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持续走强
Ⅰ “元宇宙”概念火热,监管及时刹车,元宇宙的未来发展如何
我认为元宇宙未来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因为它目前是一个非常新兴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谁构建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元宇宙。我想他确实在一些方面可以给人提供帮助,但是应该并不会太过于强大。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对此也发表了看法。他并不是很看好元宇宙这一个东西。人宇宙概念他受到了监管,主要就是因为在投资市场上有大量的投资者对其进行炒作所导致。
一. 元宇宙的未来发展
我认为元宇宙这一个东西,它未来的发展目前来说并不是特别的明朗。但是元宇宙它还是会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通过那一些人的陈述上来说,他有一些可以实现的功能,确实是比较方便的。而且随着未来元宇宙的继续发展,它就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先进功能,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但是元宇宙不可能完全替代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Ⅱ 云网端融合增强 工业富联服务器产业有望持续成长
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或将进一步升级,据头部厂商工业富联预测,在元宇宙概念持续走热以及云网端融合需求增加、端边云协作型态普及等助推下,整个服务器产业都将在2022年持续成长。据市场人士预测,该公司云计算相关产品在2022年第一季的出货量将取得双位数成长。
近年来,工业富联的数据中心业务持续畅旺,在该公司日前举行的年度会议上,CEO郑弘孟曾表示,截至2021年底,工业富联企业服务器全球市占率超过35%,云服务商服务器占超过30%,两项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元宇宙概念的持续火热被视为推动数据中心需求剧增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工业富联首席技术官暨云企业解决方案事业群总经理周泰裕看来,除了元宇宙之外,云网端融合需求增加、边缘运算应用成形、端边云协作型态的普及、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崛起,都不仅会维持,更提高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客户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等产品的需求。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日前公布的数据分析,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目前已经超过700座,近4年来数量成长一倍;同时据统计,2021年全球前七大的云端服务供应商(CSP)的资本支出,平均年增17.3%。而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调查,2021年全球服务器出货年成长约4.5%。随着云端需求续强,再加上新处理器的问世,2022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可望再成长6.8%。
周泰裕表示,不论是远程化还是无人化应用,在疫后都将会是市场主流趋势,这些对大数据及人工智慧有相当需求的应用,将同时推升对高效运算及数据中心的需求,“此外,由于通过边缘数据中心能更贴近使用者与数据产生源,提供低延迟、在地运算与即时反馈等服务,这种由云端应用市场而衍生的边缘运算架构的相关需求及市场在近两年也陆续浮现。”
周泰裕认为,由于集中式的云服务,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低延迟的需求,进而促使端、边、云的数据撷取、传输、运算的新架构逐渐成形。
“就像是自动驾驶等新应用的崛起,”周泰裕表示,大量业者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层面,逐步往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方向发展,但除了载具本身的平台发展外,更需要的是载具(端)、路侧(边)及后台(云)三方之间无逢接轨的协作模式,才能完美的达到无人驾驶的境界,而这其中就包含了各类数据中心的协同应用。
同样的,元宇宙这个包含了云 游戏 、沉浸式虚拟工作与社交平台、NFT区块链交易平台并与现实紧密连结的虚拟世界,也同样可以视为是另一种会带动对大量各类数据中心需求的端边云协作生态系统下的新应用。
周泰裕强调,无论是端边云的基础建设架构,还是元宇宙、自动驾驶等领域,工业富联在技术发展及产品导入速度上,都与全球主要客户间有着密切的合作。不仅能随着市场趋势、客户需求而稳定成长,更能借由集团平台化的发展方针,从市场上寻求更多可能的机会。
本文源自挖贝网
Ⅲ “元宇宙”概念为何能在今年突然爆发
一、缘起
“元宇宙”概念源自美国作家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真人可以生活和社交,并且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共享虚拟世界。元宇宙这个概念再度被炒热,缘起Facebook(脸书)改名。Facebook 改名成 Meta 公司,宣布自己要专注于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平台。
游戏与现实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元宇宙不仅仅是游戏,它是人类社会向数字空间拓展的新路径。它甚至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一样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时代。
Ⅳ 元宇宙卷土重来,碳中和成主旋律
盘面观察
周一大盘震荡整理,三大股指涨跌互现,两市成交额14632亿。盘面观察,化肥行业、元宇宙概念、基本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酒店、汽车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涨停104家,跌停16家,北向资金净流出38.24亿。沪指涨0.33%,报3715.37点,深成指跌0.45%,报14705.83点,创指跌1.17%,报3194.27点。
后市展望
近期市场炒作“供需错配”成为主线,化工、煤炭、电解铝等板块继续疯狂,受需求猛增和供给受限影响的行业,特别是跟新能源有关的化工材料——锂电光伏的上游材料:磷化工、氟化工、纯碱、三氯氢硅、PVDF、DMC、EVA等,以及严重缺电的煤炭、高耗能的电解铝等板块,都开启长景气周期、行业格局有望重塑,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碳中和的远景要求落实,给相关上游材料和资源行业带来积极的投资机会,并基本取代了新旧核心资产,成为现阶段市场最靓丽的风景线。而股指方面,一方面出现沪强深弱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沪指接近二月高点表现犹豫;市场资金又有炒新需求,元宇宙概念再度走强,其中云游戏一枝独秀,虽然券商研报给出3-5年的雏形探索期,但元宇宙概念是真正把5G、VR、区块链等新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有利于各项技术的落地和成熟,市场有望继续辐射扩散开来,近期可继续重点关注。另外,随着中美关系可能阶段性缓和,或将为5G、半导体、光伏、出口品等板块带来利好预期。
操作策略
继续重点关注高景气赛道为主,上游材料资源、新能源产业链、高端制造等板块,兼顾洼池的金融地产和中字头景气提升个股。【广发 证券投资顾问 罗利民,执业证书编号:0260611010126】
Ⅳ 元宇宙的概念为何会在今年爆发
元宇宙的概念为何会在今年爆发?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最近元宇宙的概念在我们的社会上频频曝出,那么元宇宙是什么意思呢?而且为什么正好是现在元宇宙的概念会爆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及一些产品服务行业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帮助客户体验自己的产品,这样也会导致这些实体行业更加注重质量,以及对于一些好的产品是一种极大的优势。当然这对于游戏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创造,我们平时玩的游戏仅仅是在电脑屏幕上,而元宇宙的概念就可以让我们亲身体会游戏中的感受。
Ⅵ 人民日报评论理性看待元宇宙热潮,究竟是资本炒作还是新赛道
我认为这极有可能是资本炒作,因为元宇宙的背后是资本的力量。对于我们来说,元宇宙的确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而且我们也无法全面了解这一领域。因为我们既不懂得该如何操作,而且也不能更加全面地设想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的确有很多大型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元宇宙,并且也能够不断提高元宇宙的热度,比如扎克伯格旗下的公司。但我们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形下,不应该盲目投资。人民日报评论理性看待元宇宙热潮,究竟是资本炒作还是新赛道?我认为是资本炒作,之所以这么认为的原因有三个:
一、投资者一直在背后操纵这一领域。
我的确认为这不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而且也不认可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因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是投资者设置的陷阱。元宇宙的突然大火的确让人始料不及,而且其热度在不断升高。而正是因为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猛烈,所以其背后才有资本的炒作。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Ⅶ 多地抢滩元宇宙,游戏公司该如何“乘风破浪”
上海市政府部门公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游戏做为现阶段元宇宙发展趋势前期的关键阵营,在《方案》中也被数次提起。
恺英互联网人士向我们表明:“公司长期性将重点关注元宇宙行业很有可能的业务布局与投资机会。内部结构假如有完善而且能够真实落实的商品,公司想去探索并联系实际去科学研究。除此之外,公司入股子公司大朋VR是同时从业VR设施的研制。尽管元宇宙现阶段还处在早期环节,公司依然会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合理布局。游戏做为感受阶段是情景通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份,将来公司将于产品类别、客户具体内容造就方面做更多的是探索。”
除此之外,巨人网络在其2021年财务报告中提及,伴随着Roblox公司发售及Facebook公司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获得全球标准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全世界互联网巨头相继合理布局元宇宙相关产业,其最底层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已进入迅速发展环节,憧憬未来,探索以游戏为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运营模式将变成一些游戏公司的长期性发展战略,游戏产业有希望迈入里程碑式机会。现阶段公司已经将元宇宙游戏明确为长期性合理布局的方位之一,并建立了单独的技术产品精英团队,将来将秉持着谨慎实干的观念,以游戏玩家要求和感受为根本出发点,细心探索发展路径,积极主动储备人才与技术性,深入开展新产品开发。
与此同时,因为元宇宙概念仍处在早期环节,一些公司仍处在徘徊当中。“元宇宙在游戏行业实际怎样落地式也有待观查。公司现阶段还在高度关注这一方面的进步。”某游戏公司人士讲到。
除此之外,将元宇宙技术性与其它行业的动静结合,同是游戏公司的使力方位之一。在6月27日举办的“SPARK2022”腾讯官方游戏新品发布会上,腾讯官方公司副总裁马晓轶表明,游戏本就不是一个独立发展趋势的产业链,自问世至今,就自始至终与前沿技术互相推动、相互依存发展趋势,并积累了一系列特有的专业能力。伴随技术性的不断发展和了解的更新,游戏一定会融进大量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当中,施放更高的科技力量和更加丰富多彩的使用价值。
对于此事,易观网杰出投资分析师廖旭华表明:“这能理解为腾讯官方游戏在替领域和本身找寻更多的社会发展生存环境,这种应用领域也归属于游戏化和融合创新的一部分,中短时间难以奉献营业收入和收益,可是一个适合长期性探索的方位。”
Ⅷ 元宇宙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互联网的未来—元宇宙
2021年3月,全球第一个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引燃了元宇宙概念。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虚拟时空间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元宇宙概念起源于Neal Stephenson 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述的Metaverse是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Roblox认为元宇宙有8个关键性特征: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样性、随地登陆、经济系统、文明。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国增强现实(A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Ⅸ 睿思芯科创始人兼CEO谭章熹:RISCEDGE
睿思芯科创始人兼CEO谭章熹
当芯片半导体遇上“元宇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2月9日下午,在钛媒体集团联合大兴产促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共同主办的2021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上,睿思芯科创始人兼CEO谭章熹博士发表了题为《RISC-V专属架构芯片赋能元宇宙》的主题演讲。
谭章熹表示,在芯片行业,大家认为“元宇宙”是未来十年巨大的机会,也是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巨大增长点。其中在微软HoloLens这类AR产品上,内置全息处理器(HPU)——跟“元宇宙”非常相关的芯片。与CPU或者是GPU不同,HPU可以增强设备眼部追踪、手势追踪、场景Semmantic Labling和音效体验等。
不过,过去的HPU芯片存在高发热、高功耗、损伤电池寿命等现象,使得HoloLens功耗发热等并没有令人非常满意。因此,RISC-V这一开源的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架构将有望设计出更好的HPU芯片产品,从而驱动“元宇宙”发展。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Semic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全球市场的RISC-V CPU核心数将达到624亿颗,2018-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6.2%,而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空间。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Tractica则预测,RISC-V的IP和软件工具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7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RISC—V也有望成为继ARM架构和英特尔x86之后,第三个重要处理指令集架构。
通过设计基于RISC-V架构的22nm低功耗芯片,对比基于美国Cadence公司Tensilica HiFi + ARM架构的HPU产品(例如微软两代HoloLens中的HPU),在最新DSP算法中,基于RISC-V的HPU性能可达高达4.7倍的增长,单位面积功耗发热降低超过40%,电池寿命提升211%。RISC-V的性能和功耗上均有一定优势。
谭章熹强调,RISC-V架构是“元宇宙”概念下,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性技术,是有望驱动“元宇宙”发展的最强芯片。
感谢钛媒体的邀请,非常荣幸分享我今天演讲主题:RISC-V专属开源架构芯片赋能元宇宙。
最近,“元宇宙”行业的最大新闻是Facebook改名为“Meta”。实际上,随着新的人机交互方式的进步,“元宇宙”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芯片行业,大家认为,“元宇宙”是未来下一个十年的巨大机会。台积电(TSMC)董事长刘德音最近表示,“未来十年,AR或将取代手机,VR或将取代PC,人们将会逐步感受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而元宇宙硬体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预测,证明着“元宇宙”是未来巨大增长点。
此外,作为行业内的半导体驱动的 科技 巨头,苹果公司认为,“元宇宙”目前不光在 游戏 领域,更多相对于AR、智能手表(Apple Watch),在他们看来,“元宇宙”正在推动后PC时代和手机时代的巨大变革。
说到“元宇宙”,其实已经发展相当一段时间。我列了几个公司和产品,比如,早期的Google Cardboard,你可以用手机进行VR体验,这是比较原始VR的配置;再比如,微软公司推出的HoloLens产品;小公司Valve有自己产品;而Oculus后来被Meta收购,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个大玩家苹果公司,则有望在明年看到他们的革命性产品。
实际上,微软于2016年推出首款HoloLens,至今已发展了两代。开始定位于AR(增强现实技术),后来二代定位为智能眼镜平台。目前HoloLens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和工业应用领域,提供现实和虚拟世界应用的场景。从技术上来说,HoloLens做的非常不错,只是价格有点贵。
当“解剖”HoloLens,你会发现里面包含光学镜片和手机处理器。其中,HoloLens两代搭载不同处理器,核心组件是全息处理器(HPU),可以增强设备眼部追踪、手势追踪、场景Semmantic Labling和音效体验等。值得注意的是,HoloLens相当于这颗HPU芯片,既不是GPU也不是CPU,而是跟元宇宙非常相关的AR设备专用芯片。
Microsoft HoloLens第一代HPU芯片使用的是基于28nm制程工艺,用了24个Tensilica cores。2019年微软发布的第二代HoloLens,是高通的XR1平台(也可以说是骁龙845),是目前所有VR、AR设备里面,算力最强、性能最强的一颗芯片。相比上一代,算力大概有1.7倍的增长,包括内存带宽、计算性能也有提升,前者是2倍,后者是1.7倍。
具体剖析下来,这颗将近80平方毫米的芯片,一大半面积就是HPU,包括大规模向量浮点处理单元和定点处理单元两类,一共加起来是基于26个Tensilica处理器的>1TOP的可编程计算能力,以增加扩展指令的方式,提升性能需求。
不过,虽然HPU是目前最好的芯片产品,但从发热和单位面积功耗方面,并不是令人满意。 数据显示,HoloLens在30分钟内能达到85度,而85度下设备散热就变得非常困难,最后导致HPU成本和HoloLens成本高昂,整个设备价格卖到3000美元,只能定位于工业领域,限制住了它的发展。
那么,我们即将进入2022年,能不能用现在新的开源技术做到最好的HPU芯片?
答案是Yes,我们可以用RISC-V做到。
睿思芯科团队所做的核心,是我们团队在Berkeley从事研发十多年的指令集架构技术——RISC-V。它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架构。
实际上,现在ARM架构就是精简指令集。那么跟ARM相比,RISC-V是完全开源,并且比ARM精简高效的模块化设计芯片架构。它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模块拼装和组合,可以在端侧和云侧同时启用。对开源社区生态来说,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处理器。
RISC-V大概发展了十年,从最早定义这一家精简指令集,十年间经过了芯片定义、软件测试和MCU级别处理器广泛应用,以及到现在使用在更多AI和更复杂的处理器当中,来到了爆发临界点。
如今,大公司纷纷研究或采用RISC-V处理器。例如,今年英特尔宣布和SiFive达成合作;苹果也在进行基于RISC-V的研发。而RISC-V也从学校里走到了工业界,获得了大量的行业认可。大家认为,RISC-V相当于ARM和英特尔之后,第三个主要处理器指令集架构。
那么,睿思芯科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们也做了大量RISC-V相关产品,核心是对标Tensilica。
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对比,通过设计基于RISC-V架构的22nm低功耗芯片,对比美国使用Cadence Tensilica DSP(例如Hifi3z, Hifi5)+ARM架构的HPU产品,在最新DSP算法中,基于RISC-V的HPU性能可达到4.7倍的增长,单位面积功耗发热较低,发热只是Tensilica的59%左右,性能和功耗上均有一定优势,电池寿命提升211%。
假设我们使用这样技术,结合更高工艺,可想而知,这对“元宇宙”未来使用的芯片代表着新的技术突破。
我们认为,使用了RISC-V开源架构,相比ARM架构+Tensilica DSP 的处理器,在迭代速度和技术性能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优势,这对于芯片行业的自主可控知识产权,是非常好的消息。
我想总结一下,RISC-V架构是“元宇宙”概念下的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性技术。
我的分享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编辑 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