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池垄断
❶ 区块链有哪些生态圈
加密货币发展到今天,带火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了众望所归。在我国,无论是BATJ(网络、阿里、腾讯、京东)这样的巨头公司,还是滴滴、OFO小黄车这样“新军突起”的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纵观全世界,沃尔玛、万事达卡、
IBM、巨头汽车制造厂商都在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此外,还有诸如日本柯达公司这种“江河日下”的企业希望通过区块链打一场“翻身仗”。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区块链这个技术,有着非常大的商业价值,谁都希望能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新天地。所以,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今年呢,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底层技术了,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下面我们就从“币圈”和“链圈” 两个方面跟大家聊一聊:区块链的生态圈是怎么样的,带大家了解区块链行业的一个全貌。
第一节 币圈
在币圈,始终要不开这几个名词:项目方、交易所、媒体、矿机厂商,接下来呢,咱们就来详细盘点一下是怎么回事。
一、项目方
币圈的项目方可以这么理解:凡是发token的都是项目方。注意,是币圈。也有一些项目方不发币的,比如说阿里、腾讯、网易这些也在做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他们是不发币的,只专注于技术,那这些不发币的项目方呢,主要侧重区块链在数据安全、供应链方面的作用,这些我们后面会提到。
再回到币圈项目方这个话题,比如说最近争议比较大的亦来云、之前的波场,这些都是币圈的项目方,还有最近比较热的区块链游戏,在游戏里面赚token这种,他们也属于币圈项目方。
币圈项目一个颠覆的地方是,把项目和代币结合在一起,直接用代币代替了股权,而且代币可以直接流通。这一点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让很多初始项目,可以更加方便的融资,融资之后,反馈的代币能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流通,投资方也可以很好的退出。
这种“融资-投资”的方式似乎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变相实现了股权上市交易流通。
所以呢,正是这样一种模式, 让币圈项目方成为一个离钱最近的地方,他们很容易圈钱,当然也很容易禁不住诱惑,或者蓄谋已久,圈了钱就跑路。项目方发token的详细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做好一套token系统,这就类似于做一个app应用,这点不是很复杂,因为以太坊都是开源的,类似于安卓苹果系统,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开发具体的应用;
第二步就是写一份白皮书,这就类似于商业计划书,白皮书类似于商业计划书,主要包括项目的团队情况、技术情况等信息;
第三步要找人做背书,找一些有影响力的业界大咖来宣传宣传;
第四步开始推广营销,找一些区块链媒体推软文,拉合作,这个我们下面会提到;
第五步是找融资;
第六步上交易所,token开始大范围流传。
二、交易所
说完项目方,我们来说交易所。如果说项目方是生产者,那么,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得去销售、去做交易,对不对?交易所就是项目方token的一个交易场所。如果说项目方的token类似于股票,那么币圈的交易所就类似于股市的二级市场吧。只不过币圈的交易所权力更多一些,有上币审核权,可以决定上币或者下币。
当然,项目方想上币,要支付给交易所巨额的上币费用,投资者在交易所里面交易呢,也需要付手续费或提现费,每家交易所手续费提现费规则都不太一样。那其实,上币费、手续费、提现费就构成了币圈交易所的盈利模式,当然,除了这三种盈利模式,交易所的盈利模式还有:“做市商”业务赚取差价,也就是交易所通过不断买卖,创造流动性,充当做市商,同时赚取业务差价。
目前,由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币费和手续费将越来越少,甚至不需要,所以常规盈利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这就出现了其他的盈利模式,比如说:平台币、杠杆手续费。先来说说平台币。平台币就是交易所发的币:OKB、币安币都属于平台币,交易所发放的这些平台币可以换取BTC、ETH,同时呢,平台币自身价值的增值,可以为交易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对用户而言,持有平台币可以享受到手续费折扣、平台分红、交易所的专项活动等好处,这是平台币。杠杆手续费呢,就是平台上的融币功能,支持杠杆交易,并向融币用户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都是通过交易所自身资源输出而构建的生态系统。现在,交易所还在积极布局全行业来获得收入,比如:成立资本、矿池、钱包、孵化器、工程院、基金等方式。我们认为,如果交易所想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全产业链布局,找到行业的新爆发点,构建完整生态系统,所以,把战略盈利的比重变大。
三、区块链媒体
在区块链火爆的这两年,不止项目方非常多,媒体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目前比较知名的区块链媒体大概有200来家吧。区块链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大概就是围绕这么几点:政策、黑客、交易所、大佬、项目方。文字之外,区块链媒体的运营方式还包括社群活动,比如说:邀请“大佬”进群做分享,以这种方式达到优质内容的一个沉淀,同时赚取一些流量。
为什么一定要提区块链媒体呢,是因为,区块链媒体和我们印象里面的媒体其实是有些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区块链媒体和上面提到的项目方、交易所,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利益关系。我们刚刚说,项目方好比“生产者”,交易所好比“销售市场”,那么,媒体扮演的角色呢,就好比“广告平台"。项目想要卖得好,需要宣传,需要打广告,那么区块链媒体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所以,现在一些区块链媒体的投资方正是项目方、交易所。
最近这段时间是熊市,多家区块链媒体大规模裁员,究其原因无非是项目短缺,资金不足。所以呢,如果说区块链媒体单纯依靠项目方、交易所的投资、以及广告收入,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当熊市来临,项目方、交易所受到波及了,那么媒体势必也将面临非常残酷的寒冬。因此,现在很多区块链媒体也在做项目方发token(最典型的的就是币乎、币车这种内容社区,他们既属于一种媒体平台,又在发token做项目方)、或者有些区块链媒体在做钱包、卖矿机租算力这些业务。
但是,我们认为,区块链媒体,作为媒体,毕竟还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所以呢,还是要回归本质,做行业价值信息的一个传递场所,而不是一个堆砌广告的地方。因此呢,区块链媒体还是应该跟上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凭借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基于通证系统中的共识机制,去实现媒体行业利益的合理分配,在这个方面呢,或将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四、矿机厂商
比特币挖矿说到底是算力的竞争,谁的算力强大,谁挖到比特币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在整个币圈的商业系统里面,矿机厂商是一个非常不可忽视的存在。我们看一个数据就知道了:2018年胡润百富榜区块链行业里面, 排在首富的就是来自矿机厂商——比特大陆的合伙人,詹克团先生。另外,根据招股书,比特大陆上半年净利润7.43亿美元,同比增涨了近8倍,它一度占据全球比特币矿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矿机行业龙头。不止矿机,比特大陆在矿池(也就是一种合作挖矿的模式)方面依旧占据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就目前来看,全球前六大矿池算力占79.2%的份额。
而另一家研究矿机芯片的公司——“嘉楠耘智”,在发明中国第一台比特币矿机之后,开始从事区块链、人工智能领域芯片的研究,短短几年,也成为国际知名的芯片企业。
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就宣布要发售一台蝴蝶矿机,但是这个事情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场骗局,因为这个蝴蝶矿机拖了好几年才发售,这几年还让其他国家的矿机研发变得非常惶恐,都在拼命抢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蝴蝶矿机也算是带动了矿机行业的繁荣。所以呢,到了2013年,矿机就已经进入一个百花争鸣的季节,大量ASIC矿机就被提出来了:或宣布研发,或宣布预售,或以现货形式,出现了:烤猫矿机,鸽子矿机,TMR 矿机,比特儿矿机,兰德矿局,小蜜蜂矿机,阿瓦隆原厂和各种代工,花园矿机,Smart 矿机等等......可能大家没听过这些矿机 ,因为这些基本上都死了,留下来的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股份,成为了矿机巨头。
不过,矿机,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繁荣下的衍生产业,它的价格和加密货币市场行情是息息相关的:在牛市,矿机常常供不应求,矿工们花数倍高价从“黄牛”手中购买矿机屡见不鲜,这个时候,矿机厂商进入红利期。但是在熊市呢,矿机厂商也将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矿工挖矿热情减退,一些厂商不得不降低矿机价格来收回成本。譬如,在今年三月比特币暴跌时,华强北售卖的某型号矿机降价5000元甩卖,价格由每台19000元左右降至
14000元。
【总结】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方、交易所、媒体,还是矿机,可以说是一种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牛市里,项目方拿融资有钱发token,上到交易所,交易所赚到了上币费和交易费,token 身家增加还能让项目方再赚一笔,然后找媒体投放广告,媒体赚到广告费,那么币价高了,矿工热情高涨,矿机也卖得好了。但是到熊市呢,完全
是一个相反的迹象,大家都在面临寒冬,所以说,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币圈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链圈。
第二节 链圈
链圈,指的是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圈子。和币圈相比,链圈就显得相当低调。但是呢,没有链圈的技术支撑,币圈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链圈常常被忽视,但是其实它非常重要,未来区块链场景的落地,还要依靠链圈的技术作为支撑。
目前,链圈项目主要围绕的是供应链中的数据安全这个方面来开展的。我们在开头提到得沃尔玛、万事达卡、IBM、还有那些巨头汽车制造厂商,他们在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一些涉及到数据安全的行业痛点,譬如说:生鲜食品的流通安全、疫苗安全、交易数据安全、版权保护等等。
在供应链方面,最典型的当属快递行业,顺丰目前正试图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药品物流安全。此外,阿里正在雄安新区积极部署区块链;腾讯、网络、网易、京东已经开发了多款基于区块链的网络游戏,尽管这些项目目前还并不是很成熟,但是却丰富了区块链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些比较广阔的想象空间。
提到想象空间,对于链圈来讲,其实主要围绕的就是“区块链+”这个话题:区块链+ 金融、区块链+保险、区块链+农业、区块链+娱乐、区块链+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任何的行业......说白了就是区块链场景的落地,把这些想象变成现实,就好比把互联网普及到千家万户一样。
【总结】
区块链这个底层技术,最早其实就是一个货币系统,为了比特币服务的嘛,但是发展到今天呢,这种技术已经演变成一种变革和创新的思路或者方法了,这些思路和方法也确实是目前互联网时代一些痛点的解决之法。
❷ 关于比特币矿池的动态 记的14年初,两个最大的矿池算计达到了50% 昨天
现在国内的矿池已经占到了全网60%以上的算力,但再也不是一家独大了。现在挖矿基本上是中国人说了算。如果几大矿池联合起来发起51%攻击理论上是完全行得通的,但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做。算力掌握在一个矿池手中不是什么好事情。任何一种币的算力过分集中都是非常危险的。不过,也有一些币是不需要挖矿的,例如瑞泰币。
❸ HLC挖矿对矿机有什么要求
要做到网络的去中心, 除了DAG协议本身的去中心, 挖矿算法的去中心也非常重要. HLC特别重视挖矿算法的研究, 并成立了专门的挖矿团队. 目的是抗ASIC, 保证挖矿的成本和收益能保持相对合理比例.
HLC的生态欢迎专业从事挖矿服务的矿池, 他们也将是HLC安全性的重要贡献者. 但是HLC希望通过公平的挖矿算法, 推动矿池从垄断地位往服务商转型. 未来用个人机器也可以挖, 加入矿池并不能节省多少经济成本, 甚至因为矿池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可能还略高. 但是矿池可以提供简便的挖矿服务, 节约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❹ 如何参与TRUE Staking
在我们熟知的大部分项目的 Staking 对一个节点抵押代币的数量并无限制,比如 EOS、TRON、Cosmos 等项目;或者通过抵押金率来作出一定限制,比如 Tezos、Wanchain 等项目。但 ETH 2.0 与这些委托抵押模式非常不同,它的每个节点都需要抵押也只能抵押32个 ETH, 如果我有 320 个 ETH,就需要建立 10 个节点。
ETH 2.0 的这种 Staking 设计和它的分片链结构是相适应的,通过强制设定 32ETH 的固定抵押数量可以保证全网节点的数量比较多,也保证了不会有抵押数量巨大的头部节点在某一条分片链上有较为垄断的记账控制权,ETH 2.0 挖矿的去中心化程度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
区别二:本金与收益不是一种币 ,早期均无法交易
除了 Ontology、Vechain 等双币结构设计的项目外,一般 Staking 挖矿都是「锁什么币,赚什么币」,但是 ETH 2.0 锁定的是 PoW 主链上的 ETH 代币,发放的收益却是信标链上的BETH代币,它们在本质上是两种币。因为两条链并不会很快地实现互通, ETH 与 BETH 在公开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估计也不会完全一致。
在预期明年上线的阶段 0,ETH 2.0 不会有交易功能,即便验证人(节点)退出 Staking,本金、收益也无法从账户中转出,因此早期参与的节点的所有本金、收益都是近乎于锁死的状态,只能等待 ETH 2.0 进一步开发,逐步实现账户交易功能。
区别三:早期不存在去中心化委托挖矿
「委托」这项功能可以使代币与代币所承载的出块权相分离,持币者能够将出块权委托给信任的节点代为参与共识并赢得奖励,这也是使得 Staking 广为大众所认识,并逐渐火热的原因。但在 ETH2.0 的前两个阶段(阶段 0、阶段 1)均不存在去中心化委托挖矿,这意味着持币者只能自己建立节点运行,或者将币交给中心化的矿池代为挖矿,但代挖矿相当于把币转给别人托管,存在本金的安全风险。
第二,需要了解以太坊 Staking 的参与条件。
以太坊 Staking 的参与门槛不是很高,硬件上看,家用电脑的性能就可以运行一个节点。以太坊希望通过低门槛鼓励更多的持币者参与进来,达到尽可能去中心化的目的。
因为持币者不是专业的节点运营商,一般来讲无法保证节点 24 小时运行,因此在经济模型的设计上,以太坊 Staking 对于节点离线的惩罚力度非常小,连续 3 天离线的惩罚在 1% 左右,但离线时间越长,惩罚力度会越大,21 天离线会惩罚 50%。
对于参与者来说,24 小时运营节点可以保证最大收益,同时也要做好节点版本升级、防止「双花」、故障监测防灾等工作,届时会有节点运营商推出专业的节点运营服务。
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后,让我们看看以太坊 Staking 的收益分析 。
ETH 2.0 的年增发率是随全网质押率动态变化的,以目前公布的规则看,年增发率与全网质押率的增长是 0.5 次方的关系。全网质押率越高,年增发率越高,单个节点的年化收益率越低。全网质押 10% 时,节点的年收益率为 5.72%。
❺ 听说新交子币 只能CPU挖 屏蔽了 矿机是真的吗
交子币新钱包只能使用钱包挖矿暂时屏蔽了矿池挖矿的功能,通过这样手段避免前期算力被矿机垄断,使每个拥有计算机的人都可以参与
❻ Btcoin比特币在达到最大数量时,挖矿还有意义吗
市场会解决这个问题:挖矿在之前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甚至说很多人是投机,一个好点的矿机要100BTC,价格高的时候,可以买一套房子。但是,随着比特币挖矿难度增大,挖矿市场也会逐渐成熟,被一些大型的挖矿公司或者私人垄断,不会再有暴利,而数量达到2100万个以后,不再产生新的比特币,挖矿的收益仅仅是网络转账过程中的手续费而以,更大的可能性是各大矿池联合起来,更改比特币协议,以使比特币能够延续。另外,比特币达到2100万个,还要100多年时间,比特币能否生存那么长时间,还说不准,更有可能是新的虚拟货币崛起,取代比特币。
❼ 比特币挖矿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题主你好:
在很早期,比特币算力难度非常低时,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依照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来“开采”比特币。
在用户“开采”比特币时,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然后通过反 复解谜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用户的电脑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那么就将会获得区块所奖励的比特币。但是由于比特币价值不断升高,目前比特币挖矿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有上百万的专业矿机在同时挖矿,而每10分钟产出的比特币又十分有限,形成了千万人抢1个区块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你用个人电脑单独挖矿,有可能一整年也抢不到一个区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想出了一种组队挖矿的方法,于是矿池(mining pool)诞生了。在中币上有很多的用户就是在挖矿后玩的。
望题主采纳。
❽ 夸克QKI对比其他区块链有什么优势呢
夸克区块链采用的分配规则是PoS(既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但是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明白POS到底什么意思,以及采用POS的夸克优势在哪里,夸克区块链项目相比同类平台的良心在哪里。
1、比特币采取的分配方式是POW(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意思是想获得比特币,就要去计算一个计算量很大很大的数学问题,谁先计算出来,新产生的比特币就分配给谁。POW机制有很大的优点:安全性好,但是也有种种问题:消耗巨量能量,效率较低,最重要的是有矿霸垄断挖矿权,不加入矿池个人挖矿者没有可能挖到比特币。
2、今年最火热的EOS项目,采取的是DPOS模式(委托式的POS),而EOS仅仅将5%的份额用来分配!绝大多数EOS以ICO(私募)形式分发出去,获得的ETH用来支持开发者的开发维护工作。而别的项目也是将大多数token以ICO形式分发,通常是20%的份额留给开发者,50%以上的份额用来ICO,剩余的份额用户才可以参与分配
3、夸克区块链采取的POS模式,简单点说就是以冻结QKI(夸克积分)来获得算力,以算力来分配产出,每天固定产出7200积分,其中的10%固定分配给开发者账号,剩余的6480分,按算力平均分给每一名用户。POS优点在于,挖矿没有门槛,每个人的产出率是相同的,以今天(6月19日)的数据举例:今天总算力为854447.792,每一单位冻结算力产出为0.007583845,对于每个用户来说,产出都是极为公平的。
4、我们夸克区块链将百分之九十的产出都分配给用户。
5、OTC交易还免手续费,夸克区块链公开、透明、每笔交易可溯源。
❾ 四川2.5万挖矿大军一场洪水亏损多少
四川2.5万挖矿大军:一场洪水亏损上亿 ,最怕停电和孤独。
这些算力散落在岷江支流大渡河边,沉迷于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的夜晚,酣睡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某个小城……科技文明和自然之力,通过算力达到了一种融合。
到今天比特币全网算力达到约3000万万亿次哈希碰撞每秒,相当于约600台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而且还在高速增长。”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吴忌寒在《算力之美》中写道。
他布道了一套无限美好的“算力美学”,但美学的背后,却是残酷的算力江湖和利益碾压。挖矿正在一步步走向产业化,变成资本的游戏。
此时,去中心化的矿机和矿池开始出现,他们称自己是革命者,要改变极端垄断的比特币世界。
“云算力挖矿”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的玩法是,建立多个分布式矿场,用数万台真实矿机提供算力租赁服务。
“现在的算力太过集中,一些去中心化的玩法,也很难改变现在的格局和生态。”李珂称。
但区块链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矿工们,依然有着那份信仰,坚定认为,最终挖矿这个行业,会被去中心的矿池打破。
这可能是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
这需要多久?
“5-10年,慢慢去蚕食巨头的领地。”李珂称。
但巨头会坐等革命吗?他们是否会反扑?
这场算力之战和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刚刚点燃。
来源;新浪科技
❿ 比特币和莱特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莱特币有什么优势
前言:请保证您在阅读本文前对电子货币(特指密码学货币)有基本的理解,明白“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时间戳和块链系统、去中心化等基本知识,这里不再重复。
比特币疯狂上涨,电子货币掀起一波炒作热潮。莱特币(LTC)暴涨十几倍达到了300元的高价。同时各种山寨币大量出现,涨幅惊人,一天涨几倍也不稀奇。电子币市场已经显示出强烈的投机性,投资风险已经显现。但是难道只有比特币能成为唯一的赢家,还有没有其他电子币可以“复制”比特币的奇迹,甚至超越比特币呢?
在假设未来电子货币成功的前提下,有人说,我们只需要一个电子币。如果比特币的数量有限,炒到很高以后使用mbtc或者更小的单位进行交易就行了,其他的电子币是一种重复,没有意义的行为。
那么我们要看一下,比特币是如何从“没有意义的行为”变成一个成功的案例,这里面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
首先,比特币在电子密码货币的私钥-公钥组合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block-chain机制,以及将挖矿(保护全网)和货币发行奖励捆绑。并实施总量恒定创造通缩预期,难度自动调节保证公平,以及竞争性挖矿和竞争区块分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持币人和矿工的利益,实现了共赢。
这种机制调动了矿工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BTC涨,算力涨,算力涨,BTC更稳固,具有更高的价值,从而推动价格继续上涨。一直到现在,比特币已经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块链系统,这就是比特币系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保证了比特币持有人的最大限度安全,以及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保证了比特币世界的公开和公平。社会资本对比特币大量投资,形成了一整个产业链。这就是比特币从无到有创造的价值,虽然有投机的因素,但是一定程度上比特币的市值反映了这个价值。
BTC市值:http://blockchain.info/charts/market-cap
BTC算力:http://blockchain.info/charts/hash-rate
但是这是否说明比特币就一定是最成功的,并且不需要再改进了,就永远的占有了未来整个电子货币的市场份额呢?
我接下来就拿莱特币(LTC)来做一下对比,不是推荐买入LTC,而是谈一下LTC能否解决BTC的一些问题,以及会不会造成一些新的麻烦。
首先BTC存在以下问题:
1,确认时间长。
我随便选了一下现在的挖矿记录,就看到出块确认时间过长的问题。 首先,BTC默认的10分钟出块,已经是比较长的时间了。对于一些交易来说,这个时间让人不耐烦。而由于难度已经很高,出块时间进一步不均匀,有时候20分钟不出块也是很正常的。这20分钟加上各个交易网站的确认等待和其他手续时间,往往造成充值、提现速度极慢,等上个把小时那是常有的事。等一笔比特币交易那真是一件无聊的事,这更限制了它在现实中的应用,甚至有人因为这个原因需要引入第三方的,类似于支付宝的第三方中心化信用来解决。
而LTC两分半的出块时间大大缓解了这个问题,一笔LTC交易一会功夫就完成了,一点没有焦急的等待,这一点上可以说LTC解决了BTC的问题。
2,中心化
虽然BTC标榜自己是去中心化的货币,但是那是相对于法币而言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历史问题和ASIC矿机问题,BTC的中心化问题非常严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是算力的中心化。虽然ASIC矿机是历史的必然,但是BTC由于上涨很猛,算力中心化非常严重。 从这张图上看,第1,2大矿池已经具备了发动51%的条件。虽然说51%会毁了整个网络,对矿池来说没有好处,但是比特币毕竟是一个法外之地,一切都是靠数学公式和算法保证,靠自觉自愿建立起信用,面对巨大的利润诱惑,难免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持有人的信心会受到影响,这已经对比特币不利了。
有人说,LTC早晚也会开发出专用矿机,从而进入中心化的时代,我认为这个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毕竟比特币矿池严重集中是一个事实,而LTC的集中度只要比BTC低,风险就可以小一些。
第二个是持币的中心化。我这里没有LTC持币的统计,但是我有BTC持币的统计。这个持币的中心化之严重令人发指。 这意味着极少数的几个人就控制了整个网络的绝大多数财富。当然有一些地址是属于交易所的,但是这个绝对的非常严重的分化。数据在这里:http://btc.ondn.net/search
而算力的中心化又加剧了这个状况:已经有一半的比特币被挖出来了,并且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然后剩下的没挖出来的,也必将被极少数人挖出(因为算力集中),新进来的老百姓除了拿钱买单就没得可选了。
虽然有人反驳我说既然BTC有价值,就应该用法币来换,问题是在已有的BTC已经被垄断的情况下,将来的BTC也一定被垄断,这个价格可就不是买方来定了,就好象大家都说中国的房地产不公平,如果已有的房子都控制在“房叔”的少数人手里,将来开发的土地也由国土局紧紧的攥着,那小老百姓岂不是只有乖乖的掏钱,而且掏多少是“他们”来定吗?
——原来在房地产上的态度到了BTC就转变了,原因当然是持有BTC的人,屁股决定了脑袋。就好象你买了几套房,肯定会说房地产市耻公平。
而相比之下,LTC目前只挖出来四分之一,而且算力比较平均,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可以购买显卡自己挖矿,至少新出的LTC可以用比较均衡的代价获得。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今后电子币还需要整体增加100亿甚至1000亿美元的价值,那么全都加在BTC上,只能导致几个人变成千亿美元的富豪,这显然不是发展电子币的初衷。
3、中本聪风险
BTC还有个严重问题,是中本聪有200万以上的BTC,我们现在愿意相信中本聪是个大善人,是个上帝,但是我们平时相信数学和物理的密码玩家们怎么能信任一个个人呢?在最小信任前提下,中本聪也是凡人,如果BTC市值足够大,中本聪的货就成了定时炸弹。就算他不出货砸盘导致下跌,那他也成了这个世界的上帝,拥有了最多的财富。更别提FBI没收的一些BTC早晚要拍卖,这个给美国人民做贡献的好事,就留给世界人民了。
而LTC就没有这个问题,历史很干净,大家一起挖的,一切都是公开的。在挖LTC的时候,玩家们很多已经具有了BTC的经验,因此一开始挖矿就比较均衡,没有出现创始团队偷挖等谋私情况。这为LTC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矗
4、关于金银比率是否适用于BTC和LTC
这个问题很好笑,恰恰说明了公众投机者的无知。比特金、莱特银,说这种说法的媒体就是极度无知的表现。
首先,电子币的价值是否跟发行量相关?如果LTC的发行量是BTC的四分之一,是否LTC的价值就是BTC的四分之一? 如果我现在发行一种脑残币NCC,发行量只有1个,是否价格就应该是999999999?
拿发行量进行锚定,就好象比较股票的流通盘一样可笑,货币只能用总市值来估值,谈流通盘是无意义的。至于拿金银比率更是笑掉大牙。金银比率是由金银的工业价值和产量来定的,而电子货币没有货币属性之外的价值,也没有产量和储量这回事,货币的产量和储量只是货币单位而已,没看懂这个的回去回炉。
而且BTC和LTC有直接的兑换市场,它们的比例是市场博弈的结果,本身就是短期最优解,没什么可说的,市场说多少就是多少,跟流通盘毫无关系,更没有金银这一说。
5、关于山寨币。
有人说,LTC也是一种“山寨”币,是没有价值的。还有人认为,这么多山寨币,炒哪个不是炒,都可以炒起来。 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BTC是开源电子币,“山寨”这个词,本身就含有中国人脑子里浓重的中心化思想,希望有个神仙皇帝或者中本聪大神制造了一种神仙币,其他的都是“山寨”出来的。在开源的世界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制造货币,任何币都是“山寨”币,比特币之前也一文不值,价值是市场认可后给予的。只要另一种货币也能让市场认可并接受,赋予它市值是理所应当,赋予多少市值也是市场定的,未必就不能超过比特币。
假定长期市场有效,排除炒作因素后,一个货币能否被市场赋予价值,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我个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