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人群分析
❶ 巨鯨,中鯨,散戶怎麼區分
1、手中持有大量的比特幣,如果將所持有的比特幣全部拋售,會影響市場走向的人們我們稱之為比特幣巨鯨。
2、去進行小量的投資,我們稱之為散戶。
3、手中持有差不多量的比特幣,如果將所持有的比特幣全部拋售,並不會影響市場走向的人們我們稱之為中鯨。
❷ 比特幣到底有多少用戶
很多人都想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擁有比特幣?也有很多的機構和學者在研究這一問題,然而,大家只能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側面來估計這一數量,卻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想要估計多少人擁有比特幣,最簡單最常見的方法是查看一下比特幣有多少個非零地址。然而,這種方法卻有非常明顯的缺陷。
第一,一個人可能擁有多個地址,多個錢包。比如有人存0.1個比特幣在手機錢包里當零花錢,另外存10個比特幣在自己的電腦錢包里作為儲值。那麼這兩個錢包就會被算成兩個人,實實際上只是一個人。事實上,很多比特幣的老手會創建數十到數百個比特幣地址,擁有幾個到十幾個的比特幣錢包。
第二,有些比特幣地址是屬於服務商的,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地址,但是這個地址里的比特幣卻是屬於很多人的。例如幣安、火幣這種交易所的比特幣地址,一個地址里有幾萬、幾十萬的比特幣,這些比特幣並不屬於一個人,而是屬於幾百萬的用戶。如果把這個地址算成一個人,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第三,很多人使用的是中心化的錢包,比如像幣信這樣的錢包,還有人是通過灰度這樣的託管機構購買的比特幣。他們雖然擁有比特幣,但這些人並沒有真正的創建比特幣地址,而是很多人共用一個地址。
因此,查比特幣地址是無法確切知道比特幣擁有者數量的。
另一種估計比特幣擁有者數量的方法是查看交易所里的賬戶數,這種方法同樣是有缺陷的。
第一是會有非活躍賬戶,有些人在交易所開的賬戶買了比特幣,然後賣掉了。雖然是一個交易所的用戶,但是並不擁有任何一點比特幣。
第二大多數的交易所並非只有比特幣一種幣種,還有其他的一些山寨幣。例如有人注冊了交易所賬戶,但是只買了狗狗幣或者萊特幣,並不真正擁有比特幣。
第三有些用戶可能在不同的交易所都有賬戶,也就是同一個人會擁有多個賬戶。另外,有些人雖然沒有交易所賬戶,但是通過場外交易或其他方式獲得了比特幣。
統計交易所賬戶數也只能很粗糙的估計比特幣也擁有者數量。
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調查研究,也就是從人群中抽樣,問他們是否持有比特幣,通過持有者的比例來估算整個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擁有比特幣。
最近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大約有9%的人擁有比特幣,如果這個調查靠譜的話,這就意味著大約有3,000萬的美國人擁有比特幣。
歐洲的一項調查表明,大約有5%的歐洲人擁有比特幣,估算出來大約有3,700萬人。
如果把美國和歐洲的這兩個調查總數加起來,也就是大約有了6,700萬比特幣持有者,然而比特幣的非零地址總共才有3000多萬個。從兩個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可以看出,要麼是這兩項調查是存在偏移的,要麼是大量的比特幣持有者都沒有創建自己的錢包。
此外,到底有多少人擁有比特幣?也取決於我們對比特幣擁有者的定義,很多人認為「不掌握比特幣的私鑰就不是真正擁有比特幣。」 Not your key, not your bitcoin. 按這個定義,比特幣的持有者不可能超過3,000萬。
如果把比特幣存在於交易所或者是中心化的錢包里的用戶,也算比特幣的持有者,那麼這一數字可能就會大大增加,事實上,確實有大量的用戶喜歡把比特幣存在交易所里或者中心化錢包里。
所以上面的調查結果也有其合理性,如果美國和歐洲有6,700萬,再加上亞洲和其他洲,那麼,全世界的比特幣持有者數量可能超過了一個億。
這一結論並不是瞎猜的,而是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結論。劍橋大學從2017年開始跟蹤比特幣增長的數據,今年是該項研究的第三年。自首次研究以來,他們注意到比特幣錢包的數量從4500萬增加到1.91億。研究人員認為,這1.91億錢包數量等於大約1億實際用戶量。按全世界有70億人口算,大約有1.4%的人擁有比特幣,雖然看起來數字很大了,但距離大規模的使用仍然有很長的距離,這也暗示著示著比特幣仍然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當然,由於比特幣的匿名性,現在沒人知道比特幣到底有多少用戶,未來也不可能計算出一個確切的數值,除非比特幣發展到人人擁有、人人使用的時代。
❸ 到底誰在玩比特幣
因為它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一個理性的市場,真實的交易量是微不足道的,交易結構非常糟糕,任何不了解加密貨幣市場如何操縱的人在進入市場後都會陷入癱瘓下一層皮膚「。
然而,其他人認為比特幣交易可以說是一門藝術,但同時它可以讓人們感到緊張和上癮。在上面提到的唐尼中,稱自己為「最古老的人」的人因成功獲得了仔細的研究和耐心。他堅信,這是他避開利用日常交易陷阱的陷阱的秘訣。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舊的話,他們認為這些比特幣億萬富翁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投資頭腦,賺錢就像在財富保險中賭博一樣。
最近,發明智能合約區塊鏈以太坊的Vitalik Buterin(V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獲獎者當然是幸運的,但似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運氣來自他們自己的聰明的頭腦「。
「鯨魚」們做了什麼?
分析數據還表明,比特幣市場的財富分配極不平衡。少數投資巨頭(俗稱「鯨魚」)占據比特幣市場的很大一部分,這與比特幣促進金融民主化的初始任務不相容,同時也帶來風險。
根據Chainalysis的分析,截至今年4月,大約有1600個比特幣錢包(由投機者和投資者管理),每個錢包至少包含1000比特幣,總共將近500萬比特幣。這已經接近可用比特幣總數的三分之一。
其中,不到100個錢包由長期投資者持有,包含10,000到100,000個比特幣,按今天的比特幣價格計算,價值在7,500萬美元至7.5億美元之間。
「這種集中的財富意味著比特幣面臨著波動風險,因為少數人可以對他們的行為產生巨大影響。」格拉德威爾並不擔心這一點。
不過,他還補充說,比特幣的這種波動性「對於更廣泛的金融體系來說是低風險的」,因為「在這種波動中,只有少數人會面臨財富的巨大變化。」
盡管如此,由於缺乏監管和非正式場外交易市場的存在,大型參與者仍然有機會參與市場操縱,這使得小型參與者處於顯著劣勢。
馬賽克聯合創始人兼區塊鏈研究總監Garrick Hileman表示:「當你在任何資產上創造足夠大的位置時,你可以改變價格,其中大多數人都在互相交流,他們不僅相互認識,而且對市場活動有很好的了解。「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本月的一份報告中也回應了這一擔憂。他們說有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更成熟的投資者「願意放棄傳統的投資者權利以換取更快的流動性。」
盡管如此,也有人指出,新興市場的高投資熱情和大量資金湧入可以幫助其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雖然這個過程正在逐漸推進,但希望比特幣在未來能夠更安全地交易。對於人來說,這也是一種福音。
你在哪裡交易加密貨幣?
除了最懂技術的人之外,購買和銷售比特幣對每個人都是一個挑戰。隨著去年加密貨幣熱潮持續升溫,一些消費金融公司正在趕時髦的潮流,並使用他們熟悉的應用程序為客戶提供數字貨幣。
為了回應客戶的擔憂,許多交易所也加強了盡職調查程序,並投資了一個更大的客戶服務團隊。隨著技術的進步,交易成本也下降了,但黑客行為仍然很普遍。
機構參與者不願意效仿,包括著名的美國期貨交易所,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GM),它們都開始提供比特幣期貨。與此同時,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Adena Friedman今年表示,納斯達克將在未來考慮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另類基金也在手中,急於嘗試。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250個加密貨幣基金,其管理的資產預計將超過35億美元。但是,最近創建新的加密資金的速度已經放緩。
更正式的場外交易市場已逐漸形成,其中包括由坎伯蘭集團投資的DRW和由高盛支持的Circle。
專家表示,比特幣交易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機構將如何採取各種形式的監管。世界各地的監管工具正在發生變化,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一致性。像東京這樣的亞洲金融中心現在正在監測加密貨幣交易所,而中國則完全禁止交易。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上個月宣布它將對潛在的比特幣價格操縱進行刑事調查。
銀行尤其不願意與加密貨幣及其相關公司打交道,部分原因是對這些交易進行反洗錢調查很困難。
「銀行合規部門確實討厭加密貨幣,他們必須做很多准備才能追蹤每一個加密貨幣來源。」
Hillelman預計比特幣有一天似乎會有一個「合法管理的零售投資市場」,盡管這很快就不會實現,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曼徹斯特城市大學金融經濟學高級講師加文布朗說,比特幣的傳播需要監管機構,中央銀行和稅務機關允許財富從目前的金融體系轉向新的金融體系。
話雖如此,仍然有一些人對比特幣有著堅定的信念。自2014年以來,Sunnie一直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工作。自那時起,她投資比特幣,並且她在去年12月的高峰期沒有出現,因為她在2016年有過類似的悲劇經歷。——認為價格太高高,並盡快出售。
目前,10比特幣佔了森尼資產的50%,而森尼的購買價格僅為3000美元。她相信比特幣的潛力,畢竟它是第一個將區塊鏈用作新技術的項目。
「如果比特幣在今天的價格過山車階段依然存在,我會始終相信它,當比特幣達到六位數字時,我可能會將它全部兌換成現金並直接退出比特幣價格也可能比我想像的要高。 「
❹ 持有比特幣最多是誰
先給簡要結論:一年以前的數據顯示,大約50萬BTC
這里是一點taste:
1)兩個美國人兄弟Cameron Winklevoss和Tyler Winklevoss聲稱持有全世界約1%的比特幣[1]
1%的比特幣哦~~那是多少呢?現在全世界的比特幣總量約為1200萬BTC,也就是說這倆哥們兒持有12萬左右的比特幣。或許你覺得這些其實不是太值錢,但是,注意注意,這兩人的比特幣入手價位是在$10/BTC以下。按現在$430/BTC的市價來計算,收益率是。。。。。。抖~~
2)李笑來在《東方時空》上聲稱自己是中國持有比特幣的第一人,持有六位數的比特幣(沒有找到視頻鏈接。。)
3)絲綢之路的創始人被抓後,他的14萬比特幣被FBI收繳了[2]。
所以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持有量應該大於1%世界總量這個數字。這個看每日BTC持有量的榜單也能知道。
更系統的研究來自於學術界。以色列數學家Adi Shamir(如果這個名字不熟悉的話,他是RSA演算法里的那個S)曾在2012年發表過一篇論文《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ull Bitcoin
Transaction Graph》[3],通過對比特幣系統中前18000塊鏈公開的交易記錄(截止至2012年5月13日)進行分析,研究了比特幣市場里的一些有意思問題。
在他們的分析結果中,前18000塊鏈結束時,擁有比特幣最多的實體,持有量在20萬到40萬BTC之間(文章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且多於20萬的僅有一個實體。而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持幣量在50萬BTC以上,有兩個實體。
注意這里使用了「實體」而不是「人」。文章的分析方法中,可能屬於同一所有者的比特幣錢包都劃歸為同一個實體,這個實體不光可能是人,還有可能是Mt.Gox這樣的交易機構。
另外,通過分析文章中給出的最活躍實體的表格,收入(不算支出)最多的人的收入在70萬BTC以下。也就是說,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持幣量不會多於70萬BTC
❺ 區塊鏈幣圈眾生相 低調的暴富者與焦慮的小白
區塊鏈幣圈眾生相 低調的暴富者與焦慮的小白
自從比特幣大漲,區塊鏈也站在了眾人觀摩的前台。筆者在逛了數十個社群後發現,一切有關書寫區塊鏈技術的內容實際上只是小眾人群在閱讀,人們對區塊鏈如何實現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原理並不感冒,就連基本的區塊鏈是什麼有時候也知之甚少,但這並不能阻止大眾對區塊鏈以及各種數字貨幣的狂熱痴迷。
也許正因為不懂,才充滿好奇,才更容易被各種騙子騙去做待割韭菜。區塊鏈的潮水奔騰洶涌而來,岸邊岸上的眾生們真可謂千奇百態。
第一種,區塊鏈小白群體。
特徵:生怕搭不上暴富的快車,心裡各種焦慮緊張卻又倍感無從下手。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挖礦賺幣,也不知道如何去市場購買和交易,甚至都不知道市場在哪裡。他們對區塊鏈以及各種幣的了解竟然來自於羨慕嫉妒恨,因為身邊人因為買幣而一夜暴富。小白群體似乎每時每刻都在渴望交易,卻又不太敢下手,持現金觀望讓他們越來越焦慮緊張,怕錯過又有點怕虧輸不起。
第二種,區塊鏈項目推廣人群。
特徵:瘋狂加群拉人並甩項目鏈接。筆者在各類社群中發現,這類鏈接大多以發放數字貨幣或送礦機為條件拉人注冊,這類人在社交群內見群就進,見人就拉,一切有人的地方都有他們「辛苦忙碌」的身影。更有甚者,自己建群,拉進去足夠多的人以後竟然全員實施禁言,之後就是群主或管理員瘋狂甩鏈接,鏈接內容基本都是一個套路,項目介紹加註冊地址,並以注冊贈送礦機或幣為誘餌。這種絲毫不顧及群內成員個人感受的行為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這類人群對區塊鏈及幣圈略有所知,但技術上其實並不太了解。其中部分人自己也持有推廣的項目幣,且對自己能早期入局而略感心安,堅信以後會升值大賺特賺。
第三種,早期有過進入幣圈經歷的普通程序員人群。
特徵:有挖幣故事或經歷,心態上大部分人屬於拍著大腿後悔的人群。由於早年挖幣有一定技術門檻,所以這部分人群因為技術身份,很早就接觸了挖幣,他們也是持有比特幣的早期用戶。那個時候,他們挖幣就是挖幣,內心很單純,有的人帶著朋友一起挖,甚至幫助朋友挖(朋友不懂技術,所以基本上是他們替朋友挖)。這類人群挖幣時並未想到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會讓自己暴富甚至從此走向財富自由,所以,很多人在比特幣價格到達200到600的時候,就已經選擇變現。
戲劇性的是那些不懂技術,程序員朋友替自己挖的人群,有的人因為不懂技術或沒在意悲催的忘記了當初挖幣的密鑰,或者丟失了當初的系統文件,讓自己的比特幣永遠冷凍了起來,找不到的已經悔恨的想死,而找到密鑰或系統文件的人最後等來了高昂的回報。提早變現的程序員們與忘記密鑰或弄丟系統文件的人們,在看到天價比特幣後,一邊拍著大腿後悔,一邊又蠢蠢欲動,後悔並焦急著。
第四種,運作項目的CEO們
特徵:親見了比特幣,以太坊大佬們賺的盆滿缽滿,再也無法按捺內心的激動,迅速投入滾滾洪流之中。他們有對未來的暢想,也有遭遇監管後的焦慮。但真正想在行業內做點事的CEO們實際上對監管比較歡迎,這類群體考慮更多的是行業生態的健康長遠發展。
第五種,商業巨頭們
特徵:一部分商業巨頭謹慎觀望,一部分已經投入懷抱,還有一部分避開發幣去嘗試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的廣泛應用。最近萬達在區塊鏈上的布局,媒體已經進行了大肆報道。
第六種,投資大佬們
特徵:低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他們很少大肆宣揚自己在比特幣上賺了多少,但也很少提自己被套了多少。
作為嗅覺敏銳的投資大佬,任何新動向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中很多人既用旁觀者的眼光冷靜觀察,又默默關注著真正有潛力的種子公司。這一群體在各種場合下顯得十分低調。
第七種,各方媒體們
特徵:努力惡補區塊鏈基礎知識,追蹤幣圈各種料。這一群體可簡單分為兩個陣營,一部分致力於純粹的資訊報道以及深度行業分析,他們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行業內出現的各種現象並作出解讀。另外一個陣營則選擇了為新事物站台背書,當然他們往往也帶著批判和懷疑的思維去發現區塊鏈真正的合理應用。
滾滾潮水襲來,眾生千奇百態。區塊鏈幣圈到底該怎麼去認識呢?如何去避開幣圈的騙子們呢?區塊鏈泡泡頭條號以及微信公眾號下一篇將以舉栗子的形式給大家呈現當下的騙術及套路。
最後還是那句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本人僅代表區塊鏈泡泡觀點,不能作為各位投資指導。
❻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擁有比特幣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結論開始:一年前,數據顯示大約有500000 BTC
兩個美國兄弟卡梅隆·溫克爾沃斯和泰勒·溫克爾沃斯聲稱他們擁有比特幣的1%【1】世界比特幣的1%?現在全球比特幣總量約為1200萬比特幣,也就是說,這兩兄弟持有約12萬比特幣。也許你覺得它不太值錢,但要注意這兩個人的比特幣起價低於10美元/比特幣。
請注意,使用實體而不是人。在本文的分析方法中,可能屬於同一所有者的比特幣錢包都被劃分為同一個實體,這個實體不僅可能是一個人,而且可能是像mt.gox這樣的貿易機構。此外,通過分析文中給出的最活躍實體表,收入最多(不包括支出)的人的收入低於70萬BTC。也就是說,比特幣最多的人將持有不超過70萬比特幣世界上有多少人擁有比特幣?文的結論是,截至2012年5月13日,共有185萬實體持有比特幣。如果我們假設比特幣用戶從比特幣出現(2009年1月)開始線性增長,那麼目前的數字應該是250萬。因為實體的數量是在紙面上統計的,比特幣持有者的實際數量應該比這個數字稍微少一點,但不會小很多,因為畢竟大型交易平台的數量並不多。
除上述兩個問題外,[3]還給出了許多有趣的結論,例如:
大約55%的比特幣不用花錢就能省下來。
在像戈克斯山這樣的地方,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小交易。
2012年5月之前,幾乎所有大型單筆交易(>50000 BTC)都是2011年11月8日發生的90000 BTC的後續交易。在這一長串的事務中有非常奇怪的模式。例如,一個實體將90000個BTC分成不同大小的部分,並將其發送回自身三次,然後在Mt.GOx上銷售。售出的90000個BTC通過90個不同的比特幣地址發送回實體,每個地址發送1000個比特幣。這些操作表明實體似乎試圖隱藏這些事務之間的關系。
❼ 數據顯示比特幣周二暴跌15%,比特幣適合什麼樣的人投資
比特幣可以說是大漲大跌,我看來還是比較適合那些能夠承擔住風險,對比特幣感興趣,而且也能夠有閑散資金,喜歡玩區域鏈人群投資。
比特幣有暴跌也有暴漲,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它,如果說有閑散資金可以去投資一些筆袋幣,放在那裡就好,也許某一天想起來,比特幣翻的倍數令你驚訝,也許跌的也令你想不到。
❽ 幾毛一個的比特幣價值翻倍,那些擁有比特幣的人如今過得怎麼樣
如果回到七年前重新選擇一次投資機會的話,會選擇投資股票,然後坐等15年大牛市資產翻幾倍;也可能會投資房地產,然後坐等16年房地產爆發,資產翻番。但選擇七年前投資1萬元比特幣,到17年居然可以坐擁662億元,足足漲了6百多萬倍!
眾所周知,2018年的幣市是慘烈的一年。2018年初,比特幣的價格處於歷史最高位,區塊鏈的概念也開始大熱,很多原本屬於圈外的人紛紛湧入,參與創業、就業、買幣,幣市前景似乎一片大好。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幣價一跌再跌,剛創立的區塊鏈媒體們成片成片的倒下,那些跟風買幣的新人被套在了高位,討論“比特幣”、“區塊鏈”的聲音越來越少。幣圈讓這些新進場的人見識到了什麼叫殘酷。
9成以上的人都被套在這里,信仰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就像美劇最後的王國里那個王後,丹麥人集結准備進攻,她依舊說——上帝會懲罰這些這些異教徒,說的氣定神閑。
去年國內關閉了所有數字貨幣以及ico平台,世界各國都紛紛出手限制,普通持有者在這個時候,願意賣掉的人很少,基本還是以持有為主。這個需要大的決心,生活問題,炒幣問題,各種問題都可能會造成不再持有;這些問題造成的困擾很大,所以很多人過的並不好。時隔半年,世界各國紛紛進場的行業,就是“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在區塊鏈這場比賽中,不少國家都有所動作,持有者們也都在觀望中。
❾ 什麼人會用比特幣 使用比特幣的4類人群
1、關於比特幣使用者的設想,有很多:古怪的人、愛幻想的人、令人討厭的人、不法分子、理想主義者等等等。
從某些方面來說,上述幾類人與比特幣的真實使用者理論上相似,但實際卻有不同。其實,弄清楚比特幣使用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正如 Yelowitz 和 Wilson 此前試驗的那樣,當然,效果並不是很好。
盡管上述二人的方法並不那麼完美,但還是從廣義上確定了四類人群:計算機編程愛好者、投機性投資者、自由主義者和犯罪分子。
這樣的分類與大家想像中的比特幣使用者的形象還算吻合,同時與2013年的一份關於1000個比特幣使用者的調查報告結果非常接近。該份報告顯示,比特幣使用者是一群平均年齡在32歲的男性自由主義者。
2、至於為何將其分為這4類,原因如下:
計算機編程愛好者,追求挖礦帶來的豐厚回報。
投機性投資者,追求高頻波動性下的炒作。
自由主義者,追求一種無監管的狀態。
犯罪分子,偏愛其隱匿性。
自由主義者在比特幣的非學術性文獻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為該類文獻的主題就是憑借科技的潛能去改變現有的社會和經濟秩序(eg Kelly, 2015; Casey and Vigna, 2015)。
主要談及投機者一書提到,他們的目光集中在比特幣具有潛在的投資性(Wilcox, 2014)。計算機編程愛好者是Swan (2015) 和 Antonopoulos (2015)關注的對象,二者分別熱衷於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