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uicc币圈讨论

uicc币圈讨论

发布时间: 2022-09-29 04:31:03

A. 请问吸烟对孩子影响有那些

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如果需要这篇文章,可以到我的网易博客上寻找带有链接字样的文章,点击相关链接,或者在谷歌上搜索

保护儿童免遭二手烟危害
前 言
2008年2月4日,UICC发行了《保护儿童免遭二手烟危害》的宣传册。
3年前,UICC发起了世界癌症宣传运动,旨在唤醒公众的抗癌意识。然而在很多国家,这项活动的影响力仍然不及其他卫生宣传活动。
2007年世界癌症日是该活动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儿童健康以及预防癌症。“今日的儿童,明日的世界”活动的目的在于向家长、医护人员以及决策制定者传达以下信息:
1、为儿童营造无烟环境
2、鼓励以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为基础的能量均衡的营养方式
3、了解针对引起肝癌和宫颈癌病毒的疫苗
4、教育儿童避免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照射
2008年世界癌症日上,UICC以“我爱我的无烟童年”为主题,强调了上述四条信息中的第1条,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无烟环境中成长。目前,全世界有7亿儿童(占所有儿童的一半)呼吸着烟草污染的空气。
我们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被动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没有所谓的安全范围,请为我们的孩子营造无烟的童年。”这份报告向您揭示了其中的原委。
UICC是一个致力于全球抗癌事业的非政府组织,这本由UICC出版的报告可为全世界抗癌组织、控烟组织、医护工作者、社区负责人、政治决策者提供指南,协助他们为今日的儿童、明日的成人的健康做出贡献。
UICC感谢那些为此报告的撰写做出贡献的专家作者,感谢美国抗癌协会、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指导,感谢布隆伯格慈善基金提供资金。同样感谢疾病防控中心、葛兰素史克、MDS、默克、辉瑞及辉瑞基金的慷慨支持,是他们的贡献使“今日的儿童,明日的世界”活动得以成功开展。
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中提到,“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死亡、疾病以及残疾”,UICC及其会员组织应在各国宣传这一信息,促进相应行动的产生。
承认该公约的国家需要立法禁止在工作地点及公共场所吸烟,避免其公民遭受二手烟的侵害。但是立法并不能保证儿童在任何场合都能完全远离二手烟,尤其在自己的家中。要保证儿童生活在无烟的环境中,就要依靠家长和其他成人的共同努力。这份报告详细列出了我们应该为孩子所做的事情。保证孩子远离烟草污染需要我们所有的人携手行动起来。
介绍
二手烟对非吸烟人群造成危害(如导致早产儿死亡)这一科学共识促使许多国家禁止在公共场合和工作地点吸烟,从而保护非吸烟人群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的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倡议各国通过立法保护非吸烟者免受烟草的危害,并要求认可该公约的国家(目前为151个)在公共场所实施禁止吸烟的法令。条文要具体规定禁止在室内工作地点、公共交通工具及室内公共场所吸烟。
这些规章措施旨在使人们避免暴露于二手烟。然而在家或车中等一些重要的地方,孩子们与吸烟的父母及其他的成年人在一起,便无法避免二手烟的侵害。因此,像《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样的烟草控制条款推出虽然很必要,但也无法充分保护非吸烟者。倘若全世界有一半的孩子(大约7亿儿童)遭受二手烟的侵害,那我们就必须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多确凿的证据显示二手烟直接威胁着身体健康。二手烟会引起过早死亡,而且还会使不吸烟的儿童和成人患病。儿童、婴儿和胎儿最容易受二手烟的影响。因为儿童呼吸更快,身体各方面的活动比成年人更旺盛,他们会从烟草烟雾中吸入比成人更多的有害物质。同时儿童不能很好的将二手烟中的有害成分代谢并排泄出去,这些成分会长时间留在体内。另外,与成年人相比,幼儿更难于脱离吸烟环境,所以他们更有可能长时间遭受二手烟的严重侵害。
从美国和加拿大收集的儿童活动时间等相关数据来看,幼儿更多的时间(4/5)会呆在家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父母吸烟的话孩子可能会长时间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暴露很可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吸烟的孕妇,其体内的胎儿很容易受到二手烟的影响,因为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二手烟的一些有害效应对婴儿和儿童的危害是特异性的。一般来说,吸烟母亲产下的婴儿其体重都比不吸烟母亲产下的婴儿体重低。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患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升高。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婴幼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咳嗽、呼吸困难和中耳炎等病症风险均增加。
儿童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置于二手烟的环境,因为成年人常在他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场所吸烟。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禁止在公共场合和工作地点吸烟,然而在家里、车里或其他的场合就无法保证孩子们不受二手烟的侵害。
我们的这份报告介绍了一些使儿童免受二手烟侵害的方法,分析了儿童如何暴露于二手烟环境并讨论了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我们回顾了目前已知的一些旨在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政策和干预措施,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第一章 被动吸烟的暴露情况

儿童是如何暴露于被动吸烟环境的?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包含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60多种能够或可疑致癌),其中还含有可进入肺脏的微粒和有毒化学物质,如尼古丁、砷、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在儿童停留场所吸烟或厌恶烟雾漫及儿童所在房间都会导致其被动吸烟。烟雾的浓度取决于几项因素,在本章后面的内容中将会对此进行讨论。在很多场合儿童都可能暴露于被动吸烟的环境。
二手烟(second hand smoke,SHS)包含数百种有毒污染物和数十种化学致癌物。
已经确认了二手烟中的数百种有毒或致癌物质,表1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表1二手烟中的有毒化学物质
二手烟含有 同时见于
丙酮 脱漆剂
砷 蚂蚁毒素
丁烷 打火机燃料
镉 电池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
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杀虫剂
甲醛 尸体防腐液
氰化氢 执行死刑时用的气体
甲醇 火箭燃料
尼古丁 杀蟑螂药
苯酚 厕缸消毒剂
丙二醇 防冻剂
甲苯 工业溶剂
氯乙烯 塑料
二手烟中的一些气体或颗粒可以被人吸入并沉积于肺内,引起炎症反应及细胞损伤,同时还可以破坏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这可能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系。
如何测量二手烟的暴露情况?
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的SHS的成分(外部暴露的标志)或者已吸入体内的化学物质(生物标志)反映二手烟的暴露情况。
空气中最常见的二手烟成分为可吸入悬浮颗粒(RSPs)、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以将监测器置于个体或其停留的环境中来测量上述指标,为二手烟的暴露情况提供客观证据,并可以借此判定哪些场所二手烟的暴露最严重。
室内RSPs的水平依吸烟人数、房间大小及通风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有人吸烟的前提下,室内空气中的RSPs浓度介于25~1900μg/m3之间。在有人吸烟的房间,RSPs的浓度比无烟房间的RSPs的浓度高3倍。在一个通风较差的房间,即使只吸一支烟也会使空气中产生较高浓度的有害物质。
尼古丁是香烟烟雾的特有成分,因易于检测,已被视为二手烟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吸烟者的家中,空气中尼古丁的浓度介于2~10μg/m3,比无烟家庭空气中的尼古丁浓度高出60倍,即使将室内空气加以稀释,二手烟污染物的浓度业超出政府规定的浓度界限。每吸一支烟就会产生1.4mg尼古丁,13.3RSPs以及58.5mg一氧化碳。
当非吸烟者处于吸烟环境时,他们会吸收代谢香烟烟雾中的一些成分。烟雾在体内的生物标志是被动吸烟的证据。目前最常用的生物标志为尼古丁及其代谢物可替宁,其他方法包括检测儿童体内烟草特异致癌物的分解产物以及与蛋白质或DNA结合的物质。对吸烟孕妇而言,香烟中的有害成分会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在烟草烟雾中发现一种可以导致遗传损伤的物质—4-氨基苯胺,它能穿过胎盘并与胎儿血红蛋白相结合。此外,一项研究发现,在家中被动吸烟的儿童与非被动吸烟的儿童相比,其尿液中尼古丁的含量更高。
质量平衡模型:减少被动吸烟
儿童被动吸烟的程度取决于二手烟的浓度及暴露时间。
即使房间有足够的通风,也不能有效保护儿童不受二手烟侵害
质量平衡模型

上述质量平衡模型显示:二手烟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受源强度的影响最大。二手烟的源强度取决于吸烟人数及其吸烟量。足够的通风并不能有效避免被动吸烟,空气净化器也不能完全清除空气中的二手烟成分。因此,负责制定建筑物通风标准的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SHARE)指出,在吸烟的情况下,通风并不能保证健康无害的室内空气。通风还会使带有二手烟成分的空气扩散到其他地方,造成危害。
目前儿童被动吸烟的现状如何?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10名儿童中有5名暴露于二手烟;在东欧,每10名儿童中有8名被动吸烟。(图一、图2和表2暂略)
不同场所二手烟暴露的水平如何?
家中
如前所述,家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因此也最容易成为儿童被动吸烟的温室。一些研究对家庭二手烟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美国,吸烟者家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尼古丁含量平均为1-3μg。还有一项研究显示,与吸烟者结婚的非吸烟者体内尼古丁含量高于那些与非吸烟人者结婚的非吸烟人群。
交通工具
被动吸烟的第二大重要场所就是交通工具,尤其是私人车辆,这不只是因为人们在车中停留的时间长,还因为车中二手烟的浓度常常较高。一项研究显示,在汽车中吸一支烟就可以使车内空气中RSPs大大增加。在车窗关闭情况下,吸烟时车内RSPs浓度可达272μg/m3,车窗打开的情况下为51μg/m3.日常生活中,儿童在车内可能停留的时间有限,但是车内吸烟可能对它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对于那些患有哮喘及其他易受烟草烟雾影响的疾病儿童更是如此。
儿童保育机构
保育机构和学校也常常是儿童被动吸烟的场所。这些单位是家以外儿童停留时间最长的地点,因此有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

第二章 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二手烟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增加婴儿不明原因死亡的几率
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
易导致频繁的耳部感染
损害儿童肺部的发育
导致儿童支气管炎和肺炎
导致学龄儿童发生哮喘、咳嗽和喘鸣
儿童时期被动吸烟可导致成年后的一些健康问题。

第三章 政策与措施
公共场所
禁烟法令可以避免儿童被动吸烟
公共及工作场所也是政府规定的禁烟范围,很多国家已经制定相关政策禁止并限制在公共及工作场所吸烟,坚决实施和执行这些无烟政策,是保护孩子在家以外的场所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些“无烟令”限制的松紧程度不同,一些无烟令规定,大部分公共场所都要禁烟,但也有一些特定的场所和吸烟室是允许吸烟的。而其他一些无烟令则禁止在所有密闭的公共场所吸烟,没有例外,2004年3月29日,爱尔兰成为第一个执行百分之百无烟令的国家,法令规定禁止吸烟的范围包括所有密闭的工作场所、饭店和酒吧,自此又有几个国家通过了百分之百禁烟令,其中包括英国,新西兰,乌拉圭,百慕大,不丹和伊朗。另外,世界上一些地域性权力机构已经颁布百分之百无烟令,还有一些机构也正在推进这些法令的制定,大部分权力机构只具备相关规定但没有立法,这样孩子们就极易在公共场合受到被动吸烟的侵害。
人们支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令
在全世界做的各种调查显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很支持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法令。对爱尔兰成年吸烟者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禁烟法令颁布之前,只有40%的人支持在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禁烟,而法令执行后,支持者增至65%。与其相似,全球青年烟草调查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79%以上的学生都支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令。(表三暂略)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无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禁令都是很支持的。这也预示着今后我们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努力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保护孩子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些规章制度并没有涵盖家或车这些孩子们经常停留的地方,而一些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很可能在这些场所吸烟。然而,落实在家以外场所禁止吸烟的法令确实能促使一些人放弃吸烟,而一些家庭也因此在自己家中完全禁烟。
在家中
创造百分之百无烟的家庭环境是充分保护孩子和非吸烟者在家里免受被动吸烟侵害的唯一途径。政府的规定通常都不会涉及到个人家庭,而孩子往往非常依赖家庭成员,所以在家中应该自觉限制吸烟以保护孩子免受被动吸烟的侵害,然而,每个家庭对吸烟的限制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些家庭要求在任何时候在家里的任何地方都不许吸烟;而有些家庭则只要求在某些时候在家里的某些区域是禁止吸烟的。但是,保护孩子和非吸烟者不受被动吸烟侵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家里创造绝对无烟的环境。一份对英国的一些家庭的研究报告说明,在有成年吸烟者和婴儿的家庭中,完全禁烟的家庭的婴儿与不吸烟家庭的婴儿相比,二者尿液中可替宁的平均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没有太多吸烟限制的家庭和不禁烟的家庭,其婴儿尿液中的可替宁平均水平却没有明显差异。
一份2005年苏格兰的人口调查显示,有42%的家庭完全禁烟。2001年挪威的调查显示有85%的家庭限制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室内吸烟。
从全世界整体水平来看,孩子们在家中仍然遭受着被动吸烟的侵害。我们仍然需要大力推行家庭禁烟的法令,以保证所有孩子生活和娱乐的地方都是绝对安全无烟的佳境,
在交通工具上
全球的一些司法机构正在实践或探索在有儿童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实行禁烟令的可能性。
就吸烟来说,政府颁布的一些规章制度往往鞭长莫及,不能覆盖私人的交通工具和家庭。可喜的是,最近一些权力机构已经开始在有儿童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实行禁烟令。在美国的三个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所属领土(波多黎各),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城市都已通过了相关法律,另外,在美国一些州、城市和世界其他地区如塞浦路斯、新斯科舍等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令。
一些调查显示,无论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在有儿童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实行禁烟令。
儿童保育场所与一些家庭场所和交通工具不同,儿童保育场所和学校是政府规定的禁烟场所。事实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相关政策,禁止在儿童保育场所和学校吸烟。
在美国,联邦法律和州法律中都有禁止在教育场所吸烟的相关律条。
欧洲公众健康联盟(European Public Health Alliance)公布,欧洲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强调在学校及教育场所禁烟。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丹麦、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冰岛、拉脱维亚、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然而其中只有匈牙利和冰岛两个国家明确禁止在儿童活动区域吸烟。随着各国开始在公共场所以及工作场合实施禁烟令,儿童保育场所和学校也将成为禁烟令的受惠者。
政策干预
对家长进行禁烟教育能促使其在家中减少吸烟,甚至戒烟。
家庭和交通工具是儿童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但这些地方常常被认为不在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为此,很多国家的公共健康与教育组织已经开始实行教育工程,减少儿童在家中、车里被动吸烟。
除此外,我们也张贴图画警示,以呼吁人们不要在儿童面前吸烟,直至戒烟。20多个国家已经颁布法律,并张贴海报,警告人们不要在儿童面前吸烟。还有很多国家正在筹备这项立法。
患有哮喘的儿童在被动吸烟的环境里尤为危险。据欧洲公众健康联盟估计,美国每年有20万至100万哮喘患儿因被动吸烟而病情恶化。被动吸烟会刺激哮喘的发生和复发。国立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制定的《哮喘诊断治疗准则建议》,应当抓住每一个机会宣教强化“呼吸烟草污染的空气会引发哮喘”这一信息。此外,准则还指出,哮喘患者不应该允许人们在其家中、车里以及他们身边吸烟,同时确保儿童保育中心或者学校无人吸烟。
第四章 挑战和建议
烟草工业是创造无烟环境的最大障碍。
目前已证明,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危害颇深。人们试图位儿童建立无烟环境,以便他们能够健康的生活、工作和玩耍,但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公众缺乏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以及烟草工业对禁烟立法的抵制。烟草商一直否认被动吸烟危害健康,并用商业资助的研究结果来误导人们,使其对二手烟有害的证据产生怀疑。此外,烟草商发表误导性的言论,强调禁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试图迫使政府撤销具有法律效应的禁烟条款,并企图阻止新的禁烟条款的颁布。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控烟宣传组织和资源来与烟草业抗衡,儿童和成人的吸烟率正在快速增长。但是国际抗癌联盟(www.uicc.org)、全球无烟合作组织(www.globalsmokefreepartnership.org)和全球控烟网(www.globalink.org)在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及材料以对抗烟草工业宣传对大众的误导。此外,有150个国家认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些国家都在实施建设无烟区域的计划,可是这些行动依然没有提及在家庭中建立无烟环境。而对于儿童成长,家庭是最重要的场所。
被动吸烟没有所谓的安全范围,也没有数据证明何种程度的通风可以抵御二手烟的危害。唯一保护儿童免遭二手烟危害的办法就是在儿童停留的场所建立一个百分之百无烟的环境,如公共场所’家庭‘交通工具、幼儿园和学校。全球一些组织已经认识到避免儿童被动吸烟的重要性。许多组织已经就如何保护儿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此为基础,我们避免儿童被动吸烟的建议如下:
对于隶属政府管理的场所,如幼儿园和学校,禁烟条例应是法规而非一种自愿政策。自愿性政策不能为儿童提供充分保护,因为那些政策并非强制执行,没有法律支持,即便有人违法,惩罚措施也并不严厉,甚至不会受到惩罚。对于政府无法直接干涉的场所如家庭等,应当通过教育措施鼓励人们执行自愿性政策,创造无烟环境。
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儿童保育场所,学校
@所有的政府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要求所有的公共场所百分之百无烟,在公共环境中彻底禁烟。

@所有的政府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禁止在有儿童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吸烟。
@所有的政府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要求在所有的教育系统,学校和儿童保育场所保证百分之百无烟,完全禁止在这些场所吸烟,立法中应该明确,这些禁令不仅适用于注册的儿童保育中心,同时也适用于家庭是的儿童保育中心。
@法规中应当包括执行的方法和违反禁令的一些惩处措施。
@为了提高人们对这些法令的顺从性,改变公众的态度,立法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执行力度。
@应当监测和评估法规的执行情况和所产生的影响。
在家中
@应当开展教育活动,宣传儿童被动吸烟的危害,让每个人都知道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场所极易成为儿童被动吸烟的场所,要鼓励人们营造无烟家庭。
@香烟的包装上要注有健康警示,告诉人们儿童被动吸烟的危害,这也是教育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从事儿科的医务工作者应询问家庭中烟草的使用情况,向家长和监护人宣传被动吸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戒烟指导。
@为了更多的从临床角度提供有关戒烟和被动吸烟的咨询,健康从业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学习戒烟和减少吸烟的方法。

B. sim卡和usim卡卡号上有什么区别,怎么通过卡号来看,谁能帮我看一下卡号是89860113498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le) ,即用户识别卡,是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的一张个人资料卡。它采用A 级加密方法制作,存储着用户的数据、鉴权方法及密钥,可供GSM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同时,用户通过它完成与系统的连接和信息的交换。
移动电话只有装上SIM卡才能使用。“SIM卡”有大小之分,功能完全相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GSM移动电话。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符合GSM规范的移动电话中,而通话费则自动计入持卡用户的帐单上,与移动电话无关。

SIM卡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盗用、并机和通话被窃听,使用户的正常通信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为了保证您的移动电话丢失后不被盗用,每张SIM卡都可设置一组个人密码(PIN码)来对SIM卡上锁,它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只有正确输入密码后,手机才会进入正常的使用状态。连续三次输入错误的个人密码,手机即会将SIM卡锁住。发生这种情况,请您立即关机并携机及SIM卡到无线局营业厅解锁。如果此时您还继续操作,将引起SIM卡的自动封毁,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USIM卡就是第三代手机卡
USIM: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le(全球用户识别卡)
全球用户身份模块(USIM),也叫做升级 SIM ,是在 UMTS 3G 网络的一个构件。
很多人认为在3G时代,绝大部分应用只能由手机实现,卡片上的有限资源只需实现认证功能就可以了。的确,3G的应用十分复杂,大部分的应用都不能通过STK卡来单独完成。但USIM卡并不是只能做单纯的认证功能,事实证明它正在逐步向移动商务平台、乃至最后的多应用平台过渡,在手机上实现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电子票据等其它应用已不再是难事。这一特点使USIM卡成为了不同行业跨领域合作、相互渗透经营的媒介,如银行可以参与电信的经营,反之亦然。

除能够支持多应用之外,USIM卡还在安全性方面对算法进行了升级,并增加了卡对网络的认证功能,这种双向认证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对卡片的攻击。同时,USIM卡的电话簿功能更为强大,最多可存入500个电话号码,并且针对每个电话,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录入其它信息,如电子邮件、别名、其它号码等。

尽管步履蹒跚,但3G还是向我们一步步走来。高额的3G牌照费用也许是许多运营商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们对3G应用持以观望的态度。而且实现基于USIM卡上的多应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的规范不够完善,缺乏支持这种多应用的手机,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和相关的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多方协调会加大这种应用的难度。无论怎样,第三代移动通信卡片在这方面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相信基于USIM卡的多应用也终会在3G时代得到广泛使用。
TD-SCDMA的USIM卡在非TD-SCDMA手机上的使用问题,我们经过测试,在其它3G手机上,如WCDMA的机型,USIM卡可以作为一张普通的SIM卡使用,进行GSM网络的通话和信息功能,而在非2G手机上,则显示“SIM卡”注册失败。可见USIM卡本身就是一张TD-SCDMA和GSM 的双模卡(在USIM卡卡身上亦有说明),但是只能使用在3G手机如K850i、E51或有“3G版本”存在的行货手机如N73、N95上。

WCDMA和GSM之间的国际漫游分析
【摘要】文章介绍了GSM和WCDMA系统中不同制式的终端和不同类型用户标识模块(SIM、USIM、ISIM)之间的兼容关系。主要讨论了WCDMA和GSM系统之间实现国际漫游的两种不同操作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具体的呼叫信令流程和不同的加密方式。
【关键词】2G/3G互操作 WCDMA GSM 国际漫游 鉴权加密
1 引言
我们知道GSM和WCDMA都是基于GSM-MAP核心网,GSM网络可以平滑演进到WCDMA系统。目前欧洲、亚洲、非洲有很多国家已经建立WCDMA系统。所谓的WCDMA和GSM之间的国际漫游是指GSM(或者WCDMA)用户漫游到国外的WCDMA(GSM)网络,利用拜访地WCDMA(GSM)网络来为其提供业务服务。
由于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有的国家只存在GSM网络(比如中国),而有的国家则只建设了WCDMA网络(例如日本),而没有GSM网络。为此3GPP TS 22.100规范指出,WCDMA终端应该可以支持通过GSM的SIM卡来访问WCDMA网络。当然此时WCDMA网络只能为用户所提供象GSM系统所能提供的那些业务(WCDMA的特有业务,例如视频、高速数据通信无法提供)。用户是否可以通过GSM的SIM卡来访问WCDMA网络由该WCDMA网络运营商控制。同时3GPP TS 22.101规范指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系统应该允许WCDMA用户通过GSM终端来访问GSM网。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实现国际漫游需要什么条件以及一些关键流程。
2 移动终端中的UICC卡
我们知道在3GPP终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设计。UICC卡是一种可移动智能卡,它用于存储用户信息、鉴权密钥、电话簿、短消息等信息。
在GSM和3GPP规范中,用户想正常的使用各种业务都必须依靠终端中的UICC卡。如果终端中没有UICC卡,那么用户只能使用紧急呼叫业务(例如110、119)。
用户只需要将UICC卡从一部终端取出并插入到另一部终端中便可以轻松的将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电话簿)从一部终端转移到另一部终端中。
UICC是定义了物理特性的智能卡的总称,UICC和终端的接口都是标准的。
UICC可以包括多种逻辑应用,例如用户标识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le)、通用用户标识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le)、IP多媒体业务标识模块(ISIM,IP Multimedia Service Identity Mole)。当然UICC还可以包括其它应用(电子钱包等)。
2.1 GSM中的SIM
SIM卡是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智能卡,它用于存储各种参数和相关用户信息,例如用户签约信息、鉴权密钥、用户的优选信息、以及短信息。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我们经常会把UICC和SIM这两个术语互换,其实UICC是指物理卡,而SIM是指UICC卡上存储GSM用户签约信息的一个应用。SIM广泛应用于GSM系统中。
SIM中包括下列信息: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用户身份标识,用于接入鉴权。
◆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SDN Number):移动用户的手机号码。
◆密钥Ki、加密算法A3、A8:用于鉴权。
◆移动国家码(MCC,Mobile Country Code)、归属PLMN的移动网络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网络标识。
SIM应用在GSM的早期阶段就已经进行了标准化。在3GPP中继续继承了这些规范(参阅3GPP TS 11.11和3GPP TS 51.011)。
2.2 WCDMA中的USIM
USIM(参阅3GPP TS 31.102)是UICC卡上的另外一种应用。USIM提供了不同于SIM的另外一组参数,它包括用户签约信息、鉴权信息、付费方式、用户短消息等。USIM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即WCDMA网络中。
当终端(包括电路交换功能和分组交换功能)要使用WCDMA业务时,必须使用USIM。很明显,SIM和USIM可以共存于同一张UICC卡中。
除了其它信息外,USIM包括下列信息: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是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唯一标识,该标识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而对网络来说是可见的。IMSI作为用户标识用于鉴权目的。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其私有用户标识等价于IMSI。
◆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SDN Number):在该域中存储了分配给用户的一个或者多个电话号码。在IMS中其公共用户标识等价于MSISDN。
◆加密密钥(CK,Cipher Key)和完整性密钥(IK,Integrity Key):这些密钥用于空中接口中数据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USIM单独存储在电路域和分组域使用的密钥。
◆短消息(SMS,Short Message Service):USIM可以存储短消息以及相关的数据,例如发送者、接收者、状态等。
◆短消息参数:该域用于存储与SMS业务有关的配置数据,例如SMS中心地址、支持的协议等等。
◆多媒体消息业务(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用户连接性参数:该域用于存储与MMS业务相关的配置数据,例如MMS服务器地址、MMS网关地址。
◆MMS用户优选信息:该域用于存储与MMS业务有关的用户优选信息,例如发送报告标志、优先级、到期信息等。
USIM卡和SIM卡相比有如下特点:
◆相对于SIM卡的单向鉴权(网络鉴权用户),USIM卡鉴权机制采用双向鉴权(除了网络鉴权用户外,用户也鉴权网络),有很高的安全性。
◆于SIM卡电话薄相比,USIM卡电话薄中每个联系人可以对应多个号码或者昵称。
◆相对SIM卡机卡接口速率,USIM卡机卡接口速率大大提高(230kbps)。
◆相对SIM卡对逻辑应用的支持,USIM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逻辑应用。
2.3 3GPP IMS中的ISIM
在UICC中还可以实现ISIM应用(参阅3GPP TS 31.103)。ISIM仅用于3GPP IMS系统中。它包括了在IMS系统中用于用户标识、用户鉴权和终端配置的有关参数。ISIM可以跟单独与SIM或USIM共存于一张UICC卡上,当然也可以同时与SIM和USIM共存于一张UICC卡上。
在ISIM中包括的主要参数有:
◆私有用户标识(Private User Identity):在ISIM中只能有一个私有用户标
◆公共用户标识(Public User Identity):在ISIM中可以存储一个或者多个公共用户标识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URI。
◆归属网络域URI:ISIM中存储了包括归属网络域名的SIP URI,用于在注册过程中找到其归属网络的地址。在ISIM中只能存储一个归属网络域名URI。
◆长期加密(Long Term Secret):用于鉴权目的,用于计算终端和网络之间使用的完整性密钥和加密密钥。IMS终端利用完整性密钥来保护IMS终端和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之间SIP信令的完整性。如果信令需要保密,那么IMS终端将利用加密密钥来对IMS终端和P-CSCF之间的SIP信令进行加密和解密。
除了ISIM外,使用USIM也可以访问3GPP IMS网络,但是需要对终端的软件进行适当的修改。由于SIM应用的安全等级较低,所以3GPP IMS系统不允许通过SIM来访问。
2.4 小结
目前UICC卡一般同时包括USIM和SIM两个模块,此时称为复合USIM卡(它可以兼容GSM终端和WCDMA终端),如果UICC中只包括USIM模块,那么称为纯USIM卡。
WCDMA终端在机卡接口上具备后向兼容性,兼容USIM卡(复合USIM卡和纯USIM卡)和GSM的SIM卡。
GSM终端兼容GSM的SIM卡和WCDMA的复合USIM卡,不兼容纯USIM卡。
WCDMA双模终端无论插入SIM卡或者USIM卡(复合USIM卡或者纯USIM卡)都可以接入GSM无线网络或者WCDMA无线网络。
GSM终端插入SIM卡或复合USIM卡只能接入GSM无线网络。
SIM卡可以应用于GSM、WCDMA、TD-SCDMA系统中。
USIM卡可以应用于GSM、WCDMA、TD-SCDMA系统中。
如果用户想使用IMS业务,那么在UICC卡中必须同时包括USIM和ISIM,如果只有USIM的话,可以通过修改终端中的软件来实现对IMS的访问(Release 5),在将来的标准中不排除在UICC卡中只需要ISIM即可访问IMS。
3 WCDMA和GSM的空中接口
WCDMA是从GSM系统演进而来,它们使用相同的核心网,但是其空中接口部分却有巨大差别,图2是WCDMA R4网络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GERAN和UTRAN公用同样的核心网。
表1列举了WCDMA和GSM在空中接口上一些最主要的差别:
表1 WCDMA和GSM空中接口关键参数对比



WCDMA

GSM

多址方式

CDMA

TDMA

载波带宽

5MHz

200kHz

调制方式

QPSK(前向)、BPSK(反向)

GMSK

分集方式

多径分集(RAKE接收机)

慢跳频

频率复用因子

1

1~18

语音编码

AMR

RPE-LTP-LPC

信道编码

卷积码、Turbo码

卷积码

3.1 多址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WCDMA采用码分多址方式,用户和信道都是通过不同的码子来区分,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可以在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时隙中同时进行通信。GSM系统采用时分多址方式,用户和信道是通过不同的时隙来区分,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一个时隙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
在WCDMA中分别用到了信道化码和扰码,其信道化码采用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来实现,OVSF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即不同码子之间是完全正交的。而其扰码则通过伪随机序列来实现,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即同步时会有很大的峰值。
3.2 载波带宽
在WCDMA中其扩频码片速率是3.84Mbps,所以经过调制后其信号带宽为5MHz。WCDMA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所以上下行总共占用10MHz带宽。这也是WCDMA称为宽带CDMA的原因。对GSM来说,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最终速率为270.8Kbps,经过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后其信号带宽为200KHz,GSM是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双工系统,所以上下行总共占用400KHz的带宽。
3.3 调制方式
WCDMA系统采用了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和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对于BPSK来说就是将每个比特(0或者1)映射成相位0或者π,而QPSK则将两个比特分别映射成相位0、π/4、π/2、3π/4。此时调制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
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方式,GMSK属于连续相位调制,是在MSK调制之前加入高斯滤波器,其目的是使调制信号的主瓣滚降的更快。该调制信号的频率是变化的。
3.4 分集方式
分集(Diversity)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在WCDMA系统中,利用CDMA固有的抗多径衰落能力,将从不同方向反射过来的多径信号通过RAKE接收机进行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从而将本来对通信可靠性有害(多径信号会造成多径衰落,即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多径信号变成对通信有益的信号。
在GSM系统中采用了慢跳频技术,通俗点说就是将信息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这样便可以克服由于某一频率一直处于深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3.5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一直是信息论中研究的重点,语音编码就是在可以听懂的基础上编出尽可能低的比特速率。而信道编码是通过增加冗余比特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WCDMA系统中的语音编码器采用的是自适应多速率(AMR,Adaptive Multi-Rate)编码技术。WCDMA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包括卷积码和Turbo(1993年提出)码,Turbo码由于具有较大的交织深度(导致传输延时增加)和超强纠错能力,所以通常用在数据通信环境下。
GSM的语音编码器采用的是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线性预测编码(RPE-LTP-LPC,Regular Pulse Excited-Long Term Prediction-Linear Predictive Coding)技术。GSM中的信道编码采用的是卷积码。
3.6 小结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出很简单的结论,即当终端处于某种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时,终端要想正常工作,其前提条件就是终端必须跟基站必须是同一制式。也就是说当终端处于WCDMA基站覆盖时,该终端必须是WCDMA终端(WCDMA/GSM双模终端当然没有问题);当处于GSM基站覆盖时,该终端必须是GSM终端(WCDMA/GSM双模终端显然没有问题)。
4 WCDMA和GSM实现国际漫游的两种方式
目前WCDMA和GSM之间实现国际漫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国内办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二是自备双模终端到国外实现GSM和WCDAM之间的自动漫游。下面我们将分别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GSM、WCDMA国际漫游为例进行分析。
4.1 租机租卡呼转漫游
当中国GSM用户要漫游到日本时,由于日本是WCDMA网络,所以用户在国内开通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在营业厅租用的手机是日本的WCDMA手机,同时将用户的GSM手机号呼转到租用的手机上,这种呼转属于无条件呼转。
假设用户A要去日本,办理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其号码呼转到了终端B上,当国内用户C呼叫用户A。
(1) MSC接收到被叫用户号码A后,通过7号信令网向A的HLR发送send_routing_info消息。
(2)在HLR中可以看到用户A已经呼转到了终端B上,此时HLR通过send_routing_info消息将B号码返回给MSC。
(3) MSC分析得知该号码是国际号码后通过向TSMC发送IAM消息,并通过ISC、国际话务中转商送达日本TMSC。
(4) 日本TMSC收到IAM消息后,通过7号信令向终端B的HLR发送send_routing_info消息。
(5)终端B的HLR已知目前为终端B提供服务的MSC,随后向该MSC发送provide_roaming_num消息获取终端B的MSRN。
(6) MSC将终端B的MSRN通过provide_roaming_num_ack消息返回给HLR。
(7) 随后终端B的HLR通过send_routing_num_ack消息将B的MSRN发送给TMSC。
(8) 获知了终端B的MSRN后,TMSC便通过IAM消息进行随后的话务接续。
同理可得当日本WCDMA用户漫游到中国GSM网络时,也可以在其国内办理该业务。
4.2 自备WCDMA终端实现GSM到WCDMA的国际漫游
GSM用户通过WCDMA终端访问日本WCDMA网络的简单鉴权、加密过程:
中国用户到达日本开机后,首先发起位置更新过程,日本WCDMA MSC收到中国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后,便通过国际7号信令网和中国7号信令网向用户的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随后HLR通过鉴权请求消息向日本WCDMA MSC发送Triplets(Kc,RAND,SRES)。此时的鉴权过程跟GSM系统的鉴权一样,即MSC将Kc和RAND下发给终端后,终端利用RAND、Ki通过A3算法得到SERS,并将该SERS返回给MSC,MSC将比较HLR送来的SERS跟终端送来的是否一致。若一致则鉴权通过,HLR会向日本WCDMA MSC/VLR插入中国用户的相关数据,同时将这些信息从旧MSC/VLR中删除。若不一致,则用户被拒绝。
其实在鉴权完毕后紧接着应该进行空中接口加密过程,不过我们国内没有采用。在GSM系统中空中接口的加密是通过Kc和A5算法来完成的,然而当用户漫游到日本后,如上图,对于WCDMA终端和WCDMA MSC都会按照相应的转换函数将收到的Kc转换成CK、IK,从而实现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可以看出其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
4.3 自备GSM终端实现WCDMA到GSM的国际漫游
日本的WCDMA用户漫游到中国后只需更换一部GSM终端就可以了,无需换USIM复合卡。如果用户使用的是WCDMA/GSM双模终端则可以实现自动漫游。我们简单的看看该场景中的鉴权和加密过程。
当日本用户漫游到中国开机后,首先进行位置更新过程,中国GSM MSC收到日本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后,便通过7号信令网向用户的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注意此时日本的HLR是WCDMA HLR,其存储的是鉴权五元组(Quintets)(RAND,CK,IK,XRES,AUTN),它必须将其转换为三元组(Triplets),即通过CK、IK计算出Kc,通过XRES计算出SERS。随后HLR通过鉴权请求消息向中国MSC发送Triplets(Kc,RAND,SRES)。MSC收到Triplets后通过GSM BSS将RAND发送给GSM终端,终端利用该RAND可以计算出CK、IK和RES,随后终端利用不同的转换函数分别将CK、IK转换成KC,将RES转换成SRES。然后终端将SERS返回给MSC,MSC将从HLR中收到的SRES和从终端收到的SRES进行比较,若一致,则鉴权通过,HLR将用户相关信息插入到GSM MSC/VLR中,并从旧的VLR中删除用户相关信息。完成位置更新过程。若比较结果不一致,则拒绝用户。虽然我国GSM系统空中接口没有进行加密,其实在规范中鉴权完毕后由加密过程,即终端和GSM BSS之间通过Kc进行加密操作。
5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WCDMA和GSM有着相同的核心网,所以只要运营商相互开通WCDMA和GSM之间的业务,用户只需要更换原来的终端就可以实现自动漫游,不同的是在空中接口加密过程中需要对鉴权组中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转换以适合空中接口的需要。

C. landa系统卡号映射怎么删除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le) ,即用户识别卡,是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的一张个人资料卡。它采用A 级加密方法制作,存储着用户的数据、鉴权方法及密钥,可供GSM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同时,用户通过它完成与系统的连接和信息的交换。
移动电话只有装上SIM卡才能使用。“SIM卡”有大小之分,功能完全相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GSM移动电话。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符合GSM规范的移动电话中,而通话费则自动计入持卡用户的帐单上,与移动电话无关。

SIM卡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盗用、并机和通话被窃听,使用户的正常通信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为了保证您的移动电话丢失后不被盗用,每张SIM卡都可设置一组个人密码(PIN码)来对SIM卡上锁,它是由用户自己设定的。只有正确输入密码后,手机才会进入正常的使用状态。连续三次输入错误的个人密码,手机即会将SIM卡锁住。发生这种情况,请您立即关机并携机及SIM卡到无线局营业厅解锁。如果此时您还继续操作,将引起SIM卡的自动封毁,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USIM卡就是第三代手机卡
USIM: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le(全球用户识别卡)
全球用户身份模块(USIM),也叫做升级 SIM ,是在 UMTS 3G 网络的一个构件。
很多人认为在3G时代,绝大部分应用只能由手机实现,卡片上的有限资源只需实现认证功能就可以了。的确,3G的应用十分复杂,大部分的应用都不能通过STK卡来单独完成。但USIM卡并不是只能做单纯的认证功能,事实证明它正在逐步向移动商务平台、乃至最后的多应用平台过渡,在手机上实现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电子票据等其它应用已不再是难事。这一特点使USIM卡成为了不同行业跨领域合作、相互渗透经营的媒介,如银行可以参与电信的经营,反之亦然。

除能够支持多应用之外,USIM卡还在安全性方面对算法进行了升级,并增加了卡对网络的认证功能,这种双向认证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对卡片的攻击。同时,USIM卡的电话簿功能更为强大,最多可存入500个电话号码,并且针对每个电话,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录入其它信息,如电子邮件、别名、其它号码等。

尽管步履蹒跚,但3G还是向我们一步步走来。高额的3G牌照费用也许是许多运营商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们对3G应用持以观望的态度。而且实现基于USIM卡上的多应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的规范不够完善,缺乏支持这种多应用的手机,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和相关的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多方协调会加大这种应用的难度。无论怎样,第三代移动通信卡片在这方面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相信基于USIM卡的多应用也终会在3G时代得到广泛使用。
TD-SCDMA的USIM卡在非TD-SCDMA手机上的使用问题,我们经过测试,在其它3G手机上,如WCDMA的机型,USIM卡可以作为一张普通的SIM卡使用,进行GSM网络的通话和信息功能,而在非2G手机上,则显示“SIM卡”注册失败。可见USIM卡本身就是一张TD-SCDMA和GSM 的双模卡(在USIM卡卡身上亦有说明),但是只能使用在3G手机如K850i、E51或有“3G版本”存在的行货手机如N73、N95上。

WCDMA和GSM之间的国际漫游分析
【摘要】文章介绍了GSM和WCDMA系统中不同制式的终端和不同类型用户标识模块(SIM、USIM、ISIM)之间的兼容关系。主要讨论了WCDMA和GSM系统之间实现国际漫游的两种不同操作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具体的呼叫信令流程和不同的加密方式。
【关键词】2G/3G互操作 WCDMA GSM 国际漫游 鉴权加密
1 引言
我们知道GSM和WCDMA都是基于GSM-MAP核心网,GSM网络可以平滑演进到WCDMA系统。目前欧洲、亚洲、非洲有很多国家已经建立WCDMA系统。所谓的WCDMA和GSM之间的国际漫游是指GSM(或者WCDMA)用户漫游到国外的WCDMA(GSM)网络,利用拜访地WCDMA(GSM)网络来为其提供业务服务。
由于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有的国家只存在GSM网络(比如中国),而有的国家则只建设了WCDMA网络(例如日本),而没有GSM网络。为此3GPP TS 22.100规范指出,WCDMA终端应该可以支持通过GSM的SIM卡来访问WCDMA网络。当然此时WCDMA网络只能为用户所提供象GSM系统所能提供的那些业务(WCDMA的特有业务,例如视频、高速数据通信无法提供)。用户是否可以通过GSM的SIM卡来访问WCDMA网络由该WCDMA网络运营商控制。同时3GPP TS 22.101规范指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系统应该允许WCDMA用户通过GSM终端来访问GSM网。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实现国际漫游需要什么条件以及一些关键流程。
2 移动终端中的UICC卡
我们知道在3GPP终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设计。UICC卡是一种可移动智能卡,它用于存储用户信息、鉴权密钥、电话簿、短消息等信息。
在GSM和3GPP规范中,用户想正常的使用各种业务都必须依靠终端中的UICC卡。如果终端中没有UICC卡,那么用户只能使用紧急呼叫业务(例如110、119)。
用户只需要将UICC卡从一部终端取出并插入到另一部终端中便可以轻松的将用户的签约信息(包括电话簿)从一部终端转移到另一部终端中。
UICC是定义了物理特性的智能卡的总称,UICC和终端的接口都是标准的。
UICC可以包括多种逻辑应用,例如用户标识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le)、通用用户标识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le)、IP多媒体业务标识模块(ISIM,IP Multimedia Service Identity Mole)。当然UICC还可以包括其它应用(电子钱包等)。
2.1 GSM中的SIM
SIM卡是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智能卡,它用于存储各种参数和相关用户信息,例如用户签约信息、鉴权密钥、用户的优选信息、以及短信息。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我们经常会把UICC和SIM这两个术语互换,其实UICC是指物理卡,而SIM是指UICC卡上存储GSM用户签约信息的一个应用。SIM广泛应用于GSM系统中。
SIM中包括下列信息: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用户身份标识,用于接入鉴权。
◆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SDN Number):移动用户的手机号码。
◆密钥Ki、加密算法A3、A8:用于鉴权。
◆移动国家码(MCC,Mobile Country Code)、归属PLMN的移动网络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网络标识。
SIM应用在GSM的早期阶段就已经进行了标准化。在3GPP中继续继承了这些规范(参阅3GPP TS 11.11和3GPP TS 51.011)。
2.2 WCDMA中的USIM
USIM(参阅3GPP TS 31.102)是UICC卡上的另外一种应用。USIM提供了不同于SIM的另外一组参数,它包括用户签约信息、鉴权信息、付费方式、用户短消息等。USIM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即WCDMA网络中。
当终端(包括电路交换功能和分组交换功能)要使用WCDMA业务时,必须使用USIM。很明显,SIM和USIM可以共存于同一张UICC卡中。
除了其它信息外,USIM包括下列信息: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是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唯一标识,该标识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而对网络来说是可见的。IMSI作为用户标识用于鉴权目的。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其私有用户标识等价于IMSI。
◆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SDN Number):在该域中存储了分配给用户的一个或者多个电话号码。在IMS中其公共用户标识等价于MSISDN。
◆加密密钥(CK,Cipher Key)和完整性密钥(IK,Integrity Key):这些密钥用于空中接口中数据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USIM单独存储在电路域和分组域使用的密钥。
◆短消息(SMS,Short Message Service):USIM可以存储短消息以及相关的数据,例如发送者、接收者、状态等。
◆短消息参数:该域用于存储与SMS业务有关的配置数据,例如SMS中心地址、支持的协议等等。
◆多媒体消息业务(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用户连接性参数:该域用于存储与MMS业务相关的配置数据,例如MMS服务器地址、MMS网关地址。
◆MMS用户优选信息:该域用于存储与MMS业务有关的用户优选信息,例如发送报告标志、优先级、到期信息等。
USIM卡和SIM卡相比有如下特点:
◆相对于SIM卡的单向鉴权(网络鉴权用户),USIM卡鉴权机制采用双向鉴权(除了网络鉴权用户外,用户也鉴权网络),有很高的安全性。
◆于SIM卡电话薄相比,USIM卡电话薄中每个联系人可以对应多个号码或者昵称。
◆相对SIM卡机卡接口速率,USIM卡机卡接口速率大大提高(230kbps)。
◆相对SIM卡对逻辑应用的支持,USIM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逻辑应用。
2.3 3GPP IMS中的ISIM
在UICC中还可以实现ISIM应用(参阅3GPP TS 31.103)。ISIM仅用于3GPP IMS系统中。它包括了在IMS系统中用于用户标识、用户鉴权和终端配置的有关参数。ISIM可以跟单独与SIM或USIM共存于一张UICC卡上,当然也可以同时与SIM和USIM共存于一张UICC卡上。
在ISIM中包括的主要参数有:
◆私有用户标识(Private User Identity):在ISIM中只能有一个私有用户标
◆公共用户标识(Public User Identity):在ISIM中可以存储一个或者多个公共用户标识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URI。
◆归属网络域URI:ISIM中存储了包括归属网络域名的SIP URI,用于在注册过程中找到其归属网络的地址。在ISIM中只能存储一个归属网络域名URI。
◆长期加密(Long Term Secret):用于鉴权目的,用于计算终端和网络之间使用的完整性密钥和加密密钥。IMS终端利用完整性密钥来保护IMS终端和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之间SIP信令的完整性。如果信令需要保密,那么IMS终端将利用加密密钥来对IMS终端和P-CSCF之间的SIP信令进行加密和解密。
除了ISIM外,使用USIM也可以访问3GPP IMS网络,但是需要对终端的软件进行适当的修改。由于SIM应用的安全等级较低,所以3GPP IMS系统不允许通过SIM来访问。
2.4 小结
目前UICC卡一般同时包括USIM和SIM两个模块,此时称为复合USIM卡(它可以兼容GSM终端和WCDMA终端),如果UICC中只包括USIM模块,那么称为纯USIM卡。
WCDMA终端在机卡接口上具备后向兼容性,兼容USIM卡(复合USIM卡和纯USIM卡)和GSM的SIM卡。
GSM终端兼容GSM的SIM卡和WCDMA的复合USIM卡,不兼容纯USIM卡。
WCDMA双模终端无论插入SIM卡或者USIM卡(复合USIM卡或者纯USIM卡)都可以接入GSM无线网络或者WCDMA无线网络。
GSM终端插入SIM卡或复合USIM卡只能接入GSM无线网络。
SIM卡可以应用于GSM、WCDMA、TD-SCDMA系统中。
USIM卡可以应用于GSM、WCDMA、TD-SCDMA系统中。
如果用户想使用IMS业务,那么在UICC卡中必须同时包括USIM和ISIM,如果只有USIM的话,可以通过修改终端中的软件来实现对IMS的访问(Release 5),在将来的标准中不排除在UICC卡中只需要ISIM即可访问IMS。
3 WCDMA和GSM的空中接口
WCDMA是从GSM系统演进而来,它们使用相同的核心网,但是其空中接口部分却有巨大差别,图2是WCDMA R4网络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GERAN和UTRAN公用同样的核心网。
表1列举了WCDMA和GSM在空中接口上一些最主要的差别:
表1 WCDMA和GSM空中接口关键参数对比WCDMA

GSM

多址方式

CDMA

TDMA

载波带宽

5MHz

200kHz

调制方式

QPSK(前向)、BPSK(反向)

GMSK

分集方式

多径分集(RAKE接收机)

慢跳频

频率复用因子

1

1~18

语音编码

AMR

RPE-LTP-LPC

信道编码

卷积码、Turbo码

卷积码

3.1 多址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WCDMA采用码分多址方式,用户和信道都是通过不同的码子来区分,也就是说不同的用户可以在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时隙中同时进行通信。GSM系统采用时分多址方式,用户和信道是通过不同的时隙来区分,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一个时隙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
在WCDMA中分别用到了信道化码和扰码,其信道化码采用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来实现,OVSF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即不同码子之间是完全正交的。而其扰码则通过伪随机序列来实现,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即同步时会有很大的峰值。
3.2 载波带宽
在WCDMA中其扩频码片速率是3.84Mbps,所以经过调制后其信号带宽为5MHz。WCDMA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所以上下行总共占用10MHz带宽。这也是WCDMA称为宽带CDMA的原因。对GSM来说,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最终速率为270.8Kbps,经过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后其信号带宽为200KHz,GSM是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双工系统,所以上下行总共占用400KHz的带宽。
3.3 调制方式
WCDMA系统采用了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和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对于BPSK来说就是将每个比特(0或者1)映射成相位0或者π,而QPSK则将两个比特分别映射成相位0、π/4、π/2、3π/4。此时调制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
GSM系统采用的是GMSK调制方式,GMSK属于连续相位调制,是在MSK调制之前加入高斯滤波器,其目的是使调制信号的主瓣滚降的更快。该调制信号的频率是变化的。
3.4 分集方式
分集(Diversity)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在WCDMA系统中,利用CDMA固有的抗多径衰落能力,将从不同方向反射过来的多径信号通过RAKE接收机进行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从而将本来对通信可靠性有害(多径信号会造成多径衰落,即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多径信号变成对通信有益的信号。
在GSM系统中采用了慢跳频技术,通俗点说就是将信息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这样便可以克服由于某一频率一直处于深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3.5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一直是信息论中研究的重点,语音编码就是在可以听懂的基础上编出尽可能低的比特速率。而信道编码是通过增加冗余比特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WCDMA系统中的语音编码器采用的是自适应多速率(AMR,Adaptive Multi-Rate)编码技术。WCDMA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包括卷积码和Turbo(1993年提出)码,Turbo码由于具有较大的交织深度(导致传输延时增加)和超强纠错能力,所以通常用在数据通信环境下。
GSM的语音编码器采用的是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线性预测编码(RPE-LTP-LPC,Regular Pulse Excited-Long Term Prediction-Linear Predictive Coding)技术。GSM中的信道编码采用的是卷积码。
3.6 小结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出很简单的结论,即当终端处于某种蜂窝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时,终端要想正常工作,其前提条件就是终端必须跟基站必须是同一制式。也就是说当终端处于WCDMA基站覆盖时,该终端必须是WCDMA终端(WCDMA/GSM双模终端当然没有问题);当处于GSM基站覆盖时,该终端必须是GSM终端(WCDMA/GSM双模终端显然没有问题)。
4 WCDMA和GSM实现国际漫游的两种方式
目前WCDMA和GSM之间实现国际漫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国内办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二是自备双模终端到国外实现GSM和WCDAM之间的自动漫游。下面我们将分别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GSM、WCDMA国际漫游为例进行分析。
4.1 租机租卡呼转漫游
当中国GSM用户要漫游到日本时,由于日本是WCDMA网络,所以用户在国内开通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在营业厅租用的手机是日本的WCDMA手机,同时将用户的GSM手机号呼转到租用的手机上,这种呼转属于无条件呼转。
假设用户A要去日本,办理了租机租卡呼转漫游业务,其号码呼转到了终端B上,当国内用户C呼叫用户A。
(1) MSC接收到被叫用户号码A后,通过7号信令网向A的HLR发送send_routing_info消息。
(2)在HLR中可以看到用户A已经呼转到了终端B上,此时HLR通过send_routing_info消息将B号码返回给MSC。
(3) MSC分析得知该号码是国际号码后通过向TSMC发送IAM消息,并通过ISC、国际话务中转商送达日本TMSC。
(4) 日本TMSC收到IAM消息后,通过7号信令向终端B的HLR发送send_routing_info消息。
(5)终端B的HLR已知目前为终端B提供服务的MSC,随后向该MSC发送provide_roaming_num消息获取终端B的MSRN。
(6) MSC将终端B的MSRN通过provide_roaming_num_ack消息返回给HLR。
(7) 随后终端B的HLR通过send_routing_num_ack消息将B的MSRN发送给TMSC。
(8) 获知了终端B的MSRN后,TMSC便通过IAM消息进行随后的话务接续。
同理可得当日本WCDMA用户漫游到中国GSM网络时,也可以在其国内办理该业务。
4.2 自备WCDMA终端实现GSM到WCDMA的国际漫游
GSM用户通过WCDMA终端访问日本WCDMA网络的简单鉴权、加密过程:
中国用户到达日本开机后,首先发起位置更新过程,日本WCDMA MSC收到中国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后,便通过国际7号信令网和中国7号信令网向用户的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随后HLR通过鉴权请求消息向日本WCDMA MSC发送Triplets(Kc,RAND,SRES)。此时的鉴权过程跟GSM系统的鉴权一样,即MSC将Kc和RAND下发给终端后,终端利用RAND、Ki通过A3算法得到SERS,并将该SERS返回给MSC,MSC将比较HLR送来的SERS跟终端送来的是否一致。若一致则鉴权通过,HLR会向日本WCDMA MSC/VLR插入中国用户的相关数据,同时将这些信息从旧MSC/VLR中删除。若不一致,则用户被拒绝。
其实在鉴权完毕后紧接着应该进行空中接口加密过程,不过我们国内没有采用。在GSM系统中空中接口的加密是通过Kc和A5算法来完成的,然而当用户漫游到日本后,如上图,对于WCDMA终端和WCDMA MSC都会按照相应的转换函数将收到的Kc转换成CK、IK,从而实现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可以看出其传输的安全性提高了。
4.3 自备GSM终端实现WCDMA到GSM的国际漫游
日本的WCDMA用户漫游到中国后只需更换一部GSM终端就可以了,无需换USIM复合卡。如果用户使用的是WCDMA/GSM双模终端则可以实现自动漫游。我们简单的看看该场景中的鉴权和加密过程。
当日本用户漫游到中国开机后,首先进行位置更新过程,中国GSM MSC收到日本用户的位置更新请求后,便通过7号信令网向用户的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注意此时日本的HLR是WCDMA HLR,其存储的是鉴权五元组(Quintets)(RAND,CK,IK,XRES,AUTN),它必须将其转换为三元组(Triplets),即通过CK、IK计算出Kc,通过XRES计算出SERS。随后HLR通过鉴权请求消息向中国MSC发送Triplets(Kc,RAND,SRES)。MSC收到Triplets后通过GSM BSS将RAND发送给GSM终端,终端利用该RAND可以计算出CK、IK和RES,随后终端利用不同的转换函数分别将CK、IK转换成KC,将RES转换成SRES。然后终端将SERS返回给MSC,MSC将从HLR中收到的SRES和从终端收到的SRES进行比较,若一致,则鉴权通过,HLR将用户相关信息插入到GSM MSC/VLR中,并从旧的VLR中删除用户相关信息。完成位置更新过程。若比较结果不一致,则拒绝用户。虽然我国GSM系统空中接口没有进行加密,其实在规范中鉴权完毕后由加密过程,即终端和GSM BSS之间通过Kc进行加密操作。
5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WCDMA和GSM有着相同的核心网,所以只要运营商相互开通WCDMA和GSM之间的业务,用户只需要更换原来的终端就可以实现自动漫游,不同的是在空中接口加密过程中需要对鉴权组中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转换以适合空中接口的需要。

D. 苹果4s装上4g卡无信号

在中国移动强势推进TD-LTE 4G业务,以及FDD LTE未发放牌照的影响下,中国电信2014年移动用户发展受到影响,其上半年大多处于用户规模快速下滑状态。正是待到山花烂漫时,中国电信在2015年农历年刚开始喜获LTE FDD牌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DMA运营商,中国电信终于战胜诸多难关迎来了大力发展4G用户的元年。


目前,中国电信在100多个城市部署4G网络,56个城市成功进行了4G混合组网试验;4G终端超过100款,截止14年年底销量近1000万部。大家知道,在3G时代,中国移动是出名的“缺终端”,TD-S的终端由于芯片产业的限制以质量差、款型少、价格贵曾经让一众终端厂商望而却步;其实中国电信也好不到哪去,CDMA芯片供货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唯“高通”可用状态,每一部手机由于高额专利费在成本上长期居高,因此电信用户们在各大论坛上都有一句共识性的抱怨:一入电信深似海,从此手机不好买。为此,中国电信不仅在终端款型、种类上下足功夫,并且拿出了全网通的诚意,多款CDMA终端不置网络锁,甚至iphone6都在出售公开版。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电信在14年底迎来了MTK多模芯片MT6753、MT6735(包含CDMA模)的发布,从此手机单芯片方案不再单一,为电信的LTE终端市场带来更多选择。虽然MTK的这两款多模芯片在CDMA模上的表现还要更多测试,但相信天翼终端百花争鸣的时代已经就在眼前。


价格低廉4G套餐的推出让众多用户心动,很多人选择更换4G套餐但仍用3G流量。在更换4G套餐的同时,也有很多用户更换了SIM卡,即电信4G卡。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很多人发现把4G卡放在老3G终端里,手机无法工作,显示无服务。出现这类问题机型中包括了对果粉来说相当有份量的一款终端:iPhone4s(乔帮主时代的巅峰款嘛)。


目前在知乎、机锋、通信人论坛等各大网站上,笔者都看到分析出现4G卡和iPhone4s不兼容现象的热帖。总结论坛内群众讨论的情况,有以下猜测说法:

1.营销手段,催促用户换手机


2.变相收取卡制作费(4G卡不可用的情况下换回3G卡的办理,需要收20元制卡费。)


3.中国电信4G网络APN更换,导致无法驻留网络


猜测1和2当然是无稽之谈,对于拥有近二亿用户规模的通信公司而言在网络换代之时,平滑过渡,提高用户体验才是真正的营销手段,更不会为此故意修改网络参数的。猜测3当然也不成立,很简单:即使APN更换了,手机只会表现出可以驻留却无法使用业务的状态,不会显示无服务。无服务意味着手机根本没有发现网络信号或放弃寻找网络信号。


为此笔者询问了10000号以及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得到正面合理的解释,毕竟咱的4S好好的,废了怪可惜的。10000号的答复和广大网友的反馈是一致的:建议4G卡搭配4G手机使用,3G手机还是搭配3G卡使用。营业厅帅锅回复的就比较家常了“4S用新卡是肯定不行,你就不要试了,原因我们也不知道,就知道不行。但是有些3G手机可以”。好奇心爆棚有木有!!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释藏在SIM卡里的秘密。


1.SIM卡基础知识介绍

SIM卡最初来源于GSM网络,通过技术创新,CDMA机卡分离引出CDMA的UIM卡。SIM卡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主要:一是鉴权防止未授权的接入;二是传输加密防止**。当然SIM卡还有一些存储和应用功能。可以得到的结论是:SIM卡既有存储能力又有计算的能力。SIM是为2G定义的集成电路卡(ICC),它从物理到逻辑都是一个统一的实体,不对平台和应用加以区分。也就是说SIM即是卡平台又是GSM应用,ICC代表着平台和应用的整体。


2000年左右ETSI建立了智能卡平台的项目,目的是为所有电信应用定义通用的SIM卡,UICC应运而生。运行在UICC平台之上的USIM应用与平台一起构成USIM卡,也就是说USIM实际上只是UICC平台上的一个应用,UICC平台上当然也可以有SIM、UIM等其他电信识别卡应用。因此我们常说的USIM卡指的是USIM应用+UICC平台合起来的一个物理实体。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相应地制定了适合3G网络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le)卡规范。从物理特性上看,USIM卡和SIM卡基本相同,但USIM卡的处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都超越SIM卡。他们的区别分别体现在:文件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安全系统、鉴权认证方式等方面。下面就较重要的概念介绍一下卡基础知识。


1)手机卡结构:

电信行业所发售使用的手机卡都属于微处理器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CPU、EEPROM、RAM和固化了操作系统COS的ROM。微处理器卡能够对内存中的信息进行处理、执行应用,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微型计算机,或者笔者认为更像一个单片机系统。示意图如下:



iPhone4s所使用的芯片平台(硬件)是支持UICC功能的,因此手机首先给卡片发送CLA=“00”的指令,表明自己支持UICC功能。


2)卡片收到CLA为“00”的指令后,认为终端支持UICC,因此选用USIM应用和终端开始交互。而事实上终端在应用层没有进行USIM应用的命令解析模块,也就是无法识别USIM应用发来的回复消息。由于终端无法识别卡片发来的返回响应,认为一直没有收到卡片的正确响应。


3)最终机卡识别失败,识别的失败意味着终端无法对手机卡进行读写操作,当然无法实现UIM应用中网络向终端的单向鉴权认证,最终放弃接入网络,从而手机显示无服务。


有意思的是,很多网友发现早年给父母购买的仅能够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老人机却能够识别新的4G卡,正常使用2G业务。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老人机就是一台仅支持ICC架构的终端,它在机卡识别的过程中主动给卡片发送CLA=“A0”的APDU命令,而由于USIM卡本身是能够兼容支持UIM、SIM等多种应用的(UICC平台上选择UIM应用),因此卡片选择UICC平台上UIM应用接入网络,并向终端发出命令回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是旧款简陋的老人机也不会出现无法识别4G卡的问题。


总结:笔者理解中国电信官方为何没有给出正面答复,不兼容支持的原因实在太复杂,解释起来无法面向大众用户。和移动、联通3G、4G系统一脉相承3GPP不同, CDMA网络系统和LTE网络系统本身在标准化规定上来自两个组织(3GPP和3GPP2),在鉴权认证和加密方面算法方面完全不同,终端在硬件支持UICC的基础上,还需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对GSM SIM、CDMA UIM和CSIM、以及LTE USIM的支持,在融合的道路上端到端无法避免出现零零总总的兼容问题。最后恳切的希望苹果公司能够挽救4s死忠,既然硬件完全支持UICC架构卡片,通过软件更新完全可以实现兼容支持4G卡片。

热点内容
矿机如果跑路了怎么办 发布:2025-08-18 18:20:33 浏览:145
制作表格时货币值改成数字值 发布:2025-08-18 17:45:41 浏览:852
元宇宙的电视剧 发布:2025-08-18 17:44:54 浏览:760
币圈k线常用画图软件 发布:2025-08-18 17:44:52 浏览:472
安卓货币钱包usdt变现 发布:2025-08-18 17:39:17 浏览:677
usdt怎么转到币币账户怎么查 发布:2025-08-18 17:33:19 浏览:956
trx换拉杆改334轴距 发布:2025-08-18 17:26:47 浏览:783
注册区块链赚钱的平台 发布:2025-08-18 17:15:38 浏览:917
数字货币non诈骗怎么报警 发布:2025-08-18 17:12:36 浏览:81
数字货币如何赚钱的 发布:2025-08-18 16:59:55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