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中的币圈
⑴ 由人民币贬值看大国博弈,全球金融危机要来了
1人民币为何持续贬值?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民币自2015年8月11日暴跌之日起,至2016年的12月初的一个走势情况。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最低的6.2080升至最高的6.9330,最大升幅高达11.68%。也难怪为何会有很多人抱着大量现金去银行兑换美元,一年11.68%的收益绝对可以跑赢大部分投资品种了。
图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日线图(2015年7月-2016年12月)
人民币汇率暴跌后的事件回顾: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上午,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贬值1136点,下调幅度达1.9%,为历史最大单日降幅。
2015年8月12日,据路透社传,中国央行对个别外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其跨境及其参加行境内外汇业务至16年3月底。
2015年9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计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
2015年12月23日,人民银行宣布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同时进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体,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全部挂牌的交易品种。
2016年1月4日,A股触发熔断机制,中国股市的暴跌引发全球市场全线下挫,离岸人民币日内暴跌超600点,美股纳指跌超3%,欧股全线跌近3%。央行意外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市场认为央行再次成为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
主要在于央行的主动性调节
通过以上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8月至今年1月份,人民币的贬值主要是由央行主动性调节所致。用央行的话讲,就是“鉴于我国货物贸易持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因为我国长期“盯住美元”,导致有效汇率过去几年升值过多,需要回调,进行校正。通过下图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在近十年以来累计上涨幅度高达32%,人民币升值趋势于2014年开始打破。
图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月线图(2005年11月-2016年12月)
央行为何主动调节人民币汇率?
可能大家会立刻想到的是,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利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在零附近,因此对我国GDP贡献不大。
而且人民币的贬值,也加重了海外负债较多的主体,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其在中国的经营利润也因人民币贬值而折损。有专家表示,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也没办法解决中国国内钢铁等产能过剩的问题。
那么,大家就会产生疑问了,为什么央行要进行主动性的调节呢?这个要从811汇改说起: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汇改主要影响有:
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不再单边升值;
不再紧盯美元,逐步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
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央行的一个态度,就是在中国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机制,来提高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更好的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当然,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众多,我们将主要的贬值原因总结如下:
央行主动性调节;
长期升值带来的调整压力;
我国经济放缓带来的贬值压力;
美元的加息预期等。
2美元加息窗口临近
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将宣布利率决定并发表声明。据彭博最新数据显示,12月加息概率为84%。本月初公布的美国11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基本符合预期,表明美国经济依然强劲。市场普遍预期本次加息几成定局,市场静待靴子落地。
有分析人士称,近期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如果美联储按市场预期实施加息,加息“靴子”落地后,美元将阶段性走弱。
图3:美联储5次加息史
美元加息有哪些影响?
美国经济:实体经济短期将受到考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美元走强。
全球经济:对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偏负面;对新兴市场来说,不同国家受到的冲击或有不同。对经济结构欠合理和增长基础薄弱的拉美和东欧地区的冲击可能较大。
大宗商品市场:产生负面作用。绝大多数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在美元指数上升、商品货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承压,黄金、原油等价格受到压制。
A股市场:美元加息对全球市场影响偏负面,对A股往往有短期压力。但从更长周期看,A股走势更取决于国内因素。
3全球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任正非: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
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时对当前经济形势作为预判: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强调华为上下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清结超长期欠款,以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任正非对金融危机的判断,着实吓坏了吃瓜群众。大家不免会想,金融危机怎么又来了?
美国总统交接期 金融市场变数多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经过了八个年头。回顾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风波不断,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看似是偶然的意外叠加,实则是各类主要风险持续扩张的必然结果。
而美国历任的总统交接,往往也都伴随着金融危机爆发的时点。比如布什2000年上台处理911和互联网泡沫破裂,奥巴马2008年上台处理次贷危机。
展望2017年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财政风险维持在高位,债务压力沉重,以及长期货币宽松将导致的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等众多的风险扰动下,2017年的金融市场难以乐观。
强美元爆发金融危机?
有分析称,强美元在美国的历史上罕见,近30年美元指数破百仅有3次,而强美元时代,无疑都爆发了巨大的债务危机,而且基本都炸毁了一大经济体。
图4:近三十年美元指数月K线走势图
强美元带来的三次全球危机:
1980年代,拉美经济崛起,之后由于美国连续加息,实行了强美元战略,结果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国家,就此一蹶不振,由此诞生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叫做“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由于美元太贵,石油跌到了10美元以下,随即爆发了第三次石油危机,连续的油价暴跌,甚至最后让苏联经济崩溃、陷入解体的困局。
1990年,日本的楼市泡沫达到顶峰,本来升值的日元,在强美元的对冲下,又开始贬值,日本政府被迫跟随加息。之后日本楼市大泡沫破裂,再叠加人口老龄化困局,让整个日本经济失去了周期波动、长期低迷。
1997年-2000年,美国连续加息,刺破了亚洲经济泡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几十年的经济积累,被索罗斯的对冲基金血洗一空,直到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没有重现当日的辉煌。之后,6.5%的高利率也使得美国自身开始出现问题,巨大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强美元刺穿了美国的经济假象,再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美国经济陷入大低迷。
全球经济危机真的要来了?
通过前面的数据统计,以及各类事件的种种预示,我们似乎找到了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坚定理由。
金融危机诞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泡沫的破裂,再有就是内在出现了问题。
1、首先,历史上著名的几次金融危机,无不伴随着巨大的泡沫的破裂。
如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是因为投机行为大行其道,导致市场严重偏离其价值,最后归于破灭。
而目前的金融市场经过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的“洗礼”并无明显泡沫,而我国的房地产过热现象也在近期的政策下得以显效,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并不存在泡沫破裂的基础。
2、其次,我国并不存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内生原因,而美国经济在短期内也仍然向好。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阶段,近两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随着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会更加稳定。
另外,人民币汇率的主动性调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元升值有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随着人民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也愈发明显。
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有足够的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因此,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基础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认为换一种说法会更加适合,就是未来全球经济会处在一个通缩的通道中,全球经济的滞涨和通胀预期的增加,使得各国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狭窄,不同国家的政策会根据其自身发展而各有不同。
4特朗普到底在谋划着什么?
日前,特朗普连发了两条推特,向中国提出了三个“质问”。
大意是:
中国自行贬值其货币(让我国企业更难与之竞争)、大幅征收我国商品进口关税(我们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在南海兴建军事设施,他们这么干,问过我们的意见吗?显然没有!
关于人民币贬值问题、贸易税率问题,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态,态度还非常激进。而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因此相较于希拉里来说,可能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利益。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下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主张。
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
放松监管:奥巴马执政期间,劳动力监管显著扩大。另外,“奥巴马医改”使得卫生保健行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过大,高达17%。特朗普的放松监管政策,会促使企业再次开始投资,对信心的提振明显。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特朗普在与对手希拉里竞选时曾豪言称,对重建美国基础设施的计划投入,比希拉里提议的2750亿美元“至少提高近一倍”。如果真实现,这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新政府刺激计划。
减税措施。特朗普在即将实施的新政中,将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使现行所得税从35%降至15%。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准备废除使美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的税收条款,将跨国公司海外收入的税率降为8.75%,此举将促使大量海外资金回流美国,并鼓励投资者扩大在美国本土的投资。
债务问题。特朗普对大肆举债以便大搞基建情有独钟,曾在5月称“我是债务之王,我喜欢债务。”此前,特朗普在公开媒体承诺,他会利用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作为重建国家基建设施的一种途径:“美国现在是时候借钱了,而且还要借长期的债。”
著名经济学家房四海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
经济才是根本,政治服务于经济,而军事则是政治的婢女。特朗普重视经济,就无法忽视国际政治、军事层面的博弈。
从特朗普在推特中的三个质问中,不难看出特朗普其实是在“抓辫子”、“讲条件”。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思路很明确,也很自然,他会利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来威逼中国,以达到他经济上的目的。
特朗普的要价是什么?
阻止人民币贬值,以降低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使得中美间的贸易差更加扩大。
特朗普希望美国制造业回流。比如希望苹果产品在美国本土制造,这将影响苹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很多中小企业也可能被迫迁往美国。
让美国企业在海外的存款回流。主要手段是降税,当然也包括查税,软硬兼施。美国企业在海外有超过2.5万亿美元的存款,相当一部分在中国。这些资金回流美国,对中国意味着资本外流。
希望中国降低美国产品的税率,市场对美国更加开放。
结语:大国之争,在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的综合竞争,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动态博弈。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间存在利益摩擦也在所难免。
很明显,特朗普近期的种种表现,无非是想通过政治、军事等方面给我国施加压力,以达到他经济上的目的。未来他还会施展哪些招式,我们静观其变。
⑵ 怎样认识逆全球化背后的中美大国博弈
摘要 深度解析-中美博弈 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⑶ 比特币突破52000美元关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涌入“币圈”
比特币在最近的交易中频频突破各个顶峰值,目前已突破52000美元关口,这样一波收割红利的最佳时期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对“币圈”兴趣十足,并不断地追加投资。币圈创造了造富一般的神话,这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上涨至2万美元的比特币刺激了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而机构在其中做了推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想获得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比特币通过数字货币的途径帮助他们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也就是为何最近比特币涨幅频频的原因。
未来比特币的发展与对冲基金将会交替变更,各个机构纷纷下场购进大量的比特币,这也就被迫让个人投资者们以比特币的形式来进行交易。未来比特币的投资配置将会让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人气骤涨,机构买大,散户开始纷纷入局。不过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要时刻提醒投资者注意买卖风险,保持理性购入。
⑷ 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这应该是个课题,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观点(非专业研究人员,局限性很大,仅供参考):
所谓世界强国应该是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也就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强。
之所以有些国家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从他的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我说几点吧(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仅供参阅)。
第一,国家稳定,经济民生稳定中高速发展。
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文化共识凝聚国内思想。
第三,有明确的国家战略。
第四,军事上要有能够产生威慑效应的攻击或者反击能力。
第五,大国博弈中不犯下重大错误。
第六,面对当今世界,要有金融战争的能力。
第七,机遇。
---------------------------------------------------------------------------------
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以当下的大国博弈来说,主要的参与方有美国、俄罗斯、(英、法、德)、中国,这些是一线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韩国等这些是二线参与国家,有民族报复的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国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处于风尖浪口的国家,只能左右寻找平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就目前情况,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最为激烈,其次是美国拉拢日本等国和中国的较量,当然博弈中互相包含,中国也多多少少参与到了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同样其他国家多少也参与到了中美博弈。俄罗斯情况不大乐观,最近美国拉着欧盟在乌克兰上搞俄罗斯,又拉着沙特在油价上搞俄罗斯,然后叙利亚(这里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被isis和反对派搞的不死不活的,普京的反击手段有限,也就是博弈中手牌太少,导致现在形势对俄罗斯非常不利。还好,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给了普京一点契机,不过,整体劣势太大,短期内只能招架。个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俄罗斯会在一线国家中掉队,沦为二线国家,除非有其他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发生俄罗斯才有可能保住一线国家的位置,比如:中日冲突,南海问题激化,中东问题全面爆发等。俄罗斯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依赖资源出口,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也是基于此,个人认为,油价2年内也就是拖垮俄罗斯之前,不会大涨,当然如果沙特或者美国先跨了,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可能性太小。俄罗斯现在的应对是:背靠中国,以主动出击来换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的形势目前正在脱颖而出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名列前茅,但是还没有完全脱出去,能算上强国。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东海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周边的半岛问题,日本二战清算问题,等等。中国的战略是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先共存,再追赶,最后超越的路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的大国崛起战略。我还是相信国运的,国运来了,就好好好把握。(新中国成立时,有美苏争霸,中国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下成长;苏联解体时,各国都去收割苏联遗产,没人管中国,中国继续发展;消化苏联用了将近10年,发现中国发展太快了,西方担忧了,突然出来个911,美国被恐怖袭击了,于是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中国又发展了十年;08年奥运会的完美变现,让西方坐不住了,这时候又出现了伊朗核问题以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然后乌克兰也出乱子了……中国好好把握吧)
我是不是啰嗦了一大推,也没有说到正点上?
⑸ 大国博弈将如何影响国际战略形势的演变
大国博弈:全球战略格局演变成为焦点和特征
近年来,大国博弈趋势明显,尤其是美国与中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愈来愈显示出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的特征,表明美国正处于对中俄影响力快速上升的恐惧和焦虑,似乎变得越来越疯狂和不可思议,全球治理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但新的治理格局的建立显得更加步履维艰。
一、中国与美国博弈事态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美国针对中国崛起,采取系列战略措施加以应对。美国继续推进“印太战略”,搅局南海问题,插手香港事务,干预台湾政治,破坏新疆和西藏的社会稳定,不断向印太地区增派兵力,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形成抗中同盟。面对中国崛起,美国陷入整个国家恐惧状态,似乎陷入某种恐慌症,一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因而出台一些似乎疯狂并令人匪夷所思的政策。先是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搅乱了全球价值链和经贸合作关系,让世界对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让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在技术领域,全面围堵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举全国之力打压中国的科技企业,试图维系美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绝对主导权。预计在今后相当长时期,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阻击、打压、干扰、抹黑等手段层出不清,中国必须直面应对,可能不存在妥协之余地。
二、美国与俄罗斯战略博弈明显加剧
美国悍然退出了《中导条约》,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可能无以为继,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很有可能加剧,而且核战争风险在持续上升,美俄关系很难预测,这或许是未来较长时期人类必须面临的承担的巨大维系。2019年12月12日,美军在2 019年8月退出《中导条约》之后在加利福尼亚试射一枚陆基常规弹道导弹,开启了军备竞赛的步伐。美国长期视委内瑞拉为邪恶国家,一直试图推翻现有民选政权,然而在危机关头,俄罗斯果断出手,强力支持马杜罗政府,使得美国颠覆委政权的图谋落空。在中东地区,美国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退缩,而俄罗斯却在强力推进,在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俄罗斯逐渐呈现“存在感”和武力,并且拉近与沙特、埃及等的关系,已经赢得了一定战略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美国与欧盟裂痕持续扩大
美国与欧洲之间在众多领域存在不同调,比如在贸易、伊核协议、气候变化、集体安全、能源安全、多边主义等问题上明显出现争议,纷争不断。由于美国政府一意孤行,不讲信义,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对美国失去信任,进而主张强化自我能力,强调自主战略,甚至提出自我保护等说法。法国总统马克龙独树一帜,主张欧洲应摆脱北约限制,加强欧洲自我防务。法国和德国在“多边主义”方面形成共识,主张建立全球多边主义联盟,反对美国单边主义作风,尤其强调与中国就加强全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等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主张与俄罗斯建立安全稳定的对话。
四、日本和印度似乎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平衡
日本在对外关系中似乎在调整国家战略,强调大国平衡,可能改变了以往长期为美国马首是瞻的战略思维,对外经济贸易战略迎来了全面合作的新局面,不但巩固了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而且也改善了对华关系,积极发展了与欧盟、英国、印度和俄罗斯等重要经济体的外交关系。印度修正了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倾向,基本恢复了长期以来奉行的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全面发展与各大国关系。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似乎都在尽力避免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
⑹ 「大国博弈」英国是如何击败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呢
前言:法国在欧洲陆地上击败了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的新霸主;而英国则在海洋上击败了早期的海洋霸主西班牙,从而占据了海上的霸权地位。在各自击败对手之后,英法两国将被历史带到同一个时空里进行最后的霸权角逐。
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对手。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欧洲霸主地位争夺战中,最后以英国彻底击败法国,成为最终霸主宣告结束。但问题是,英国是如何击败法国的呢?下面,作者就从"内政视角"来简述一下这场“英法争霸战”。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彻底击败了法国成为真正的霸主
英法两国在长期的争霸拉锯战中,法国渐渐地就退出了争霸战的舞台。经过近百年的争斗,英国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彻底击败了法国,不仅让法国丢掉了绝大部分在海外多年辛苦经营占领的殖民地,从而也将英国推到了真正欧洲霸主的宝座之上。
⑺ “币圈茅台”Luna币价近乎归零,算法稳定币为何不稳定
没算法稳定并不稳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的体系,
⑻ 「大国博弈」法国大革命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的呢
欧洲大革命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秩序发生了巨大改变,英法两国分别在经历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之后,率先进入到了现代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相对于当时其他国家来说,可以说是领先了一个时代。所以他们两国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发展实行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这里,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词,所谓“降维打击”指的是‘将攻击目标本身所处的空间维度降低,致使无法在低维度的空间中生存从而毁灭目标。(选自《降维攻击与世界下坠》)’
在这种“降维打击”下,其他国家就得被迫跟上其发展进度,并陆续以某种方式进入现代秩序,这个时候,国际秩序则将在这样的推动之下迅速向前发展,从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秩序体系之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英法两国所爆发的这两场不同的革命,是如何颠覆国际秩序的。
经过“理性化”过程的英国和法国,率先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们的工业生产力、社会治理和政治军事的组织形式都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这也就迫使那些还未跟上脚步的国家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自己,从而减小自己和英法两国的差距。
所以我们才说,英法两国爆发的这两场不同的革命,不仅颠覆了两国内部的秩序结构,也颠覆了整个国际秩序!
⑼ 夫妻炒比特币亏2000万后自杀,币圈疯狂谁是推手
因为炒比特币而亏损2000万元,大连一对夫妻直接跳海自杀,而且在自杀前还杀害了自己三岁的女儿,这件事情可以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对于这件事情,我也看了相关的报道,在这里跟大家分析一下我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了。
我是如何看待这次的事件?
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夫妻两个人在自杀之前还杀害了自己三岁的女儿,而在这之后,丈夫因为被救起,所以自杀未遂,随后就被大连市给起诉。认为他存在故意杀人的嫌疑,而这名丈夫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毕竟自己已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有人让你投资一个你根本不懂的东西,那么千万不要理会他肯定是一个坑。
⑽ 比特币为什么会有涨有跌
1月至今,真正的监管没有来,来的只有几下暧昧的隔靴搔痒,交易所还在,项目方也没走,该办的媒体也越来越好,相关的行业也日夜不眠。但是熊市却来了,好像也不愿意走了,1月下行,2月下跌,3月萎靡,疲态不止。很多人大呼纠结,弃之可惜,持之甚惊。有人说2014的大熊市要重演了,也有人说过去就好了,要挺住。我们不如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数字货币市场的风向标是比特币,比特币价格的涨跌,决定了整体市场的热度,以及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能力,所以我们主要讨论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

炒币从中国人的游戏,变为了全世界人的游戏,一如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兴盛,多国的博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投资人也将日趋理智,将政策面对于数字货币市场的影响权重,逐渐调低。
ICO本身会何去何从,投资的ICO币种又将如何?
答案:ICO本身作为融资的手段,相较于IPO更有效率,在利润的分发上也日趋公平。当然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也会限制这一金融工具的发展。ICO与IPO将在未来同时长期存在,服务于不同的产业,凡是适合代币化的会促进ICO的发展,在政策方面也是一样。IPO不会消失,因为他与现存的法律框架更契合,符合国际化标准等先发优势将会支撑他继续维持相关行业的金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