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佛学
❶ 一元宇宙理论和佛教的理论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答:我认为绝非一样,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东西。
1.就现在哲学所学,一元论只有唯物论和唯心论,即分别认为宇宙是先有物质和先有精神,我想你说的“一元宇宙论”可能有这个意思。而佛教是不谈或者说是不研究世界本源问题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早已说过,要追求宇宙形成的第一因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层面上,二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佛法再怎么理论,它也不等同于哲学思辨。佛法需要真修实证,而哲学只是观察和思辨;佛法和哲学所追求的东西也完全不同。(佛法不是哲学。)
2.如果你说的“一元宇宙论”是类似道家(不是道教)的“道”,或是印度教的“梵”,亦或是西方所谓的“唯一真神”的话,我觉着二者也没有比较的余地(当然,佛教也远非宗教)。佛教所说的真如(又叫佛性、法性、法界、真心、如来藏……),是人们断掉妄心,能所双亡(主观与客观的消除,即内心没有分别和对立的妄想杂念),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如来藏识时所显现的一种境界,即佛性地显现。此境界本不能用言语表示,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为了众生能够有所了解,佛陀住世时,还是边立边破,边破边立的给大家讲解。至于“梵”和“真神”这些,确实是主观唯心,或者是将宇宙化抽象为具体了。在佛教中,连“一”都是要破的,正所谓“不一亦不异”,因为有“一”,就会同时有“不一”,这就又产生了分别与对立,这是与佛性不符的,佛法是讲圆融完满的,是没有“对立”乃至“不对立”的概念的,所以佛教中也常说“不二”,这样把所有对立和分别都否定掉了。如“一”和“不一”就是“二”,“不二”就把二者都加以否定了,其他的同理可证。至于你说的“一元宇宙理论”,不管是个什么理论,都肯定脱离不出“一元论”,而这就与佛教思想相矛盾了,所以二者肯定不同。
这是我对你的问题的理解,因为不太清楚你所说的“一元宇宙理论”,只能理解这些。
至于说“是一样,都是主观唯心论”的那位大哥,请你先认真的学习一下佛法再做结论。就佛家的法相唯识学而言,就根本不是什么唯物论和唯心论所能包含和涉及的,完全可以单提出来与之鼎足三分。而佛家的“心”也远非唯心主义所谓的“心”,这点认真学佛法的人都应了解,所以佛家的禅宗(心宗)理论亦可单提出来成为一家体系,但它又与唯识学殊途同归。还有佛家的中观思想也是单独一体,而与前两者殊途同归。如果你是把释迦牟尼佛当成造物主一类的,把佛教等同于一般世俗宗教,而说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那你可就犯常识性错误了。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是神仙,更不是造物主,他是信仰他、学佛人的大导师!
总之,在现代,抱着西方人的那套思路走下去,是不会取得重大哲学成就的。近现代的许多哲学思想以无法用唯物论和唯心论完全解释。
❷ 物理学与哲学哪门学科更有能力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
假设你所说的“世界”是我们这个精神和物质并存的二元宇宙。那么:
一、物质世界
物理学与哲学不在一个平台上,
哲学是定性的思辩工具,数学是定量的思维工具。
哲学和数学都是物理学的工具。
哲学在物理学的思维中起到定性分析、归纳的作用;
数学在物理学的推演中即可定性分析、归纳,又可定量推导。
物理学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世界的最高学科。
所以,无论哪个哲学学派、门派都不能解决物质世界问题,更不能解决物质世界的本质问题。
二、精神世界
哲学是宗教理学的阐述工具
爱因斯坦虽然是泛神论者,但他晚年在比较了宗教的各门各派后说:
“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在佛教中特指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在这里的中众生都被禁锢在六道轮回之中。而释迦牟尼在涅盘后再次来到这个世界点化众生如何超脱轮回,进入涅磐彼岸世界。
佛学是解释宇宙中精神世界的最高学科,同时也一部解释心-物平行二元宇宙的哲学宝典
所以,无论哪个哲学学派、门派都不能解决精神世界问题,更不能解决精神世界的本质问题。
三、思维效应
学数学,并且没学过哲学的人,少数对哲学会产生“无师自通”的效应;
学物理,并且没学过哲学的人,多数对哲学会产生“无师自通”的效应;
学哲学,并且没学过数学或物理的人,对数学或物理不会产生“无师自通”的效应。
四、思维模式
就适龄大学学业而言,
先学数、理的人,再学文、史、哲,既轻松又高才;
先学文、史、哲的人,再学数、理,既吃力又少见。
这是因为大脑的思维模式在大学的适龄期还没有真正初始化、格式化。
若把大脑比做硬盘,则数理是格式化和程序,而文史哲是数据,是可被数理思维模式“兼容”的。
五、哲学和哲学家
哲学的精髓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哲学的指导经典是《方法论》;
哲学的意义是使头脑清晰、开放、思辨。但若加上数或理才可能最清晰、最开放、最思辨。
古往今来伟大哲学家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们师生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牛顿(1643-1727)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1889-1951)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古典哲学创始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任讲师15年,任教过自然地理学、数学、力学、工程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雄辩学等学科。他最繁忙一天的课时表:8-9点逻辑学、9-10点力学、10-11点理论物理学;下午2-3点自然地理、3-4点数学。
马克思(1818-1883)辩证唯物主义学派哲学家,自学初等微积分。
在20世纪后不会再有单一学科的,且伟大的哲学家了。传统哲学(即单一的、专门的)已经退出三大前沿科学,转入社会、政治领域成为现代哲学的一个分支。而那些对哲学“无师自通”和拜师更通的自然科学家们,在各个前沿科学里仍然继续领军主体哲学,发展着“科学哲学”。
所以,21世纪再用单一的经典哲学的学识、观点解释世界的本质,既可笑又上不了台面。
六、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本质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剩下来的是人们怎样在不同层次理解这个心物平行的二元宇宙了。
如果你认为在佛教的《清净道论》中对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不厌其详的阐述还不能理解,
那就要钻进被誉为当今的终极理论的M理论(11维时空的膜理论)中了,因为它不仅解释了我们这个可视的宇宙而且也解释了不可视宇宙。如转世、开悟、涅盘。当然,M理论的很多最新成果还在前沿科学家的案头上,但美国已经开始研制促使人开悟、涅盘的大型设备了。
这一切都在按照爱因斯坦预测的方向进展,他说:“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应建立在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意识上。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如果你认为《M理论》中那些场论、拓扑、群论的描述还不能理解,可以看看弦论到膜论的发展过程,其中李淼对大学水平的同学讲演很精彩(在他博客里,网上也有视频)。他被海外誉为中国超弦理论的领军人。
有人预言,在2012年的三年“洗礼”之后,人们将在心理、生化、生理、基因、医学、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步重视并且深入研究脑科学,人类社会将第一次改变几千年来一贯的重物轻心局面,并将逐步回到自然的、平行的、中庸的、慈悲的、和平的心物二元世界。
❸ 佛学高人请赐教....
苦乐都是因缘生,苦因灭尽即得乐。众生有离烦恼的欲望,这烦恼就是苦,因此要离苦得乐,但是至于得到的乐是什么,呵呵,从众生看也许是一种乐,但是从解脱者看可能是另一种乐,这个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我记得,好像有这样的说法,在解脱者的眼里,其实众生所谓的乐竖御也是一种不自在,归根到底也是苦。具体理由我不记得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理解的是:乐受也是有尽头的,一旦乐受尽了,马上就会感到不舒服,这个我想大家应该有体会。
乐受越强烈,乐受结束时的苦受越深。
我只是随便说一些,并不系统,也未必确唤桐切,算是个抛砖引玉。余链岩
另外,请不要叫高人~~
嗯,at4331说得确实有道理
❹ 我发现佛教的大师对佛教知识的解答五花八门,有的还相互矛盾,谁是对的,到底该相信谁
矛盾有没有?可以说有(在我们的现在生活的二元宇宙),也可以说没有(在本源的一元世界)。
佛法理论包含二元的一体两面,最终是希望我们通过学习,回到一元的世界。(就是佛家经典经常用提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
矛盾只存在于二元宇宙,其实,宇宙的本质,是一元的世界,是没有分别的,也就是绝对的一体,完全的和谐,或者各个宗教说的宇宙出于一个本源,或者现代物理学说的宇宙大一统,宇宙大一体(关于这部分,可参考量子物理说的“弦”概念,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面的量子物理电影《我们懂个X》网上一搜就有)。
我们启大生活在二元,但二元是来源于一元,在二元世界是暂时的,一元才是我们的家,所以一般的途径,是通过二元回到一元,从二元作为过度,从二元去描述一元,最后回到一元的家乡。
一元的世界,没有分别,也不存在数字、文字,所以我们必须从二元开始,藉此了解一元。
佛法是教育,其内容就是描述上述一元的宇宙本质。
上面也说了,必须从二元去描述一元,所以佛法这套教育的描述,一般把宇宙全体,归纳为三个方面,六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这套森罗万象的教育,如果真是了解的话,就知道它包括事物的一体两面,两面都描述到了。
我们回到这三个方面,六州者个字:事理、性相、因果。
事理、性相、因果都是同时存在的,我们要清楚明白。
二元宇宙里面,有二元,自然有矛盾。
把二元宇宙里面的方方面面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变成了明白人,就没有矛盾了。
++++++++++++++++++++++++++++++++++++++++++++++++++++++++++
既然二元宇宙不可避免有一体两面,所以必然有两面不同的情况,佛法里面对两面都有描述而已,例如您说的例子,对他们而言,那样做是适合的,对于我们而言,这样做是适合的,各自在做适合的事,那就是对的,是这样的原因。
地藏经科注菁华 (第三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4-13-03
佛法传到中国来,并没有吃素,因为古印度释迦牟尼佛在世是托钵。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人家吃什麼,供养什麼,如果你一定要吃素,叫人家特别做素,你不是麻烦别人吗?所以佛法是方便为门,决定不麻烦人家,你吃什麼,你就供养我什麼。一直到现在,斯里兰卡跟泰国出家人还是托钵,所以他们没有吃素。佛教传到中国,虽然不出去托钵,接受帝王大臣的供养,也是有肉食,也没有吃素。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发心吃长素,劝出家人,出家人就响应。所以现在素食运动,就变成学佛好像是一定都要吃素了。诸位要知道,这不是一定的,佛法没有说,不吃素就不能成佛、不能往生,没有这一条;你查遍净土五经,没有说不吃悄迹竖素就不能往生,要懂得这个道理。今天全世界的佛教都没有吃素,只有中国学佛的人吃素,我们到外国去访问,人家看到我们怪怪的,我们看到别人也是怪怪的。我们到日本访问,日本出家人鸡鱼鸭肉都吃,他摆著一桌。酒还供佛,大殿上佛像旁边好多瓶酒摆在那里,他们叫它做般若汤。我们看他很奇怪,他看我们不吃肉也很奇怪,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再有分别执著。
我们晓得素食对於健康确实有好处,梁武帝遵守《楞伽经》里面的教诲,做得没错。素食,特别是少食,对於健康才有好处,佛陀在世时日中一食,非常正确;一个人一生少病少恼,中国古德常讲「病从口入」,这个话有道理。健康的身体,饮食决定不能过量,最好吃七分饱,顶多八分饱就够了。
+++++++++++++++++++++++++++++++++++++++++++++++++++++++++++
引用《西藏生死书》里面一段话: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义所在。戒律的西藏语是tsul trim;tsul的意思是「合适」或「正当」,trim的意思是「规矩」或「方式」。因此,戒律就是做合适或正当的事。
其实,佛法、经典等,都是手段、方法、途径,目的是令我们生活得真正轻松、自在、开心,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对象、不同时机、不同情况,其实佛法给出的答案没有固定的,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佛法是活泼泼的,是一种教育,令我们有真正的智慧,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获得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