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看比特幣
① 什麼是馬克思剩餘價值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剩餘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
剩餘價值考察的是勞動過程當中的「價值增殖」。顯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決定了經濟現象領域中的價格和利潤增長運動。
關於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給出總的評論:「所有經濟學家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不是就剩餘價值的純粹形式,不是就剩餘價值本身,而是就利潤和地租這些特殊形式來考察剩餘價值。」
(1)馬克思主義看比特幣擴展閱讀:
19世紀,世界資本主義尚處於早期成長階段,企業規模一般都不大,生產技術手段非常簡陋,雖然也曾出現過局部的暫時的過剩現象,但總的來看整個社會生產是短缺的。
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採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強迫工人長時間高強度地勞動。這種高壓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下,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剩餘價值
②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各指的是什麼
人類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了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以總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新成就為依據的,關於整個物質世界的科學圖景,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科學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與革命實踐以及各門科學緊密聯系,給予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銳利的思想武器。
2.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
徹底而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為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著重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了科學的剩餘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斗爭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以及無產階級建黨學說,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③ 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看追星現象
青少年追逐明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明星。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有榜樣的引導。而青少年在心智未完全成熟時,崇拜偶像就是很自然的事。很多人正是在偶像坍塌的時候才學會對事對人不光看錶面,也有了世事不盡完滿的想法 。
追星甚至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聽他唱的每一首歌曲,瘋狂地購買偶像的寫真集、唱片,收集有關偶像的一切資料,從生辰星座、身高體重、興趣愛好、服裝品牌到戀愛情史。 對他的比賽更是一場不缺,虛榮心理使自己獨樹一幟趕超時尚潮流,攀比心理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追星風潮顯然是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飛快發展,對中國原有的思想文化的巨大沖擊,思想觀念的解放,改變了原有的價值觀,人生觀。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受外國先進經濟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一種模仿、享樂、攀比、虛榮等現象。
④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一)辯證的唯物論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個方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舊唯物主義的成就和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實踐作為考察精神和物質關系問題的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與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3.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和能動作用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的主觀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與人工智慧的關系。意識的能動性及其主要表現。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途徑和條件。(二)唯物的辯證法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系和發展的科學。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從普遍聯系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的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2.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3.量變質變規律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一切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量、度。掌握適度原則的重要意義。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基本形式。量變和質變的相互關系。4.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辯證的否定觀和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否定之否定。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⑤ 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指的是
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指的是: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2、剩餘價值理論:在批判地繼承古典終濟學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創立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來的。
(5)馬克思主義看比特幣擴展閱讀:
1、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2、馬克思對哲學的最大貢獻是將實踐概念引入哲學,使哲學同現代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解放聯系起來了,將這個哲學徹底運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導致了唯物史觀的產生。
3、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國政府驅逐,最後在英國倫敦定居。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度過了一生中生活最艱難的時期。
4、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他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以及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吸收了他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⑥ 馬克思的權力觀
馬克思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對權力問題有不同論述,相信任何人任何理論家其實必然也如此,不然不會有針對性,學習馬克思主義也是學他的方法論,看問題的方法,不能是簡單的論述;
在《共產黨宣言》中「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裡」,他想到的是一種類似公社的機構,盡管這一機構的機制或形式在他獲得公社的經驗之前還不清晰。控制被集中的「全部生產工具」的國家只不過是「聯合起來的個人」。1848年馬克思對「集中」的理解有很濃的民主意味,與1871年他對公社的描述並無不同。馬克思斷言革命會使無產階級贏得「民主的戰斗」。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認為「仍需留待中央政府履行的為數不多但很重要的職能,則不會加以廢除」。 但這並不意味著保存中央政府本身,因為馬克思解釋說,這些「職能」是要「通過消滅國家政權加以實現」的。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的遍布各地的機關,即常備軍、警察局、官廳和法院達到自己的目的」.
馬克思在1871年致庫格曼的信中寫道:「如果你讀一下我的《霧月十八日》,你就會看到,我認為法國革命的下一次嘗試不是只把官僚軍事機器從一些人的手裡轉到另一些人的手裡,而應該把它打碎。」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也沒有放棄這一觀點。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重復了他早期的反中央集權論:「自由就在於把國家由一個高踞社會之上的機關變成完全服從這個社會的機關」。
以上是三個時期的觀點是不盡相同,要研究必須看當時的歷史條件等,得出自己的結論.
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有層次的,大致說來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揭示客觀世界最一般規律的原理;二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更替規律的原理。
立足於當代中國具體實際來探討馬克思主義的,因此要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
它具有中國特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體現。這些原理是在中國具體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適用於中國實際,同時對經濟文化落後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有重要借鑒意義。
(7)馬克思主義看比特幣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2、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3、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⑧ 所有的國家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嗎
現在,世界上只有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朝鮮,古巴,越南,寮國。但是這五個國家都不完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了,而是結合了本國的國情,走一條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說,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已經修正改進了馬列主義。
馬克思主義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學術理論,任何國家任何政黨在運用的時候都會做出調整,比如蘇聯的列寧主義,中國的毛澤東主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不等於社會主義,現在很多種說法比如馬克思主義,馬列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等,它們之間的明確含義都被混淆了。
嚴格來說,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唯物辯證法,是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理論的總結,僅僅是一個哲學范疇的理論,然而,當一部分人(共產黨人)接受這種理論,並且以之為行動的指導,而後進而掌握了政權以後,馬克思主義慢慢就被變作了一個國家政治名詞,從社會學角度來說,每一個國家和政黨等等都會有一種指導自己的思想而已,馬克思主義也不是那麼神聖的。
在資本主義國家,同樣也有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也有共產黨。
作為一個國家意識形態的指導,不會,也不可能由一種哲學思想來完成。
⑨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重點論和兩點論
1、重點論是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的通俗說法,事物矛盾兩個方面的地位、作用不是均衡、相等的,而有主次之分;矛盾兩個方面的關系,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平和與激化的區別。
2、兩點論亦稱「兩分法」,客觀依據是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有相互矛盾著的兩個側面,都有自己的兩點;正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發展。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辯證統一的。兩點論和重點論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
(9)馬克思主義看比特幣擴展閱讀:
1、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2、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當時西歐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英、法、德3國是其發源地。因為當時英、法,德,等國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革命,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3、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4、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⑩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人眼中是什麼地位
一康德、胡塞爾……二謝林、舍勒、羅素……三黑格爾(馬克思)、海德格爾