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道比特幣
Ⅰ 中國央行監管比特幣有何意味
資金外流
Ⅱ 半月內,央行針對比特幣連發兩道禁令,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比特幣畢竟是虛擬貨幣,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央行打壓它是正常的。
央行打壓自然有它的理由吧。
比特幣
比特幣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它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
總述
在比特幣還是虛擬貨幣的情況下央行應該會一直打壓的吧,目的應該也很簡單它的不確定性會給市場帶來波動。
Ⅲ 央行調查比特幣會牽涉到哪些數字貨幣
央行調查比特幣會殃及所有的數字貨幣,但是央行調查比特幣的真正目的是給比特幣降降溫,比特幣最近一段時間真的是太火爆了,價格屢創新高。
但是,央行調查比特幣對幣盈中國平台上的數字貨幣影響較小,因為幣盈中國平台上的數字貨幣有實體資產的支撐,只是作為一種資產憑證而存在。
Ⅳ 央行等五部委發布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會給現有中國比特幣系統帶來哪些實質影響
之前在高中的時候,剛剛接觸到比特幣這個東西,我記得當時10塊一個,現在3000難買。價值翻了300倍。哎,如果當時屯幾個 現在呵呵呵呵呵。
所以,我想說一句,比特幣不是某個國家的,不是某個銀行說的算的,比特幣是全世界的!!!!
其實,央行的這個不是間接承認比特幣的地位了嗎?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Ⅳ 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會對比特幣產生威脅嗎
防範比特幣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們知道,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存在很高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數字貨幣的有限性使得它被當作投資品,價格極不穩定,那些不了解數字貨幣原理、過度重視投機的人,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遭受損失。
其次,國家數字貨幣一定程度上是與本國法幣掛鉤的,所以它有效避免了比特幣所存在的價格波動性問題。因為我國國家發行的CBDC是由央行信用做擔保的,所以它一定是穩定幣。當今國際形勢下,我國研發數字貨幣意義重大。推出數字貨幣不是權宜之計,它已成為我國未來貨幣的發展方向。
Ⅵ 為什麼今年央行加強比特幣監管後,價格反而翻兩番
因為它的發行、監管、流通不受央行控制,如果放開,很難控制其對經濟的影響,目前也無法判斷其對經濟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因此暫時不合法。
Ⅶ 央行進駐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檢查會帶來什麼影響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特幣或許有所耳聞,但是到底是何方神聖卻知之甚少。筆者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也只能寬泛粗略的為大家介紹並解讀一下比特幣,因為它在中國實在是沒有研究的必要。
比特幣伴隨著08年金融危機應運而生,是一個自稱「中本聰」的日本人提出,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的電子虛擬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而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截至目前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
比特幣的最大優點在於去中心化,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不會受到人為的操控,而且總量固定,可以全球流通,完全擺脫了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而且美國電商eBay,租車服務公司Uber等巨頭企業旗下某些業務已經開始支持比特幣支付,國內極少數商家也出現過支持比特幣交易的案例。
可能大家看到這里仍然是滿頭霧水,其實簡單點理解,比特幣就是一種貨幣,虛擬貨幣。如同網路游戲中的貨幣一樣,只能在被允許了的特定環境下進行支付。再比如說Q幣,用Q幣無法買菜、買衣服,買化妝品,但是可以用於購買騰訊的某些產品,性質類似。但是不同的是比特幣不能被任何機構創造,不會受到人為的定價與操控。
因此,現在最大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誰可以認可這種貨幣,或者說哪個商戶允許你用比特幣去購買他的商品。再簡單的說,商家賣給你商品,然後收取你的人民幣,再用收取的人民幣去別的地方消費,但是如果收取你的是比特幣,而他拿著比特幣又無法在其他地方進行消費,那麼商戶就肯定不會賣給你東西,就造成了比特幣缺乏流動性。
雖然很多國家政府並沒有明確取締比特幣,但是也沒有一個國家明確表態將其視為合法貨幣。我國的特殊國情下即便在將來也完全不可能承認這種貨幣,因此比特幣沒有實際價值,只有人們賦予它的虛擬的價值,決定了比特幣的未來沒有市場。
而且目前在國內投資比特幣的人數量非常少,基本上這種投資方式就是單純的投機行為,在有限的投資者手裡倒來倒去,倒到最後一個人手裡,就變成了垃圾。類似於傳銷,前面的人有肉吃,後面的人連粥都沒得喝!
如今央行進駐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檢查,意圖非常明確:我不明令禁止這種貨幣,因為我需要走國際化開放的路線,發達國家都沒有禁止,我也不禁,但是我是堅決不同意他的存在,所以我要有行動來打擊!因此最後筆者建議大家,盡量,是一定不要去投資這種沒有價值的東西。
Ⅷ 中國央行對比特幣開始報道,是否已經承認比特幣作為固定投資資產
2021年2月21日消息CCTV-2(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報道稱,近日,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19日,比特幣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20日晚,比特幣價格更是一度突破5. 7萬美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至此,與去年3月時3800多美元的低點相比,比特幣價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上漲幅度已超過1300%。伴隨比特幣價格一路上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公開宣布將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有機構分析稱,特斯拉上個月通過比特幣獲得了近10億美元的賬面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出售電動汽車的收益。
杭州互聯網法院稱:比特幣具有財產屬性,應認定其虛擬財產地位。
據鏈喬教育在線調查和分析,從2021年陸續每個省法院會把比特幣作為一種具備法院效應的資產品種。
Ⅸ 央行下發監管比特幣通知是政府履行什麼職能
政治功能和經濟職能
因為比特幣有如下潛在的風險:一是較高的投機風險;二是較高的洗錢風險;三是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從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穩定的角度來說是政治職能;從確保市場運行暢通、保證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而對企業和市場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來說是經濟功能。
比特幣之家網有關於央行等5部委的通知和解讀。
從目前的形勢看,由於比特幣等的總量較小,交易市場規模有限,金融機構也沒有直接參與交易和投資活動,只要採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就可以避免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帶來的風險沖擊金融體系、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同時,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商品,其價格波動與實體經濟缺乏關聯,實體經濟交易以比特幣計價、支付的范圍極為有限。也可以通過加強防控避免比特幣等虛擬商品以對實體經濟構成沖擊。但是,由於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存在較高的投機風險、洗錢風險,以及被違法犯罪分子或組織利用的風險,其現實風險仍值得關注。
2011年我國第一家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出現以來,在短短的幾年中我國已經出現了數十種類似虛擬商品,設立了十餘家大大小小的比特幣及萊特幣等其他類似虛擬商品的交易網站,高峰時期的日比特幣交易量佔世界比特幣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在這些交易網站藉助「網路貨幣」、「未來趨勢」、「數字黃金」等概念進行炒作和推動下,比特幣及其他類似虛擬商品的交易開始從單純的買賣轉變為採取「融資融幣」、杠桿交易等交易方式的高風險投機活動,對比特幣還缺乏足夠了解普通民眾大量參與,出於跟風或者投機的心理持有、使用和交易比特幣,損失較大。如果不加以限制,不僅將影響人民幣作為我國主權貨幣的嚴肅性,也將對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造成損害。
Ⅹ 2014年五月十七九點半央視13台關於比特幣的報道
央視關於比特幣的報道實在是太多了。在2013年年底比特幣價格的暴漲和媒體的曝光關系是非常大的。央視新聞就曾多次正面報道比特幣,導致比特幣的讓更多的人所了解。有人曾質疑2013年年底比特幣價格的飆升就是國內某個團隊或投資機構、基金所精心策劃的。媒體的廣泛報道,可能是他們推動的結果。但自從央行在2013年年底下發關於比特幣的風險通知後,比特幣就開始走向了長期的下坡路。央視的報道也從正面報道轉為負面報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