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挖礦賺取比特幣
一天挖不了,需要2000年。
比特幣的全球統一計算難度是2621404453(預計兩天之後變化),一個2.5GHz的CPU,需要2000多年才能算出一個比特幣。
顯卡「挖礦」要讓顯卡長時間滿載,功耗會相當高,電費開支也會越來越高。國內外有不少專業礦場開在水電站等電費極其低廉的地區,而更多的用戶只能在家裡或普通礦場內挖礦,電費自然不便宜。甚至雲南某小區有人進行瘋狂挖礦導致小區大面積跳閘,變壓器被燒毀的案例。
(1)瘋狂挖礦賺取比特幣擴展閱讀: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
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
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⑵ 十年價值狂飆1380萬倍,令無數人瘋狂,比特幣究竟是個什麼來路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消費方式
許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網站,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交易。比如火幣、幣安、OKEx之類的網站,以及淘寶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幣兌換美元、歐元等服務。毫無疑問,比特幣已經成為真正的流通貨幣,而非騰訊Q幣那樣的虛擬貨幣。國外已經有專門的比特幣第三方支付公司,類似國內的支付寶,可以提供API介面服務。
⑶ 貓盤挖礦版是怎麼挖礦賺比特幣的
具體來說,用戶可以共享貓盤的閑置存儲空間、帶寬資源,這些資源會輸出給內容、視頻、游戲、區塊鏈等公司,貓盤公司會將後者支付的法幣、各種數字貨幣統一換算為比特幣,用戶就會以此獲得相應的比特幣收益,這也是貓盤獨有的挖礦模式。
為什麼獎勵比特幣?
因為市面上的同類產品獎勵給用戶的都是相關公司自己發放的積分、鑽石等權益,而這些權益則大都價值很低甚至毫無價值。除此之外,那些曾經看似火爆的項目目前均已幾盡凋零,早期參與的玩家可能有所收益,參與時間較晚的玩家則大多血本無歸。
我們知道,比特幣是數字貨幣世界的錨定幣,貓盤直接使用比特幣激勵用戶,並且用戶可以隨時提幣到自己的錢包,收益也就能得到有利保障。而且,比特幣破發的風險幾乎為零,用戶的收益也就更加持久和穩定。
挖礦收益是怎麼分配的?
談分配,首先要引入一個「存儲力」的概念,貓盤用戶的收益和存儲力直接掛鉤。存儲力是基於用戶共享的存儲空間、帶寬及在線時長等因素綜合得出的一個指數,存儲空間越大、帶寬速度越快、在線時長越長,相應地,存儲力就越大,反之同理。
貓盤通過共享存儲帶寬資源獲得收益,用戶每天可以通過App查看收益,也就是賺了多少比特幣。貓盤的挖礦收益分配並非隨機,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得出。簡而言之,用戶每天的收益取決於個人存儲力、全部用戶存儲力以及每天的發幣量。計算公式如下:
單個用戶當日收益=單個用戶當日存儲力/全部用戶當日存儲力*當日發幣量
由此可見,用戶的當日收益與當日存儲力指數和當日發幣量呈正相關,與全部用戶當日存儲力指數呈負相關。
每天的發幣量是多少?
貓盤整合用戶共享的存儲和帶寬資源,向需求方提供存儲和帶寬服務,並將對方支付的各種數字貨幣換算成比特幣發放給用戶。而每天發多少比特幣,取決於實際業務情況,暫時沒有辦法給出具體數字。我們能明確的是:
和其它挖礦產品不同,貓盤並沒有自己發幣或限制挖特定的一種、幾種幣,而是賺取別人支付的各種數字貨幣,這些貨幣都是市場流通幣,貓盤將這些貨幣統一換算成比特幣分配給用戶。
注意,這其中所有貨幣都是可流通的,同時,存儲節點越多業務越多,總體挖礦收益就越高;而其它的挖礦產品,均由自己發幣或限定挖幣,絕大部分可挖的幣量是有上限的。隨著時間推移,礦機必然越來越多,挖礦收益就會越來越少。
⑷ 比特幣挖礦是如何賺取比特幣的
新的比特幣是通過一個叫做「挖礦」的過程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計算機需要消耗能量和算力資源來解決一個很難的數學問題,通過這個問題就可以驗證最近的比特幣交易塊。解決數學問題的礦工將區塊添加到區塊鏈中並接收新生成的比特幣。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
⑸ 初期瘋狂挖礦是正確思路么
比特幣挖礦: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稱之為挖礦。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貳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以及建構其上的P貳P中國絡。比特幣是一種P貳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貳P中國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P貳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該貨幣系統曾在四年內只有不超過依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貳依00萬個
⑹ 關於通過挖礦來獲得比特幣的問題
挖礦要投資,目前,產出並不高於投資,不合算。
因為比特幣價格低,是的,沒錯,就2600一個,也還是低於挖礦成本價的。
所以,做這行的人不多,但要做了,基本就是會自己造礦機,或者純信仰者,或者大規模的用規模拉低成本。
⑺ 比特幣挖礦一天掙多少
大概有37塊錢。
我先來介紹一下比特幣系統的獎勵機制。
比特幣通過系統設置,基本能穩定在平均每10分鍾挖出一個區塊。每一次出塊獎勵都給挖出該區塊的礦工。挖出區塊的礦工稱為出塊礦工。出塊礦工會把比特幣網路中的合法交易記錄到區塊鏈上,這樣礦工就能收到記賬的手續費。
出塊礦工的獎勵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系統給獎勵,稱為Coinbase獎勵(也稱為系統發行獎勵),另一部分是記賬記賬獎勵,稱為礦工費。Coinbase獎勵,最開始是50枚比特幣,區塊高度每到21萬的整數倍,Coinbase獎勵就會減半,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比特幣挖礦獎勵四年減半。
目前階段Coinbase獎勵為12.5枚比特幣。就目前階段而言,礦工挖出一個區塊的獎勵,收到的交易礦工費平均大約在0.1枚比特幣(不固定),也就是說礦工挖出一個區塊得到的平均獎勵約為12.6枚比特幣。
礦工的獎勵99%左右來自系統的Coinbase獎勵。根據比特幣系統平均每10分鍾可挖出一個區塊,一天可挖出的新區塊數量為144(60*24/10=144),目前每天可挖出比特幣數量為1800BTC(144*12.5BTC=1800BTC)。加上每個區塊約0.1BTC的礦工費,所有礦工一天得到的總獎勵約為1814.4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