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難題與比特幣
❶ 什麼是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悖論」,也可以說是特里芬難題,它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書中的描述是這樣的:「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❷ 誰知道特里芬兩難(Trimn』s_Dilemma)的介紹
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或稱特里芬困境 研究 經濟 和 金融 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論」, 也可以說是特里芬難題。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 羅伯特·特里芬 (Robert Triffin)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 一書中提出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 存在著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 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 國際 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 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 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 貿易逆差 ; 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 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 因此是一個悖論。」 這一內在矛盾在國際經濟學界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正是這個「難題」 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不穩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❸ 特里芬難題是怎麼回事,現在為什麼國際貨幣還是一個美元體系
特里芬難題源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到現在為止為什麼美元還是國際貨幣問題,我認為是因為有石油這種黑金的存在,美元輸出到其他國家,石油出口國通過賣石油,使得美元積聚在石油輸出的這些國家,這些國家長期依賴進口,美元就從這些國家流會美國。這個是我個人見解,有興趣可以加我互相研究。
❹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下特里芬難題是否已解決為什麼
「新特里芬兩難」(Eichengreen提出的「Triffin Dilemma revised」),廣義上來說只要存在信心與清償力之間的矛盾就是特里芬兩難,而與美元是否與黃金掛鉤無關。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霸主地位沒有得到動搖(從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佔比,外匯市場上以美元標價資產比例,以及大宗商品上美元的標價權等可以看出)。雖然美元自2002年以來一路走弱,但是在「網路外部性」的作用下,各國選擇美元是仍然是大勢所趨,但是毫無疑問各國對美元的選擇僅僅是次優選擇,美國經濟復甦的緩慢以及歐元區、中國經濟的崛起加之美國不負責任的量化寬松必然導致各國對美元前景的擔憂,甚至會喪失信心,這就出現了特里芬兩難————一方面各國想要得到美元,另一方面美元的大量輸出會導致美元的信心受損。新特里芬兩難的新體現在哪呢?就是歐元的崛起,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只有美元一支獨大,而歐元的崛起也吸收了一部分美元的信心與清償力之間的矛盾。總而言之,只要是主權貨幣時代必然出現特里芬兩難,這是一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造成的,
❺ 簡答題什麼是特里芬難題
美元要保持國際核心貨幣地位,必然導致美元流出,從而發生長期貿易逆差;
而作為國際核心貨幣,要保持美元的穩定與堅挺,又必須保持長期貿易順差。
這就構成了左右兩難的「特里芬難題」。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
❻ 特里芬難題是什麼特里芬悖論是什麼
特里芬難題(特里芬悖論)是指:
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如果充當國際貨幣,則必然在貨幣的幣值穩定方面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持有的國際貨幣增加,這就要求該國通過國際收支逆差來實現,這必然會帶來該貨幣的貶值;
另一方面,作為國際貨幣又必須要求貨幣幣值比較穩定,而不能持續逆差。這就使充當國際貨幣的國家處於左右為難的困境,這就是特里芬難題。
(6)特里芬難題與比特幣擴展閱讀:
特里芬難題的實質在於,指出了現代國際經濟生活中黃金與信用貨幣之間不可調合的沖突所達到的尖銳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來的人類商品經濟史,無論是在一國之內、還是國際范圍內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黃金與信用貨幣之間矛盾斗爭的軌跡,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頓森林體制的兩難困境無非是在典型環境下的插曲罷了。
此外,特里芬難題所直接針對的,雖然只是布雷頓森林體制,但由於上述理由,它的理論內涵所能包容的歷史事實,卻遠遠不止於布雷頓森林體制,它實際上也是對戰前金匯兌本位制(包括黃金——英鎊本位制)的歷史反思。
❼ 什麼是特里芬難題
研究經濟和金融的人都知道「特里芬悖論」,也可以說是特里芬難題,它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提出的一個觀點。大致的描述是這樣的:「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特里芬難題經常的會被作為解釋美國貿易逆差、美元幣值不穩和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的理論。但我要說這是借口,因為在特里芬教授提出美元「悖論」的時代,美國的貿易仍是連年順差,而且在資本項下也在不斷擴大資本輸出規模,其投資凈收益每年也有上百億美元,也可以作為支付進口的重要資金來源。美國貿易項下的順差直到1981年才結束,資本項下的順差直到1985年才結束。 一個理論的提出本來應該與實踐相符合才會被認可,可「特里芬難題」卻滯後了二十幾年,現在看錶面上符合了美國情況,可以解釋美國的貿易逆差和美元貶值,可是以前呢?為什麼同一個理論就不能解釋1981年以前美國的金融和貿易情況呢?這個理論也一樣解釋不了日本、德國、法國等國的經濟和金融現象,因為這些國家的貨幣也是國際流通貨幣,他們也一樣輸出貨幣也被其他的國家吸納,而卻沒有出現什麼必定要出現的貿易逆差,日元的幣值更加是沒有貶值反而大幅增值。這樣一個非常不合常理而且漏洞百出的理論為什麼就能夠大行其道呢?理由有三:1.美國掌握了世界的話語霸權,為了掩蓋他們利用美元剝削和掠奪全世界的秘密,極力推銷這樣的理論。2.特里芬教授是在國際貿易與結算方面有多年研究的專家,而且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專業,表面上看起來有好象是滿有理由的。3.這個悖論的設計前提是美國為主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家,這就使得多數國家的經濟學家沒有去仔細考證理論的正確與否。 美國利用話語霸權強詞奪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1.紐約聯儲主席蓋納周四表示,中國一貫採取大量買入美元資產的政策,用以支撐美元,減小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加重美國通漲風險。( www.FX168.com北京時間 2006年03月10日 04:01)2. :伯南克在年初的言論「美國之所以連年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雙逆差,與其說是美國揮霍造成的,倒不如說是其他國家過度節儉的結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必一一列舉。 其實所謂的特里芬難題是不成立的,它之所以會大行其道,是美國需要一個理論來解釋他們的貿易逆差、美元貶值。這樣就可以掩蓋美國用印刷的紙幣白白換取別國物資的本質,而別的國家手中的美元也只能是對美國的商品需求預期,如果美元貶值則是這些國家的損失。「世上本無塵,何處惹塵埃」。 補充說明: 1. 現在的會計制度多採用現實收付制,大家形成的概念就是有支出就有收入,付出錢就要收到貨物。正是這樣的收付觀念使得人們認為特里芬難題的立論是正確的。 2. 我們企業會計中的貨幣概念與央行會計的貨幣概念是不同的,企業對貨幣的進出要逐筆的登記,而央行對貨幣的控制則是整體投入量的控制,沒有逐筆登記的需要。美國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的發行國家,貨幣的概念也與其他國家的概念不同。例如他們援助某非洲國家十億美元,有可能是通過美聯儲的本票來向附近的國家購買物資,這樣的本票美方可以入帳也可以不如入帳(方式還有很多),長期的積累就會使得美國的本票和現鈔難以兌付黃金和實物,這就是特里芬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的初衷----說明黃金的沒價值。 3. 本質上來說美國的收支情況並不是特里芬所說的付出美元,就要貿易逆差來補償。照收付原則來講付出美元就應該是貿易順差而不是逆差。這是一個偷換概念的問題。它把美元這樣的紙等同於物資,而對美國來講則不是這么回事。在手持美元資產的國家和企業來講有美元與物資有可能是同等概念,但前提必須是美元能夠保持信用,還有購買能力。
❽ 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還存在特里芬難題嗎
真命題,不過是「新特里芬兩難」(Eichengreen提出的「Triffin Dilemma revised」),廣義上來說只要存在信心與清償力之間的矛盾就是特里芬兩難,而與美元是否與黃金掛鉤無關。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霸主地位沒有得到動搖(從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佔比,外匯市場上以美元標價資產比例,以及大宗商品上美元的標價權等可以看出)。雖然美元自2002年以來一路走弱,但是在「網路外部性」的作用下,各國選擇美元是仍然是大勢所趨,但是毫無疑問各國對美元的選擇僅僅是次優選擇,美國經濟復甦的緩慢以及歐元區、中國經濟的崛起加之美國不負責任的量化寬松必然導致各國對美元前景的擔憂,甚至會喪失信心,這就出現了特里芬兩難————一方面各國想要得到美元,另一方面美元的大量輸出會導致美元的信心受損。新特里芬兩難的新體現在哪呢?就是歐元的崛起,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只有美元一支獨大,而歐元的崛起也吸收了一部分美元的信心與清償力之間的矛盾。總而言之,正如你在提問中所說的,只要是主權貨幣時代必然出現特里芬兩難,這是一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造成的,正本《國際金融學》都在研究這個。如果是超主權貨幣出現,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不具體分析了,你可以從其發行機制上考慮,參考stiglitz和Greenwald在IMF上所作的報告。
❾ 簡要分析特里芬難題
一方面,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為了滿足全世界的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要源源不斷的發行,但是另一方面,黃金已經滿足不了越來越多的美元了,如果出現美元危機,全世界都要開始拿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那麼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會崩潰。
而事實上,當美國因為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造成國際收支逆差,黃金流失,美元完全不能承受金幣的兌換,該體系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