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崩崩挖矿是什么
Ⅰ 挖矿平台一般多久崩盘
挖矿平台一般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内会崩盘。挖矿就是比特币的生产过程,而挖矿只是一个形象的名称。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比特币,每隔一个时间点,比特币系统就会在系统节点上生成一个随机码。 Internet 上的所有计算机都可以查找此代码。 找到此代码的人将生成一个块,然后获得一个比特币。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挖掘。
1、挖矿的作用是什么,如下。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系统中,挖矿的作用分为两类:首先,验证交易的正确性并生成区块,这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网络安全。由于争取打包出块权和盈利是所有矿工的目标,而算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所有参与比赛的矿工都将通过升级设备不断提高算力,并花费挖矿过程中的巨额电费。
2、如果核心开发者决定规则的共识,投资者决定价格的共识,那么矿工决定账本和历史记录的共识。挖矿之间的博弈,从最早的CPU挖矿到使用OpenCL语音的GPU挖矿,再到FPGA挖矿,矿工一直采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技术进行挖矿。矿工们不断升级自己的矿机,矿机的算力得到了成倍的提升。但是有一个问题:矿工的收入增加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所有的矿工都陷入了囚徒困境:当你提高自己的算力时,其他人也会提高自己的算力,从而增加全网的算力;但是,每个区块的奖励是有限的。准确的说,你的收入是你的算力/全网算力的百分比。决定你收入的不是你的算力,而是你的算力在全网的占比。因此,从矿工收入的角度来看,算力比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
3、那么谁获利了呢?卖矿机的人被称为“矿霸”。矿霸们不断推出以更高算力和更节能为卖点的新矿机。矿工能否盈利的主要条件之一是能否先拿到最新型号的矿机,因为新矿机的一半利润是在第一个月创造的。当大多数人使用新的矿机时,每个人都会无利可图,这已经成为一场军备竞赛。
Ⅱ 崩落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在崩落法中不需要将采区(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两个步骤回采,而是单步骤回采。因此,这类采矿方法就消除了回采矿柱时,安全条件差、矿石损失和贫化大等缺点。采用崩落采矿法时,围岩和地表必须允许崩落。本书主要介绍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一)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1.概述
本方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将阶段划分成若干个分段,矿石自上而下地逐段进行回采;
(2)放矿、运搬及二次破碎均在底柱中开凿的专门巷道中进行,底柱将随同下一分段一同采出;
(3)围岩在回采过程中自然或强制崩落,放矿是在崩落的覆岩下进行。
应用这种采矿方法,在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条山、铜官山、云南的不少有色金属矿山都在采用这种方法。
2.典型方案
图5-5-10为垂直扇形中深孔侧向挤压崩矿分段崩落法。这种方案在我国目前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此法是把阶段划分成若干采区进行回采,采区沿走向布置。采区长度主要按合理的耙运距离而定,一般为25~30m,多至40m;采区宽度等于矿体厚度,一般为10~15m;阶段高度50m;沿倾向将采区划分成两个分段,分段高度为25m,分段底柱高度为6~8m。
3.采准工程和底部结构
采准工作包括掘进阶段运辅巷道、放矿溜井、通风行人天井、电耙巷道、堑沟巷道、斗川和漏斗颈、切割天井、凿岩巷道等。
在矿体上盘布置脉内,下盘布置脉外运输巷道各一条,在运输水平层,位于两相邻采区的相接处布置穿脉巷道,采用在穿脉巷道中装车的环形运输系统。每个分段布置一个倾斜60 °以上的溜井,直通穿脉巷道。每1~2 个采区布置一个下盘脉外进风、行人、材料天井,用联络道与各分段的电耙道相连。采用“V”型堑沟式底部结构,布置双侧漏斗,漏斗间距5~5.5 m,漏斗坡面角50 °。为了形成堑沟,各分段都应首先掘进两条堑沟巷道,电耙道和堑沟巷道之间用斗川和斗颈联通。斗川和斗颈的规格为2.5 m×2.5 m。堑沟巷道与电耙道间垂距为4.5 m。除堑沟巷道可作凿岩巷道外,每个分段上还布置一条凿岩巷道,其断面为2.5 m×2.5 m,应根据凿岩设备而定。
图5-5-10 垂直深孔崩矿的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4.切割工作
主要是形成堑沟和开凿切割立槽。堑沟的切割,在堑沟巷道内,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与上部凿岩巷道相应的深孔同时爆破,一次或逐次形成“V”型堑沟,如图5-13所示。爆破参数基本与回采薄矿参数相同,但由于垂直“V”型面夹制性较大,两侧中深孔应适当加密,采用孔低距小于最小抵抗线。堑沟的切割工艺简单,效率高,又易于保证施工质量。但堑沟结构对底柱切割得比较厉害,使底柱的稳固性降低。
切割立槽是为回采落矿开创自由面,形成必要的补偿空间,满足崩落矿石的碎胀要求。切割立槽应和回采落矿相适应,按崩矿最大轮廓拉开。立槽的位置和数量,取决于矿体的形态和回采方案。切割槽使用中深孔形成,只有个别矿山使用浅孔。
5.回采工作
目前我国使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都广泛使用中深孔和深孔崩矿。深孔崩矿炮孔布置方式主要采用扇形式(图5-5-11)。扇形排列是指一排炮孔中各孔是自某一点(或两点)为中心(称为放射中心或放射点)而呈放射状的形式排列的。扇形深孔的孔间距自孔口到孔底则是逐渐增大的。
炮孔最小抵抗线,也就是炮孔的排间距离。它是中深孔落矿的一个重要参数,它选取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每米炮孔崩矿量、大块产出率和凿岩工程量等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最小抵抗线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矿石的坚固性、采用的孔径和炸药类型等。例如矿石的坚固性较高、孔径较小、炸药威力又较低时,最小抵抗线的数值就可选得小一些,反之,则可选得大一些。
图5-5-11 深孔崩矿扇形深孔示意图
根据生产实际经验总结的资料,目前矿山采用的最小抵抗线值大致如下:
固体矿产探采选概论
式中d——炮孔直径,mm;W——最小抵抗线,m。
在爆破工艺上,一些矿山成功地应用了挤压爆破新技术,改善了崩矿质量,从而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
挤压爆破就是采用挤压相邻分段的松散介质,以获得补偿空间或开掘小补偿空间进行爆破,使崩落矿石的松散系数,控制在1.1~1.2之内。由于补偿空间小,崩落矿石不能达到碎胀要求,在爆破过程中矿石在挤压状态下进行二次破碎。这种挤压爆破方法,减少了大块产出率,提高了放矿生产能力。出矿一般均采用电耙运搬,耙运距离为30~40m。
6.放矿管理
分段崩落采矿法是在覆岩下放矿,崩落矿石至少有一个废石接触面,这些废石的混入、掺合,是放矿时矿石损失贫化的主要来源,故放矿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合理的放矿管理应该使矿石的损失、贫化小,采场出矿能力大。为了改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矿指标,放矿时电耙道各漏斗之间应进行均匀放矿,使废石与矿石的接触面均匀下降。这里有两种情况:耙道中各漏斗负担矿量大体相等时采取等量均匀放矿,各漏斗担负矿量不等时可采用不等量均匀放矿。此时电耙道中担负矿量大的漏斗,每次放出数量较多的矿石;担负矿量小的漏斗,每次放出数量较少的矿石。
(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1.概述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于1964年在我国安徽向山硫铁矿开始试验使用,1967年又相继在河北大庙铁矿成功地采用,并在金属矿山获得迅速推广,特别是在铁矿山应用更为广泛。几十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采矿方法具有高强度、高效率、成本低、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生产安全等突出优点。
在这种采矿方法中,不但取消了采区的顶柱和间柱,而且将结构复杂的底柱也去掉了,简化了采区结构。这种采矿方法的特点是:在矿体内一般以10m×10m的网度开掘回采巷道,并在其中打上向扇形深孔落矿;随着放出崩下的矿石,崩落的围岩充满采空区,崩落下的矿石是在覆盖岩层下自回采巷道的端部装运至溜井放出。由于使用凿岩台车、装运机、铲运机等采掘设备,所以它是一种高效率的采矿方法。
2.典型方案
(1)构成要素和采准布置:此法的采准巷道包括上、下阶段运输巷道,回风巷道、设备人行通风井、放矿溜井、通风天井、分段联络巷道、回采巷道、切割巷道及切割天井等(图5-5-12)。由于本方法的构成要素是与采准布置密切相关的,故将这两个问题一并加以论述。
(2)阶段高度:这种采矿方法多用于回采矿石稳定的急倾斜厚矿床,阶段高度都比较大,一般为60~70m。当矿体倾角较缓,赋存不规则,以及矿岩不够稳定时,阶段高度可小一些。
(3)溜矿井布置和采区尺寸: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一般是按回采巷道为回采单元。为了管理方便,多以一个溜井服务的范围划分成一个采区。溜井多布设在脉外,其间距主要是根据装运设备的能力而定。当使用ZYQ-14装运机时,平均运距为40~50m,效率较高。当回采巷道垂直走向布置时,溜井间距一般为40~60m;沿走向布置时为60~80m。采区尺寸与此相同。溜井的断面一般为2m×2m的方形溜井或直径为2m的圆形溜井。
图5-5-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示意图
(4)分段高度:分段高度大,可以减少采准工程量。但是分段高度受凿岩设备和放矿时矿石损失贫化指标所限制。随着分段高度的增加,炮孔深度也随之加大,从而使凿岩速度下降。目前我国矿山的分段高度一般为9~15m,实践证明,9~12m效果较好。
(5)回采巷道布置:当矿体厚度较大时(15~20m以上),分段回采巷道应垂直走向布置。矿体厚度较小时,可沿走向布置。
回采巷道间距,也就是一个回采巷道所担负的高度,多在8~12m之间。当崩落矿石粉较多、潮湿、流动性不好时,巷道中心距应小些。上下分段回采巷道根据放矿规律,应交错布置(即菱形布置),如图5-5-13所示。
图5-5-13 天井拉槽法示意图
回采巷道断面的尺寸应根据所采用的设备来决定。从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指标来看,巷道宽度大一些为好,有利于出矿,还便于装运机在全宽度上均匀装矿,提高回收指标。回采巷道应有3%~5%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重载的装运机下坡运行。
(6)分段联络道的布置:分段联络道可分为脉内和脉外两种布置方式。脉内布置时,可得到副产矿石,减少在岩石内掘进的工程量,但缺点是回采至巷道交叉口处,增加了矿石的损失,而且工作安全性较差。所以一般采用脉外布置为佳。
(7)设备井的布置:这种采矿方法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分段多,为了各分段之间上下运送设备、材料和人员,可在沿走向上每隔150~300m,于下盘的崩落界限外布置一个设备井。设备井中安装有电梯和提升设备。设备井的断面是根据运送设备的需要而定,大庙铁矿的电梯设备井的净断面为2.3m×3.3m。
3.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主要是形成切割槽。在分段回采之前,首先要在回采巷道的端部拉开切割槽,形成最初落矿的自由面,为回采崩矿创造条件。切割槽宽度不小于2.0m。常用的拉切立槽的方法为天井拉槽法(图5-5-13)。这种方法是在回采巷道的端部,向上掘凿切割天井。在回采巷道中,在天井两侧钻凿数排垂直扇形深孔,向切割天井用微差电雷管一次起爆成槽。这种方法目前在生产中较广泛地使用。用人工上掘天井比较费工,作业条件差,效率低。为此,近来国内有些矿山已成功地采用了“一次成井”的先进施工方法。
4.爆破工作
在回采巷道中一次爆破的矿层厚度成为崩矿步距。崩矿步距一般为一排或两排炮孔的距离。最小崩矿步距可通过生产试验来确定。在当前矿山生产中,崩矿步距多采用1.8~3m。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爆破工作是在两面(正面和上面)为崩落岩石覆盖下进行的,并向崩落围岩崩矿的挤压爆破。因除了回采巷道以外,无专门的爆破补偿空间,爆破崩下的矿石处于挤压状态,这就是挤压爆破。采用挤压爆破时,对提高矿石的破碎质量颇有好处。
为避免扇形炮孔口附近装药过于集中,装药时,除边孔及中心孔装药较满外,其他各孔应当交错增加填塞长度,如图5-5-14所示。
图5-5-14 炮孔装药结构图
5.回采工作
在分段回采巷道中,钻凿上向扇形深孔进行崩矿。生产中多采用前倾和垂直布置的炮孔层面,如图5-5-15所示。扇形炮孔前倾时的角度一般为70°~80°。扇形炮孔垂直布置时,矿石回收指标较前倾好一些,炮孔方向容易掌握,但装药条件差。在扇形炮孔布置中,其边孔的角度,在我国矿山一般采用40°~60°。中深孔的孔径一般在51~65mm。根据矿石的性质,最小抵抗线变化在1.5~2.0m。在扇形炮孔中,一般使孔底最大间距等于最小抵抗线。
6.采场运搬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使用的装矿设备有以下几种:
(1)自行装矿机。多是风动的,如ZYQ-14、ZYQ-12等。它用铲斗将矿石装入自身附带的自卸车箱中,运至矿井卸矿。
(2)铲运机。其前端有较大的铲斗,将矿石铲入后,运至溜矿井卸矿。这种设备由柴油驱动。
(3)有些矿山用蟹爪式装载机配自卸汽车。用履带式电动蟹爪式装载机将矿石装入自卸汽车中,运至溜矿井。自卸汽车载重量较大,在20t以上。
(4)轨道式装岩机配轨道式自行矿车。用各种轨道式装岩机将矿石装入轨道式自行矿车中,再运至溜矿井。如向山硫铁矿用华-1 型装岩机和向-1型自行矿车装运矿石。铲运机的生产能力比装运机大,因为这类铲运机的铲斗容积大,行走速度快,在短距离的生产能力台班可达300~400 t。
图5-5-15 中深孔布置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矿特点,是属于端部放矿,崩落的矿石是从回采巷道的端部放出,这种放矿特点是生产实际控制放矿、使矿石损失和贫化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依据。
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产生矿石损失有脊部损失和正面损失两类。两个相邻回采巷道之间,存在着脊部损失。在回采巷道的正面,由于崩落矿层厚度大于出矿设备铲入深度,出矿后还留下一斜条崩落矿石,这些损失称正面损失。正面损失的矿石和巷道之间的脊部损失的矿石是相连的,脊部损失的大部分矿石可在下分段回采时回收出来,而正面损失的矿石很难回收。因为在下分段回采时,正面损失的矿石和废石混合在一起,如能放出一部分,也是贫化的矿石。
在端部放矿时,随着矿石的回收,逐渐开始混入废石,从而使放出矿石的品位逐渐下降,这时需确定一个极限品位(叫做截至品位)。当达到这个品位时,即停止放矿。这个停止放矿时的极限品位应当比地质上的边界品位高一些或等于边界品位。同时也要使采出矿石的平均品位高于或等于选厂所要求的最低品位。
7.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评价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应用在铁矿床的开采,绝大部分是新建矿山,从第一个水平阶段起就开始使用,因而都要进行人工崩落围岩,形成覆盖岩层。根据生产实践证明,这种采矿方法最好在第一水平阶段用其他方法已开采完毕,并处理采空区形成覆盖岩层的条件下使用。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一种高效率的采矿方法。它适用于矿石稳定或中等稳定的急倾斜厚矿体或倾角较缓的极厚矿体。国内外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证明,这种采矿方法具有安全程度好、机械化程度高、开采强度大、应用灵活(可以实行分采分运和剔除夹石)等突出优点。
但是,这种采矿方法也存在着矿石损失贫化大(一般损失率为20%~30%,贫化率为15%~20%),通风条件差和设备维修工作量大等缺点。
Ⅲ 你认为现代采矿的最新技术是什么为什么
现阶段,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有溶浸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空场采矿技术等
以下是具体介绍:①溶浸采矿技术。这是现阶段采矿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较好的采矿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该技术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矿物的化学特性与物理特征,以此为基础,在待开采的矿物层中注入溶浸液体,通过化学反应,使矿石中的某些成分浸入到溶浸液之中,然后再从溶浸液之中提取出真正有用的成分。②充填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主要指的是在回采作业的过程中借助充填料对采空区域进行完整填充,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为了确保采空区的稳定性,可采用充填和支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充。对采空区进行充填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崩落围岩使地表出现沉降现象,从而为整个回采作业过程提供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
③空场采矿技术。空场采矿技术指的是把矿块分割为矿柱和矿房,然后再分别进行回采。作业人员应首先完成矿房的开采,然后再进行矿柱的开采,在回采矿柱的时候应采用敞空的方式进行。④岩体加固技术。岩体加固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锚索对大范围的岩体进行加固,锚杆支护通常可对表层之下2m~3m的范围进行加固,锚索则可对岩体之下10m~20m的范围进行加固。实践证明,通过运用岩体加固技术可使溜井、顶板中的不稳定围岩的稳固性得到进一步增强。⑤崩落采矿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爆破作业方法对围岩进行崩落,从而实现控制地压的目的,伴随采矿工作面的进一步扩大,采矿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围岩的崩落,并选择适当的填充物进行采空区域的回填,这样才能达到管控地压的目的。
Ⅳ 矿产开采方式有哪些
地下采矿方法分类繁多,常用的以地压管理方法为依据,分为三大类:自然支护采矿法。又称空场采矿法。主要靠围岩本身的稳固性和矿柱的支撑能力维护回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有的用支架或采下矿石作辅助或临时支护。本法回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采矿成本低,适于开采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矿体,在地下矿山广泛应用。但开采中厚层以上矿体,需留大量矿柱,矿石回采率低,因此采高价矿床时用得较少。人工支护采矿法。用充填材料或其他支架维护采空区,主要使用充填法,故此法又称充填采矿法。在矿房或矿块中,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向采空区送入碎石、炉渣、水泥等充填材料,以进行地压管理、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移动,并在形成的充填体上或在其保护下进行回采。适用于开采围岩不稳固的高品位、稀缺、贵重矿石的矿体;地表不允许陷落,开采条件复杂,如水体、铁路干线、主要建筑物下面的矿体和有自然火灾危险的矿体等;也是深部开采时控制地压的有效措施。优点是适应性强,矿石回采率高,贫化率低,作业较安全,能利用工业废料,保护地表等。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劳动生产率和矿块生产能力都较低。崩落采矿法。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崩落围岩填充采空区以管理地压的采矿方法。适用于围岩容易崩落、地表允许塌陷的矿体。
Ⅳ 崩坏3里面挖矿是什么意思
挖矿就是探险,派遣你的武神去完成任务获得奖励。
崩坏炉必升,因为崩坏能是最重要的,其次炼金厂,相信玩过的都知道金币在崩坏3里面是多么的缺乏,升到一定级数还可获得低级到高级的经验强化材料
Ⅵ 崩坏3新地图挖矿野外扫荡怎么玩
吃个高速采集的饭,然后地图里把能拿的东西都拿了,带有樱花圈的怪也别放过。实行三光政策,勇者怎么干的,你就怎么干。
Ⅶ 金属矿地下开采都有哪些采矿方法
按照大类分
第一类:空场采矿法
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分两步开采)。回采矿房时所形成的采空区,可利用矿柱和矿岩本身的强度进行维护。因此,矿石和围岩均稳固,是使用本类采矿法的理想条件。
第二类:充填采矿法
两步骤进行回采。回采矿房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防止围岩片落,用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管理地压。个别条件下,还用支架和充填料配合维护采空区,进行地压管理。
第三类:崩落采矿法
一步骤回采,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崩落围岩来填满采空区,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地压的目的。因此,崩落围岩充满采空区,是应用本类采矿方法的必要前提。
空场采矿方法有分
全面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
留矿采矿法
分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
充填采矿法分
单层充填采矿法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分采充填采矿法
方框支架充填采矿法
崩落采矿法分:
单层崩落法
分层崩落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阶段崩落法
希望你满意,采纳。。。
Ⅷ 崩坏三挖矿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家园的指挥中心出任务,主要是获取一些升级道具,俗称挖矿。
Ⅸ 矿床开采
(一)矿床开采单位的划分
一般矿床都占有较大面积和有丰富的储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常将矿床按矿体赋存条件,由大到小分为若干部分(开采单位),划归相应的采矿企业(生产单位)进行开采。
一般把矿床的分布范围称为矿区,通常划归一个矿务局(或公司)开采。处于同一地质构造、同一成因的全部矿床,称矿田(煤矿则称煤田)。如果矿田规模较大,可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一个矿井(坑口)进行开采,称为井田(图12-1),井田的边界可以是人为边界或自然边界。开采时,还必须把井田分成较小的部分,对倾斜矿层,常沿其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矿层分成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称为阶段(或称中段),其上下分界面称为水平,如0m水平、-50m水平等(图12-2)。当阶段较小时,开采可沿全阶段一次开采;如阶段面积较大,还应进一步划分成n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斜布置n个开采工作面,称区段。
图12-8 顶板破坏分带示意图
(据北京煤炭科学院,1985)
a—不规则冒落;b—规则冒落;c—严重断裂;d—一般开裂;e—微小开裂;f—冒落带;g—裂隙带;h—整体移动带;i—破裂带
1)冒(崩)落带:直接顶板分裂为碎块向下垮落的范围。可分为不规则冒落段和规则冒落段。这一带岩石碎胀,堆积、透水性好,可形成上部地下水或地表水向下灌入的通道,引起突水,一般不允许这一带发展到上部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
2)裂隙带:在冒落带之上大量出现切层、离层的采动裂隙的范围。该带可分为三段:严重断裂段、一般开裂段、微小开裂段。该带裂隙连通性好、透水性强,当该带达到补给水源时,能使矿坑涌水量急剧增加,甚至造成突水。
3)岩层整体移动带:该带位于裂隙带之上,一般表现为地层整体弯曲变形或剪切位移,或带内整体弯曲下落,一般不产生裂隙,不会构成充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