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碱矿带滤机
㈠ 桐柏县月河镇碱矿废气怎么利用
桐柏县月河镇硪矿废气怎么利用,南阳市区利用了,南阳市有的是办法。
㈡ 桐柏南星碱业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2002.11.27:2000年7月19日由桐柏碱矿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伊科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改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8月28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6,911万元,股东变更为内蒙古伊化化学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西联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内蒙古伊化化学有限公司出资6,811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98.55%,内蒙古蒙西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1.45%。公司注册号为4113211000047。
法定代表人:孙朝晖
成立时间:2000-07-19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1330100004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
㈢ 河南省桐柏县曹庄矿区天然碱矿普查
(1)概况
项目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承担开展勘查工作,工作程度为普查,勘查矿种为天然碱矿和芒硝,勘查资金8305万元。
(2)成果描述
矿床类型为湖相蒸发沉积型矿床。新生界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一段、核二段、核三段的泥岩、白云岩相为芒硝矿和天然碱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天然碱矿石类型为天然碱矿石,芒硝矿石类型为无水芒硝矿石。天然碱矿层主要发育于核桃园组核二段下部和核三段上部,圈定了11个矿层。矿层一般埋深2100~2700米,一般赋存标高-2000~-2500米。平均厚度2.11米,最大含矿面积11.20平方千米,矿床平均品位为45.27%。芒硝矿层主要发育于核桃园组核一段上部,圈定了4个矿层,矿层埋深1003.66~1397.58米,赋存标高-822.75~-1237.73米。平均厚度8.93米,最大含矿面积3.50平方千米,矿床平均品位为60.14%。
全区探获(332+333)天然碱矿石量16569.95万吨,矿物量7509.63万吨,平均品位为45.27%。探获(332+333)芒硝矿石量16013.44万吨,矿物量9628.37万吨,平均品位为60.14%。
㈣ 桐柏吴城天然碱矿()
吴城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吴城乡南部。碱矿赋存于吴城盆地中心偏北,呈北西-南东不规则椭圆形展布,面积4.66平方公里。
吴城盆地是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南陡北缓。碱矿层分布在缓坡上的下第三系五里墩组下段,埋深642—974米,呈多层状产出。碱矿分下部碱矿和上部盐碱矿两个矿段:下部碱矿段,包括15层矿,单层厚0.19—2.38米,Na2CO3平均含量54.90%,NaCl含量低于0.3%;上部盐碱矿段,包括21层矿,单层厚1—3米,Na2CO3平均含量33.96%,NaCl平均含量45.55%。矿床矿物组合比较简单,主要为天然碱、岩盐,其次为重碳酸盐,有害元素含量均低于允许含量。共生矿产有油页岩。
吴城天然碱矿是在寻找盐矿过程中发现的。1969年起,河南省在豫西、豫南、豫西南一些新生代盆地中都开展了找盐工作。1969—1970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二队(1971年前称二十一队)用当时队上拥有的最大钻机千米钻在南阳市区南9公里打了一孔,因南阳盆地过深未获预期成果。1970年,赵圣琮等人搜集整理已往南阳地区中新生代地质资料,认为桐柏吴城盆地有利于盐类矿产沉积,遂于9月份进行野外踏勘,布置了十字形的5个钻孔。1970年11月开始施工,至1971年第2、第3两个钻孔都打到盐碱矿层,揭示了吴城盆地存在一个第三系的古天然碱矿床,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古天然碱矿床发现后,在化验质量和钻探取心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开始是采用水质分析方法进行盐、碱含量分析,然而分析结果大部分超差。为此,河南省地质局实验室和地质十二队化验室共同研究,经反复试验,拟定了用氯量法和以镁的等当量校正总碱度的方法,保证了化验分析的质量。该方法后来被编入了《矿物原料分析》一书。普查初期钻探取心,普查初期采取的是饱和盐水钻进方法,不但费用高,而且速度慢。探矿技术人员研究出了双管加黄油取心方法,比较好地保证了取出的矿心不被溶解。这样,不但保证了取心质量,而且节约了成本,加快了工作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72年,对吴城天然碱矿进行详查,于1973年转入勘探,并于1975年提交了《吴城天然碱矿地质勘探报告》初稿,主要编写人为赵圣琮等。从详查到基本完成初勘工作共用了4年时间,在当时是不慢的。从技术上讲,除解决了化验分析和钻探取心的问题外,选用合理物探手段,合理的勘探密度和加强综合研究都起了重要作用。物探工作主要由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三分队承担,1972年起在吴城盆地进行了电测深,大体确定了盆地总体面貌,深部构造形态和沉积中心部位,并大致准确推断了含矿范围,为合理布置勘探工程提供了依据。物探工作还开展了电测井,电测井工作对确定矿层深度、厚度、矿层对比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勘探工程密度方面,考虑到过密的工程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会破坏矿体,给开采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注意以较少的工程完成勘探工作。同时,加强综合研究,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合乎要求的地质成果。该矿床是多层矿,矿区技术人员加强以沉积韵律为主,结合微量元素、重矿物、古生物资料等综合研究合理解决了36个单矿层的对比问题,为区正确评价矿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勘探报告初稿完成。此时开采方案未定,也未作开采试验。因此,分别计算了水采和旱采两种储量,即Na2CO3水采储量3648万吨,旱采储量2076万吨。另外,分别求得NaCl水采储量1769万吨,旱采储量1474万吨。
勘探报告初稿提交后,当年河南省石油化工厅和南阳地区工业局开始筹建吴城碱矿。1978年,在矿床西北部打下了开采试验井,由河南省化工研究所和化工设计院协助进行水采试验。试验说明温度对天然碱和含碱岩盐溶解速度影响较大。按照不同矿石类型进行加工性能和工艺流程试验,在80℃蒸发下矿段碱液,蒸发终点液中NaCl含量控制在60克/升以下,可获含量99%的重质纯碱;在合理温度下上段盐碱矿液中盐碱两种成分可分离,因而获得含量97%—98%的重质碱。
在取得水采试验成功的数据后,吴城天然碱矿勘探报告正式提交。因决定采用水采方案,批准了水采工业储量3074万吨,远景储量547万吨。合计3648万吨。属大型矿床。
1984年吴城天然碱矿建成年产5000吨纯碱加工厂。1986年,吴城天然碱矿勘查成果荣获地矿部找矿一等奖。1990年,吴城碱矿已发展到年产1万吨重质纯碱、5000吨固体烧碱的规模,1991年化学工业部组织了扩建3万吨重质纯碱方案的论证,计划到1995年达到年产3—5万吨的能力。
吴城天然碱矿已成为我国纯碱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㈤ 桐柏安棚碱矿公司
属于内蒙古博源投资控股的中源化学集团。氨硼碱矿和博源化工不是一回事
㈥ 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安棚乡境内,创建于九八年八月,原名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牛伊平
成立时间:2008-01-24
注册资本:46277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130040000034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与境内合资)
公司地址: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
㈦ 天然碱(Trona)
一、概述
天然碱,在矿物学中是指碳酸钠石一类矿物。在工业矿物岩石学中,它是指能从其中提出碳酸钠组分的钠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含水碳酸盐类矿物。
组成碱矿床的矿物种类繁多,常见者有十余种,但具有工业价值的只有少数几种,如苏打、水碱、天然碱、重碳酸钠盐等。
苏打又称泡碱、碱、碳酸钠等。呈白、浅黄、浅灰色。透明,玻璃光泽。硬度为1~1.5。密度为1.46g/cm3。单斜晶系,晶体呈长菱形板状。通常为粒状、皮壳状。集合体为花状、禾束状和致密块状。易溶于水,在空气中亦易失去水分成白色粉末。
天然碱又称碳酸钠石。呈灰白或灰黄色。玻璃光泽。硬度为2.5~3.0。密度为2.11~2.14g/cm3。单斜晶系,晶体呈板状。有时呈结晶质皮壳状。易溶于水。
水碱无色、灰或黄色。玻璃光泽。硬度为1~1.5。密度为2.25~2.26g/cm3。易溶于水,常与苏打和天然碱共生。
重碳酸钠盐呈无色、白色,有时为灰或水牛皮色。透明。玻璃光泽。硬度为2.5,密度为2.21g/cm3。单晶呈柱状,集合体呈松散状或多孔块状。
天然碱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用以制取纯碱、小苏打等。它也是玻璃工业原料和冶金工业助熔剂的辅助原料。此外,它还可用于合成纤维、皮革、造纸、染料、塑肥皂、洗涤剂、无机化学制品、纺织、石化、医药、农药以及橡胶翻新等方面。
二、矿床类型及工业要求
(一)矿床类型
依据天然碱矿床赋存状态,可分为卤水与固体矿床;按矿床内矿物组合后者又可分为三个类型,列于表3-23-1。
表3-23-1天然碱矿床类型
(二)工业要求
天然碱矿床一般工业要求列于表3-23-2。
表3-23-2天然碱矿床一般工业要求
注:品位指Na2CO3+NaHCO3的百分含量。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地质时空分布
前第三纪发育的与火山岩相伴形成的陆相断陷型盆地和第二沉降带断陷盆地,分布有第三纪古碱矿床;半干旱的草原气候带地区和裂谷区,分布有第四纪现代盐湖碱矿床。
(二)地理分布
我国古碱矿床主要分布于河南桐柏地区,有吴城和安棚两大矿床;其次为江苏洪泽。辽宁铁岭地区亦见有低碳酸钠卤水。第四纪碱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吉林,而以内蒙古境内的最为著名,内蒙古察干诺尔碱矿储量达1100万t,是我国现代碱矿的代表。
(三)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纯碱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每年还供不应求。我国天然碱产量占纯碱总产量比重甚微。天然碱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是在内蒙古、新疆等少数有内陆盐湖的几个省区。我国纯碱产量的35%用于玻璃、搪瓷制品、洗衣粉等工业;70%的烧碱用于造纸、人造纤维、印染、肥皂等生产。可以预见,随着一些天然碱矿床的投入开发,我国天然碱产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河南省天然碱资源概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有我国最大的古碱矿床——吴城矿床,安棚矿床,同时还有濮阳、叶县—舞阳盐田。
吴城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吴城乡南部。碱矿赋存于吴城盆地中心偏北,呈北西—南东不规则椭圆形展布,面积4.66km2。吴城天然碱矿是在1969年寻找盐矿过程中发现的。1972年,对吴城天然碱矿进行详查,于1973年转入勘探,并于1975年提交了“吴城天然碱矿地质勘探报告”初稿。碱矿分下部碱矿和上部盐碱矿两个矿段:下部碱矿段,包括15层矿,单层厚0.19~2.38m,Na2CO3平均含量54.90%,NaCl含量低于0.3%,上部盐碱矿段包括21层矿,单层厚1~3m,碳酸钠平均含量33.96%,NaCl平均含量45.55%。矿床矿物组合比较简单,主要为天然碱、岩盐,其次为重碳酸盐,有害元素含量均低于允许含量。共生矿产有油页岩。分别计算了水采和旱采两种储量,即Na2CO3水采储量3648万t,旱采储量2076万t。另外,分别求得NaCl水采储量1769万t,旱采储量1474万t,属大型矿床。
安棚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西北的安棚乡,地处桐柏、泌阳、唐河三县交界地带。该区还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均已开发。碱矿有多层,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单层薄、埋藏深的特点。安棚碱矿是我国继吴城碱矿之后发现的第二个古天然碱矿床,且储量超过吴城而居首位。碱矿分布面积10.74km2,矿层埋深1310~2520m。厚度大于0.6m的固体碱矿有17层,单层最厚3.6m,矿层叠加面积8.085km2。矿石品位(NaHCO3+Na2CO3)为82.85%~99.47%,平均为93.38%,探明储量为4849万t(纯碱)。液体碱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埋深1298~2119m,赋存在泥质白云岩、白云岩或白云质泥岩、油页岩内,含矿面积2.8km2。碱卤水含碱(NaHCO3+Na2CO3)为10%~14%,储量136万t,折合纯碱16万t。安棚碱矿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碱矿床。
四、河南省天然碱矿开发利用工艺及现状
1.吴城盐碱矿开发处用工艺及现状
以天然卤水为原料,采用直接蒸发年产5000吨纯碱的加工厂于1984年4月正式投入试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3-23-1)。生产实践表明,这是一条技术简单,经济合理的加工路线或产品质量达标率90%以上,堆比重为0.9~1.0。
图3-23-1用溶采碱液制纯碱的流程
1—注入井;2—取出井;3—中和槽;4—加热器;5—蒸发器;6—稠厚器;7—离心井;8—煅烧炉;9—苛化桶;10—澄清桶;11—洗泥桶;12—过滤机;13—石灰室;14—化灰机
天然卤水是采用注水法或单井对流或双井压裂进行溶采,开采实践证明,这几种开采方法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采出来的天然碱浓度大致组成为:
Na2CO3110~130g/LNaHCO330~60g/LNaC2~10g/L
为了加快溶解速度,提高卤水总碱度,采用了向地下注入低浓度氢氧化钠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注入低浓度氢氧化钠比注清水总碱度要高出20~30g/L。取出的卤水采用一水碱流程加工成优质重质纯碱。
首先,将4%NaOH溶液由1号井注入矿层溶解碱矿,通过地下矿层溶解碱矿,由2号井取出到地面上,取出的碱液在中和槽3用苛化车间送来的清碱液中和其中的碳酸氢钠,NaHCO3转化成Na2CO3,反应如下:
NaHCO3+NaOH=Na2CO3+H2O
中和的碱液经预热器加热后送入双效顺流作业的蒸发器5,蒸发析出Na2CO3·H2O结晶。
由蒸发器5取出的晶浆送入稠厚器6,稠厚器溢流回到预热器4,低流经离心泵拖除母液,送入回转式蒸汽煅烧炉8,煅烧成松密度为900Lg/m3的重质纯碱。滤过母液和洗水一起与稠厚器6的溢流混合。
2号井取出的一部分碱液送入苛化桶9与石灰乳混合进行苛化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水溶液。其反应为:
NaCO3+Ca(OH)2→NaOH+CaCO3+苛化液经澄清桶澄清,溢流的清碱液,部分送井下溶解碱矿,部分送中和桶中和NaHCO3,澄清桶的低流流入洗泥桶11洗涤,洗液送去化灰,严格讲洗涤后的苛化泥应经过滤机12过滤,滤饼送入滚筒式石灰窑13,补加部分石灰石弥补苛化过程的损失。烧成的氧化钙送入化灰机14化灰,灰乳送苛化桶。
2.桐柏安棚碱矿开发利用工艺及现状
安棚碱矿既有油又有碱,属油碱共生矿,天然碱以固体、液体(固体为主)两种形态赋存。碱厂建成重质纯碱和烧碱生产线各一条,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10Kt重质纯碱和4Kt烧碱,1992年6月1日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重质纯碱。生产工艺与吴城碱矿相似。表3-23-3列出了纯碱质量检验结果。
表3-23-3纯碱质量检验结果
五、纯碱烧碱行业生产经营情况
进入90年代以来,在潍坊、唐山、连云港三大碱厂建成投产后,我国纯碱市场一直是供过于求,加上相继建成投产的吉兰泰等三个中型碱厂,纯碱生产能力过剩,产大于需的格局已经形成,近期不会改变。我国现有73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而国内纯碱只有600万吨左右的市场需求,纯碱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下游产品的增长速度,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价格下跌,货款拖欠严重,“三角债”居高不下,企业生产出现困难。
表3-23-4列出了纯碱行业最近几年的生产情况及市场情况。
表3-23-4最近几年纯碱的生产情况及市场需求
六、与国内外利用程度的差距及主要对策
世界上开发利用天然碱矿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尤以美国绿河盆地碱矿最为著名,该碱矿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碱矿床,分布于美国三个州,总面积50000km2,矿床由11个碱矿层组成,每层平均厚度10米,矿层含天然碱较高,一般都在90%以上,矿床储量巨大,美国因该矿的发现,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碱大国,美国碱原料的90%是绿河碱矿的天然碱矿石,其主要原因就是天然碱加工比较简单,建厂费用及操作费用都比较低,天然碱加工厂包括开采和加工系统的总投资仅为氨减法的一半左右,生产成本较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极丰富而廉价的天然碱资源。因此,美国纯碱在世界纯碱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能力。
内蒙古的伊克昭盟是我国主要盐湖分布地区之一,大小盐湖100多个,面积4~10km2,液相天然碱放在冬春两季湖面结晶出片碱,入湖就可采收;固体天然碱矿埋在湖面淤泥底下,埋深1~2m,矿体厚0.5~3m,便于开采。成分见表3-23-5。
表3-23-5伊克昭盟各企业原料组成百分含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天然碱开采和加工技术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不同形态、不同品位天然碱矿天然配套技术体系。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有碱田日晒工艺等。
碱田日晒工艺为将卤水打入碱田的蒸发池中,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蒸发浓缩,到一定浓度后打入结晶池,继续蒸发浓缩,当卤水密度达到1.231~1.2989时,Na2CO3和NaHCO3析出,析出率分别为30.8%和88.6%,能得到Na2CO3+NaHCO3≥50%的湿基夏季日晒盐。该工艺适应性强、操作容易、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好,对液相天然碱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高效节能新设备也不断开发设计出来,应用于天然碱加工厂,如:高能蒸发罐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平锅蒸发;升膜蒸发器取代了固碱锅的预热浓缩等等,新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省安棚碱矿自投产以来,基本实现了连续生产,日产重质纯碱20多吨,说明工艺技术可行,但因卤水浓度低,且NaHCO3含量高,中和量大、能耗高,生产规模太小,又未达到设计能力;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吨碱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亏损严重。
目前,安棚碱矿主要存在的技术及经济问题是:
1.由于安棚碱矿埋藏深,固体碱矿一般都埋藏在1300米以下,主碱层在2000米以下,因此,钻井费用高,压裂成功率低,严重制约天然碱开发的经济效益。
2.采注比低。采注比低,一是增加动力消耗,二是增加溶剂消耗。实际消耗情况见表3-23-6。
表3-23-6采注比实际耗量
注:NaOH损耗量按注入浓度3%计算。
由此可见,在注3%烧碱采卤的情况下,每采100m3卤水,要多耗水16.7m3,烧碱0.5t。按日采卤100m3计算,年损耗上千万元。对这一严重影响天然碱开发经济效益的问题,应认真研究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采注比提高到0.9以上。
3.卤水浓度低
开采出的卤水浓度平均为9.5%。这一浓度远远低于美国绿河碱矿的卤水浓度,而且比吴城碱矿的卤水浓度还低3.5~6.5个百分点。加工如此低的卤水是毫无经济效益的。卤水浓度低的原因是NaHCO3溶解度低,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注稀烧碱。但烧碱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苛化法生产烧碱产生大量的苛化泥也难以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研究开发助溶效果好,质优价廉,不污染环境,便于回收的新型助溶剂,为大规模开发安棚天然碱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苛化泥的处理问题
目前苛化泥污染环境,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研究其他的处理途径,彻底解决苛化泥问题。
5.现在工艺技术,蒸发量大,能耗较高,必须开发研究新的工艺技术,节能降耗,增加企业效益。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的天然碱矿资源,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从研究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和改进现有的工艺出发,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促进企业的发展。
(1)依靠科技是步,解决当前的技术难题
充分利用现有装置及其配套设施,采用内外协作以内为主的办法,开展科研及技术攻关工作,使压裂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提高采注比到0.9以上,卤水浓度提高到12%以上,苛化泥处理新技术能应用于工业生产。为大型天然碱加工厂提供决策依据和设计依据。
(2)实事求是地编制一个科学的碱田开发方案
安棚天然碱矿与美国绿河碱矿相比,具有三个不利于开发的因素:埋藏深、碱层薄、溶解度低;欲合理开发该矿并非易事;必须进行碱田开发的一系列综合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争编制一个切合安棚碱矿实际情况的科学开发方案。
(3)政府加大投资,扩大天然碱加工厂生产规模,靠规模争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实际产品的升级换代,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出口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㈧ 桐柏安棚天然碱矿()
安棚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西北的安棚乡,地处桐柏、泌阳、唐河三县交界地带。该区还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均已开发。因此,基本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
从地质构造上说,安棚所在的泌阳凹陷位于南襄坳陷的东北部。该处是一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天然碱埋藏深度在千米以下,赋矿地层为第三系核桃园组,矿体直接围岩为白云质岩系。碱矿有多层,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单层薄、埋藏深的特点。安棚碱矿是我国继吴城碱矿之后发现的第二个古天然碱矿床,且储量超过吴城而居首位。
该地最早的地质工作始于1966年。是年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进行了1∶20万的区域地质测量,确定地表出露的为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之后,河南省地质局十二队于1972年以寻找盐碱矿为目的在该地进行了1∶5万地质草测,对地表出露地层作了进一步划分,指出该区为一沉积凹陷,并命名为平氏凹陷。1973年,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在唐河县城以东约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重力勘探,圈出了凹陷的轮廓。
河南省地质局十二队在普查勘探桐柏县城吴城天然碱矿过程中,详细研究了南阳地区中新生代12个凹陷的地质物探资料,认为泌阳(平氏)和吴城盆地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在完成吴城碱矿的勘探任务后,1975年奉河南省地质局指示在南阳地区中新生代盆地中开展了以盐碱为主的综合普查找矿工作,组建分队到泌阳凹陷安棚一带开展普查。当时,该队仅有千米钻机,故选择预测区北侧(安棚北)凹陷较浅的地方施钻,结果在160—400米深处发现石膏矿层。鉴于钻机能力限制,无力探查埋藏较深的盐碱矿,即转而进行石膏矿的勘查。
1974年,河南省石油勘探指挥部开始在泌阳凹陷进行石油勘查。在安棚鼻状构造上布置的泌2井,于1975年8月26日由32120钻井队开钻,到12月22日钻至2055—2060米后,多次发生井漏,漏速达112立方米/时,各种堵漏措施均无效,强行钻至2258米被迫停钻。为弄清漏失原因,由作业四队对漏失层进行测试。自1976年8月19日至28日,历时9天,测试分两个层段进行。第一层段2080—2086米,在排除井筒溶液过程中发现水量增加,水具苦涩味,经化验分析,液体物质组分中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盐(NaHCO3+Na2CO3)含量较高,浓度达21%,证明地层中有天然碱。经抽汲日产碱卤水54.64立方米,成分仍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盐为主,含碱浓度13%。从而在石油勘查过程中发现了安棚天然碱矿。泌2井发现液体碱后,1981年12月在该井南500米处部署了油碱兼探井泌69井,目的是了解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第二、三段含油、碱的情况。1982年10月23日在2087—2090米井段取心,见到0.35米固体碱,经物探测井解释碱层厚度1.4米。为了解全井含油气及含碱情况,选择了11个层段由试油二○五队自下而上逐层测试。结果在2110—2119米获日产碱卤水0.029立方米,在1037—1314米获日产碱卤水4.2立方米,证实了该井不仅有固体碱,也有液体碱。之后,河南石油勘探局本着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在安棚地区勘探油气的同时,对碱矿进行兼探。
鉴于国家对碱矿资源的需求,1982年河南省地质局决定第四地质调查队(简称地调四队,原十二队)进行安棚碱矿普查。1983年,地质矿产部将安棚碱矿地质普查列入部管项目,并批准施工两口深井,分别由华北石油地质局和山东省地质局三大队施工,其中一井打到固体碱矿层。地调四队还搜集了河南油田以往的钻井资料,租用油田正施工的钻井进行物探测井、水化学录井、岩屑录井、射孔试抽等工作,并对泌2井碱卤水进行工业利用可行性试验。该队于1986年10月提交《安棚碱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圈定碱矿分布面积10平方公里,估算固体碱矿远景储量1.6亿吨,折合纯碱9000万吨。
1986年,地调四队成立专题组与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合作,对安棚碱矿含碱岩系物质组分与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对含碱岩系岩石类型进行详细划分,从沉积相、古地理、古气候、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并采用了镜下、微化、化学分析、热重分析等各种测试手段,基本查明了含碱岩系物质组成及分布规律,并首次在我国发现“水硅硼钠石”矿物,其研究报告荣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油田)进行油碱兼探取得丰硕成果。至1991年末,共有21口井(不包括地调四队的2口井)见到碱矿层。其中,固体碱井15口,液体、固体碱并存井3口。1992年4月提交了《安棚矿区碱矿地质勘探报告》,已基本查明碱矿分布在安棚南边,即古时的湖泊沉积中心部位。碱矿分布面积10.74平方公里,矿层埋深1310—2520米。厚度大于0.6米的固体碱矿有17层,单层最厚3.6米,矿层叠加面积8.085平方公里。矿石品位(NaHCO3+Na2CO3)82.85%—99.47%,平均93.38%,探明储量4849万吨(纯碱)。液体碱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埋深1298—2119米,赋存在泥质白云岩、白云岩或白云质泥岩、油页岩内,含矿面积2.8平方公里。碱卤水含碱(NaHCO3+Na2CO3)10%—14%,储量136万吨,折合纯碱16万吨。安棚碱矿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碱矿床。
科学技术进步在安棚碱矿的发现与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钻井岩心资料较少,仅据岩屑录井和部分岩心资料难以正确解释碱矿层的赋存情况。为此,地调四队委托地矿部华北石油地质局数字测井站和山东省地质局三大队进行测井,采用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流体等测井方法,华北石油地质局在安2井口增加了声波时差、中子伽马、井温、井斜和地层倾角等多种方法试验,再由地调四队进行综合解释,确定碱层物理特性和测井曲线形态,并总结出固体碱矿层具有低自然伽马、低密度、高电阻率的特征,而液体碱矿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负异常)、电阻率极低的特征。河南石油勘探局通过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碱矿勘探的地球物理测井系列,并在研究岩电、碱电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判别、划分碱矿层的行之有效的定性、定量的电性标准。即使在无岩心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此“标准”准确确定和划分碱矿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碱矿层的鉴别、划分与对比的关键问题,成功地为深层盐碱矿床的勘探开拓了切实可行的新办法。因此,可以说测井工作,尤其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在安棚碱矿的发现与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突出体现。
安棚碱矿的发现与勘探,为河南省发展化工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尽快开发该矿,河南石油勘探局于1991年建设了年产1万吨重质碱的试验厂,之后又成立了天然碱开发公司。预计“八五”期末建成年产10—20万吨的纯碱加工厂,最终将达到年产50万吨的生产规模。安棚碱矿将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制碱工业基地,对改变河南制碱工业落后面貌和振兴地方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
㈨ 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碱矿最近我哪些单位招标用电缆
家庭教育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