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县清马池钒矿
❶ 滦县司家营铁矿
(一)概况
矿区位于滦县城东南8~18km处,隶属滦县响嘡镇和滦南县长凝镇、程庄镇所管辖。
1955—1980年先后由冶金、地质系统勘查单位进行普查勘探工作。该矿为一特大型鞍山式铁矿床,累计查明总资源储量236171.2×104t,矿石平均品位(TFe)30.00%。其地质报告分别由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河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
勘查工作期间共完成1∶2000地质测量40km2;钻探184151.68m(630个钻孔);槽探5229m3;硐探236m;基本分析样12034件。
按勘查顺序,将矿区分为南北两区,S6线以北为北区,以南为南区(含大贾庄矿体)(图4—6)。
矿区北区地势较高,局部为低山丘陵,南区地势平坦,最高标高125.60m,最低标高12m。
(二)成矿地质条件
1.地层
矿区地层为太古宇滦县岩群司家营组二段、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基岩露头除在北部和尚山—铁石山一带有较连续分布外,其余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
(1)太古宇滦县岩群司家营组二段
该地层为矿区基岩主体,亦是含矿层位。为一套变质程度较浅(绿帘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粒度较细的变质岩。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片岩类、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等。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部分形成较大面积的片麻状混合岩,局部可见混合花岗岩。
图4—6 司家营矿区铁矿分布图
(2)中元古界大红峪组
该地层分布在矿区西北及北部,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司家营组之上。主要岩性为砾岩、石英砂岩、燧石条带白云岩等。
(3)新生界第四系
该地层分布最广泛,约占矿区面积的90%以上,特别是S6线以南,几乎全被第四系覆盖。S6线以北厚度一般为20~30m,最厚70m;S6线向南厚度逐渐加大,一般为100~120m,最厚达180m。地表出露的为黏质砂土或坡残积物,向下为砂、砂砾石、黏土。分布特征一般北薄南厚,西部略厚于东部。
2.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Ⅰ)燕山台褶带(Ⅱ)山海关台拱(Ⅲ)西南边缘,西与马兰峪复式背斜(Ⅲ)开滦台凹(Ⅳ)毗邻。
矿区位于山海关台拱,青龙河大断裂的东侧,隶属司马复向斜西翼。区域上本区褶皱虽颇为复杂,但由钻探工程及磁测成果证实,矿区岩层、矿体却显现为一单斜构造,总体走向近南北,局部向西或东摆动;总体倾向西,倾角一般为35°~50°。
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NNE、NNW、EW向3组,(图4—6)。断裂构造主要分布于北区及大贾庄矿体北部,多数对矿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不甚发育,未见较大的侵入岩体,仅见有中小规模的岩脉分布。常见的脉岩有变质辉长岩、伟晶岩,其次为橄榄玄武玢岩、闪斜煌斑岩、花岗斑岩等。岩脉大多顺层产出,有的斜切矿体,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图4—7)。
图4—7 滦县司家营铁矿S20勘探线剖面图
(三)矿体地质特征
1.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
司家营铁矿南北长12km,东西宽1~3km,矿体分布面积20km2。区内共有8个层状或似层状矿体。矿体内夹石较多,且具分枝复合现象,实为矿带。矿体厚度变化大,有明显的膨缩和分支复合现象,矿尾多分支尖灭。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主矿体为司家营Ⅰ、Ⅲ号矿体和大贾庄Ⅱ号矿体,3个主矿体占总资源储量的89.5%。
(1)司家营Ⅰ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矿区东侧,纵贯南北两区,长8350m,为区内最大的矿体,约占总资源储量的47.0%。矿体除北部铁石山一带出露地表外,S6线以南基本全被第四系覆盖,埋深一般为0~600m。厚度(含夹石)一般为80~120m,最厚达220m(S26线)。矿体延深不一且相差较大,总体上是中间(S10—S46线)延深大(600~800m),两端延深小(200~400m)且分支尖灭,最大延深达1100m(S26线)(图4—8)。
图4—8 滦县司家营铁矿S26勘探线剖面图
(2)司家营Ⅲ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矿区的中北部,Ⅰ号矿体北段西,长2800m,为矿区第二大矿体,约占总资源储量的31.6%。矿体除在蘑菇山和池子山一带有零星出露外,其他地段均被大红峪组及第四系覆盖,埋深一般为0~600m。厚度一般为100~200m,最厚达300m(N28线)。矿体延深较大,除南北两端和个别地段外,延深均在700m以上,最大延深达1600m(N22线)(图4—9)。
(3)大贾庄Ⅱ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矿区中部西侧,司家营Ⅰ号矿体中段西,长2350m,约占总资源储量的10.9%。由于受断层切割,致使矿体沿走向和倾向不连续,南部矿体隐伏于变粒岩中。矿体埋深较大,一般多为200~600m。矿体厚度一般为20~100m,最厚143m。矿体延深较大,一般在600m以上,最大达900m(图4—10)。
图4—9 滦县司家营铁矿N22勘探线剖面图
图4—10 大贾庄矿段10勘探线剖面图
各矿体规模、品位详见表4—2。
表4—2 矿体规模品位一览表
2.矿石特征
(1)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为磁(赤)铁石英岩,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或假象赤铁矿,少量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铁闪石、阳起石以及少量普通角闪石等。
矿石以他形—半自形结构为主,次为交代残余结构。矿物粒度属细粒,呈不均匀嵌布。粒级一般均小于0.50mm,大部分为0.03~0.15mm。铁矿物多呈集合体或单体定向分布,与脉石矿物的嵌布一般均属简单连晶,彼此之间接触界线较平直,或呈平缓曲线,易于分离。矿石构造以铁矿物(含闪石类矿物)与石英构成黑白相间且相互平行的条纹(条带)为特征,分为细纹状、条纹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三者多呈渐变接触关系。
(2)矿石类型及品位
矿石类型:按矿石中主要铁矿物划分,以磁铁矿石为主,占总储量的85.8%,赤铁矿石仅占14.2%;按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划分,均为石英型铁矿石。矿石工业类型均属需选铁矿石(贫矿),绝大部分矿石为磁性铁矿石。
矿石品位:矿石品位(TFe质量分数)较为均匀,据统计,全区样品矿石品位≥25%的占绝大多数(85%),质量分数≥45%样品极少。从总体上看,矿体品位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变化不大,未见有系统升高或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多呈忽高忽低的跳动现象,但跳动幅度不大,一般多为2%~4%。由于赤铁矿石氧化过程中有部分硅质淋失,致使赤铁矿石品位高于磁铁矿石1%~3%,再加之赤铁矿石又多分布在浅部或地表,故出现浅部或地表矿石品位高于深部品位的现象,但幅度较小,一般多在1%左右。全区矿石平均品位30.00%,其中赤铁矿石31.18%,磁铁矿石29.80%。在3个主矿体中,以大贾庄Ⅱ号矿体品位最高,为31.25%,司家营Ⅰ号矿体为30.80%,Ⅲ号矿体品位最低,为28.61%。
(3)矿石氧化程度
区内地表、浅部及断裂带附近的矿石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从而形成了分布形态比较复杂、规模不等的氧化矿。矿石氧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磁铁矿变成假象赤铁矿(简称赤铁矿石)。氧化矿赋存标高主要在-200m以上与基岩风化带基本吻合,具有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趋势。氧化深度不一,一般为50~100m。氧化矿石主要分布在司家营Ⅰ、Ⅲ号矿体的浅部(占全区氧化矿石87.1%,图4—8、4—9)。
(4)矿石化学成分及可选性
矿石化学成分以Si、Fe、O为主。据组合分析,矿石SiO2质量分数一般多为45%~55%,平均49.50%,也未见有规律性变化,但与TFe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消长关系。S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1%~0.2%,P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03%~0.07%。其他伴生有用组分钛、锰、钒质量分数甚微,无综合利用价值。
需选铁矿石根据选矿方法不同,将矿石划分为磁性铁矿石(磁铁矿石)、弱磁性铁矿石(赤铁矿石)。该矿选矿试验工作从1958—1980年一直在进行,其重点是赤铁矿。虽然矿石嵌布粒度属细粒级,单体解离度较差些,但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与脉石矿物的嵌布一般均属简单连晶,因此,区内磁铁矿石采用单一弱磁选能够获得较理想的指标,是可选性良好的易选矿石。当矿石入选品位为28%~30%时,可获得精矿品位67%左右,回收率80%~84%,尾矿品位7%~9%的选矿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为易加工易选铁矿石。但赤铁矿石则属难选矿石,其焙烧磁选、浮选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现已不再采用。重磁、磁重流程虽可获得较好的指标,但明显低于磁铁矿石。当矿石入选品位为30%~31%时,可获得精矿品位60%左右,回收率80%左右,尾矿品位10%~12%的选矿指标。选矿比2.8~2.9。由于赤铁矿石分布在地表及浅部,又属难选矿石,故成为制约矿床开采利用的另一因素。
3.富铁矿特征
区内地表(0线)及30多个钻孔见有富铁矿,为冀东地区沉积变质铁矿中富矿最多的矿区。富铁矿全部产于贫铁矿中,有的在贫矿的顶部,有的在底部,有的在中间,无明显规律。矿体的形态大都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基本顺层产出,其产状与贫矿大体一致,呈迅变关系,界线比较清楚。矿石呈黑绿、黑、灰黑色;铁矿物质量分数比贫矿明显增多,脉石矿物石英很少见,多被后期蚀变矿物绿泥石、方解石、黑云母、角闪石取代,蚀变较弱时尚可识别贫矿的原貌;结构与贫矿基本相似,但粒度较贫矿粗,多为0.05~1.00mm;矿石呈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个别呈粉状。矿体规模小,长度不详,沿倾斜仅个别相邻钻孔可对应,绝大多数为单孔控制。厚度薄,多在1~3m,最厚可达10m左右。矿石自然类型与贫矿一样亦以磁铁矿石为主。矿石品位一般为47%~53%,平均在50%左右。在区内各矿体中均可见到富矿。根据其地质特征,一般认为是贫铁矿经混合岩化热液改造形成富铁矿。北区8个钻孔、1个探槽,共估算资源储量247×104t(赤铁矿石24×104t,磁铁矿石223×104t),平均品位49.60%。鉴于区内富矿单独开采价值不大,故南区报告中未再单独估算资源储量。
4.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围岩及夹石岩性简单,以黑云变粒岩为主,次为片岩类(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仅在大贾庄个别地段矿体顶板为片麻状混合岩。矿体与围岩、夹石的界线清晰,很易识别。围岩夹石及矿体中常见强弱不同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后期蚀变现象。
(四)磁异常特征
司家营磁异常位于滦县—滦南异常区带的北部,其东侧为马城异常带,西部有高官营、李夏庄异常,经勘查证明,异常由铁矿引起。司家营磁异常呈南北向带状展布,长近20km,东西宽5km左右,由多个异常中心侧向排列组成异常带,异常最高值为3000nT以上,矿体向南倾覆,埋深加大,异常强度降低(见图3—2)。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目前开采技术水平和异常分布面积,推算该异常蕴藏铁矿资源量为(30~40)×108t左右,是冀东地区矿床规模和厚度最大的铁矿床,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五)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司家营铁矿地处滦河冲积扇及滦河河漫滩阶地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南北区相差较大。北区矿体虽绝大部分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为主要含水层,虽节理裂隙发育,但受东西边界限制,补给条件差;矿体及顶底板围岩虽含水,但水量很小;其东部边界虽有新河切过,但因矿体底板岩层透水性极弱,绝大部分河段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甚微,经计算矿坑涌水量不大;局部断裂构造虽较发育,但断层带的导水性很小;矿体顶板岩层稳定为相对隔水边界。综上所述,北区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床。
南区矿体几乎全部埋藏于第四系之下,第四系为主要含水层,厚度50~135m,岩性为砂、砂卵砾石、砂质黏土及淤泥层,组成了3个含水组和4个相对隔水层。但由于隔水层1~3层的局部缺失,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窗,使含水层间产生了水力联系。南区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含水层(第四系)极富水,主要靠滦河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孔隙充水顶底板直接进水,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南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成为制约矿床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
2.工程地质条件
北区第四系沉积厚度一般为20~30m,最厚70m。主要岩性为黏质砂土、砂质黏土、粉细砂。黏质砂土、砂质黏土天然坡角一般在60°左右。粉细砂层比较密实,有一定的黏聚力,天然坡角一般大于30°~40°。矿体直接顶底板为变粒岩,间接顶板为石英砂岩,上述岩石人工坡角一般多为70°~80°,均未见坍塌现象。根据岩石抗压试验资料,变粒岩抗压强度为800~1500k g/cm2,矿石为970~2900kg/cm2,石英砂岩为1100~2900k g/cm2。试验结果表明,矿体及围岩均属相当坚硬岩石,基岩边坡角完全满足设计部门建议42°~48°的指标要求。总之,北区工程地质条件是良好的,完全适合露天开采的要求。
南区第四系松散软弱岩层厚度大、分布广,致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露采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南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含水层极富水,松散软弱岩层厚大且分布广泛,若露天开采,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边坡稳定性难以确保。但地下开采是可行的,特别是由于第四隔水层(基岩顶面,亦称顶隔层)分布遍及全区,厚达25~30m。正是由于第四隔水层的分布,致使第四系含水层与基岩裂隙水无水力联系,导致基岩裂隙水的富水性不均一,且一般水量不大,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差。因此,在开采时只要采取措施控制第四系含水层与基岩裂隙水的水力联系,完全可以正常进行开采。这也正是能改为地下开采方法的原因所在。
(六)矿床勘查类型及工业指标
1.矿床勘查类型
司家营铁矿规模大,含矿层位稳定,分布及覆盖面积广。矿体形态虽多呈层状或似层状,但矿体内夹石较多,实为矿带产出。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但矿体产状较稳定,倾角中等;矿石组分简单,品位均匀,有害成分极少。矿区为一单斜构造,仅在个别地段矿体受断裂构造破坏明显。故当时将勘查类型确定为Ⅰ—Ⅱ类型间的过渡类型,基本勘查工程间距为:B级200m×100m;C级200m×200m;D级400×200m~400m。矿体对应性较差,断层构造破坏明显地段,适当加密工程控制。
2.工业指标
1973年,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冶金工业局(73)冀革冶字第319号文下达(表4—3)。
表4—3 矿石的工业指标
原生矿与氧化矿划分标准:w(TFe)/w(FeO)<3.5为原生矿,w(TFe)/w(FeO)≥3.5为氧化矿。
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可采厚度为2m,夹石剔除厚度为2m。
富矿:TFe品位≥45%,最低可采厚度为1m。
(七)矿床成因和找矿远景
根据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司家营铁矿属受变质硅铁建造铁矿床或沉积变质铁矿床,亦称鞍山式铁矿。冀东地区是我国沉积变质铁矿重要的产地之一,区内以迁安—滦县铁矿带最为著名,该带内分布大中型矿床38处,司家营铁矿是最大的矿床,约占全带资源储量的48.5%,是矿带的核心部分。
矿区位于矿带的南部,由于绝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因此,磁异常成为找矿的有效标志,大贾庄4个矿体就是根据磁异常寻找到的。区内磁异常除大贾矿Ⅱ号矿体深部外均为正异常,形态一般多较规则,沿走向两侧不对称,其矿体倾向一侧梯度小且平缓,另一侧梯度大且较陡。
矿区勘查深度一般为-400~-600m,最大勘查深度达-900m(N22,司家营Ⅲ号矿体)。虽然矿区已提交了勘探报告,但勘查程度并不均衡,区内资源量(原D级储量)80381×104t,占总资源储量的34%多,且分布较集中。大贾庄4个矿体基本上是以资源量为主(占71.5%);司家营Ⅰ号矿体S38线以南均为资源量(15809×104t)。上述地段若开发利用,尚需进一步补做地质勘查工作,才能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
矿区深部仍存在一定的远景。司家营Ⅲ号矿体N12—N28线,大贾庄Ⅱ号矿体大20线以北的深部,矿体均有一定的延深,且厚度较大,一般厚为100~150m。特别是经过2008年南区深部补勘证实,大贾庄Ⅱ矿体延深可达2000m以上,且深部矿体厚度明显增大。预计该矿体深部可增加资源储量达2×108t以上,再向深部(-800~-1200m)仍有较大远景。预计上述地段远景可达(6~8)×108t。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铁矿资源需求不断加大,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扬,致使司家营铁矿的开发利用列入了议事日程。现在北区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矿山现已建成投产;南区将露天开采改为地下开采,目前矿山基建工程现已启动,南北区两矿山年生产规模合计为3000×104t。预计将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曹妃甸大型钢铁基地的建成,矿区的开采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其经济价值将会进一步体现和提高。
矿区现已查明资源储量23.62×108t,另外深部远景尚有(6~8)×108t,预计总资源储量达30×108t以上,按目前铁矿石价格,其潜在经济价值可达4500×108元。同时随着矿山建设的发展,必将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❷ 湖北省郧县大柳钒矿田详查
(1)概况
湖北省郧县大柳钒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属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成矿区划属郧西四峡口—丹江口钒、金、锑、大理岩成矿带,郧西马家坪—郧县乌龙寺钒、多金属、大理岩、重晶石成矿区。矿区具体构造位置处于庙川—青木沟褶皱束东段,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上统—寒武系—奥陶系,属浅变质的海相沉积岩类,其中的下寒武统庄子沟组“黑色岩系是生物化学沉积—变质改造型”钒矿的赋存层位。大柳钒矿田分三个矿段,即青木沟矿段、大柳矿段、田家河矿段,分别对应青木沟钒矿详查、大柳钒矿详查、田家河钒矿详查三个勘查证区。
2009年9月至2012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开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钒矿,工作程度为详查,勘查资金560万元。
(2)成果描述
预计大柳钒矿田提交(333+334)钒资源量近200万吨。
❸ 十堰有什么特产哪
一、房县黑木耳,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木耳之乡”。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二、均州名晒烟,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均州名晒烟产地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湖泊热效应”及垂直地貌影响,构成了优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的山地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烟草。
三、房县香菇,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适宜种植香菇。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
四、竹山绿松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山县绿松石开采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历代王朝皇室贡品所需。竹山绿松石是隐晶质集合体矿物,基质颜色极具特征性,多为天蓝色、蔚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等,伴生矿物颜色多为黑、白、绿、黄色等。
五、竹溪黄连,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竹溪县黄连种植历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区(现桃源乡)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授予锦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房县黑木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均州名晒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房县香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山绿松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竹溪黄连
❹ 丹江水库淹了那些乡镇,,,彻底淹没的街道有那些"
市情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民国初年改州为县;1983年,改为丹江口市。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贤辈出,陈抟、苏辙、徐霞客等历史名人来此赋诗撰文,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库容290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瀚,一片碧蓝,状如翡翠,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丹江口市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 “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丹江口市已着手将丹江口水库和武当山作为著名品牌来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度假休闲区。
丹江口市工业基础雄厚。她是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配套基地,是东风公司东进战略的承接点,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轧和热轧两个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产业不断壮大,铝业公司、农夫山泉、西宝钢芯铝、丹瑞碳素公司、丹传公司等一批新的企业正在成长,工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优良。丹江口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达39.3%,近几年,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广泛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到2010 年,力争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5%,人均公共绿地14.86平方米,曾荣获全国绿化城市称号。丹江口水库水面达112 万亩,优良的水质纯净无污染,独特的水产品琳琅满目。鳊、鲅、鲤、鲫、鳜、银鱼等鱼类肉鲜味美,是席上佳肴。丹江口水电站装机105万千瓦,年均发电50 亿千瓦时,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境内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力争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饮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铝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亿公斤,丹江柑桔被国家评为“中华名果”。茶叶、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享誉全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武当绿羽”、“武当针井”、“武当剑茶”,被农业部、湖北省评为优质茶。其中“武当针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被欧盟认证为有机(生态)食品。丹江口探明矿藏40多种,其中钛铁、钒储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白云岩、石灰岩、电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资开发。丹江口地产中药材品种多达1100多种。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发达,水、陆、空组合交通成网,四通八达,襄渝铁路、汉十公路、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16国道纵贯五个乡镇;汉丹铁路直达武汉,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等口岸;武当山机场、襄樊机场分别距市区26公里和108公里。移动通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工业基础良好,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全国著名企业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资兴建的纯净水及果汁饮料生产基地已经竣工投产;美国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关项目,落户丹江口并投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大桥横跨汉江,将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区连为一体。此外,正在修复的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丰富了旅游线路,南水北调纪念塔、观景台等一系列建筑将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决心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经济强市、旅游名市、文明靓市”的总体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扩大招商,开拓创新,发展丹江口经济,全力打造中国水都--丹江口。
历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的县级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城区丹江口,东南距省会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郧阳地区行署驻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东西长73公里,南北长81公里,总面积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万,有汉、回、满、壮、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县解放。当时人口23.9万,其中县城人口1.5万。1959年因建丹江大坝县城迁至丹江口,经过近30年的建设,市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委会,17个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08个,职工总数2.4万。其中,中央、省属企业25个,职工1.47万人。工业门类14类之多,治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缝纫、文化用品工业等大门类已形成行业优势,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等已成为市属工业的四大经济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地区性工业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学526所,学生10万多人。其中,水电部、省属高等、中等学校4所,本市中等师范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农业中学5所、初中69所、小学445所,在校学生99.722人。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成人学校、职工学校、电视大学等。
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历史对本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治都是有益的。
殷商~清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1911年)
夏、商、周为豫州所辖,与雍州相邻。春秋属麇,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年)楚子伐麇,麇亡属楚。战国属韩及楚,称均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均陵归武当县,属南阳郡。
两汉沿秦制。三国为魏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荆州,分南阳郡称南乡郡,下设武当等八县。武当县行政长官因其领户不足万称“县长侯”,下设官制为丞、尉(各一人)、曹、掾、史(数人);县道邑侯设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乡郡为顺阳郡,武当属顺阳郡。永嘉之乱(310年)以江左平阳郡民流寓此,增平阳县与武当同属始平郡。行政长官为县令长,下属有:主薄录事史、主任室史、循行功曹史小史、延掾功曹史小史、书佐千户曹掾史、仓贼曹掾史、兵曹史、吏小史、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贼捕掾等。县置乡,千户以上乡置啬夫一人,不满千户置治书吏一人,百户置里吏一人。
南北朝因革不一,沿革变动频繁。宋齐时(420~502年)改始平郡为齐兴郡。梁太清元年(547年)置均阳县,革兴郡为兴州,辖武当、平阳、均阳三县。县设县令长,下属为都尉。西魏废帝元年(552年)省平阳入武当,改兴州为丰州(因丰州城而名)。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丰州。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因均水而名)。大业初(605年)废州,置淅阳郡。义宁二年(618年)割淅阳郡置武当郡,原设武当、均阳、新增平陵,三县皆隶。郡设太守,下属:赞务、东西曹掾、主薄、司功、仓户、兵法、士、曹等。县设令,下属: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薄、主薄西曹、金户、兵法、士等。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当郡为均州,七年(624年)省平陵,八年(625年)略均阳入武当,同年割丰州所辖郧乡、堵阳、安福三县来属。州设刺史,下属:别驾、下长史、上司马、录事参军事、上录事、下司功参军、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事参军事、下参军事、下医学博士等。县设县令,下属:上丞、主薄、上尉。贞观元年(627年)废均州省堵阳、安福二县,以武当、郧乡、丰利。天宝元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乾元元年(758年)省武当郡为均洲。贞元五年(789年)均、房二州隶山南东道。天佑二年(905年)徙武定军来治,三年废。
宋(960年)设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领县武当、郧乡。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武当军节度。州郡设知州,下属通判、军监、录事参军、户曹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曹、掾等。县设县令,下属:县丞、主薄、尉、巡检等。武当县设八乡。
元世祖忽必烈十三年(1276年)南伐,设司置县废军,省武当军为均州。元初(1279年)属湖北道宣尉司,后属襄阳路,领武当、郧乡二县。州设知州,下属:同知正、判官、参佐官、吏目、提控案牍。县设县令,下属:达噜噶齐、尹、丞、薄、尉、典史、秩正、训检等。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武当县入均州,辖郧乡、上津。成化初(1465年)州隶襄阳府,此后均州无领县,由直隶州降为散州。
州署为一州行政机关。设知州一人,为一州之行政长官。吏目一人,为知州之助手,掌纳文书或分领州事。学正一人,主管州文教事务。训导一人,为学正之助手,协理文教事务。巡检一人,以镇压人民反抗为主要职责。
州设州署、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巡检司署(设黑虎庙)。吏园有六房:掌管人事参与部分政务的吏房;掌管礼仪、祭祀、贡举的礼房;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的户房;主管兵事、武器、军纪的兵房;执掌司法、缉捕盗贼、典礼刑狱的刑房;管理农桑生产、农田水利设施的工房。宾幕为知州之随从掌管文书、薄记、档案等具体工作。
衙役有三班:知州升堂时,站班值卫的“壮班”;专司缉捕盗贼的“快班”;负责侍奉警卫的“皂班”。
州下设里,里下设甲。每里辖10甲,每里辖10户。里置里正(里长),甲置甲长。110户为一里。一里中推选殷实富户担任里长,一年一换,10年一轮。里甲是基层行政组织,也是交纳田赋徭役的征收单位。里甲承担三大徭役:里徭、泛徭、均徭,还有祭祀、营造、馈送等费用。110户中,丁粮多的10户担任里长。余100户,有丁粮的户册编造花名册,名“黄册”,逃亡之户,由其余户均滩补足。均州洪武初编里5、弘治十年(1497年)增编21。
均州砖城,为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副千户李春修筑。周围6里153步2尺,高2.5丈,宽1.2丈。壕深3丈,宽6丈。门禁4座:大东门、小东门、北门、南门。(西门、上水门为后来所建)。
清承明制。州的行政机构和设置有:州署、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巡检私署(在黑虎庙,顺治十二年裁,光绪四年增设)、参将署、守备署、千总署、把总署、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中司署、府馆、州判署(顺治十六年裁)、广积仓大使署、均阳水驿驿丞署(久废)、界山马驿驿丞署(久废)、阴阳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养济院、膏火宾兴局(光绪元年设)、军器局、火药局、军械库、大校场、小校场、演武厅。
气候条件
我市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水全效益及垂直地貌的影响,构成了我市优越的山区域性小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等。全市年平均气温7.7°C--16°C,>10°C的活动积温为2200°C-- 5100°C,无霜期180--250天,全市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4%,年降雨量750MM--900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1979.1MM。
据气象部门观测记载: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10°C的活动积温减少189°C,夏季缩短10天,年降水量增加25MM,无霜期减少6天,因而我市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生物
一、农作物品种资源
全市农作物品种共有18科、49属、575个品种(系)。其中粮食作物品种(系)507个;棉花品种21个;油料作物18个;花生4个;黄豆7个;绿肥12个。这些品种(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增产作用。
二、特产作物品种资源
特产作物品种资源,包括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品种。
三、农作物病虫害天敌资源
全市12类,65种作物中有各种害虫388种,其中属检疫对象的14种,危害农作物的常见害虫有34种。同时普查出全市388种害虫天敌资源31种,其中,麦类有麦蚜茧蜂、食蚜蝇、异色瓢虫等种;水稻类有蝇蛉颗茧姬蜂、直伸长脚蛛等11种;玉米类有赤眼蜂、中华草蛉等6种;棉花类有金小蜂、大灰食蚜等7 种。
四、森林资源
全市共有木本种子植物79科,206属,403种。在武当山地区有古树名木24科、33属、46种、435株。
全市一九八七年底,活立木总蓄积1327547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264622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058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32345米;人均蓄积3.03立方米。
珍稀树种有银杏、鹅掌秋、巴山松、七叶树、铁尖杉、水杉、榔榆、白皮松、金铁松、柳杉等。
纵观全市林业资源现状,实际是一个林种不整齐,树种杂乱,林木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不高,生态功能十分脆弱的残次低产林。目前还处于消大于长的不正常时期,因此,在近期内难以形成大的商品生产优势。
五、中药材资源
全市共有820种,分别隶属于226科。其中植物类药材723种,动、矿物类药材97种。
六、草场和畜禽品种资源
全市有16科51种。其中禾本科牧草占主要地位,总面积2366349亩(含林间草地面积),年鲜草产量约11.16亿公斤。
优良地方畜禽品种,有本地黑猪、本地黄牛、郧阳白山羊、白羽乌鸡、本地麻鸭、地方草鹅和本地白鹅、麻鹅等。
七、水生动物资源
(一)鱼类资源
全市分布的鱼类有5目10科61种。其中鲤科42种,占71%。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二十余种;名贵鱼类有银鳔、长吻、鳗鲡、团头鲂、黄鳝等。肉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
(二)其它水生动物资源
汉江河流浮游动物为15026个/升。其中原生动物类14000个/升,轮虫类250个/升;足类及头节虫类8个/升;线虫类18个/升,摇虫及其它昆虫尖250个/升,其它轮虫类500个/升。
底栖生物量400个/平方米。常见的有摇蚊科、仙女虫科、虻科等幼虫。
八、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资源
珍贵动物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香獐子)、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有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野生毛皮兽类资源:主要有狼、狐、黄鼬、狗獾、猪獾、水獭、小麂、野猪、岩松鼠等。
矿产
一、矿产地质条件
我市地质分布属昆仑秦岭大区,武当山和两郧小区。汉江以南武当山小区地层属太古代地层,全新统第四系新生代,分布在汉江支流漫滩,已被丹江水库淹没。汉江以北两郧小区地层属古生代震旦系,古生代寒武系、新生代第三系等。从地层总体看,有太古代、古生代的寒武系和新生代第三系等。地层较为单纯。地层年代上下悬殊大。缺少地壳最活跃时期汉早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晚古生代的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古生代的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地层。基本属于古老地层。因此,金属矿产贫乏,硅酸盐类矿产丰富。
二、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
据地质部门和本地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全市矿种共35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29种。矿种量,占全省110种的31.8%。已探明有储量的19种,占全省77种的24.7%。在35种矿种中,分布在“江南”的9种,分布在“江北”的26种。
“江南”,已踏勘的有丁家营铜家山的氧化铜矿、汤湾四方山的镍矿,均因品位低,未做地质工作。已勘探的有矿电石、钠长石、高铝土、花岗岩、辉绿石、绢云母、黑粘土、多水高岭石等8种非金属矿和土关垭银铜山钒钛磁铁矿,共9种,占全市矿种的25.7%。
“江北”,有钒、脉金、砂金、铜、磁铁等金属矿和石煤、石灰石、白云岩、伊利石、石英岩、石膏、高岭土、大理石、页岩、兰石棉、滑石、水晶、白垩土、石英砂、冰洲石、天青石、铁钒石、燧石、文石、方解石、矿泉水等非金属矿,共26种,占全市矿种的74.3%。
按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其地理分布和对国民经济保证程度,可分为四大类:
(一)“江北”古生代震旦、寒武两地层内,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煤伴生的钒、储量丰富,品质好,矿床稳定,是发展冶金、建材的有力保证。
(二)除五氧化二钒、钒钛磁铁以外的金属矿和部分非金属矿,矿种虽多,但矿床不稳定,似鸡窝状,不宜规模生产,只宜群众性小规模开采。
(三)土关垭银铜山钒钛磁铁矿,是钒铁伴生矿和石棉共生矿床,储量大,品位低。据有关资料证实,该矿可作“武钢”后备矿山。
(四)高铝土、多水高岭石和其他16种矿产,尚需做地质工作,评价出品位、储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三、重点矿产资源评述
(一)金属矿
1、土关垭乡银铜山钒钛磁铁矿,南距“汉十”公路5公里,交通方便。该矿探明C级储量1.2亿吨,D级储量6.3亿吨,另伴生矿二氧化钛4182万吨,五氧化二钛85万吨。品位较低但储量大,可选性好,宜于露天开采。
2、杨家堡钒矿,南距习家店镇13公里,与“丹郧”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该矿为石煤伴生多元素矿,已探明甲、乙两个矿区,石煤储量1.07亿吨,其中伴生五氧化二钒85.22万吨、钙21400吨,钇7490吨、锌21400吨、钼3210吨、铬53500吨、砷3210吨、铝5350吨、钴1070 吨、钡2140吨、锶107000吨、锡10700吨、钛321000吨、铣10700吨、镱749吨、镍10700吨、铜5350吨、钠2000吨共 18种,适宜综合开发。
(二)非金属矿
在硅酸盐类矿方面,共踏勘出28种,其中有储量矿16种,占57.1%。在硅酸盐类矿产资源中,矿床稳定,品质好,储量大,用途广,易开采的有石灰岩矿和白云岩矿。其它矿种,多属鸡窝状矿床,不能保证生产。石灰岩矿共有七个矿点,两种不同地层年代的矿床。丹赵路花茶沟石灰岩矿,属第三沉积型,储量在0.7 万吨左右,氧化钙含量在47%左右,主要可用作建筑块石,烧制石灰,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它六个石灰岩矿,均系寒武系结晶型灰质石灰岩矿,矿床稳定,储量丰富,品质好。其氧化钙含量均在53%左右。凉水河镇石灰岩矿,储量在4000万吨左右,氧化钙含量53.49%,氧化镁含量0.76%。该镇肖河口石灰岩矿的氧化钙含量53.98%;氧化镁含量0.41%,属一级矿石,是生产高标号水泥、冶炼电石、碳酸钙、石灰的原料。该矿交通方便,距丹江二十公里,“丹郧”公路从矿区通过。
白云岩矿,共计五个矿点,总储量为1亿吨,其矿分布在羊山、三叉口、柳林、霸王寨、崖屋等地。凉水河镇三叉口矿石质量最好,平均氧化钙、氧化镁两有效成份含量达51.46% ,超过部颁大于49%的标准,酸不溶物(包括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二锰)的含量为1.89%,低于部颁小于4%的标准,属于全能特级矿石。该矿石是发展建材的好原料,还可生产耐火材料(冶炼钢、铁的助熔剂),提练金属镁(炼制玻璃、陶瓷的配料)及混合肥料。
水
我市水资源状况总的来说自产水少,过境水多,容水量大。全市自产水约10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万立方米,低于全省均值53万立方米的 39.6%,高于全国均值28万立方米的14.3%;人均水量约24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2094立方米的14.6%,低于全国均值2637立方米的 9%;每亩耕地平均水量约25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1705立方米的41.6%和全国均值1826立方米的36.9%。从以上三种控制性指标看,我市资源数量属中等水平。
我市容水水资源约有275.46亿立方米,绝大部分由汉、丹二江带来,加上本地地表径流资源,我市河川径流资源为285.12亿立方米。市域内水质良好,矿化度低,ph、总硬度适中,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水系河床落差大、水能蕴藏量累计5.5万千瓦,可开发量约2万千瓦,现仅开发 16.5%,继续开发潜能很大。
土地
在全市土地总面积468.15万亩中,止一九九七年底,陆域面积392.23万亩,水域面积(含丹江水库水面、沙滩、消落区)75.9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83.8%和16.2%;基本上为“八分陆二分水”的地表结构。在陆域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龙须草地等农业性用地349.62万亩,城(集)镇、工业、交通、商贸、居民区、古建筑等非农业用地20.21万亩。荒山、荒地、砾石、岩灌地22.40万亩。分别占陆地面积的89.1%、 5.2%和5.7%;在农业性用地中:耕地29.17万亩,柑桔、山楂、脐橙、茶叶、各种水果等园地17.01万亩,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各种幼林、疏林及林业苗圃等林地242.24万亩,成片草场、零星草地折算的牧草地61.2万亩,龙须草地14.5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8.3%、4.9%、 69.3%、17.5%、4.1%;基本上属以林业为主,草场、草地次之,农耕地最少。全市森林覆盖率64.5%。
全市水域面积所占比重,在全省是比较高的(全省平均9.6%)。主要是丹江水库的影响。在全市水域75.92万亩中,丹江水库52万亩,占68%。在全市 20个乡镇办事处,水域比重不尽一致,且悬殊较大。按水域占总面积比重划分:小于10%的有均州路、大坝办事处及白杨坪、大沟、盐池河、官山、土关垭、罗店、蒿坪乡和浪河、丁家营镇等八个;10--20%的有三官殿、六里坪、武当山等三个镇;20--30%的有习家店、凉水河二个镇;31%以上的有丹赵路办事处和肖川、牛河、土台乡等4个。
土壤类型:
由于我市气候、母岩母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兴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技术措施、平整土地、培肥养地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全市土壤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共有六个土类、十二个亚类、三十九个土属、一百零六个土种、一百九十四个变种。其中:黄棕壤土数量极大,普及广泛;石灰土数量较大,主要遍布在江北。
地形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形地貌直接影响母质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也影响了池地气候的生物带的变化。
我市属于新生代以来,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隆起区。西北--东南走向的铜锣寨、太白岩,与地层走向一致,多为秦岭一级地层。江北少部属印支褶皱系的部分。以武当山为主的各大小不等的山脉起伏构成了西南高于西北,东南高于东北度略向东倾斜的地势。在500M以下为丘陵平川,500M以上是低山,千米以上面积少,只有武当山。
(一)汉江两岸及其支流谷地:海拔高度一般在300M至500M的广大地区,面积3439170.7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3.36%,其中耕地面积 403336.8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46%。坡度在20度以上的多发育为山地黄棕壤性土;山坡下部坡积物是我市黄棕壤的主要地区。其间夹有紫色土和石灰土两类不同的土壤;在地势平缓的地段平川较多,地面水汇集,水土条件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耕作性能好,是我市粮食和蜜桔的主要产区。
(二)武当山麓和江北铜锣寨低山二高山区:为海拔500--1200M之间。面积1242881亩,占总土壤面积的26.51%,其中耕地面积 74163.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5.53%。分布在30度左右或山坡上多为旱地,随着地势升高,所温降低,湿度增大,农用地减少,土色因此渐深,在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地方严重冲刷,土层浅薄,并夹有砾石和未风化的岩石碎屑。自然植被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市用材、经济林的主产地区。主要农作物有苞谷(即玉米)、小麦等。
(三)武当山高山区:海拔在1200M以上的武当山,面积5942亩,占总面积的0.13%,耕地91亩,占总面积的0.01%。由于山高雨多,气温低。冬季严寒时间长达227天以上,春秋相连。>10°C的年积温只有3000°C左右。植物残体不能完全腐解,有机质积累较多,但养分不易释放,基本上无农作物生长。
特别是武当山坡,陡峭山岩,碧绿山林,植物丰富,古树参天,有金钗、天麻、三七等名贵药材,有獐、猴、羚羊、豹子及稀有的娃娃鱼等野生动植物资源。
❺ 湖北什么地方有钒矿
湖北崇阳、咸宁、赤壁等地有钒矿
❻ 广西有色金属成矿系列
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类型或不同矿种的矿床,它们之间常常不是孤立存在或互不相关的,而是在成因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越是大型、超大型矿田,越是成矿条件复杂的矿田,这种多类型、多矿种共生或伴生的现象越常见。成矿系列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不同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在成因上的联系和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制。
自1980年以来,随着广西境内许多有色金属矿床中热水沉积成矿现象的发现,传统的和单一的岩浆-热液成矿模式受到挑战。作者正是基于对广西境内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研究和认识(廖宗廷等,1995;杨斌等,1999,2002),重新厘定了广西有色金属成矿系列。
4.1.1.1 热水沉积—叠生改造成矿系列
矿床的形成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矿床保留了大量热水沉积成矿现象和线索,如同生断裂和海底火山活动、热水沉积岩、典型沉积组构、层控性及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并与赋矿地层同步褶曲等。该系列主要分布在丹池、桂北、桂东南、西大明山、大瑶山西侧等地区,典型矿床包括大厂和五圩锡多金属矿、益兰汞矿、北山和都川铅锌矿、泗顶铅锌矿、佛子冲铅锌矿、古立和朋村铅锌矿、钦甲铜多金属矿等。该系列矿床主要产于泥盆系地层、次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热水沉积成矿时代与赋矿地层一致。该系列矿床往往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燕山期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改造,表现出多因复合矿床特点。该系列是广西锡、铜、铅、锌、金、银、锑、汞等矿种最重要的成矿系列。
4.1.1.2 花岗岩成矿系列
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的侵入有直接成因联系,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或碱长花岗岩。主要矿种有钨、锡、钼、铋、铜、铅、锌、金、银及铌、钽、锆、铍等,它们常在一定条件下伴生,构成不同的矿床组合。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其次是雪峰期。该系列主要分布在桂北、大瑶山、大明山和桂东北贺富钟地区,典型矿床包括五地一洞、栗木、长营岭、新路、水岩坝等锡钨多金属矿床,大明山钨矿、两江铜矿及张公岭、龙头山等金银多金属矿床。
4.1.1.3 热卤水成矿系列
矿床与岩浆岩无明显的空间和成因关系,也不同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矿床,矿体多呈脉状产出。其成因可能与陆相环境下热卤水活动有关,暂归为热卤水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包括老厂铅锌矿、长屯铅锌矿、凤凰山银矿、金牙金矿、高龙金矿等。
4.1.1.4 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列
矿床的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侵入有直接关系。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包括从纯橄榄岩到苏长-辉长岩的演化系列或其中一种岩石。区内已知矿种有铜、镍、钴。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基性-超基性岩浆,成矿作用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矿体常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岩体底部,或岩浆贯入到构造空间中形成脉状矿体。区内已知矿床以辉石岩型铜镍矿床为主,常伴生钴。主要分布与桂北罗城地区,与四堡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典型矿床包括池洞、文得、田朋、清明山等一系列中小型矿床。
4.1.1.5地台型海相沉积成矿系列
广西已知地台阶段海相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金属矿床主要为铝、铁、锰、钒矿床,其中铁常与锰或铝共生或伴生。成矿时代以泥盆纪、二叠纪为主。含矿建造主要为砂页岩和碳酸盐岩建造,沉积类型以化学沉积为主。本成矿系列受物质来源、古地理-古构造环境和时代、层位、岩相、岩性等因素复合控制。该系列主要分布在靖西-平果及西大明山地区,是广西最重要的外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典型矿床有古美、游昌、那豆等矿区黏土岩-铝质岩型铝土矿床及下雷锰矿床等。
4.1.1.6 表生成矿系列
该系列矿床是一组由原生矿床或矿源体(层)经表生风化残积、淋积、冲积作用形成的矿床。矿种有稀土、铌、钽、锆、钛、钨、锡、金、铝、铁、锰等。本系列中的不同类型矿床常相互伴生或与原生成矿系列中的矿床伴生,构成多成因的矿床组合。对多种有色金属矿床而言,本系列常构成易采、易选的富矿,具有较大工业价值。该系列铝土矿分布在靖西-平果地区,铝储量约占广西总储量的63%,典型矿床有古美、隆华、那豆等矿区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有关锡矿主要分布在大厂及桂东北贺富钟地区,锡储量约占广西总储量的23%,典型矿床有大厂砂坪、洪塘、新洲砂锡矿和平桂、望高、建新砂锡矿等。
❼ 十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十堰城区既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也是一座灵山S秀水环抱、四季风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这里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bhcts.com/files/2006_6_25/200662592627788111289.asp
❽ 宜昌的历史等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
刘备兵败夷陵
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 ,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诸葛亮黄陵庙撰碑
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候碑。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
在宜昌地区,关羽的活动遗迹更多。这位常秉烛夜读《春夜》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降。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突围逃到临沮(宜昌境内),在罗汉峪回马坡为吴伏兵所杀。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宜昌境内),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陆逊在宜昌破蜀兵
曾被赞为“书生拜大将”的陆逊,曾任宜都(宜昌境内)太守。吴蜀猇亭之战时,孙权命他为大都督,领兵拒蜀,他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蜀军,从而名声大震。宜都城为陆逊所筑,故称陆城。其子陆抗,也曾守宜都,故又有“二陆名城”之称。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
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宜昌境内),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张飞将20骑拒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后来刘备平安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掳将军,封新亭候。据地方志记载:“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顶,士人张飞守郡日督兵于此,今故垒犹存”。而今日新立有张飞擂鼓塑像,颇壮观。当年张飞在当阳吓退曹军的地方,立有“张翼德横矛处”石碑,民间还广泛传述着张飞喝断霸陵桥的故事。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亦是国军抵抗日寇,保卫陪都重庆的桥头堡。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使得国军取得了对打击日寇嚣张气焰的胜利,挫败了日军进入西陵峡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它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确立为世界军事史上中华民族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而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则牺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场战斗——枣宜会战中。
沧海桑田,如今宜昌城区融峡江特色、水电特色、古文化特色与现代化城市融于一体,使宜昌成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旅游名城。
❾ 斗江镇的乡镇概况
斗江镇是三江县重要的产粮区,地势县域内最为平整,有大量的河谷平地,是工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2011年,斗江镇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86.7万元,比上年增加3587.7万元;财政收入约370万元,比2010年增加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比2010年增加505元。
2012年,斗江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夯实基础,壮大产业;彰显特色,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科学发展新斗江”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赶超跨域,切实推进“一中心,五基地”建设,两茶产业、计生、教育、危改、扶贫、村村通等工作多次接受了县、市、区、国家部委团体检查,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势头又好又快。全镇固定资产投资16830万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5846元,同比增长22%,超过预期目标;储蓄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10%,贷款总额1300多万元,同比增长10%。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亮点纷呈 。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茶叶、油茶、毛竹、杉木等种植和改造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建成滩底村玉稿山500亩新品种油茶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三椿公司茶油综合开发项目建成投产,源源公司、绿源公司等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镇干茶产量835.9吨,总产值8000多万元,新增规模化茶叶加工厂一家。木材生产总额1430万元,毛竹加工总产值3000多万元。新兴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杉木苗圃500多亩。水产畜牧业稳步发展。新增规模养猪场2个,蛋鸡养殖场1个,林下养殖2个。年出栏肉猪13000多头,同比增长63%。完成了200亩稻田养鱼项目规划。果蔬生产探索新途径。发展秋冬菜种植,打造“斗江——和平”千亩油菜长廊,种植油菜3000亩。在牙林种植免耕萝卜300亩,在凤凰发展免耕马铃薯100亩。引进优良果蔬品种,双季葡萄亩产超万元。奇石品牌更加响亮。依托国庆、县庆,加大奇石文化推介力度,“奇石之乡,宜居斗江”品牌显露头角,唱响三江,奇石产业效益进一步突显,奇石交易逾千万元。
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宜居斗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强城乡清洁工作,集镇所在地和部分重点村屯的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大型超市“宝华”入驻斗江,商贸繁荣活跃。政府绿地等美化项目建设完成,河堤项目获批,市政功能初步完善。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年内完成产业公路1条、公路桥梁3座、涵管桥1座、寨桥2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水利建设20条,人饮工程8个,抽水站1个。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完成凤凰等18个村屯的屯级路、寨巷道路硬化13.7千米,茅草房改造55户,危房改造340户,沼气池55座,改厕60座,垃圾焚烧池9个,10个新增漏报50户以上村屯防火改造工程实施。贵广铁路、桂三高速公路、溪洛渡西电东送工程实施顺利。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新农合、新农保已规范运行,民政、扶贫平稳发展,群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两免一补”、营养午餐计划全面实施,两条校车线路运行;中学中考出现历史性突破,小学多次接受教育部、市、县各方面教学工作检查。民间文化活动繁荣。重启“野马杯”篮球赛事,打造209、321国道文化长廊,多渠道开展文化活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计生工作提级升档。各项指标均控制在计划之内。扎实开展“创区优”工作,打造镇计生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和沙宜村“幸福家园”示范点,进一步提升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顺利通过市、区验收。统计、科技、工青妇、民族团结、关工委、就业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牙林文武坡40多亩荒地垦复项目已申报,正待批复。现拟开发有牙林小学背260多亩等。通过实施土地垦复,增强了土地储备量,有效地缓解了耕用地紧张的局面。 有三乡林场6600多亩。每年能产经济材2000~3000立方米,自用材1000立方米。水果面积11000亩,竹林面积15000亩,茶叶面积3800亩。
斗江镇水力资源丰富,全镇水力电力蕴藏量为3.6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分别为1000千瓦的团结电站和九江电站。还有3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尚未开发,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投资1.4个亿的木洞电站前期工程已经结束。同时,斗江镇的小水电资源也十分丰富,滩底河水力资源相当可观,可逐级开发,归元、大坪、文武坡、江尾等地,理论装机量均在500千瓦以上。矿产主要有锰、钒、磷等,其中锰储藏量最大,查明资源储藏量为3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32.6万吨,主要分布在河村一带,工业矿体为次生淋积型。钒矿主要在杉木寨,为小型沉积型矿床,储量位居广西第二位,未开发。磷矿集中在周牙村读论一带,未开发;建筑用灰岩有沙宜界脚和扶平两处,主要为大中型建筑工程料石用。
交通资源、信息网络。斗江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10个行政村全都通公路,其中209、321国道的两车道二级公路贯穿斗江、周牙、沙宜三个行政村;牙林、扶平、白言三个行政村已通柏油路,东坪、思欧、滩底三个村通行水泥路。所有村庄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等手机信号覆盖全镇;通程控电话的地方都能开通ADSL宽带网。2010年开始,斗江镇河东区沿321国道主干线两侧小区(包括河东田段、车田段、虎爪坡)约120亩的土地作为小城镇建设开发用地,总投资约1100万元,现已部分开发。
斗江镇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服务型政府,切实为投资商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亟待开发的项目有:1.投资约1100万元的河东区小城镇建设开发区。2.归元、大坪、下塘弯、文武坡等地适合开发小水电项目。3.三乡(镇)林场,总面积6600多亩,非常适合农业开发。4.白言、扶平、滩底、思欧等地近3万多亩的竹木、茶叶种植面积,是开发高档次竹木产品、茶叶精加工的理想原材料。5、闻名全国的玩石之村--乐村,玩石市场亟待投资商开发。乡镇非公有企业情况。全镇共有320家非公有乡镇企业,其中上规模的有36家,营业总收为8795万元,安排就业人员960人,企业主要以竹木加工业为主,竹针、竹筷、竹饭勺、竹凉席、拼板等竹木制品远销广州、武汉等地。企业规模以小企业规模经营为主,上规模的有投资100万元,年产值800万元的桂龙滑石粉加工厂和白言天胜竹木加工制品厂。
2012年,斗江镇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于三江县前列,而国家干线高铁工程(贵阳——广州高速铁路) 以及连接珠三角和大西南腹地的桂三高速均穿过本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斗江镇将成为柳州北部乃至广西北部耀眼的乡镇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