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石机窝矿
A. 重晶石矿的选矿
重晶石的选矿方法有手选、重选、磁选、浮选
手选:原矿开采出来后,用简单的人工手选是许多乡村民采小矿常用的选矿方法。一些矿山,由于地质品位高,质量稳定,经过手选可以满足外贸出口要求。如广西象州潘村矿,用手选法选富块矿,粒度要求30~150mm,BaSO4>95%,一般可以大于92%。手选法简单易行,无需什么设备,但生产率低,资源浪费大。
重选:原矿经洗矿筛分、破碎、分级脱泥,经跳汰选矿流程,可获得质量较好的精矿,产品品位可达88%以上。衡南重晶石矿经重力选矿后的精矿可达92%。当地群众用土法洗矿,每人每天可获精矿100kg。破碎一般用颚式破碎机或冲击式破碎机,细碎一般用对辊式破碎机。选别可用重介质转筒分选机,圆锥分级机、跳汰分选机或摇床、螺旋机等。重晶石嵌布粒度大于2mm,通常可用重介质分选、跳汰分选。重介质分选的最大粒度为50mm,湿式、干式跳汰选的最大粒度约为20mm。嵌布粒度小于2mm,可用摇床或螺旋分级机进行分选。精选前须用水力旋流器除去泥料以提高选别效果。
磁选:常用来选出一些含铁矿物如菱铁矿,用于要求含铁很低的钡基药品的重晶石原料。
浮选:我国重晶石矿贫矿多、富矿少,已探明储量的矿床有80%以上是和其他矿种伴生。对于嵌布粒度很细的矿石及重选尾矿的分选必须采用浮选。浮选有正浮选和反浮选两种,反浮选通常是除去碱金属硫化物。
重晶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盐类矿物,其浮选过程按吸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脂肪酸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等阴离子捕收剂,按化学吸附的形式在重晶石矿物表面吸附而与其他分离;另一种是用阳离子胺类捕收剂,按物理吸附的形式来浮选重晶石。胺类捕收剂捕收效率低,对矿泥影响极敏感,因此用阴离子捕收剂较为理想。通常在球磨机中添加NaOH调整pH值为8~10,水玻璃作为调整剂加入矿浆中,在固体浓度40%~50%的条件下用油酸类捕收剂进行浮选。
B. 金矿石,经过选机后的矿渣里面还有黄金吗
有价值,关键是那种工艺选机
C. 金矿石的怎样提炼(矿石里含石英)哪位大神能给出详细提法
用水银来炼金属于早期的土法炼金,将金矿石挖出来,必须先将矿石碾碎,再磨成矿石粉,并利用比重原理,用水把碎石跟金砂分离,这只是完成淘金的过程,炼金的过程则更为繁杂。淘出的金砂必须先以水银“咬金”,就是利用“物理还原法”,把金砂与水银混合在一起,以水银“咬金不咬砂”的特性将金子与砂石分离,再逐步用火烧,回收水银,既环保又节省成本,而后再加入数倍的银,将金子置换出来,最后加热至1300℃,再将纯金溶液倒入金模制成纯金金条。
水银炼金术会产生重金属和水银蒸气,对人体和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逐渐被淘汰出主流炼金术。因此逐步产生了现代炼金术,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采矿
采矿是最开始的部分,因问题只涉及到炼金部分,因此采矿的过程省略。
第二步,磨矿
磨矿的步骤有三步,经过破碎机两次破碎后,这些矿石变成不规则的颗粒状物体,再研磨成粉状物,进入浮选机。
第三步,浮选分离
“点石成金”是一个神话,真正从矿石内提炼金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块氧化石,呈蜂窝状,色黄而发亮,这就说明它是一块含金高的上好矿石。
矿石研磨成粉状物,进入浮选机,在这里粉状物与水混合,通过加入多种化学药剂进行浮选分离。浮选机内有大量黑色而又发亮的水泡生成,矿石里面的金离子和银离子就藏在这些浮起来的黑亮色气泡中。
第四步:合成
这些水泡被机器分离进入过滤器脱水,又形成固体泥状物,名为金矿粉。
金矿粉是半成品,由原生矿而来。生产的黄金是氧化矿的最终产物。相对原生矿来说,氧化矿的开采、提炼要比原生矿成本低得多,技术要简单得多。接下来步骤,是将粉状物与水混合后,通过化学的置换反应,把有用的成分溶入水中,再在水中放入活性碳,通过物理作用,让金离子都吸附在活性碳上,最后再通过化学药剂进行电解分离,这时所能看到的就是一块块金皮了。
基本回答如上,请参考。
D. 世界上最大的金矿石,价值120亿重45吨,丢弃在路边,后来怎么样了
有句话说得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黄金不管在哪里时代都是硬通货,为了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黄金储备成了一种国际货币,这种储备有着很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世界各国也都保持着黄金储备。
如今这座矿山成了旅游景点,“金矿石”也成了景点之一,它更是露天摆放,虽然可能有被盗的危险,但四周都布有监控,而且45吨的重的金矿石,没有特殊机器根本就搬不动,完全不用担心。
E. 重晶石矿有什么用途
1、石油钻探
油气井旋转钻探中的环流泥浆加重剂。冷却钻头,润滑钻杆,封闭孔壁,控制油气压力,防止油井自喷等
2、化工
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合成橡胶的凝结剂、荧光粉、油脂添加剂等。广泛应用于试剂、纺织、防火、各种焰火、塑料、杀虫剂、焊药等。
3、玻璃
增加玻璃的光学稳定性、光泽和强度。
4、橡胶
塑料油漆 ,填料,增光剂,加重剂。
5、建筑
凝土骨料、铺路材料。重压沼泽地区埋藏的管道,代替铅板用于核设施,原子能工厂、X光实验室等的屏蔽,延长路面的寿命。
(5)重金石机窝矿扩展阅读:
矿山开采
开采分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我国重晶石矿开采中乡镇企业土法开采占绝大多数,以露天开采为主,主要开采残坡积矿床,及矿体露头和浅部。
如湖南衡南县谭子山重晶石矿,是1958年投产的国营老企业,原有四个采矿工区,一个露采,三个地下开采(斜井、平硐),80年代一个地下矿采完闭坑,另一个地下矿由于附近民采乱挖引起淹井而闭坑。
露天矿也因剥离跟不上,采矿及边坡不稳而影响正常生产。
地下开采用过留矿法、充填法、阶段崩落法等。地下开采中主要采矿设备为手推胶轮车,斜井用300kW卷扬机,通风用局部扇风机,井下支护有木支护、混凝土支护。露天开采主要装备为装载机、4t翻斗汽车。
F. 石人嶂-梅子窝钨矿深部探矿工作进展
根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广东省始兴县石人嶂钨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任务书,石人嶂矿区和梅子窝矿区的勘探任务是:坑探3000m,坑内钻探4000m。
2008年度坑探和坑内钻探工作主要布置在石人嶂矿区410中段、340中段和梅子窝矿区600中段、560中段。总工作量坑探1800m,钻探3900m,其中石人嶂矿区3个钻孔和梅子窝矿区4个钻孔。2007年度在钻孔中共见≥5cm的石英脉120条(表7-23),其中最厚的为石人嶂矿区14#石英脉,厚150cm。在对已完工的钻孔取样分析结果表明,348件样品中品位大于0.1%有79件,品位大于1%的有32件(表7-24)。
表7-23 石人嶂-梅子窝矿区钻孔石英脉情况表
表7-24 石人嶂-梅子窝矿区矿脉品位情况表
在“广东省始兴县石人嶂钨矿接替资源勘查”立项报告中,曾预测石人嶂矿区包括中组脉带的61#、62#、62-1#等矿脉,南组脉带的94#、95#等矿脉,在410~340m中段间多呈线脉带、稀疏细脉带(石英单脉脉幅小于10cm)产出,围岩具较强的云英岩化,预测向下钨矿化更强,脉幅变大、较大延深的细脉-薄脉-大(薄)脉型钨矿脉。通过坑内钻探工程验证,3个钻孔揭露到了上述5条矿脉,矿脉厚度0.33~1.52m,品位0.11~3.47%,计算得到钨金属量(333)为3629.7t(详见表7-25)。
表7-25 石人嶂-梅子窝矿区资源量计算表
在立项报告中,预测梅子窝矿区的北组脉带55#矿脉,南南组脉带的63#等矿脉,天平架区段(脉带)的67#、68#、73#、74#等矿脉,在680~600m中段间多呈线脉带、稀疏细脉带(石英单脉脉幅小于10cm)产出,围岩主要为较强云英岩化的花岗岩,显示了深部可能存在又一期隐伏花岗岩体的钨矿“五层楼”成矿迹象,预测向下可能产出钨矿化更强,脉幅变大、较大延深的细脉-薄脉-大(薄)脉型钨矿脉。通过坑内钻探工程验证,7个钻孔揭露到了上述6条矿脉,矿脉厚度0.15~1.2m,品位0.2%~3%,计算得到钨金属量(333)为10714t(详见表7-25)。
对2007年度勘探控制石英脉中的14条主要矿脉进行的资源量估算,其矿石资源量(333)为183.9万t,钨金属量为1.66万t。各个计算的矿脉的资源量计算情况见表7-25。
经过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007年和2008年两年度实施的坑探和坑内钻探,在石人嶂矿区地下300~400m(即410m和340m标高以下)的深部发现了40多条矿脉,在梅子窝矿区400~500m标高以下的深部发现了80多条矿脉,对部分主要矿脉(还未完全统计)进行储量计算,两矿区新增矿石资源量(333)分别为91.43万t和194.46万t,合计285.89万t;新增金属量(333)分别为0.71万t和1.3万t,合计2.01万t。
G. 四川白玉呷村银多金属-重晶石矿床
一、矿床概况
1.矿床名称
四川白玉呷村银多金属-重晶石矿床。
2.地理位置及中心点经纬度坐标
矿床位于四川省白玉县东70km处,面积6km2,属麻邛乡管辖,区有乡村公路直达白玉县城,距川藏甘(孜)白(玉)主干公路、甘(孜)德(格)主干公路60km,交通方便;矿区地理坐标为99°32′10″,31°10′32″。
3.矿床类型、矿种、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勘查程度、开发情况
经工作查明该矿床为一特大型火山-沉积型含金富银并伴生有多种有用元素的银多金属矿,矿带主要由重晶石矿,铜铅锌矿与含矿流纹质火山岩组成,长1939m,宽50~220m。1978年,由108队开展矿床的深部评价,编写了详查报告,工作中共圈出重晶石矿6个,铜铅锌银矿体9个,铅锌矿体47个。矿床主要金属品位:铜0.95%,铅6%,锌8.8%,银484.46 g/kg。
4.所属Ⅲ,Ⅳ级成矿区带
ⅢBa-11 昌都成矿带(III-36-①)。
5.区域地质条件
呷村式银铅锌矿的区域构造环境属于义敦古岛弧系德格-乡城主弧带内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的次级火山盆地。主弧带内火山活动于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分3期喷发-喷溢。成弧前和成弧后的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特征,成弧期火山岩具由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特征。火山喷发堆积于白玉-中甸岛弧北段的白玉赠科-昌台和南段的乡城地区相对发育。在晚三叠世火山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银多金属矿床、点,主要分布于火山机构围限或侧缘盆地、裂陷盆地中。
区域含矿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次为曲嘎寺组。图姆沟组在区内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分布于区域内向斜的核部。地层总的特点基本上由砂岩-泥质岩、灰岩、火山岩组成三个大的火山旋回。曲嘎寺组主要分布于昌台及正沟地区。地层岩性组合复杂,纵向变化较大,主要岩性为灰、青灰色绢云石英板岩、黑色绢云板岩、绢云炭质板岩、中厚层至厚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岩,间夹大理岩或结晶灰岩透镜体。在本组地层中,火山岩分布较多,以基性火山岩为主,次为中酸性火山岩。本组地层未见底,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德格-乡城大断裂是义敦岛弧带主弧内的断裂,呈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的弧形。沿断裂带破碎带宽百余米,碎裂岩、糜棱岩、擦痕、镜面挤压透镜体屡见不鲜。它控制了三叠纪的火山岩带分布,并见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沿断裂带有嘎衣穷、呷村、夏寨、砂西等大中型矿床出露。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处义敦古岛弧带中段呷村倒转背斜的东翼。含矿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火山沉积岩系,属海相火山岩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图6-3)。银铅锌矿受一定“层位”控制,含矿地层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二段,主要为流纹岩、流纹质火山屑岩、钙质千枚岩及含硅质的结晶灰岩。含矿岩系由上部喷流沉积层(包括块状硫化物矿层、重晶石层、磁铁石英岩、石英岩及白云岩、菱铁矿岩)和下部火山岩中蚀变矿化带(脉状、网脉状及浸染状流纹质矿石)组成,具“上层下脉”(“盆-筒”)垂直分带,即上部块状硫化物矿带、中部脉状-网脉状矿带、下部脉状带。有的矿床(如呷村)在成矿期后经构造剪切作用叠加改造,有晚期构造热液钡冰长石-石英脉型金矿局部富集。
图6-3 呷村银多金属-重晶石矿床地质略图
(据四川地矿局108地质队,1986)
1—绿片岩相-千枚岩结晶灰岩;2—绿片岩相流纹质火山岩;3—重晶石矿床;4—块状矿体;5—浸染状矿体;6—绢云母化带;7—次石英化带;8—断层
矿床构造简单,总体成近南北延伸,向东倾近于直立的单斜,倾角86°左右。主要含矿部位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与上覆的碳酸盐岩、重晶石岩的接触界面上、下,形成了宽度超过100m的含矿带,含矿带内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呈条带状产出。
2.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呷村矿床由两个重晶石矿体,两个铜铅锌银矿体和47个铅钵矿体组成矿带,赋存于呷村背斜东翼图姆沟组流纹质火山岩顶部接触界面附近及其下部的流纹质火山岩中。含矿层位稳牢,矿带长1939m,宽50~220m,延伸大于550m。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呈歪斜的漏斗状分布(图6-3,图6-4)。按矿化特征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喷气热液-沉积型、隐爆角砾岩型、含矿次流纹岩型。喷气热液-沉积型是呷村矿床的主要类型,重晶石矿就属于此种类型。
图6-4 呷村银多金属-重晶石矿床3线剖面图
(据四川地矿局108地质队,1986)
1—钙质千枚岩;2—浅变质灰岩;3—流纹岩;4—绢云母化流纹质火山岩;5—次生石英化流纹质火山岩;6—重晶石矿;7—块状铜铅锌银矿;8—铅锌矿
重晶石矿体呈似层状,长240~480m,厚10~42m,位于铜铅锌银矿层的上部。重晶石含量一般为47%~98%。
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具有一定层控性,并显示明显的金属分带,具有类似于典型的“黑矿型”矿床的双层结构,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块状硫化物矿体处于统一的成矿热液系统,但是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
(2)矿石特征
A.矿石矿物成分
主要金属矿物 黄铁矿、闪锌矿、车轮矿、方铅矿、黝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辉银矿、自然金、汞银金矿、毒砂;
非金属矿物 石英、重晶石、钡冰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
B.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草莓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蠕虫状、似文象结构、叶片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条纹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层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五个成矿阶段:绿泥石-黄铁矿化阶段、绢英岩化-铅锌矿化阶段、石英岩化-铜铅锌矿化阶段、重晶石化-铜铅锌银矿化阶段、碳酸盐化-铜铅锌银(金)矿化阶段。
C.矿石类型
上部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矿体主要矿石类型为块状硫化物银多金属矿石,可细分为致密块状矿石、层纹状矿石、微层状矿石角砾及含砾块状矿石(重晶石质矿物);下部火山热液型矿石,为流纹质矿石,主要有脉状、网脉状矿石及浸染状矿石。矿石平均含银238.92g/t、铅5.13%、锌8.34%、铜1.04%、金0.72%g/t;7号主矿体平均含银275.21g/t,铜1.32%,铅6.19%,锌10.29%,金0.7g/t。伴生矿产:除Ag,Pb,Zn,Cu外,Au,Hg,Sb,S,Cd,Ga及重晶石等可供综合利用。
3.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出现于火山岩筒中,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钡冰长石(钾长石)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
三、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1.成矿物质来源
研究表明,呷村矿床是海相同生沉积矿床,热液成矿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4±14ma,与前人工作取得火山岩年龄一致(昌台地区根隆组中玄武岩与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15ma,呷村组安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00.77ma)。因此,可以认为呷村矿床中硫化物的硫主要是由火山热液直接提供的。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与三叠系海水硫酸盐的δ34S组成(+12‰~+17‰)接近,表明重晶石的硫直接来源于热液喷发地点的同时期海水。硫化物和硫酸盐的δ34S平均值相差近于19‰,可与世界其他以火山岩为主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较。可以认为呷村矿床中大多数硫是由火山热液直接提供,部分来自海水硫酸盐。
2.矿床成因
印支期早期受区域断块运动的影响,在德格—乡城一带形成垒堑式海槽,在海槽内形成赠科、昌台、乡城等凹地。印支期晚期,特提斯大洋北支甘孜理塘海盆沿甘孜—理塘一线由东向西俯冲和消减,伴随洋壳和下地壳的部分融熔,在海槽凹地中喷发沉积图姆沟组从基性-中酸性-酸性的火山沉积岩系,并形成由火山锥组成的呷村火山-沉积围限盆地,为火山喷气-沉积成矿创造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图姆沟组中酸性火山岩浆喷发之后的停熄期,沿火山锥体边部的火山构造裂隙和断裂产生的深部岩浆库的分馏含矿气液的上涌和喷泉沉积作用,含Ag,Cu,Pb,Zn,Fe等氯、氟化物和H2S的气液,沿火山机构裂隙上涌,在呷村围限盆地边缘喷入盆地中,由于下渗海水与矿液混合,围岩蚀变伴生的游离碱对矿液的中和,使矿液发生了有规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由下而上温度降低,pH值、Eh值、盐度增高,矿液密度及H2S活度增大,矿液卸载在沿途中沉淀出各种硫化物和其他物质。当矿液流经下部流纹岩及流纹质碎屑岩时,使围岩发生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次生石英岩化及钡长石化,随着温度降低,pH值和H2S活度增大,沉淀铅、锌、铁为主的硫化物,形成铅锌贫矿为主的脉状、网脉状矿带。由于海水的致冷和混合作用逐步增强,越接近海底Pb,Zn含量越高。随后,矿液通过喷口喷入呷村围限盆地中,由于海水的强烈混合冷却,在弱酸-弱碱性还原环境,矿液急剧卸载,堆积成块状硫化物矿层和重晶石矿层,随后沉积了碳酸盐岩和钙、泥、碳及凝灰质组成的海底泥岩,对矿液起着屏蔽作用,下部网脉和上部的块状矿体都是火山期后喷流-热液作用的结果,是矿液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沉淀物。
根据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组合,划分为五个矿化阶段。①绿泥石-黄铁矿化阶段:形成于火山岩蚀变岩筒下部,成矿温度210~252℃;②绢云母、硅化-铅锌矿化阶段:在火山岩蚀变筒中形成脉状、网脉状,在上部喷流沉积层中形成块状硫化物,成矿温度150~210℃;③钡冰长石-重晶石铜铅锌矿化阶段:在火山岩蚀变岩筒顶部及重晶石层、块状硫化物中出现,成矿温度110~180℃;④晚期硅化-脉状铜铅锌银矿化阶段:呈脉状、团块状叠加,成矿温度177~235℃;⑤碳酸盐化铜铅锌银金矿化阶段:形成含铜、铅锌、金银矿物的碳酸盐脉,成矿温度149~186℃。
3.成矿模式
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呷村式银铅锌矿主要控矿因素有:①矿床形成于岛弧裂谷带中局部拉张的火山-沉积盆地中;②在火山-沉积盆地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火山堆积围限盆地是矿化富集的最佳环境;③成矿与中基性、中酸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关系密切,中酸性火山岩具有明显的演化特征,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中期以酸性火山岩为主,晚期以喷流沉积为主;④成矿赋存于中酸性火山岩与沉积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层位,酸性流纹质火山岩上至顶部和接触界面的重晶石矿层及白云质结晶灰岩中,构成酸性火山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⑤火山气液交代蚀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热液型网脉状矿体,上部为沉积层状的块状矿体,具“双重结构”的火山气液喷流-沉积矿床特征。呷村式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见图6-5。
图6-5 呷村式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据四川省地矿局403队)
1—炭质千枚岩;2—结晶灰岩;3—上矿带;4—中矿带;5—下矿带;6—火山集块岩;7—火山岩筒;8—隐爆岩筒;9—银铅锌矿;10—条带状铅锌矿;11—网脉状铅锌矿;12—重晶石矿
H. 本人现有一座重金石矿山,由于无执照,无资金,无人脉,现在想找个能解决以上问题的出售或合作开发!
不是怎么了解 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骗子 但是我给你点建议 首先 你要有合法使用权 别说是你的 要有书面 证据 别到时候 你自己白辛苦一场
I. 湖南金刚石砂矿储量与开采
4.7.1 湖南四个砂矿区探明总储量
按照当时的矿产储量分类标准,探明表内B+C1+C2级金刚石储量××万克拉,砂金518.19千克;探明表外C1+C2级金刚石储量×万克拉,砂金储量90.39千克;探明地质储量金刚石×万克拉,砂金13.65千克。总计探明表内外各级金刚石储量××万克拉,砂金储量62.23千克,锆石储量1053.34吨。
此外据预测,在长达567千米的沅水河谷第四系中,有潜在的金刚石资源量1800万克拉。
4.7.2 砂矿开采方式
丁家港矿区601矿于1959年开始开采细谷砂矿。由于细谷砂矿埋藏浅,矿层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故采用露天开采。
乡公咀细谷砂矿开采,设计使用斗容6立方米牵引机与80马力的拖拉铲运机。岳王溪细谷砂矿,使用斗容2.75立方米国产C4-3型轮式拖拉铲运机,牵引机为东方红5千马力履带式拖拉机,生产能力为70立方米/班。矿层开采,岳王溪砂矿采用斗容1立方米电铲和斗容1立方米柴油机铲,配合使用人推斗容0.6立方米矿车。设计年开采金刚石8000克拉。
4.7.3 开采砂矿金刚石年产量
“601矿”先后开采了车溪冲、岳王溪和丁家港主谷下段细谷砂矿,截至1984年,累计生产金刚石123780克拉,最高年产量9806克拉,平均每年产量4951克拉。因统购价格不合理,没有按质论价,国家又不给补贴而被迫停产,之后采用链斗式采金船转入河床砂矿开采。
表4-11 砂矿金刚石年产量
4.7.4 湖南金刚石砂矿开发的贡献
湖南金刚石砂矿是我国最早找矿、最早勘探和最早开采的金刚石矿区,在国家急需金刚石的20世纪60~70年代,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金刚石资源和产品。“601矿”开采细谷砂矿,开采品位高于勘探品位,每年都有重量大于5克拉的大金刚石采出,且大多属宝石级,受到国际金刚石专家的关注。湖南金刚石的找矿、勘探和开发,对开拓我国的金刚石事业,满足国家对金刚石的需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优质资源已基本开采耗尽,加之体制机制的原因,目前湖南的金刚石砂矿开采已处于停顿状态。湖南金刚石砂矿潜力很大,加之原生矿尚未突破,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湖南的金刚石砂矿的勘查与开发会有新的突破,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