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tc制備的反應是
A. 用熟石灰和硫酸銅溶液制備波爾多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反應類型
Ca(OH )2+ CuSO4=Cu(OH )2↓(藍色)+CaSO4
復分解反應(理由:復分解反應的定義是:由兩種化合物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B. 制備鹼式碳酸銅的反應條件有哪些
1.硫酸銅法。反應方程式:
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操作方法:將小蘇打配成相對密度1.05的溶液,先加入反應器中,於50℃時,在攪拌下加入經精製的硫酸銅溶液,控制反應溫度在70~80℃,反應以沉澱變為孔雀綠色為度,pH值保持在8,反應後經靜置、沉降,用70~80℃水或去離子水洗滌至洗液無SO2-4止,再經離心分離、乾燥,製得鹼式碳酸銅成品。[2]
2.硝酸銅法。
操作方法:電解銅與濃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銅後,再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液反應生成鹼式碳酸銅,沉澱經洗滌、分離脫水、乾燥,製得鹼式碳酸銅成品。[2]
3.以硝酸銅和碳酸鈉為原料,配製等物質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銅和碳酸鈉水溶液,邊混合邊攪拌,此時即生成藍綠色膠狀沉澱,室溫下繼續攪拌,即可生成結晶狀物質,過濾後,在空氣中乾燥。便可得到組成為的產品。
或者也可用五水合硫酸銅或一水合乙酸銅及碳酸鉀為原料製得同樣的目的產物。[2]
4.在一大的硬質玻璃管中,封入等物質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銅和碳酸鈣粉末,安裝一水銀壓力計,加熱使管中物料熔化。如產生的二氧化碳壓力達到505~808kPa時,即生成組成為2CuCO3·Cu(OH)2的產品。[2]
5.在攪拌下將硫酸銅溶液加入50%的碳酸氫鈉水溶液中:
反應溫度為70~80℃,硫酸銅的加入速度以生成的CO2產生的泡沫不溢出為宜,保持反應液ph=8,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煮沸10~15min,鹼式碳酸銅會迅速沉澱下來。靜置,待上層溶液澄清後分去,沉澱用70~80℃水或去離子水洗滌至不含SO42-離子,然後離心
分
離,在80-100℃
下
干
燥,即可。[2]
6.銅做正極,放入濃碳酸鈉水溶液中,用直流電電解,正極上即生成鹼式碳酸銅。
C. Cu-3(btc)是什麼物質
BTC是(三氯甲基)碳酸酯的簡稱,是一個化學物質的簡稱,主要有碳、氯、氧組成,化學式是C3Cl6O3,可作為劇毒光氣和雙光氣在合成中的替代產物。
BTC=Bis(trichloromethyl)carbonate 雙(三氯甲基)碳酸酯,即三光氣。
CAS Registry Number32315-10-9
分子式 C3Cl6O3
分子量 296.748
(3)cubtc制備的反應是擴展閱讀:
三光氣在有機合成中用作試劑,並且是用於各種化學轉化的光氣的較不危險的替代物,包括將一個羰基鍵合至兩個醇,並將胺基轉化為異氰酸酯。
三光氣的毒性與光氣相同,因為它在加熱和與親核試劑反應時分解成光氣。 即使微量水分也會導致光氣的形成。 因此,如果對光氣採取所有預防措施,則該試劑可以安全地處理。
作為劇毒光氣和雙光氣在合成中的替代產物,本品毒性低,使用安全方便,而且反應條件溫和,選擇性好,收率高。
本品為二級有機有毒品。宜存於乾燥、陰涼、通風的庫房內,遠離火源,並與有機胺、鹼性化學品等分開保存。
D. cu與濃HNO3反應制備NO2 溶液不是變稀了嗎 怎麼還能製取NO2 而且生成物中NO2與H2O反應
銅首先先與濃硝酸反應,可以生成NO2,反應了之後變稀,才會生成NO。至於你所說的生成物中的NO2和H2O反應,每個實驗都是有相應的裝置的,會讓NO2成功收集的。即使有部分反應,也不影響實驗。
E. 化學實驗室製取cu的方程式
一、用鐵和稀硫酸置換反應,生成氫氣,Fe+H2SO4=FeSO4+H2
用氫氣和氧化銅還原反應生成銅 ,CuO+H2=加熱=Cu+H2O
二、用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CuO+H2SO4=CuSO4+H2O
再用鐵和硫酸銅置換反應生成銅 ,Fe+CuSO4=FeSO4+Cu
方案一:能得到純凈的Cu,質量較好,但是需要加熱,操作較復雜,另外由於H2必須先通後撤,所以H2的消耗量遠遠大於理論用量,因此實際消耗的Fe和H2SO4的用量很多.
方案二:操作較簡單,都是常溫下的反應,也就是濕法冶金的基礎,實際消耗的Fe和H2SO4也不多,但是得到的往往是Fe和Cu的混合物,還需要進一步處理,即用H2SO4反應溶解掉多餘的Fe,才得到Cu.
F. 制備氯化鎂是什麼基本反應類型
Mg+CL2=MgCL2
Mg+2HCL=MgCL2+H2
Mg(OH)2+2HCL=MgCL2+2H2O
Mg+CuCL2=MgCL2+Cu
MgSO4+BaCL2=MgCL2+BaSO4
MgCO3+2HCL=MgCL2+CO2+HO
MgO+2HCL=MgCl2+H2O
G. 大學鹼式碳酸銅的制備的實驗步驟及目的,原理,用品怎麼寫
實驗原理: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晶體混合反應後加入沸水中,得到藍綠色沉澱,經過抽濾、洗滌、風干後可得到藍綠色晶體。 相關反應方程式: 2CuSO4·5H2O +2Na2CO3·10H2O══Cu2(OH)2CO3+2Na2SO4+14H2O+CO2↑ (原理)
實驗葯品和試劑 (用品)
CuSO4、Na2CO3 和NaHCO3固體 、 Na2S2O3標准溶液、已知濃度的KI溶液、澱粉液 1.2 實驗儀器 恆溫水浴箱、電子天平、烘箱、布式漏斗、抽濾瓶、量筒(10mL、100 mL)、膠頭滴管、燒杯、試管、玻璃棒、研缽、電爐、滴定管、錐形瓶、鐵架台
步驟
在三支試管中,各加入2.0 mL 0.5mol·ml-1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試管,各加入由上述實驗得到的合適用量的0.5mol·L-1 Na2CO3溶液。從這兩列試管中各取一支,將它們分別置於室溫、50oC、100oC的恆溫水浴中,數分鍾後將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盪並觀察現象,由實驗結果確定製備反應的合適溫度。
取60mL 0.5moL·L-1 CuSO4溶液,根據上面實驗確定的反應物合適比例及適宜溫度製取鹼式碳酸銅。待沉澱完全後,快速撤離熱源,靜置,待沉澱下沉後用傾潷法洗滌沉澱數次,直到沉澱中不含SO42-為止(Ba2+ 離子檢驗),抽干。 將所得產品在烘箱中於100oC烘乾
參考網路文庫~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