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发生矿难怎么办
A. 发生矿难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什么问题应采取哪些救助和防范措施
以下我于2005年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提出的问题有所帮助。
浅谈瓦斯爆炸
自去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人遇难仅两个半月的时间,阜新孙家湾煤矿区大地一震又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的惊天矿难,遇难矿工已达212人,成为我国煤碳行业自1960年以来最大的矿难(这以前最大的矿难是44年前的1960年11月28日平顶山龙山庙煤矿瓦斯煤尘爆炸,遇难矿工为187人),事隔24小时,云南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一非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至今已造成27人死亡、14人受伤。且不谈我国矿难频发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如重生产、轻安全)、部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违章作业、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应付突发事件能力差等),部分矿区负责人受经济利润驱使、个别地方的官商勾结等相关,我仅介绍一下与瓦斯爆炸有关的名词解释及如何防止煤矿矿井中的瓦斯爆炸,这对我公司的生产部门如何做好安全工作是个借鉴。
煤——古代的植物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形成的。
煤田——大面积的、可以开采的煤层分布地带。
瓦斯——特指各种可燃气体(如煤气、沼气等)。
煤气——一般指干馏煤炭所得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氢、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它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但使用不当会煤气中毒或爆炸。
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中毒的俗称。
化学品燃烧和爆炸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一氧化碳——无色气体,分子式为CO,有毒气体,与氧燃烧时易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中毒——指一氧化碳(毒气)被动物吸入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动物体缺氧中毒,严重时可致死。(阜新孙家湾煤矿矿工的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
爆炸——物质发生变化,不断急剧增速并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能的现象,主要由化学反应或核反应所引起的。
爆炸极限——指一种可燃气体或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如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或可燃蒸气(如乙醇蒸气、苯蒸气、乙酸乙酯蒸气、环已酮蒸气、四氢呋喃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就会使火焰蔓延而发生爆炸。煤矿瓦斯爆炸极限为5%-16%。
瓦斯爆炸——在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是指矿井空气中含有的瓦斯(由氢、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等组成)这种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在爆炸极限内,遇到火花就会使火焰蔓延而发生爆炸,它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和杀伤性。
本人认为防止煤矿矿井中瓦斯爆炸和中毒的最有效办法是排气通风,使矿井空气中的瓦斯含量低于爆炸极限的下限,CO含量大大低于允许的最高浓度,另外,矿井中排除点火源,挖煤时不要改变原来稳定的地质结构,以免产生矿震。还要保护好瓦斯监控系统,及时检查和维修。
龚家圭
2005年2月18日
B. 如何避免矿难发生
第一,在价值理念上“以人为本”,在生产中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第一位。过去,在革命年代,讲要奋斗总会有牺牲,今天,到了重视人类发展,追求和谐的年代,生产中因事故而死人,是不能被接受的。第二,当我们的社会已形成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不同之后,就需要利益制衡——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利益制衡三者并存,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在这里,工会必须发挥作用。第三,发展需要能源,但非煤不可吗?非这样采、运、用不可吗?煤迟早要用完。谁在新能源上领先一步,就可能引领世界。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不但重申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还特别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这些或许都是避免矿难的良好途径。
C. 山西矿难瞒报事件是怎么处理的
1、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对吕鑫煤业公司董事长游晓斌、矿长姚国庆、安全副矿长阴永亮、生产副矿长郝进武、总工程师赵振景等5人给予撤职。免去和顺县分管副县长冯乐天、县煤炭局长张瑞涛、县国土局长药江波、牛川乡乡长张晓瑞、李阳镇煤炭副镇长赵晓军等5人职务。对晋中市、和顺县相关管理部门,晋能集团的相关人员,近期相关部门参与吕鑫煤业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认真履职尽责到位的,由事故调查组严肃问责,给予相应处分。
2、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暴露的问题,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第三,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D. 如果在井下,遇到矿难怎么逃生
要科学自救与互救,也要切实落地“六大避险系统”
“依靠三级井下防护系统,通过科学自救,能极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湖南科技大学矿业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李青锋说。
所谓“自救”,即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内,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李青锋强调,事故中的人们,除自救外,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还有必要掌握救护受伤同伴的方法,即“互救”。“矿工进入一个新作业地点作业前,须学习该作业地点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熟悉作业区域的通风系统状况和避灾路线。当然,还包括熟练掌握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与应急方案,熟练使用自救器,掌握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预兆、性质、特点和避灾方法。互救,则包括抢救灾区受伤人员的基本方法,学会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操作技术等。”
“灾害发生后能否成功救援,除需要矿工有科学自救的知识,并能正确操作外,还需要有先进、可靠的井下防护系统。”郝小礼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在我国煤矿建设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六大避险系统’的建设,对保护被困矿工在事故发生后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援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这项措施并没得到很好的执行。为了矿工安全,建议政府和企业努力落实该项措施,真正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E. 矿难是怎么形成的
矿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大,世界上每年至少有几千人死于矿难。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煤矿矿难永远是最难回避的。这里只能说说一般矿难的原因。普遍存在的是管理不严、安全措施及设施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这些都归结于利益两个字。而每个矿难都有极深沉的原因和自己的特殊性,很难找到你说的大而全的网页。典型:繁峙矿难(中青报刘畅)
F. 有谁知道发生矿难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注意。
矿难主要有:瓦斯爆炸,透水,顶板事故,火工爆炸,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窒息,机电事故等等。其实这些可以说都有严格的安全规程,只要遵守这些作业规程,事故基本都可以避免。很多事故都有预兆,如透水前的 预兆是工作面有渗水,空气变潮湿,温度降低,顶板或边帮有掉渣等,瓦斯爆炸主要是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到一定程度,碰到有火花甚至静电就会爆炸,爆炸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大家知道一氧化碳是剧毒气体,人碰到它几秒钟就会死去。顶板主要是要敲邦问顶,也就是一听二看三敲顶 。本人曾经就碰到过二氧化碳,当场昏倒还好命大没死,也亲眼见过工友死于顶板事故 。 救援时要看是什么事故,如瓦斯爆炸,首先是要保证通风流畅,一般会用到氧气瓶,测毒器等
G. 山西矿难瞒报事件怎么处理的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家煤矿发生滑坡事故后被指瞒报伤亡情况,当地政府8月15日决定对该县煤炭管理局局长就地免职,同时立即释放警方拘留的1名网上发帖者。
经初步询问,当时5台挖掘机被埋,其中3台已被挖出,4人死亡,5人失踪。目前,和顺县公安局已将吕鑫煤业法人代表、总经理高阳控制,人员核实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
而据报道,同样是和顺县人民政府网发布的通告,8月12日,和顺县煤炭工业局发布情况说明,称事发地点无人员和机具作业,没有人员损伤。8月13日,和顺县人民政府再次发布,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机具损失,同时和顺县公安机关还对一名在贴吧、微信上散布滑坡造成人员和器具被埋的人予以行政拘留。
瞒报事故比事故本身都可怕,那些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管人民群众的死活,应该一抹到底,让他们不再有伤害老百姓的机会。
H. 在建金矿发生爆炸事故,矿难自救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矿难正确的自保姿势是寻找边缘地带,或者是矿道交叉处,靠着矿道蹲下,双手抱头,保护住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同时也不要慌张,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I. 如果矿难了怎么办
哎。这个问题太揪心,其实真正矿难了,是迷糊状态的,像是梦
J. 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矿难发生
山西整合民营中小煤矿,理由之一就是这类民营矿安全生产不到位,事故频发。而恰恰就在此时,国有大矿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瓦斯爆炸事故,已知死108人,受伤在医院救治的65人。事故发生在曾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公司鹤岗分公司属下的原国有重点煤矿,使人于悲愤之中,唏嘘不已。联想起4年前同属龙煤集团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瓦斯事故死170余人,感叹这样的煤、电真是丝丝带血。
煤矿矿难不断,这使得中国成为今天世界上矿难最多的国家。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人(此前是2.83人)。而同为发展中煤炭大国的印度、南非等,百万吨死亡率在0.5人左右,是我们的1/4;美国、澳大利亚等,为0.03~0.05人,是我们的1/40、1/50(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2007年数据)。再有,煤炭于开采、运输、燃烧发电中所造成的污染——煤矿产生各种废污水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全国煤炭贮存场6000多个,多为露天,缺乏防尘降尘设备,每年产生煤尘1000万吨左右,运输中又产生煤尘1100万吨;煤炭燃烧是中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氮氧化物的67%……
煤炭在今天的主要用途是发电,在以“煤炭为主体(占70%)”,“电力为中心”的能源规划思路下,电成为发展——经济增长——的掣肘和压力,煤又成为电力发展的掣肘和压力,而表面上的“要发展”,缺煤、缺电,掩盖了一些地方、企业不顾人命的利益之争。
与此同时,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8.33,世界平均为2.65,高收入国家为1.66(均为2004年数字,国家统计局《2008国际统计年鉴》)。也就是说,在中国,创造等量的产值要耗用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数倍的能源——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来源于煤炭。
煤矿出了事,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由安监总局局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有关方面也立即组成108个工作组,每组三人(要有一个女同志),分赴遇难和下落不明的矿工家中,进行“慰问安抚”,给每家送去100斤大米、20斤挂面、20斤鸡蛋和20斤豆油,赔偿金将尽快发到。但与工人性命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为什么就始终不能有有效的制度改进和根本的改观呢?
与往次似有不同,这次新兴煤矿事故的第二天,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就送去了160万元,慰问遇难工人家属。但是,工会更应做的事似乎是为工人主张权利——在平时,为矿工的安全大声疾呼,在矿难发生后,出面为死难矿工鸣冤叫屈,出面代死难矿工提出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在检察院就刑事案件提起公诉的前提下)。
面对屡屡发生的矿难,我们这个社会所应做的,似乎缺了什么,这就是制度层面的建设与改进。生命与健康是工人的基本权利,工人的生命与健康不应只是被保护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中,在社会中,以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工人自身作为人都应是权利被认可、尊重的主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应有制度化的法律救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文件中,曾提出我们这个社会因缺乏而须在转型中构建权益保障、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四种机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面对矿难,工会不但缺少愤怒的表情(不会愤怒),而且常常失语;矿工更是少了参与——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在公司涉及安全的井下生产作业决策中,在安全生产设施的可靠性、检修及更换等方面,在关乎生命、健康的权益保障方面。这些,以往似乎只是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事,需要有制度保障工人诉求的声音能够传达出来,工人的行动能够在他们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作用。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第一,在价值理念上“以人为本”,在生产中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第一位。过去,在革命年代,讲要奋斗总会有牺牲,今天,到了重视人类发展,追求和谐的年代,生产中因事故而死人,是不能被接受的。第二,当我们的社会已形成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不同之后,就需要利益制衡——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利益制衡三者并存,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在这里,工会必须发挥作用。第三,发展需要能源,但非煤不可吗?非这样采、运、用不可吗?煤迟早要用完。谁在新能源上领先一步,就可能引领世界。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不但重申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还特别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这些或许都是避免矿难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