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业可以转型吗
A. 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还可以挖几年
光煤都能挖三百年以上,所以不用担心
中国也就能挖点这个和稀有金属,铁铜铝这些现在都大部进口
B. 鞍山作为矿业城市怎么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鞍山作为矿业城市怎么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真的,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话题,因为现在鞍钢矿业就是说没空产业产量现在逐渐减少,所以说就要就要想别的办法。就是逐步的通过领导研究。政府的把关然后逐渐地进行产业转型升。
C. 那你认为矿业集团的前景怎么样和电业石油比如何
目前,煤炭仍然是主要的支柱,在西露天闭坑老虎台停止挖煤之前还可以。面临转产转型阶段,新的希望在煤矸石电厂和炼油厂以及油化工厂。目前企业状况好于一般企业不如电业石油。
你的见解是不是马上就不行了,看起来比较悲观。不同意你的观点。如果将来好煤价钱涨的到2000块钱一吨的话,抚顺市就具备了城市整体搬迁的条件,拆除地面上的所有建筑物好好的挖煤!
一定会的。
网络在网络页面的上方有入口,直接点一下即可。
D. 世界最大稀土矿一直被当做铁矿挖,其中有什么隐情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截至目前,已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
生产第一、出口第一、应用第一……我国稀土产业拥有资源与市场两大优势。近年来,通过加强资源保护,创新体系建设,我国努力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私挖盗采、“黑矿”走私等乱象依然存在,影响稀土资源价值体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由于家底长期不清,基础研究“断档”,交易“恶性竞争”等原因,白云鄂博稀土矿长期被当成铁矿开采,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稀土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专家建议,应尽快摸清白云鄂博矿家底,补上基础研究短板,建立统一的国家交易平台,努力建设稀土强国,助推高质量发展。
人才匮乏制约我国稀土科技研发
“当今世界每六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范宏瑞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国稀土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多年来难以摆脱“挖土卖土”、稀土卖成“白菜价”的尴尬。
“根本原因在于研发落后,特别是基础研究更是少有人问津,核心技术专利大量向国外购买。”池建义坦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表示,当前我国供应着全世界90%的稀土,生产着全球70%的稀土磁性材料,“但专利大多在日本和美国企业手中,出口产品还得向人家付专利费。生产的许多稀土材料部件,都不知道人家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杨占峰等人看来,我国稀土整体研究水平与国外大约相差20年,许多方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由徐光宪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工艺,是我国在稀土领域少有的国际领先技术,正是靠这一优势,我国在稀土分离方面抢占了制高点。
之后,我国在稀土技术研发上并无大的建树。据杨占峰介绍,直到2020年初,我国在江西赣州成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目前,各大院校没有稀土专业,沾边的也仅有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冶金工程专业。
人才匮乏已经成了我国稀土科技研发的瓶颈。目前,全国20余位与稀土研究相关的院士中,专门研究稀土的几乎没有。
内蒙古包头市有一所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13人建制,其中11位是从外面临时聘请的专家。
池建义等认为,由于人才匮乏、力量分散,我国很难就统一的稀土研究课题进行合作攻关,更难形成共同的稀土理论研究成果,使得我国稀土基础研究不连贯,核心技术研发乏力,难抢制高点。
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徐光宪先生曾说,目前人类对稀土的认识不足四千分之一,探究空间巨大。
“现在我们像在‘蒸馒头’,只知道放‘碱面’,不知道背后的化学反应是什么。”杨占峰说,基础研究滞后制约着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亟须数、理、化等多学科交叉,攻克稀土元素的内在机理。此类“烧钱”、费时费力的事情,需国家顶尖研究团队才能完成。
专家建议,在有一定基础的高校设立稀土专业,培养后续人才;同时,可由科技部牵头在稀土科研力量、设施设备、产业较集中的内蒙古包头市,组建一个国家级稀土综合研究院所。
他们认为,新组建院所决不能走老路,一定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产、学、研、政、企共同参与的稀土研究应用国家平台,让稀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盗采偷卖“黑稀土”仍屡禁不止
位于包头市黄河大街上的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简称“包头稀交所”),是国内稀土“明码标价”的交易所。
记者在这里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种稀土产品的交易量和价格,展现着稀土系列指数和价格走势。
包头稀交所董事长李振宏颇为感慨地说,国内稀土企业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双方协商交易完成,真实成交价格就像“袖筒里掰手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国内一家稀土生产企业负责人坦言,公司一直采用传统贸易方式,稀土定价由公司领导内部开会决定,“就是靠低价竞争,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及下属企业,在销售环节仍各自为战,贸易方式传统,成交价格不透明,行业内部竞争混乱。
“国外都是大买家,而我们是上百家企业分散对外销售,国外买家在低价时大量买进,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李振宏说。
“黑稀土”交易是稀土市场另一乱象。尽管近几年,国家持续整治打击“黑稀土”,但假借废料回收、进口稀土名义盗采偷卖的“黑稀土”仍屡禁不止。
2019年全国稀土开采量配额控制在13.2万吨,但实际产量大大超出。据业内估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稀土中,来源不明、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已经超过一半以上,导致供过于求,加剧稀土低价外销现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六大稀土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也明显下降。其中,北方稀土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从2011年最高72.8%,下降到2019年的10%左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拥有稀土资源与市场两大优势地位,但一直没有取得相应的稀土定价权。
“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稀土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客观价格形成机制。”李振宏说。
其实早在2011年5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内蒙古就批准成立了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由北方稀土、中铝稀土、五矿稀土、国储中心等13家稀土骨干企业、机构共同出资组建,当时此举被视为中国稀土产业谋求国际定价权的关键之举。此后,国内相继设立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等平台。
然而9年过去了,国内稀土交易依然是线上线下“两张皮”。目前,全国稀土企业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交收量微乎其微。2019年,包头稀交所的实际交收额仅13.3亿元,交收量仅0.3万吨。
李振宏分析,除本身交易机制不够成熟外,平台级别低、指令性生产和市场化交易相矛盾等因素叠加,严重制约稀土交易平台发挥作用。
一方面,交易制度的设计空间不足。2011年以来,我国对非国家级交易所制定了很多限制措施,包头稀交所等几大交易平台,都是省区级交易平台,服务稀土行业的功能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行业客户参与度不高。多家下游稀土应用企业反映,稀土产品生产是计划性管理,而下游应用是市场化行为,造成计划管理和市场行为的不协调。
稀土与黄金、石油一样都是国家战略资源,理应像黄金、石油一样有国家设立的交易所。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级统一交易平台,避免“区自为战”,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稀土定价机制,将稀土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业内专家认为,统一的国家级交易平台可以通过商业收储调节市场供需,实现供应稳定、开采销售可控,并建立出口可追溯机制,解决行业偷逃税问题,堵住“黑稀土”交易,避免稀土卖个“白菜价”。
包头市市长赵江涛表示,一个公开透明的全国统一市场,既可以通过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产业,也能成为实施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抓手。
池建义等人指出,市场应用较多的轻稀土储量并不低,而且随着澳大利亚、美国、越南等国外稀土企业的投产,多元化的全球供应格局逐渐形成,轻稀土的开放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稀土调控政策不能轻重不分,应适时放开轻稀土,管住重稀土,促进轻稀土交易进入公开透明的市场化交易平台。
E. 正在勘探的矿业项目可以投资么
矿业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勘探的投入,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仅通过勘探阶段就能确定一个优质的采矿项目,因为采矿公司必须深入挖掘,进入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这中间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另外,矿权、地缘政治、初步经济评估(PEA)和预可行性研究(PFS)仍然是众所周知的风险问题,发现的矿藏变为可开发的矿山的转化率仍然很低,而且在矿山开发和建设阶段获得融资也充满了陷阱,因此,在投资勘探期的矿业项目前,找专业的、懂矿的矿业投资机构就很重要了。
F. 挖什么矿最挣钱
现在中的矿就是金矿,像游戏传奇的矿是黑铁石
G. 如果你在挖一个矿,突然国家发文说这个矿不能再开采了,怎么办
地下矿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不让开采当然就不能再开采了。如果当这个矿你是办正规手续承包的,可以申请补偿。
H. 现在做挖矿的行情怎么样
从前几天的熊市,到这几天币价终于是逐渐平稳,炒币的终于可以舒口气!
俗话说,牛市卖币,熊市挖矿,但是真正的牛市还是期待的来得慢了一些!
现在,只有挖矿才能舒缓下心情,哈鱼矿工,随时随地挖矿,小白挖矿入门神器了解下!
I. 挖矿业属于什么性质的公司
行业是采掘业,公司性质应该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费用和成本分类建帐
成本和存货
J. 中国矿业城市在转型中前进
朱训
摘 要 本文对中国矿业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战略的选择、转型取得的成效及转型的经验做了阐述。
关键词 矿业城市 中国 转型
2012年是全国政协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和矿业界人士的呼吁,经过专题调研和常委会讨论,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四矿”危机的建议》10周年。
全国政协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一战略决策。
国务院在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于2007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10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全国政协的建议不仅得到采纳,而且对于缓解“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危机,特别是对于推动矿业城市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矿业城市的基本情况
矿业城市是指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矿城工作委员会余际从、刘粤湘等人结合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目前有矿业城市(镇)232座。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中,地级市97座,县级市81座,矿业镇54座。
中国矿业城市(镇)拥有3.1亿人口,800多万名矿业职工,2010年矿业城市(镇)生产总值达75000亿元,占全国GDP的20%。矿业城市是我国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矿业城市为国家提供了93%以上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铁矿石、70%以上的天然气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矿业城市按其矿业开发程度可划分为青年型、壮年型、老年型,也可称为成长型、鼎盛型、衰退型。在现有的地、县两级178座矿业城市中,成长型19座、鼎盛型104座、衰退型55座。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矿业城市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状态。因为通过西部大开发还会有一些新的矿业城市兴起。
转型是矿业城市特殊发展规律的要求
矿业成为矿城唯一或主要的支柱产业。而矿业开发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采一点就少一点。在一个矿城范围内的可采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矿业城市如果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和替代产业支撑,就必然会由兴起到发展再走向衰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矿业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矿业城市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有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而即将闭坑,有1/4左右的矿业城市可采资源不足,矿业生产下降,导致城市经济下滑,城市财力大减。辽宁阜新市1987年年产原煤1019万吨,到2002年下降到年产500万吨,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增长0.2%。河南焦作市在鼎盛时期煤炭年产达690万吨,到20世纪90年代下降到300万吨左右。“九五”期间,焦作市经济增长年均3.5%。云南东川市在历史上为我国的铜工业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但因探明可采资源枯竭导致东川矿务局破产倒闭,城市的建制被撤销划归昆明市作为一个区,30万城市人口中40%失业。由于矿山闭坑,一些矿业城市工人失业,一度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为避免“矿竭城衰”,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推进城市转型,改变城市发展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状况,变单一矿业产业的矿业城市为多元经济的综合性城市,解决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战略的选择
(一)矿业城市转型模式
世界各国矿业城市转型的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弃矿型”,一类是“拓展型”。
采取“弃矿型”转型模式的城市是实行彻底放弃矿业产业而另走一条新路。如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小金山市,利用原有矿山遗址建设了一个矿山博物馆来发展旅游产业,使城市获得了新生。波兰克拉科夫、哥伦比亚首都附近的盐矿均不再开采,而利用废弃矿址建成地下盐矿博物馆和盐矿艺术馆,使旅游业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采取“拓展型”转型模式的城市是在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矿业的同时,发展其他一些非矿业产业。如美国休斯敦即属于这类转型城市,通过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城市获得新的发展。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是采取“拓展型”模式,即在通过加强危机矿山找矿,继续挖掘矿业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其他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矿业城市转型机制模式
世界各国对矿业城市转型机制的选择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欧盟一些国家的政府主导模式;二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主导模式;三是日本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模式。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机制大体可归纳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家、城市与企业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转型机制。
(三)产业结构转型模式
中国矿业城市在推进转型过程中,都在着力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尽管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走“工业强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道路。河南焦作市1990年第二产业占46.5%,2000年占50.6%,2010年占68.6%,2011年进一步增长到69.7%。在第二产业方面,普遍做法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宁夏石嘴山市就是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思路,来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其他矿业城市也大体如此。
(四)矿业城市转型战略方针
(1)多元发展战略。矿业城市除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矿业外,还要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和发展非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非国有企业。
(2)适度开发战略。就是妥善处理矿业开发近期效益与矿业长远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矿山拥有的可采资源量,把年度开采量定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以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便为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推进城市转型赢得时间。
(3)集约经营战略。通过对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对小矿山、小企业的整合重组与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经济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4)绿色矿城战略。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抓好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绿色矿山、园林式城市、卫生城市、和谐城市,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
(5)科教兴城战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与推进科技创新来为城市转型提供动力。
(6)筑巢引凤战略。为扩大开放,吸引外部人才、技术和资金进入矿业城市创造条件,需要在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凤来。
(7)城矿互利战略。通过转型,理顺城市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进一步加强合作,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8)国家扶持战略。矿业城市在自身努力推动转型的同时,还要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已分3批先后公布了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镇)转型名单,出台了关于深化矿业城市转型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2007~2011年,财政部已先后拨付了303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矿业城市的转型。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初步优化。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矿业与非矿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如辽宁阜新市已由煤炭一业独大转为能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型能源“三足鼎立”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家首批公布的焦作、阜新、盘锦、白银、萍乡、个旧、辽源、石嘴山、大冶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13.6%。
第二,矿业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2010年间,焦作、阜新、盘锦、铜川、个旧、东川、大冶、白银、枣庄、景德镇等10座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焦作等10座矿业城市地区的生产总值2010年达5276亿元,为2000年1142.5亿元的4.62倍,为同期全国GDP总量增幅的4.01倍。
第三,矿业城市财政状况显著好转。焦作等10座城市2000年财政收入仅为48.67亿元,而2010年增长到422.67亿元,为2000年的8.68倍,高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的6.2倍,在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由0.36%上升到0.50%。
第四,矿业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统计,焦作等10座城市的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由2000年的5014元增长到2010年的15969元,为2000年的3.18倍,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为3.04倍。焦作等10座城市的农村居民收入由2000年的2107.5元增长到2010年的6272元,为2000年的2.97倍,而同期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为2.62倍。
第五,矿业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在逐步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7~2010年,焦作、阜新、盘锦、个旧、东川、景德镇、萍乡、白银、大冶、辽源、白山、石嘴山等12座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沉陷区拆迁和棚户区改造完成建筑面积1423万平方米,约28万户,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第六,矿业城市环境开始改善。据国家发改委资料统计,近4年来,首批公布的焦作、阜新等1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29万公顷,复垦耕地1719公顷。城市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矿业城市转型的几点经验
中国矿业城市在推进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念创新。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狠抓观念创新,在思想观念方面实现了一系列转变,由过度依赖单一矿业产业向依靠多元产业转变,由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由自我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由固守国有经济向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转型工作的大发展。
第二,统筹规划。为了有序推进矿业城市转型,各矿业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国家和各省市的布局和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普遍编制了城市转型工作总体规划,对城市功能定位、转型目标、转型机制、转型动力、转型途径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明确了转型工作的路线图。到2011年,已有44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查论证。
第三,量体裁衣。矿业城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推进转型的突破口。如河南焦作市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转型突破口,形成了以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为主体的“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旅游产业,2010年接待游客1958.99万人次,旅游收入147亿元,是2006年的2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8%,已成为焦作市一大支柱产业。
第四,项目拉动。各矿业城市普遍把狠抓项目拉动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核心动力。河南焦作市自2007年以来,先后推进实施了428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发展接续产业项目310个,改善民生项目35个,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项目83个,总投资1300亿元。辽宁阜新市发挥比较优势,于2008~2010年在产品加工、液压装备、新型铸造、氟加工、板材加工制造、新型材料等6个重点产业群,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688个,已竣工项目367个,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40%。
第五,借力发展。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内部潜力的同时,不断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和项目,借助外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转型。甘肃白银市仅2007~2010年间,就引进招商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118.9亿元。云南个旧市利用本地锡加工产业的技术优势,从我国湖南、内蒙古及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等地开拓了资源新领域,来发展锡加工。2010年,外来原料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41%提高到85%。
第六,未雨绸缪。黑龙江大庆市早在资源开发处于鼎盛期的1992年初,就开始筹划发展接续产业的“二次创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城市经济已经逐步由石油“一业独大”,向以石油为基础,石化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多元”转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矿业城市的转型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但这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矿业城市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现实的和历史遗留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矿业城市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奋斗、扎扎实实地把矿业城市转型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