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是那國人
㈠ 傳說中比特幣的創始人是誰
多年來,人們只知道比特幣是由一名自稱為「中本聰」的人發明的,但他到底是誰,或是否真有其人,這卻一直沒人知道。先前有人猜測他可能是經濟學家、比特金提議的發起人紹博,或是美國或俄羅斯安全部門。
《新聞周刊》最新報道稱,在向中本聰的家人和一些比特幣程序員了解情況後,在加州南部的聖貝納迪諾找到了中本聰。他在1959年和母親移民到加州,並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後來,他把名字改為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該報道指出,中本聰只是含糊地承認,他與比特幣項目的關聯,稱自己不再參與此項目,並拒絕進一步討論自己與該項目的關系。
該報道援引他的話說:「這個項目已經轉交其他人了,目前由他們負責,和我不再有關系。」
但中本聰過後接受美聯社的訪問時表示,《新聞周刊》誤解了他所說的話。他說:「我當時的話聽起來像是我曾參與比特項目,但現在已經沒有了,這不是我想表達的。我要說的是,我已經不再參與工程方面的工作。」
比特幣基金會不願確認該報道是否屬實,稱「沒有證據證明報道中的中本聰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
報道說,他如果真的是比特幣創始人,他所擁有的財富預計高達4億美元(約5億新元)。
中本聰與比特幣是否真有關聯,連他最親的家人都表示不知情,他的弟弟阿爾圖說:「他做事非常專注,而且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想法。他很聰明,無論是數學、工程或電腦,他樣樣都精通。」
比特幣基金會的首席科學家安德烈森表示,他曾在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之間和名叫「中本聰」的男子在網上討論比特幣的事情,但兩人從沒通過電話交談,更沒有見過面。安德烈森對《新聞周刊》說:「如果你以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出現,那麼現在你不得不拋頭露面,對媒體作演說和評論,而這並不適合中本聰的個性。
㈡ 第一財經 比特幣之父到底是誰
不知不覺,比特幣在一路爭議中已走過近8年歷程。從誕生之日起,人們對它愛憎分明,支持者堅信比特幣能顛覆現有貨幣體系,反對者認為它一文不值。
近日,一則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身份意外曝光的新聞,讓原本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比特幣又火了一把。然而,平日行為低調、深居簡出的澳大利亞商人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從主動承認到因「沒有勇氣」放棄證明自己是「中本聰」,僅用了5天時間。
不出意外,「中本聰」之謎仍將繼續下去。
「『中本聰』身份的波折並沒有給比特幣市場帶來明顯影響,」比特幣中國(BTCC)總裁李啟元昨日(5月9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特幣作為一種創新事物,在過去幾年時間,能夠生存下來並且穩步成長,已經標志著一種成功。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則對比特幣的發展前景感到擔憂,「目前沒有任何政府願意放棄其管理權,接受比特幣替換法定貨幣。」
「中本聰」身份之謎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討論小組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其中首次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2009年,全球首款比特幣演算法軟體出現,在此後短短4年裡,比特幣價格出現成百甚至上千倍的增長,巨大的吸引力令其他投資標的都黯然失色。
作為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不僅掌握著最核心的技術,同時因其擁有著約100萬個比特幣所帶來的巨大財富(目前1個比特幣價格約為2970元人民幣),更增加了人們對他真實身份的好奇與猜測。
5月2日,賴特向幾大境外媒體公開表示,他就是所謂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一時間激起市場熱議。
(過去1年比特幣價格走勢)
今年46歲的賴特,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他曾在2015年比特幣投資者大會上自我介紹時稱,他曾是一位學者,從事商業研究,擁有法律博士和統計學碩士學位。
國外主流媒體稱,賴特通過使用屬於比特幣創始人所擁有的比特幣,從技術角度對自己的「中本聰」身份進行了證實。賴特也公開表示,作出公開自己身份的決定並不容易,而促使自己澄清事實的原因是,他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關心,「希望藉此消除圍繞比特幣的不實傳說和擔憂」。
正當互聯網世界對於賴特的真實身份爭論不休時,劇情出現重大轉折。
5月6日,賴特突然發表題為《我很抱歉》的公開信,表示自己「沒有勇氣」繼續證明自己是「中本聰」的身份。
「我曾相信我能夠結束過去數年的隱匿和躲藏。但是,隨著過去一周事件的發酵,我原本准備公布我擁有初始區塊的證據,可我受不了了。我沒有這個勇氣,我做不到。」賴特說。
賴特在公開身份時曾表示,自己不要錢,也不想出名,更不想被崇拜,只想一個人待著。李啟元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真如其所言「想要過自己的生活」,為何突然選擇曝光自己的身份呢?
顯然,賴特的出現並沒有徹底終結「中本聰」之謎,而投資者更為關心的是,「中本聰」的現身對於比特幣價格將帶來什麼影響?
區塊鏈鉛筆創始人龔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本聰」的身份不會對市場帶來實質性影響,更多的是象徵意義。除非「中本聰」大量拋售手中的比特幣,否則不會對比特幣價格帶來影響,「從2009年到現在來看,『中本聰』不是一個對金錢很有慾望的人,不會因為幣值的高低而買賣比特幣」。
神秘光環下的艱辛之路
近日,瑞士小鎮楚格(Zug)宣布,從今年7月1日起,將允許買家以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為其公眾服務買單。雖然這種支付方式在適用范圍和金額上還存在很大局限性,但小小的進步足以讓比特幣的堅定看好者歡欣鼓舞。
從最開始只能在網路上購買虛擬物品,到現在可以兌換成多國貨幣,比特幣一路走來波折不斷。
2014年2月,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稱,因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導致比特幣失竊,損失總價達4.7億美元,平台宣告破產。受此影響,比特幣價格僅在幾秒鍾內就從600多美元暴跌至102美元,跌幅達83%。
2015年1月,作為全球最可靠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之一的Bitstamp遭黑客攻擊,導致至少500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引起部分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恐慌。比特幣的開放性與安全性引發行業擔憂。在負面消息層出時,比特幣終於迎來監管機構的認可。
2015年9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首次確認將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這意味著比特幣被歸類為像黃金和石油一樣的商品,交易行為將遵守所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規則;同年10月,歐洲法院正式裁決,在歐洲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應該和傳統貨幣一樣免徵增值稅。因為根據歐盟的相關規定,「被用作法定貨幣的貨幣、銀行票據和硬幣」無需繳納增值稅。比特幣向合法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盡管如此,市場仍擔憂曾在2013年達到歷史峰值8000多元人民幣的比特幣能否重回往日風光?
目前,比特幣價格徘徊在2900元左右,與之前的大起大落相比平穩了很多,比特幣的交易量也有大幅回落。
「我不認為比特幣由熱變冷,與2013年大幅上漲、過熱相比,我認為現在才是比特幣比較正常的價格,2013年從1月份的幾十美元在不到一年內上漲到上千美元,透支了後面的漲幅,所以2013年後,一直在回落。」龔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
比特幣到底值多少錢?估計比特幣的玩家、交易所、礦機製造商,甚至比特幣的創造者都無法給出一個准確的答案。
雖然比特幣的價值無法給出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的數量是一定的。由於比特幣的「發行」須依賴復雜計算獲取,因此與傳統貨幣發行的「印鈔」模式有本質區別,比特幣總量按照設計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並最終在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極限,業內人士預計目前總量已經達到了1550萬個。
李啟元認為,比特幣數量有限與目前各國央行大肆印鈔導致通脹與法定貨幣購買力下降形成鮮明對比。「比特幣產生的目標不是去代替現有貨幣,而是變成世界上通用的數字資產,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業內普遍預期,隨著短期投機者的離場,以及比特幣相關應用的不斷開發、基礎設施的完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將處於良性發展階段。
除比特幣以外,還有萊特幣、以太坊、狗狗幣、瑞泰幣等優秀的數字貨幣。
㈢ 中本聰是誰
萊特幣之父談中本聰:誰是中本聰並不重要
轉載自 萊特幣之家
最近,一則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出現在美國加州的新聞令整個業界再次陷入對這一「神秘人」的瘋狂追隨,不過這一消息最終被證明並不真實。與比特幣的發明者不同的是,萊特幣的發明者Charles Lee身份卻一直明朗,近日他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TC China(比特幣中國)也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這一虛擬貨幣有可能成為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
中本聰「現身」
《新聞周刊》(Newsweek)上周四報道稱,中本聰生活在加州洛杉磯東部的天普市,現實中的名字叫多利安·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報道稱其今年64歲,盡管持有價值達4億美元的比特幣,但住所並不奢華。他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擁有物理學學位,並且似乎具備了開發加密貨幣的必備技能。另外,他曾在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參與過安全和通訊方面的工作。
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中本聰卻表示媒體對此有所誤解。中本聰稱,他從未聽說過比特幣。他堅決否認自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他多次強調:「我跟比特幣沒有任何關系。」
中本聰是誰沒那麼重要
比特幣愛好者們對中本聰現身的期望再次落空,不過,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卻專訪到了Charles Lee——交易量和市值都僅次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萊特幣的創始人。對於媒體迫切渴望掀開中本聰面紗的報道,Lee則認為,中本聰是誰並不重要,人們只需要關注比特幣本身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可以了。
Lee目前就職於一家致力於比特幣交易平台和錢包開發的公司。「我認為萊特幣和比特幣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致力於比特幣事業對萊特幣的成功也有好處。」他說。
「在知道比特幣之前,我一直都在投資黃金,我認為這是抗通脹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在3年前我接觸了比特幣,我覺得它就是數字黃金,並且相比黃金它有很多其他優點。比如比特幣可以無限分割,可以無成本地發送給其他人,但是它相比黃金也有劣勢,那就是沒有相對應的實物。」Lee說。
實際上,Lee的第一個山寨幣項目並不是萊特幣,而是Fairbrix虛擬幣。Fairbrix是虛擬貨幣Tenebrix幣的一個克隆品,Tenebrix幣創建於2011年,但Lee認為,Tenebrix的開發者自己也挖幣,為自己採集到700萬枚Tenebrix後,開發者才正式將Tenebrix發布,這顯得很不公平。「因此,社區有興趣創建一種零預採掘狀態的Tenebrix克隆幣,使之更加公平。」Lee說。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Lee編寫的Fairbrix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時使用的是Scrypt加密演算法,而不是比特幣採用的SHA-256加密函數。不幸的是,Fairbrix是一個失敗的項目。
但Lee的下一個山寨幣嘗試獲得了成功。2011年10月,他啟動了萊特幣,該項目融合了比特幣客戶端的代碼,排除了扼殺Fairbrix的程序故障。
萊特幣與比特幣有許多重要差異。與比特幣的2100萬枚上限不同,萊特幣的上限是8100萬枚。為了使「挖礦」這一活動更加民主,萊特幣還融合了來自Tenebrix項目的工作量證明Scrypt加密演算法。
「Scrypt設計的好處是利用CPU就可參與『挖礦』,而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需要使用集成電路(ASIC),就是所謂的昂貴的『挖礦機』。」Lee說,「比特幣和萊特幣之間的關系更多則是互補,而不是競爭。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虛擬貨幣。例如在購物時可以使用萊特幣支付,因為它的交易確認時間更短,而在進行大額轉賬時則可以選擇比特幣,因為安全性更高。」
在談到其他山寨幣時,Lee表示,它們中的很多都只是一個騙局,是開發者賺錢的工具,他暫時還未發現其他能跟比特幣「匹敵」的山寨幣。「普通投資者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一個山寨幣是否值得投資,首先是看其預先被挖出來的幣數,如果開發者預先擁有很多這種山寨幣,那麼很可能他們是在利用其牟利;其次則是開發者對程序的態度是否認真。」Lee補充道。此外,他表示了對一種還未發布的虛擬貨幣Ethereum的興趣,或許Ethereum將會在未來的虛擬貨幣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BTC China(比特幣中國)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比特幣中國提供的數據顯示,上線萊特幣當天,網站的訪問量激增,三天累計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Lee認為,比特幣中國上線萊特幣,進一步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萊特幣是繼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
㈣ 比特幣創始人到底是誰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0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聲稱擁有98萬枚比特幣,這位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中本聰究竟是誰
中本聰是誰?為什麼人們對他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呢?這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說他把自己的比特幣丟了,不是一兩個哦,是很多。98萬個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
所以對於比特幣,我們要持冷靜的態度來對待。
至今為止這位中本聰君,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就連他所持有的,所謂98萬個比特幣,還持有懷疑態度。
因為,一般真正富有的人是不屑於炫耀自己的財富。
㈥ 世界經濟騙局或將被揭開:中本聰到底是誰
多年來,人們只知道比特幣是由一名自稱為「中本聰」的人發明的,但他到底是誰,或是否真有其人,這卻一直沒人知道。先前有人猜測他可能是經濟學家、比特金提議的發起人紹博,或是美國或俄羅斯安全部門。
《新聞周刊》最新報道稱,在向中本聰的家人和一些比特幣程序員了解情況後,在加州南部的聖貝納迪諾找到了中本聰。他在1959年和母親移民到加州,並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後來,他把名字改為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該報道指出,中本聰只是含糊地承認,他與比特幣項目的關聯,稱自己不再參與此項目,並拒絕進一步討論自己與該項目的關系。
該報道援引他的話說:「這個項目已經轉交其他人了,目前由他們負責,和我不再有關系。」
但中本聰過後接受美聯社的訪問時表示,《新聞周刊》誤解了他所說的話。他說:「我當時的話聽起來像是我曾參與比特項目,但現在已經沒有了,這不是我想表達的。我要說的是,我已經不再參與工程方面的工作。」
比特幣基金會不願確認該報道是否屬實,稱「沒有證據證明報道中的中本聰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
報道說,他如果真的是比特幣創始人,他所擁有的財富預計高達4億美元(約5億新元)。
中本聰與比特幣是否真有關聯,連他最親的家人都表示不知情,他的弟弟阿爾圖說:「他做事非常專注,而且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想法。他很聰明,無論是數學、工程或電腦,他樣樣都精通。」
比特幣基金會的首席科學家安德烈森表示,他曾在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之間和名叫「中本聰」的男子在網上討論比特幣的事情,但兩人從沒通過電話交談,更沒有見過面。安德烈森對《新聞周刊》說:「如果你以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出現,那麼現在你不得不拋頭露面,對媒體作演說和評論,而這並不適合中本聰的個性。
㈦ 比特幣之父究竟是誰
2009年,中本聰設計出了一種數字貨幣,即比特幣,風風火火的比特幣市場起了又落,而其創始人「中本聰」的身份一直都是個謎,關於「比特幣之父」的傳聞牽涉到從美國國家安全局到金融專家,也給比特幣罩上了神秘光環。
與外界揣測其可能是個虛構的名字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為簽名。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wVMPRnJgkSAZjFbHlfHVfkfo--D5b9h_9yC41VC45YEcFAAqeL7K
㈧ 比特幣的創始人是誰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比特幣用揭露散布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奉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轉一個特別的軟體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構成一個網路共同來保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買賣也在這個網路上延伸,運轉這個軟體的電腦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碼難題,這些難題包含好幾個買賣數據。第一個處理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賞,相關買賣區域加入鏈條。跟著「礦工」數量的添加,每個迷題的艱難程度也隨之進步,這使每個買賣區的比特幣生產率保持約在10分鍾一枚。
與外界揣測其可能是個虛構的名字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為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