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币百科 » 厉以宁谈虚拟货币

厉以宁谈虚拟货币

发布时间: 2021-07-04 21:06:41

❶ 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你怎么看

上半年天量信贷让央行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目前经济走势尚存变数通胀预期虽已存在但并未真正到来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继续坚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适度”原则。
政策作用显现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从去年四季度的6.8%回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1%,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中央政策的作用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这充分说明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和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企稳回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9.99万亿元,同比多增5.0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6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8.46%,创下1996年5月份以来新高,而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4.79%,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经济的回暖,宽松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从货币增长幅度看,目前货币增长明显高于以往年度的增幅。但是,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于以往,超预期释放货币供应量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信心,为扩内需、保增长添柴加薪,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不可或缺。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决策。半年多来,在“双政策”保驾护航下,政府迅速推出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对于遏制经济下滑、防止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财政货币“双政策”功不可没。
未来还需坚持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要是由市场经济来调节。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市场机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仅仅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必然出现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宏观调控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由于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往往有滞后性,因此正确判断经济状况不仅在于了解现在的状况,还要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
那么我国未来的经济状况如何,是不是就可以说我国已经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呢?答案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首先,世界经济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世界经济体的复苏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国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看来,虽然我国出口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但我国经济的外需局面依然处在严峻的状态中。尽管之前出台了很多措施,类似提高出口退税等等,但难度仍旧较大。外需萎缩导致出口大幅下降已成拖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从外需拉动型转入投资拉动型,这种增长会不会带来下一轮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增长方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续还有待观察。
再次,消费不振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半年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力度继续增强,对消费稳定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失业人数增加、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增收难度加大等都将抑制消费扩大。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如果“见好就收”、轻率地改变那些实践证明对应对危机有效、对保增长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导致“不进则退”的局面。
而且从货币政策本身来说,货币政策大幅调整的前提是,经济增速达到并超过潜在增长,由此导致通胀压力再度上升,经济出现过热苗头。而现实是目前经济增速仍然相对较低经济仍处在偏冷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对货币政策作出大幅调整很难预料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因此就保增长大计而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应继续坚持下去。
在“适度”上做文章
宏观调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稳定经济,也可以使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更须谨慎从事。
上半年创历史纪录的信贷增速既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又为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即使在2007年,此轮经济偏“热”的年份,当时的信贷投放也不足现在的一半。2007年年底安排200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量为3.87万亿元,这在当时是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最高,在今年一季度就被轻松突破。从年度数据看,自1978年以来,最高的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986年的27.25%,其次为1995年的26.37%。此次高速放贷,在自3月份越过历史高点达到29.78%后,一直持续在29%以上增长。
天量信贷数据加之资产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持续暴涨,使人们担忧是否有大量贷款流入股市、楼市是否会导致资产泡沫,而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也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深。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而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常常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就有可能会带来物价上涨;而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契合点。目前央行要在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这对矛盾综合体中找到平衡点就必须在“适度”上做文章。厉以宁近日也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不能改,但在适度上要把握好分寸。
事实上央行对目前的情况早已有所警觉并已经“出手”。
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作过如下表述:“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央行在今年初阐述如何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也明确表示要“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这一表述本身就含有适时适度的内涵。央行还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结合宏观调控需要,适度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主动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可见央行已早有预见。
在目前央行的实际调控中,尽管未启动“存款准备率、存贷款利率”三率极端的调控手段,但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看不见的手已经出手,停了7个月之久的央票再度发行,市场人士认为,时隔两年,央行重启具有惩罚意图的定向央票,大力调整流动性的意图已非常明显。此前,央行曾在2006年至2007年的通胀周期下频繁发行定向央票。根据央行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一次发行定向央票为2007年10月份。

❷ 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人民币贬值对老百姓有哪些好处

第一,人民币这波贬值,一方面是因美元走强导致,而并非经济基本面改变,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目前,人民币兑美元走低,但是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相对稳健。相比较贬值较多的委内瑞拉,印度卢比等,人民币是坚挺的。
第二,人民币适度走低,推动企业出口,服务业发展,产品价值增值。通过价格传导,以美元计价债务更加昂贵,投资者减持美债,美元走强,市场抛售美债加快,资金转向股市,或者流动系数较高的亚洲债券市场。通过价格传导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助于改善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人民币适度贬值,而美元升值或跟随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美元计价债务更加需要流动性支持,一旦资金逃离亚洲市场,将会失去持续流动,美债市场违约风险将上升。而且在日本和欧洲负利率、美国零利率背景下,就理财、楼市、股市等国内投资收益来看,境内投资收益率要好于国外。
第四,人民币适度贬值,海淘或海外出境购物或有所减少,消费者购买国内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国内企业盈收增长,而只要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受益是绝大多数消费者。
第五,人民币适度走低,有助于全球楼市。今年十一之后的国家新一轮楼市调控,限购或差别化贷款,促楼市投资进一步减少,推动楼市健康稳定发展。资金逐渐从楼市转向股市或其它市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发挥市场作用引导资金流入实体。
第六,因为原油价格以美元计价,去年以来油价下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石油进口,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同时便降低了实体企业燃动力成本,物价会随之降低,比如大宗商品价格,一些轻纺织化工日用品、服装、生活用品等。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原材料成本、厂房成本、人工成本等均会降低。
第七,一带一路相关上市公司股票或迎来机遇。企业品牌走向世界,把全球消费者留到国内市场,把好口碑传递到全球,把技术、科技创新、品质服务留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人民币资产更有吸引力,中国经济不仅是亚洲乃至是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力。
综上,人民币本轮适度贬值未必对我国经济及市场造成冲击。最后借用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话:人民币贬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没有太大关系。

❸ 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经济有何意义

(一)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目前,我国资本管制程度仍较高,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只有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吸引新增的外国直接投资。2010年12月外商直接投资触及最高值140.33亿美元后,总额急转直下;2011年7-11月一直处于较低位,随后即使出现暂时的下滑,亦会反转而增加。但2011年11月后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率始终为负,该时点也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加强的起始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引发了对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担心。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危机后的持久全球结构调整期,从内在逻辑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从官方公布的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可见一斑。后金融危机时代,两个指数虽仍然较强,但在2011年及以后,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也与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启动不谋而合。(二)对进出口的影响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实现均衡;当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小于1时,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出口总额的减少和进口总额的增加,无助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结合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可以证明我国进出口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厉以宁(1991)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6871和-0.0506;陈彪如(1992)运用1980-1990年我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0.3007和-0.724(刘燕,2008);张明(2001)通过对1985-1998年的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0566和-0.0057,两者之和的绝对值仅为0.0623。因此,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十分有限。2010年后,我国出口当季增速和进口当季增速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贸易差额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也证实了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不大。然而,近期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深化,作为我国最大出口地区的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可见我国产品对国际市场仍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即使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情形下,只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未实现根本转变,未真正实现内需主导,出口就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继续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三)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通过汇率弹性的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原先完全由中央银行承担的汇率变动风险部分转移至企业和个人等经济活动主体,从而减少中央银行调节汇率的成本。对习惯于稳定的汇率或单边市场环境的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其市场把握力与避险工具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意味着银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放大;银行外贸型客户因汇率波动而盈亏起伏,从而其缺乏保障的偿债能力使银行信贷资产坏账风险增加。由此,预测汇率和利率变动趋势,最终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以真正实现风险收益的现代银行经营模式则至关重要。同时,银行相关避险工具也不断扩容,如远期合约、外汇期权、货币互换、保理和福费廷等。银行必须在人民币外汇产品的定价机制、平盘方法、操作流程、风险对冲及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提升银行直接竞争力,对汇率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四)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王勇(2008)的研究成果表明,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双向汇率波动与证券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动态修正关系,其中,B股市场价格随汇率变化自我修正能力最强;其次是A股市场和基金市场,H股市场价格的动态修正能力最弱。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与A股、B股、H股、基金市场价格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长期均衡关系,尤其是对H股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加明显。H股是一种用港币或美元标价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的升贬值自然带来H股相应的升贬值;其次是B股市场、A股市场和基金市场。

❹ 图问厉以宁的改革红利是怎么来的

经济学家厉以宁去年12月10日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说,改革红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调动每一个投资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产权保护便成为关键,没有产权保护就谈不到发展。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刻变局之中,原有红利的丧失和新红利的涌现,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厉以宁认为,原有红利的消失应主要归因于转型的不及时、不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与留恋原有的优势有关。
他认为,新的红利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是世界上所有工业国家无一例外都经过了改革的阶段。不改变传统体制,资本与人才不足、管理不到位,改革的红利就无法涌现出来。无论是公有还是非公有产权,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资产的产权,我们都应当一视同仁使其受到法律保护,这样社会的活力才能充沛。
厉以宁表示,并不是一次改革就能解决所有管理与体制问题,体制改革没有终点。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制、加入世贸组织,再到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不断完善体制的进程。
“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枯竭了,那是他不了解中国。”厉以宁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中国正悄悄进行着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这会给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各方面改革综合作用下,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和谐红利也正在中国逐渐形成。

❺ 世界公认三大硬通货

国际上承认的硬通货有五个,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日元。其中前三个是美元、欧元、英镑。

1、美元

是美利坚合众国、萨尔瓦多共和国、巴拿马共和国、厄瓜多尔共和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基里巴斯共和国和帕劳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

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自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

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国会,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此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2、欧元

欧元(Euro)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行统一货币政策(SingleMonetaryAct),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的合法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CentralBank,ECB)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uropeanSystemofCentralBanks,ESCB)负责管理;

另外欧元也是非欧盟中6个国家(地区)的货币,他们分别是: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安道尔、黑山和科索沃地区,其中,前4个袖珍国根据与欧盟的协议使用欧元,而后两个国家(地区)则是单方面使用欧元。

3、英镑

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

由于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曾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一战和二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金融业还很发达,英镑在外汇交易结算中还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镑上印有具有贡献的人物及皇室。

(5)厉以宁谈虚拟货币扩展阅读:

硬通货和软通货

硬货币和软货币只是相对的,会随着国家经济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美元在20世纪50年代是硬通货。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由于美国通货膨胀率高,国际收支赤字大,美元汇率呈现下降趋势,美元由硬通货转为软货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实施了高利率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美元汇率不断上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硬通货。

硬通货的反义词是软货币。它是一种价值不稳定、汇率疲软的货币。由于过度发行货币,纸币的黄金含量或购买力下降,其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也会下降。

此外,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也会导致一国和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这种币值不断下降、汇率处于弱势的货币通常被称为软货币。

硬钱和软钱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些货币不受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期地兑换成黄金和其他国家的货币,这些货币被称为硬通货。软货币是指受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或其他货币的货币。

❻ 经济学家历以宁先生有哪些文学著作和经济学著作。

个人文集

《厉以宁经济论文选(西方经济部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厉以宁选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
《中国经济往何处去》,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转轨与起飞: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经济、文化与发展》,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经济漫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市场经济的足迹》,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面对改革之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厉以宁经济评论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厉以宁论文精选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厉以宁改革论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厉以宁自选集》,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年。
35.1998年 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成立 厉以宁担任顾问

❼ 厉以宁谈如何读好大,中学和研究生

当然不是同学。吴敬琏是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的,厉以宁是北大的。厉以宁是现在的2号人物读博士时候的导师,经济学家要站在学术的立场上客观看问题,有的观点必然会被人不理解招来骂声,这是很正常的

❽ 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

以通货膨胀的剧烈程度分类
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以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结构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应答时间:2020-1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❾ 十七大精神进课堂 厉以宁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按照《报告》的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对增长与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❿ 请列举一些中国金融事件,如3.27国债事件

唐万新隆德系事件

热点内容
区块链在当今的作用 发布:2025-05-16 12:42:56 浏览:958
比特币成就的富翁 发布:2025-05-16 12:42:51 浏览:796
usdt最低要买好多钱的 发布:2025-05-16 12:12:30 浏览:813
长春市中心医院怎么样值得去工作吗 发布:2025-05-16 12:11:54 浏览:517
双下肢肌力2级算截瘫吗 发布:2025-05-16 11:31:00 浏览:259
去坪山创新中心 发布:2025-05-16 11:21:09 浏览:582
区块链执照样本 发布:2025-05-16 11:15:58 浏览:504
服贸会9月6日论坛数字货币 发布:2025-05-16 11:10:20 浏览:749
一台以太币矿机一天收益多少 发布:2025-05-16 11:00:49 浏览:19
门罗币如何连接矿池 发布:2025-05-16 10:59:19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