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比特幣問答 » Peter比特幣基金會

Peter比特幣基金會

發布時間: 2021-07-20 10:00:03

比特幣創始人到底是誰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0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BLC數字貨幣基金靠譜嗎

在數字貨幣圈存在比特幣基金會,以太坊基金會、以太經典基金會、狗狗幣基金會。這些基本上都屬於半官方的,都是負責維護和技術開發的。
至於BLC數字貨幣基金是主流幣圈是不存在的,更談不上靠不靠譜,建議遠離。建議去關注比特幣、萊特幣、DCT等主流的數字貨幣。

❸ 比特幣基金會因為什麼破產

4月7日,上月剛剛被選為比特幣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的奧利佛-詹森斯(Olivier Janssens)日前在社交新聞站點Reddit上透露,比特幣基金會(The Bitcoin Foundation)「實質上」已經破產,並裁掉了自己的大部分員工。
詹森斯表示,「在經過了兩年時間的愚蠢支出以及糟糕決策後,比特幣基金會事實上已經破產,該基金會甚至在去年11月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資金了。」
據悉,董事會此前曾試圖通過尋找新的執行主管來扭轉這一局面,而比特幣基金會新任執行董事帕特里克-姆瑞克(Patrick Murck)也認為基金會走出這一窘境的唯一方法便是僅僅將資金用於那些核心發展項目上。
但據詹森斯透露:「基金會目前幾乎已經沒有任何資金了,並裁掉了90%員工,只有一些員工作為志願者而留了下來。」
不過該組織同時也有另兩名成員表示,比特幣基金會並未破產,只是需要進行架構重組而已。比特幣基金會於2012年在美國成立,是一家非營利組織。該組織一直表示自己並不能完全代表比特幣,而僅僅是為了促進比特幣在全球范圍內發展所成立的一個組織而已。
詹森斯同時表示:「比特幣基金會厭惡透明。吉姆-哈珀(Jim Harper)曾計劃在獲選後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但最後卻被迫取消,因為該基金會從來都不會對外開誠布公。所以,部分聰明人已經不再信任特幣基金會了,因而該基金會也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需要指出的是,詹森斯和吉姆-哈珀是上月最新選舉出的2名新董事會成員。這次選舉是由比特幣基金會年度會員和終身會員參與投票選出的,預選時有89%成員參與,普選時有74%成員參與。在普選結果中,詹森斯得票數為277票,得票比例為63%,名列第一。緊隨其後便是哈珀的264票,得票比例為60%。兩人在獲選後均表示,希望比特幣基金會能夠展開重點研發,充分實現組織的透明化,並且最終讓世界上的所有商店和人們都能夠接受比特幣,而他們兩人則於今年3月15日正式開始為其2年的任期。

❹ 澳企業家自稱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犯法了嗎

24日,澳大利亞企業家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公開承認自己是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他向三家知名媒體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經濟學家》期刊和GQ雜志。

「中本聰」是比特幣創始人的代號,自比特幣面世以來,許多人都在探尋「中本聰」到底是誰,甚至有人揣測「中本聰」並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一群計算機專家的代號統稱。

克雷格·賴特做出的這個承認結束了數年來大家對到底是誰發明了比特幣的揣測。賴特提供了技術證據,使用了據知由比特幣發明者擁有的比特幣來支持自己的說法。在與BBC記者會面中,賴特用比特幣早期研發期間創造的密碼鎖以數碼方式在信息上簽了名。這些密碼鎖與據知是「中本聰」創造的比特幣群連在一起,無法以逆轉方式破解。

賴特公開自己身份後不久,比特幣基金會的加文·安德爾森(Gavin Andresen)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支持賴特的說法。

《紐約客》,《新聞周刊》以及其他媒體一直在調查,想揭露比特幣發明者的真實身份,點了一些人的名字,指他們都可能是比特幣的發明者。《新聞周刊》在2014年3月曾發表一篇文章,「中本聰」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是一名日裔美國人,同時也是物理學家、火車模型收藏家等。

2015年12月,兩家期刊Wired和Gizmodo接到據信從賴特那裡偷來的文件,顯示他參與了比特幣項目。之後他們點名指賴特可能是比特幣發明者。

媒體爆料後,澳大利亞當局很快搜查了賴特住所。但是澳大利亞稅務部門說,搜查行動與比特幣無關,而是對納稅問題進行的一項長期調查。

想出名也不用這樣。

❺ 比特幣運營團隊有哪些

比特幣是一個共識網路,促成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系統和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它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支付網路,由其用戶自己掌控而無須中央管理機構或中間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很像互聯網的現金。比特幣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傑出的三式簿記系統。

2010年年底,中本聰離開該項目,關於他的身份沒有透露太多。此後,眾多開發人員致力於比特幣的項目,比特幣社區迅速成長起來。

比特幣的協議和軟體都是公開發布的,世界各地的任何開發人員都可以查看其代碼,或者開發他們自己修改過的比特幣軟體版本。就像目前的開發人員,中本聰的影響僅僅局限於那些他做出的被其他人採納的改動,因此,中本聰並沒有控制比特幣。那麼,在今天,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的身份問題可能和紙張發明者的身份問題一樣。

目前,比特幣項目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主要由比特幣基金會負責。

比特幣是由挖礦產生的。挖礦又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性的工作。目前,比特幣挖礦需要專業的ASIC礦機,例如市場上主流的阿瓦隆三代單模組礦機。

❻ 比特幣和維卡幣中國有人領到錢了

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國際性開源項目,不存在官方市場推廣與運營,不知你說領到錢是什麼意思。

至於維卡幣,網上有不少貼子已經揭露為騙局。知名虛擬貨幣資訊網站巴比特揭露過這個項目的傳銷機制:

兼任維卡幣的創始人、老闆和COO於一身的Ruja Ignatova博士,據他們自己的描述,此人是一位擁有豐富的商業經驗和傑出的商業頭腦的幕後者。維卡幣官網上的信息表示她是從牛津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拿到學位,同時是保加利亞私人投資公司CSIF的前CEO。

維卡幣官網上有她的權威簡歷信息,但根據該文件卻完全找不到這個人的確切信息。Ignatova參加哈佛談判課程的經歷只曾在維卡幣全球基金會網站上提及過,當然現在她的簡歷已不值得相信。

Ignatova的個人網站有記錄顯示,2004年她在牛津大學畢業時拿到了法學碩士學位。這些受到質疑的網站曾使用Wordpress、Blogspot和Weebly編輯,後兩個並使用德語編輯的博客提到她在2004年從牛津大學畢業後就從事工作。但從維卡幣官網掃描到的證書指出她在2009年才畢業,沒有在2004就畢業這回事。

我們為確認保加利亞私人投資公司是否屬實一事,向CSIF聯系,但在編輯此文時CoinTelegraph一直收不到答復。Sebastian Greenwood 和Nigel Allan以各種身份參與維卡幣的運作,他們二人之前也參與過欺詐活動。

之前Greenwood參與傳銷組織Unaico,他們的活動受到來自巴基斯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警告,委員會提到他們的活動是「非法傳銷」,並建議消費者遠離這家公司提倡的所謂利潤豐厚的業務。

維卡幣前主席Allan,同時也在之前牽涉到類似維卡幣的傳銷組織——Crypto888和Brilliant Carbon。根據2015年1月的通訊內容,看到Allan和Ignatova有過爭執,Ignatova認為他「背叛」和「不忠誠」。

❼ 傳說中比特幣的創始人是誰

多年來,人們只知道比特幣是由一名自稱為「中本聰」的人發明的,但他到底是誰,或是否真有其人,這卻一直沒人知道。先前有人猜測他可能是經濟學家、比特金提議的發起人紹博,或是美國或俄羅斯安全部門。

《新聞周刊》最新報道稱,在向中本聰的家人和一些比特幣程序員了解情況後,在加州南部的聖貝納迪諾找到了中本聰。他在1959年和母親移民到加州,並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後來,他把名字改為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該報道指出,中本聰只是含糊地承認,他與比特幣項目的關聯,稱自己不再參與此項目,並拒絕進一步討論自己與該項目的關系。

該報道援引他的話說:「這個項目已經轉交其他人了,目前由他們負責,和我不再有關系。」
但中本聰過後接受美聯社的訪問時表示,《新聞周刊》誤解了他所說的話。他說:「我當時的話聽起來像是我曾參與比特項目,但現在已經沒有了,這不是我想表達的。我要說的是,我已經不再參與工程方面的工作。」

比特幣基金會不願確認該報道是否屬實,稱「沒有證據證明報道中的中本聰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

報道說,他如果真的是比特幣創始人,他所擁有的財富預計高達4億美元(約5億新元)。
中本聰與比特幣是否真有關聯,連他最親的家人都表示不知情,他的弟弟阿爾圖說:「他做事非常專注,而且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想法。他很聰明,無論是數學、工程或電腦,他樣樣都精通。」

比特幣基金會的首席科學家安德烈森表示,他曾在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之間和名叫「中本聰」的男子在網上討論比特幣的事情,但兩人從沒通過電話交談,更沒有見過面。安德烈森對《新聞周刊》說:「如果你以比特幣創始人的身份出現,那麼現在你不得不拋頭露面,對媒體作演說和評論,而這並不適合中本聰的個性。

❽ 中本聰和比特幣是什麼關系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

❾ 比特幣官網

沒有什麼比特幣官網,只有比特幣基金會創建的一個比特幣網站:比特幣 - 開源的P2P貨幣:bitcoin.org。裡面支持好多國家的語言,你可以自行選擇。如果想看中文的相關資訊,可以去「比特幣之家」。具體有多少人在做,這個不好說。估計有上百萬吧。

❿ 中本聰和比特幣的關系是什麼呢

  • 中本聰和比特幣的關系是什麼呢?

一、中本聰用比特幣幹掉任性的「中心化」

比特幣從剛開始到今天,已經上漲了數萬倍,以至於無論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難免感嘆一句:我當年怎麼沒早點買比特幣呢!

事實上,比特幣剛開始可不是為了給大家炒幣致富的,而是定義為一套電子現金系統。

為什麼這么說呢,2008年,有個叫「中本聰」的人寫了一篇名字叫作:《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這是一篇非常嚴謹的論文,裡面並沒有涉及到投資、致富這樣的話題。

為什麼要發明這樣一套系統?是銀行卡、信用卡支付不好用?還是銀行服務不便捷?都不是。

現如今,盡管紙幣還是主要的貨幣形態,但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代彷彿已經過去,現如今就算路邊的小商販也大多都是微信支付寶付款,微信轉賬、支付寶轉賬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主要生活方式。在 2008 年的時候即使沒有微信、支付寶,但仍有銀行卡、信用卡,那麼比特幣這樣的概念為什麼會誕生呢?

比特幣誕生的時代背景:2008年全球正處於嚴重的金融危機,美聯儲不斷增發貨幣加劇了通貨膨脹,中本聰認為處於完全中心化的中央銀行並不靠譜,對於現金的增發任意為之,針對這一點著實過分!

基於這種大環境,他開始思考:怎麼樣遏制這個「任性」的中央權威,不讓它時不時就增發或者減少發行現金......

經過幾個月的思考和研究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幹掉美聯儲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可以重新做一套貨幣系統,用全新的金融系統體系去制衡或者幹掉美聯儲這種權力機構!換句話說:既然美聯儲是「中心化權威」,遏制它的方式當然就是「去中心化」!

於是,他通過對之前已經發放的數字貨幣 B-money和HashCash等的深入研究,創建了一個點對點的、完全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也就是現在的比特幣。

點對點、去中心化意味著什麼?我們舉個例子:

假使你給小明轉2000塊錢,如果用現在的支付方式,這個2000塊錢的流轉過程是這樣的:你——銀行|微信|支付寶——小明,也就是說,這2000塊錢要經過「銀行|微信|支付寶」這樣一個中轉站才能到達小明手裡。

如果是比特幣呢,2000個比特幣的流程是這樣的:你——小明,直接支付收款,完全除去了中心化的監管,自己的資金自己完全掌握控制權,一個絕對自由的金融體系系統自此誕生。

所以,比特幣最早的建立初衷並不是讓人實現「一夜暴富」的造富神器,也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加密數字貨幣,而是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他要改變的不是貨幣和支付形式,他是要創造對於金融領域的一種完全自由自控的超時代產物。

比特幣這套電子現金系統,融合了P2P、密碼學、經濟學等多重現有的學科,在比特幣的誕生中,中本聰更像是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他善於把原有的技術手段整合利用,做成一套讓人耳目一新的「新」產物。

二、中本聰到底是誰?

中本聰這么厲害,他到底是誰?答案是:不知道。

「中本聰身世之謎」可以說是當代區塊鏈行業最大的未解之謎了。不止有人的地方有江湖,其實,有「謎」的地方也有江湖。「中本聰」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就是中本聰」;或者,「他就是中本聰」。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一:多利安·中本

多利安·中本是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日裔美國人,「哲史」是他出生時的名字

(「中本哲史」這個名字,是「中本聰」的日本媒體翻譯版本)。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多利安在接受采訪時親口說:「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系。」

但隨後,多利安澄清,自己所說的事情是之前從事的軍方保密工作,並不是比特幣。P2P基金會的中本聰賬戶也在塵封五年之後發了第一條消息,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二:望月新一

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的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演算法。而且,望月新一一般不使用常規學術發表機制,而是習慣獨自工作。不過,有人提出質疑,認為設計比特幣所需的密碼學並不是望月新一的研究領域,望月本人也否定了自己是中本聰的說法。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三:尼克·薩博

尼克·薩博之前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教授,熱衷於研究去中心化貨幣,也喜歡使用化名發表學術作品,他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比特黃金」的論文,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先驅。不過,他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本聰是繼他之後少數對比特幣演算法感興趣的人,暗示自己並不是中本聰本人。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四:哈爾·芬尼

哈爾·芬尼是一位著名的密碼朋克和密碼學家。他是2009年第一個從中本聰那裡接收比特幣的人,還是第一個下載比特幣客戶端的人。然而,哈爾·芬尼在2014年去世之前否認了他是中本聰的說法。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五:克雷格·史蒂芬·懷特

克雷格·史蒂芬·懷特是一位澳大利亞的企業家,也是首位公開承認自己是中本聰,聲稱自己擁有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和早期的比特幣地址私鑰,但這一言論飽受質疑,人們認為這兩個證據其實很容易獲取到,並不足以能夠證明中本聰的身份。因為時常在公開場合叫囂自己是「中本聰」,他獲得了一個外號「澳本聰」(澳洲的中本聰),當然,這是一個戲稱。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六:「中本聰」是一個團隊,而非個人

中本聰在發言和程序中,切換使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並且隨機在全天不同的時間上線發言,似乎賬號有多人操縱。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工作人員認為,其演算法設計過於精良,不像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七:「中本聰」只是一個虛構身份

這種猜測的依據在於,中本聰極少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在P2P基金會網站的個人資料中,他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然而,他在公開場合從來沒有使用過日語,而是使用非常純正熟練的英文。用他的姓名在網上搜索,也無法找到任何與這個人相關的信息。

中本聰為什麼不現身呢?早在201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巴格·喬杜里便提名中本聰為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盡管獲此殊榮,中本聰也一直沒有出現。中本聰為何把自己包裹在層層加密的代碼下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隱匿身份是為了規避外在風險。

發行貨幣本是一種國家行為,而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是建立在無政府主義,或者說對政府以及中心化金融機構缺失信任的基礎上。加之比特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不僅如此,還帶動了其他數字貨幣的出現和滋長,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的市值是非常巨大的。

打擊一種現象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抓典型」,比特幣是一眾加密貨幣的鼻祖,盡管它是一種虛擬貨幣,一旦被一些國家界定為非法發幣、縱容經濟犯罪等非法行為,中本聰本人或將面臨刑事責任。

第二,避免自己的個人言論影響去中心化發展進程。

我們都知道,幣圈大佬的號召力有多強,盡管現在的共識在於,幣圈大佬全部是自帶流量的網紅,但事實的確是,他們振臂一呼,後面的韭菜就蜂擁跟隨。

中本聰可以說是幣圈大佬中的王者級別,他的任何言論和行為都將影響到許多人,因為在大家眼裡,他就是權威,這與他所倡導的「去中心化」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保護個人隱私與人身安全。

平日里,大佬風光無線,可是每當遇到幣價跳水、主網漏洞等問題,大佬就會被揪出來問責。看看曾經在上海被圍追堵截的V神、以及此前飽受爭議的EOS創始人BM就知道了。中本聰的身份一旦被公開,將要面臨的也許是負面纏繞甚至人身攻擊。這樣看來,還是被代碼包裹的世界更安全。

中本聰到底是誰我們暫且不管,盡管他本人身份虛幻成謎,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比特幣系統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熱點內容
shib暴跌後 發布:2025-07-12 07:42:47 瀏覽:156
shib幣有合約地址嗎 發布:2025-07-12 07:38:04 瀏覽:392
日本eth最後行情 發布:2025-07-12 07:29:28 瀏覽:289
區塊鏈理念與融合 發布:2025-07-12 07:22:59 瀏覽:585
usdt交易所賬號被凍結 發布:2025-07-12 07:16:48 瀏覽:129
shib幣發行平台 發布:2025-07-12 07:16:37 瀏覽:905
聯通怎麼購買合約機 發布:2025-07-12 07:12:31 瀏覽:722
xmr多礦池配置 發布:2025-07-12 07:10:21 瀏覽:532
比特幣國外交易提現 發布:2025-07-12 07:05:13 瀏覽:749
區塊鏈財富第九波 發布:2025-07-12 06:28:23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