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币圈解析
⑴ 数字货币质押平台跑马圈地,乌托邦的万亿梦才刚刚开始
币圈风云变幻,上一秒是天堂,下一秒即是地狱。刚刚交易所大战过去没有多久,数字货币质押平台也开始相继百花齐放。
“传统金融的世界太慢,收益低,风险却在提高。”
最近币市低迷,但各类资本反而暗中偷窥,暗流涌动。
早前世界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虎全球(bihuex.com),宣布火星数字资产银行为其提供数字货币质押服务。用户可以将币虎全球交易所内的BTC、ETH、BCH、LTC、EOS、ETC六种币质押给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获得USDT。
“这将是一个亟待挖掘的万亿市场。”相关从业者介绍,当前数字货币借贷市场需求旺盛,主要分为三类短期借款需求,一是借币买币,看好其他币种价值,又不想忍痛卖掉所持有的币;二是借款方持有大量数字货币,但人民币不足,以此解决正常生活所需;而第三种则是用来解决个人实业经营需求。
“现在是币圈熊市,但也不乏一些人在瞄准抄底机会,我们正好可以满足他这个需求。”从目前来看,借款人需求大多为借币买币。
数字货币借贷市场是否值得挖掘?市场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该业务模式或将是一个新的风口,可以有效解决数字货币玩家的需求,早期入场的玩家们跑马圈地,各自都能夺得一杯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本是一场空中阁楼的游戏,做的是一些躲避监管、夹缝求生的灰色业务,至于市场前景,更是无从谈起。
为何数字货币质押突然火了?
全球第一家数字资产银行火星数字资产银行上线以来凭借其狂风暴雨般的宣传、以其结合币虎全球交易所的衍金融生态,迅速成为行业翘楚,其独特、新颖的玩法,不单单将各种交易即挖矿、币改瞬间变成为过去式,也让用户再也不用看着不断下跌的行业,却无法变现的困境。
其实,质押贷款是金融游戏中非常普遍的玩法。以往质押的不过是车、房、货等,而今换成了虚拟货币。数字货币质押,不过是用户不想卖掉手中的币,于是将手中虚拟货币质押(比如质押率50%)出去,从而获取现金的过程。“这个市场目前大多只认两大主流币,比特币和以太坊,这门生意目前赚得就是利息。”币圈老人雄哥透露。质押、贷款,是传统金融必的一环。而到了区块链领域,数字货币质押也一定是区块链金融化的基石。
对于金融人士而言,投资项目虽然可能有百倍的收益,但大多数情况投资都打了水漂。而数字货币质押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路子。
同样稳赚不赔的还有搬砖,但目前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数字货币质押,得到了金融人士的迅速青睐。此外,年化率40%~70%是符合金融人士认知框架的。
如果告诉他们投资比特币收益极高,他们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有些质疑,但告诉他们,把一笔钱放进来,用质押的方式得到不错的回报,他们就会秒懂,并且愿意马上把钱投进来。
质押率安全,收益率年化30~90%、市场一片空白、能看懂……种种因素,让数字货币质押近乎成为,金融人士拥抱区块链的首要选择。
自有资金放贷
目前数字货币借贷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类似于传统房产质押。主要流程为,持币者向贷款平台发起贷款申请;平台验资完毕后,双方签订电子贷款协议,借款方将质押数字货币打入平台指定钱包;确认收币后,平台按照当时币价的50%-60%来进行放款(一般为五至六成,有平台放到十成);随后,平台将相应借款金额以人民币或数字货币转给借款人;借款期限一到,借款人还钱,支付相应利息,平台再将质押的数字货币还给借款人,整个借款流程完成。
不过,因市场行情不稳,借款方所质押的数字货币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为避免借款金额及利息不受损失,借贷平台会对质押数字资产进行盯市、风险监控,如价格下跌至预警线,平台会提醒借款人中途停止或进行补仓。如借款人选择停止,平台便会中止交易,借款人需支付相应本金及利息,赎回相应数字货币;如借款人未补仓,数字货币持续下跌至平仓线时,贷款平台会强制平仓,质押的数字货币归平台处理,同时,借款协议也相应解除。
点对点交易
当市场借款需求逐渐增大,自有放贷资金不足时,平台便会引入数字货币出借端,以类似P2P标的形式,募集主流数字货币或者法币,覆盖借款方需求。该业务模式与传统P2P类似,也是数字货币借贷市场最常见的玩法。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借贷平台会采用程序化的借贷合约管理协议,写入合约的借款协议将按照约定的条款自动执行,且不可篡改。
以王虎(化名)所在的平台为例,首先,出借方可在平台发布相应贷款金额及条款,当借款方选择相应贷款产品后,平台客服人员将发起一个三方共管钱包,借款方再将相应数字货币质押品转入钱包。
质押数字货币转入后,出借方需对其数值进行确认并告知平台客服人员,客服人员将会对共管钱包进行锁仓,此后,出借方需按约向借款方账号转入法币或者数字货币,完成出借行为。
出借产生后,平台同样会进行盯市、风险监控(同上述第一种质押贷款玩法),如果价格下行触发平仓线,平台将启动平仓机制。此时,借款方锁仓中与本息价值相当的数字货币将转入出借方钱包,解锁被质押的剩余数字货币将归还借款方。
王虎指出,该模式以质押借贷的方式满足用户资金周转的需求,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借贷双方做撮合,出借方和借入方可进行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数字资产质押,平台提供数字资产的理财、借贷服务,盈利模式是手续费、服务费。
该模式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对双方借贷行为及条款约定自动执行,整个操作更为透明化、自动化、固定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借贷过程中的欺诈风险。
加杠杠游戏
如果说上述两种玩法是为解决持币人短时投资或急用钱之需,那第三种玩法则满足的是币圈投资者的杠杆交易行为。用币圈人士李红(化名)的话来说,“持币人不断加杠杆借币炒币,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赌性,玩的就是心跳!”
杠杆交易,是把本金放大数倍,以小资金进行更大投资,一方面可实现以小博大,收益倍翻,但同时也必须承担可能造成的亏损翻倍风险。JANE告诉记者,这类杠杆游戏的运营主体一般是数字货币交易所,借币者可进行杠杆投资,以赚取不同币种间涨跌幅度差。
以火币Pro杠杆交易的BTC/USDT交易对为例,其目前最高支持3倍杠杆,当借款者“做多”时,其有本金1万USDT,可向平台最多借2万USDT,即用3万USDT在低位买入,在高价位卖出,赚取差价;而“做空”时,借款者有本金1万USDT(0.5BTC),同样可向平台借1BTC,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入,以获取差价。
值得注意的是,杠杆利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性,但判断一旦错误,其损失也会同比放大。况且有时还有某些交易所人为原因,造成经常有人因无故突然爆仓而手持敌敌畏去交易所讨说法的。
目前,各交易所每日向借币方收取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一不等的利息,提供的杠杆从1到100倍不等,选择的杠杆越高,借币者承担的风险越大。如杠杆率为10,当跌幅超过10%,账户会直接爆仓;如果杠杆率是100,跌幅超过1%,就全部亏损。
万亿风口or空中阁楼?
有从业人士分析,当前市场上涉及数字货币借贷业务的平台达上千家,全球大概有3000万人持有数字货币,由此来看用户群体仍然不够多,但随着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持有数字货币,整个借贷市场也会慢慢变大。
在上述从业者看来,数字货币借贷业务是市场刚需,或将成未来“币圈”新趋势。随着行业处于从无序到有序、从非专业到专业、从不规则到规则的进化过程中,数字货币借贷业务也会慢慢进入良性市场。数字货币质押利润可观,但其风险也不容小觑。在外界看来,数字货币质押,就是现金贷与数字货币,这两个史上最暴利行业的强强联手,“暴利”值堪称五颗星。
“现在外面很多人都意淫,觉得我们赚钱特别容易,其实他们进来就知道坑有多少。”某圈内人士感慨自己每天累如狗,压力极大。
“干这个,没有经验很容易死的,风险太大了。虽然币质押过来,但是币圈剧烈波动,导致的风险你也要承担啊。如果币一旦砸到了手里。你抛不掉,小心到时候亏的裤衩都没了。”这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
目前很多暂时不投项目的大资本方,都在拿钱在数字货币市场做测试。比如先出资100万,看一段时间效益,是否能跑出一个不错的模型。如果可以,增资到1000万,看能达到何种收益率。因为数字货币比较是个陌生的市场,他们一旦尝到甜头,会不断携带大批量资金投身进来。
在数字货币质押逐渐火热的时候,也不乏一些质疑声。“数字货币波动这么大,真的是一个好的抵押品吗?”不过对于自打出生开始,就非议不断的数字货币,似乎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⑵ 数字货币挖矿风云如何
“一币一别墅”的财富神话依然在币圈里广为流传,不断有新的投资者跃跃欲试。但其实,从矿机厂商到大矿场主,再到矿池,这个小圈子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权力结构。
制售矿机、挖矿、建矿场、搭矿池,“矿圈”成为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条发财之路,矿机也成为一门鲜为人知的“大生意”。
按照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设想,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与去中心化背道而驰,矿池是绝对的中心化,越来越多的矿机接入到矿池里。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如果说炒币是一条不归路,那么投资矿机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回收成本只是时间问题。”深圳爱播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熙算了一笔账,一台矿机每天200元收益,120天可以回本,之后就是利润了。
2017年10月,钟熙在主业之余,加入了挖矿大军,并迅速成为矿圈大佬,他在江西、四川、贵州等地运营着多个大矿场。
其实这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仍然依赖于币价的持续高涨。过去两个月时间,比特币币价从15000美元跌到了10000美元左右,甚至一度跌破6000美元,使得矿机回本周期延长,如果一直跌下去,盈利也就遥遥无期了。
在比特币问世4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可以量产的矿机才出现。在此之前,挖矿主要是私人行为,家用电脑就可完成。“那时,家用电脑就是印钞机,每天都能挖出不少比特币。”资深数字货币玩家、早年卖过矿机的黄世亮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矿机出现后,挖矿开始“社会化”,出现了矿场和矿池,挖矿成为一件集体工作。单独的矿机被矿场托管,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只要摆在那里,就可以每天领薪水。
制售矿机、挖矿、建矿场、搭矿池,“矿圈”成为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条发财之路,矿机也成为一门鲜为人知的“大生意”。
中国则成为全球最大的矿机生产地。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诞生了一批矿机生产商,如生产烤猫矿机的深圳比特泉有限公司,还有现在赫赫有名的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通信。在深圳华强北,到处也都可以看到外国人带着翻译询问矿机价格。
近期,比特大陆CEO詹克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成立仅4年的创业公司,2017年的营收规模约25亿美元。比特大陆号称全球最大的矿机生产商,他们的蚂蚁矿机一直都是币圈和矿工世界的硬通货。
与币圈一样,矿圈也需要信仰——要坚信矿机每天机械地数学运算能够创造巨大财富。
不过,与比特币所宣扬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驰,矿工的世界正在走向“中心化”。矿机销售商自己建矿场,投资者买完矿机之后,又被销售商托管;而生产商则自己建矿池,又将矿场给管起来。
这种“中心化”的过程,使得矿圈的财富被少数人攫取,钟熙要想进入到核心圈子,也并不容易。
算力“中心化”
矿场的主要作用,是给分散的矿机提供一个运转的地方。但真正起到整合作用的则是“矿池”。
所谓“矿池”,可以简单理解为“合作挖矿”。矿工和矿场们,把算力交给矿池,由矿池作为唯一的地址,来接入数字货币网络进行挖矿,再按照矿机的算力,给矿工分发红利。
矿池的历史要比矿机更悠久。2010年11月,名为Slush的矿池出现,它的官网在今天还写着是“世界上首个矿池“,这个称号也被币圈所公认。与矿场相比,矿池的搭建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相对更高。
国内一家知名矿池的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矿池的原理。他把挖矿比作买彩票,一个人挖,中奖的概率很不稳定,可能今天中了10万,以后半年都不中。
“把买彩票的人聚到一起,统一买,无论谁中,根据出钱比例来分成。在币圈,矿池就发挥这个作用。”该负责人说。
矿机连接矿池并不复杂,根据各大矿池的操作指南,一般只要几步就可完成,然后就根据自己提供的算力,从矿池获得收益。矿机就像一个站在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天领取固定的薪水。
掌握巨大算力和众多矿机的矿池,在币圈和矿圈都有着绝对的发言权。比如,如果要发行新的数字货币,或者要主导比特币分叉,一般要获得矿池的支持,没有矿池的支持,新币种没人挖,也就没有了意义。
此外,当一个抢手的新币面世时,矿池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矿工,快速打包,在这些新币的抢购中占得先机。
2017年6月份,SNT和EOS两大代币发行时,南方周末记者就见证了矿池抢购代币的场景。由于投资者太多,很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将资金打入到指定位置,但一家矿池的负责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一操作。
按照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的设想,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与去中心化背道而驰,矿池是绝对的中心化,越来越多的矿机接入到矿池里。
2018年1月18日,康奈尔大学计算机教授埃敏·允·西拉什等5人合著一篇论文,直指两大数字货币比特币和以太坊背后存在隐性的权力结构,挖矿过于集中,其中比特币50%的算力被四大矿池所控制。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存在。4年前,以太坊创始人Vtalik在写以太坊白皮书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写道:“这个问题可以说很严重,在本文写作时,最大的两个矿池,间接地控制了大约全网50%的算力。”
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也没能解决。一位以太坊白皮书的早期翻译者向南方周末记者无奈地表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5
隐性的权力结构
在矿圈,食物链顶层就是矿机生产商。目前,公认的三大矿机生产商均位于中国。他们通过生产销售矿机,获得大量的利润,同时也涉足矿场和矿池的建设,布局在整个币圈的话语权。
蚂蚁矿池是全球排名前二的大矿池,它的算力占据全网算力的17%,但根据工商资料,该矿池是由比特大陆一手创办;嘉楠耘智的几位投资人,同时也是杭州矿池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人,后者有自己的矿池Hash和挖矿平台,不过矿池已于2017年底停止运营。
亿邦通信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海市,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三家区块链公司。亿邦通信的一位销售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们在这三地都有矿场和挖矿业务,但这些矿场也已全负荷运转,没有机位可以托管新的矿机了。
“我们正在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搭建新矿场,那里电费低很多,新矿机可以在那里托管。”该人士说。
在矿机厂商之上,则是芯片巨头的收割。“矿机的核心技术在芯片上,谁有矿机芯片,谁就可以生产更多矿机。”丁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芯片主要掌握在几家巨头厂商手中,如台积电、英伟达、AMD等。
从2015年开始,台积电一直都是嘉楠耘智的最大芯片供应商。2015年,嘉楠耘智从台积电采购的芯片,占据嘉楠耘智所有采购量的69.62%,此后这个数据一直维持在60%左右。嘉楠耘智的大部分利润,均被台积电赚走。
2018年1月18日,在台积电第四季度财报的说明会上,董事长张忠谋就称,虽然今年的移动业务前景较弱,但公司的营收依然会增长10%—15%,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持续稳健的加密货币开采对芯片的需求。
在矿机厂商之下,则隐藏着另外一种权力结构。嘉楠耘智2017年的招股书上,透露了这个秘密。2017年前4个月,嘉楠耘智的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大客户属于“个人”。而根据公开资料,其中有三人均是币圈鼎鼎大名的“腕儿”。
第一大客户吴钢是最早的一批矿工,后来创办了Haobtc,该公司拥有一个全球前十的矿池;第二大客户林志鹏是小强矿机的创始人,很早便从事矿机的生产销售,其与第六大客户谢维钦,一直是合作关系;第三大客户王晋创办了币圈资讯网站比特帮。
这些大客户均不是单纯的矿工,他们都在币圈拥有着自己的影响力。机械运转的矿机给他们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
据比特大陆一位内部人士介绍,比特大陆的大客户中,也多为币圈的大佬。不过,比特大陆官方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该公司公关部回应称,由于与客户签署了保密协议,该方面内容不方便透露。
“一币一别墅”的财富神话依然在币圈里广为流传,不断有新的投资者跃跃欲试。但其实,从矿机厂商到大矿场主,再到矿池,这个小圈子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权力结构。
新入局者,大多只能做被收割的“韭菜”
⑶ 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现在的币圈太可怕了
这几天,币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5 月 19 日,比特币一度跌破 3 万美元,暴跌近 30%。
超过 57 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达 443 亿元。
虽然后续回升至 3.9 万美元左右,但一夜暴“负”是跑不掉的了。
炒币来钱确实是快,胆子大上杠杆,直接财富自由,前些天还在晒收益的老哥, 73 万本金直接涨到 170 万,可一晚下来,也能直接倒欠 50 多万。
真可谓币圈一日,人间十年!还好老狐没钱买,不然就亏大了。
虽然币圈是玩不起,但搞钱的心还是大大的有的。
所以不断被 社会 毒打,又不甘于现状的我们,很容易就参与到一些看似能实现阶层跃迁,但又危机四伏的资本 游戏 当中。
例如买基、炒股、炒鞋、炒币、开奶茶店,说得出的都有人去尝试。
可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其实少亏钱,都算是赚了,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啊,难道我被割韭菜了吗?
说到割韭菜,最近有个震惊业界的“英雄人物”出现。
他就是叶飞叶老师,在微博发动自爆卡车式攻击。
表示要控诉一家上市公司搞坐庄 游戏 ,为庄家牵线搭桥,但事成后却被拖欠中介费。
为什么要喊他为叶老师,我想是他给散户传授了太多有用的知识了。
其中“市值管理”这个词是考试重点,在叶飞的爆料中“坐庄操纵股价”等同于“市值管理”。
学到了吧,多么冠冕堂皇,真正的专业术语。
而叶飞一直在干这个活,只是现在进化成了联合收割的模式。
给大家梳理一下是怎样的玩法。
首先某家上市公司想进行“市值管理”(这词是真好用),然后就找到某个做庄的朋友/中介。
这个中介转包给叶飞,然后叶飞又安排给某些机构和券商来购买公司的股票。
虽然大家都挺专业的,但天有不测之风云,买入后股价出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上涨),出现了下跌,这样接盘方可就亏大了。
面临到亏损的境地,资本的强项当然是翻脸不认人。
叶飞的上游中介选择了赖账,叶飞不仅要面临上游违约,还是承担下游亏损的责任。
双重压力之下,叶飞转为污点证人,在微博进行了自曝攻击。
这就是最近资本市场的大瓜,比什么大鳄的桃色新闻有意思多了。
股市跟赌场不分家,这个说法一直都有,以前还能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能赚一把就走,但现在把庄家都给指名道姓了,还玩不玩我想大家都有答案。
值得一提,在这种危难之际,叶老师也没忘记自己身为“网红”的价值。
在被追杀之余,还不忘将自己的热度变现,老狐只能喊出一句:好家伙。
一个坑被曝光了,但 社会 上还有数不胜数的坑在,防不胜防。如果不懂 游戏 规则,就玩起了资本 游戏 ,被收割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信息成了稀缺资源,那么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就能赚钱。这也是我们搞不来钱的原因。
各种算法定向推送,让我们只看我们想看的,或者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而真正对我们有意义,或者事情的真相,可能还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
可能正如董小姐所说,年轻人找工作不应该把钱放第一位,更应考虑自己的定位,以及思考自己到了 社会 能做什么。
一心搞钱,我们很能被反搞。
但换个思路,在工作不断的摸索和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想明白了,就沿这条路走到黑,把这个方向的信息全都掌握,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样不就有了自己的信息优势了嘛,可以反过来收割资本。
拜登在担任奥巴马副手期间,家庭资产只有 150 万美元,也就北京一套不错房子的价格。
但在卸任副总统的两年间,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出书和演讲,赚了 1500 万+美元,涨了十倍。
钱赚够了,回来再当个总统,这才叫人生嘛。
虽然我们赚不了那么多钱,但只要掌握信息优势,搞钱起来,肯定是更得心应手的。
这个 社会 ,割与被割其实是相互,也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常态,我们想要摆脱的痛苦,所以奋力搞钱,但要搞钱,又免不了经历思考、实践带来的痛苦。
到底是安于现状,躺平接受一起,还是忍受短期痛苦,换取长期收益,我想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都逃不开的课题。
⑷ 币圈熊市,我们能干啥
币圈经历了17年的牛市,接下来就一直走熊,很多币已经跌破发行价,也筛选出了很多无价值的空气币,面对目前弱势行情背景,我们能干啥?
首先,反思。反思自己进入币圈以来,哪些做得对,哪些不对。总结经验,反思失败教训,不要再重复诸如此类。
其次,学习。币圈风云变化,唯有学习永远正确,学些这个行业的规则,不断深入研究这个市场,多看看白皮书,多看看别人的分析。多看书,不要总是盯着自己手中的币,弱势当中,你怎么看,它也不会涨。
此外,操作上,不要以赚多少钱为目标,要想办法让周几手里的币越来越多,把“牛市赚钱,熊市赚币”作为最高指导原则,哪怕多一个币,在牛市起来的时候,就是赚钱的希望。而不是盲目割肉,让自己的币越来越少。
市场波动很正常,一年四季也不是每天都适合播种,就是播种好了也会遇到狂风暴雨,甚至雷暴天气,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币种的价值,需要穿越无数次的张涨跌跌,甚至牛熊,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相对低位介入,并长期战略性持有,持有时间以年,甚至3年计算,目标是10倍,20倍,30倍……100倍,做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