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挖矿知识 » 挖矿不会地面倒塌吗

挖矿不会地面倒塌吗

发布时间: 2021-06-30 22:18:48

挖矿对土地有影响吗

对土地影响还是有的,地震倒不会引起,倒是会引起地面塌陷、地下水抽空等,这两个都影响土地的,洪涝灾害也没有直接的影响

⑵ 什么是采矿诱发的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它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地下一定范围内的岩土体压缩、位移等活动,引起的地面下沉、塌落、开裂,对工程设施、城乡环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除共同表现为地壳表面形态发生严重破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相似特征:
在形成条件方面,虽然都受多种动力条件控制,但过量抽取地下水经常是它们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分布特征方面,城镇、工厂、矿区、铁路沿线是这些灾害的多发区。
采用地下开采的矿山,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冒落或变形而在地表发生大面积并行破坏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现象和过程称为矿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是地下采矿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地面变形范围往往超出地下对应采空区的范围,危害极大。
一是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塌陷的地质灾害对矿区周边的农田破坏十分严重,造成土地绝产或减收,甚至在部分矿区,形成无地可耕,无处可迁的局面;
二是损坏地表建构筑物。矿山地表塌陷灾害的范围广,具有突发性、累进性和不均匀性等特点,对于各种地面建构筑物的危害极大。因此,在城镇建构筑物、道路设施以及水体下的三下矿体资源通常禁止开发,即便开发,也必须进行安全与环境设计和评价,避免产生地表沉陷,造成各种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害,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安全。
对此,矿山安全法第19条对矿山企业提出了相应要求,即矿山企业对使用机械、电气设备,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和矿山闭坑后可能引起的危害,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因此,矿山企业不仅应当建立、健全对地面陷落区、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的检查和维护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而且对关闭矿山后可能引起的危害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减轻塌陷灾害。在矿山的生产时期,采取充填开采技术和减震的采矿方法等技术型措施预防采空后的塌陷。充填开采主要是利用废石、尾砂等实施空区的充填,减少空区的体积;减灾开采主要是从回采技术上预防或减轻采空区塌陷的方法,包括顺序优化开采、条带开采和离层高压注浆开采等,减少塌方量;
(2) 以废治害。利用开采的尾矿、矸石等填埋塌陷区,治理塌陷灾害。具体而言,在用尾矿、矸石等填埋前,先将塌陷区的表土剥离另放,然后充填矸石等至目标标高以下0.5m处,再覆盖表土至原标高,使地形得以复原,保持原有土质和肥力,减少废料污染,消除塌陷坑危害;
(3) 治理地裂缝,消除隐患。针对已经闭坑的矿区地裂缝,采用充填和灌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消除地裂缝的危害;
(4) 地面塌陷区的整治与利用。即采用“挖深垫浅” 的方法,将较深的塌陷区再深挖,使其适合于水产养殖场地,而挖出的泥土垫到浅的沉陷区,改造成为农业用地。

⑶ 山东济宁塌陷系矿震,对于市郊采矿应不应该制止

对于市郊正常的采矿行为是没有办法进行制止的,因为人们生活当中进行一些物品的制作或者用来进行建设都是需要使用的。尤其是在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建楼房的政策之后,很多的高楼都拔地而起。楼房的建筑时需要使用金属材料以及一些其它的混合材料的,它们基本上都是需要从采矿中进行提取的。人们真正应该去制止的应该是那一些非法进行采矿的公司机构,对于他们的非法的采矿行为,需要进行一些禁止工作,避免他们产生一系列危害人们生活得事情。

而对于塌陷产生地区,需要进行进行道路、房屋的维修,避免产生一系列的交通困扰,住所的不定。有关部门需要对这种工作进行监督,来尽快的完成修复的工作。

⑷ 采矿采取什么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地面水下跌
由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下跌。
2、地层错动与地表下沉
由于煤矿井下水大量外抽,矿井上底承载能力下降,加上大部分小窑煤井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采取预留煤柱等预防措施,有的小窑煤井甚至对国有煤矿预留煤柱肆意采挖、破坏,导致地层错动,地表下沉。
3、地面水受到污染
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据南坑镇水仔边一带矿区的矿井废水抽样检测,其悬浮物浓度平均值为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为53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最低PH值仅为2.7。这类矿井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4、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
煤矿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就近堆放。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堆场的占地面积也逐年扩大。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市煤矸石的累计堆存量已达7500万吨,占用土地3000多亩,而且目前仍以每年新增80余万吨堆存量的速度在递增。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其表面的风化层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进人大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下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河道,同时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5、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计算。全市仅煤炭开采业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矿多渠道收购木材,客观上助长了乱砍滥伐,使育伐比例失调。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含水层含水量减少,也使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6、二次扬尘污染问题
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煤炭流失,使街道煤尘飞扬。
为有效防治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煤矿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矿井废水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一)对现有废水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对已老化、坏损的废水治理设施、设备进行修复、改造,确保矿井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二)对部分废弃矿井外排的废水进行治理。部分煤矿虽然停止了采煤,但仍有矿井废水(俗称老窿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矿的采煤巷道间接相通,矿井废水全部从标高最低的井口外排,并将原有老巷道岩石断层和风化层中硫铁矿中的铁离子等浸取出来,导致废水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很高,严重污染水体环境。所以,对部分废弃矿井外排的废水必须进行治理,修建沉淀池,井投加石灰等药剂,经中和、反应、沉淀处理后,再达标外排。
(三)对部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对淤塞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岸;二是做好水保工程,一般应在矿区地面径流汇入点建设污水沉淀处理池等。
二、搞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目前,我市综合利用煤矸石的主要途径是发电和制砖,年利用量约65万吨,但与目前的堆存量相比,可以说利用量很小,且利用途径单一。必须努力探索综合利用煤矸石的新途径,以实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消灭”煤矸石山。可采取的措施是:
(一)提高煤矸石发电的综合利用量
煤矸石发电以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主要炉型,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等脱硫剂,可降低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其常用燃料热值应在12550千焦/千克以下,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发电,也可以用作采暖供热,燃烧后的灰渣具有较高的活性,是生产建材的良好原料。这部分煤矸石以选煤厂排出的洗矸为主。目前,我市仅有高坑、安源和王坑三个煤矸石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8万千瓦时,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约50万吨。可在巩固、提高现有煤矸石发电综合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电厂进行扩容改造,提高煤矸石发电综合利用量。
(二)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制砖
利用煤矸石全部代替粘土,既可以降低能耗,又能减少生态破坏,这是大宗利用煤矸石的主要途径。可利用现有国家政策,采取控制、取缔粘土制砖,鼓励综合利用煤矸石制砖的方式进行,可将现有煤矸石制砖能力从现在的利用煤矸石16万吨提高到奶万吨。
(三)利用煤矸石回填处置
1、煤矸石回填采矿区
利用煤矸石回填采矿区,既可减少煤矸石占地,又可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一般用于回填的煤矸石以砂岩、石灰岩为主。
2、煤矸石作工程填筑材料
煤矸石作填筑材料主要是指充填沟谷、采煤塌陷区等区的建筑工程用地,或用于填筑铁路、公路路基等。
三、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和矸石堆场的覆土植被工作
(一)实施封山育林,采取植草、人工造林和疏林补方式,提高地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
(二)对短期内暂无法消化的煤矸石,制定切实可行被保护规划、方案和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努好煤矸石堆场的覆土植被保护工作。

⑸ 采矿引起的水质恶化问题

由于矿床的存在和开采,多使矿区附近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恶化。

1.矿区(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1)天然污染:主要指矿床内存在的有害人体健康及危害其他生物生存的元素或成分,在自然条件下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污染了天然水体。如多金属及放射性矿床中所含的有害元素,经自然的氧化或淋滤或溶解作用,进入矿区水体中。这些有害元素,会在矿床周围形成大于矿体分布范围、高异常含量的水晕。它具有与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存在虽可作为找矿标志,但会危及人类健康和恶化环境,有些地方病即源于此。

2)采矿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有:①采矿揭露矿体,使有害元素直接进入矿井水中,造成污染;②采矿使不同成分的水相混合,往往使原来优质水污染,不能饮用;③勘探工程沟通矿体及含水层,造成污染;④废矿渣淋滤水,会成为富含有害物的污染水;⑤采矿附属工厂排放“三废”造成的水质污染;⑥采矿对大气造成污染,形成的酸雨污染矿区水体;⑦各种原因导致的微生物污染;⑧酸性矿井水的形成与污染。这些严重受污染的矿井排出水和地下水与地表水,危害人体健康,恶化矿区环境,其危害面积远大于矿床分布或开采范围。

2.采矿改变了地下水循环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使水质恶化

因采矿疏干形成新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加速了水循环或使原排泄区转变为矿井水的补给区,或直接使污染的地表水倒灌等,都会造成水质恶化。

随采矿向深部发展,多使揭露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发生转化,采矿活动常常使还原环境转化为氧化环境,发生新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水质污染,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热污染

开采深部矿床有可能引导深部高热量(能)至浅部,使浅部地层或井巷空间增温,形成人为热污染。这主要是指某些井巷延深揭露出热水,或在地热异常区采矿,井下温度超过安全规定,使作业环境恶化。

以上对矿区环境地质作了简要介绍。在实际生产中,地质灾害通常不是孤立产生的。例如矿区疏干,不仅会破坏供水水源,又是产生水质变坏、地面塌陷和开裂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环境地质问题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中应注意:①勘探中,应在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涌水量的同时,加强矿区环境地质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②在重视现场研究的同时,加强环境地质的理论研究,在研究单体灾害的同时,加强总体规律的研究;③在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做好对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的研究;④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制订防治环境地质灾害方案时,应从多种方案对比中择优;⑤在有代表性或产生严重环境地质灾害的井巷和地表,应设置长期观测网,以掌握它们的活动规律。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地质灾害积极整治,加强环境保护,使其向良性方向转化。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①矿床水文地质调查概述,包括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原则、矿床水文地质图系的编制;②矿区地下水防治方法,主要是防水措施(地面防水,井下防水)、疏干排水(地表疏干、地下疏干、联合疏干)、注浆堵水;③矿区环境地质,包括矿区供排水矛盾问题、矿区岩土体变形与破坏问题、采矿引起水质恶化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矿床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及任务是什么?

2.矿床水文地质调查有什么特点?

3.对矿床水文地质调查的范围与比例尺有什么要求?

4.为什么要对矿床充水条件、主要来水方向、矿床周边界、顶底板隔水层等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哪些内容?

5.对岩溶矿区的地面塌陷,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6.为什么要对断层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哪些内容?

7.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的原则是什么?

8.从地质勘探孔中可获取哪些水文地质资料?

9.从地质勘探孔中获取资料之后,应编制哪些图件?

10.为什么要对井巷围岩隔水层(组)进行调查研究?

11.隔水层可分为几种类型?

12.井巷水文地质工作有哪些?

13.大型抽水试验、井下放水试验和连通试验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14.矿床水文地质图系有哪些?如何编制?

15.防水措施有哪些?

16.如何开展矿区地面防水工作?

17.如何开展矿区井下防水工作?

18.什么叫防水矿柱?为什么要留设防水矿柱?如何留设防水矿柱?

19.为什么要超前探水?在什么情况下要超前探水?超前探水应遵循什么原则?

20.什么是疏干排水?如何分类?

21.地表疏干的含义是什么?有几种疏干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22.地下疏干工程主要包括哪些?如何布置?有什么优缺点?

23.注浆堵水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4.试述注浆堵水的方法和要求?有什么优点?

25.矿区环境地质问题有哪些?如何防治?

⑹ 采矿塌陷地信息提取

( 一) 采矿塌陷地分类系统的确定

贾汪区权台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同时开发利用,形成了工农交错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因而属于一个破坏多于建设、开发多于整治的脆弱生态系统。由于研究区内矿区的开采方式、煤层厚度、埋藏深度、顶板条件、管理与技术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引起的地面塌陷、积水及其危害程度亦不尽一致,为便于研究和分类综合开发利用,在进行塌陷地信息调查和评价之前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采用了塌陷地性质分类法,建立了贾汪区权台采矿塌陷地分类系统表 ( 表 6 - 1) ,主要分为非积水塌陷干旱地、塌陷沼泽地、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常年积水塌陷地和非塌陷地 ( 毛汉英等,1998; 王行风等,2007) 。

表 6 -1 贾汪区权台采矿塌陷地分类系统表

( 二) 采矿塌陷地的特征

从空间结构上看,采矿塌陷地具有以下特征: ① 具有坑状结构,不管是移动盆地还是塌陷坑,都表现为一种凹坑状结构; ② 宏观连续与微观离散特征,从整个塌陷坑或移动盆地来看,地表塌陷是连续的,而从内部具体形态上看,又表现为高低不平的起伏态,即微观上的离散形态; ③ 积水特性,由于地下潜水位较高,当地面塌陷到一定深度时,将导致塌陷区积水; 另外雨季也使塌陷区积水; ④ 表面覆被非均一性,塌陷区内既有积水区,也有塌陷但未积水的绿地,还有因受积水影响导致盐渍化的裸露土地,不同土地覆被斑块之间呈非均一、不规则特征。

( 三) 采矿塌陷地的遥感解译标志

根据遥感影像,首先了解矿井所在位置以及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再根据影像上的色调、植被、微地貌、水体等对采矿塌陷地进行解释,主要解译标志如下: ① 采矿塌陷地的边缘部位常出现张性裂隙,这些张性裂隙在航片上常形成弯曲的条纹和纹理。张性裂隙内富水并且植被往往较为发育。② 塌陷区内的人工建筑物遭到破坏,例如河堤和道路塌方及居民点被迫搬迁,这些影像都是采矿塌陷地的间接解译标志。③ 塌陷区土地利用率明显低于非塌陷区,并且弃置地较多,易与非塌陷区相区别。④ 塌陷区的地表水体形状为不规则状,而人工开挖的湖塘形状规则整齐。⑤ 在塌陷区的复垦区,由于回填造田用的都是矸石和电厂的粉煤灰,复垦区内植物稀少,色调为灰至灰白色,这也是判读采矿塌陷地的重要标志 ( 鹿献章,1997; 张全景,2000) 。

根据不同采矿塌陷地类型的特点,进行了采矿塌陷地光谱特征图斑的选取 ( 表6 - 2) 。

表 6 -2 采矿塌陷地光谱特征图斑

续表

( 四) 采矿塌陷地信息提取

贾汪区权台煤矿塌陷地信息提取技术流程详见图 6 -2。

图 6 -2 采矿塌陷地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图

⑺ 采矿对环境的危害

一、露天采铜对环境有什么危害:露天矿山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污染等危害。

治理与防护方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开采,合理开采。

二、露天采煤对环境有什么危害:为露天煤矿要大面积的开挖地面,所以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很严重,其次地表疏松会造成水土流失,第三是会造成土壤酸化,因为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大量硫元素融合到水体中,进而造成土壤酸化,第四,会造成泥石流,塌方灾害。

治理与防护方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开采,合理开采。

三、采铁对环境有什么危害: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

治理与防护方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开采,合理开采。

拓展资料

一、什么是水体污染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人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⑻ 采矿会不会引发地质灾害,有哪些解决办法

矿山地质灾害又称矿井地质灾害、采矿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灾害等是指在矿床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害。
防治方法:
(1) 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 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3) 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测(威海晶合),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 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热点内容
区块链token怎么应用 发布:2025-07-12 02:46:34 浏览:106
币信可乐矿池官网 发布:2025-07-12 02:42:08 浏览:225
怎样创建一个比特币帐号 发布:2025-07-12 02:16:13 浏览:205
2019年9月25币圈 发布:2025-07-12 02:09:17 浏览:58
区块链技术属于互联网吗 发布:2025-07-12 02:01:24 浏览:603
去兰州美年大体检中心怎么走 发布:2025-07-12 01:51:52 浏览:4
doge一条狗 发布:2025-07-12 01:27:23 浏览:665
普京以太坊普京以太坊 发布:2025-07-12 01:27:14 浏览:352
fabric区块链共识算法 发布:2025-07-12 01:26:31 浏览:590
BTC价格2019年 发布:2025-07-12 01:20:30 浏览: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