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币百科 » 资本论关于虚拟货币

资本论关于虚拟货币

发布时间: 2021-07-07 14:52:39

㈠ 《资本论》说货币储藏根本不是生产,还说货币储藏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如何理解

货币储藏意味着资本退出了生产和流通领域,资本不能和劳动力想结合,所以,既不能生产价值,也不能实现价值。同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包括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劳动力)——商品资本的形态的变化,货币贮藏,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阶段。

㈡ 关于《资本论》的问题。

不矛盾啊。。资本的惟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因此,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所以说,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马克思还指出:"那些把价值的独立性看作是单纯抽象的人忘记了,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这种抽象的实现。在这里,价值经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运动,在其中它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增大。

㈢ 《资本论》中,为什么说“资本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

马克思指出:”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这句话表明: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是:
价值增殖和等价交换的矛盾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㈣ 关于资本论的问题

是这样的,第四卷有争议。

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手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问世时间更晚。恩格斯临终之前深知已来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托付给考茨基等人。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终于将第四卷分别整理出版。考茨基在整理马克思手稿的过程中自作主张地做了许多删改和变动,再加上其他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这个第四卷的版本实际上被否定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资本论》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苏联于1954年至1961年间重新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如果以这一版本的问世时间为准,《资本论》第四卷的真正问世相距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已经遥隔一个世纪之久。

纵观迄今所有的经济学著作,甚至世界上所有的学术著作,都没有如此漫长的问世经历。这个绝无仅有的问世经历毫无疑问地左右了后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理解。当《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时,正值欧洲革命风起云涌之时,这本著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后又被翻译成俄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等各种外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而到了《资本沦》第二、三卷问世时,欧洲革命正转入低潮,人们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已远不如前。可见,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理解主要形成于《资本论》第一卷广为传播的时代,当《资本论》第二、三卷分别间隔将近二三十年之后出版时,人们对《资本论》的认识早已经典化、公式化了。
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在20世纪初叶以前苏联传入中国,传播进来的基本上也是几成定式的解释框架和经典原理。这些经典原理也都是出自于《资本论》第一卷,以致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只涉及《资本论》第一卷的内容。我们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普遍关注乃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更不用说《资本论》第四卷至今仍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按照思维习惯,既然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解过程中已经形成经典化、公式化的解释框架,即使以后《资本论》再出现其他各卷,人们一般也只会用既定的解释框架去解读它们。可问题在于,《资本论》的逻辑框架是递进的,第一卷的解释框架不能够涵盖以后各卷更高层次的内容。当《资本论》第三卷一问世,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意大利的洛里亚,他质疑《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存在矛盾。为此恩格斯随即驳斥了洛里亚,同时也阐明了《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谁料想这一事件竟然引发出关于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著名世纪大论战,这场论战在西方学术界从19世纪末一直争论至今,延续一百多年尚未结束,其中不乏有大师级人物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参与。可惜这场论战仅仅在西方的学术圈内展开,我国学术界始终也未介入这场大论战,因为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理解已经被束缚在既定的解释框架之中了。这个解释框架源自于《资本论》第一卷,尔后我们又运用这个解释框架去解读《资本沦》其余各卷。可是世纪大论战的主题远远超越了这个既定的解释框架,其争论焦点不是如何运用书一卷的解释框架去解读其余各卷的问题,而是争论如何认识第三卷与第一卷对立统一的问题。我们局限在即定解释框架的视角内,自然不会明白这场论战的意义所在。

从迄今的大量研究成果来看,要揭开马克思“价值转形之谜”,还无论如何不能跳过《资本论》第四卷。因为第四卷是马克思阅读前人著述留下的读书笔记和思考提纲,其中必有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整体思考和逻辑架构。可以想见,在第四卷尚未问世抑或人们根本不知道还有第四卷的一个世纪之前,单凭第一卷所形成的解释框架,怎么能够解释清楚或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呢?假如《资本论》四卷在当时能够同时全部问世,或许后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不会产生这么多误解,也不会有这么多疑义。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历史没有假如。《资本论》独特的问世经历,对后人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划上了擦抹不去的历史痕迹。今大要想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唯有消弥《资本论》问世史造成的已有影响,重新从整体上来阅读《资本论》,由此形成新的带有整体性的解释框架,以此来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真谛。

㈤ 为什么资本论要讲货币起源和本质

①资本与货币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有道理的。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换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商品爱货币,资本和货币密切联系。③资本与货币不可分割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最早的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货币则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般等价物固定由贵金属充当时才出现的。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

㈥ 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支付手段中提到的

或先服务,后交钱。

简单的说区分它们只需要根据货币发生转移的时候有无商品的转移来确定,在购买商品是,一般都是一次性交付,即“一手交钱、工资等: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一手交货”,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

3。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两者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两者购买的对象不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购买的主要是服务。

4、两者货币交付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叫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或先交钱,后服务,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

2、产生的背景不同:流通手段是在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此时货币就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例如,购买的主要是实体的商品。如果此时只有货币发生转移,那么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如果此时既有货币发生转移,又有商品发生转移

㈦ 资本论中的货币g,商品w,是什么单词的缩写

资本论是德国的马克思写的~所以当然是德语滴~
ware
und
geld商品和货币~
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资本论德语原稿发给你~!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㈧ 《资本论》中“货币相对价值”概念的疑问

相对价值就是
交换价值
,甲商品的价值由一定量的乙商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由一定量的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相对价值中的一种。但货币是没有价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只能表现在商品价格的反面上。因此,货币相对价值低就是
物价水平
高,相应地
名义工资
也高。

㈨ 《资本论》中,“货币贮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贮藏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贮藏手段是货币的一种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纸币有储存手段(在银行)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㈩ 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定义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也是货物,但在商品经济中单独脱离了出来,和现在用的纸币不同,纸币是货币的符号,没有价值。

热点内容
比特币场外交易被骗怎么办 发布:2025-05-12 17:27:53 浏览:151
不卖矿机卖什么 发布:2025-05-12 15:40:56 浏览:848
eth在哪个交易所要合法 发布:2025-05-12 15:05:10 浏览:901
元宇宙涉及电子行业 发布:2025-05-12 15:01:29 浏览:798
元宇宙可行吗 发布:2025-05-12 14:49:17 浏览:505
区块链运动app 发布:2025-05-12 14:28:28 浏览:81
实名认证不属于去中心化吗 发布:2025-05-12 14:00:46 浏览:79
区块链APP查询 发布:2025-05-12 13:34:49 浏览:922
达沃斯论坛里2019阳光区块链 发布:2025-05-12 13:34:49 浏览:593
比特币现金会归零吗 发布:2025-05-12 13:25:05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