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細分後還有價值嗎
『壹』 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價值
要回答「比特幣有沒有價值?」,首先就要回答「什麼樣的東西是有價值的?」, 鈔票有價值的吧,但它本身只是一張有花紋的紙。
一本書有價值吧?,但它本身只是在一沓紙上列印了一些字。
你在證券交易所買的股票有價值吧,但它本身只是一個數字元號。
……
所以判斷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並不在於它能不能像米飯一樣讓你吃飽,或者像水一樣讓你解渴,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的關鍵在於人們認不認可、接不接受它。
鈔票有價值,是因為大家都接受它,你用它可以換其他東西。
一本書有價值,是因為有人願意花錢買它,像《菜鳥學理財一看就會》一本就要三四十塊呢,但買的人依然多。
你買的股票有價值,是因為你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出時,會有人來買你的。
那麼比特幣有沒有人認可、接受它呢?當然有,像微軟、戴爾、星巴克、貝寶、維基網路、火狐瀏覽器、綠色和平組織、艾派迪、新蛋集團、Overstock等著名公司或組織已經接受比特幣支付,另外全球還有數以萬計的商戶也完全接受比特幣支付。
可以看出,比特幣是有很大部分人是認可、接受的,因而在這些人之中,比特幣是有價值的。當然也有人認為它是沒價值的。
『貳』 比特幣挖礦進入倒計時 比特幣挖完還會有價值嗎
第一批比特幣於2009年1月開采,Blockchain.info數據顯示:從2009年1月第一個比特幣挖掘開始,挖出100萬個比特幣花了大概200天,而供應量達到1700萬個共耗時500多天。我們不難推測出: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應該不會在接下來122年裡挖光。
1700萬枚比特幣將在未來幾天被開采,依照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的設計,該虛擬貨幣的開采上限約2100萬個,意味著全球礦工將爭奪剩下的400萬個比特幣。
3月初跌破1萬美元關口後,比特幣一路震盪下跌至6000美元附近,自發稿日止,比特幣重新逼近10000美元估值,在部分比特幣交易所內已漲至9800美元。
『叄』 比特幣持續升值,現在仍有升值空間嗎
這種虛擬貨幣是有升值空間的,比特幣是中國許多人關注的數字貨幣,但某些偏遠城市的人們並不太在意,缺乏關注使他們無緣無故地錯過了許多良好的投資機會,最終誰會選擇比特幣,比特幣必須最終成為網路不發達的偏遠山區村民的喜愛,為什麼這么說,有人對此進行了分析,每當比特幣飆升時,都會有大量媒體報道。
但實際上,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比特幣的價值,比特幣的價格現在是幾萬美元。當然比特幣的價格總是在變化,如果你想了解比特幣的價格動態,可以到網路進行查找,像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貨幣最終將被無知的人們所接受,因此如果你不想成為一群被割韭菜的人,則必須盡快了解,切勿盲目投資於比特幣,不要看到其瘋長就開始下手,要多了解在考慮。
『肆』 比特幣未來還有價值嗎
還有些騙子混淆國家機器和全球機器的問題. 難道全球不是具體某一國組成的? 難道中國的國家機器已經開動了? 具體到每一個國家,官方想幹事,肯定都能壓過P民. 就是全球,也是國家聯合體超過P民聯合體. 如果比特幣這么神,一定導致2個情況如下:1,出現世界官方vs 世界P民2,出現中國全民vs美國全民vs日本全民... 等等具體的國家全民 一捅就破的漏洞,騙子們無法自圓其說
『伍』 比特幣不是虛擬貨幣嗎,隨便一個數據就好了,還有流通價值嗎
當然有價值,其實是一種虛擬經濟。
一個比特幣實際上對應於比特幣程序的一個解,而這個程序的解是有限的,因此比特幣也是數量有限的,最開始時程序很容易運行產生解,因此比特幣價格偏低,但越往後解越少,運行難度也越大,因此比特幣就變得稀少而珍貴了,所以它的價值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不能人為決定。
『陸』 比特幣真的有價值嗎
首先:一直覺得很疑惑,原始比特幣的獲得不是靠勞動或者價值交換,而是靠電腦耗電來產生,從礦工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獲取成本,就是那些電費。
其次:比特幣是按照某種演算法獲得,按我的理解是有特定的參數,那麼只要變動參數就會有牛特幣,驢特幣,只要獲得公式略微改動參數,就會有一種新的幣種產生。
再次:誰來賦予它價值?有看到說最初有人用一大堆比特幣換了一頓漢堡吃,現在可以賣到2000多美金價值的衡量取決於投機人數的多少,那麼一旦我的人少了,它的價格肯定會下來。
當我們討論比特幣的價值時,其實討論的是比特幣能值多少法幣。換言之,我們討論比特幣的價值,本質上討論的是比特幣的價格。
那麼比特幣的價格如何衡量呢?舉一個極端點例子,假如有一個比特幣大亨有通過驚人的智商攫取了全部的比特幣,試問這個大亨可以換多少法幣?我想大概律周圍大漢只能拿這些比特幣換到一個漢堡。
其實說白了,比特幣是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的。就是人為炒作的,是一種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也就是說它本身是不存在的,因為很多人信仰他,後來組建秩序。是一個社區行為,是各國文化和開發者聚集的社區,通過互聯網的體系建立秩序,本質是由共同群體賦能比特幣價值的,因為很多人相信它是有價值的。
同樣,法幣的價值共識,是因為有政府在背書,並對法律的價值產生認同,即群體共識賦予價值。
所以,比特幣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算有價值,但賦予他價值的群體跟政府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風險比法幣也大多了。
所以具體有沒有價值,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PS:個人不建議散戶去炒作,價格全部控制在大戶手裡,別人想漲就漲,想跌就跌,散戶進去都是被割韭菜的,不要眼紅別人掙了多少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幫他解答,謝謝。
『柒』 比特幣10年後還有價值嗎現在怎麼買比特幣
這要看你的眼界有多大了,十年前誰也沒有想到1枚比特幣能值這么多錢,17年比特幣最高峰的時候達到了2萬美金一枚,有分析師說比特幣未來的價值能達到30萬美金一枚,但是現在也只能預測。購買方面的話,國內可以在OKEx APP上直接購買,下載完APP,進到法幣交易就能買了,同時OKEx還支持幣幣和合約、期貨的交易。
『捌』 比特幣有價值嗎
我從2個角度分析一下個人對比特幣價值的認知:
1. 對貨幣的小小思考
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是信用貨幣。比如美元,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後,就與黃金脫鉤了。一般認為,現代美元的價值是以美國的國家信用,或者說,國力和軍力支撐的。
但是,這個裡面是似是而非的。因為美國的國力和軍力無法量化,誰能告訴我美國的國力和軍力值多少美元呢?既然無法量化,如何能保證美元沒有印多了?事實上,這也是無法保證的。另一方面,美元上寫著IN GOD WE TRUST,這等於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你了,美元其實是一種信仰。就像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競選時高喊,「美國!美國!」,人們對於美元的這種信任並非是純理性的,而是理性、自豪感、神聖感、似是而非、慣性思維的混合物。
而這種信任也是脆弱的,近的比如泰銖、盧布,一夜間下跌百分之四五十,也是稀鬆平常。更離譜的比如金圓券,民國政府基本上算是詐騙了。
比特幣其實也是如此,它的價值也來自信任,只是它背後不是政府的信用背書。對比特幣的信,是一種更純粹的信,因為它比法幣更看不見摸不著,但就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對它深信不疑,比如我。這種信,來自比特幣技術的簡潔、有力,來自其中包含的超越時代的思想,來自對現有貨幣體系的不滿,來自人類對進步事物的天然嚮往。
2. 比特幣價格與反身性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因為人的恐懼或貪婪,一件東西的價格可能會暫時高於、或低於它的價值,但最終又一定會回歸價值本身。
索羅斯的觀點是,因為人性的殘缺,一個東西永遠回不到它的價值。即矯枉必須過正。當一個東西價值被絕對低估,那麼在上漲的過程中,人們對其上漲的認知不斷強化,往往會導致瘋狂的買入,最終價格會漲到它本身的價值之上,反之亦然。
在這個過程中,價格的上漲引發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追捧,人們因此產生的上漲預期又會繼續推高這個東西的價格。
索羅斯稱之為反身性。
舉個例子:村子裡有一個先知。他告訴大家黃金一定會去漲,大家快去買黃金。大家一窩蜂去買了,黃金供不應求,果然漲了。於是大家都說,先知預測的真准。
這個過程,跟黃金的基本價值,或者對黃金的實際需求,沒有任何關系。
如果拿一個放大鏡來看。在這個過程中,對黃金的看漲的看法是不斷被強化的。因為過程中黃金也是波段上漲。假如在第一個上漲回調時,有人賣掉了。當第二次漲到更高時,這個人就會覺得自己這次操作特別傻,那麼當他下一次再次買入時往往就不會輕易賣出。即使他下一次又賣出了,總會有一次,他會「學聰明了」,不再賣了。
人還是一種社會動物。所以這種上漲預期會不斷傳播啊,還會互相「學習」,加劇了人性的這種弱點。
而往往當一個泡沫破滅時,大多數人都逃不掉。少數理性的人可以跑掉,少數人贏了大多數,賺得盆滿缽滿。在《烏合之眾》一書中就說,群體的智商往往比一個人還低。在管理學上,這叫羊群效應。在中國股市,這就叫「散戶紅利」。君不見,幣易平台上每天有多少人賺的盆滿缽滿,甚至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