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二元论的宇宙观
Ⅰ 什么是二元对立的思维
二元对立哲学思维方式即“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方式。
二元对立是在批判理论上,一对相反的理论,它们通常会以阶级形式出现。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论,是解释人类基层思想,文化与语言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相反,后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对立并不是人类思想最基本的组织,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比如笛卡儿被称为典型的二元论。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灵和物。灵魂的本质在于思想,物的本质在于广延,二者的本质不能互换,不能决定、不能派生,彼此完全独立。笛卡儿的二元论建立在世界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的基础上,即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方式。
(1)西方二元论的宇宙观扩展阅读:
思维的陷阱: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上帝在设计人脑的时候,留下了斧凿的痕迹,这个是人类思维集体性的一个陷阱。世界的本源是通过阴阳、01来进行编码的,大脑的神经元有冲动(1)和抑制(0)两种状态,这样的编码也决定了人喜欢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是受文化等因素影响,人的内心会产生好恶、美丑,我想这样不想那样,非得这样不能那样,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现象。基督教里面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一开始是不分善恶的,没有羞耻的概念,只因受了蛇的诱惑,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就会区分善恶美丑的。
佛教中的不二法门,也是同样的道理,“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演绎阐述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容易制造内心冲突,让人有种种痛苦和焦虑的体验。
Ⅱ 人类思想范式的彻底革命:宇宙间的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统一论
一、宇宙二元论就是宇宙的矛盾论、两点论
自有人类以来至今为止,在人类的思想范式中,都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个事物作为一个个矛盾的统一体,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思想范式。
但是,人类从来没有把宇宙作为一个统一体,把宇宙中中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形尔下与形尔上,作为一种宇宙的矛盾统一体,去思想,去分析,去对待。
结果是,形成人类宇宙观的一点论,即要么唯物论,要么唯心论,两者无法统一,导致宇宙观的一点论,形成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人类的宇宙观几千年来一直扭曲,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永远绝对对立,无法绝对统一。
面对此种奇形的宇宙观,思想家、哲学家们在思考,以笛尔尔为代表的二元论者提出的,世界是由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的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一共同构成。
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二元论是伟大的,他们提出的二元论,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即宇宙的客观存在物既有物质实体也有精神实体。
问题是,在其思想范式上,他们没把这两种实体,作为一种宇宙中存在的对立统一物去思想,去研究,作为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去研究。
人类必须把宇宙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物,把二元论作为宇宙这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即把由物质和精神作为宇宙存在的正反两个方面,作为宇宙矛盾的两个方面,即由宇宙间事物的対立统一到宇宙中二元实体的対立统一之伟大思想转变。
二、物与心、物质与精神、科学与宗教永远处于宇宙统一体中,是宇宙存在的正反两个方面
强调物,否定心,或强调物质存在,否定精神存在,或强调科学,否定宗教或反之,都是宇宙观上的主观主义,片面化,一点论。
任何企图用唯物论取代唯心论,用辨证法取代形尔上学,用科学取代宗教,就如同只要宇宙这个硬币的正面不要其背面,实质就是毁灭宇宙。
宇宙的心物二元统一论,必将开启人类恩想范式的颠性变革或彻底革命。
:
Ⅲ 什么是西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二元有很多种。
西方传统中最出名大概有这几种:形式与实质(灵魂与肉体)的二元(来自柏拉图的传统);善与恶的二元(摩尼教的影响,奥古斯丁亦讨论过,但他本人是一元论);理性与感官的二元(笛卡尔,怀疑主义);等。
附录一段对二元论的解释:
Dualism 二元论 与其说二元论是一个学派,不如说它是人类本于现象观察而有的一种思想模式,遍见于东西方各种哲学学派,尤其是西方的;因此近代学者常视二元论为西方思维的特色,又以希腊哲学为代表。虽然东方哲学总有某种“大一”、“道”,或“无”的概念,但说东方哲学(印度、中国)是一元论,却有点简化又笼统。
二元论认为这个世界有两种物质、力量或形态,是共存共荣,没有一种曾经或将会并吞,或简化另一种。一元论则认为,只有一种物质、力量或形态是永恒的。纯从哲学的辩论来看,二元论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它是自然的,容易从实际的经验观察得到,就如光与暗、善与恶,或属物与属灵的二元论。但这个表面看来是优点的地方,一定要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两种所谓物质、力量或形态,是怎样来的呢?二者有什么关系?一个外物的心智,怎能影响属物的身体?或属物的怎样影响非属物的?
从哲学史来看,把世界看成是两个形态或界别者,西方最早发展出理论来解释的是希腊。希腊人认为宇宙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真界(cosmos noe{tos),属理念界,只有心灵才能洞悉;另一是感官界(cosmos aisthe{tos),是我们活的物质世界,靠着人的感官神经便能认识。真界是永恒的,因此是不动的;感官界是无常的,恒变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真界可以透过像“世界灵魂”(World Idea,类似基督教所言之道),而成为感官界之人追求认识的对象,世界灵魂与人却没有必要的关系。
这种希腊式的二元论思想,主宰西方思想界。透过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的哲学家,把柏拉图(Platonism)*和斯多亚(Stoicism)*宇宙观的二元因素加以极化,其中尤以托勒密朝的诺斯底主义者(Ptolemaic Gnostics)为然。他们把真界与感官界断然分割,认为此二界无路可通,人其实永无可能真正认识神,一切的努力只是一种不知其所终的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认定凡是变动的,都不完全,一切变动只是向着不变动的完全而迈进;这个变动的世界既是不完全的,就是败坏的,不变动的神不可能与它有什么关系。这种极端的超越观,事实上就是连神的存在也勾消了;他既不愿与人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关系,他本身又是个绝对的不可知,那么他对人而言,实际上就不存在了。
希腊人当然不会说神不存在,他们有许多神,每一个神代表人对永恒理念(或人生欲求)的投射。但基于他们二元式的世界观,就为后世预备了一个方便的模式来否定神(无神论,Atheism*),或把世界与神混为一谈(泛神论,Pantheism*)。中世纪严格分开属灵与属世,牛顿时期的人认为神不会介入世界任何的事,以至十八、十九世纪完全否定灵界的种种学说,其实都可以在希腊的二元论哲学内找到先例。进入二十世纪的末期,这种情况有一个厉害的反荡,一方面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学派指出,物界并不如上几世纪的人以为的,是那样固定和可预测;另一方面,经历几世纪发展的物质主义和惟理主义,种种欠缺已呈现出来,人既不能全满足于物欲,他的理性也不是那么无所不能。二十一世纪的人要求灵性的需要和人生意义的需要被肯定,世界各个有历史的宗教,普遍得到复兴(参灵恩派神学,Charismatic Theology*),二元论的世界观受到空前的质询。
Ⅳ 请问柏拉图的宇宙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它与其宇宙论的关系是怎样的
真实的存在与理念论
柏拉图的宇宙观不是一般的纯自然哲学的宇宙观,而是自然与宗教和伦理相结合为一体的,为他后期思索所独创的宇宙观.柏拉图的宇宙观虽然为罗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认为不可似罗素那样地轻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红皂白.
首先是他的客观真实存在论.在他的名篇《蒂迈欧》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有四个方面的真实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间和混沌物质元素.
柏拉图是有神论.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实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宇宙的创造者,他是永恒的,不变的实在.但是,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与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样,宗教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的神就不能创造理念、空间与物质的基本元素等.也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不完全一样,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学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挥者、管理者和创造者.在他讲神掌管宇宙,创造宇宙的时候,他有时又将其称为“工匠”、“宇宙之父”、“穆得革”等,因此,神对宇宙而言是一种外在的实体,在《政治家》中称为外来的力量.
其次是就是理念,它是宇宙中第二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不变的实在.在《巴门尼德》篇中称它们都是一个个单个独立的实体,排列在整个宇宙自然中,供神创世使用.理念究竟是什么?从大量的篇章对话来看,理念就是神创造万物时所要用到的模型、标准样子.如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说:“神用型与数来塑造它们”,这个型就是理念的意思.由于型与数有关,所以理念又可以用我们现在理解的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角度去理解,它是形成事物的内在原因.如某种物质材料,在按某种加工程序、基本结构的加工制作,就一定会形成某种事物.在柏拉图看来,宇宙形成之初,理念的实体与物质的实体是分离的,是分存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是因为神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两种实体才在神的手里将其结合在一块,理念为模型,物质为材质,就如揉好的面粉按进模具中做成为各种各样的饼子一样,神用此方法就创造了有模有样的万事万物.实际上,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再次就是空间.空间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是一种虚空的存在,就如我们常人所感知到的空房子、空地方一样,是一个存放东西的场所.在《蒂迈欧》篇中,他就是这样认为的:“第三类存在是永久存在不会毁灭的空间,它为一切被造物提供存在场所.”按我们现在的认识,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它们是事物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是柏拉图的思想中却把它们分割开来了.认为时间是以后他造出来的.如在《蒂迈欧》中说:“日、夜、月、年在天被造出来之前并不存在,是在建构天时造出来的.”照此看来,存在的空间不仅是虚空的,而且还是静止的.
最后为宇宙物质混沌论.在他看来,最早的宇宙物质是一个完全无序混沌不清的存在,而且它和神、理念等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在.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就是水、火、土、气等四种元素.因此仅从这一点来说,柏拉图不能完全将他说成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在西方哲学史上,也有人不同意,而是定为二元论.我认为二元论的说法较为贴切.
不过,这个物质的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混乱无序的世界.由于神的不满意,由于神的善意,在神的掌控改变下,这一世界才变得和谐有序,尽善尽美了.但是变动不居的本性并未改变,因而世上的万事万物仍在不断地生成改变中.它不似神和理念的世界那样永恒不变,始终如一.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就在于,物质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可见的世界”,永远在变化生成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能让人类见到,但却不能了解到它们.而神和理念的世界则是理性的世界,“可知的世界”,永恒不变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是人能认识它,但却是一个看不到的世界.
这个两个世界的理论就是柏拉图二元论的思想根基.这个“可见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但是,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首先,是一个运动着不止,混沌无序的物质元素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而经工匠创造过的现象世界,虽然有序运动,但又是一个变动不居不断生成的世界,因而这些常变常新的现象又是一种非存在、非真实的世界.另一个“可知的世界”,虽然是真实的存在,但它们都不是物质的,而是神灵、灵魂和理念等.因此这些东西与物质世界相比,它们又是不可见的似非实在的东西,它们只能靠心灵的理解,属于灵魂的范畴,因而自然就属精神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柏拉图的思想下二元论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且其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不是唯一的.从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中所吸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不可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