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矿机当量是什么意思
1. FIL里面的算力增量是什么意思
算力增量,就是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增加量。
算力:简单说就是你的矿机运算速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比如1T算力,就是1s能算10的12次方次运算。如果这10的12次方次能算出符合条件的结果那就挖到了,如果没有,可以说是白算了。
面对指数级攀升的数据增量,算力是时刻摆在企业和机构面前最大的诉求,而提升算力就需要性能更高的CPU与GPU。
上一次AMD处理器将HPC的计算力推至亿亿次,而现在AMD携EPYC处理器再次将超算的计算力推进到百亿亿次的级别。AMD打造的两大E级超算系统Frontier和El Capitan分别计划于2021和2023年交付,将分别实现超过 1.5 exaflops(百亿亿次)和2 exaflops的预期处理性能,预计交付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短时间内在计算力方面有如此大的提升,对于任何一家厂商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AMD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我们要从2017年说起。
2017年,AMD采用了全新的Zen架构,推出了第一代EPYC处理器,并惊人地把单个处理器核心数提升到了32核。而在两年之后,第二代EPYC处理器的推出,不仅把架构升级至Zen2,同时,制程工艺从14nm降至7nm,从而使其IPC性能提升15%。
相比与Zen架构,新推出Zen2架构优化了L1指令缓存,并使操作缓存容量和浮点单元数据位宽翻倍,同时L3缓存翻倍到16MB,64核EPYC处理器轻松拥有128MB L3缓存。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二代EPYC采用了7nm工艺,有效减低了功耗,使得在225W TDP下可以将核心数提升到64核,让其性能提升明显。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第二代AMD EPYC处理器取得了超过140项世界纪录,其中涵盖云计算、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并且还以强大的性能来满足企业或机构对计算力日渐增强的需求。
所以,AMD依靠着EPYC处理器的领先性能以及超高的功耗比,不仅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打破众多世界纪录,同时,也让AMD的生态圈日渐扩大。
2. ★克当量、当量、当量浓度这三个概念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化学当量】
品 名:当量 英文名称:equivalent
说明:
表示元素或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质量比的数值。元素的当量,是该元素与8个质量单位的氧或1.008个质量单位的氢相化合(或从化合物中置换出这些质量单位的氧或氢)的质量单位(用旧原子量)。例如40.08个质量单位的钙和16个质量单位的氧化合而成56.08个质量单位的氧化钙,在氧化钙中,钙的当量是40.08×8/16=20.04。按照物质的类型不同,它们的当量可以按照下列公式求出:元素或单质的当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化合价。例如:钙的当量=40.08/2=20.04。元素的当量往往称化合量(combining weight)。
酸的当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酸分子中所含可被置换的氢原子数。
例如:硫酸H2SO4的当量=98.08/2=49.04。
碱的当量=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碱分子中所含的氢氧基数。例如:氢氧化钠NaOH的当量=40.01/1=40.01。
盐的当量=盐的相对分子质量/盐分子中的金属原子数×金属的化合价。例如:硫酸铝Al2(SO4)3当量=342.14/2×3=342.14/6=57.03。
氧化剂的当量=氧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氧化剂分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例如: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得到5个电子)的当量=158.03/5=31.61。
还原剂的当量=还原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原剂分子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亚硫酸钠(失去2个电子)的当量=126.05/2=63.03。
有关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当量,往往总称为氧化还原当量(redox equivalent)。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有不同的当量。例如铁在2价铁化合物中的当量是55.847/2=27.93,在3价铁化合牧中的当量是55.847/3=18.62。又如铬酸钾K2CrO4作为氧化剂时,当量是194.20/3=64.73;但作为盐时,当量是194.20/2=97.10。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质量,同它们的当量成正比。知道了物质的当量,可以算出它们在反应中的质量比值。
【二、核弹当量】
当量就是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相对于TNT炸药的对应值。举个例子说明: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意思就是说此核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0万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热量。
【三、时空当量】
如果面临一个四维正方体,它的三个空间尺寸都是1米,那么应该取多长的时间间隔,才能使四个维相等呢?
应该取多长的时间间隔,才能使四个维相等呢?是1秒,还是1小时,还是一个月?1小时比1英尺长还是短?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毫无意义。不过,深入想一下,你就会找到一个比较长度和时间间隔的合理办法。你常听人家说,某人的住处“搭公共汽车只需20分钟”、某某地方“乘火车5小时便可到达”。这里,我们把距离表示成某种交通工具走过这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如果大家同意采用某种标准速度,就能用长度单位来表示时间间隔,反之亦然。很清楚,我们选用来作为时空的基本变换因子的标准速度,必须具备不受人类主观意志和客观物理环境的影响、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不变这样一个基本的和普遍的本质。物理学中已知的唯一能满足这种要求的速度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更恰当些说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
第一次测定光速的实验是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7世纪进行的,尽管伽利略的这项实验没有导致任何有意义的成果,但他的另一发现,即木星有卫星,却为后来首次真正测定光速的实验提供了基础。1675年,丹麦天文学家雷默利用木星卫星的蚀时,测的光速大约为每秒钟185000英里。继两位先驱之后,人们又用各种天文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做了一系列独立的测量。目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的最令人满意的数值是c=299776公里/秒。在量度天文学上的距离时,用速度极高的光速作为标准就很便当了。因此,天文学家说某颗星离我们5“光年”远,就象我们说去某地乘火车需要5小时一样。由于1年合31558000秒,1光年就等于9460000000000公里。采用“光年”这个词表示距离,实际上已把时间看做一种尺度,并用时间单位来量度空间了。
在解决了空间轴和时间轴上的单位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之后,我们现在可以问:在四维时空世界中两点间的距离应该如何理解?要记住,现在每一个点都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它对应于通常所说的“一个事件”。为了弄清这一点,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两个事件。假设:
事件1:1945年7月28日上午9点21分,北京市五马路和第五十街交叉处一层楼的一家银行被劫。
事件2:同一天上午9点36分,一架军用飞机在雾中撞在北京第三十四街和五、六马路之间的蓝天大厦第七十九层楼的墙上。
这两个事件,在空间上南北相隔16条街,东西相隔半条街,上下相隔78层楼;在时间上相隔15分钟。很明显,表达这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不一定要注意街道的号数和楼的层数,因为我们可用大家熟知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把两个空间点的坐标距离的平方和开方,变成一个直接的距离。为此,必须先把各个数据化成相同的单位,比如说用英尺表示出来。如果相邻两街南北相距200英尺,东西相距800英尺,每层楼平均高12英尺,这样,三个坐标距离是南北3200英尺,东西400英尺,上下936英尺。用毕达哥拉斯定理可得出两个出事地点之间的直接距离为3360英尺。
如果把时间当作第四个坐标的概念确有实际意义,我们就能把空间距离3360英尺和时间距离15分钟结合起来,得出一个表示两事件的四维距离的数来。
按照爱因斯坦原来的想法,四维空间的距离,实际上只要把毕达哥拉斯定理进行简单推广便可得到,这个距离在各个事件的物理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比单独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所起的作用更为基本。
要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当然要把各个数据用同一种单位表达出来,。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只要用光速作为变换因子,这一点就很容易办到了。如果对毕达哥拉斯定理作简单的推广,即定义四维距离是四个坐标距离(三个空间的和一个时间的)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我们实际上就取消了空间和时间的一切区别,承认了空间和时间可以互相转换。按照爱因斯坦的看法,在推广的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数学表式中,空间距离与时间间隔的物理区别可以在时间坐标的平方前加负号来加以强调。这样,两个事件的四维距离可以表示为三个空间坐标的平方和减去时间坐标的平方,然后开平方。当然,首先得将时间坐标化成空间单位。下面谈谈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转变。
尽管数学在把时间和空间在四维世界中结合起来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消除这两者的差别,但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确实极其相似。事实上,各个事件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应该认为是这些事件之间的基本四维距离在空间轴和时间轴的投影,因此,旋转四维坐标系,便可以使距离部分地转变为时间,或使时间转变为距离。不过,四维时空坐标系的旋转又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想一下有两个空间坐标所组成的坐标系。假设有两个相距为L的固定点,把这段距离投影在坐标轴上,这两个点沿第一根轴的方向相距a英尺,沿第二根轴的方向相距b英尺。如果把坐标系旋转一个角度,同一个距离在两根新坐标轴上的投影就与刚才不同。不过,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两个投影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值是一样的,不会因坐标系的旋转而改变。
现在再来考虑有一根距离轴和一根时间轴的坐标系。这时,两个固定点就成了两个事件,而两根轴上的投影则分别表示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如果这两个事件就是前面所讲的银行抢劫案和飞机失事案,我们可以把这个例子采用时空坐标画成一张图,那么,怎样才能旋转时空坐标系呢?
假如我们在7月28日的那个多事之晨坐上了一辆沿五马路行驶的汽车,起始点可想象为坐标的0点。汽车的时空线(行驶路线)和两个事件都画在上面,你立刻会注意到,从汽车上观察到的距离,与从其它地方所观察到的不相同,因为汽车是沿着马路行驶的,从汽车上看,两个事件的空间距离就变短了。从汽车上记录到的距离不能像过去一样从纵轴(时间轴)来计量,而应当从那根表示汽车时空线的斜线上来计量。因此,这后一根线就起到了新时间轴的作用。
归纳一下,就是从运动着的物体上观看发生的事件时,时空上的时间轴应该旋转一个角度(角度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而空间轴保持不动。然而,这种说法却和四维时空世界的新观念直接冲突,因为既然认为时间是第四个独立的坐标,时间轴就应该永远与三个空间轴垂直,不管你是坐在汽车上,还是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旋转空间轴就意味着,从运动物体上观察到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不同于地面站上观察到的时间间隔,这就如同旋转时间轴在物理上意味着,两个事件的空间距离当从运动物体上观察时会有不同的值一样。如果按照市政大楼的钟,银行抢劫案与飞机失事案相隔15分钟,那么,汽车上的乘客在他的手表上看到的就不是这样一个数字,而是由于在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上,时间本身流逝的快慢就是不同的,因此,记录时间的机械系统也相应地变慢了。我们可以说:一个观察者认为在同一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另一个观察者看来,却可以认为是在不同地点发生的。
从时空等效的观点出发,把上面话中的“地点”和“时间”这两个词互换,就变成了:一个观察者认为在同一时间和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另一个观察这看来,却可以认为是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因此,一种观察认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种观察看来,则可以认为它们相隔一段时间。这就是把时间和空间看作仅仅是恒定不变的四维距离在相应轴上的投影的四维几何学,所必然要得出的结论。
3. IPFS矿机当量是什么意思
IPFS是通过存储算力挖矿,矿机当量其实就是只其算力的大小。
4. 当量是什么意思
当量指与特定或俗成的数值相当的量;化学专业用语,用作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质量比值的称谓。
http://ke..com/view/779.htm
5. 当量是什么意思
当量是指与特定或俗成的数值相当的量;当量指化学方面的当量数。诸如 当量、克当量、当量浓度、酸碱盐当量、电化当量等。
化学当量主要包括元素当量、化合物当量、物质的克当量、当量浓度等概念。词条详细介绍了上述概念并举例说明了其用途。
用克当量来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重量关系,甚为简便,因任何物质间只要克当量数相等就可以完全进行反应。
但是物质间反应时它们的克分子数却没有这种关系,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其克分子数是1
: 1关系,但氢氧化钠与硫酸、磷酸反应,其克分子数则分别为2 : 1和3 : 1,所以生产和科研上常用克当量来表示反应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5)fil矿机当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TNT当量法和TNO(Multi-Energy)模型法是蒸气云[wiki]爆炸[/wiki](UVCE)模拟方法中的两个典型模型。TNT当量法是把气云爆炸的破坏作用转化成TNT爆炸的破坏作用,从而把蒸气云的量转化成TNT当量。TNT当量法简单易行,但有其明显缺陷:
1、TNT爆炸时爆源体积可忽略,而蒸气云较大不能忽略,且随着爆炸的进行,爆源体积在增大。
2、TNT爆炸时能量是瞬间释放的,而蒸气云爆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速率是有限的。
3、TNT爆炸过程形成的冲击波强度大,但衰减速度快,而蒸气云爆炸多属爆燃过程,正压作用时间较短,负压作用时间较长。因而TNT当量法只适用于很强的蒸气云爆炸且用以模拟爆炸远场时偏差较小,模拟爆炸近场时高估蒸气云爆炸产生的超压。
4、TNT当量法的当量系数难以确定,可变性大(0.02%-15.9%)。
6. 什么是库存当量
库存当量是即直接消耗物资的基层企业、事业的库存物资,它是为了保证企业、事业单位所消耗的物资能够不间断地供应而储存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或成品库存,生产主管部门的库存和各级物资主管部门的库存。此外,还有特殊形式的国家储备物资,它们主要是为了保证及时、齐备地将物资供应或销售给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供销库存。
(6)fil矿机当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库存商品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等领用库存商品,应按其成本转账。
7. 什么是当量
当量浓度的意思=克分子量/n 浓度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UDC678.686 : 678.01 GB 4612-84)
Epoxide compounds determination of epoxide equivalent
本标准等效于ISO 3001-1978«塑料-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氧当量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环氧化合物;对环氧胺来说,
则需要使用在附录A(补充件)中规定的方法。
2、 定义
环氧当量:含有一个克分子环氧基的物质的质量(克)
3、 原理
基于0.1N高氯酸标准滴定液与溴化四乙胺作用所生成的初生态溴化氢同环氧基的反应。
使用结晶紫作指示剂,或对于深色产物使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终点。
4、 试剂
在分析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
4.1冰乙酸
4.2乙酸酐
4.3三氯甲烷
4.4邻苯二甲酸氢钾
4.5结晶紫指示剂溶液:在100ml冰乙酸中溶解100mg结晶紫。
4.6高氯酸:0.1N标准滴定液。
4.6.1制备
将300ml冰乙酸加到8.5ml 70%(质量/质量)高氯酸水溶液中,再加20ml乙酸酐,用冰乙酸稀释到1L并充分混匀。
4.6.2标定
用200毫克邻苯二甲酸二氢钾溶于50毫升冰乙酸中,来标定高氯酸溶液(邻苯二甲酸二氢钾使用前在120℃干燥2小时)用4~6滴结晶紫溶液作指示剂,进行终点滴定,滴定至得到稳定的绿色。记下标准滴定液的温度ts。
注:①如果使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环氧当量,则需使用相同的方法滴定高氯酸。
②推荐使用安全护目镜和安全网。
4.6.3浓度计算
高氯酸当量浓度N按式(1)计算
式中:m - 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克;
V - 滴定时耗用的高氯酸钾溶液体积,毫升;
0.20442 每毫克当量邻苯二甲酸氢钾之克数。
4.7 溴化四乙胺试剂溶液:
在400毫升冰乙酸中溶解100克溴化四乙胺。加入几滴结晶紫指示剂溶液,如果溶液变色,用高氯酸钾标准溶液使它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注:对中干低活性的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碘化四丁胺,或者用固体,或者用10%三氯甲烷溶液。在此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光。碘化四丁胺的三氯甲烷溶液是不稳定的,每次滴定必须重新配制。
5、 仪器
5.1 天平:感量0.1毫克。
5.2 锥形烧杯:100或200毫升,具磨口塞。
5.3 滴定管:有密封式贮器的微量滴定管或经校正的容量为10毫升的滴定管。
5.4 玻璃仪器:有磨口接头,出口用氯化钙管防潮。
5.5 磁力搅拌器:应涂有聚四氟乙烯的搅拌棒。
5.6 温度计:经校正,测量精度±0.1℃。
5.7 溶液吸管:容量为10毫升。
6、 步骤
称取含0.6~0.9毫克分子的环氧化合物试样(准确至0.2毫克,这相当于0.6~0.9×EE毫
克之间的质量,其中EE是估计的环氧当量),放入烧瓶中。加入10毫升三氯甲烷,然后搅拌溶解试样,如果需要的话,可稍加热。冷却至室温,加入20毫升冰乙酸,然后用移液管加入10毫升溴化四乙胺试剂溶液,并加入4~6滴结晶紫指示剂溶液。立即用高氯酸溶液滴定,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至得到稳定的绿色。记下高氯酸溶液的温度t。
同时进行无试样的空白试验。
7、 结果的表示
以每克分子的克数表示的环氧当量EE按式(2)计算:
式中:m - 试样质量,克;
V0 - 空白试验耗用高氯酸体积,毫升;
V1 - 测定时耗用高氯酸溶液体积,毫升;
t - 测定过程中高氯酸溶液的温度,℃;
ts - 标定高氯酸溶液时溶液的温度,℃;
N - 高氯酸溶液的当量浓度,(通常为0.1N)。
注:使用校正因子是必要的,因为高氯酸溶液膨胀系数大,(1.07×10-7℃-1)这相当于每摄氏度使体积变化0.1%。如在控制温度的室内操作,可以避免使用这个因子。
结果有时表示为环氧指数,用每千克物质中环氧化合物的克分子数表示。按式(3)表示:
环氧指数=1000/EE (3)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
a、 试样的鉴定;
b、 环氧当量;
c、 如果不是使用溴化四乙胺试剂,应写明使用何种试剂;
d、 可能对结果有影响的任何其它因素。
附录A
适用于环氧胺的修正方法
(补充件)
A.1应用范围
当按照本标准正文中所述方法测定含氮环氧树脂时,环氧当量的测定值太低。这是由于高氯酸和氨基当量之间反应的结果,这一反应导致生成一种盐。
如果考虑到包括在生成的盐中的高氯酸,则本标准也能用于测定环氧胺的环氧当量。
A.2原理
用0.1N高氯酸标准滴定环氧胺中的胺基氮。这样得到的第二个空白值被用来校正A.4计算的环氧当量。
A.3步骤
按本标准的第6章测定第二个空白值,但不是加入溴化四乙胺溶液
A.4结果的表示
用每克分子中的克数表示环氧胺的环氧当量EE按下式计算:
式中:
m1 - 在第二个试验中用试样的量,克;
V2 - 在第二个空白试验中耗用的高氯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其它的符号与上述标准有相同意义。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方法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树脂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伯清、包丽敏、吴荣栋。
添 加 者: 管理员
文章来源: 管理员
阅读次数: 255
发布日期: 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