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泡沫經濟
⑴ 外媒:為什麼說比特幣泡沫終將破滅
本人也持有比特幣,但總的來說並不十分悲觀,但可以預想的是其終究會有一個頂點,至於這個點在哪裡,可以說從目前來看這一兩年還沒能顯現出來。
關於比特幣的技術發展實際上我並不清楚,但是其金融邏輯還是能有章可循,即現代紙幣的歷史。
從現代紙幣的發展歷史來看,其最先起源於歐洲金融錢庄或者早期銀行的銀行券,其發行以用戶的儲蓄為准備金,持有人可以憑該行銀行券隨時兌現(以銀行券換回金銀等貴金屬貨幣)。但是真正掌握了真正准備金量的信息的只有銀行方面,因此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往往在資金周轉良好的情況下超准備金發行銀行券用以對外借貸、投資,債務到期則收回本息,可謂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券的維系就依靠兩方面,一是銀行准備金的物質基礎,二是公眾對銀行的信任,而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試想一下一家信用不好的銀行就不可能吸引存款,能吸引存款的一定是信用良好的銀行,而能吸引的存款越多,其准備金就越多,能發行的銀行券也越多,其金融影響力也就越大,反過來也就越能保證其良好的信用。但是隨著銀行券的對社會經濟控制的深化,以信用為部分基礎的銀行券泡沫化程度和風險提高,因此對宏觀社會經濟的風險日益提高,同時也對政權當局構成的潛在風險也逐步提高,加之不同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名目、數量、價值等不統一阻礙更大范圍的國內統一市場的經濟活動,因此政權當局有必要成立一家以政權為信用基礎的機構負責統一控制社會紙幣的發行,英格蘭銀行作為歷史上第一家中央銀行就此誕生,其意義也正在於此,法幣(現行紙幣)通過中央銀行得以發行流通。當然,與銀行券時代一樣,法幣發行一方面一央行准備金作為基礎,但同樣屢屢出現有超准備金發行的情況以達到政府的某種目的(如刺激社會經濟發展、彌補政府赤字等)。因此以長遠的目光考慮法幣制度,通貨膨脹無論如何都一個是穩定發展的正常社會所無法避免的一個經濟趨勢。應該注意的是,隨著法幣制度的發展,國家以立法的形式停止了法定紙幣的兌現,金銀等貴金屬從原來的兼具貨幣(金銀貨幣)和商品(金銀工藝品)職能,在現代社會最終變成只剩下作為用於投資和保值的商品職能,央行發行的法定紙幣成了完全以政權當局的信用為基礎發行的價值符號。
由此我們來考察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的金融邏輯。
比特幣的發行不依賴某一明確的所屬機構而是依靠礦工的挖礦行為,也就就是說其發行不被某一個體機構所控制,這決定了比特幣的發行的公眾屬性。而同樣的,正因為其公眾屬性,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家機構或個人為其發行提供准備金,從這個角度來說比特幣是沒有價值基礎的符號。但由於廣泛的社會參與,公眾對比特幣的信任形成了其符號的價值基礎,當社會參與度越高,參與的空間范圍越廣,這個基礎也就越牢固,甚至超越了一國或者一個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成為價值符號,其完全的信用屬性決定其完全的泡沫屬性,從這一點來說其風險是遠遠大於數百年前的銀行券。考察期信用來源,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公眾的投資參與,也就是所謂的「炒幣」,這部分顯現出極不穩定性;另一個是技術界和部分幣圈人士對數字貨幣背後技術的強大信念,這部分信用則比較穩定。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前者構成了當前比特幣信用的主體,因此隨著各國政府政策和投資市場的相關活動變化,比特幣價格呈現十分大的波動性。據此將其定義為投資品而非貨幣是正確的。
但這個泡沫是不是必然會被戳破呢?這個也不盡其然。正如前者所述,其信用基礎來源於兩個方面,從當前而言則是以第一方面為主體。從短期看,比特幣話題不斷被炒作以及背後區塊鏈技術的話題熱度,將更加刺激公眾的參與度和對技術的信念,從而刺激比特幣的信用度提高,比特幣的信用基礎也就越為牢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價格不斷膨脹,入場門檻也隨著提高,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比特幣的公眾參與,最終將比特幣的參與限制在小范圍內進行,也就是其發展本身的趨勢就是會損害自己的第一方面的信用基礎,因此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個價位比特幣價格達到頂峰,形成極高的投資門檻,價格就在某個高位徘徊,其作為投資手段的盈利空間減小。當然,而若考慮法幣的通貨膨脹,則可認為比特幣價格在某個高位後將不斷緩慢上漲。但是在第一方面信用膨脹的同時,影響第二方面信用的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由此很可能將導致其信用構成的變化,其價格將可能逐步趨於穩定,其泡沫屬性也將逐步降低但是不是絕對地消失,也不是泡沫被戳破,其始終保持著投資品的職能。
但如同銀行券的歷史一樣,比特幣逐漸深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必然會引起當局的重視,從而倒逼當局採取措施進行管控。而這些措施的大方向則依賴於數字貨幣概念及其技術的發展程度而定,即其概念和技術發展被接受程度越高,當局越有可能採取順應措施,從而以此並通過各種手段(經濟手段、金融手段乃至立法手段)推行法定數字貨幣與當前數字貨幣競爭,這就如同數百年前法定紙幣與銀行券的競爭一樣。可以預見的是,假如數字貨幣的價值形式被當局認可並付諸實踐,很可能一定程度上會刺激數字貨幣的價格在短期內整體上升;而法定數字貨幣(有人將其稱為數字法幣)的推行有當局背書,其吸引更多資金和信用進入數字法幣領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由於這些變化導致的數字貨幣信用度格局的變化以及必然性的數字法幣進入流通領域,極有可能除了幾個信用強勢而牢固的數字貨幣轉變為「數字貨幣時代的貴金屬作用」以外,其他數字貨幣特別是ICO性質的所謂的數字貨幣,如同數百年前的各家銀行發行的良莠不齊的銀行券一般,將極有可能基本退出市場,最終形成「數字法幣—數字貴金屬幣」的數字貨幣格局,這一過程將最終完成人類史上貨幣發展的又一次轉型。
⑵ 為什麼說比特幣是一場泡沫
不久前,全世界比特幣總值首次突破了十億美元。對於一種沒有中央銀行或其他權威機構支持的純虛擬貨幣來說,這是項了不起的成就。但這也是暫時的: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比特幣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只是時間問題。
說泡沫註定破裂有幾個原因。頭一條就是:因為它是泡沫,不管什麼圖表,要是長成了上圖這樣,必將在某一刻迎來以淚洗面的結局。但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比特幣是由商品和貨幣形成的詭異混合體。比特幣的商品價值是由其貨幣價值產生的,但隨著它的商品屬性愈發顯著,它作為貨幣的用途也就越小。
包括中本聰在內的這些人對現有金融機構的不信任絕非特例。而使中本聰與眾不同的是,他把這種不信任化為哲學理念,而這正是比特幣項目背後最重要的驅力。當他於2009年2月將比特幣介紹給世人時,中本聰誇口說他的新貨幣實現了「完全分權化,不存在任何可信賴方」。並且,他非常詳細地說明了在他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是使其運轉所需要的信任。我們必須信任央行不會使貨幣貶值,可是法定貨幣的歷史充斥著對這種信任的背棄。我們必須信任銀行會保存好我們的錢並以電子方式轉移,可是他們在日漸高漲的信貸泡沫中仍毫無保留的把錢貸出。我們不得不把我們的隱私託付給他們,並信任他們不會讓冒名頂替者從我們的賬戶把錢捲走。」
中本聰可不是偏執妄想狂:他在這里所說的與沃倫•巴菲特在2012年寫給股東的信中所講的並沒很大區別。
「在現有貨幣體系下,已知投資類型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抵押貸款、銀行儲蓄,以及其他方式。這些基於貨幣的投資方式中的大多數都被看作『安全的』。實際上它們屬於最危險的資產形態。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這些投資方式已經摧毀了許多國家的投資者的購買力,哪怕這些投資者還是能持續適時地收獲本金與利息。此外,這一可怕的後果還會一再重現。政府決定了貨幣的最終價值,而體系因素偶爾會使他們偏向引發通貨膨脹的政策。這樣的政策時不時便會失控。
「即使是在美國這個強烈呼籲貨幣穩定的國家,美元自1965年我接手伯克希爾公司的管理工作以來貶值的幅度也高達驚人的86%。那時1美元能夠購買的東西今天要花多達7美元才能買到。」
如果你持有美元,你就要信任美國政府不會摧毀你的財富。對比之下,比特幣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上——它被特意設計成一種「人人為己」的貨幣。全枉然因為他的愚蠢受到了比特幣界很多人的指責:把電子錢包存在一台聯網的Windows機上,他是怎麼想的?
但即便是在使用比特幣時,人們最終還是免不了要信任別人——而他們所信任的對象結果往往並不可靠。MyBitcoin事後被發現是個騙局;Mt Gox遭遇黑客毒手。目前人氣較高的新興比特幣公司是Coinlab,但是考慮到黑掉這些公司所能帶來的收益,而且執法機關對這類犯罪分子毫無興趣,他們始終要面臨損失客戶財產的風險。
零信任
比特幣所具有的如此程度的不信任既是特色也是漏洞——其實我們大多願意把囤積財富的任務外包給一家信得過的大型機構,而不是把1千美元藏在老橡樹根兒石牆里黑色的火山岩下頭,或者是把一共9萬美元的百元大鈔用鋁箔紙裹起來藏進冰箱。自己管理比特幣的風險很大,而且需要較高的電腦技能。可是把自己的比特幣託付給別人保管所需要的信任正是比特幣旨在規避的。
比特幣對財務機構與生俱來的懷疑不僅使其與法定貨幣涇渭分明,也使其與其它虛擬貨幣迥然不同,例如美國的Facebook幣、中國的Q幣以及全球最大的虛擬游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的林登幣。所有這些虛擬貨幣都在發明該貨幣的公司的嚴格監控之下,並且在這些特定的經濟體系外幾乎毫無價值。
這些虛擬貨幣中,一部分在規模上和比特幣大致處於同一個數量級,盡管很難對其進行同等意義上的比較。舉例來說,Facebook幣的年收入大約十億美元,而2007年Q幣的市場大到了讓中國人民銀行出面干預,號召各公司停止用Q幣進行交易。在最近這場泡沫中,比特幣一天的交易額曾超過3000萬美元,而多數時間每日交易額也有500萬美元以上。這樣可得每年的交易額約為20億美元,只要泡沫不破裂。
⑶ 比特幣一小時暴跌8000美元,比特幣是否存在泡沫,為何
比特幣存在泡沫,它的價格過高,充滿了炒作,並且沒有什麼應用場景,崩盤的風險有所加劇。
比特幣自從誕生開始,就受到了很多國際上的投資者青睞,對於他們來講,比特幣這種數字貨幣,非常好操作。比特幣的價格也在眾人的炒作當中,從幾美分漲到六萬多美元,吸引了無數人的加入,比特幣現在充滿了泡沫,一有風吹草動,比特幣的價格就會出現巨幅震盪。
一、比特幣價格虛高,炒作痕跡明顯。比特幣的價格和價值沒有任何關系,比特幣的價格取決於炒作人數的多少,在眾多國際知名投資者進來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很多人甚至認為比特幣的價格會漲到幾十萬美元,但是這些都毫無根據。
比特幣的炒作痕跡非常明顯,對於這種實用性不強的數字貨幣,價格明顯虛高,存在大量的泡沫。
比特幣從實用性、價格和發展來看,存在很多泡沫。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⑷ 比特幣市值超臉書,在你看來,比特幣經濟是不是一種泡沫
比特幣市值超臉書,但是說這個市值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概念,全網比特幣現在應該是有1600多萬個一個比特幣產業的價格,自己看了一下應該是在48,000美元左右,確實總價值好像是挺高的了,但是這個總價值它不受到任何人的掌控啊,跟一個大的企業相比顯然是沒有可比性的。
一年的時間它可以上漲到現在這樣的程度,那一年之後呢,一年之後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突破6萬 7萬,但它有可能跌回2萬,這是一個資本大鱷,金融大鱷相互博弈的過程,不是我們普通散戶可以玩得起的,他有可能幫你賺更多的錢,但他有可能讓你虧得血本無歸,普通投資者承擔不了這個風險。
⑸ 比特幣是泡沫嗎
不是。在健康的金融市場,價格永遠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當一個商品的價格遠遠超過它真實的價值時,我們稱之為泡沫,而泡沫在撐不下去的時候一定會破滅。首先,比特幣不是商品,反之它是一種價格衡量的工具,就像人民幣和美元一樣;其次,目前比特幣兌換為法幣價格並不算太高,而且所有的法幣都是由國家和中央財政或者中央銀行控制發行的,是人為製造的,因此如果符合國家私利,該國就會大量增發法幣。導致該幣種貶值。而比特幣不存在這個問題,它是一種電腦程序編碼而成,世界上無論什麼時間,無論發生了什麼,比特幣的數量只有2100萬個。相比於它是泡沫,我更支持未來它會取代花樣繁多的法幣成為一種流行的世界貨幣,因為同美元,歐元不同,它不需要兌換為本國幣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要將比特幣做為一種投資手段,建議控制好持倉,不論什麼投資最終目的都是使我們生活更幸福。因此不能孤注一擲。同時,進行投資時,要選擇好的場所(目前QUBE,bitmex,幣安和火幣較為穩健),一場黑客攻擊會讓你的資產血本無歸;最後,要選擇靠譜的錢包進行存儲,避免被盜事件發生。
⑹ 比特幣到了泡沫經濟的哪個階段
比特幣算是虛擬貨幣階段,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但是已經竭盡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⑺ 十日大跌26% !比特幣「泡沫」危機來臨了嗎
是的,因為比特幣大跌,造成了經濟的嚴重下滑,而且和一些商人的利益也掛鉤,我也肯定是危機來了。
⑻ 比特幣是鬱金香泡沫經濟還是前途無量
泡沫。絕對的泡沫。你也不想想,整個經濟體系要這個玩意幹嘛,政府想搞電子貨幣缺這點技術嗎?這是華爾街的陰謀,你就別瞎幾把參合了
⑼ 美股新一周開盤前比特幣價格出現大跌,你認為比特幣是泡沫經濟嗎
目前比特幣泡沫嚴重,可能暴跌,入市需謹慎。但它和鬱金香不同的是,跌後還會慢慢再漲,而不是就此垮掉。
因為比特幣總量有限。開采成本越來越高。還可以小成本長期保存。同時還有約40%的比特幣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可以實現高度控盤。
你需要去判斷它在未來的”收藏價值”是漲還是跌。
你要注意的是:它的“收藏價值”並不取決於它本身,而是取決於大眾對它的熱衷程度和普遍認可度。這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
從持幣者的角度來說,買的人越多越好,這會導致比特幣的“收藏價值”上漲。
有不少持幣者極力鼓吹比特幣,把屎吹成是黃金。而隨著鼓吹的成功,買幣的人越來越多,屎真的就變成了黃金,鼓吹就不再是鼓吹,而是大實話了。這個悖論,也是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原理”的體現。這也是最讓理性不投機的人感覺痛苦和難以接受的。
目前來看,我個人覺得價格虛高了,短期投機追高者太多,有一些泡沫的成分。投資要謹慎。可以在下一次暴跌的時候買入一些,然後長期收藏。
以下兩種說法你都不要信:
1、比特幣是未來完美的流通貨幣,有極高的使用價值,所以很值錢。
2、比特幣是忽悠,沒有使用價值,所以不值錢。
有個答案說比特幣像鑽石。確實很像。
鑽石的“使用價值”(代表愛情永恆),就是被戴比爾斯在上個世紀炒作起來的。在那之前,鑽石並不值錢。而鑽石的總供應量又被戴比爾斯等巨頭壟斷控制。(具體可看:「鑽石」是 20 世紀全球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嗎?真的沒有價值?這個問題下的諸多高贊答案。)
戴比爾斯不斷宣稱,鑽石是最堅固的物體,可以象徵永恆。人們就逐漸接受了。
而中本聰開發比特幣,並認為其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等特點適合在未來當做一種完美的電子貨幣(初始論文標題就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個觀點隨著比特幣的信眾群體的擴大和宣傳,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而現在還有大量的人,啥都不懂,就覺得漲得厲害,所以購買了比特幣。買了以後逆向合理化,說服自己接受比特幣是完美的電子貨幣的概念。
這就是“想像的共同體”所形成的過程。本質是差不多的。這些概念是否是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的人有多少。相信的人多了,自然就成真了。
到最後,鑽石成為了極其成功的營銷案例。鑽石的象徵意義,已經在全世界都形成了“想像的共同體”。它就沒有像鬱金香那樣垮掉,反而形成了一個持續的產業。
比特幣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鼓吹者和看空者之間正在進行輿論博弈,看誰有更大的力量去影響龐大的路人群體認同or不認同比特幣。兩邊都很誇張,一邊把比特幣說成是改變人類社會的聖杯,一邊把比特幣說成是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目前來看,由於持續上漲的緣故(而且是多次暴跌後又翻倍上漲),鼓吹者略占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