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理想冷钱包
① 理想汽车CEO李想评小米百度造车引热议,三者之间的竞争有多大
非常的大,谁都不让谁,而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从他们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竞争力非常大。
② 请问这位年轻的CEO是谁
、李想
1981年生,河北人。高中文凭,1999年创业;李想是it圈最知名的80后,早年创办显卡之家网站,后来创办pcpop网和汽车之家2大行业网站,李想目前身价过亿,是80后互联网创业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pcpop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
年份:1981年,河北人
所有财产:一亿六千万(人民币)
80后创业典范,也许是目前最成功的it圈80后企业家
③ 理想汽车CEO李想评价倒下的拜腾。
理想汽车CEO李想评价倒下的拜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关于李想的简历
李想 1981年生,河北人,高中文凭,2000年创立泡泡网,并任首席执行官。泡泡网,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市场价值2亿,而泡泡网的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家在1亿以上。
今年上半年,25岁的李想,以泡泡网CEO的身份,晋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他是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80后创业群体首次进入该榜单。
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想说:“我希望自己的泡泡网在2008年能上市。”
为了办好网站,李想毅然放弃了高考,面队家人的反对,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看儿子如此坚持,李想的母亲也就放弃让儿子读大学的想法,对儿子惟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
人物周刊:为什么不一边上大学,一边搞网站呢?
李想:当时考虑过这些,但还是觉得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为在当时我基本上除了睡觉、吃饭,都在为这个网站工作,如果上了大学,时间至少要砍掉一半。所以,要说服父母,“最重要的是我要拿出自己的成绩来。”
人物周刊:如今拥有亿万身家,你介意自己的学历还是高中吗?
李想:其实做成什么样的事业和学历没有直接关系,在我心里只是觉得没体验大学生活有一丝遗憾。但也不能说因为我是高中学历,所以现在身家1亿,这会给很多人一个错误的信号。其实,在我创业之前,我已经有了六年电脑知识的积累。
2001年底,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技术、销售、架构和市场副总裁相继加入团队,兵强马壮的泡泡网迅速发展壮大。但2003年的那场危机,李想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人物周刊:那是怎么回事?
李想:当时,泡泡网有一半的编辑要辞职,因为我们网站全是靠编辑来运营的,如果走了一半,那网站基本上没有办法运营了。
人物周刊:后来你采取了什么对策?
李想:那天我非常着急,立马给要辞职的编辑打电话,一个一个地打。但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已经去竞争对手那里报到了,而且条件很好。
人物周刊:最后是怎么渡过难关的?
李想:事后我也开始反思,其实网站出这样的事确实自身有问题。第二天到了公司,只剩下几个领导,大家一起开会讨论,决定马上招人,一个一个地去带。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整个网站的运营就恢复正常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传:泡泡死定了,李想没戏了,甚至说整个公司只剩李想一个人了。不过,幸运的是泡泡网度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人物周刊:危机如果挺不过去,会导致泡泡网消失吗?
李想:我这个人天生比较乐观,我就一个想法,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能想到做到。
目标是泡泡网尽快上市
去年泡泡网利润1千万,市场价值2亿。而一股独大的李想,身价也飙升到1个多亿。在80后创业大军中,李想一人独占鳌头。
然而,在2006年初,正值公司蒸蒸日上、进入全国专业IT网站前三名之时,李想却给每位员工的邮箱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直指员工和管理层松懈,并详细列举与行业第一名的差距。
人物周刊:现在泡泡网在中文IT网站中排名第三,但你对此好像并不满足?
李想:因为我发现当时员工的状态有一些低迷,我希望“唤醒”他们,我认为当时的状态是不可以的。
人物周刊:写这封信的时候公司业绩下滑了吗?
李想:没有,写这封信就是为了防止业绩下滑。
人物周刊:言辞激烈地写那封信,是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李想:如果真的是居高临下,我就没有必要跟他们写这封信了,我是为了整个团队好。我们公司没人叫我李总,每个人都叫我李想。
人物周刊: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IT很感兴趣,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同时,他又可以上大学,你是建议他上大学还是创业呢?
李想:当然是上大学,现在创业门槛高很多了。首先要有资金;其次,已经没有太多可以让你犯错误的机会了,毕竟现在的互联网和6年前大不相同。
人物周刊:能谈谈你成功的秘诀吗?
李想: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目标过于分散。目标太过分散,慢慢会养成一种遇到困难就躲开的特性。所以,要设法完成眼前的既定目标,这样才有能力突破更大的目标。我的目标是泡泡网尽快上市。
⑤ 理想汽车CEO李想谈女记者打探消息遭侮辱,为何网友炸了锅
其实评论区炸锅主要原因是因为理想汽车的CEO李想,他在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向网友们发问,他发问到如果企业的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在大街上或者说论坛和微信上面有辱骂别人的行为,那么企业除了可以尽到解雇该员工的责任之外,是否有相关的法律责任相对于卖者进行道歉。
还有网友评论说,其实记者找工程师提问这些问题更多的是他的职业需求,因为记者他就是要去抓各种内幕各种消息,这样才显得自己有价值否则每个人都知道的消息,那么记者的利益就太低了,所以主要原因还是这位工程师的情商太低,因为工程师他可以直接以这是企业内部机密,这么一个原因把对方给回绝,而不应该上升到辱骂的程度。毕竟不愿意回答该女记者的提问,可以直接把对方删除或者拉黑,但是上升到侮辱程度的话,那么就是个人素质有问题了。其实这些网友讲的都非常有道理,不过我认为既然公司有相应的责任的话,那么公开道歉也是应该,毕竟他的身份是该公司的员工。
⑥ pcpop.com CEO李想的详细资料
李想
目录·李想档案
·李想留声
·李想介绍
·李想特点
李想档案
职务:PCPOP.com(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出生日期:1981年
籍贯:河北
学历:高中
目前身价:一亿元
创业经历:1998年前,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报刊撰写稿件;
1998年,做个人网站;
1999年,高中毕业;
2000年,注册PCPOP并开始运营;
2001年下半年,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
2005年,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
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手下团队:110人
创业时间:1999年
据统计,每天至少有一家媒体直接报道李想,至今已有40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过报道:
CCTV《人物》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CCTV《对话》
CCTV《新闻会客厅》
CCTV《新闻会客厅》两会特别节目《小崔会客》
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
北京电视台国际中心北美频道
湖南卫视《财富大家》
东方卫视《财富人生》
东方卫视《看东方》
上海卫视《财富人生》
旅游卫视《哈啦孙国庆》
《南方周末》人物专版
香港《文汇报》
《中国日报》
《时尚先生》《时尚芭莎》
《瑞丽时尚先锋》
《名仕》
……
李想留声
1.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2.年轻人创业和发展7个要点是方向、目标、意愿、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观察。
3.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总是不停地更换目标。用换目标来躲避没有达成目标的责任,这会形成习惯。
4.我把观察自己变成了本能。尽管我有时候还是沉浸到处理事务的具体细节中,但是我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跳出来看待事情。
5.我是一个稳中求快,然后围绕着目标不断追求的人,就跟我开车一样,我开车很稳,但是很快。
6.所有的错我都犯过,所有的困难我都遇到过。但是,我都很好的解决了,而且我也掌握了解决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自己就提升了,反而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情,不会把这当一个坏事情去想,而去回忆。
7.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了,很满足了,但但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8.做事要坚定,我当初如果不放弃考大学,也许今天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做事要认真,如果做一件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有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
李想介绍
1、李想的出身
李想来自一个开明和幸福的家庭。这让他可以在高中时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儿起了计算机和BBS,而当他决定不上大学而选择创业的时候,家庭也支持了他。这种幸福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可以算是李想成功故事的第一步台阶。
2、李想的成长
李想的成长是从个人网站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一个150名员工的团队。在早期,李想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兴趣和爱好;然后,支持李想继续进步的是责任心;最后,李想发现管理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于是,李想从一个发烧友、职业撰稿人转变为企业家。
3、李想的机会主义
在对李想采访之前的研究中,我一直希望找到成功故事中的典型场景--贵人相助(就好像张静君之于丁磊)。但Google并没有能够回答我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在“严刑拷打”和“互相揭发”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李想决定从石家庄来到北京下海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毛遂自荐的合作伙伴,帮助他开始了北京的业务。今天,这位“贵人”还是李队的成员,承担COO的职位。在我的理解中,这是李想走上舞台的开始。
李想的第二个机会来自他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一个是年轻,所以他能容忍一个娱乐区的社区在IT网站的摇篮里生存成长,以致一度占到该网站将近一半的流量。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但客户群正是一个社区网站成长的发动机,也是一个门户网站粘合剂。另外一个是李想本身就是一个IT发烧友,所以他能够让PcPop拥有相对竞争优势--产品评测。
李想的第三个机会是否能够成功还不好说,但他以10个人的团队创造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汽车社区,还是令很多人吃惊和佩服的。尤其是当他谈到,当初成立汽车频道的时候,四名成员甚至连驾驶执照都没有。于是,李想让他们去学习,从普通执照到赛手驾照、拉力赛驾照... ...
4、李想的霸气
各方面的文字和声音都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李想是一个腼腆的人。但当我们的话题谈到股权分配的问题上,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强势的李想。
5、李想的真诚
李想并不回避自己的失误,也乐于反省。
李想也并不回避评价竞争对手,他很认真地和你分析每一家的优劣短长。
李想甚至不回避交待自己的罗曼史。
李想特点
80后新贵李想 创业要学会妥协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1981年生,泡泡网CEO.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身价,时间不过短短四年。当大多数80后还处于懵懂和幻想阶段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崭露头角,开始登上财富舞台,并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商业新星。从作家韩寒,到互联网新势力代表李想、戴志康等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财富新贵的头衔、名声和摆出来的姿态,更多的是不同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现实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这种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或许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PCPOP是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创始人李想一股独大,身价在1亿以上。这一年,李想24岁,创业6年。
除了互联网,车就是李想的最爱。他的车开得极猛。大伙儿一起从后海出来走三环上京昌高速。后面的车刚到三环,他已经到京昌路掉头了。开猛车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刹车。但有一种快速是可控制的,跑完整个四环不用踩一脚刹车;开辆Polo在北京狂奔10万公里,一次没蹭过。这就是李想的风格,“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
做阳刚的事情,却善用稳妥的手法
其实6年创业跟开车跑一圈四环也是相似的风格,两个字:顺、稳。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理所应当”。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今天,当初红火一时的小熊在线、走入中关村等网站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销声匿迹,领先的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在线都背靠大媒体或大卖场资源,而势头最劲的PCPOP单纯靠内生性增长。小李想,怎么做到的?
看看这些简单品质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也许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课、少睡了10分钟,但结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都是你的文章。厂商的认可、广告投入就随之来到。
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李想敢说,在所有IT网络媒体中,PCPOP是惟一一伙不跟厂商收钱的队伍;任何人收了钱会被这个团队自动排挤出去,这里有一股过于“理想”化的风气。
李想的背后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如此身价的人跟你接触,会令你觉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对你更热情和热心。李想感叹,如果做人做不到这种境界,也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财富。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蔡能看到的层次,常人不能触及。
李想从来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但初中时候也曾经在课堂上拼命学习,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父母是当地艺术学校的老师,家教宽松。李想儿时被送往农村,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很少被父母留在身边。李想有一个够大的空间,自由成长。追根溯源,李想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独立是他们所施予的最重要的素质。
⑦ 泡泡网CEO李想的个人简介。英文版的。150字左右。着重他的成功史。
Li Xiang was born in 1981 and started his website at the age of 18. The 2005 revenue from Li's company was 20 million yuan, with a net profit of 10 million yuan. He responded to his contemporaries' questions about failure.
"It's common to come across difficult things while running a company on your own, like you are not able to pay your employees; sometimes you even have to deal with it for a long time, but it's very common. You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you are an entrepreneur. You have to bear things ordinary people can't. Also, the problems are not problems at all. They are just the steps you have to go through."
He added that most entrepreneurs are very hard working; the only thing they focus on is doing things well, rather than concentrating on failure or success. To be an entrepreneur is a process more than a result.
⑧ 理想汽车CEO李想:公司现金储备充足 最糟糕情况下可持续36个月
财经网汽车讯李想称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足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持续36个月。
4月7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微博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消费的影响远超过SARS、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对于科技企业而言)。他提到,“几家金融机构对于全球疫情影响的最新预测基本持续到2022年初,全球范围预计今年冬季会反复一次,明年冬天会有一次小反复,2022年春季才可以在全球范围消灭的差不多。”
充电习惯方面,李想称69.5%的理想ONE车主在充电(应指公共快充)使用,远超家用充电桩的安装比率,“公共快充的使用率非常高”。
李想认为,作为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理想ONE实现了此前设定的“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目标。此外,他还呼吁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重新分析增程电动路线的发展”。
官方资料显示,理想ONE是理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定位豪华中大型SUV,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公里,补贴后全国统一零售价32.8万元,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始向用户交付。
据盖世汽车报道,2020年1月,理想ONE以1207辆的上牌量,在新造车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蔚来ES6。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理想汽车CEO李想炮轰团车造车,称刷新了创业者底线,你认可他的说法吗
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了一篇微博,这篇微博主要是针对想要加入造车领域的一个公司。因为在此之前团车决定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因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团车这家汽车交易服务平台宣布自己要开始制作汽车,而且团车这个公司做汽车的动力来自于100多人的外来团队,而且这个团队他们声称可以承担产品规划、造型设计,以及智能驾驶等等各种系统的整合方案,而且说这个团队大多数人拥有20多年的造车经验,在技术和研究上面都有非常长时间的沉淀,所以说对于这个团队来说他有非常大的决心和信心,能够在造车这一行业找到自己的地位。
⑩ 关于泡泡网CEO李想
泡泡网CEO李想:不要沉溺创业梦
“80后”创业者是一群穿着牛仔裤的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有激情、有无数新奇好玩的念头。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实为有价值的事业,但李想做到了。这个生于1981年的大男生,如今已是一个真正的CEO——他创建的互动媒体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个人身价过亿。
他领导着160人的团队,展现着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的稳健与才干。
(姚聿弓)
平凡人家走出的实干家
李想是又一个在传统教育体制之外成长起来的个案。在高三那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不上大学,继续创业。那个时候,他自己做的网站“显卡之家”已经开始实现盈利,他也因此顺利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就是这件事改变了我之后的生活,顺理成章地把我引到了创业的道路上。”李想坦言,“如果当时没有做出一点成绩,我应该还是会去上大学,那么兴许现在我就是一个IT方面的编辑了吧。”
对于李想来说,在当时得到父母的支持是极其可贵的。“一开始他们也不赞成我放弃读书,但我告诉他们,我要创业就没法兼顾学业,他们最终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李想回忆道,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了他一份存折,里面有可供他支配的零花钱。父母彻底“放权”,尚年幼的李想却从不胡乱挥霍,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购买各种电脑方面的书报杂志。“也许从那时起,他们就相信我能管好自己的事,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今李想“红”了,他的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但李想笑着说,其实到现在父母也不清楚他究竟在做什么。“他们只是从报纸电视上知道我现在干得挺好,我爸爸经常会上网去看看我的网站,但我想他也搞不明白。”事业做大了,李想仍时刻牢记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一,做人要讲道德;二,培养能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他的整个团队。
杰克·韦尔奇是榜样
“虽然我放弃了上大学,但我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学习。”李想如是说。在学生时代,李想就靠着多年从书本上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为各种电脑类刊物写稿。令人很难想象的是,在这个如此强调实践操作的领域,李想竟能全靠“纸上谈兵”,成为一个专业的“电脑达人”。
“说起来,好不容易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时,我都不知道鼠标怎么用!但要说到系统和硬件,我所掌握的东西已经超过了学校里的所有人。那个时候我已经不跟自己的同学聊电脑了,都跟行业内的专家聊。”
李想目前经营的网站“泡泡之家”,称得上是业内第一的数字产品互动媒体,简单地说,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向会员推荐最值得购买的IT产品,提供最专业的测评报告。这件事,其实他当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了。所以有人说,李想就是为这个行业而生的,他完美地将事业和兴趣融合在一起,做得有滋有味。
在大多数同龄人还处在“受雇于人”的状态之下时,李想已经当上了CEO,他手下的员工,很多都比他年龄大。问他:管理事业和管理人哪个更难?他笑笑说:对一个CEO来说,管理事业就是管理人,团队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经历过手下一半员工在一夜间辞职跳槽的人事危机之后,如今的李想更注重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他关掉msn,坚持与大家面对面地谈,分享各自的观点与看法,不以“领导”的角色自居。李想的“汽车之家”2005年成立,如今已在同类网站中跻身前三名。“一开始公司自己的人都不相信我们能发展得这么快,但我要给大家信心,告诉我的团队我们可以做到,结果我们真的做到了。”
李想告诉记者,杰克·韦尔奇就是他现在的榜样和目标,这个目标并非指杰克·韦尔奇所取得成就,而是指管理大师的思想和作风很值得他仿效。看来这位年轻的CEO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去学。
不要被创业概念冲昏头
在“80后”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李想,又一次给了许多对“创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者信心。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李想却要毫不留情地浇一盆冷水。“创业成功的几率就跟中彩票一样,大家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例子,其实背后的失败者不计其数。我只是一个个案,并不具备普遍意义。所以,我不鼓励盲目的创业,更不喜欢那种‘考不上大学或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的想法。一个就业失败的人,肯定是没法创业的。”李想认为,如果说他身上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那就是:只要主动出击,努力地把事情做好,一个人就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就业者,都是适用的。“我觉得现在有一些大学生心态很消极,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安排,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其实在我看来,如果花四年的时间把基础打好,学一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同时抱一个良好的心态,将自己的位置放低,一路脚踏实地地走过来,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我看这样的人哪个公司都会抢的吧?!”
让李想从一个“老板”的角度谈谈他选择员工的标准,他的回答是:良好的心态,出色的能力。这与他曾经说过的“泡泡网只要两类人:一流的人;努力成为一流的人的人”完全相符。李想继而补充道:“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工作中的‘不做’。做了,即便失败也获得了经验,但不做就什么都得不到。”
拥有了财富也拥有了名气,可李想却依然朴实得像个学生。那么对他来说,财富意味着什么?“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财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是坚持一种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态度,那么财富就是迟早的事。”站在2007年的入口,李想的目标是“成为行业领跑者”。“跟门户网站一样,我们这个领域也已经走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了。到2008年,我希望我的泡泡网和汽车之家都能占领第一的宝座。过去我们做的事好比是在一块地上盖了很多小房子,接下去就该推倒这些小房子建高楼了。”显然,李想已经踌躇满志地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
记者手记
带着年轻的成熟
北京的冬天很凛冽,但一走进李想他们的大办公室,就能感受到一股生动的暖意:橙色的灯光很柔和,紧凑的格间里走动忙碌着的都是一群年轻人。李想准时出现在会议室,脸上带着谦和的笑容,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成熟世故的味道,正如他的同事所说:“他是个很随和的人。”
李想接受过太多媒体的采访,说过太多次相同的话,但这一次,他还是显得耐心又客气。见记者忙着做笔记,他还经常会故意停一停。在他自己的博客上,李想写道:“我愿意为公司当一枚棋子。”所以宣传自己,说到底都是为了这个团队,为了目前他所珍惜的这一切。
李想长着一张属于“80后”的年轻的脸,但在思想、判断和执行力上,他似乎拥有超越年龄的理性。没有打算重回学校的李想,执着地要在创业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那么,祝他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