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要選比特幣
⑴ 黑客為什麼選擇比特幣
這就要從一位江湖隱士「中本聰」說起了。
2008年11月1日,這位自號「中本聰」的隱士夜觀天象,見時機成熟,於是便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論壇上發布了自己想要發行一種叫做「比特幣」的電子貨幣的新設想。
緊接著,2009年,比特幣橫空出世。
一時間,江湖上傳聞四起: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有何神通?」
「與傳統貨幣可否一比較高下?」
說這一位隱士的「遺世之作」罷了,為何在江湖上掀起這般的波瀾?
原來,這比特幣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逃脫位高權重的政府管制,自立門戶搞起了「小自治」:
比特幣不再需要特定機構發行,而是通過中本聰設計的一套「機關」——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不論世界各地,只要擁有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接入系統,運轉「機關」,你就能夠成為一名「掘幣人」。
一時激起千層浪,江湖上一度掀起了暗流:男女老少紛紛嚮往著投入「掘幣熱」中。
像這樣
▼
或者像這樣
▼
但自古武功絕學問世,觀望者十有八九,真正參透其中奧妙的卻鳳毛菱角。
同樣道理,這創造奇跡的「掘幣人」也並非凡夫俗子就能隨意勝任。就算人人手握電腦和運算工具,但能否成功生成新的比特幣,還要看天賦加努力。
每個「掘幣人」要想挖掘比特幣,就要走入中本聰的重重「機關」中,用計算機通過龐大的計算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而這還遠遠不夠,能否參透天機不止跟「掘幣人」的能力有關,因為「機關」會自動調節題目難度使得整個系統大概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而茫茫「掘幣」大軍都在瘋狂運算,誰能參透天機,就要看造化了。
這就像是買彩票,人人手握運算工具瘋狂生成各種組合的數字,誰能猜中跟大獎相同的那一串,大獎就花落誰家。
最終,有幸獲得特定解的那位幸運兒成功創造出了一枚比特幣,而對他的獎勵,則是足足50枚比特幣。
這時候有人就要問了,世上沒有挖不完的礦,比特幣是否也難出其外?
這就是中本聰隱居世外的真正智慧所在。
跟金銀鐵銅各種礦脈一樣,比特幣也有挖完的一天,「機關」中總共設計了2100萬個的數學問題,並且匹配了2100萬個對應的合格答案。也就是說,比特幣挖掘的上限被控制在2100萬個。
其中的玄機在何處呢?
我們知道,政府之所以呼風喚雨,正是因為手握發行貨幣大權,增發減發都是調控經濟的「猛招」。
而中本聰把比特幣總量這么一限制,斷絕了比特幣市場受調控之路,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孰優孰劣?江湖上站成兩派:
「挺中者」認為,杜絕干預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倒中者」則覺得固定總量意味著可能引起通縮,進而連環引起市場疲軟,讓整體經濟「傷筋動骨」。
究竟功過如何,留予後人說。
那既然掘幣有賞,總量又有限,這礦山豈不是短短幾日就要被挖穿?
高人中本聰怎會任由自己苦心研得的「機關」這樣輕易就被世人把玩個透?
中本聰在「機關」中立下兩道規矩:
其一、比特幣總量越多,獎勵越少。
——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以此類推。
其二、「掘幣人」總量越多,效率越低。
這樣一來,越到後期比特幣的產生速度越慢。按照計劃,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算起,挖礦要足足持續100餘年,到2140年才能到達上限。
而今時今日,全世界被挖掘出來的比特幣總量剛剛超過1600多萬。
而以上種種,只是高人中本聰精心布置的一套「機關」,如此精密的「機關」竟然還有另外一套!
比特幣既是世間難得的稀罕物什,那如何交易?如何管理?
中本聰隱居多年,苦研江湖絕學密碼學,為比特幣流通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世間獨一無二的安全流程。
說這比特幣背後的交易可是非常的復雜,比特幣可以隨機生成比特幣地址,而每一個地址都有一個對應的私鑰,這就相當於銀行卡號和對應密碼。只有同時擁有兩者才能管理卡里的錢。
但這個地址的復雜程度豈是一般的銀行卡能夠比擬的?
比特幣地址有多保密?
每個地址是由大約33位長的、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一串字元組成,總是由1或者3開頭。
這樣的隨機地址有多少個?答案是:可能比地球上的沙子還要多。
如此復雜的「密保系統」,想要攻破,談何容易?
就這樣,在中本聰的第二道「機關」加持下,比特幣流通有了超過一般貨幣的安全保障。
也難怪比特幣一出,貨幣世界內外震顫,一場新的廝殺在暗處蠢蠢欲動。
比特幣就像無數隱秘的獨行俠一樣在政府的權威下野蠻生長,傳說中它們自由(去中心化、免稅、免監管)、強壯(依賴P2P網路,外部無法關閉)、無所不在(跨境無國界)、來去不留名(匿名)。
看懂了吧,「自由」「來去不留名」「無所不在」,就說明比特幣不但可以不受政府的追蹤和監管,還能自由的在全世界的范圍野蠻生長。這可是黑客勒索的絕佳手段啊。
況且,去年開始比特幣就開始瘋狂的漲漲漲,網路世界無孔不入的黑客自然對這些信息了如指掌。
毫無疑問,選擇比特幣,選擇又安全、收益又高的勒索方式。
像這樣
▼
或者這樣?
▼
但天下武功,無堅不破。比特幣同樣存在軟肋。
口訣有三:
其一、比特幣網路不破,交易平台脆弱可破;
其二、「黑市」交易,哄炒橫行,價格日日過山車;
其三、武功精深,凡夫俗子難以參透天機。
尤其這第三條,功夫雖好,門檻太高,可哀,可嘆。
那麼好壞道盡,放眼今日的中國,比特幣究竟何去何從?
平心而論,在央行媽媽眼裡,說比特幣是野蠻生長可一點兒也不過分:過去一年,隨著人民幣的貶值,比特幣再次成為投資者大炒特炒的對象,價值上漲了120%!
機智的路人早已看穿了一切
▼
再加上現在出的這個比特幣病毒,看來,比特幣是時候該受到一波監管了。
⑵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繼續相信比特幣
因為想發財
⑶ 為什麼直接購買比特幣相比挖礦要好
很久以前,任何人都可以在家中的電腦上挖比特幣。而現在,只有專門的礦機才能夠挖礦。
⑷ 為什麼我不應該購買比特幣
原因1:比特幣的價格容易不時大幅下降。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市場價值下跌了80%以上。...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回升並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是,損失時期總是很殘酷的。
⑸ 為什麼選擇比特幣作為贖金
比特幣(Bitcoin:比特金)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
⑹ 為什麼朋友老是建議我買比特幣
可能他炒那個賺到了想推薦給你唄
不懂不要輕易投資,多了解先
⑺ 為什麼我選擇繼續相信比特幣
一個人的死,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不過是多了一座墳墓,但對於相依為命的人來說,卻是整個世界都被墳墓掩埋。這是一句經歷過政策洗禮的獨白。
我們的世界非常的極端,總是不經意的將人和事物,甚至意識形態作為區分成不同種類,有些人認為所有鼓吹比特幣的人都是自由主義者,認為這些人沒有歸屬,沒有集體感,但事實是這樣嗎?我承認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民主主義者,我非常認可西方的三權分立制度,我認為曾經奧巴馬的上台,是民主政治的一大飛躍,也對金山胖的專制深惡痛絕,讀過《貨幣戰爭》的我認識到美聯儲的作用不容小視,美國經濟的問題表面上是通脹,可實際上是這種現代金融體制下的千瘡百孔,真正的原因可不止這些,這些內幕不由認知,政府的負債誰又能知道多少呢?
對比特幣我大概是在五年前開始注意的,我無意間在網上閱讀到一篇比特幣文章,覺得挺新鮮的。同大家一樣,我最開始也會以為比特幣是泡沫或騙局,或者是一種可以保值的貨幣(互聯網黃金)。我花了四年多時間消化,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比特幣其實是一種新的網路協議,它要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讓信息變得有價值,在它的基礎上,你可以重構整個金融體系,讓互聯網回歸價值。
許多早期的比特幣玩家都是極客,但是別忘了,計算機歷史上幾乎每項關鍵性進步在早期都是由這幫極客推動的。第一台 PC電腦的出現同上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密切相關,開源軟體運動的最初推動者是那些相信軟體應該被所有人免費獲取的選手,博客和維基網路這類協作系統的早期推進者希望能讓信息的產生和分發去中心化。這並不是巧合,大規模的技術變革之所以在早期依賴不是為錢做事的參與者,是因為商業性的選手通常要滯後好幾年才會加入到這波浪潮中,比特幣已然進入了這個商業操縱的時代。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的問題,我認為政府做了該做的事情,但是錯失了重改金融體系的重大機會。如果科技界希望能重塑金融業,依託現有的金融服務公司去構建新服務是走不通的,這么做就好像在騰訊或者網路自家的平台上構建服務,同時還想著去顛覆網路、騰訊和阿里。要想顛覆,你得繞開現有這些大公司。
但是,比特幣、以太坊最讓人興奮的一點(同樣也是最不確定的)是,在「可編程資產」的基礎上可能構建的新公司和新技術模式。比如,微支付,第一次大規模的微支付實驗,就是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的應用內購買,雖然有諸多設計上的缺陷(比如中心控制和30%的收費),這次實驗依然很成功。我認為比特幣會促成一個適用於開放 Web 的微支付系統,從而為許多重要服務(比如新聞業)提供除開 banner 廣告之外的商業模式。很有可能,會成為顛覆未來金融的關鍵,成為時代的寵兒。
現在世界的經濟怎樣了?除非你有改變它的能耐。我不敢說比特幣或者任何一項新技術可以拯救經濟或者世界。但是,技術上的革新必然會帶來世界面貌的大飛躍,甚至顛覆。我們使用技術行業創造的產品,催生新的服務,淘汰現有服務。我相信科技界要想改變金融領域,需要繞開現有金融巨頭創造新的服務,比特幣很有機會改變整個世界的金融體制,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能解決,但是這是一場值得一試的實驗。
所以我們國家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應該抱有開放接納心態,想想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比特幣仍然值得我們冒險。
最後,作為鏈向財經創始人,也作為區塊鏈行業的一名寫手,歡迎各位一起參與,貢獻自己對區塊鏈的理解,碼下來,留給後世思考。其實,人人都能當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