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画师二次元
1. 世界第一的画师(不论国家)是谁就二次元来说。
二次元人物:王耀
漫画家:岸本齐史(jump评漫画家,他被评为S级)
2. 画师ブリキ————很喜欢这个画师的人物画风,嘴唇画的太有爱了。他还画了什么动漫啊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绘画/美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陆带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17r-1540827203461377867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cgwang.com/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17r-1540827203461377867
在“绘画/美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早旁芦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启举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3. 求这两个画师,找了好久的,谢谢
图1:
画师:Samuel Youn(ArtStation名字)
INS:@samuelyounart
4. 求各种2次元的画师的名字
手冢治虫:日本画神。新漫画创始人。成名作 《小白狮》(森林大帝),《小飞 侠》(铁臂阿童目)。自组“虫工 厂”。培养了日本大多数大师级人 物。代表作还有《三眼神童》, 《火之鸟》。作品不计其数,题材 多种多样。并为日本动画创始人之 一,曾与迪斯尼合作。
梅图一雄:日本殿堂级人物。恐怖漫画的创始人 和佼佼者。14岁创作漫画,曾加入 “虫工厂”。成名作《漂流教室》, 《猫目小僧》。作品多揭露人性黑 暗面,但角色却为人单纯善良。
池上辽一:写实派代表。成名作《泪眼煞星》, 《伤追人》,《英雄本色》。作品 多走成人化道路。三级居多。对香港 漫画影响最大,作品多被拍成电影。
大友克洋:科幻派大师。成名作有《童梦》, 《阿基拉》,《沙流罗》(与永安巧 和绘,未完)。日本第一代动画电影 总监,导演。电影《阿基拉》成功打 入美国市场。近作有《大炮之城》。 大友克洋被誉为电影感最强的日本漫 画家。
永安巧:写实派干将。与池上辽一等人齐名。 代表作《潮骚传说》,《爱与诚》, 《流氓医生》(曾拍成电影)帆耐帆, 《沙流罗》。制作出了名的认真,全 部工作一人包办(无助理)。
藤子不二雄: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 两人组合。高中同学,加入“虫工 厂”。成名作《多拉A梦》(机器猫)。 代表作还有《小超人》(飞人)等。 在中国影响较大,《多拉A梦》被拍 成电影,动画和改编成舞台剧。 藤子.F.不二雄于97年去世。
安彦良和:1971年加入“虫工厂”。1973年因设定 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的人物而成名。 代表作有《阿里安》,《大国主》。是 位小说家,插画家,漫画家为一体的大 师。
士郎正宗:科幻派大师。成名作《苹果核战记》, 被司徒剑桥称为师傅。作品制成动画广 受欢迎。作品《攻克机动队》更在香港 掀起热潮。(95年)
原哲夫:日本技击漫画鼻祖。成名作《北斗之拳》 其中的对白“你已经死了”很风行,后拍 成动画片。作品还有《BLUE》,《影武者 德川家康》等。对后辈影响很大,大多技 击漫画多少都受其影响。近作《猛龙星》。
鸟山明:漫画大师。代表作《IQ博士》(阿拉蕾), 《龙珠》(七龙珠)均被制成动画,电影 等。在世界上都有不小的影响。《龙珠》 更一度成为日本漫画的代表。
北条司:写实派大师。成名作《猫眼三姐妹》,代 表作《城市猎人》(侠探寒羽良),作品 带有一定的色情成分,轻松搞笑,深受青 少年的欢迎。78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艺 术系。《城市猎人》被制成动画和电影, 数年被评为最受欢迎动画电影。作品还有 《阳光少女》,《假小子勇希》,《难忘 青春之夏》等,近作《非常家庭》。
高桥阳一:体育漫画大师。成名作《足球小将》曾一 度在日本掀起足球狂潮。作品内容健康向 上。作品还有《小豆子拳王》,《飞跃100 米》等。近作《足球小将--世青篇》。
井上雄彦:体育漫画代表人物,代表作《篮球飞人》。 继《龙珠》之后成为日本漫画支柱。97年 第一部完。现于电脑网络上连载作品。在态雹 中国影响较大,曾是北条司的助理。近作 《宇宙投篮手》。
桂正和:代表作《电影少女》(曾在法国出版), 成为最有影响的少女漫画家(男性)。代 表作还有《DNA?贰=?鳌禝S”》。
藤岛康介:成名作《女警.快车.逮捕你》(皇家双姐 妹)。代表作有《我的女神》。担当土星 著名游戏《樱花大战》的角色设定。是日 本受欢迎的漫画家。
武内直子:代表作《美少女战士》。少女派新贵。藤 岛康介为其老师。“美少女热”在日本, 香港,东南亚和大陆都有较大影响。
清水玲子:以《月之子》在香港和大陆广受欢迎。作 品画面亮丽,题材怪异。代表作还有《辉 夜姬》是少女派的中坚。
安达充:作品轻松,青春感很强。成名作《接触》, 被拍成动画。风靡八十年代,代表作有 《H2》,《虹》,《美雪,美雪》等。
高桥留美子:成名作《相聚一刻》被拍成动画,广受 欢迎。《福星小子》(山T女福星), 《乱马1/2》使之红遍全球。代表作还有 《人鱼传说》系列。是当时与鸟山明齐名 的漫画家,在中国影响颇大。新作《犬夜 叉》。
五十岚优美子:成名作《小甜甜》,是少女派早期代 表,一代宗师型。《小甜甜》数十年 风潮不退。作品反映人性的美,倡导 善良友爱。
朝雾夕:少女派生力军之一。代表作《少女的真心》, 《少女心跳》等。
车田正美:凭《圣斗士星矢》(女神亩哪的圣斗士)成为 走红的漫画家。《圣斗士星矢》制成动画 后也很受欢迎,在中国影响较大,与《龙 珠》同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中国 登陆的两大日本漫画。代表作还有《静斗 士--翔》,《风魔小次朗》等。
荻野真:成名作《电脑骑士》,《孔雀王--正传》, 作品涉及科幻魔怪,色情,恐怖,暴力居多, 是科幻题材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还有《孔雀 王--退魔圣传》,《夜叉鸦》等。近作《小 类人》。
寺迟武一:以《哥普拉》成名。画风类似美国与日本的 结合。题材广泛,多为科幻型。代表作还有 《午夜之眼》,《单瞳女王》等。近年用电脑 作画,开创漫画界另一高峰,作品制成动画。
弘兼宪史:被誉为文学漫画家。作品多描写现代人心态和 生存方式。《人间交叉关》是其代表作。《课
长岛耕助》更被日本推荐给议员阅读,从中体 会日本现况,可谓前无古人的荣耀。代表作还 有《梦工厂》等,是名符其实的大师(柴门文 是他的太太)。
柴门文:代表作《东京爱情故事》,《同班同学》, 《恋爱白皮书》,《PS,俊平,我活得很好》等。
作品众多,几乎全被拍成电视剧。多讲成年人心 态,爱情等,影响较大。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 在中国也广受青少年喜爱。
松森正 :写实派大师,与池上辽一,永按巧齐名。在香港 影响较大。作品有三级成分,属成年人画种。代 表作《拳神》。
今敏: 大友克洋弟子。电影感特强。作品迷离。场面宏 大而人物内心刻画深刻,代表作《恐怖桃源》, 《海归线》等。
富坚义博:代表作《幽游白书》。作品愈往 后愈个人化,有一定哲理。制成 动画,电影和游戏后深受欢迎。 代表作还有《我遇上了恶魔》, 新作有《地球人危机》,《E 级 水平》。
木城雪户:科幻新贵。作品《铳梦》在七个 国家和地区出版,可算世界知名。 作品集哲理,暴力于一身,是科 幻漫画的代表。
望月三起也:日本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漫画 家,成名作《七金刚》,内容 是关于特警的。对后代影响较
大,近作《新七金刚》。
C L A M P:多位漫画家组合。(4位?)(女 性?)成名作《圣传》。被制成 动画。代表作还有《X 战记》, 《魔法骑士》,《东京巴比伦》, 《少女情怀总是诗》。作品画面 华丽,构思优秀,是近年少女漫 画的代表。《X 战记》也被制成 动画。
高田裕三:代表作《3X3EYES》制成动画, 深受欢迎,现仍在连载中。作品还 有《碧奇魂》,《蜻蜓》等。
成田美明子:少女派代表。成名作有《希腊王 子》,《双星记》。作品生活气 息浓厚,带有一定哲理。为中国 读者喜爱。《双星记》拍成动画。
板桥秀丰:成名作《幻世纪》,《凯罗》是超 自然题材的大师,作品想象力丰富, 在日本有不错的影响。
梅泽春人:代表作《BOY2圣子到》,北条司徒 弟,作品属热血派。特技电视剧始 祖,代表作《蒙面超人》拍成电视 剧,广受欢迎。在日本、东南亚及 美国影响颇大。
武内昌美:作品有《梦幻校园》等,少女派新生 力量。
河内由加利:作品有《漫画双子星》,《忘不了》, 《魔界寄情》,《倒数五秒》等。
田村由美:代表作《婆娑罗》,少女型古代漫画。 新派中的大师。
杉惠美子:代表作《KISS魔法》,少女派生力 军之一。
佐腾文也:《金田一--少年事件薄》为成名作和代 表作,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广受欢迎。 属侦探类型。
福山雅冶:大师级人物,作品多属黑色幽默。题材 较成人化(不止色情)。代表作《不羁 之男》,《双面人》。(描写莫扎特的 故事)
沙村宏明:新秀中的大师,现只有一部作品,就 是《无限之住人》。作品血腥却含有 文学性,画面动感十足。以日本江户 时代为背景的虚幻故事。
江川达也:代表作《东京学物语》,拍成电视剧。
安原一留:《DJ安琪儿》是其代表作和成名作。 画风清新亮丽。在中国较受欢迎。
矶野梢 :代表作《拇指姑娘SOS》,被改编成电视剧《缩水情人》(由高桥由美子,武田真冶主演,也因此捧红了武田)。
松本泉:大师级人物。代表作《橙路》广受欢迎,被拍成动画片。作品人物心理描写深刻。
高屋良树:代表作《变身斗士--凯普》。属科幻类, 被拍成动画及电影。想象力丰富,只是 作品后期离谱得厉害。
贞本义行:大师级人物。东京造型大学毕业,曾 担任动画角色设计及作画监督等。代 表作《王立宇宙军》,《不思意之海 的兰莉娅》(兰宝石之迷),《新世 纪福音战士》(EVA),《R20》 等。
和月伸宏:代表作《浪客剑心》。以日本幕末时期为背景。作品还有《八犬传》等。
荻原一至:代表作《伏魔战记》。作品气势宏大,幽默,含色情成分。
荒木飞吕彦:技击漫画大师。代表作《乔乔冒险 奇遇》。受到大好评。
筱原千绘:少女派代表,作品很多《天是红河岸》, 《仓之封印》等
5. 求这个二次元图片的画师
画师叫罩正《藤原》fuzichoko
画师ID:53839886
作品是小说《自告盯称贤者弟子的袜闷和贤者》女主 米菈 的插画 已经要动画化了
6. 你见过最漂亮的二次元人物是哪个
谢邀
关于漂亮来说可能不太恰当,大多数二次元角色在创作过程中都是进行设计的外形样貌和身材,基本来说都属于梦中情人的类型,所以在此评论最漂亮二次元人物我觉得有失公正和非常的不妥。
硬是要分高低,从名气年代上来说倒是可以讲几个发人深省亦或是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
《超时空要塞Macross》可能是我国进口动画里面比较出名的动画作品了,第一部作品创作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中日关系蜜月期的时候,其关键人物 林明美 就是拥有一半中国血统一半日本血统的混血美女,通过歌唱感化战争,在整个二次元历史上被称为 初代歌姬 一首可曾记得爱 当时真的是唱遍大街小巷
用图来说话吧,简介一如既往的简单,一个酷爱洗澡,又经常被偷窥,品学兼优,却最后嫁给屌丝的女孩子,这样的人不算最美?
好了好,闲篇扯得有点多了,下次讲讲这十几年的动漫发展过程中,被捧上神坛的女主角们
7. 二次元是什么(不是很懂你们二次元)
图片为《小林家的龙女仆》截图
文|树菠萝
今天我们谈到900后这批Z世代,似乎很难绕过“二次元”这个词。但是,到底什么是二次元?
“二次元”一词源自日本,字面意思是“二维”,指在纸面、屏幕等平面上展示的动漫、游戏角色,来到中国,意义引申为动漫和游戏等作品中构筑的整个世界观。举个例子,前者的“二次元”指皮卡丘,后者则指那个有着各种各样精灵的虚构的宝可梦世界。
因为这种意义的延伸,在中国,对二次元人群更准确的定义,是指受ACG(动画、漫画、游戏)作品影响,对架空世界观有特别感情的一群受众。
这种感情表现在方方面面,他们会在线上聊天频繁使用来自ACG世界的台词、表情包,买动漫周边,在线下饰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即所谓“cosplay”,甚至有不满足于官方提供的内容,基于作品世界观和角色自行创作“同人”作品的爱好者。
B站日前发布的动漫文化报告显示,接近一半受访Z世代表示常用动漫表情包聊天,近7成人表示动漫元素会对自己的购物决策有重大影响。
二次元意义向“世界观”的方向外延,这到底是中国ACG受众的自我定义,还是媒体对当下一种文化现象的高度概括,已经不可考证。但它足以说明一种倾向:“二次元”文化消费已经不再是单纯对作品内容的消费,而是对作品世界观的消费。
换句话说,今天被我们定义为“二次元”的年轻人,二次元只是他们的审美情趣吗?恐怕不是,对他们来说,二次元也许还是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基于这个推论,我们试图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三个问题:
具体而言,二次元是一帮怎么样的人?他们是何以成为二次元的?三次元怎样跟二次元沟通?这肯定不是我们对二次元的全部问题,但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构建起对二次元群体基本认知框架。
他们的二次元滤镜
2015年,A站和B站上越来越多人讨论一部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动画。这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将世界各国的形象拟物化,比如将共产中国变成兔子,美国变成鹰。这种童话化的表达,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二次元圈专门术语——萌化。
“萌化”还可以发生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上,比如一位微博上的画师,就将各种甜食幻想成少女,画出了一组“甜食少女”的漫画,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大白兔奶糖娘”。这种“萌化”又常常被称为“娘化”。
当这些被拟人拟物化的事物之间发生互动,一个具备独立世界观的故事就开始成型了。
如果你是广告创意从业者,对汉堡王和麦当劳几十年来的“恩怨情仇”应该不会陌生。在一些吃瓜群众眼中,汉堡王成了一个使尽浑身解数引起心上人注意的追求者,而麦当劳则是那个高冷傲娇的被追求者,圈内人把这种组合叫“CP”(couple)。
最初的CP仅用于描述耽美同人作品中男男之间的恋人关系;后来,CP不再局限于某类作品和性别,凡是读者观众认为作品中般配的两个角色,都可组成CP;到最后,当万物皆可萌化,万物皆可CP也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从汉堡王与麦当劳的CP制造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二次元作品中的虚拟世界观正如何影响着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自私的基因》一书提出的“迷因”概念,或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
“迷因”是文化传播的最小单位,经由模仿或是学习复制到不同人的大脑中。因为每个人都会在接受和传播迷因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迷因在传播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生微小改变,最终被广泛传播的迷因与原版迷因相比,往往已经面目全非。
举个例子,去年底今年初在网络疯狂传播的“六学”,其文本素材库是六小龄童的一系列争议性语录,但到最后,网友的选择是直接去粗取精,用“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乃至“两开花”三个字来代表整个“六学”。
同理,二次元的少女形象本来只是指真的少女,提出CP的人最初肯定也没想过撮合汉堡王和麦当劳,但当这些概念成为口口相传的迷因,它们就在大浪淘沙中自动丧失了大部分原始含义,只剩下最精华、最适合传播的部分,变成适应性极强的万用符号。
这跟自然界的生物演化很像不是吗?这就是为什么迷因有着一个与“基因”类似的名字。
引入迷因的概念,也不只为了解释那些二次元术语何以广泛传播,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试图用迷因这样的生物学视角去观察二次元的发展,几乎马上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每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其影响力往往绝不只局限于其自身,当受众基础扩大,它的文化内核必然要被抽象、被泛化成某种精神符号。
正如摇滚最初只是种音乐类型,最后演变成一代青年的生活态度一样,二次元文化也绝不只有我们所理解的ACG。
事实上,如果我们必须要把“只喜欢ACG”的人才算成核心二次元圈层,那么二次元在中国纯属伪命题。在这里,更多的是被二次元作品中架空世界观影响的泛二次元文化人群,他们不一定是二次元产品的重度消费者,但他们用二次元的方式说话,他们带着二次元的滤镜去看这个世界,二次元是他们的精神底色。
这种精神底色是如此的深入潜意识,以至于导致了这样一件吊诡的事情:如果你去问二次元圈子粉丝他们是否愿意自称二次元,他们多半会给你一个白眼。
他们给出这样的答复的原因在于,除了动漫游戏,他们兴趣相当广泛,他们喜欢穿汉服、听国风音乐,喜欢摄影、跳舞,这些看上去都跟二次元扯不上关系。
然而,尽管A站B站都没有一个叫“二次元”的标签,但你很容易在里面发现带有二次元风格的内容、弹幕和评论,例子不胜枚举:B站古筝音乐UP主“墨韵”播放量最高的一首演奏作品叫《千本樱》,原唱是二次元偶像初音未来;在各种视频中无处不在的“前方高能”弹幕,典出《高达》动画系列;……
今天,之所以没有人会再大张旗鼓地自称二次元,那是因为当人人都是二次元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强调这个身份的必要了。
成为二次元,是因为想成为三次元
2001年,日本评论家大冢英志发表《物语消费论》,在日本社会引起轰动。这是二次元文化在日本兴起数十年后,第一本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的理论专著,在这本书出现之前,亚文化一直只被认为是不值得认真研究的“边角料”。
在大冢英志看来,80年代以后,受东欧剧变、经济泡沫破裂等事件影响,日本社会不再存在一种占有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即所谓“宏大叙事的消亡”。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转向文艺作品中架设的世界观,试图从中获得三次元中所缺乏的宏大叙事,填补精神世界中权力真空。于是,具有宏大世界观设定的动漫作品大行其道,典型例子有80年代的《高达》系列,以及90年代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今天二次元文化在中国Z世代群体中的流行,也未尝不能解释为是二次元作品在宏大叙事上发挥代偿作用。
在中国,Z世代是第一批出生在互联网普及后的人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的信息量远超前人,但即便是在互联网多元价值体系的熏陶下,作为普通人,他们仍然渴望能“相信一些什么”。
由于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所限,教科书上的严肃理论未必是年轻人渴求的最佳答案,相比之下,透过二次元形式柔性传达的价值体系,更容易为年轻人所接受,并以碎片化的“流行语”为载体二次传播开来。
今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带来的相声节目让人有些失望,可能是为了求稳,两人在台上说的笑料,有不少都是以前用过的梗。微博上,大V们都不约而同用了同一句话来吐槽。
“人类的本质果然是复读机。”这一般用于形容只会模仿别人、吃自己老本或不断重复既往错误的人。因为描述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句话在不少场合都被引用过,但很少人知道,它最初其实是B站一位UP主在解读《攻壳机动队》这部动画时灵机一动说出的金句。
跟《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这些作品一样,《攻壳机动队》也是一部具有宏大世界观设定、在二次元圈层内占据“神作”地位的作品。自面世以来,粉丝们就乐此不疲解读其中蕴藏的一系列哲学、宗教思想,试图拼凑出一个自己心中的、具有深度的“攻壳世界”,“复读机”不过是无数解读中的一例。
相对于那些自成体系、逻辑自洽的学院派理论,这些由二次元爱好者创造的富有哲理的流行语,相互之间并无关联,也不基于一个统一的核心思想,更像一种不成熟的“散装哲学”。然而,从动机上来看,这些看似随意的“散装哲学”也有其深刻的形成背景。
或者我们可以说,当年轻人们正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二次元语境发掘出一些文本,并把这些文本有机嵌入自己的话语体系中,他们实质上是试图从二次元世界中提炼一系列符号,以解释他们所面对的三次元世界。
当代的年轻人社交无意中强化了这种“语言嵌入”。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和最后一代独生子女,Z世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部分社交关系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一代人。他们的社交圈子更多是基于兴趣爱好自然聚集形成,与身份、地域和血缘关系无关。在这些“同好会”中,往往会围绕彼此共享的内容,衍生出一套旁人难以理解的“黑话”。
比如,不玩语C(语言cosplay,以文字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的人,肯定不知道什么叫“皮上”“皮下”。但你要融入这个圈子,就必然要学会用这套摩斯密码,当这套密码在交流中被反复使用,它就很容易悄无声息渗透进你的话语体系。
在语C圈里,“皮上”指角色扮演时的状态,“皮下”则指没有角色扮演时即真人的状态。在描述现实生活里一个人表里不一时,熟用这套话语体系的人很自然也会用到这两个词。这一切几乎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使用的人并不会在脑海中冒出一句——“咦,我这是在进行二三次元的跨界”。
但有趣的是,即便我们认为二次元哲学被广泛应用在三次元中,作为局中人,二次元群体却偏偏弥漫着一种“去意义化”的情绪,他们拒绝对一切二次元事物做有意义的诠释,拒绝承认二次元与三次元有本质关联。最能代表这种心理倾向的,莫过于A站著名的slogan——认真你就输了。
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对三次元的本能反叛,可以理解为一种青少年尚未准备好进入成人世界,向外界宣示个人精神世界“主权”的心理状态。然而,当Z世代不断应用二次元符号对三次元进行解释,他们实质上是在完成一个向三次元缓慢过渡、将理想中的自己与社会期望的自己相结合的成长过程。只不过这种成长并不一定通过社会实践,而可能是通过两种世界观相互碰撞交融来实现的。
三次元在二次元的投影
关于宇宙中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们是这样猜想的:一个处于低维空间的物体,其实是它在高维空间的投影。换句话说,如果你把一个三维物体投影在平面上,它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很可能就是在二维世界生物眼中这个三维物体的样子。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大量的二次元符号正被应用到对三次元的描述和解释中。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在符号学意义上,二次元文化和三次元之间也大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投影关系,按符号学创立人索绪尔的话说,亦即所谓“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不难看出,当下大量针对年轻人的二次元跨界营销,其实是将这种“维度投影”的原理应用在商业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三次元的品牌元素“二次元化”。比如去年虚拟歌姬洛天依代言护舒宝的广告片中,没有我们熟悉的三次元卫生巾吸水实验,取而代之的是洛天依唱的一首广告歌。
另一些案例更加注重商品与二次元世界观的整合。动画《请吃红小豆吧!》讲的是一个红小豆总想被吃掉但屡遭失败的故事,在一个番外篇里,肯德基的一款红豆饮料作为一个故事大背景出现,红小豆成为了其中的配料。你很难说这是一支广告片,它的情节遵循动画原有的世界观发展,也并不试图用生硬的广告语打断这种发展,显得更像是一个独立成型的故事。
在这两个案例里,品牌方显然对传统的那套三次元营销语言并不感兴趣,它们更关心自己的商品在二次元世界如何“投影”,如何在二次元人群理解的世界无缝植入。对二次元来说,这种有意摒弃三次元现实元素的呈现,有时看起来反而更“真实”。
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人觉得沮丧,三次元对二次元的沟通,似乎只能以这种去除现实特点的、近乎“阉割”的形式去进行,而这种沟通有可能是削足适履、词不达意的。
然而,正如我们在上面讨论的,二次元其实仍然存在对宏大叙事的需求,他们在不断抽取二次元符号用于解释三次元现象的事实,证实了二次元并非如我们以往所想是一个完全非社会性的独立王国。
因而二次元和三次元的沟通必然是双向的,二次元人群主观上同样渴望从三次元中获得世界观的输入。一方面,二次元内容要求得深度上的拓展,总是要引入现实素材和严肃理论,没有三次元的知识储备,观众将越来越难欣赏一部好的二次元作品,这在客观上倒逼着二次元受众去接触三次元;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动物,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每一个二次元都天然存在与三次元和解的心理需要,以构建起自身的社会性,最终完成对社会的融入。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投影”,不只是将三次元事物动画化这么简单,这种投影更重要的是三次元世界观在二次元的投影,也就是两种宏大叙事如何结合的问题。《那年那兔》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观察样本,但它的结合方式未必是最好的,事实上,由于在剧本和角色塑造上欠缺打磨,它也一直被诟病过分美化现实和角色脸谱化。
近年一批新式纪录片在B站的流行,反而为跨次元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像《人生一串》以激进的美食镜头语言带出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历史那些事》借对历史人物的戏剧化、场景化刻画来展现宏大历史背景,都是在三次元作品中做出二次元表达的尝试。目前《人生一串》在B站播放量已经超过5000万,这种“逆投影”对二次元的影响作用,已经不容低估。
8. 有哪些著名二次元萌少女画师
みやま零
桜沢いづみさん
池上茜
萌木原ふみたけ
和泉つばす
铃平广
西又葵
凉香
carnelian
きみ卖滑蔽づか葵
樋上いたる
tinkle
蔓木钢音
唯々月たすく
みつ让历み美里
甘露中州树
CARNELIAN,
Tony,
ごとP,
しろ,
みつみ美里,
中村毅,
安倍吉俊,
村上水军,
大枪苇人,
七尾奈留,
九尾,
西又葵,
佐々木葵美,
铃平ひろ,
桜沢いづみ,
YUKIRIN,
みやま零,
砚,
纯珪一,
唯々月たすく,
原田雄一,
莲见江兰,
松竜,
美和美和,
藤枝雅,
小梅けいと,
冬目景,
滝美梨香,
笃见唯子,
いとうのいぢ,
宫下未纪,
鸣瀬ひろふみ,
捆枝りこ,
鸣子ハナハル,
天広直人,
贞本义行,
永野护,
椎名优,
藤岛康介,
藤原々々,
士郎正宗,
杉崎ゆきる,
瑞井鹿央,
美树本晴彦,
黒星红白,
村田莲尔,
白亜右月,
OKAMA,
金亨泰,
CLAMP,
LINDA,
Maruto!,
片桐雏太,
日阴影次,
さえき北都,
鱼,
椎咲雏树,
相川亜利砂,
金目鲷ぴんく,
INO,
秋荞麦,
かゆらゆか,
今中光太郎,
黒木雅弘,
☆画野朗,
水原优,
光姫満太郎,
植田亮,
池上茜,
和泉つばす,
佐野俊英,
红叶蛍,
椋木寻,
杉菜水姫,
M&M,
上いたる,
泉まひる,
水瀬凛,
市川小纱,
日柳こより,
Niθ,
水原优,
中央东口,
杜寻,
树真琴,
岩崎考司,
野々原干,
蔓木钢音,
山本和枝,
笛,
美和美和,
横田守,
武内崇,
火炎味噌,
椎咲雏树,
有叶,
さえき北都,
LINDA,
佐々木珠流,
辰波要徳,
川合正起,
ねこにゃん,
基4%,
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