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连矿池挖好还是nicehash
⑴ nicehash连接不上矿池
nicehash矿池最近总是连接失败,是dns污染导致的,可以用工具一键修复,亲测可用。
现在登录NICEHASH需要FQ
⑵ 简单解释何为51%攻击
你可能会下意识认为加密货币是安全可靠的。怎么说呢,即使网络犯罪分子以不可思议的规律频繁攻击交易所和热钱包,但底层的区块链技术本身天然抗攻击,不是吗?
好吧,其实不然。区块链容易遭受所谓的“51%攻击”伤害。
当有一组矿工控制超过Token哈希算力(计算能力)的50%时,可能会发生51%的攻击(也称为“多数攻击”)。 实际上,“51%”其实用词不当; 一个成功的攻击实际上仅需要50%+ 1的哈希算力。
如果一个群体可以达到如此高水平的控制,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轻易毁掉相关币种。
不进行确认从而阻止产生新的区块
撤消当前块上已完成的事务
在网络上发起“双花”
50%+ 1是确保攻击成功所需的哈希算力。 但是,也有可能以较低的哈希算力成功进行攻击。 安全团队使用统计建模来表明当被控制的哈希算力达到约30%时,漏洞风险可能会开始增加。
比特币以及其他几个主流币种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来验证交易并将其广播到区块链上。
在白皮书中,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简明扼要地将这个过程概括为“一CPU,一票”:
“工作量证明“实质上是一CPU一票,最长的链条代表大多数判断,因为该链条拥有最大量“工作量证明”投入。如果CPU算力的大多数由诚实的节点控制,诚实的链条将以超过其他与之竞争链条的速度快速生长。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上述引文中的大问题:“如果大部分CPU功率由诚实节点控制......”
当不诚实的节点数量超过诚实节点时,问题就出现了。 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可以“投票孤立”合法的矿工,确保他们自己控制最长的链条,从而控制整个加密货币。
中本聪假定,即使矿工可以控制超过50%的节点,他仍然可能“遵守规则”来保护自己的财富:
如果一个贪婪的攻击者有能力比诚实矿工控制更多CPU算力,他将被迫进行选择,是通过欺诈以偷回其支付的款项(译者注:即双重支付攻击),还是通过(获取)生成的新货币。他应当会发现,按照规则行事更加有利可图,这样的规则有利于他比其他联合起来的每一个人获取更多的新货币,亦优于破坏系统以及损害自己拥有财富的有效性。
不幸的是,网络犯罪分子并不完全遵循规则。 自中本聪的白皮书发布以来,已有无数的51%攻击案例。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利用比特币来说明51%的攻击是如何发生的。
然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比特币易受攻击,但在更实际的层面上,由于三个原因,它不太可能成为这个受害者:
1、成本
比特币网络规模巨大,想要获得足够用于攻击的哈希算力,需要相当大量的资金投入。
据Crypto51称,对比特币进行长达一小时的黑客攻击需要花费237,941美元。 对以太坊进行攻击的成本同样令人望而却步 ——将花费74,837美元。
2、矿池
如今,最大的加密货币的矿池分布广泛。
情况并非总是如此;2014年,Ghash.io大概掌握量51%的比特币哈希算力。比特币当时显然远不如现在影响大,但仍然令人担忧。
不得不说Ghash.io贼靠谱,他们几乎立即放弃了10%算力,并要求社区自愿将自己的算力限制在40%内,以保护区块链的长期完整性。
现在最大的比特币矿池的哈希算力徘徊在20%左右。
3、NiceHash
NiceHash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挖矿算力市场。
据Crypto51估计,NiceHash可以产生的总功率不到比特币网络总功率的百分之一。 以太坊是5%,比特币现金是2%。 所有主流币的百分比都保持相似的低百分比。
因此,即使是武器化的NiceHash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主流币进行51%的攻击。
当你研究较小的币种时,事情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就像市值排名前十的币种,对其发动攻击基本都是天价,而排名再往后就不好说了。其对应的NiceHash百分比也开始增加。 也有一些较大币种的百分比令人担忧。 以太坊经典为82%,门罗币79%……
2018年5月比特币黄金遭遇51%的攻击时,小币种的脆弱性成为焦点。
比特黄金 ——来自2017年比特币的硬分叉 - 当时甚至出现不到六个月。
以至于该项目的发言人爱德华·伊斯克拉尔必须告知所有可以交易比特黄金的交易所,将确认数从5个增加到50个,并手动审查大额交易是否存在可疑活动。
“持续攻击的成本很高。 由于成本很高,攻击者只有从虚假存款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东西才能获利。 像交易所这样的场所,可以自动接受大额存款,允许用户快速交易另一个币种,然后自动撤离。 在清算交易资金之前,我们一直建议设置上限以防止此类攻击,并敦促人工审查BTG的大额存款。“
在很长是一段时间,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51%攻击的次数会不断增加。
但是会有一线希望吗? 很难说目前存在的数千种山寨币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由此加密世界能围绕一些较大的币种进行巩固,那么对于该行业的长期健康来说,51%攻击可能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
⑶ 如何更换nicehash服务器
将设置中的自动选取服务器位置打勾即可。NiceHash是数字货币挖矿算力市场,供寻求出售矿机算力的人来换取比特币。根据大众点评可知,更换nicehash服务器是将设置中的自动选取服务器位置打勾即可。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
⑷ 5700显卡和2060哪个好
RX5700 的“性能”高于RTX2060 。
⑸ 云算力APP数字怎么操作
只需注册账号,进行充值,购买算力,即可享受收益。
云算力挖矿是指用户在平台上购买算力合约,租赁一定量的算力进行挖矿,并在合约期限内定时获取数字币的挖矿方式。目前提供云算力挖矿的主流平台有火币矿池、算力巢、KGfire、Nicehash等。在云算力挖矿模式下,用户可以按照算力单位购买算力,比如最小购买单位是1TH/s,用户想购买50T只需购买50份算力,而不再需要根据算力购买矿机。
⑹ nicehash国内还能挖矿吗
不能。NiceHash成立于2014年,旨于将分散的算力买卖双方集中在一起,凭靠准时稳定的款项支付、优秀的客服支持、高度的安全性及系统稳定性,NiceHash已成为加密货币挖矿界的知名品牌。截止到2022年9月14日,NiceHash已经停止中国区域的挖矿服务,已经不能挖矿了。
⑺ Nicehash这个平台的几个痛点(一)
这个分析可以拆分成两个内容来分析:
1.Nicehash戳中了用户的哪几个痛点?
2.Nicehash相比较其他平台,有些什么亮点?
首先分析第一点,Nicehash戳中了用户的哪几个痛点?
Nicehash最本质上是什么?它是基于两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面:1.手上不断贬值的货币以及渴望财富增值之间的矛盾。钱如果不增值,就会贬值,这个痛点成就了很多产品,比如说支付宝中的余额宝,这几年瞬间达到万亿级市场的P2P等。
2.共享经济。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单车和小猪短租都不是共享经济,滴滴不是共享经济,滴滴的顺风车有一部分才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实质是,将闲置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说你的大奔,你当然希望在你不开车的时候,它能给你带来一笔收益;你的电脑,你当然希望在你办公或者休息的时候,它竟然还能给你带来一笔收益。(这是Nicehash的一个核心功能)
总结一下:如果你是买方,你的痛点在上面的第一点;如果你是卖方,你的痛点在以上的第二点。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前提:一部分钱用来基本支出,另外有一部分钱是用来保值增值,或者投资的,这部分钱不管你打算怎么处理,你对这笔钱的目的就是要让它保值增值,或者拿来投资。)
讲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你说的痛点,根本不痛啊,我听下来,没什么感觉。
那么不得不必须对“痛点”进行一个补充: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痛点”,痛点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用来描述产品为什么能够受用户青睐的代名词。
痛点需要补充的一个概念: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这个概念衍生过来,其实就是在说,买家有1200块钱,如果他买了云矿工的1T算力,他的成本不是为了买算力而花掉的1200块钱,而是放弃了买“矿世云算”的算力而带来的收益。
我们将范围再扩大一点,他的成本不只是“放弃了买“矿世云算”的算力而带来的收益”,也是“放弃了存余额宝而带来的收益”,当然也是“放弃了存p2p而带来的收益”,甚至是“放弃了花1200块钱买一副好一点的耳机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这些都是他的成本,而他的最大成本,就是他“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假如说,他花1200块钱买云矿工1T算力,年回报率是50%,他今年收益的净利润就是600块钱;如果他买了矿世云算的0.9T算力,年回报率就是540块钱;余额宝是30块钱。假如他选择矿世云算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是“没有选择购买云矿工的1T算力”,成本就是60块钱;假如他选择的是存入余额宝,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就是为了30块而放弃了最高600块的收益,成本是570块钱;假如他选择的是云矿工的1T算力,他放弃的是“没有选择购买矿世云算而带来的收益”,净赚了60元。
这些是他最终到底会选择云矿工还是矿世云算,还是余额宝的最终理由。我们不保证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选择,我们关心的也不是某一个用户会怎样选择,而是大多数人会怎样选择。
所以在Nicehash所依附的痛点,难道不是基于“手上不断贬值的货币以及渴望财富增值之间的矛盾”吗?
而选择自己的资产作为如何配置,以及什么样的人喜欢承担什么样的风险,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人有些喜欢炒期货,有些喜欢炒币,有些喜欢挖矿,有些喜欢理财,有些喜欢银行。
如果你想问的是,为什么Nicehash用户比算力宝多,为什么比矿石云算多,为什么就算有矿机,不在其他平台卖,而在Nicehash卖,不能用痛点来分析,可以用痛点的补充概念——机会成本来解释,在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