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數量有限其他虛擬比呢
㈠ 比特幣是否屬於貨幣還是屬於特定的虛擬商品
不是真實貨幣,屬於一種電子貨幣,但是並不能被金融社會所接納。可以當做是虛擬商品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㈡ 當2100萬比特幣數量上限發生時,比特幣供給會增加嗎
比特幣的上限不是2100萬這個准確數字,2100萬是根據挖礦規則測算出來的。
第一個四年每十分鍾50枚挖出總量:50*6*24*(365*4+1)=10519200枚
第二個四年每十分鍾25枚挖出總量:25*6*24*(365*4+1)=5259600枚
根據無限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最終的總量無限接近21038400(10519200*2)枚。
只要挖礦規則不更改比特幣的數量就永遠只會接近而不會超過21038400枚
㈢ 1. 為什麼比特幣數量有限,其數量是誰設定的,他們可以修改數量嗎
1. 比特幣數量有限,因為設計初衷就是要一種固定發行量的貨幣,使其最終的數量不能增長和減少,以消除人為印鈔票帶來的通貨膨脹以及緊縮風險。具體數量是根據區塊和區塊報酬原理來決定的:
假設前提是每小時全球能產生6個數據塊,每4年就能產生21萬個數據塊;然後對數據塊的報酬進行遞減式支付,第一個4年支付每個數據塊50比特幣,第二個4年支付每個數據塊25個比特幣,第三個4年支付每個數據塊12.5個比特幣,以此類推。。。最後總的比特幣數量就是--
21萬X(50+25+12.5+6.25+3.125+...) = 2100萬
其中括弧中的累加和近似100,永遠不會超過100,所以最後比特幣總和為2100萬。
當前處於第二個4年階段,每個計算出來的數據塊包含25個比特幣。
2. 這個沒有財富流失的問題,國內外都有很多人在挖比特幣,同時也在炒比特幣。電腦和網速只能決定挖比特幣的速度,不能決定比特幣的價值,就算按你說的,國外挖,我們炒,現在一個比特幣300美元,我們買過來,將來沒有比特幣可挖了,說不定一個比特幣就賣3000美元了,我們再轉手賣了,不就賺了嗎?哪來的財富流失?當然,也許到時候1個比特幣就值3美元也說不定,誰讓它不是各大央行親生的呢。
3. 除了比特幣還有萊特幣等幾種類似的虛擬貨幣。但是,都採用的是類似的設計原理。所以,將來必然有一個那種貨幣被最終廣泛認可的問題,其他不被認可的貨幣將被淘汰。否則,隨時都可以跳出來一種新的虛擬貨幣,豈不是和印錢一樣了,完全違背了它們的設計初衷。
㈣ 還有其他和比特幣一樣數量固定的虛擬幣嗎
理論上是可以這樣的。但是這些說白了就是要有共識。很多人都認可比特幣的理念,用真金白銀買入,他就有了價值。如果你的幣能讓大家有這樣的共識,有人買入,那同樣可以有價值。但是這樣的幣需要經得起市場考驗。
㈤ 數量有限的比特幣,到底誰是最大持有人
如果說加密貨幣交易所是最大的比特幣倉庫,人們可能不會感到意外。目前流通的比特幣中有6.7%(約價值98億美元)是由各個加密貨幣交易所持有的。然而,更有趣的是,盡管經歷了漫長的熊市,無論「漲與跌」,這些交易所的比特幣儲備一直在增加。
在過去兩年中,包括Kraken、Bitstamp和Binance在內的八家交易所的BTC的庫存穩步增加。這與比特幣自2017年3月以來經歷的波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繼續對加密貨幣市場抱有信心,並在不考慮市場狀況的情況下不斷增加自己的份額。
如果你想像自己是加密池塘里的一條大魚,以後可能會變得容易些。正如bitco幾周前報道的那樣,你需要成為一頭鯨魚的BTC的數量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果你相信某些理論,持有一個比特幣或許就可能會給你足夠的力量來影響市場。
盡管其他人不同意,他們指出,2100萬比特幣中的一枚非常「微不足道」。所以說,不管情況如何,不管你有多少比特幣,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㈥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為什麼還要挖礦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根據《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我國境內沒有批準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根據我國的數字貨幣監管規定,投資者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數字貨幣交易的自由。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有何區別
加密貨幣(英文:Cryptocurrency,常常用復數Cryptocurrencies,又譯密碼貨幣,密碼學貨幣)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 加密貨幣是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的一種 。比特幣在2009年成為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這之後加密貨幣一詞多指此類設計。 自此之後數種類似的加密貨幣被創造,它們通常被稱作altcoins。 加密貨幣基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與依賴中心化監管體系的銀行金融系統相對。
去中心化的性質源自於使用分布式賬本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
中文名
加密貨幣
外文名
Cryptocurrency
領域
區塊鏈
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以外的密碼貨幣,又稱為山寨幣、競爭幣(英語:altcoin),部分是參考比特幣思想、原理、源代碼產生的,與比特幣相似的虛擬貨幣,目前有800種以上的密碼貨幣在流通。
2017年2月到4月期間,山寨幣總和占密碼貨幣市場總值比例,由15%提高到接近40%。
由於比特幣本身並沒有權威的發行機構和國家政權來維持其權威性、唯一性,比特幣與其模仿者之間只能平等地相處,雖然其是最早的虛擬貨幣,也是最知名、人們最熟悉的,也具有最大的用戶網路社區,具有很強的網路效應,大部分時間也是市值最高的密碼貨幣,但是並不具有絕對排它的地位。[1]
㈧ 比特幣不是虛擬貨幣嗎,隨便一個數據就好了,還有流通價值嗎
當然有價值,其實是一種虛擬經濟。
一個比特幣實際上對應於比特幣程序的一個解,而這個程序的解是有限的,因此比特幣也是數量有限的,最開始時程序很容易運行產生解,因此比特幣價格偏低,但越往後解越少,運行難度也越大,因此比特幣就變得稀少而珍貴了,所以它的價值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不能人為決定。
㈨ 你覺得比特幣的數量是有限的嗎
所有幣種裡面最為特殊的一個,當屬第一毫無疑問的就是比特幣。比特幣最大的特點就是數量是有限的!不僅如此,比特幣支持者認為是比特幣的優點之一就是比特幣數量固定不變。
雖然比特幣是有限的,但是不用擔心不夠用的問題,因為比特幣作為一種電子貨幣,分割實在是太容易了。比如咱們現實生活中10元紙鈔可以換成10張1元的,1元的可以換成10張1角的,受限於實體貨幣,你現在很難找到1分紙幣了,更不可能把1分撕成10張吧。但是比特幣不同,比特幣目前的數據結構中最小單位是 0.00000001 比特幣,也就是“1 聰”,之上還有微比特(0.000001 比特幣)、 將來有需要的話,比特幣還可以考慮更小的分區單位。貨幣能分割成小塊那就意味著更容易流通,所以比特幣是有限也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