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蚂蚁森林元宇宙

蚂蚁森林元宇宙

发布时间: 2023-02-14 09:15:35

Ⅰ 支付宝聊天不能占领市场

后来发现忘了连 wifi ,用了4G下载的。特别心疼我那121MB流量,于是仔细把玩了一下支付宝,想到了一些小事情,脑洞微开,因此把一些零碎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就成了此文,文中所述均属个人观点。

支付宝从未放弃自己的社交梦
支付宝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社交梦。回顾过去的两年,自从 2015 年春晚微信利用红包功能打通了线上支付环节以来,支付宝一直试图在社交领域将微信一军,然而事与愿违,效果甚微。

细数 2016 年春晚以来支付宝的几大重要事件,发现支付宝竟然已经在社交上作出了如此多的尝试。这些活动无不例外地曾经引起轰动,引发社会各界短期内的强烈反响,然而浪潮过去,围观群众散去,支付宝似乎仍然在继续“裸泳”。

支付宝擅长“造浪”,2016除夕夜,支付宝“咻一咻”互动平台的总参与次数达 3245 亿次,791405 人集齐了五福,数据可以证明用户的参与度有多高,假设有 16 亿用户参与活动,那么春晚期间平均每人“咻一咻”的次数则达到了200次,“咻一咻”的用户活跃度与参与度达到了双高,“咻一咻”网络搜索指数也在这一期间达到了峰值。

然而正如“浪潮”一般,与“咻一咻”和集五福活动类似,2016年春晚以来,支付宝在社交上的尝试都无法扭转其使用相对低频的现状,2016 年末生活圈子中某些功能的尝试还使自己落得了个骂名,造成了不良影响。即使是富有创意的 AR 实景红包,也摆脱不了陷入低频的命运:出道即巅峰,“AR实景红包”网络搜索指数断崖式下降。

如今最新版支付宝的“圈子”功能已经找不到明显的入口,只能通过搜索功能获取;随便找个地方打开AR红包地图,都能找到一片广袤无垠的空地;生活圈的流行程度看起来还不如蚂蚁森林。这不禁让我在想,明年我还需要敬业福吗?敬业福催生的产业链条该何去何从?(纯TX (∩_∩))

支付宝社交路线失败原因分析
根据余额宝 2017年公布的数据,余额宝用户数已超 3 亿,拥有数亿用户,支付宝的社交路为何依然屡屡受挫?窃以为,导致支付宝屡次折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1.社交模式的问题:模式深受微信影响
从 2015 年效仿微信朋友圈推出“生活圈”功能开始,支付宝在社交上所做的尝试里几乎都有微信的影子。

且不提支付宝“生活圈”与“咻一咻”这类同质化的功能。

单从社交模式上讲,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与 AR 实景红包看似与微信无关,然而实际上走的还是微信的熟人社交路线。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微信的地位早已无法撼动,支付宝走熟人社交路线完全没有机会。

事实上支付宝苦心经营的集五福活动与 AR 实景红包不可谓无创意,只是无论是集五福活动还是 AR 实景红包,其应用场景与熟人社交模式的关系早已不言自明。

集五福活动使得支付宝获得了用户的一部分社交关系链, AR 实景红包则是为了增进关系链上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支付宝的使用频次。然而由于涉及到财产安全,这两个活动只能在用户的熟人圈子里展开。现如今用户熟人圈子里的社交关系网几乎都沉淀在微信上,用户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支付宝方面任何试图将用户的社交关系网从微信上迁移到支付宝上的尝试都无法摆脱碰壁的命运。

2.运营思路的问题:用电商的运营思路做社交产品
事实上,单纯从营销效果来看, 2016 年以来支付宝在社交功能上的尝试不可谓不成功。除了圈子功能的失误以外,支付宝推出的活动每次都能成功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如阿里一手打造的双十一狂欢节。

然而拿电商的运营思路来做社交产品,这或许是支付宝迟迟打不通社交环节的问题所在。

电商产品与社交产品的运营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
电商可以通过某一次盛大的营销活动将流量转化为即时购买力,因此电商产品的运营更加注重制造热点,电商产品的运营更加注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汇聚大量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最后获利收场。

然而与电商产品不同,社交产品更加注重用户的粘性,用户的留存和二次回访是其关注的重点。因此短时间内汇聚的大量流量对于社交产品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要想提高社交产品的留存率,就需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

目前看来,阿里在电商行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反而成为了其走社交路线的绊脚石。多年来阿里在促成交易上的经验,如今也被运用到支付宝的社交功能上,白领日记等生活圈子就是电商运营经验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但用户在这些生活圈子里的互动顶多称作交易,算不上社交,其用户的留存率也难以保证。用户之间的交流一旦上升到商业的层面,产品的社交属性必然弱化,用户的思维方式便会变得理性起来。但社交本身是一种感性的行为,理性的思维只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起来(参照《怪诞行为学》)。

支付宝在社交方面还可做哪些尝试?
那么,支付宝真的不具备社交基因吗?旗下的余额宝拥有 3 亿用户,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真的做不好社交吗?

其实也未必,微信的垄断地位,其实仅存在于熟人社交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微信这么多年摧枯拉朽地成长,最受伤的不是新浪微博、YY语音等社交应用,而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因为在微信出现以前,熟人社交市场的真正的垄断者,其实是运营商。窃以为,若仅从功能属性上讲,熟人社交功能的终点,是取代运营商,成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录,在这个过程中,新浪微博、YY语音等不同模式的社交应用并不会消失。

所以支付宝在其它模式上并非不存在机会。现在微信已经把熟人社交模式发挥到了极致,熟人社交应用在大众市场上不存在任何机会。窃以为,在部分微信用户已经开始疲于维系自己的社交圈子之际,另辟蹊径的社交应用有机会在陌生人交友市场上争得一隅之地。笔者认为,支付宝可以还原社交的本质,重新点燃用户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支付宝是一款成熟的产品,如今的产品架构是支付宝经过无数次迭代后的成果。任何试图调整支付宝产品架构的建议都难免成为自以为是的妄议。因此,笔者提出的建议并不涉及到支付宝产品架构的调整。

那么,在不改变现有框架的前提下,支付宝方面能做出什么改变呢?
正如前文所说的,支付宝推出的生活圈子功能,更像是一个民间交易市场,因此我短期内不看好生活圈子功能的应用前景,毕竟之前的白领日记风波给生活圈子定了性,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变大众对它的既有印象。

现如今的蚂蚁森林类似于当年的“qq农场”应用,后者已经证实了此类应用确实能够增强好友之间的互动。这类存量不能动。

而和前两者不同,支付宝的 AR 实景红包功能,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虽然AR实景红包功能并未流行起来,实现逻辑也较为简单(简单的图像匹配),但是 AR 实景功能本身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支付宝的 AR 实景功能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它的技术,也不是它的营销效果,甚至不是它的应用场景,而是它潜在的应用场景,它的应用场景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是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我会拿 AR 实景功能做些什么?或者说,AR 实景功能都有哪些应用场景?首先我肯定不会拿来做红包应用,抢个红包还要玩捉迷藏游戏,在这个人人葛优躺的时代,要让人放弃微信红包转战支付宝红包的可能性为零,相比之下 AR 实景红包简直是违背人性。以下我结合几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阐述我利用 AR 实景功能做社交产品的思路。

(注:一个好名字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可能会把 “AR 红包”改为“足迹”。)

用文字信息代替原来的红包。用文字记录你的一段故事,你的一些感触,对人说的话,或是那一刻的心情,把文字信息藏在某个位置,发布线索图,等待其他人去发现。

应用场景一:一对情侣告白,女方对男方说:“我把想对你说的话藏在了河边的某块鹅卵石里,等待着你去发现…”。

场景分析: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增进了情侣之间的互动,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频次。

应用场景二:某登山爱好者 A 君突破极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一时豪情万丈,写下一句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并署名 “A 君”,利用 AR 功能发布文字信息,线索图为珠峰峰顶上的一块岩石,随后扬长而去,期待后来者能体会他此时的豪情壮志。

场景分析: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取代了游客们在旅游时留下的“足迹”,改变了以往游客在景区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习惯。文字信息里留下的用户信息可以成为交友的契机,而在旅途上留下足迹的习惯也使得用户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频次。

应用场景三:某习惯葛优躺的宅居青年 B 君一日闲来无事,想了解周围的人群。于是打开了 AR 实景地图,照着地图中的线索图,寻找人们留下的文字信息,阅读他人分享的故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场景分析:在这个场景里,AR 实景功能给 B 君提供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满足了 B 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引起了 B 君的社交冲动,这种社交冲动能提高支付宝的打开和使用频次。

除了利用 AR 实景功能存储文字信息以外,AR 实景功能还能用于存储音频信息,图片信息等(缺点是存储的数据量大),这种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信息元素,能够引起人们对陌生人的兴趣,激发人们的社交冲动,从而改变支付宝相对低频的现状。

总结
其实目前所谓的 AR 实景功能,仅仅实现了简单的图像匹配,做AR 实景功能的门槛不高,目前支付宝在这方面也无所谓技术优势,很多人都可以往这方面尝试。但是笔者相信支付宝在流量和资源上具有的优势,会成为其尝试新模式的资本。

另外,有做社交应用的朋友吗?求收留…

 

作者:王晓军,[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 @王晓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商业模式
支付宝
社交产品

50

20
文章评论

吴林 · 来自北京
做社交的核心目的是占据流量入口,所以做不做社交不重要,只要有足够的支付场景,用户有需求高频的使用就够了

David · 来自广东
把AR拿来吐槽还有用一点

唐仪 · 来自广东
其实,支付宝做不做的好社交真的有必要么?
其实只要大家认可支付宝,并不断的有话题引起用户的关注我觉得就足够了,他们目前的做法也是成功的,总是能吸引到用户的关注,其实我认为,支付宝做不做社交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不能时刻想到他。

10 · 来自福建
一个死宅会跑去外面寻找别人的故事吗,这还能称为死宅吗?

王晓军
我更愿意把这种场景看作发现需求的过程吧,现在人们都喜欢给人打标签,定性。我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人,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我们总是习惯凭借我们的所见给人打标签。像一个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怎么会卷入校园暴力事件中呢?死宅也是如此,容易被人打标签。但是思考他们之所以宅的原因,可能是人性的懒,或是沉迷于网络世界,诸如此类的原因。但是有些欲望优先级是比这些要高一些的,比如对世界的好奇心,对归属感的追寻,还有一些原生的欲望也能让人克服懒惰,比如性。所以考拉也会在求偶时变得身手灵活。我这么说大兄弟你能理解吗?

再行 · 来自北京
所有的社交软件要想打破壁垒,我认为有两种情况:1.社交软件公司自己作,给对手可乘之机,比如微信推出收费,那么其他公司有机可乘;2.这个是最正常的一点,只有在新的平台下,建立一种新的交互方式,才成超越固有的平台,所以在pc时代,很难撼动QQ的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撼动微信的地位;那么下一个机会可能会出现在新的平台下,比如说AR、VR、MR这个平台下~

王晓军
这是一个很棒的角度,换种说法的话也就是新的技术打造新的平台,AR 功能的出现其实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只是它只是被拿来做红包功能。。

周周
作者关于AR的想法真的很棒,可以考虑单独做一个项目,而不是嫁接于支付宝。我其实一直不太认同在支付宝上做社交,可以考虑独立做一款社交软件,依靠阿里的名声可以很好的推广并吸引用户,在社交生态完善之后,把支付宝移植于社交软件,而不是用一款金融软件做社交。调换一下方向未尝不是一种方法。

王晓军 · 来自广东
🙂 其实我一开始也是在筹备这样的一个项目,但是图像匹配还比较好做, AR 实景功能还是比较难做的,而且最近去实习了,这想法就搁置了。发出来除了简单的分享之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吧。

周周 · 来自陕西
敢问你是大几的 😉

王晓军 · 来自广东
大三的,话说好像歪楼了嘿嘿

只有发现不了的问题
前言:好多人提到社交app都忘了QQ,我始终认为QQ才是最早的移动社交软件。而且QQ的用户最早形成的事实,却被所有的产品人视而不见?!
从支付宝的用户量和粘性来看,进军社交领域的流量基础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了两点。第一点工具属性,第二点用户迁移。
第一点支付宝必须要改名字改成一个主打社交的名字,这样大家不会再诟病支付宝一个金融产品做社交。
第二点用户迁移也很好做到,毕竟这么多优秀的产品都死去了,那些优秀的产品的用户不也被后起之秀迁移了吗?所以支付宝进军社交需要做的不是模仿微信更不是做一些非主流的尝试比如“支付鸨“而是另辟新境!其实社交的领域还有大片沃土待开发。我想根据这两年的案例来看支付宝进军社交实现用户迁移也许只需要72小时即可完成。微信做支付顺理成章,且入手更简单,从微信支付市占率可以看出。而支付宝做社交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用户迁移难上加难,中国互联网这些年死去的社交产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支付宝进军社交要比微信进军支付更容易。因为支付领域在支付宝的十余年精耕细作下,支付宝触角更深更广,而且支付涉及的线下面,政策等影响更多。而微信的社交层面基本就全部只涉及线上。单纯从线上线下来讲,线上比线下更容易迅速展开!所以支付宝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用户迁移,用户迁移只需要一个技巧。到时候支付宝线上社交,线下支付!完美结结合!试问天下还有谁?!有人可能会问那些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如何来破,我想问你怎么不提那些被遗忘的优秀的博客呢?其实退一步讲,支付宝最差还是可以开辟一个新的社交生态,与微信,QQ三分天下的!反过来,支付宝不进入社交只有慢慢被遗忘。有人会说支付宝还有淘宝妈妈,可是别忘了腾讯入股京东!当然,如果支付宝成功进军社交领域,那么腾讯京东必定更团结,没办法,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支付宝必须进军社交一家公司更容易协调,而腾讯已经放弃电商和京东合作协调难度大。

王晓军
哈哈,你的观点好有趣

只有发现不了的问题
72小时进军社交可能没人相信,但人最怕的就是自我设限,心惧权威!

离梦
我觉得支付宝社交是做不成的,应该叫做做社区,这是一个机会

Joe zhang
作者的AR创意真的很吸引人,现代人都喜欢旅游,喜欢拍照,如果通过一款社交软件的拍照功能既能保存风景又能将AR实景匹配,同时地理坐标匹配,获得笔者所谓的足迹,获取当前景色或者地理位置先前游客留下的感慨评价等,我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王晓军 · 来自广东
正解,AR 是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功能 😉

婉茹同学
作者对支付宝AR红包功能的改进有点向微博的功能的一个靠拢,通过扩大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来促进社交的实现。但是大家都是“懒人”,本身支付宝带有的电商属性很难让一个旅游者在行走的过程中还想到打开支付宝去寻找陌生人的足迹。(一个非专业的学生的看法)

王晓军
😬其实除了交友对象,各方面都和微博区别蛮大的呢~
😬文中写的也是仅是我想到的几点尝试,有什么想法欢迎交流~

青旗沽酒趁梨花 · 来自广东
1年没上人人,今天闲着没事上一下,果然还是那么水。

首先,支付宝早就放弃社交了,估计作者不太关注时事。
分析的基础都是错的,整篇文章那就是错的离谱了。
其次,所谓的 “破局之道” 更是无稽之谈,徒增笑耳。
你只不过是体验了几个版本的支付宝,有完整收集过1.0到现在版本迭代资料吗?
偏居一偶的论点没有说服性,更何况你确定你比阿里一群资深产品想的还有深度有内容?
千万别随便给产品提建议、提方案,真的很可怕。

王晓军
在支付宝放弃社交之际分析总结其失败原因有何不妥?另外,文中已经说明,不涉及调整产品架构的建议,仅讨论了AR功能的应用场景。请详读文章再做评论。不接受毫无根据的评论。人人是一个分享交流的社区,我提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本人支持思想上的碰撞🙂

深渡 · 来自山东
个人看法,靠AR应用去发现的功能吸引客户使用有些想当然了。16年pokemon go的成功让很多人都看到了ar这种新技术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但实话讲第一个吃螃蟹的成功了,不代表所有的互联网营销都是用这种方式。在用户行为上,首先使用ar场景的情况是臆想的,并不具备满足用户需求的硬着陆点,没有着陆点就没办法让用户在生活场景中切实想起使用这种功能。
就像支付宝的圈子功能一样,产品本身定位就是金融理财支付,所以尽管用户很多,但社交属性欠缺,只有当你付款的时候才会想起用它,其余时间是不会无聊打开支付宝刷圈子的;反观微信不同,基于圈层朋友关系发展起来的微信,本身的用户使用场景和时间就优于支付宝,那么自然在有支付硬需时,支付功能更容易切入。
所以本人拙见,与其一味的去追求社交属性,不如从拓宽用户使用时间和场景上着手,如果形成一种除了支付之外的使用场景应用到支付宝上的话,支付宝的未来或许就会更明朗些了。

王晓军 · 来自广东
感谢朋友用心的回复,握爪~文中提的观点仅是一种尝试的思路,效果有待考证。窃以为,您谈到的支付宝使用场景是其使用现状,我谈论的主要是支付宝可以利用 AR功能 能做的一点尝试;还有,您仔细看看,文中谈的不就是拓宽使用场景麽 OTZ …

另外解释一下 AR 实景和图像匹配的区别,以 AR 红包功能为例:
图像匹配是图像之间的配对:打开支付宝,利用相机扫描图片,匹配线索图,就是一个图像匹配的过程;
AR 实景功能,简单来说呢,就是摄像头前面弹出的那个“财神爷”之类的卡通人物啦;

所以文中说的AR功能潜在的使用场景,还涉及到图像匹配,不是简单的 AR 实景功能呢 😉

喜欢此内容的还喜欢
详解|B 端产品的「多端适配」设计思路(一)
元尧7月前

经验分享:几个产品经理面试题及答案
产品大峡谷10月前

如何让过往案例再发光发热 – 神奇盒·案例库
58UXD9月前

产品设计:优惠券系统
阿常常7月前

弹框的设计准则
PM小周5月前

工作8年后,我梳理了自己的金融产品观
游善朱哥11月前

粉丝2万,每天引流70人,变现超30万
十里村7月前

eHR:企业薪酬管理系统设计
产品老黄人11月前

微信视频号没有世界杯,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互联网怪盗团3周前

人类可以承受“数字永生”吗?最全元宇宙发展趋势解读(下)
IT时报10月前

酒香怎破巷子深?从“激活七留双出价”看智能投放进展
北冥乘海生5月前

云会议SaaS还在学着挣钱
新莓daybreak3周前

©2022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Ⅱ 宇航员在太空蚂蚁森林怎么生存

返回后14天,航天员不能回家,但家人可以前去探望。这是为防止变异细菌扩散。因为飞船在太空会遭受各种宇宙射线辐射,这种辐射可能对生物造成变异。例如经常带些种子上去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有时会种出产量很高的超级“太空作物”。如果飞船中某种细菌也产生了这种变异变成“太空细菌”,扩散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为了航天员的身心健康

在太空飞行期间中,航天员与世隔绝。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引起的不适感,容易使航天员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同时航天员刚恢复对地心引力的作用,身体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还有一点太空中长期生活的航天员在返回地面时体质一般都比较虚弱。地面上任何一种常见的病毒,都可能对他们形成致命的危害。

Ⅲ 当代游戏青年图鉴:是开黑,更是社交

凌晨3:00钟,闹钟滴滴作响。

小王挣扎着从被窝中爬起来,睡眼惺忪地打开“开心农场”的网页,赶紧摘下朋友农场里刚刚“成熟”的蔬菜,而自己农场里菜,早在十分钟前已经被洗劫一空。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偷菜”画面还历历在目,甚至,此刻刷着手机看文章的你,可能就是这个“小王”。

2008年,伴随社交网络兴起,“偷菜”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备受争议的 社会 现象,人们废寝忘食,不惜改变作息玩一款 游戏 ,这在 历史 似乎还是第一次。

据媒体报道,巅峰时期(2009年),社交 游戏 《开心农场》活跃用户达到1600万,是当红网游《魔兽世界》的3倍,在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6%的年代,“偷菜”无疑是一款现象级 游戏 。

而这款开发成本不足十万元人民币(《魔兽世界》的开发投入超过4000万美金,历时4年)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无差别地快速卷入男女老少?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可以说,开心农场是 游戏 与社交网络融合的胜利。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在蚂蚁森林看到当年《开心农场》的影子。

虽然网游“偷菜”昙花一现且早已远去,但却开启了“ 游戏 社交化”的时代。

社交 游戏 最大的魅力在于真正将 游戏 推向泛大众,那些年,玩《魔兽世界》的基本上都是“网吧少年”,但玩《开心农场》的可能是任何人,可以说是老少咸宜,全民同乐。而根据Gamer Motivation Profile所调查的各类 游戏 中平均女性玩家比例数据来看,农场类 游戏 中女性玩家占近7成,这也完全打破了 游戏 玩家的“宅男”印记,也第一次让全 社会 意识到, 游戏 不只属于硬核玩家,更可以属于每一个大众。

在“偷菜”盛极转衰之后的许多年,社交 游戏 作为一个类别也有短暂的爆发,2010年开始页游风靡。当时的《傲视天地》、《卧龙吟》、《神仙道》等作品,以社交玩法为基础,增加了PK、社交、成长线等元素,收割大批玩家,基本上可达到流水过亿。

而随着微信、陌陌等新型社交平台的兴起, 游戏 与社交的羁绊也越来越深。如今,腾讯的大本营就是社交和 游戏 。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 游戏 开始种下了社交基因,从英雄联盟、Dota到王者荣耀、和平精英, 游戏 的社交属性伴随移动平台的转移而逐渐深化,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既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又能将现实生活的社交关系延伸进入 游戏 中。

正像文字、图像、视频一样, 游戏 甚至已经成为人们当下的主流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 游戏 规模超过5亿,约占网民整体规模的52%。

另一份数据显示, 游戏 也已经成为Z世代不可缺少的 娱乐 社交方式。《2021年网生代线上社交行为洞察报告》显示,在线上 娱乐 偏好方面,网络 游戏 以78.9%比重成为“网生代”的第一爱好,力压紧随其后的短视频和在线音乐。

在 游戏 中,除了享受那个由想象和刺激堆积起来的感官世界以外,人们还在其中寻找一种人与人之间新的联结,这也就是 游戏 社交。

与此同时,今天的 游戏 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人们在 游戏 的奇妙世界中行动、思考、对话、建立关系,换句话说:今天的年轻人不止乐在其中,更活在其中。

为什么社交在 游戏 中如此重要?

微信“教父”张小龙所说,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对所有人而言社交并非消遣,而是一种刚需。

游戏 社交化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很多情况下玩 游戏 就是在与屏幕对面的玩家们进行社交,从而满足每个个体的社交需求。 游戏 背景内容、玩家 游戏 感受等等,都是非常具有趣味的话题,这恰恰是陌生人之间开始了解、熟人之间保持沟通的最好媒介。

随着两者融合不断加深, 游戏 社交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今年腾讯五五开黑节新增的“同城匹配”模式,一夜火爆。同城开黑就是以城市为单位,利用玩家的定位数据,把小范围内的玩家聚拢在一起,通过开黑的方式,大程度上促进了玩家从线上 游戏 ,转为线下的交流和互动。这不仅仅意味着 游戏 已经走向大众,更意味着 游戏 正在打破虚拟和现实的社交界限。相较于十年前的“偷菜”,今天的大众 游戏 不仅更多元、更富有趣味性,同时也更注重“一起玩”而激发的乐趣,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社交赋予 游戏 新魅力。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 游戏 的发展,社交性在 游戏 内容和模式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大众共同的兴趣演变成为共同的话题,以至于 游戏 已经成为年轻人之间的一种新的“社交货币”,今天年轻人的交友有时候就从一场“开黑”开始。《2021网生代线上社交行为洞察报告》显示,网生代中30%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进行 游戏 社交,近60%的年轻人每周进行2-3次 游戏 社交。他们通过在 游戏 中进行文字互动、语音开黑、加好友等方式,来不断扩列自己的社交圈子。

游戏 产业也已经预感到了 游戏 社交属性的不断深化和演变。正如Spry Fox公司创意总监Daniel Cook曾说:“作为有道德感的 游戏 设计师,除了从玩家那里榨取时间、精力与金钱之外,我们应该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为孤独的人建立友谊,并且提供有益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社交激发了 游戏 的全民属性,那么真正搭建这个全民 游戏 平台的无疑是手机厂商,2009年,月活用户1600万的“偷菜”成为一种 社会 现象,2020年,月活1.59亿的王者荣耀就是年轻人的真实生活。这其中的最根本的变化是平台的转变, 游戏 走向大众,今天的手机厂商正在开始重新思考大众 游戏 体验。

比如王者荣耀属于重度MOBA类 游戏 ,讲究走位、推搭、攻击、补刀、团战等高效率短平快的战术打法。这对于操控速度、玩法技术以及画面帧率的要求都极高。这对手机厂商带来了第一重挑战——流畅性。

事实上,手机厂商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一卖点。近年,黑鲨、红魔、ROG、联想拯救者等专业手机的出现,代表的就是一种垂直化的思路,着重通过提升性能解决流畅的核心痛点,同时也做了大量针对专业玩家适配的方案。除了这些极度看重性能的品牌外,也有标榜高性能的大众机型,如vivo推出的子品牌iQOO、OPPO推出过的Ace系列、realme X50 Pro玩家版、红米K40 游戏 增强版等。这些产品也都站在 游戏 玩家的角度在体验上做了许多优化。

但今天,手机厂商对大众 游戏 的洞察与把控还并不仅仅停留在流畅性上,流畅性是伴随着基础硬件水平的提升而水涨船高,大众 游戏 还有第二重挑战,就是回归大众属性,如何让一起玩才更好玩。这也是在 游戏 社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另一部分手机厂商开始尝试的思路。如OPPO刚刚发布的Reno6,就在原来的5G视频主航道上增添了大众 游戏 属性。

虽然这一次也同样由Ace系列的产品经理吴荻操刀,但与此前的Ace有些不同,Reno6系列的大众 游戏 价值落在了“轻快 游戏 ,一起好玩”上,在发布会上,吴荻也表达了Reno6系列在大众 游戏 路线上的新思考:硬件保障基础体验,软件优化提升体验上限,Reno6希望能够与年轻人一起开黑一起赢。

作为一款大众 游戏 手机,Reno6系列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大众 游戏 手机首先是一款面向年轻人的大众手机,它不能像部分手机那样过于因极致而舍弃外观,颜值、轻薄同样是年轻大众用户非常看重的购机要素。因此Reno6达成了某种巧妙的平衡,轻薄和性能互不牺牲,通过对整机内部堆叠进行优化。在满足整机强度的情况下,Reno6 Pro在电池增加150mAh、同时加入X轴线性马达的情况下,依旧维持了7.6mm的机身厚度,而重量也控制在177g左右。这兼顾了许多女性玩家的需求,手机不重不压手。

其次,Reno6所倡导的“一起开黑一起赢”的核心并不是赢,而是“一起”,很多体验上的优化都可以看出让“一起玩更好玩”是Reno6着重解决的方向:比如超级闪电启动这个功能,一方面可自动跳转 游戏 开头动画,常玩的 游戏 被识别后,下一次即可快速进入,平均可为玩家节省15秒的启动时间。另一方面,也可实现主流 游戏 更新后台预下载、预更新,这让任何时候朋友邀请你开黑,你都能秒进 游戏 。

此外, 游戏 过程中,不“坑队友”才能好好一起玩。落到产品层面,稳定性就特别重要,需要做到开黑时画面顺畅稳定不卡机。Reno6系列的做法是,一面以最新旗舰级处理器(Pro+搭载高通骁龙870旗舰级SoC,Pro搭载联发科天玑1200旗舰级SoC)作为基础保障。另一面,也通过“无级稳帧”这样的软件优化,基于AI算法优化处理器频率和画面帧率,不仅提高流畅帧率体验,也平衡整机的性能与功耗。而 游戏 后的“超玩战报”功能,更是让 游戏 社交分享的乐趣更加放大。

而在沉浸感上,手机能够 探索 的方向还有很多,一款能够针对不同操作产生不同手感反馈的产品也能为团战加分。Reno6全系标配线性马达(Pro与Pro+ 采用了X轴线性马达),玩家可以在系统当中自行设置排列组合,定制最具真实体验的震感。 游戏 后还会提供超玩战报,与朋友分享 游戏 战绩,让 游戏 世界中的联系也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在未来,新技术与新内容(比如互动叙事、元宇宙、云 游戏 )或许是 游戏 的主要扩张方向。但是,技术和内容无论如何更新迭代,也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存在,最终的指向还是人。

而正如康德所说,要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手机作为当下大众化 游戏 体验新的重要载体,围绕大众 游戏 的用户体验 探索 ,似乎才刚刚开始。

Ⅳ 蚂蚁森林能量产生规则是什么

1、线下支付,使用支付宝满一元即可获得5g的能量,每日最高可兑换10笔能量值;2、每天行走一万步可以获得180g能量,最高可获得254g;3、购买火车票最多可以获得179g能量;4、给好友浇水获取能量值,每次可获得10g,每天不超过三次。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的一项娱乐性公益游戏,积极地呼吁公众低碳行为减少碳排放,增加地球绿植的有趣活动,让人人都可以为伟大的环境保护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在支付宝完成低碳行为后,第二天系统会在蚂蚁森林内生成绿色能量,绿色能量产生后有效期为3天(比如早上7点产生能量,后面的72小时内),若不收集,则3天后会过期 。

1、线下支付,使用支付宝满一元即可获得5g的能量,每日最高可兑换10笔能量值;

2、每天行走一万步可以获得180g能量,最高可获得254g;

3、购买火车票最多可以获得179g能量;

4、给好友浇水获取能量值,每次可获得10g,每天不超过三次。

5、使用支付宝缴水费、电费、燃气费,都可获得绿色能量,能量产生为262g/笔。

6、购票淘宝电影票、演出票。能量产生为180g/笔。

7、客户通过支持绿色包裹的商家购物确认收货后的24h后可获取绿色能量,40g/次,每月上限10次。后续的退款等行为不影响已发送的绿色能量。使用了绿色包裹的商家可以通过蚂蚁森林攻略绿色包裹查看。

8、预约挂号,能量产生上限5笔/月。能量产生为277g/笔,在挂号成功后第二天产生。

Ⅳ 蚂蚁森林产生14g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支付宝消费而定的能量,一般产生于线下消费,行走,网购,坐地铁,公交,共享车,水电煤缴费等。

2016年8月,支付宝公益板块正式推出蚂蚁森林,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支付宝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

相关内容解释

2018年10月23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官方宣布,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已经与蚂蚁金服集团正式签署“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战略合作协议,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模式将被正式纳入国家义务植树体系。

2019年2月,盒马接入支付宝蚂蚁森林,在盒马门店购物不使用塑料袋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据盒马预计,此举全年有望减少使用1277万只塑料袋,创造的绿色能量可种植约1.5万棵梭梭树。有专家表示,为亿万人培养积极环保新习惯提供持续动力,是支付宝蚂蚁森林最大的价值。

Ⅵ 蚂蚁森林能量产生规则

蚂蚁森林能量产生规则具体如下:
1、购买火车票用支付宝支付,第二天能收取200到500g的能量球,但每月有限制,最多10次。
2、购电影票或演出票,第二天能收取180g以上的能量球,也是最多10次。
3、步行越多,能量越多。行走能量上限296g/日(60步/g左右,走1.7w差不多就有了)很多小伙伴问为什么我走了1w+多步才几十克能量?建议您行走完之后打开支付宝app找到运动小程序进行捐步,以便第二日能量的转化。
4、使用支付宝线下支付,即可获得绿色能量。能量产生为5g/笔。单笔金额1元以上最高10笔/日。
5、使用缴水费、电费、燃气费,都可获得绿色能量。能量产生为262g/笔。
6、购票电影票、演出票。能量产生为180g/笔。10笔/月,购买电影票产生能量仅限淘票票购票。
7、预约挂号,能量产生上限5笔/月。能量产生为277g/笔,在挂号成功后第二天产生。
8、地铁购票使用支付宝刷码乘地铁或使用地铁官方APP刷码乘车选择支付宝支付,每次可得52g能量,每天最多5次。
9、公交通过刷支付宝乘车码且是用支付宝支付可获取能量。(一部分城市支持)操作路径:乘坐公交车时,点击【付款】—选择【乘车码】—扫码操作即可,获取能量克数为80g/次,一天最多可获取5次。
10、ETC缴费(不含ETC充值)每笔缴费产生一个绿色能量。能量产生为23g/笔。需办理特定的etc卡,办卡后绑定支付宝进行代扣,目前并非每个城市都有,较常见的是苏州通。
11、电子发票,电子发票业务能量上限为5笔/日,能量产生为5g/笔,即用户每天前5笔电子发票有能量产生。产生时间以当天的24点截止,比如我晚上23点开了发票,然后第二天早上7点就有能量产生。等等。

Ⅶ 支付宝蚂蚁森林能量对照表

支付宝蚂蚁森林能量对照表:

1、梭梭树所需能量:17900g。

2、沙棘所需能量:18880g。

3、沙柳所需能量:19680g。

4、花棒所需能量:21310g。

5、樟子松所需能量:146210g。

6、侧柏所需能量:96000g。

7、油松所需能量:114000g。

8、山桃所需能量:37980g。

9、山杏所需能量:38570g。

10、胡杨所需能量:215680g。

11、柠条所需能量:16930g。

12、红柳所需能量:22400g。

Ⅷ 蚂蚁森林宇航员背景

蚂蚁森林宇航员背景很可爱卡通。
扩展:蚂蚁森林是蚂蚁集团(原名:蚂蚁金服)在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于2016年8月正式推出,曾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用户可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等减排行为,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合作者,会“买走”用户的“树”,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是在2016年8月,支付宝公益板块正式推出蚂蚁森林,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支付宝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

热点内容
btd矿机基金赎回 发布:2025-08-01 07:16:44 浏览:813
展览会区块链 发布:2025-08-01 07:16:42 浏览:744
区块链公司组织变革 发布:2025-08-01 07:16:08 浏览:392
拥抱区块链百度发布 发布:2025-08-01 07:11:40 浏览:545
word把数字变成货币 发布:2025-08-01 07:06:04 浏览:101
比特币下滑的新闻 发布:2025-08-01 07:06:01 浏览:919
trx有哪些机构投资 发布:2025-08-01 06:30:36 浏览:52
区块链无网通信 发布:2025-08-01 06:20:23 浏览:109
比特矿机都能挖哪些币 发布:2025-08-01 06:15:55 浏览:729
Rc车TRX4涉水视频 发布:2025-08-01 05:45:53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