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雲主機
1、比特幣挖礦,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
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
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
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像電腦主機一樣的箱子,插上網線和電源,配置好賬戶信息就
可以自動「挖礦」——產生比特幣了。
2、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澤塔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極
點幣、燒烤幣、質數幣。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
比特幣挖礦機的價格從一台兩三百元到20萬元不等。
3、從2011年到2013年,高配置的比特幣"挖礦機"從1萬元漲到了30萬元,但性能也比此前好了
不少。
4、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前的老機器100天才能挖到1個比特幣,如今(2013年)的機器,100天就能挖到3.5個。
按照國內組裝團隊公布的礦機資料,一台售價3000元的最低配置挖礦機,按照比特幣挖礦速
度,30多天便可以回本。
采礦速度10G/s的機器每天24小時能挖到大約0.03個比特幣,而13G/s的機器按照2013年的全
網算力和難度,每天24小時能挖大約0.035個比特幣。
比特幣挖礦機耗電:
根據Digiconomist的比特幣能源消費指數顯示,截至本周一(11月20日),當前全球用於
比特幣「挖礦」所產生的年用電量預計為29.05TWh。TWh是太千瓦時,等價於10億。
每百台S4比特幣挖礦機一個小時耗電900W,每台S4比特幣挖礦機一個小時耗電90W。
② 比特幣是怎麼一回事
區塊天眼: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2021年1月8日,比特幣價格突破40000美元。
③ NB雲礦詐騙跑路,傳銷式雲礦機騙局收割再次來襲
新年第一天,幣圈又上演了一出「割韭菜」的戲碼。NB雲礦投資者們,打著退還保證金、網路競價廣告、網路品牌維護、礦機實體考察的旗號,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然而,這一切都是資金盤的套路。一旦投資者的錢無法提現,應立即聯系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如果公司的資質是購買的、銀行卡也是非法獲取的,那麼追回資金將異常困難。因此,維護自己的權益,引以為戒。
幣圈的資金盤玩法多種多樣,其中「雲算力」成為資金盤的重災區。雲算力最初是將礦機、礦場運營的成本以算力形式打包銷售,供投資者購買。然而,這種模式很難盈利,甚至無法收回成本。資金盤的操盤手則利用雲算力的幌子,向投資者提供高額回報的承諾。劣幣驅逐良幣,在幣圈,雲算力已成為資金盤的集散地。
近期,P2P大佬的加入使得雲算力騙局再次升級。在2019年,幣圈資金盤項目層出不窮。幣圈大佬、資本紛紛湧入資金盤模式,導致大量投資者受害。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的復甦也推動了挖礦領域的資本流入。資金盤瞄準挖礦這塊蛋糕,開始蹭雲算力的熱點。
雲算力是什麼?簡單來說,礦場主、礦工購買礦機,安裝上架,投資者則購買礦機的算力,獲得挖礦收益。然而,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往往沒有真實的實體礦機作為支撐。近期,比特礦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特礦場聲稱投資者無需購買實體礦機,無需關注比特幣價格波動,只需購買「虛擬礦機」,即可獲得固定收益。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理財平台,投資者購買虛擬礦機後,幾天後平台會返還資金,並獲得高額利潤。
比特礦場APP上的虛擬礦機回本周期短,利潤高,注冊門檻低。李勇是比特礦場的玩家之一,他被小利誘惑,放下了警惕。在一次次復投後,比特礦場以跑路收場,李勇最終血本無歸。比特礦場還加入了推廣傭金機制,吸引投資者。但最終,10月12日,比特礦場APP上的資金無法提現,疑似跑路。盡管比特礦場給出的理由是系統正在升級大額提現通道,但最終等來的卻是APP的下架。
雲算力資金盤的套路不僅於此。除了比特礦場,還有吉比特推出的同享租借挖礦項目。雖然吉比特聲稱是同享挖礦項目,但收益卻固定,與幣價和挖礦難度無關,同時引入動態收益,讓下線獲得10%-100%的收益。這明顯是資金盤而非雲算力挖礦。
雲算力職業的最大痛點在於,真正運營挖礦業務的雲算力渠道也很難為投資者帶來收益。今年年初,比特小鹿雲算力渠道出現,很快被發現與比特大陸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背靠全球最大的礦機企業,比特小鹿的雲算力產品的真實性有一定保障,但投資者很難從中獲得收益。
雲算力挖礦與自己建礦場、購買礦機不同,礦工可以按法幣計算成本和收益,而雲算力投資者則需要按幣本位計算。礦工的挖礦周期長,受到礦機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而雲算力渠道則以金融合約的方式運作,算力價格隨著幣價波動大幅波動,且投資者購買和收益都使用數字貨幣。因此,即使雲算力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賺了錢,也可能是以法幣本位計算。如果按照幣本位計算,他們很可能還是虧損的。
雲算力挖礦之所以成為幣圈資金盤橫生的重災區,產品模式上需要投資者先投入資金後獲取收益,很容易被包裝成資金盤或龐氏騙局。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效應吸引散戶參與挖礦,但實體挖礦門檻高,正規雲算力渠道收益低,因此許多人選擇了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同時,一些從P2P行業退出的大佬也殺入了雲算力市場,他們利用雲算力的幌子吸納資金,再慢慢將資金返還給投資者,但只要渠道賺夠了,隨時都可能跑路。
鑒別一家雲算力渠道是否可靠,最重要的因素是看其是否支持自定義礦池。如果連自定義礦池都不支持,投資者的錢可能根本沒有用於挖礦。盡管如此,礦工仍然不建議投資雲算力。近期幣價不景氣,許多礦場主機位空置,也開始接收小型礦工。現在進入挖礦領域門檻並不高,但在魚龍混雜的雲算力行業,真實可靠的渠道往往賺不到錢,而打著雲算力旗號的資金盤卻在大量收割投資者。
④ 比特幣挖礦的礦機可以當電腦主機嗎
是可以的,配置都比較好,不過二手的消耗比較大了。一般用不久。。
⑤ 5000元預算如何打造R5-1400雙卡挖礦游戲主機
5000元預算打造R5-1400雙卡挖礦游戲主機配置隨著比特幣價格飆升,普通家庭也能考慮加入挖礦行列。對於想要兼顧游戲和挖礦的用戶,這套DIY電腦配置既滿足游戲性能,又能滿足挖礦需求。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
核心配置上,我們選擇AMD Ryzen5 1400處理器,定價親民且性能強大。R5-1400基於Zen架構,四核八線程設計,主頻3.2Ghz,超頻可達3.4Ghz,擁有2M二級緩存和8M三級緩存,功耗僅為65W。作為主流CPU,它在挖礦中的表現相當穩健,而自帶的散熱器則簡化了裝機流程。
主板推薦華碩B350 PLUS,考慮到可能的雙卡挖礦需求,這款主板提供了四個PCI介面和四個內存插槽,以及M.2高速介面,為擴展性強的平台提供支持。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與CPU套裝一起購買,性價比更高。
顯卡方面,選擇訊景的RX470黑狼版雙卡套裝,4GB顯存,能有效提升挖礦效率,同時保證游戲性能。對於喜歡玩游戲的挖礦者,這是一次完美的選擇。
內存方面,芝奇的8GB DDR4 2400內存確保了系統運行的流暢。硬碟方面,影馳120G SSD為系統提供快速的數據讀寫速度。
機箱方面,游戲悍將鋒速黑裝雪裝側透機箱提供良好的散熱和觀賞性。電源方面,長城G5全模組游戲電源提供穩定的550W電力,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最後,對於顯示器的需求,建議參考618顯示器導購,挑選一款2017年性價比較高的曲面顯示器,以提升視覺體驗。
這套5000元的R5-1400配RX470雙卡挖礦主機,無論是游戲還是挖礦,都能提供不錯的性能,是性價比高的選擇。
⑥ 雲上挖礦大數據:黑客最鍾愛門羅幣
2018年區塊鏈市場的跌宕起伏中,比特幣的波動和安全問題日益顯著,特別是針對雲主機用戶的非法挖礦威脅。雲上非法挖礦主要分為基於文件和瀏覽器的兩種形式,但基於瀏覽器的威脅在公有雲環境中相對較小,主要威脅來自基於木馬文件的入侵挖礦。
騰訊安全雲鼎實驗室在對抗雲上挖礦木馬的行動中,發現黑客頻繁嘗試入侵挖礦。在對雲上入侵挖礦行為的統計分析中,實驗室發現黑客入侵挖礦的目標幣種以門羅幣(XMR)、氪石幣(XCN)和以利幣(ETN)為主,這是因為這些幣種如門羅幣採用的CryptoNight演算法,適合在CPU密集型的雲主機上運行,且不易被追蹤。
盡管門羅幣價格下跌,黑客對挖礦的熱情並未減退,特別是在公有雲上,門羅幣挖礦行為持續增長。黑客利用雲主機的CPU資源進行挖礦,因為門羅幣的匿名性,使得追蹤黑客變得困難。
通過分析數字貨幣價格和挖礦熱度的關系,發現挖礦熱度與幣種價值成正比,高價值的幣種如門羅幣因其持續價值不受此規律影響。針對雲主機的CPU特性,黑客選擇的挖礦幣種多採用CryptoNight演算法,直接利用CPU挖礦效率高。
黑客主要通過礦池挖礦,利用雲主機的計算資源,如minexmr.com、minergate.com等礦池,成為黑客入侵挖礦的常見選擇。國內自建礦池也受到黑客青睞。雲鼎實驗室建議用戶通過檢查異常埠和礦池訪問,進行防護。
在入侵方式上,黑客利用通用安全漏洞進行批量入侵,如永恆之藍、Redis未授權訪問等。針對這些行為,用戶需要提升安全意識,及時發現並修復漏洞,以防止黑客入侵挖礦。
⑦ 比特幣礦機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挖礦實際是性能的競爭、裝備的競爭,是礦工之間比拼算力,擁有較多算力的礦工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大。隨著全網算力上漲,用傳統的設備(CPU、GPU)挖到比特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開發出專門用來挖礦的晶元。晶元是礦機最核心的零件。晶元運轉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熱降溫,比特幣礦機一般配有散熱片和風扇。
(7)比特幣雲主機擴展閱讀:
比特幣為一種虛擬的貨幣,比特幣挖礦制度為通過計算機硬體為比特幣網路開展數學運算的過程,提供服務的礦工可以得到一筆報酬,因為網路報酬依據礦工完成的任務來計算,為此挖礦的競爭十分激烈。
比特幣挖礦開始於CPU 或者GPU 這種低成本的硬體,不過隨著比特幣的流行,挖礦的過程出現較大變化。如今,挖礦活動轉移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上來,通過優化可以實現哈希速度,這種模式的挖礦效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