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賬本的基本構成單位
❶ 比特幣如何算出來的
要想了解bitcoin的技術原理,首先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的密碼技術: HASH碼:將一個長字元串轉換成固定長度的字元串,並且其轉換不可逆,即不太可能從HASH碼猜出原字元串。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主要是SHA256。
公鑰體系:對應一個公鑰和私鑰,在應用中自己保留私鑰,並公開公鑰。當甲向乙傳遞信息時,可使用甲的私鑰加密信息,乙可用甲的公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方無法冒充甲發送信息;同時,甲向乙傳遞信息時,用乙的公鑰加密後發給乙,乙再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這樣可確保第三者無法偷聽兩人之間的通信。最常見的公鑰體系為RSA,但bitcoin協議里使用的是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和現金、銀行賬戶的區別? bitcoin為電子貨幣,單位為BTC。在這篇文章里也用來指代整個bitcoin系統。 和在銀行開立賬戶一樣,bitcoin里的對應概念為地址。每個人都可以有1個或若干個bitcoin地址,該地址用來付賬和收錢。每個地址都是一串以1開頭的字元串,比如我有兩個bitcoin賬戶,和。一個bitcoin賬戶由一對公鑰和私鑰唯一確定,要保存賬戶,只需要保存好私鑰文件即可。 和銀行賬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銀行會保存所有的交易記錄和維護各個賬戶的賬面余額,而bitcoin的交易記錄則由整個P2P網路通過事先約定的協議共同維護。 我的賬戶地址里到底有多少錢? 雖然使用bitcoin的軟體可以看到當前賬戶的余額,但和銀行不一樣,並沒有一個地方維護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它只能通過所有歷史交易記錄去實時推算賬戶余額。 我如何付賬? 當我從地址A向對方的地址B付賬時,付賬額為e,此時雙方將向各個網路節點公告交易信息,告訴地址A向地址B付賬,付賬額為e。為了防止有第三方偽造該交易信息,該交易信息將使用地址A的私鑰進行加密,此時接受到該交易信息的網路節點可以使用地址A的公鑰進行驗證該交易信息的確由A發出。當然交易軟體會幫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只需要在軟體中輸入相關參數即可。 網路節點後收到交易信息後會做什麼? 這個是整個bitcoin系統里最重要的部分,需要詳細闡述。為了簡單起見,這里只使用目前已經實現的bitcoin協議,在當前版本中,每個網路節點都會通過同步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 歷史上發生過的所有交易信息分為兩類,一類為"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即已經被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它保存在一連串的「blocks」裡面。每個"block"的信息為前一個"bock"的ID(每個block的ID為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和新增的交易信息(參見一個實際的block)。另外一類指那些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上面剛剛付賬的交易信息就屬於此類。 當一個網路節點接收到新的未驗證的交易信息之後(可能不止一條),由於該節點保存了歷史上所有的交易信息,它可以推算中在當時每個地址的賬面余額,從而可以推算出該交易信息是否有效,即付款的賬戶里是否有足夠余額。在剔除掉無效的交易信息後,它首先取出最後一個"block"的ID,然後將這些未驗證的交易信息和該ID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個驗證碼,形成一個新的「block」。 上面構建一個新的block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因為它需要計算驗證碼,使得上面的組合成為一個block,即該block的HASH碼的HASH碼的前若干位為1。目前需要前13位為1(大致如此,不確定具體方式),此意味著如果通過枚舉法生成block的話,平均枚舉次數為16^13次。使用CPU資源生成block被稱為「挖金礦」,因為生產該block將得到一定的獎勵,該獎勵信息已經被包含在這個block裡面。 當一個網路節點生成一個新的block時,它將廣播給其它的網路節點。但這個網路block並不一定會被網路接受,因為有可能有別的網路節點更早生產出了block,只有最早產生的那個block或者後續block最多的那個block有效,其餘block不再作為下一個block的初始block。 對方如何確認支付成功? 當該筆支付信息分發到網路節點後,網路節點開始計算該交易是否有效(即賬戶余額是否足夠支付),並試圖生成包含該筆交易信息的blocks。當累計有6個blocks(1個直接blocks和5個後續blocks)包含該筆交易信息時,該交易信息被認為「驗證過」,從而該交易被正式確認,對方可確認支付成功。 一個可能的問題為,我將地址A裡面的余額都支付給地址B,同時又支付給地址C,如果只驗證單比交易都是有效的。此時,我的作弊的方式為在真相大白之前產生6個僅包括B的block發給B,以及產生6個僅包含C的block發給C。由於我產生block所需要的CPU時間非常長,與全網路相比,我這樣作弊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網路節點生產block的動機是什麼? 從上面描述可以看出,為了讓交易信息有效,需要網路節點生成1個和5個後續block包含該交易信息,並且這樣的block生成非常耗費CPU。那怎麼樣讓其它網路節點盡快幫忙生產block呢?答案很簡單,協議規定對生產出block的地址獎勵BTC,以及交易雙方承諾的手續費。目前生產出一個block的獎勵為50BTC,未來每隔四年減半,比如2013年到2016年之間獎勵為25BTC。 交易是匿名的嗎? 是,也不是。所有BITCOIN的交易都是可見的,我們可以查到每個賬戶的所有交易記錄,比如我的。但與銀行貨幣體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的賬戶本身是匿名的,並且每個人可以開很多個賬戶。總的說來,所謂的匿名性沒有宣稱的那麼好。 但bitcoin用來做黑市交易的還有一個好處,它無法凍結。即便警方追蹤到了某個bitcoin地址,除非根據網路地址追蹤到交易所使用的電腦,否則還是毫無辦法。 如何保證bitcoin不貶值? 一般來說,在交易活動相當的情況下,貨幣的價值反比於貨幣的發行量。不像傳統貨幣市場,央行可以決定貨幣發行量,bitcoin里沒有一個中央的發行機構。只有通過生產block,才能獲得一定數量的BTC貨幣。所以bitcoin貨幣新增量決定於: 1、生產block的速度:bitcoin的協議里規定了生產block的難度固定在平均2016個每兩個星期,大約10分鍾生產一個。CPU速度每18個月速度加倍的摩爾定律,並不會加快生產block的速度。 2、生產block的獎勵數量:目前每生產一個block獎勵50BTC,每四年減半,2013年開始獎勵25BTC,2017年開始獎勵額為12.5BTC。 綜合上面兩個因素,bitcoin貨幣發行速度並不由網路節點中任何單個節點所控制,其協議使得貨幣的存量是事先已知的,並且最高存量只有2100萬BTC
❷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一聰。更多比特幣行情可以登錄比特網交易所查看。
❸ 比特幣的單位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聰(Satoshi,簡稱 SAT),1 個比特幣等於 1 億聰。
除了聰(Satoshi,簡稱 SAT),比特幣還有其他單位:比特分(Bitcent,cBTC)、毫比特(Milli-Bitcoins,mBTC)、微比特(Micro-Bitcoins,μBTC)。其中,1 BTC = 100 cBTC = 1000 mBTC = 100萬 μBTC = 1億聰(Satoshi)。
❹ 比特幣是買一個為單位的嗎
不是。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聰,億分之一個比特幣。
你可以買0.01個比特幣。
❺ 什麼叫做基本結構單位 與基本構成單位有什麼區別
細胞(cell)是構成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眾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由細胞間質組合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
人類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即細胞是一種物理性實體。比細胞小的物質單位不存在生命所具備的增殖、突變以及對刺激反應的能力。
我們可以把細胞打碎,用離心方法分離其中某些成分進行研究。這些碎片可以暫時繼續進行它們的許多活動,諸如消耗氧氣、酵解糖分,甚至形成新的分子,但這些個別的活動不能組成生命。正如亞原子質粒的行為並不等同於完整原子的行為一樣,打碎的細胞再也不能無限地延續生命活動。病毒比細胞小,也不那麼復雜,但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寄生在細胞中。
與原子和分子比較,細胞是大得多復雜得多的單位,是有一定邊界、內部進行著恆定化學活動的和能量運轉的小天地。在通常的溫度下沒有化學活動的細胞是死細胞。
生物是開放的系統,不斷消耗能量、轉化能量和攝入能量。一切物理及化學過程均趨向平衡,由有序狀態趨向無序狀態。一個系統一旦達到平衡,它內部的能量呈最大的無序狀態。無序的能量稱為熵,不再用於作功;用於作功的總能量成分即有用能,稱為自由能。宇宙整體的熵由於退降過程而增大,趨向最小自由能或最大熵狀態。生物是這一過程的受惠者。綠色植物或某些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或化學能的利用,從無序中繼續建立有序,維持高度的自由能狀態。動物和微生物利用低級形式的能,即食物的有機分子的化學能,維持同樣高度的自由能狀態,但能量利用率低,明顯增大環境中的熵。生命現象基本上是能量轉換和能量消耗的過程,只有在提供各種所需能量的情況下,生命才能夠繼續存在。
生物的這種特性是由於細胞的特性決定的。這是因為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但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其存在都必須要求能量獲取,能量利用和能量釋放,這過程也可以稱為能量代謝。生命一旦發生,就獲得了控制周圍環境的手段,在某種意義上支配外界能源為其自身使用。正是因為要增強能量獲取和能量利用的能力,細胞才會積聚在一起,有所分工,形成復雜的多細胞生物,人類正是細胞有效集結的最高體現。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在存在需求和發展需求以及生存競爭和環境的共同作用下,生命(細胞)通過某種方式獲得特定類型的結構。生命系統的能量支配不是隨意的,而是由細胞特殊部分的編碼信息所指導的。支配能量的結構和方式的演變,構成了生物進化的過程。
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以細菌和藍綠藻為典型代表;真核細胞(eukaryotic cell),見於所有的其他生物。病毒可能是完全退化的細胞,或細胞片段,除核酸形式的遺傳裝置以及蛋白質形式的保護和感染裝置以外,所有其他非必需的結構均已丟失,不能獨立生存,必須感染細胞才能增殖。
原核細胞為已知的最簡單的細胞。懶得在這里介紹太多。我們人的細胞是真核細胞,在《身體奧秘》里知道這點就夠了。更多資料請向郭卜樂發E-mail索取。其實,在這些年的資料研究中,我發現人類對細胞的認識真的很有限,有太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和結果。比如我一直疑惑是什麼原因使RNA選擇性地降解,而斷裂的部分在重組時如何不出差錯。沒有答案。
❻ 比特幣最小單位是什麼
就是1個啊,比特幣不存在類似「一元比特幣=10角比特幣」的問題。
❼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聰。
除了聰,比特幣還有其他單位:比特分、毫比特、微比特。其中,1 BTC = 100 cBTC = 1000 mBTC = 100萬 μBTC = 1億聰。
比特幣類似電子郵件的電子現金,交易雙方需要類似電子郵箱的「比特幣錢包」和類似電郵地址的「比特幣地址」。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匯款方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按收款方地址將比特幣直接付給對方。
(7)比特幣賬本的基本構成單位擴展閱讀:
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
以鈔票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鈔票的冠字型大小碼,你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冠字型大小碼,你就擁有了這張鈔票。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個。
❽ 區塊鏈賬本有多大呢
這個要因項目而定。以比特幣為例,現在記錄下比特幣網路全部信息的賬本可能會達到需要2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