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老徐
A. 简单概括一个名人创业故事
由徐静蕾担任导演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于4月15日在全国正式上映,影片的制作成本仅不到2000万人民币,但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类商务合作,收回了超过2/3的制作成本,也为老徐创造了自拿起导筒以来最大的商业成功。几年来从商的经历改变了徐静蕾,做杂志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并且她还引入了国外最流行的制作投资方参与票房分红的商业模式,所以老徐才会自信地说,“这是一部不怕商业的电影”。作为一位曾经与章子怡、周迅、赵薇并称为“四小花旦”的女演员,徐静蕾却并没有像其他3位花旦一样,沿着演员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看看徐静蕾过去10年的经历,可以说她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当其他3位小花旦在商业电影的大潮中比拼得如火如荼之时,徐静蕾却在自己折腾“独立电影”、在博客上与韩寒过招,甚至办起了多少人口中的“完蛋东西”——电子杂志。就连一贯支持她的父亲都看不下去,教训徐静蕾:“为什么不好好拍戏?”其实自从2007年以来,徐静蕾每年只出演了一部影片,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上。但是,渐渐远离大银幕却并没有降低徐静蕾在其追随者中的影响力。相反,在企业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徐静蕾拥有大量拥趸。《杜拉拉升职记》的商业成功,徐静蕾在企业界的影响力功不可没。作为演艺圈中的“才女”、互联网2.0时代的“博客女王”、《开啦》的创办人,徐静蕾从不惧怕进入任何全新的领域,而且她坚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险,才成就了今天的徐静蕾。“杜拉拉”尝试全新制作模式 未上映收回多半成本当张一白拿着《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找到徐静蕾时,他做好了“被老徐踢出门外”的心理准备。从最早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与徐静蕾合作开始,张一白就知道,徐静蕾对文艺片有种莫名的偏爱。这种偏爱不仅仅体现在徐静蕾的欣赏口味上,从她执导《我和爸爸》开始,它一直弥漫在徐静蕾执导的3部电影中。而现在,张一白想请徐静蕾担任《杜拉拉升职记》的导演,这是国内第一部职场类型影片,而且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但徐静蕾的反应却让张一白大感意外。在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后,徐静蕾诉张一白,这是一部她想看、也想拍的电影。认识徐静蕾这么多年,张一白感觉到,徐静蕾变了。“老徐这几年做企业很辛苦,现在她更想看一些轻松、快乐的片子。”张一白这样理解徐静蕾。创业经历让徐静蕾发现,电影除了是门“艺术”之外,其实还有“娱乐”的功能。而在完全陌生的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历,改变的不仅仅是徐静蕾的电影观,她甚至在试验用商业世界的规则改变国内的电影行业。《杜拉拉升职记》最初的投资人只有徐静蕾和张一白,虽然徐静蕾过去执导的3部电影全部是自己投资,但那都是小成本影片,而现在徐静蕾想将《杜拉拉升职记》打造成一部时尚大片,“这不是几百万元的投资就能做的”。为了“融资”,徐静蕾和张一白像做创业公司一样,开始为《杜拉拉升职记》寻找投资人。为了让《杜拉拉升职记》增值,徐静蕾和张一白做了不少营销。首先,徐静蕾和张一白请来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作为《杜拉拉升职记》的荣誉编辑,让企业圈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之后,徐静蕾又请来了《欲望都市》的造型师派翠西亚。菲尔德(Patricia Field)加盟《杜拉拉升职记》,在时尚圈又进行了一轮营销。两轮营销下来,徐静蕾和张一白发现,已经有投资人开始找上门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引来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中影集团,作为《杜拉拉升职记》的投资方之一,中影集团的加入,让《杜拉拉升职记》最终融资成功。“整个《杜拉拉升职记》的营销过程,就像一个创业企业,不断稀释原始投资人的股权,不断引入更大的投资。”作为影片监制,张一白这样总结。在制作模式上《杜拉拉升职记》还有这样一个创新,它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只有不到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导演,徐静蕾并没有通过抬高制作费的方式从中获取收益,而是通过合理的制作成本,拿一定比例的制作费,最终通过票房收入与投资方进行分成,类似“保底分红”。这种投资方与制作方通过票房收入进行分成的商业模式在国外电影界已经运作非常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票房收入还是归属于投资方,绝大部分导演只能获得制作费。导演只在影片拍摄阶段对影片负责,更像公司里的经理人。“从公司的运作角度来讲,电影的运作是不合理的。公司要让一个人很好地、持续地做下去,要给他期权,电影就没有这样,结果谁也不用特别负责。”徐静蕾现在已经在用商业的眼光审视电影业了。徐静蕾想通过《杜拉拉升职记》尝试这样一种全新的电影制作模式:导演能够在自己拍摄的影片中通过拥有一定的“版权”,以此作为投资,在影片中占有一定比例“股权”,“电影也有知识产权,要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但是徐静蕾也知道,要打破传统的电影运作模式确实非常艰难,包括大部分投资人并不认同这种模式。《杜拉拉升职记》只是徐静蕾对国内电影市场的一次试探。但不可否认的是,《杜拉拉升职记》在商业合作上的成功却是徐静蕾当导演以来的第一次。目前《杜拉拉升职记》已经通过各类商业合作收回2/3的制作成本。“先不说票房将来会怎么样,但照现在收回成本其实已经没有问题。”徐静蕾不无骄傲地说。在她看来,《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不怕商业的电影,“有些电影太牵强,去做商业是不舒服的,但《杜拉拉升职记》更像一本时尚杂志,商业就是内容。”徐静蕾这样理解。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片,虽然是一部最初并不被投资人看好的职场电影,但当《杜拉拉升职记》遇上徐静蕾,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产生。而当回过头来看自己过去这几年,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创办电子杂志,徐静蕾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被浪费。当年创办《开啦》电子杂志,徐静蕾就怀有这样的心思,希望能够通过杂志打通和企业的通道,而今天,《开啦》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确实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因为过去无论做演员还是导演,没有这样的通道,而做杂志却可以接触到大量广告客户。”而且从商的经历确实改变了徐静蕾。
B. 徐静蕾的作品以及她的简介
作品有《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投名状》、《我爱你》、《我和爸爸》等。
一、徐静蕾
徐静蕾,1974年4月16日出生于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个居民区,父亲徐子健和母亲于淑荣都是普通工人。徐静蕾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徐静蕾17岁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中,走很远的路去学画,一年的时间,她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
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但没有录取。之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1994年主演电视剧《同桌的你》进入影视圈,之后出演了很多经典影视剧,有《同桌的你》、《将爱情进行到底》、《投名状》、《我爱你》、《我和爸爸》等。
4、《我爱你》
《我爱你》是张元执导的根据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的电影,徐静蕾、佟大为参加演出。
描述了一对由相识、相恋到结婚的男女。女主人公——杜小桔,对感情极度敏感,对理想、爱情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与渴望……蜜月之后,他们挎着篮子到农贸集市买菜。
平淡的日子里,吃醋、找茬、争吵是有滋有味的调料,反目、出走、癫狂是死水泛起的微澜。
5、《我和爸爸》
《我和爸爸》是一部由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叶大鹰、姜文、张元参与演出,于2003年9月10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儿,在父亲身边长大成人的一个另类故事。
C. 徐静蕾50岁了还有一张初恋脸,为什么她能保养的这么好
作为曾经内地的四小花旦之一,50岁的徐静蕾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时候,仍然像少女一样。娱乐圈的女明星,一个个的保养得都特别好,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高收入让她们保持着优越的生活。
徐静蕾能够保持初恋脸,和她的心态也分不开,她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想完成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尽管在她身上有很多的争议,但她一直都在快乐地做自己。没有婚姻和家庭的负累,不必为生活发愁,她的生活多潇洒呀。优越的生活和年轻的心态,一直都是女人最好的保养品。
D. 赵立新当年拿国人伤痕炒作,被徐静蕾怒批,如今怎样了
在娱乐圈里,不少明星都有自己的人设,如果人设一崩塌,很容易就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圈内也经常出现“翻车”的事情,比如李小璐还有靳东,或者是最近的罗志祥事件。
而要说作死,那还是这位瑞典籍的演员赵立新厉害。
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作为公众人物,说话要仔细思考,以免误导了别人,在这一点上,赵立新并没有做到。
而其实这样的人有很多,人设装的好,内心谁也不知道,但要是能藏住藏着最好,要藏不住也不能怪各位网友无情了。
E. 薛蛮子在区块链投资上是怎么看的
薛蛮子“怼”徐小平:区块链投资上,我没他那么亢奋。
几分钱的山寨小币千万别去碰,不懂行的项目只看几个热闹字眼忽悠眼球的千万不要踫,没有靠谱创业经历靠谱创业团队的千万不要碰,没有靠谱投资人背书的尽量不要踫。现在项目已经太多太滥了,大家不是真正用区块链技术改变行业,做行业价值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冲着暴富的心理来的,这让我老夫十分担心!
如果这个行业有这样大的全军覆没的可能性,为什么还要死乞白赖地要投资区块链产业呢?尽管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这个区块链产业代表了未来,我们作为投资人,使命就是用自己的血本来博出一个行业的大发展,顺便享受投资收益。
第一代互联网革命了人与人的社交功能与搜索,第二代的区块链技术将彻底颠覆人类交易的方式。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将彻底改变现有货币交易的模式,它对人类未来的贡献一定会大大超过当年的互联网。可以说区块链产业的前途非常光明,但是道路会极为曲折,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事说三遍:市场有风险,投资千万要谨慎!做区块链的投资,要有情怀,而且坚持价值投资,要懂行,会识别团队,否则,就别把辛苦攒的钱给赔进去了。
最后,大热必死,风口年年有,大部分都是炮灰,大家都别得意忘形,大部分项目会挂掉,我们期待国家监管部门通过沙盒、牌照、立法、交易所引导等举措,帮助中小投资者过滤掉垃圾项目,以稳定行情,从金融市场层面,帮助区块链技术的良性发展。这就是区块链投资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