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第一桶金
㈠ 币圈半木夏真名岳什么
高风险的合约交易在币圈走红,玩家十赌九输。
此时,如果有“大神”告诉你,跟着他炒币稳赚不赔,你是否会动心?
这种所谓的“跟单”模式,正在币圈流行。半年来,多个跟单平台相继上线,一些交易所也推出了跟单功能。
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稳赚不赔的好事吗?
在币圈,跟单模式正在成为交易所和交易员的“联合收割机”,甚至成为资金盘炒作的噱头。一些散户因此损失惨重。
韭菜还是那茬韭菜,镰刀也还是那把镰刀。
01 跟单火爆
2020年,币圈最火的概念什么?
“不是百倍币,不是资金盘,而是合约交易。”币圈玩家张鹏称。
随着合约交易的流行,TokenInsight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数字资产衍生品成交总量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较2019年四个季度的平均值上涨314%。
在合约交易中,买家既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还可以加杠杆。
但加了杠杆,也就加了风险。
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12日的暴跌中,全网合约交易爆仓金额超过20亿美金。(参考:《疯狂的币圈合约:杠杆最高达125倍,一夜爆仓20亿美金》
因为合约交易的门槛很高,一种针对小白玩家的玩法应运而生,那就是合约跟单。
什么是合约跟单?
在合约市场,买入的方向、时间都十分重要。合约跟单平台会公开专业交易员的交易行为,并让玩家们可以一键跟单,复制专业交易员的操作,这就是合约跟单。
“说白了,合约跟单就是让小白用户跟着币圈交易员操作,老手怎么买,小白就怎么买。”张鹏表示,“老手能赚钱,小白也就能跟着赚。”
如今,在币圈存在多个跟单平台,口号是“一键跟单大神,轻松躺赚”。
在这些平台的排行榜上,带单老师按照收益率高低排名。玩家可以选择喜欢的老师,一键跟单。
㈡ 你赚的第一桶金有怎样的经历
当年念大学的时候暑假没事儿干,偶然的机会碰到了辅导机构招老师,就去报了名,工资1800暑假就上35天课。当时报名之后觉得工资太低了,想着干脆自己做。于是就和几个大学同学自己组了个团队,三个人,然后去周边一个小县城的乡镇上踩好点,就租房子租桌子板凳开始了,然后又招了四个老师工资两千,总共七个人就开始了。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只说收益。房租水电1400,桌子板凳400,宣传材料1800,工资8000,其他材料1000,总开支12600元。招了98个学生,平均有600元一个,就是58800,出去开支净利润46200,我们兄弟三个没人赚了接近15000多,因为有些帐没做详细,但是大概就是15000多了。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感觉虽然累了点,但还是很值得的。
㈢ 第一桶金”,它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有何不同
据我所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用过"第一桶金"的说法,但类似的思想在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中有清楚的阐述。《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是这样引出这个问题的:"我们已经知道,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样产生的资本。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像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马克思以英国为例,列举了15世纪以来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血腥的劳工立法、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工业资本的形成等过程,意在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土地)的强制分离,造成了最初的近代意义上的无产者和资产者。"原罪"的英文原文是"Originalsin"。"sin"的本意是罪、罪孽、罪行,尤指触犯宗教教律的渎神罪行。基督教主张原罪说,即是说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他们偷食了智慧之果,懂得了男女羞耻之事。基督教原罪的观点在西方近代宗教改革的新教领袖那里更是获得了极端的发挥,他们索性说,任何人生来即是恶人,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马克思在讨论资本原始积累时也谈到了"原罪"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这种原始积累在政治经济学中所起的作用,同原罪在神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亚当吃了苹果,人类就有罪了。人们在解释这种原始积累的起源时,就像在谈过去的奇闻逸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种人,一种是勤劳的,聪明的,而且首先是节俭的中坚人物,另一种是懒惰的,耗尽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耗费过了头的无赖汉。诚然,神学中关于原罪的传说告诉我们,人怎样被注定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而经济学中关于原罪的故事则向我们揭示,怎么会有人根本不需要这样做。但是,这无关紧要。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掠夺、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观点,出于建构其剩余价值理论的需要,在科学上并非无懈可击。但这不是本文的关注重点。引证上述文字是想说明,这位思想家100多年前说的东西与今天中国的现实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就民营资本而言,中国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语境,和马克思当年论述的英国全然不同。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排斥市场经济,不承认民营经济存在的合法性。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民营经济仍然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蹒跚而行。事实上,这正是胡德平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关于民营企业提问时想表达的最主要的担忧:我们是不是给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制度保障?当然,没有人否认某些民营企业家创业之初的"第一桶金"可能来的并不光彩,但细究起来,这些不光彩往往是和现存体制的缺陷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有的私企老板赚到的第一笔钱可能就是贿赂政府官员从而拿到某个项目、某个工程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私企老板个人的贿赂行为固然可恶,但更大的"原罪"却是现存体制本身,是这个体制的种种缺陷为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滥用权力牟取私利提供了可能。因此,我的观点是,要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看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及曾经出现、或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简单的道德评价无助于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中国当代市场化进程中提供的丰富素材,包括民营企业成长中经历的风风雨雨,足以总结中国版的民营资本原始积累蓝皮书。更重要的是,如果要谈"原罪",那么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权贵资本在导致中国市场化进程发生扭曲的"原罪"作用,要比研究某些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行为重要得多,也根本得多。权贵资本是权力与金钱结合而成的资本形态,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角色,但好像还没有哪位经济学家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或许,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与政治学和政治哲学有关。如果我们沿用马克思原来的意思,把"原罪"理解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不劳而获,那么权贵资本才是真正的、更加典型的"不劳而获",因为它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甚至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仅凭手中的权力,就可以坐享其成。我以为,真正需要清算的,是这种类型的"原罪"或"第一桶金",因为它正在造成"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造成"一部分人积累财富,而另一部分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这种可耻的现象。所有这一切突出表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现存的不公正或不平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执政者也意识到了减少以至最终消除这种不平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㈣ 九零后的你们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来的
成为大学生,我暑假的时候去某通讯公司实习促销员,不仅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看透一些人性,感谢爹妈白养我20年。
㈤ 年薪百万的区块链职位薪酬存在泡沫吗
这天中午,31岁的郭杨 (化名)刚开完上午的技术会议,接下来还有七八个小时的技术讨论等着他,难得有时间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和朋友吃个饭,一听对方说了句“区块链技术总监年薪150万”,手一抖,碗差点翻了。
张作义现在的目标,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场景的改造,他称,随着团队做的越来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线的品牌商,已经有将近八千多个商品,就像搭积木一样,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础上再建立起他合作关系。
郭杨此刻也踌躇满志。晚间9点,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边用餐,一边讲述区块链项目的最新进展,经历了区块链行业的起伏,也听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觉得区块链这项技术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觉得当下工作让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释放,并期待着建立一份真正属于区块链技术的事业。
㈥ 虚拟货币和原始股一样吗
不是,就像是传销。
如果后面没有人接盘,全部归0。
㈦ 有人知道富豪榜榜首富豪发家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吗
陈丽华:“内地第一富婆”发家秘诀
来源:[ 人民网 ]
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 “内地第一富婆”发家秘诀
在《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榜上,60岁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排名第6位,身价6.4亿美元,媒体追捧她为“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超脱于财富之外的陈丽华全然不在意外界附着的种种头衔,当下时时牵动她神经的则是已在王府井东侧开工建设、总投资近40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的金宝街。“黄金宝地——金宝街”,对于2005年收工的这个“巨无霸”工程,陈丽华笑言这是富华集团最“豪气”的一个地产项目,“大手笔”的陈丽华要搭建中央商业区与中央商务区之间的桥梁。
靠地产发家的雍容贵妇陈丽华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并不想过早地进入资本市场“圈钱”,她把上市融资看作“拆借”股民的钱,她说富华集团现有的庞大现金流,足以运作高质量的项目,完全不必“借钱”。“不想挂牌上市”、“不玩资本”的陈丽华生平却是最爱紫檀,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地产反哺紫檀,对资本市场满含敬畏的陈丽华把自己投资紫檀的“率性而为”看作财富的回归和升华。
完成原始积累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
《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榜上有1/4富豪借助地产迅速致富,攀越财富巅峰,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陈丽华和她统领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也不例外。陈丽华对自己的上榜“感到很意外”,外界也不免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实并非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而是因为她一直以来处事非常低调,投资情况更是绝少主动曝光,因而平添些许神秘。但要说起地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天安门广场的长安俱乐部,可谓妇孺皆知,那是陈丽华20世纪90年代初自香港转战内地投资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总投资4.5亿元。现如今,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陈丽华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陈丽华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陈丽华感谢贫穷,她说贫穷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陈丽华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幼年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生计所累,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诚讲信用,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地产投资。80年代后期,安土重迁的陈丽华返回北京,她笃信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内地再上层楼。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陈丽华而言几乎毫发无损,因为早在回归京城那年,陈丽华静悄悄地实现了从香港的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热热闹闹地进行地产投资。说起往事,陈丽华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什么先知先觉,她说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透视陈丽华的创富故事,格外印证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国内地早期的本土企业家与资本运营无关。“土法上马”的她们远非资本运作高手,上市融资、资本运作重塑金身,最为流行的“资本故事”没有在陈丽华身上上演。虽然远离“资本市场”,但60岁的陈丽华依然不失为一位出色的女董事长,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亲自聆听下属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的时间都要超过1个小时。勤奋努力、事必躬亲的陈丽华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商业才能,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做出正确决策,逐渐形成了富华集团独具的经营风格。经过近20年的打拼,富华集团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陈丽华利用手中积累的财富,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实战,以房地产业为主,兼及高级会所、高档公寓、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并介入旅游、商贸、网络信息、航空服务领域,锋头强劲。在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国内在大连、深圳、秦皇岛等城市也有投资,但主要投资趋向于北京。陈丽华向记者表白,她准备在朝阳区金盏乡投资数十亿元兴办大学城、医院,投身教育产业、医疗事业。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据陈丽华女士向记者透露,富华集团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50亿元,已建成使用、已开工和准备开工的项目总面积超过 13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陈丽华淡淡地一笑,“都是靠朋友帮忙。很多人都问我经商的诀窍,我说很简单——诚实、信用第一,真心实意地交朋友。”富华集团走到今天这般地步,陈丽华居功至伟,她虽然还是集团的董事长,但权杖已平稳地转度给了儿子赵勇,自己一门心思地用金钱、用心智,去沉淀、去“打磨”名贵的紫檀木。在地产领域赚得“超级利润” 之后,陈丽华“出人意料”地迅速转身开始投资紫檀,尽管“投资紫檀,建博物馆,10年之内难有回报,”但陈丽华始终心向往之,乐此不疲。“子承母业”,年轻的赵勇接管了富华集团的一应地产项目,不声不响、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无论陈丽华、赵勇都不可能割舍地产主业,但是在富华集团二次创业的蓝图里,已然分外强化紫檀投资,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长线投资。
追求财富回归转投紫檀誓不言弃
人称陈丽华是“投资型的女企业家”,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花甲之年的陈丽华转而祭起了传统文化牌。在陈丽华女士看来,她生平最大的“投资”是对 “活的国宝”——传统文化技艺的拯救。她说:“财富回归,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耗资2亿元建造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京城正东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风格、恢弘气派。这座博物馆从建筑到馆内陈设的千件珍稀家具器物皆是陈丽华个人投资,全部产权亦尽在其个人名下,陈丽华女士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单纯意义上的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陈丽华并不指望这个博物馆能给她带来什么利润,也不奢望它赢利,她说:“亏损的博物馆不可能带来金钱上的回报,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保守地估计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亿美元。我现在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人们都把财富和高科技相提并论,我倒以为我的这些宫廷工艺的紫檀丝毫不比外国的高科技逊色!”
陈丽华女士对紫檀的喜好近乎“痴狂”,她每年都要携重金远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被铺天盖地的蜂群追赶,幸亏及时找到掩体才避过灾难。
在紫檀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紫檀名贵难求世人皆知,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陈丽华女士采买紫檀曾八进缅甸金三角等地,每吨价钱十几万元,而一个角楼耗材400吨!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拉市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60岁的陈丽华没有住在儿子赵勇的长安俱乐部,也没有住在女儿赵莉的丽苑大厦,更没有为自己营造豪华别墅、公寓,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馆里,和她的120名员工住在一起,和她魂牵梦萦的紫檀住在一起。此生此世,冥冥之中一切仿佛命中注定,陈丽华离不开紫檀。
20年过去,富华家具厂1000余名员工精心炼就的千件紫檀家什都直接进了紫檀博物馆,从未卖过一件。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过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无不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情愿出高价收买,都被陈丽华一口拒绝。因为“吝啬”,陈丽华得罪了不少商界朋友,现在她有点想通了,准备今年拍卖几件,此外陈丽华还有个大计划,筹备着把她的紫檀宝贝带到世界去巡展,去露脸。陈丽华女士最后对记者说:“做别人没有的、世上无双的。别人都看重外国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玩意儿。”
㈧ 如何评价“得到”APP中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其实我很奇怪,李笑来在他的书里面很明确的说明了成功学的坏处,人的资源是个正态分布,不可能都财务自由嘛。但是他现在去兜售这个我也很奇怪。
另外我也确实佩服他们的变现能力,刚看了下订阅数,已经三万多了
㈨ 虚拟货币集体崩盘,是何缘故导致
虚拟货币这些年,可以说很多年了都是非常的火,也是吸引了许多的人来到币圈这个赛场,都想在这里面弄到第一桶金。
而曾经虚拟货币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各样的币层出不穷,什么挖矿金币,然后再进入币圈平台,进行兑换比特币或者金钱。
而且马斯克也有很强烈的动机,他在操纵这种市场行为,虽然这种货币还没有证据,但是不得不说马斯克还是有这个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