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奥运会能带动币圈体育

奥运会能带动币圈体育

发布时间: 2022-09-02 13:01:58

1. 中国开奥运是带动了经济还是阻碍了经济

●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具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作用,奥运举办当年显性促动达到高峰,其后将通过改善经济增长变量而间接发挥持续推动力。

●从历届奥运举办国经验看,奥运不但对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虚拟经济更是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

●北京奥运的举办对中国行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举办期间的峰聚效应以及后奥运时代的长期竞争力的改善。峰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需求刺激,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拉动,重在短期;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力改善则指提升供给要素方面素质,立于长远。

北京奥运正在并将进一步改变着中国经济,也势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奥运举办前期各东道国股市均产生积极的上扬行情,2007年A股市场中奥运板块也因此尤其值得期待。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易把握的是峰聚效应和非均衡特性,北京区域经济及商业、旅游板块受益程度最大。

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具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作用,奥运举办当年显性促动达到高峰,其后将通过改善经济增长变量而间接发挥持续推动力。

国外奥运经济存在差异性

从国外奥运会案例看,奥运对前期及当年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助推作用,但对小国影响程度强于大国。奥运结束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轨迹有较大的差异,奥运效应难以得到明显的验证,更多的是取决于各国实际经济增长变量的发展状况。

从各国在举办奥运会前后的GDP发展状况看,奥运前一年及当年的GDP增速大多较高,如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1.10%,10.64%) 、(9.66%,7.70%) 、(4.36%,3.41%) ;但奥运结束后大多呈下降走势,如上述三国奥运举办后第一年数据分别为6.74%、3.46%和2 .15%。其中有一例外即美国,美国这三年GDP走势与其它国家相反,三年GDP 增长率分别为4.60%、5.67%和6.24% 。因此,奥运对于小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大国,并且举办前期与当年作用强于后期。

后奥运时代中奥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难准确估量,将其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之一是比较合适的,奥运对经济由直接推动转而成为间接推动,由显性刺激演变为隐性推动。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特殊意义

与历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直接投资规模远超往届,2800亿元创奥运投资之最,对经济的直接推动效应显著;第二,北京奥运将成为若干新兴产业启动的契机,3G、数字电视都将借助北京奥运的举办出现大规模发展;第三,奥运举办恰逢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处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期,奥运会的举办可以大大提振消费者信心与增长期望,促进经济结构更快更好的转型。

总体而言,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表现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更突出的体现在间接效应上,经济影响与政治影响并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交织。尽管长期间接推动更为持续和深远,但短期效应更为显著,也更易把握。

北京奥运之行业脉动

北京奥运的举办对中国行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举办期间的峰聚效应以及后奥运时代的长期竞争力的改善。峰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需求刺激,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拉动,重在短期;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力改善则指提升供给要素方面素质,立于长远。

需求刺激到供给驱动

奥运经济对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初期的总需求刺激到后期的供给驱动。短期直接推动最大并且体现得最明显的也是需求刺激,而供给驱动更多的通过其它要素体现出来,具有长期性与间接性。

需求冲击指的是总需求冲击,包括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等方面,表现为直接推动。

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高达2800亿元,带动其它投资达15000亿元,均创历届奥运投资之最,预计2008年奥运将对全国GDP 增长贡献0.3至0.5个百分点,对北京GDP 增长贡献2个百分点。

2. 举办奥运会到底能给主办国带来多少利益

一、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主办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1、主办奥运会将给主办城市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主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主办城市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城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主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城市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主办城市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主办城市的城市魅力。

3. 2008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促进影响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促进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随着奥运会即将在我国召开,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热情极大地升温,各种体育宣传和报道也把各种体育信息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都会促进人们对体育增进健康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热情。
(2)给体育建筑业、体育用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奥运会带来的另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体育建筑业和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建筑业的发展。同样,随着奥运会的召开、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人们健身活动热情的提高、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体育用品的需求也会极大地增加促进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3)体育广告与传媒业、体育出版业必须有大的发展
体育广告与传媒业、体育出版业在奥运会的宣传和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着全世界和全中国的观众和读者没有大的发展是不能满足需要的.这种形势迫使和促进体育广告业、体育传媒业、体育出版业不但要扩大规模和涉足的领域,同时要提高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加大技术装备的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4)对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北京奥运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并把科技、人文、绿色作为世界体育发展的动力。如今对于北京这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都来说,不仅要体现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要反映出新时期文化的新形式,新内容。绿色奥运的提出使北京顺利的获得申办权。北京获得申办权后,必须首先对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规划,体育场馆、道路、交通、通讯、旅游观光、卫生、绿化等等各方面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增建、翻新和改进,必然会把北京的城市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北京的模式也必将在许多方面推动我国其他各大城市的建设,而这又必将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5)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发展模式不合理以及项目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承办奥运会对改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起到推动作用。首先,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彩票业这4大本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体育旅游、体育保险、体育媒体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产值中的比例,解决本体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其次,随着奥运会的承办使我国体育产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其三,承办奥运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项目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奥运会的主办使健身运动以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辐射,中等城市向小城镇,边远城镇辐射,使人们普遍关注体育事业,可以缓解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6)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国际化管理经验
2008年奥运会后,国内的体育市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国际市场,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将进一步打破,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并按照国际惯例融入世界体育产业的竞争之中。在外国体育企业参与奥运大市场的开发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将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尽管这种竞争可能会使部分国内体育企业淘汰出市场,但是有利于中国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国内体育企业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还可以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使中国企业包括体育企业借奥运会快步走向国际。
(7)为体育产业走向国际化,打造国际知名名牌提供平台
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奥运会历来都是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的大比拼,一个体育用品企业只有使自己的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与奥运会相连接,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知名企业。面对奥运会庞大的市场份额和众多跨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压力,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必须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奥运会能给国内一批有实力的用品企业提供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营销舞台,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大力进行品牌营销,开发品牌深层次的文化、个性特征,并把这些品牌推向世界,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国的体育用品业由生产大国转变为综合实力雄厚、竞争力突出的强国。

4. 举办奥运会能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匡算,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如果这样,按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亿美元计算,由举办奥运会而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每年将超过30亿美元。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据中国申奥代表团所做出的承诺,北京奥运的整体工程,包括建设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发展通信系统、改善北京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共计投入48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入,必然会带来非常可观的产出。仅国际奥委会的转播权及赞助分成,就可能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如旅游业也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专家预测在准备的6年中,每年旅游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亿美元。6年共300亿美元。合人民币2500亿元,奥运当年翻1倍,为100亿美元,这样算来,仅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超过30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也将给其他省市带来巨大商机。比如,将扩建天津机场;又如,奥运会所需要的大量体育器材将在外地生产,北京兴建生态环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设材料、设备也将在外地生产,大量的生活消费品也需外地供应,这些都将会对全国各地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当今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据美国一家商业咨询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到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GDP的2%。在足球发达的意大利,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跻身国民经济10大支柱性产业。目前,全球体育产业产生的价值每年已超过了4500亿美元。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举办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可能来自电视转播权、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计划、政府补助、组委会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收入、捐赠资产处置,以及旅游观光、食宿、运输、购物等许多方面。而它对于当地经济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拉动,则是不可估量的。

北京:经济界抢抓机遇

巨额的基建投资、庞大的环境治理规划、大量增加的人员往来……北京的经济界人士认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创造巨大商机。

北京现代城总经理潘石屹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北京大力加强绿化、交通等建设,必然提高房地产的“含金量”。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张学仁说,北京申奥成功将使更多的国内外人员相互来往、互通有无,我国的航运市场也会因此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的有关人士说,奥运会是一颗巨大的“磁石”,来北京、来中国观光旅游的人数大量增加,旅游市场将会更加繁荣。

根据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建设数字北京”将是未来建设的目标之一。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说,北京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这意味着北京和中国将在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他们准备在北京和中国的高科技战略中一展身手。

奥运会的举办也将激发人们健身的热潮,体育产业也会有大发展。据估计,5年后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6亿多元,形成较为繁荣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彩票销售、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消费市场迅速膨胀。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利于发展旅游业。同时由奥运经济形成的巨大商机将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这些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三是带动经济产业发展。据估算,从奥运申办到手,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每年会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应是全国GDP增长0.3%到0.4%。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为保证其举办成功,需要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由此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经济运作良性循环将促进全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摩根士丹利国际投资公司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
四是展示大国实力。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举报奥运会的,这需要巨大的实力做后盾,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大国,举报奥运显示了国家实力。
五是增加就业机会。由奥运项目直接带动的城市建设,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城市经济持久发展的后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六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七是提高人民文化、体育素质。对于体育的发展不言而喻,全国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北京市民普及英语等活动提高了文化素质。
八是促进中西文化融合。西方文明是什么都强调竞争,中国的文化更多强调的是谦让,即使是对抗性,也强调点到为止。这两种文化在当今社会都有它需要吸收对方文化的必要。东西方文化如果互相吸收对方的有益成分,将能创造更高层次的世界文化。
九是促进外交事业发展。举办奥运会无疑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起到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加速中国的对外交流速度和深度。
十是宣传国家国际形象。奥运会时全世界将有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这将使北京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这是无形的资本:现在由于奥运会的原因,你不需要做任何宣传,全球的视线都集中到中国(在大部分外国人眼里,北京=中国),他们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主动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这种效果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5. 奥运会国家出资了3000亿,这么多钱通过奥运会能回本吗

这三千亿大多是投在北京的基础建设方面,要靠奥运全部收回来肯定不现实。。。。

比如京津高铁 北京的地铁等等

奥运的成本只是计算奥运直接需要的,比如场馆,比如奥运村,比如接待费用等等,不过白多亿美元而已,这一部分靠赞助+门票可以收回来。

另外北京奥运旅游肯定会给北京带来百亿美元计的收入。

要是这个三千亿全部算进去,北京奥运肯定亏本。

但是只计算奥组委的支出,还是能盈利的,而且带动了北京经济

6. 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摘 要] 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内拉动我国经济每年增长 0.3个百分点,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体育产业,而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幼稚时期,体育产业规范化、市场化还不完善, 体制结构还欠合理,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因而必须加大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使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2008年奥运会
[abstract]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y has accomplished the huge opportunity for the sports instry. According to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s data, Beijing Olympic Games will draw our country economy in the next 7 years to grow 0.3 percentage point every year,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is the sports instry, but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is also in the weak time, the sports instry standardization, the marketability are imperfect, the system structure also owes reasonably,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thus must increase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step, causes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healthy order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 Olympic Games economy; Sports instry; in 2008 Olympic Games

前言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一、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包括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彩票、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其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多,涉及国民经济许多相关联的产业,如建筑业、制造业 、信息服务、交通业、食品卫生、服务业、服装业、旅游业、广告业、娱乐业、博彩业、新闻出版业,等等。奥运会使举办国在短时间内加速城市建设,拉动内需,带动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在30亿美元,而间接收入约在54亿美元左右。每年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是:就业因素0.00012个百分点,住宅0.0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0.183个百分点,旅游0.85个百分点,共1.094个百分点。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到2008年,北京的第三产业将占到国民经济比重的70%,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0多万个。而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仅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就提供价值约为1.7亿元的商机。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和体制不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要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等。借奥运经济之风,加快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把我国体育产业培养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市场运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化程度,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www.fw789.com
三、奥运经济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国每年GDP额外增长0.3%-0.5%;申奥成功后新增180万就业机会;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这将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和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现在我国体育产业化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露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太平衡,但应该看到其发展的潜力。奥运经济的建设拉动了市场需求持久的增长。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体育产业。而体育产业又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在奥运经济的促进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以现代的市场观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竞争。我国体育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
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完善
奥运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市场发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诸多问题。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还很落后,与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为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引导体育产业发展,扩大体育经费来源,在其税收政策上向体育产业倾斜。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促进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加快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几年来,体育行政部门在建立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了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许多方面仍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彩票和体育基金等方面完整、系统的体育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化、更加国际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较好的物质基础。
六、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要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发展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化的基础、没有体育制造业的发展,就无法为体育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而发展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又能带动体育产业化,形成信息化与体育产业化互动,促进体育产业的更大的发展。因此,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体育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体育产业化结构,将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化建设
加强体育产业市场的法制建设。政府应认真研究现有体育产业法律法规,逐步调整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力求对体育产业起到良好的监督和保护作用,推动体育产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加强体育产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用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适应奥运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十分薄弱,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在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的现象,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建立体育市场服务标准是体育市场依法管理的前提,行业标准的作用是为市场的主体提供规范尺度,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的依据。因此,要依法设立行业服务标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使市场主体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形成体育市场运行的游戏规则,使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有法可依。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骆秉全,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4).

7. 2008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现代奥运具有多元价值,它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将会达到1323亿元。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奥运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设计水平、一流的工艺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标管理中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西方阵营竭力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对中国的正面报导并不多,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西方媒体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中国,并给予更多正面和客观的报导。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国家盛,企业兴。国家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本届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澳大利亚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众多企业就可以借助奥运会来推进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跃升。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8. 往届奥运会给各国带来的商机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北京奥运,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按照各国奥运会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作为主题鲜明的北京奥运板块还将具有显著的上涨空间,仍可以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初期以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材、房地产、信息技术为重点,在明年则重点转向消费型行业,商业、旅游、食品饮料、奥运相关业务等。从总体风险较小的角度,奥运主题下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信息、商业、酒店旅游等偏重服务的股票为主。随着奥运举办日的临近,则逐步减少主题配置,以规避奥运主题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给出北京奥运的三种类型的组合,一是偏重于初期固定投资受益的投资品组合,重点推荐北京城建、长江精工、歌华有线;二是偏重于举办期受益的消费与服务的消费品组合,重点推荐中青旅、首旅股份、王府井;三是受益于奥运会的品牌提升的投资组合,建议关注在奥运中亮相的华帝股份、燕京啤酒、伊利股份三公司。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一旦取得举办权,则充分利用该契机,一方面利用奥运会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在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利用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强大需求,努力拉动本地区、本国经济的增长,推动其经济跃上新的发展水平。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传媒广告、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并拉动周边经济圈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票市场投资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为更好地认识奥运经济和把握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多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给出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专题分析。

1 奥运经济与基本特征

1.1 什么是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除直接奥运经济外,在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具体包括:直接奥运经济:1、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2、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主要由赞助计划、特许计划组成,包括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各行业专有赞助商的赞助等; 间接奥运经济: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1.2 奥运经济的阶段特征

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

奥运经济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

(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不同地区,奥运经济所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对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在此,因此奥运对北京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将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将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2 多届奥运会的历史经验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在此之前的奥运均以赔钱收场,尤其是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奥运会也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1 日本东京奥运会(1964)

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被称为 “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的经济繁荣。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1.1 东京奥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为准备东京奥动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汇率,约合30亿美元。这当中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运营费60亿日元,道路及其它825亿日元,这几项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是为突击完成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及交通网的整备而投入的。

2.1.2 东京奥运对日本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投资在不同的行业带来的生产及就业效果是不同的。我们以下分析的是1964年奥运投资对日本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服务业投资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占各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增量总和的45.2%,其次是建筑业占21%,运输通信业占19.4%,制造业最少,为14.4%。从就业效果看,制造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32.3%,建筑业和运输通信业持平,增加了18万人,占27.7%。而服务业的就业效果为12.3%。

深入的分析,由于在奥运会举办当年,国内外旅客集中进入奥运举办国,服务业前期的投入得到集中释放,因此在当年生产总值增量中占比最大。同样的,由于建筑业项目集中竣工和运输通信业全力服务奥运,两者贡献度合计也占到40%。而相对来讲,制造业产值的增加分布在奥运周期多年内体现,所以在奥运举办当年占比较小。

2.2 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 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2.2.1 汉城奥运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汉城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从1982年开始启动。1982年奥运会及其相关投资额不超过国内投资总额的0.3%,后来逐渐增加,1985年达到了4,773亿韩元(按1美元折合1,300韩元计算,约合3.7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国内总投资的2.1%。

1982-1988年间,奥运共投资23,826亿韩元,带动生产总值增加47,504亿韩元,投资乘数近似1.7。而1982-1988年韩国国内总投资1,555,930亿韩元,奥运投资占总投资的1.5%。

以上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是:1982-1988年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982-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4%;同时,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在1982-1988年间达到33.6万个,1988年底,就业增量占韩国产业雇用人数的0.5%。

2.2.2 汉城奥运对韩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产业投资所导致的生产、所得及就业效果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分析的是1982-1988年间,奥运投资对韩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制造业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为16,483亿韩元,占35%;其次是建筑业占33%,服务业占20%。从就业效果来看,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为15万人,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45.8%,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分别占28%和16%。我们观察到,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即从奥运相关投资开始至奥运结束,由投资引发的行业生产值的增加分布得较为平均,制造业、建筑业贡献最多,合计占到生产总值增量的68%,服务业略少一些。

2.3 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为重要的事,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3.1 悉尼奥运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

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统计,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旅游者,1997年到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在悉尼奥运前的准备阶段(1994-1999年),悉尼奥运主要是通过拉动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其中对新南威尔士也就是悉尼所在州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澳大利亚全国,澳大利亚0.17%的增长大部分是由新南威尔士的0.4%的增长所贡献的。在奥运当年(2000年),经济加快发展更多是受到出口提升的拉动,这里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和针对外国游客的旅游出口。而在后奥运阶段,奥运对经济各项指标的拉动明显趋缓,一些指标甚至还出现一些下降。

由于奥运本身受区域的限制,对举办奥运的城市地区的经济拉动要远大于对整个国家总体经济的拉动。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对整个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由于两国举办奥运时经济规模都较小,而且东京和汉城在经济中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日本针对全国的交通网建设和韩国针对汉城的建设都很大程度上使全国受益。而国土较为辽阔、经济区域更为分散的澳大利亚受区域性的投资拉动相对要小很多,我们认为中国总体经济受益北京奥运会将更多与澳大利亚相似。

2.3.2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影响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和运输业以及私人服务业三个行业上。在悉尼奥运前,奥运对澳大利亚行业带动最大的是建筑业,主要是奥运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服务和运输通讯业,主要是为外国游客在本国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奥运当年,建筑、运输通讯、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其中服务增长最快,主要是受大量游客参加奥运活动的需求刺激。而奥运结束后,各个行业受奥运影响大幅放缓,其中建筑业下降最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2.4 希腊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Venizelos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同时,筹办奥运会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 希腊经济受奥运会的影响在奥运前两年达到高峰,主要由于奥运投资集中在这三年支出以及私人部门投资和赞助商的赞助。在奥运当年,外国游客的进入使旅游业作为出口的重要部分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奥运前希腊旅游业在全球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未能有效地把奥运会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奥运当年旅游收入低于预期。不过奥运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使奥运后希腊的旅游业大幅增长,弥补

了奥运当年的损失。奥运结束后,投资的大幅萎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作用,2005年GDP受此影响下降了多达1.6个百分点。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5 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低谷效应”。下表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后经济发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9. 奥运会 能带动经济发展吗

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 这确实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目前来看,对奥运会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举办奥运投资巨大,将会“入不敷出”;另一种认为奥运会后经济将会出现滑坡甚至衰退;最后一种认为奥运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将是无法估算的,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和巨大的。 我认为,单从纯经济的角度考察,无论从过去7年奥运会的准备阶段,还是从奥运会后的中长期考察来看,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这是由中国的特有国情所决定的。 从最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在奥运年的经济增速都有所上升。在最近8届奥运会中,有6届的主办国在奥运年的GDP增速要比前奥运阶段加快。例如,墨西哥加快了2.2个百分点、韩国加快了1.5个百分点及希腊加快了0.6个百分点。 各个大型场馆的建设,首先将会拉动举办国的60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收益。 这表明,举办奥运会确实会对举办国的经济会产生带动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与一些举办奥运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差较大。 例如,2000年澳大利亚在悉尼举办奥运会时的GDP总量约为3900亿美元,2004年希腊在雅典举办奥运会时的GDP总量约为1850亿美元。 相比之下,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是3万亿美元,举办奥运需要的投资虽然有差异,但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因而投资并不算多。 因此,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起落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也不会产生什么“低谷效应”。即使在2008年以后,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仍会持续。奥运会结束后,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会出现衰退,但由奥运机遇引发的信息增值服务和体育、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由于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工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 据专家匡算,包括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广告、奥运营销、场馆建设、门票及转播权在内,北京奥运会的总收入约为20亿美元。如果算上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和电信等奥运受益的外延产业,从2003年至2010年8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亿美元。 奥运效应将加速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推动力的经济转型 确实,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起落影响并不会如人们所想像的那么大,相反奥运效应会推动一些奥运受益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助于加速消费作为经济推动力的经济转型。对此,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奥运会将给举办城市留下或多或少的遗产,并增强举办城市开展国内外旅游、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服务输出的能力,将会在会后3年左右时间内促进举办城市的国内外出口贸易增长。同样,北京奥运会也会给北京留下丰厚的服务能力,奥运遗产将增强北京的旅游、体育、文化和会展等服务能力。 这说明,奥运效应不会随着奥运会的闭幕而消失。 另外,举办北京奥运会,将显著增强市民的发展型消费(尤其是体育健身)的消费意愿。随着未来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国内市场将稳步扩张。可以预期,在奥运会结束后,尽管特殊的、超常规的需求会消失,但后续需求将继续扩张,如住房、休闲旅游、教育、医疗、保健和包括汽车在内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在继续上升。 这也表明,奥运会将促进中国的消费增长,对中国经济实现向以消费作为经济推动力的加速转型有积极影响与作用。 这里,不妨来看旅游和体育两个产业情况。 从旅游业来看,举办奥运会将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据测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80万人次的国外旅游者入境,同时有200万人次国内游客到北京和奥运会协办城市,两者合计280万人次。当然,我们并不担心北京奥运会之后旅游人次减少对旅游业全局的影响。因为,奥运会期间增加的游客占全国旅游者总量的比重仍然很低,只相当于被取消的“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次的3.8%,相当于2007年中国旅游总规模16.65亿人次的0.168%。 再从体育产业来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会将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并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在奥运经济的促进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目前,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同样,商业、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科技产业和电信业等奥运受益产业也会面临巨大发展的机遇。这些奥运效应的受益产业发展,将推动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中的消费需求增长,对实现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作用也影响深远。 奥运效应将提升举办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除了北京奥运会对刺激国内需求增长及受益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影响外,有一个方面也值得关注,即奥运效应将会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奥运将推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实际上,北京奥运会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由此预期,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环境会更好,奥运会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对外经济,不管是出口、进口还是合作,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其次,奥运效应将继续吸引外商投资。最近,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似乎正在消失,但中国作为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群聚产业基础,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设施的改善,让中国有非常好的营运环境、经营条件。因此,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不仅这样,很多外商还看到中国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市场规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于美国)。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把它们的产品生产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放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不仅不会出现经济衰退问题,而且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奥运会将给我们送来了巨大的经济蛋糕。 以北京经济为例,据专家匡算,北京奥运经济内涵意义上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 对全国经济来说,奥运经济作用十分深远。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主任林显鹏的研究成果,奥运产生的间接经济影响大约2500亿元,再加上直接经济影响3467亿元,奥运总体的经济影响大约为6000亿元。总体而言, 奥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热点内容
bcos区块链官网 发布:2025-08-30 20:02:47 浏览:208
doge表示啥 发布:2025-08-30 19:46:01 浏览:89
币圈网格交易实战 发布:2025-08-30 19:21:18 浏览:364
1000台矿机辐射 发布:2025-08-30 19:18:31 浏览:365
he大健康区块链 发布:2025-08-30 18:56:30 浏览:390
比特币现在时间什么价格 发布:2025-08-30 18:46:02 浏览:774
DOGE数学学习笔记六年级 发布:2025-08-30 18:18:50 浏览:814
区块链中的哈希如何解释 发布:2025-08-30 18:14:53 浏览:746
币圈严冬 发布:2025-08-30 18:10:40 浏览:200
区块链各大交易所 发布:2025-08-30 18:09:56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