意思?
原来,我们的大脑易犯迷糊,对于那些见得多的事物,就误以为其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而新闻学又有一种说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两门学问合在一起,就会闹出个毛病。
一方面,那些离奇罕见的暴富神话,具有显著的新闻价值,会被铺天盖地的报道,“可得性”极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暴富神话的新闻看多了之后,却会误以为这类暴富神话很普遍,馅饼也很容易砸到自己头上。
瞧,一个天大的误会,就是这么闹出来的。
以股市为例,国内有个说法是,散户投资者大致上“一赚二平七亏”。
十个人之中,才有一个人能赚钱。
所有赚钱的人搁一起,又有几个能暴富呢?
少之又少。
投机这事儿,不管炒的是什么,都在玩“零和游戏”,有你的就没我的。
大家一起赚钱?那是绝对不可能!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就看得很透彻,直言自己就是割韭菜。这话虽然引发一波众怒,但确实是私底下说出了大实话。
雪球上有些散户,整天抱怨庄家这庄家那,也不用脑子想想:庄家不割你韭菜,难不成还伸头给你割韭菜?
真相扎心,大佬就是靠收割你,才能实现一夜暴富,怎会带你“共同富裕”?
更何况,大佬也有失足时,还会被更大的大佬收割,又去找谁说理?
所谓小概率事件,说白了就是:暴富这件事儿,基本上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少想它为妙。
3
来得快去得也快
梁静茹在歌中唱到:“ 来得快去得也快,烟火痛快到头来却空白”。
一部投机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不知多少人葬身其中,像一场烟火般消散。
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作者,号称华尔街“投机之王”,却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生命。
这颗子弹,仿佛为整个投机事业做了一个悲情注脚。
我认识一位老板,办厂做塑料制品,辛苦二十多年,慢慢把生意做大,产值早就破亿,十年前日子很好过。
然而,房地产最火爆的那几年,他按捺不住,跟人合伙操盘, 几年下来竟赚了七八亿。
他后来反思说,那会儿该收手就好了,还是太贪心,自信心过于膨胀,只想捞更多快钱。
最后结果是,他倒在房地产调控上,不但赚的钱都吐回去,还欠银行两亿多,一辈子挣的资产都没了。
可惜,可叹。
其实,许多倒掉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往往都是老板赌性太重,要么是直接赌博输钱太多,要么就是跨界乱搞投资,最终把辛苦半生的钱打了水漂。
大老板们尚且如此,普通如你我又如何?
比如说,比特币。
许多投资比特币的人,只怕玩了多年也没闹明白,所谓区块链技术云云,到底是个什么名堂?
只不过,看见比特币疯涨,人家都赚到钱了,眼红之下只管杀入,根本不管逻辑怎样。
这种盲入的“红眼钱”,恐怕多半有去无回。
同样的,P2P。
P2P最火爆的时候,很多人同样搞不懂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底层技术、什么商业模式,只管一头扎进去,简直是学雷锋,故意去踩地雷。
下一次投机潮,又会是什么?
谁知道呢?
4
老实搬砖才踏实
人到中年,经不起太多折腾。
20岁出头,血气方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随便怎么折腾都无所谓。
但到了三四十以后,上有老下有小,再去胡乱瞎折腾,实在不是那回事儿了。
最起码,不该再错把投机当投资,总是脑子滚烫,幻想一夜暴富,却闭着眼一个猛子跳坑里,被活埋,被割韭菜。
摸摸小心口儿,假如没有更好的选择,还是老实搬砖才踏实。
你说呢?
⑻ 区块链造就“90后首富”!27岁坐拥35亿财富,币圈有多少奇迹
二零一八年胡润百富榜90后首富 二零一九年十月二十八日,胡润研究院正式地发布了《二零一九年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葛越晟以35亿元的资产排名第32,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已经是90后首富,二零一八年1十月十日《二零一八年胡润百富榜》中发布了,26岁的比特大陆的执行董事葛越晟以34亿的高额财富,成功的超越了30亿的身家,27岁的ofo创始人戴威,成功的登顶了90后首富,也就是说,90后首富葛越晟的财富一年时间大幅度地增加了一亿左右,那么我们来了解下,这位90后首富到底能是何方的大神呢,他的巨额庞大的财富是如何获得的呢
葛越晟2013年毕业于杭州电子 科技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曾任上海遨问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分析师,后加入比特大陆。据采访过葛越晟的媒体报道,葛越晟和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曾是同事关系,在吴忌寒的影响下接触了比特币,两人开始合作挖矿。而吴忌寒是圈内公认的比特币“布道者”,是第一个将比特币白皮书翻译成中文的人。
葛越晟跟吴忌寒一起投资过张楠赓的芯片,后来二人找到了詹克团开始做芯片。当时葛越晟和吴忌寒更多属于投资人的角色。后来经历了2013—2015年的两年寒冬之后,比特大陆成为了矿机行业的龙头,并于2018年9月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在招股说明书中,葛越晟持有4.18%的股份,当时比特大陆估值145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葛越晟一直相当低调。
吴忌寒是第一个将比特币的信息带给国内市场的人,经过他和葛越晟的联系,吴忌寒邀请葛越晟加入比特大陆。葛越晟同意了,成为了比特大陆的联合创始人,并且在短短的三年内就成为了公司的执行董事。随后他们一起作为投资人,找到了一个小团体进行投资,并且经过几年的蛰伏,他在2008年就凭借自身三十四亿的财富进入了胡润财富排行榜。
除了在比特大陆的股份,葛越晟名下还有多家公司。除了已经注销的一家创意策划公司,其它大部分是 科技 公司。其中,注册资本达2.3亿的苏州工业园区车流电子 科技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大股东依然是比特大陆(65.93%)和吴忌寒(12.64%)、詹克团(10.99%),葛越晟则占股7.14%。
比特大陆是一个涵盖矿机、矿池、矿场、交易平台等全方面的币圈巨擘。其中,旗下比特币矿池蚁池(AntPool)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矿池。该矿池占有行业20%的算力,是比特币世界的巨头之一。
#欧易OKEx# #数字货币# #比特币[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