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集团安徽矿机发展历史
㈠ 安徽的历史与发展
http://bk..com/view/4380.htm
很详细的
㈡ 安徽的历史谁知道
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分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被称为“和县猿人”的能够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在这一地区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的薛家岗又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又在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固镇县历垓下之战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
隋文帝在位时代的开皇之治促使这一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定都南京,现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安徽自古以来是文化发达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皖北地区到唐宋以后的皖南地区的转移。安徽,历史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我国人才最为云集的地区之一,名人贤士享誉内外,正可谓“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
中国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经济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马鞍山市,黄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陆续加盟长三角经济区
㈢ 淮海控股集团的其他新闻
扬子晚报记者调查“神秘女”,农村女孩其实是徐州民营企业家千金
一名24岁的江苏徐州农村女孩安桂林,拿出逾4500万溢价认购四创电子定增,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辗转调查发现,该女孩父亲安继文是徐州当地知名民营企业、江苏宗申公司总经理。此次耗资4500万元参与定增,或只是一笔正常的家庭投资。以昨天的股价估算,该笔投资浮盈已超过2600万元。
四创电子公告定向增发股票
徐州24岁农村女孩耗资4500万认购
5月22日,被业界称为雷达第一股的四创电子发布定增公告,在获得配售的7名对象中,除6家机构之外,一个名为安桂林的24岁女孩,拿出4586.4万元的真金白银现身其中,获配260万股。尽管很多机构都对四创电子的增发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最终获得配售的,只有在申购过程中曝出高价的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7个“幸运儿”。正因为如此,与6家机构并列的一位名为安桂林的个人投资者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从四创电子公告中看,这位从众多机构中分走一杯羹的安桂林,竟然是一位生于1989年6月的青年女性,其住所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潘塘崔庄村。在当初申购四创电子定增股份时,安桂林就以18.94元/股的价格申报了260万股,同时以16.74元/股的价格申报300万股,均明显高于14.64元/股的底价。最终,安桂林耗资4586万元获配260万股,数量超过汇添富、平安大华、兴业全球等基金,而且一跃成为四创电子的第五大流通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名为安桂林的女子并非首次参与上市公司增发。2012年7月,在日海通讯实施的定增中,安桂林就斥资7400万元认购370万股,并以此位居日海通讯第九大股东,而这部分股份将在今年7月解禁。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个人股东不太方便或者不愿意出面,因此只要跟代持对象谈妥,就可以找人代持。一名85后农村女孩,能够拿出1.2亿元参与两家公司的定增,其资金实力让人侧目。四创电子主营雷达产品,日海通讯主营通信设备制造,都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上市公司,一位青年女性耗资上亿元认购,并且在多家机构参与定增被套的背景下屡屡成功,不排除在她背后另有其人。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收盘,四创电子股价高达29.10元/股,对于安桂林来说目前浮盈已经超过五成,狂赚2600万元。
扬子晚报记者调查“神秘女”
农村女孩其实是徐州民营企业家千金
拿出逾4500万溢价认购四创电子定增,这名24岁的神秘女孩身份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四创电子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女孩名叫安桂林,家住徐州市云龙区潘塘崔庄村10队278号。
根据公开资料提供的线索,昨日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崔庄村韩书记。据韩书记介绍,崔庄村确实有“10队278号”这个地址,但据他所知,现在所住居民里没有叫安桂林的年轻女孩,他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目前,该村很多村民已经搬到市区,不少房屋出租给别人或是交由家族长辈照看。
记者随后联系到多位村民证实,278号民宅确实为安姓人家所有,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房子所有人就是现在江苏宗申集团的董事长安继文,安桂林是他的女儿”,一位村民还表示,她记得安桂林“年龄不大,相貌文静,个子很高”,但是由于安桂林并不在村里生活,所以大多数人对其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记者查阅网络资料显示,安继文现为淮海车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苏宗申公司总经理,集团总资产30亿元。安继文先后被授予“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江苏省明星企业家”等荣誉。昨日,记者通过企业官网电话,联系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并就“安继文与安桂林是否为父女关系”, “溢价认购四创电子定增是否是淮海车辆集团企业投资行为”等问题请求予以回应,该工作人员表示将立刻向有关领导汇报并递交相关问题。但遗憾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始终未对记者回复。与此同时,记者辗转联系上淮海集团一员工,其提供了公司总经办电话,但记者反复拨打均无人接听。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作为苏商的杰出代表,安继文的创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18岁开始学做钳工,23岁创办起自己的小型三轮车加工厂,32岁成为集团董事长。2002年,淮海车辆集团与知名品牌宗申结缘,其后双方实现跨地区联合,成立江苏宗申公司。2011年,江苏宗申公司借助央视广告发力,公司广告在央视第一套天气预报景观广告播出。
证券业内人士揭秘
资本大鳄常穿“马甲”以逃避监管
昨天,南京一证券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来看,此次安桂林耗资4500万参与定增,或许只是带持股份,实际出资人应该是其父亲安继文。事实上,在A股市场一些手握重金的资本大鳄,为了避免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或为了避税,很少会动用自己的账号,通常会找一些熟人乃至亲属,先用他们的身份证去银行申请账号,然后再去证券公司开户,确保这些代持股的对象处于自己的全面掌控之中。
早在2011年,建设银行江阴支行前行长王建华夫人安月芬就通过参与公司IPO,投资3年暴赚10.63倍,斩获6000万元。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据报道,安月芬投资的公司东华能源上市前,王建华为东华能源董事,安月芬则为东华能源股东,东华能源在IPO过程中却未披露王建华与安月芬是夫妻这一关联身份。分析人士认为,安月芬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的出资人,只不过是代替了王建华而已,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王建华的名字直接出现在大股东的行列,同时也可以让财产锁定在自己家族名下。这与近几年在股市中频现的“娃娃股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和人主要由负责保荐的券商来寻找。业内保荐人士许军表示,“从定向增发的角度来说,只要机构或个人价格报得合理,然后又确实有钱,那么就没问题”。“她有可能是富二代,也有可能是替机构或其他人代持。一般保荐机构不会对参与定向增发的资金来源太关注,只要有钱就行了。”许军称。“不过如果是个人资金,保荐机构也会要求该投资者对个人资金来源做个简单的说明,比如你是银行贷款还是其他渠道。”许军表示,个人投资者所拿出的资金是否与代持有关,只有从银行的账单记录上能看出些端倪,但是银行又不会把这些对外公开。
“在保荐机构找来机构和个人之后,一般上市公司也会和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及个人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或利好有个私下的交流,甚至是承诺。比如明年业绩增长大概会有多少,或公司可能会有什么利好等。”某私募人士表示。因此,像安桂林这样的个人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还是有着充足的消息源,失手的概率很小。
■延伸阅读
小散也能参与定增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以特定价格(一般低于当前市场价格)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根据规定,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人最多10名,因此参与者出资通常都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不过,现在有资金投向为“定向增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参与门槛降低至10万元,普通投资者也有轻松参与定增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定向增发产品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定增股票发行时的折价率、限售期间二级市场走势和投资人挑选项目的能力。整体而言,定增产品表现要比直接投资股市的产品更为稳健。从之前发行的定增产品回报来看,资金投向“定向增发”几乎就没有输过。不过,历史回报稳健并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投资者也不能认为只要是定向增发产品就稳赚不赔了。一方面定增产品封闭期比较长,封闭期内投资者不能赎回,一旦封闭期内市场出现巨变,投资者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另外,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定增也有破发的可能性。
定增频出大牛股
眼下,A股市场尤其是创业板牛股成群。据统计,在最近30个交易日里有近80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细细梳理可以发现,定向增发也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在这些创历史新高的个股中,有6家公司存在定向增发。其中,同方国芯、欧菲光的定增方案已实施;丹邦科技、博彦科技和掌趣科技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累计涨幅近700%的大牛股欧菲光,今年1月31日发布公告,称主要投向中小尺寸及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定增顺利完成。
那么,投资者应如何寻找定增中的牛股?“我认为关键要看两个方面。首先看项目本身前景,关注那些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比如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壁垒,或者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而且市场容量也比较大的项目,这样可以避免真正投产后又没市场的尴尬。其次,要关注项目何时投产,这才会体现在效益上,看到业绩上的增长。”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曦近日表示。同时,他表示从公布预案到真正实施增发存在时间差,这其中既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也会受到行业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也需要保持谨慎。除了要仔细甄别定增投向,也要契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㈣ 淮海实业集团的介绍
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公司)是2007年12月经安徽省国资委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隶属淮北矿业集团领导。主要业务范围为机电装备制修、建筑建材、轻工化工、医药、商贸旅游、煤矿勘探、物流等。
㈤ 安徽历史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安徽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5)淮海集团安徽矿机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安徽古代著名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4、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5、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㈥ 安徽的历史沿革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时期的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 在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则为吴越文化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方国、封国为北方大国和南方的吴、越、楚等北上的大国所兼并。
秦推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所设县邑先后为九江、泗水、砀郡、陈郡、会稽(吴)郡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所分领。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衡山、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可考的县在皖境内有25个县。汉初,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后为刘邦改封的同姓王淮南(后分为淮南、庐江、衡山国,后又从九江郡分设六安国)、荆(吴国,后又为江都等王国)、淮阳、梁国等分领。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设十三部州刺史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安徽地区分属豫、徐、扬3个州。3个州分领省境内所置74个县(国)。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今省境内仍为扬、豫、徐3个州分领。
三国时期,安徽境内分别为魏、吴国所设扬州及魏国徐、豫4个州分领。吴国扬州涉及安徽境内新都、庐江、丹阳3个郡在江淮南部及江南地区所设19个县。两晋南北朝时期,仍实行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含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先后占领,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为北齐、北周先后占有。在南朝沦丧北方领土期间,安徽北境则先后为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据有。
隋前期废郡,整饬各级区划和管理体制,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今安徽境内设55个县。大业初,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管理体制,并恢复汉州刺史分巡制度。今省境内设50个县,涉及3个部州15个郡。唐前期,废郡改州,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贞观初,今安徽境内初设85个县,涉及33个州。贞观元年(627年),保留调整为44个县,涉及15个州,涉及河南、淮南、江南3个道。中唐时期,道正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道、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天宝年间,改州为郡,则实行道、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不久,复郡为州。晚唐时期,今境内仍设55个县,涉及15个州(不含朱温所设辉州),为4个节镇分领。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的小王朝分领,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和南唐国所据有。
北宋时期,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不带县的军、监)三级管理体制。今安徽境内先后设64个三级行政区划(62个县2个监),先后涉及4个府13个州8个军,计25个二级行政区划,分属5个路。宋、金对峙期间,南宋初领全省,后以淮河为限与金国对峙,江淮地区常为战场,北方先后为金国(含伪楚、伪齐)、蒙古汗国和元朝所据。南宋先后在省境内设51个县2个监,涉及3个府8个州7个军,计18个二级行政区划,为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路分领。
元朝实行行省、路(府、州)、散府(州、军)、州(县)四级管理体制。今安徽境内设60个县,涉及11个路2个府10个州,分属3个行省。 明朝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其中,南北两直隶及十三布政使司为一级行政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行政区划,散州和县(厅)为三级行政区划。今省境为南直隶西部地区,设49个县7个散州,涉及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个直隶州,计11个二级行政区划,其中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称明中都。清初承明制,改直隶南京为江南省,今安徽境内属江南省西部地区,仍设56个散州和县(不含已划出的盱眙、英山、婺源3个县,但含萧、砀山2个县),涉及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个府及徐州、广德、和州、滁州4个直隶州,计11个二级地方行政区划。 清代实行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三级管理体制。省境内共设54个州县(4个散州,50个县)。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6月2日,全国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皖属淮北地区及部分淮南地区属淮泗道,江淮地区属安庆道,江南地区属芜湖道。
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体制。民国21年(1932年)4月2日,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 抗日战争期间,除国统区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省境建政完善的根据地共有皖中(江)、淮北、淮南3块,其边区政府(又称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其下为专区,再下为市、县。此外,日伪、汪伪政权也在沦陷区建省,今省境分属淮海、安徽2个省,下设专区,再下为市、县。安徽境内在中华民国后期共设62个县1个市,计63个二级地方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皖北地区分属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38年4月3日,华东局电请中央批准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经中央批准,15日,撤销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颁发第一号通知,公布皖北行署统辖的专区、市、县。5月13日发第一号通知,公布皖南行署统辖调整后的专区、市县。皖南、皖北2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8月7日,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仍实行省、省辖市(专区,后称行署)、县(专辖市)又称县级市三级管理体制。 建制沿革一览表时期 行政区名称 管辖区域 西周 宋国、蔡国、徐国 吴国、六国、舒国 东周 宋国、楚国 越国、楚国、吴国、萧国 秦 泗水郡、陈郡、砀郡 九江郡 西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东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三国 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 魏国扬州、吴国扬州 西晋 沛国、豫州、徐州 扬州 东晋、十六国 后赵、前秦 东晋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齐、梁、北周 隋 汝阴郡、谯郡 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宣城郡,同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国、后周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 京师、南直隶) 京师、南直隶.宣城俯 清(太平天国)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华民国 安徽省 安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北行署,皖南行署,安徽省 安徽
㈦ 跪求安徽历史
远古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省内发现的“和县猿人”,距今已有约35万年历史。据科考,“和县猿人”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北京人”,甚至与“蓝田人”相当。[1]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潜山县的薛家岗又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又在本省多处发现了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隋唐之前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2]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逐步同化入汉族的东夷、山越人等。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寿县),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灵璧县历垓下之战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亳州人,三国曹魏之实际开创者)。
南北朝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之后三百年间,几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华北地区并相继建立军阀政权,南方则一直保持着汉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隋唐
隋朝统一,使安徽摆脱了南北朝期间“南北对峙”主战场的困境。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使江淮地区经济得到较好的恢复。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统一天下,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
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备受战火蹂躏。晚唐时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从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宋元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战祸连年。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被虞允文指挥的宋军大败于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史称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归元朝。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称为“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府(今黄山市一带),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著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明太祖洪武二年定都临濠府(今皖北地区),史称明中都,洪武八年迁都应天府(即今南京市),但凤阳府(原临濠府)已近基本建设完毕皇陵与皇宫,(皇宫与皇陵宫殿毁于明末张献忠,宫墙毁于文革)。
明代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6县)、宁国府(明初曾叫宣城府、宣州府,最终仍定名为宁国府,6县)、太平府(3县)、池州府(6县);3个位于江淮之间:安庆府(7县)、庐州府(4县1州),设凤阳府(元代曾叫临濠府,明初更名中立府,最终定名凤阳府,5州13县);淮河以北未设府,淮河以北全境属凤阳府。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原直隶地区改称南直隶。1635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凤阳府,烧毁皇宫与皇陵。
清朝
1645年,清军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省会初驻应天府后迁至安庆府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今南京市),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至此,安徽省界基本稳定下来。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反复拉锯战中,安徽南部人口损失巨大,经济凋蔽。战后从河南、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习俗有所改变。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贫困而土匪横行的今皖北地区。李鸿章在庐州府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清代安徽省下设两道,皖南道(初驻安庆府,后移至芜湖县),皖北道(驻凤阳府)。
近现代
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安徽省设三个道,芜湖道、安庆道和淮泗道(驻凤阳),省会变动较大。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兴起。1912~1926年,安徽历柏文蔚、倪嗣冲、张文生、马联甲、吕调元、姜登选、陈调元等省首长。1926年底陈调元归顺北伐国民革命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伪、国军和中共新四军力量交织的地区。1940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被设为安徽省第一个省辖市,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的主战场。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驻合肥)和皖南(驻屯溪,今黄山市)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500~600万人,[3]占灾前人口3446万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国各省的第一位。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因此被调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秘密将土地公开,实行大包干,创造性地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结果是,1979年粮食比上年增长6倍,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粮食总和,农业获得大丰收。与此同时,安徽省肥西县、来安县也开始试验包产到户。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总结经验,发出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开。安徽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安徽的农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开始。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农村市场逐步放开;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科技兴农”方针被提出,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1980年,全省开始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并改革工资制度和奖金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企业“吃大锅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安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求采纳~~~~
㈧ 淮海戏的发展历程
正式定名
淮海戏曾在民间称为“小戏”,与柳琴戏、泗州戏同源于“拉魂腔”,因流行于淮海地区,曾称“淮海小戏”,1955年正式定名。 淮海戏。
老艺人传说
表演技巧据淮海和安徽泗州的老艺人传说,清乾隆年间海州一带流行[太平歌]、[猎户腔],后衍变为说唱民间故事的“打门头词”,因以三弦伴奏,又名“三刮调”。至道光年间,开始打地摊演出“对子戏”、“三小戏”,女角均由男艺人扮演。
“随身衣,就脚鞋”,化妆十分简陋。后来,逐渐增添了一些本头戏;伴奏除三弦外,又增加了大锣、小锣、铙钹等打击乐;唱腔上形成了刚劲粗犷的男腔[金风调]、高亢远扬的女腔[二泛子];表演上,丑脚脱胎于农村生活,创造了“鸡刨塘”、“麻雀跳”等步法身段;旦脚注重跷功,在“扭”中形成了“耍手巾”、“耍扇子”、“推衫”、“投跟”等表演技巧。
光绪六年
1880年后,徽、京剧先后流入淮海地区,在交流中,迅速丰富和提高了小戏的表演艺术,出现了一大批一家班、同庄班、师徒班等班社,流传地区不断扩大,除淮海地区的10多个县、市外,并延伸至皖东北一带,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唱腔,丰富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出现了第一代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至抗日战争前夕,行当已齐全,分五脚生(小生、文堂生、老生、奸白、勾角)和五脚旦(奶小旦、花旦、青衣、彩旦、老旦)两类10行;服装、化妆、脸谱均由京剧引进;伴奏的皮三弦改为板三弦;剧目除自己原有的以外,又从京剧、徽剧、僮子戏、工鼓锣、小唱本移植改编,有了极大的丰富,号称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
两大表演流派
形成东北和西南两大表演流派,东北艺人多以唱工闻名,西南艺人则以做工见佳。单维礼将刚劲的[金风调]转入低音区演唱,又吸收徽剧[哭腔]而衍变为[悲调];葛兆田仿效工鼓锣唱法,创造了[小滚板]、[一挂鞭],一气能唱二三十句;女艺人王大娘改女腔[二泛子]为[嗨嗨调],把琴书、地方小调、工鼓锣等因素都融化于中,受到观众喜爱。同时表演动作也有了极大丰富与发展,女艺人赵大娘(赛蝴蝶)、谷大娘(白蝴蝶)及葛殿林之妻花蝴蝶,因动作花哨优美,被群众誉为“三蝴蝶”。
成立了淮海剧团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人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沭阳、灌云等10多个县、市先后成立了淮海剧团;1956年,大众淮海剧团更名为江苏省淮海剧团,继而泗阳、灌南、涟水、宿迁、滨海、连云港等十多个县、市也先后成立了专业剧团。50年代中,部分地、市、县还办起了戏校和培训班,为淮海戏培养了一批新秀。在“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挖掘了一批为群众所喜爱的传统剧目,其中《催租》、《三拜堂》、《皮秀英四告》等,分别被越剧、湘剧、黔剧、粤剧、评剧、黄梅戏等兄弟剧种所移植;同时创作了大量现代戏,其中《姑嫂看画》、《借驴》,《海花》等在群众中较有影响。随着剧目的丰富,淮海戏的唱腔与伴奏也迅速得到发展。如谷广发等在[金风调]基础上,发展创造了男基本唱腔[东方调];杨云发等创造了[小丑调];女腔基本调[好风光]形成多种板式;古老的[二泛子]经过创新,已成为淮海戏另一个主要女唱腔。乐队在增添了琵琶、板胡、唢呐、板鼓、大鼓、堂鼓等乐器外,还创作了有特色的淮海高胡。行当方面又有突破,分为正旦、小旦、彩旦、老旦、刀马旦、老生、正生、小生、武生、老丑、大乙丑、小耍丑、奶丑、武丑、大花、黑花、红花等。演出地区也不断扩大,北上山东诸城、临沂,南下无锡、苏州和上海。
恢复建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或被撤销,或与其他剧种合并为文工团。许多主要演员被揪斗,不少中青年演员被迫改行。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省、市、县各淮海剧团先后恢复建制。除恢复上演传统剧目外,还创作了《春回粮仓》、《十里香》、《儿女情》、《果园风情》等现代戏。各市、县戏校和培训班,已培养了一批学员,基本解决了淮海戏艺术接班人的问题。
1987年,全省有淮海剧团7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5个,除省淮海剧团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市、县淮海剧团均为集体所有制。是年,全省淮海剧团创作演出剧目4个,上演剧(节)目40台,演出1852场次,观众142万人次,约一半是在农村演出。全年演出收入52.6万元。
民国2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淮海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县先后将流散的小戏艺人组织起来学习、整顿,并成立“民间艺人抗日救国会”和“淮海戏实验小组”。艺人们与新文艺工作者一起,积极宣传,鼓动抗日,编排了近百出现代戏,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解放战争中,部分艺人随军转战南北,“肩背步枪驱敌寇,手提三弦唱英雄”。民国37年,两个“大众淮海剧团”(分属于淮海区第三中心县委和淮阴专区)和学校、农村的业余剧团一起编演现代戏,深受广大军民欢迎。通过排演大量现代戏,淮海戏的音乐、表演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发展,伴奏增加了二胡、笛子、月琴等乐器;涌现了不少新唱腔,如汤增桐、吕文桥在《柴米河畔》中改编设计的[好风光调],后来成为淮海戏女腔的基本调。
淮海戏的产生有三种说法,一是清乾隆年间,山东历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因灾年饥荒,身背大鼓三弦,到沭阳一带卖唱乞讨,有邱、葛、杨姓3人从其学艺,播下淮海戏的种子;二是200多年前,海州民间盛行“太平歌”和“猎户腔”两种民歌,当地邱、葛、杨3人加以改造,形成“怡心调”和“拉魂腔”,后3人分别去淮北和县南卖艺,逐渐形成今日的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三是淮海戏源于秦腔,据清代李调元《雨村剧话》记载:“秦腔始于秦州,盛于长安,流入晋、冀、鲁、豫至淮水止。”据此推断,淮海戏为秦腔一支,经融会徽剧、京剧和柳琴戏后而创立的新剧种。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艺人多个体分散活动,走村串户,在农家门前演唱,要点粮食和熟食,故又称之为“打门头词”。演唱内容多半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如《劝嫁》、《访友》等,使用的乐器是一把三弦,人称“三刮调”。沿门说唱这种形式延续80余年。清道光年间,几个艺人凑合一起进行活动,逐步形成班组,在庄头、场头、街头以及庙会、烧香会上演唱,形成了“戏”的雏形,称之为“小戏”。清光绪初年,“小戏”班组盛行于沭阳,沭阳吴集镇、西圩乡有“小戏窝”之称,艺人多达百余人。
㈨ 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隶属淮北矿业集团吗
安徽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实业集团)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毗邻苏鲁豫三省,是一家集机械装备制造、建材建筑、房地产、轻工化工、商贸旅游、煤矿勘探、物流为一体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现拥有星辰公司、机电装备公司、相山水泥公司、相王商贸旅游公司、钢绳公司、联创房地产公司、林星板业公司、安徽煤炭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等9家子公司,资产总额近60亿元,员工近2万人,年销售收入近80亿元、利税7亿元以上。主要产品有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液压支架、钢丝绳、矿车、移动变站、回柱绞车、耙矸机、工矿配件、井下支护等矿用机械类产品;水泥、中高密度板、矸石砖等建材类产品。其中,“擎宇”牌液压支架、“相山”牌水泥、“力象”牌钢绳、“上淮”牌矿车、“万样”牌服装等均为安徽省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